第一篇:浅谈中国建筑的形式美
浅谈中国建筑的形式美
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建筑形式美的传统法则,在总结我国建筑上的一些乱像基础上分析我国建筑热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中国建筑;形式美
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曾指出:“欣赏长江大桥、高速飞机或火车,就并不只是形式美的观赏,而是能从其感到社会目的性,感受到社会劳动成果,社会巨大前进的内容,即前进的社会目的性成了对象和规律性的形式,成了真的形式”。建筑是一种艺术美,它是建筑师在熟练地掌握线条、形体等艺术形象,也就是说通过一些建筑艺术语言,如空间组合、体型比例、尺度、质感,色调、韵律以及某些象征手法等来体现了一种造型的美,从而形成美好的艺术形象,造成一定的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共鸣。
1、建筑的本质
我国土地上的建筑是先人们留在历史长河中的痕迹,是留给我们去缅怀去凭吊的历史印记。这些建筑通过展示它完美的造型和独特的风格,不仅告诉人们它是积淀的沧桑历史,还是社会的浓缩,更是代表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一个好的建筑作品包含了多种信息,让人欣赏,让人玩味。建筑是可以被解释和被理解的。
然而什么是建筑呢?绘画可以通过颜色和线条表现形象,音乐可以通过音阶和旋律表现形象,而建筑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可供使用的空间。建筑空间的形式,即建筑的外观是建筑给人的最直观印象。建筑空间以实体所展现的形和线来表现它的形象,还通过各种实际的材料表现出它们不同的色彩和质感,所以,有人称建筑为“立体的画”。因此,本质上来讲,建筑并不等于缺乏诗情画意的“房屋”,也不仅仅是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简单场所,建筑既是人所创造的物质实体,又是人所创造的具有深刻内涵与博大智慧的精神实体。正是其精神实体的概念这种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双重含义,才构成了建筑这一概念的完整内容。
2、建筑的形式美
2.1、形式美的内涵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是艺术领域中形式因素本身对于人的精神所产生的某种感染力,如果它其中的某些视觉形式要素(如线条、造型、色彩等等)显示出的规律和结构与人内心的潜在机制相应和时,便获得了欣赏的喜悦与满足,我们就说它的形式是美的。
它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其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也叫形式美法则。
2.2、传统形式美的法则
传统建筑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理性的和谐美与秩序美,形式美的法则主要包括:统一、主次、均衡、比例、节奏与韵律等范畴,这些也成为传统设计教学空间造型及审美表现方面的基本原则,传统建筑与室内设计基本遵循此法则。
1)统一。将各种不同的形体要素集放为一体,使之相互协调,在差异中寻求一致性和彼此之间的融合,达到整体统一的审美效果。2)主次。在建筑的各个集合要素中表现主要部分与次要部分的关系。区别对待各个组成部分,表现主与从、重点与一般、核心与外围的差异。
3)均衡。表现空间形态视觉上的平衡感,体现出各组成部分之间在形态重量感上的相互制约关系,使构图产生稳定、均衡的视觉效果。4)比例。表现空间形体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关系,使各部分尺度关系相瓦协调,比例关系配合得当有序,具有相互配合的秩序性。5)节奏与韵律。空间结构与形体的组合产生规律性的重复和变化,制造出优雅和谐的空间形态的规律性的起伏节奏变化和富有美感的律动效果。
2.3、当代建筑形式美的一些突破
建筑技术提高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进步的,建筑艺术反映了这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现阶段人们已慢慢进入了信息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世界交流不断频繁和深入,我们已经可以清楚看到,建筑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手中有了相比以前更多的法宝和利器,也就有了更多更自由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而传统的形式美法则和审美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新的空间审美和表现的要求,也不能很好的表现当代社会的发展水平,所以建筑师和设计师们对形式美进行了探索和突破:1)拼贴。突破和谐与统一的审美范型,将风格样式不相统一形体结构、家具、陈设等集合在一个空间中,制造出非和谐与不一的空间形态与效果,予人丰富、杂乱或极端多样化等感觉。
2)无序。很多设计师刻意制造复杂、不规则的无序之感。3)残缺。很多设计师在室内空间环境中表现不完整的残缺感觉及“残缺美学”。4)扭曲。一些设计师表现建筑及室内环境的扭曲状态及“扭曲之美”。5)倾斜。一些设计师突破传统构图的均衡或平衡原则,制造倾向的不均衡、非平衡的空间构图。6)断裂破碎。断裂破碎的空间体量关系、自由变异的空间形态成为当代新的空间语奇的模式。7)反射。8)虚幻。很多当代建筑表现出不确定的虚幻之美。
3、中国在建筑形式美探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建筑的功能不仅在于使用功能这个根本功能上,人们在追求能良好的使用空间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追求建筑的美感,并通过比例、尺度、对比、均衡、韵律、重复、层次等体现的基本设计原则来达到良好建筑形象美观。
在我国的建筑史上有许多世界建筑奇迹,如北京的故宫,万里长城和布达拉宫等等,也有许多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建筑,如客家的围屋,苏州园林,北京的四合院,四川的吊脚楼等等,而人民群众就是建造这些伟大奇迹的建筑师,正是他们给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反观中国现代的建筑,越来越失去了自己,当时建国家大剧院的争论正是这一状况的典型体现。我国现在很多大型的建筑大多都是外国人设计的,中国的建筑师往往无缘参与其中。由此可见现在我国的建筑前景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3.1、中国建筑慢慢在失去自己的特色
改革开放30多年了,我国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当然也包括了建筑方面,但是我们在引进外国先进建筑技术的同时,思路出现了偏移,很多建筑师忘本了,一味的在崇洋媚外,把自己很多宝贵的东西忘记了。现在中国的很多城市的建筑都是千篇一律的,没有了地方特色,都是一样的建筑格式。
3.2、忘记了建筑的受众是人们
现在我国的很多建筑都在盲目的追求新追求异,有时甚至忘记了建筑的根本功能,建筑的受众是我们的人们,如果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新异,就会把受众置之度外,完全不考虑人们的审美观,把建筑建成一个空壳子,失去了建筑的意义。
3.3、忽略了文化在建筑中的地位
我们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在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的时候却不能全部照搬,而是要用西方好的文化来丰富我们自己的文化。建筑文化也一样,我们也不能大量的抄袭西方,而是要在我们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融入西方的先进技术,这样才能保留自己优秀的文化。建筑的灵魂体现在文化上,如果在建筑上完全抛弃自己的文化而照搬别人的文化,就会变得洋不洋土不土的,失去自己城市和建筑的风貌,完全没有美感可言。
参考文献
1、舒丹.从结构到形式—建筑构造的形式美研究[D],20062、朱春生,许英英.当代建筑中形式美的突破[J],山西建筑,2010(12),44-453、夏一兵.建筑形式美[J],浙江建筑,2005(22),8-94、李娜.论建筑之美[J],考试周刊,2009(42)51-525、钟福建.浅谈建筑的形式美[J],理论探索,2007(4),42-43
第二篇:中国建筑(范文)
一、中国建筑的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七年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迅速发展,建筑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为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进行大范围改造,与此同时西方设计师、建筑设计理念涌入中国建筑市场,当代建筑使用新的技术和材料的同时,却在设计理念方面逐渐淡化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建筑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清朝以前被誉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化入侵中国,在经济、政治体制的变化下,建筑业的发展也随之开始转变。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建筑开始了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的尝试,但是自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之西洋建筑有简洁、营造快速等特点,我国的建筑理念逐渐淡化了建筑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如果我们所有的地区都成为了无历史的空壳,我们又该如何自信地发展,惬意地栖居?
