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上党城镇群建设战略要突出
构建上党城镇群建设战略要突出
区域性中心城市(主城区)的建设
——关于建设上党城镇群建设的一点建议
35期中青班崔跃宏
21世纪是中国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新世纪。区域与区
域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城市的竞争,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竞争。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长治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高瞻远瞩,提出构建“一核双圈”、建设上党城镇群发展战略构想。就加快构筑上党城镇群,大力推进市域城镇化,围绕建设具有上党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综合性工业城市
给予了很好的定位。这一战略构想立足长治市情,力图通过发挥上党地区资源富集、人口密集、产业聚集的优势,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为我市“十二五”期间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力引擎。
如何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笔者认为,纵观世界范围城市
群建设,长治市主城区作为上党地区中心地区的建设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客观上决定了城镇群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
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1
城市群(或都市圈)是指城市的经济功能已不再是在一个孤立的城市体现,而是由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同与其保持着密切经济联系的一系列中小城市共同组成的城市群来体现了。如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波士华城市带,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英国的伦敦-利物浦城市带等。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上也正在形成一个经济关系密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其整体的经济功能已在日益凸现。而区域性中心城市,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中心地位和功能的城市。中心城市是相对于经济区和城镇体系而言的。对一般的城市来说,中心城市是指在经济上有着重要地位、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较强的集聚能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从区域角度来看,中心城市是指特定的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统一体;从城镇体系的角度看,中心城市是指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中其它各类城市及乡村发挥主导作用,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控制中心和文明辐射中心。
与一般城市相比,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口、资本、企业、基础设施等聚集程度较高,分工发达,科技先进,交通运输便捷,文化制度领先,国内范围看,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建设成为性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重庆定义为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交通枢纽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区域商贸会展中心等。湖北十堰提出建设“鄂