二十一世纪人们开始注意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对自然生态环境、文化遗产的损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忽视,这些弊端引发了城市结构布局、建筑形式以及建筑传统文化理念传承等多方面的严峻问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重新找回中国建筑势在必行。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需要挖掘传统建筑文化。在新的历史发展条件下实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化继承,这对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二、中国建筑的历史使命
王祥明总经理指出,走过创业的艰辛之后,中国建筑西北区域总部(中建丝路建设投资集团)已经踏上立业的征程,驶入“区域化”的快车道,昂扬的“精气神”汇聚成了推动企业发展的磅礴力量。要继续发挥好区域总部的统筹引领作用和中建丝路的投资牵引作用,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局面,巩固蓬勃向上的好势头,做到力度不逊、品质不降、速度不减,共同把西北区域打造成中国建筑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要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好党工委的政治引领作用,坚持把党的领导“嵌入”企业治理各个环节,全方位提升党建效能,将中国建筑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做优的竞争优势,为集中攻坚重大项目、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
二要加快积蓄“蓝色力量”。统筹中国建筑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的优质资源,用好“区域化”的平台效应,精准锁定重点城市、重大项目,通过市场化竞争、资本化运作、体系化管控,巩固市政设施、综合管廊、生态文明的领先优势,抢占区域开发、产业导入、商业运营等新兴领域,当好中国建筑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价值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三要矢志推动“绿色发展”。抓住PPP模式带来的“窗口期”,借力高端智库、金融资本,锁定投资主业,复制“西安模式”,走区别于工程局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快形成具有“中建丝路”特点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当好中国建筑从建筑地产集团向投资建设集团转型的急先锋、排头兵,为中国建筑转型升级提供引领和支撑。
四要时刻坚守“安全底线”。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扎实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行专项行动,加强分包单位安全生产管控,加大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和舆论宣传,端正常态、保持常劲、追求常效,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环境。
三、敦煌文化博览会花落甘肃,助力一带一路发展 11月13日,北京传来喜讯,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甘肃省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是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国”字号文化平台落地甘肃后,又一“国”字号文化平台花落甘肃。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刮目相看。甘肃,似一匹黑马,在文化领域如马踏飞燕般疾驰,一路昂首嘶鸣,赢来万众瞩目。
敦煌,是个耀眼的名字,无论古今。曾经,敦煌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在中华历史长卷上书写了熠熠生辉的华彩篇章。如今,敦煌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丝绸之路上留存历史印记最为清晰、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自然遗产最为独特的枢纽城市,用粉墨重彩续写着字字铿锵的动人书篇。敦煌之耀眼,不仅仅因为其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曲折的北塞山的壮丽地域。更因为其厚重的文化。古因磅礴璀璨的文化成就历史敦煌;今亦因绚丽厚重的文化承载未来敦煌。
敦煌文博会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是举办敦煌文博会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敦煌文博会从申报到筹办,始终着眼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按照国家制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和《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要求,认真谋划、精心设计、狠抓落实。应该相信,通过高质量的举办及其产生的辐射外溢效应,一定会使敦煌文博会真正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本平台,使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的现代交集和共识,是民心相通的关键支点。敦煌文博会,正是这样一个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的国家级、国际化平台,承载着支撑“一带一路”、促进民心相通的崇高使命。
自2015年3月,国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来,甘肃举全省之力成功举办两届敦煌文博会,敦煌也俨然成为民心相通的新平台、向西开放的新前沿和文化自信的新基点,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中彰显出大有可为的磅礴气势。
2016年9月20日,首届敦煌文博会成功举办,反响巨大:85个国家、10个国际组织的1500名政要、嘉宾与会,达成了旨在“加强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的《敦煌宣言》。特别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门发来贺信,深刻阐明“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深刻定义敦煌文博会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深刻指出敦煌文博会要担当“加强文化交流,倡导文化平等,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合作”的重要使命,表明中央对敦煌文博会寄予的无限期望和殷殷重托。这更鲜明地标志着:敦煌已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搭上“一带一路”快车,在中华民族复兴、丝绸之路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敦煌文化复兴和这座城市复兴的光荣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今年9月20日,第二届敦煌文博会举行。这届敦煌文博会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宗旨,以“加强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为主题,成功举办了“论、展、演、创、贸、游”六项主体活动,并先后举办了“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司法合作论坛”,51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的582位中外嘉宾以及2100多名参展商、采购商、中外记者、知名企业代表等各界人士参加第二届敦煌文博会,共享文化盛宴,被国内外誉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丝路沿线各国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美好愿景,通过敦煌文博会这一平台和窗口,得到了完美诠释和呈现,更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化合作、加快发展增添了动力、提供了机遇。
四、中国建筑与政府合力,以蓝色力量创敦煌奇迹
在一年多来的敦煌文博会场馆建设中,施工单位仅用10天就调齐了施工队伍,参建人员战严寒、斗酷暑,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最终按期完成了建设任务,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全三维数字化并行工程设计,大面积使用装配式建筑技术,11个省直部门、4个国有企业和酒泉、敦煌两级党委政府抽调52名专家型领导和技术型干部全力保障工程建设,超常规不超程序,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打造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
下一步,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谋得更实,深入学习领会贯彻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精神,把“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大力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以实际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认真总结场馆建设过程中的好作风、好经验、好措施和优良的作风精神,全力推进敦煌文博会各项工作。要立即启动2017年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重大文化盛会的平台作用,唱好经贸合作的“大戏”,在去年首届敦煌文博会“雪中送炭”的基础上做到“锦上添花”,在去年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取得今年的圆满成功。同时,要积极参与筹备今年将在敦煌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媒体论坛、世界法官论坛等重大会议,促进我省对外文化交流,展示良好对外形象,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我省的加快实施,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实现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尽心竭力。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林铎一行视察项目,热情赞扬了中建及中建八局的铁军精神。林铎对韩天一行说,中建在敦煌文博会场馆项目创造了敦煌速度、敦煌奇迹,而且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品质。但这个奇迹来之不易,一线的建设者经受住了极限工期的挑战,付出了难以想像的辛劳,中建八局不愧为铁军。
五、中国建筑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
古语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传承红色基因,靠的是与时俱进的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弘扬优良传统、唤醒红色记忆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重温红色经典、继承红色传统,以学促做、学做合一,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坚持把弘扬延安精神作为党性锻炼的压舱之宝,引导干部群众从身边典型、日常点滴中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之魂、精神之魂。要坚持把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让红色基因转化为全体公民的价值选择,凝聚起向上向善、奋发有为的正能量。
中国建筑虽然组建于1982年,但成员企业大多具有65年的历史,在新中国诞生之初,百废待兴之时,中国建筑各成员企业遵循党和国家的统一指挥和调遣,责无旁贷参加了一重、一汽等为代表的156个国家重点项目及一大批国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完成了一大批重要国防军工建设项目和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了“艰苦奋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为国奉献”的铁军精神,被誉为“南征北战的铁军、重点建设的先锋”。1983年基建工程兵21、22支队集体转业加盟中国建筑,更是传承了军队能吃苦、乐奉献、重执行等精神,在为新中国工业奠基中,中国建筑注入了“为国家担当、为人民奉献、为民族争光”的红色基因。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林铎一行视察项目,热情赞扬了中建及中建八局的铁军精神。林铎对韩天一行说,中建在敦煌文博会场馆项目创造了敦煌速度、敦煌奇迹,而且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品质。但这个奇迹来之不易,一线的建设者经受住了极限工期的挑战,付出了难以想像的辛劳,中建八局不愧为铁军。
中建作为大国央企始终不忘初心,是融入并传承在中建人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发挥党工委的政治引领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与企业治理相结合,将中国建筑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做优的竞争优势,为集中攻坚重大项目、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
六、中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所向披靡
9月26日上午,“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在兰州大学逸夫生物楼学术报告厅举行。论坛围绕“‘沙漠都江堰’到沙产业崛起”的生态建设主题,系统论述了沙害、防沙、治沙、用沙等相关话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张津梁到会发表致辞,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十余位国内外嘉宾受邀进行演讲。甘肃省科协副主席陈炳东主持会议。
张津梁在致辞中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如何落实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历史任务。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绿色发展是关键。甘肃必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取向,必须深入实施生态屏障行动。在本届论坛上,专家学者们结合“一带一路”特别是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的具体实际,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核心议题,就推进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绿色生产,形成绿色价值取向、绿色思维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伊朗农业与自然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贝赫鲁兹·安博普等专家做了主旨演讲;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甘肃建投集团副总经理张志明等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绿色发展议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了发言交流;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院长冯起派助手代为发言。
刘燕华做了题为《对绿色创新的战略思考》的发言,南志标做了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草地农业的发展》的发言,冯起的助手代做了题为《沙漠都江堰与绿色发展》的发言,张志明做了题为《荒漠化防治——工程与生物治沙的探索和实践》的发言。先后发言的嘉宾共有十余位。
甘肃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常务理事长刘杰华指出,生态之于甘肃,就像水之于生命。甘肃既要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发展经济,努力完成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要更加重视生态建设,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改善甘肃省生态环境,首当其冲的是要进行荒漠化治理。
沙漠都江堰工程正是甘肃进行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之作。由碧泊产业投资建设的沙漠都江堰工程,挡住了沙漠东进的步伐,保护了敦煌。工程还曾分流特大洪灾泥石流,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使阳关古城消失的悲剧没有重演。碧泊产业投资于敦煌阳关,建设敦煌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历尽十年艰辛,修建起沙漠都江堰。为此,移动沙丘石山500多座,开凿挖运分洪河道13条,拉运沙石料一亿多立方米,生态治理面积达到56平方公里,把吞蚀阳关危及敦煌的沙漠推后5.6公里,新增可利用水资源2000多立方米,为我国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生态修复创建了一个新模式。根据“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筹备领导小组”会议决定,由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申报的“‘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列入敦煌文博会系列分项活动,冠名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
七、中建顺应一带一路浪潮,与世界接轨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沿线各国要想同呼吸、共命运,首先要互联互通,这就需要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展开互利合作。
据统计,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44亿,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其建设规模前所未有。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而战线极长的区域,中国建筑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快速反应、积极布局,至今,已经在沿线的45个国家或地区布点。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27亿美元的埃及新首都项目、37亿美元的澳大利亚西澳省基础设施一揽子项目总承包框架协议、29亿美元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木尔坦段)、斯里兰卡南部道路沿长线、文莱淡布隆大桥CC4标段等一批影响力极大的项目浮出水面。
“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建筑立志做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代表者和领先者,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价值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强化“大海外”平台作用,充分发挥30多年积累的国际化资源,初步形成覆盖亚太、非洲、欧洲、拉美地区重点和热点国家市场的营销网络,以国内外一体化为基础,积极探索各种经营模式,释放生产力,增强竞争力。通过投资带动获取项目,通过并购补足短板,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市场化经营仍然是中国建筑保持海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坚持市场化运作,迎接市场风浪。在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外,中国建筑一直将提升国际公开竞争水平作为企业海外核心能力加以锤炼。
八、中建秉持大国风度、大国温度以及大国态度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塑造爱国忠企的“主心骨”,中建集团党组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增强中建人的党性修养,使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中建人识大局、辨方向、明是非的“主心骨”。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宏大构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我国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在更高层次上嵌入世界产业链条的战略载体。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然而自萨德**以来,国际上就中国是否有大国风度起了不少的争议,也正直此时习主席的“一带一路”给中国建筑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中国与全球经济合作的当下,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承建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中国建筑正把“中国高度”带出国门,也将中国的大国风度带出了国门。
在“一带一路”涉及的65个国家中,中国建筑已在43个国家布局布点,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中涉及的22个国家中,中国建筑已进入14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正在推进多个项目。合同额为27亿美元的埃及新首都建设一篮子总承包合同就是其中一项成果。此外,中国建筑研究加大国别市场对国内子企业的开放力度,增强子企业参与国际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具备国际化经营能力的二级子企业实行授权制度,在统一的市场统筹之下,给予国际化经营的自主权。在国内市场配合方面,中国建筑推动战略性区域化经营,统筹全集团资源,发挥地域、资源和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子公司进行战略定位,实现内外联动。占领“一带一路”沿边、沿海、沿途节点城市,如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陆续与甘肃省、陕西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启动了千亿级的“丝路基金”,并以中建新疆建工为主力,向中亚地区辐射。
同时中建也通过一个个的项目,也有如2015年,由中国援助,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施工企业来建设的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建成通车。由此,两地交通时间缩短到四分之一,运输量增加了10倍,在这类项目上更是将中国的大国温度与大国风度带到了国际社会上。
中建集团必将持续的在党的领导下,在海外市场中,将更多的大国风度、大国温度以及大国态度带给国际社会。
九、中建牢记自己的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一)担当 人类桥梁
经时代变迁风雨如磐,历久弥新;任时光雕琢千锤百炼,超然卓越;凭风雨变幻驭势乘风,顺而有为,中建已然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35个年头。
35年的薪火传承,35年的创新跨越,35年的砥砺奋进……
从组建伊始至今成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走过了一条创业、立业、兴业的发展之路,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超过300倍,实现了“每十年多环比增长10倍”的快速发展目标,刻画出一条不断跨越的绚丽曲线。
尤其是近五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建筑发展势头不减、力度不逊、品质不降,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再造一个中国建筑,在世界500强排名中上升至24位。
中国建筑的经营业绩遍布国内及海外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布局涵盖投资开发(地产开发、建造融资、持有运营)、工程建设(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勘察设计新业务(绿色建造、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板块。在我国,中国建筑投资建设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楼、3/4重点机场、3/4卫星发射基地、1/3城市综合管廊、1/2核电站,每2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国建筑建造的房子
可以说现在的中建已经彻底的担当起了人类桥梁的使命与责任,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后也必将在更加努力的造福于民,造福于世界。
(二)担当 名族脊梁,秉承钢的强度,以铮铮铁骨,立于天地之间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为一种使命而生,为一种精神而生,为一种责任而生。在为新中国工业奠基中,中国建筑注入了“为国家担当、为人民奉献、为民族争光”的红色基因。
追根溯源,早在1960年2月国务院正式成立中国建筑工程公司,此后长时间承担对外经援建设任务。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着手重新组建中国建筑工程公司,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开展海外经营,为国家赚取外汇。1979年6月,中国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从此,中国建筑开始了“走出去”的艰辛之路。
红色基因源于“古”而成于“今”。35年初心不改,35年使命不怠……
在参与921-520航天工程建设中,克服极端恶劣环境,锤炼出了“艰苦创业、科技为先、忘我奉献、铸造精品”的“大漠精神”;
在奥运工程的保障中,进一步深化了“为国担当、为国争光”的时代担当精神;
在利比亚万人万里大撤离中,更是彰显了大国央企的责任风范;
在G20杭州峰会会场和敦煌文博会主场馆建设中,创造的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塑造的是攻坚克难的宝贵品质;
……
正如一名中建员工在日记里写到:“为了梦想,我们把青春挥洒在山高水长;为了梦想,我们用脚步丈量每一片大漠荒凉……”
这种豪迈,感发于声,更践于行。为了建设祖国的梦想,几代中建员工的拼搏与奋斗、奉献与开拓,传承的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绘就了红色基因的精神底色。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铁军精神、争先精神、超英精神……为红色基因注入了新的内涵。
这一切一切正是中国建筑为民族的担当,也唯有如此才能如那钢铁一般,概以铮铮铁骨而立于天地之间。
(三)担当 社会栋梁,秉承钢的塑性,以仁爱之心,撑起广阔绿荫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建筑作为中央企业,除了为民族展示自己的铮铮铁骨之外,更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天灾人祸面前更要以仁爱之心为同胞们撑起更加广阔的绿荫。
汶川救灾、玉树援建,中国建筑冲锋在前;天津港爆炸、深圳滑坡等事故抢险,中国建筑义无反顾;定点扶贫、捐资助学,中国建筑义不容辞;承建保障房、建设美丽中国,中国建筑责无旁贷。中国建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每年为120万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带领500万农村人口奔向小康……
九、中建以强大创新业务和细节品质创造奇迹
(一)对于中国建筑而言,没有创新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全球领先。全方位、多领域的全面推荐科技创新的中国建筑,几乎在全部基础建设领域正昂首前进。12月10日,中国建筑旗下中建港务建设有限公司主承建的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正式开港投入试生产,该码头采用代表当前国际集装箱码头技术最高水平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方案,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港口建设由“建”造向“智”造挺进。
创新业务,代表了中国建筑的未来。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三大重点研发方向取得重要成果。敦煌丝路文博会主场馆项目,采用 BIM 技术,应用“装配式建造+EPC”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建数字化平台,仅用 8 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常规需要 4 年才能建成的项目,创造了“敦煌奇迹”,成为中国建筑创新业务的典型案例。仅仅过了几个月,“敦煌奇迹”再次被中国建筑自己超越,其下属公司仅用6个月,就在福建省莆田市建成了被视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文化枢纽、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性会址。水务、环保、电子商务,为中国建筑绿色发展拓展了“新蓝海”…… 除此之外,通过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截至目前中国建筑承接了中国单个规模最大项目——西安综合管廊PPP项目、中国最大规模的装配式综合管廊项目——四川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综合管廊及市政道路建设工程(PPP)项目,中国建筑主、参编了近10项国家和行业管廊标准,同时主编了北京、湖北、陕西、宁夏等多个地方管廊标准,这些标准包括综合管廊设计、施工、验收等工程建设全过程,展现了中国建筑在国内城市综合管廊领域的综合实力。
学以创新,举一反三。宜昌市伍家岗长江大桥主跨1160米,是中国建筑承建的首座跨长江千米级跨径悬索桥,中国建筑将房建领域的科技成果嫁接到桥梁领域,研究应用桥塔快速施工平台和新型桥塔施工平台,通过双模板体系、整体性框架体系、支承系统改变与优化桥梁行业塔柱施工技术,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建立完善了桥梁施工的标准化体系。
(二)吕近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图大者,当谨于微。”意思是说做大事的人,对于每一件细微的事也应当十分谨慎。的确,古往今来凡人品高尚者,他们的一举一动间皆是自己的个性,倘若有细心者稍加观察,便可得出这人的处世态度和人品如何。正如中国有一句老话“三岁看到老”,也正说的是这个道理,恰恰是于细微处,方可品出真正的人品,看人都已如此,更何况看一个企业。
再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纵观《二十四史》,朝代更替,必源于统治者生活糜烂,作风腐化;国家机器千疮百孔,近于瘫痪;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防微杜渐”,至理名言。唐太宗,旷世明主,每天还得照魏征这面镜子,时时自省,勤政爱民,方有贞观之治的景象。唐玄宗,耽于酒色,不理朝政,国势日衰,终不免“安史之乱”。也许很小的生活细节,就可能改变一个王朝的命运,甚至改变历史。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注重细节之处,忽视细节,遭受失败。这是无法辩驳的道理。细节不细,生活中的我们不能漠视细节,因为细节孕育成功。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快的今天,细节显的更多种。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没有细节就没有生活。我们常常为没有重视某细节而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们也常常因为重视细节而成功。细节背后是人生,是事业,是国家的荣誉。袁隆平的杂交神话,“神州六号”的美丽轨迹,无不是细节铸就的。生命因为有了细节,才充满了惊喜!
十、新征程下继续不忘初心,造福于民
迈向新征程,使命更艰巨。以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是中国家建筑要用作为来回答的时代课题,能否抓住“窗口期”机遇,更将面对无尽的挑战和压力。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建筑进入了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转型的新阶段。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的重大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建筑领域的明确要求,以构建新时代现代化建筑体系为目标,坚定不移完善中建体制,坚定不移深化中建改革,坚定不移推动统中建创新,全面提升创新能力、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保障。
征程万里风正劲,潮头勇立又一年。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各级人员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中国建筑发展高要求,坚持不懈完善建筑体制,坚决打好惩治统计造假攻坚战,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建筑改革,推动新时代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蓝图已经绘就,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乘势而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焕发新生机、展现新作为、续写新篇章!
第三篇:中国建筑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分析——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1.公司简介
2.公司主要业务
3.公司组织结构及相应职能
4.公司战略
5.信息系统战略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6.信息系统战略方案
7.信息系统战略方案选择分析
8.信息系统战略
9.解决问题
(1)为什么上述公司或组织需要建设管理信息系统?(2)分析信息技术给上述公司或组织有什么影响?
(3)用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上述公司或组织应该采用何种信息系统的战略?
1. 公司简介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是一家具有国家特级工程总承包资质,集设计、科研、施工、安装、物流、房地产开发于一体,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境、多元化经营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前身是1953年为建造第一汽车制造厂而组建的建筑工程部直属工程公司。1997年8月1日,作为国务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家试点企业中唯一的一家建筑企业,正式改制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并以其为母体组建了“中国建筑一局集团”。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现有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30余家,在国内各区域和主要城市设立分公司、办事处40余家,市场范围遍及全国,并涉足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法国SAE、德国豪赫蒂夫、日本大成建设、韩国GS建设等国外著名建筑公司保持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是全球最大房屋建筑承包商、中国最大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和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骨干企业,全集团2009年合同额超过370亿元、营业额超过240亿元,位居中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建筑企业的前列。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具有行业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和设计能力,拥有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建筑节能实验室,在超高层施工、钢结构施工、地铁工程施工、超净化工程、大型球冠焊接等多个领域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中国建筑一局集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和发明奖200余项次、建设部绿色建筑创新奖3项,拥有国家级工法19项、专利98项,主参编国家标准6项、行业和地方标准27项,荣获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荣列全国建筑业科技领先百强企业第五名,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推行“总部服务控制、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协力合作”的项目管理模式,以集团综合实力为后盾,充分发挥总部对项目的支持保障能力和服务控制能力,对项目进行统一的施工方案策划、质量策划、CI策划,以“只有不同的业主需求,没有不同的项目管理”为标准,全力建设“项目精品连锁店”;恪守“用我们的承诺和智慧雕塑时代的艺术品”的质量理念,坚持“过程精品、动态管理、目标考核、严格奖罚”的质量运行机制和“目标管理、创优策划、过程监控、阶段考核、持续改进”的创优机制,全力倡导全员全过程“零缺陷管理”的质量文化,打造“精品工程生产线”。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奉行“今天的质量是明天的市场,企业的信誉是无形的市场,用户的满意是永恒的市场”的市场理念,追求“至诚至信的完美服务,百分之百的用户满意”。以一贯的高效、优质服务和重合同、守信誉的严谨作风赢得了广大客户、行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的充分信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北京市守信企业、北京质量效益型企业等荣誉称号,长期拥有AAA级信用等级证书,是国内唯一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的建筑企业。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近年来承建了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国家游泳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全国人大会议楼、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办公楼、上海中银大厦、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燕莎中心、北京嘉里中心、大连希望大厦、北京LG大厦、奥林匹克网球中心、沈阳奥体中心等一大批精品工程,目前在建的工程有全球最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欧洲第一高楼俄罗斯联邦大厦工程、中国最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浙江第一高楼温州世贸中心工程、北京市最高建筑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工程、华北第一高楼天津津塔工程、北京地铁4号线、沈阳地铁1号线、中央电视台新址等众多标志性工程。累计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3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3项、詹天佑奖3项,省部级以上工程质量奖500余项次。中国建筑一局集团集56年“建筑铁军”光荣传统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于一身,积极建设具有凝聚力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注重与业主的文化交汇和感情融合,以“建一项工程,创一座精品,交一批朋友”为目标,追求在愉悦的合作中与业主的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 公司主要业务
● 房屋建筑工程
中建一局集团组建于1953年,由承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为起点,依靠以房建为主,带动多元经营的发展模式,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两个国家特级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资质的大型建筑企业,共有10家具有土建资质的子公司,市场范围遍及全国。
● 基础设施
中建市政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建市政”)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专业化集团公司,是中建系统市政优质资源重组整合的产物,肩负着统筹中建系统市政专业领域发展的历史重任。中建市政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国建筑”优秀的企业文化、先进的管理理念、高效的运行机制,打造国内市政专业旗舰、铸就世界知名品牌、创造中国建筑新的持续性经济增长点,是中建市政与生俱来孜孜以求并不断迈进的奋斗目标。
● 安装
中建一局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一工程局所属的从事大型建筑安装工程的国有壹级施工企业,具有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施工能力覆盖石油化工、城市公用设施、机械制造、电子、汽车、建材、食品、制药、仓储、机场等行业的民用建筑和通用工业的建筑、安装及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等施工领域。
● 钢结构
中建一局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是隶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的专业工程承包公司,具有钢结构专业施工承包一级资质和轻钢设计甲级资质,是建设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批准的建筑钢结构工程制作、安装定点企业。公司在册职工427人,其中46人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3人拥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人取得博士学位,9人获得硕士学位,管理人员均以本科毕业生为主,并聘请了多位社会上知名度较高的结构、焊接、设计方面的专家,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支持。(站在集团角度这段是否能展现实力)公司的大型钢结构加工厂拥有先进的加工设备,可满足各类结构类型的钢结构加工制作需要。
● 装饰
中建一局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具有建设部核准的建筑装饰甲级设计资质,以及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贰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等资质;是集建筑装修装饰、机电设备、房屋建筑设计与施工,装饰材料加工、生产、设计、销售,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国有综合性施工企业。公司通过多年稳步发展,在国内建筑、装饰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声誉和良好的信誉,是全国装饰行业100强企业。
● 房地产 ● 设计
3. 公司组织结构及相应职能
4.公司战略
国际业务发展战略
一、国际业务目标市场定位
根据国家“走出去”战略和总公司战略部署,结合国际建筑市场的客观需求和中建一局集团的核心能力,我们确立了中建一局集团国际业务目标市场定位。
地区定位
当前国际建筑市场可以划分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三个级次市场:一是处于高度发展水平的欧洲及美、加、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建筑市场;二是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并快速增长的东南亚、中东和非洲、拉丁美洲等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市场;三是处于低水平并尚无明显增长的亚、非、拉部分落后地区的建筑市场。目前,中建一局集团国际业务目标市场的将地区定位为第二级次市场。
层次定位
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可以划分为劳务输出、技术与管理输出、建材与设备输出、建设资本输出四个发展层次。目前,中建一局集团国际业务已从八十年代初的以劳务输出为主逐步转变为技术与管理输出、建材与设备输出相结合的发展层次,并开始向建设资本输出的层次发展。
项目定位
为规避项目资金风险、提高项目运营质量,中建一局集团国际业务项目定位坚持以下原则:一是首选我国企业或机构对外投资的建设项目;二是积极跟进由著名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贷款、投资或承包的工程项目;三是明令禁止介入各种“超风险”项目和“陷阱”项目。
二、俄罗斯目标市场定位
根据中建一局集团国际业务目标市场定位,结合集团以往海外开拓的经验和教训,中建一局集团决定将俄罗斯及中亚五国作为目标市场,确立了“立足俄罗斯、辐射中亚”的战略方针。
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基本思路
积极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推进人员使用的属地化,深入了解当地的有关法律法规,密切跟踪工程信息,为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奠定基础。
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保证工程质量,树立中国承包工程服务的良好形象,在俄罗斯建筑市场上站稳脚跟,分步骤、有秩序地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
俄罗斯市场经营模式 “十一五”初期,按照总公司的整体安排,中建一局集团将在俄罗斯成立中国建筑(俄罗斯)公司,逐步构建集团总部代表总公司管理决策和资源支持、海外公司实施海外区域市场开拓和多项目运营管理、项目经理部实施项目运行的三级运作模式。
俄罗斯市场建设与拓展
“十一五”时期,重点实现市场培育和对当地市场环境的深度适应,通过结构总承包管理优势,实现多专业承包、项目施工总承包、EPC承包以及适应国际承包工程发展趋势,尝试或推动BOT承包模式。
在人才建设方面,通过对管理人员的综合培训,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并由操作层逐步向管理层提升,由国内管理人员输出为主,向聘用当地管理人员过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全球化企业。
依托联邦大厦项目为市场开拓基础,通过2年的项目施工建立起企业的形象,并在随后的3年内实现企业的整体提升和市场经营突破。
集团国际市场结构
在联邦大厦项目成功实施的同时,实现俄罗斯建筑市场经营的重大突破,利用行政和市场两个手段,整合和集聚集团各单位的海外开拓能力,加速子公司“走出去”步伐。在各单位中构建适应国际业务发展的组织结构,打造高素质的国际工程实施团队,不断强化和巩固中建一局集团国际化大公司的实力和形象。
三、国际业务管理模式
坚持将国际业务视为集团主营业务的延伸和提升,延伸意味着必须以集团主营业务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为基础,构建国际工程管理体系;提升意味着必须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和当地游戏规则,提升国际化管理能力。
当前,我们将中建一局集团国际业务管理模式确定为:海外管理机构作为管理和实施的主体,国内集团总部作为决策管理和资源保障中心。
第四篇:广告的形式美
社会工作1201
曹升
“德芙巧克力”中的广告形式美
广告的定义形式美是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通俗点讲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大量的具有对称特征的事物的反映。
1、广告的诸多元素中,色彩是造型广告的物质载体中最重要的自然属性之一,也是构成广告形式美的重要元素。色彩应当具有新颖、鲜明的特点,也应该具有表情性。
2、广告吸引人的除了美丽的画面以外,也不外乎广告当中的音乐元素。广告音乐作为辅助画面和解说词,塑造出某种情感气氛,加强对广告信息的记忆唤起人们的注意。
3、当然,构成形式美的因素还有其精彩的广告语。它主要表现为语言结构的整齐对称美和音韵的和谐之美。广告语的整齐美通常是通过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来体现的。以上就是我关于广告语的形式美以及它的构成因素的简短介绍。
下面我以德芙广告为例子介绍一下广告中的形式美:
德芙巧克力是因爱而生的,故事始于上世纪40年代,一位慈祥的父亲出于对儿子安危的考虑,不想让儿子为了一块冰激凌在大街上奔跑,经过反复的研制,后来这种因爱而生的巧克力终于问世,后被莱昂.斯特法诺斯命名为德芙。
(一).广告诉求以感性诉求为主。牛奶香浓,丝般感觉。广告中牛奶和巧克力刻画出来的线条美,浪漫的粉红色和充满甜蜜的灰色相结合,展现出德芙巧克力带给人的一种感受,一种美好的享受。
(二)广告中选取的主角都是清新、可爱的年轻女性,这点贴合目标受众的年龄特点。他们有独特的个性,随心随意,渴望美好的幸福,勇敢的展现自我,喜欢享受生活,喜爱纯真,喜欢体验生活的乐趣。
(三)广告中的音乐动感,动听,给人一种别样的体会,恰似一个悠闲地午后,一盒德芙巧克力,一片温暖的阳光,一种洒脱的心态。初次看德芙的影视广告是被它的音乐吸引的,感觉很特别,有种让人想融入其中的感觉,美妙的无法言语。如果你想给自己的心灵放一个假,就送自己一盒德芙吧,让自己在浓醇的香味中体会生活的真谛,发现生活的美好。
(四)广告生活场景的选择,或是出门前的换衣时的随心随意;或是找到自己想要的时候的幸福甜蜜;或是街上橱窗前可爱的试戴方式。都是如此的惬意,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并且在场景中德芙如丝般的飘动,浪漫的表现了一种优雅美妙的丝般感受。
(五)德芙巧克力广告语:Taste its strong atmosphere of milk,just like silk fly around you 品尝它香浓牛奶的味道,就像丝绸在你身边飞舞。“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对偶的手法,给观众一种和谐、朗朗上口的感觉,易于记住。
正是由于形式美在广告设计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人们才会越来越关注广告中形式美的塑造,才会产生相应的审美规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广告形式美法则。了解每一种法则所具有的视觉特征及其带给受众的心理效应,并根据广告主题来选择恰当的形式美法则,这才是好的广告作品诞生的基石。
第五篇:中国画形式美说课稿
中国画形式美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6课(板书)《中国画的形式美》。我准备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六个方面对我的本课教学加以说明 一. 说教材
欣赏评述领域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主要是通过运用上一课对中国画意境的认识,进一步拓宽对中国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学会从形式语言的角度获得审美体验,加深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感受中国画的社会价值,从而为学生下一课用电脑制作“山水画”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确立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学情分析如下:
八年级的学生一般在14、15岁左右,他们乐于接收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但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意志薄弱,不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这时候的学生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自我管理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智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美术能力发展属于陈述的写实期,开始对写实的作品感兴趣,追求具体细节的描绘和评述,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能更好的认识、欣赏与运用,为学习中国画的形式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A.知识目标:
识记: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和篆刻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
理解:理解中国画通过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的形式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
运用:运用现有知识,能对中国画的形式有一定的见解。B.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运用形式美的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通过分析中国画的形式,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能依据所学的形式,进行大胆的创作。C.情感目标:
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民族传统绘画的变革和升华。感悟中国画具有的丰富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对形式美的把握)。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特点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引导——实践探索——启发”的方式。对中国画的经典作品先做欣赏,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国画的意境中,再通过观赏国画绘制视频,运用投影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先对中国画有所了解,通过感受,观察比较,交流总结,培养学生对国画的深刻认识,培养学生的对国画探究兴趣。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视频、画具等
学生准备: 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七、学习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活动:1课前准备(1)调试多媒体设备。(2)准备教具。(3)组织教学。学生活动:中国画有独特的形式美,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归纳中国画的形式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观看视频、图片展示,让学生沿着形象、笔墨、色彩、形制均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思路,启发学生的发展思维。八.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5分钟 讲授新课:15分钟 学生练习:15分钟 作业展示:5分钟
课堂小结:2分钟 拓展延伸:3分钟
1.上课时,我的导入新课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老师在课前为你们播放一段体现中国画形式美的视频,它的名字叫《扇舞丹青》,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通过欣赏视频,大家感受到了中国画的形式美了吗?
《扇舞丹青》是一个将舞蹈与水墨相融合的视频节目,音乐又是中国特有的乐曲。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将水墨画的意境和韵味表现的淋漓尽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中国画的形式美》
2.分析形式美
※ 感受形像之美
对于这个知识点我采用欣赏谈话法展开教学。
中国画是祖国传统的艺术瑰宝,我们都知道她很美,但美在何处?请欣赏微课视频介绍《韩熙载夜宴图》。
学生再观察屏幕画面中的五个女子在做什么?她们的形象、服饰、线条美在何处?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
动作——顾盼生姿
线条——细腻流畅
神态——专注传神
※感受笔墨之美
这个环节我采用学习单引导法展开教学。
首先让学生欣赏屏幕上展示的潘天寿的《露气》这幅作品,《露气》这幅作品笔墨虚实 相生,线条聚散疏密,运筹奇巧,耐人寻味,从中体会到中国画的笔墨之美。并用学习单引 出3个问题:,1.作品何处使用了何种笔法?给了你什么感觉? 2.作品何处使用了何种墨法?给了你什么感觉? 3.笔墨美对作品有何意义 ?
其次让学生们开展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将根据各小组情况,分别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们分析欣赏图片,并逐一解决以上问题。
第三,通过展示黄胃《三驴图》、李苦禅《晨趣》、马远《踏歌图》进行对比分析,感受中国画的笔墨之美。
第四,教师总结。笔墨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笔
为墨骨,墨为笔充”,表现天地万物,抒发画家情感,给观者以审美享受。
学习单引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了中国画的笔墨美,激发学生认识中国画的笔墨美。
※感受色彩之美
对于这个知识点我使用对比欣赏法展开教学。教师活动:
(1)进一步展示图片,《花篮图》
宋代
李嵩 《静物花卉》 17世纪
荷兰(2)使学生感色彩之美美各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加深对中国画色彩之美的理解:中国画的色彩不像西方绘画那么写实但更加富有平面的装饰美感,更能表达出画家的主观意趣。
(3)对比欣赏法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形成共识,认识主题。这样的小组活动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了“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的学段目标,掌握了中国画形式美欣赏方法,达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化解了学习难点。
※感受形制之美
采用展示欣赏方法组织教学。
画家在画作上题诗、用印,使得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于一体,体现书画家文人情怀和艺术造诣,凸显中国画的文化品位。
(1)、展示中国画装裱图片,问:你能说出立轴的各部分名称吗?.装裱后的作品有什么感觉?
(2)、教师介绍中国画的形制美的知识 总结
中国画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中国画的形式美:1.形神之美 2笔墨之美 3色彩之美 4形制之美
九、课堂展示练习
1、要求:在自定的画幅中,小组成员合作根据手中的画册,选定一张大家喜欢的或者是某些画面中你喜欢的形象把它画下来,或者用已学过的中国画表现方法,试作一折扇或团扇,并加盖或添画印章。(教师巡回指导)。并将作品展示拍
照在校园网发布。
2、简述欣赏中国画的心得体会
九、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整个板书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载体,适时的结合黑板板书,从而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一、形象之美
二、笔墨之美
三、色彩之美
四、形制之美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参赛单位:裕安区江家店镇初中
学科:美术
姓名:刘延海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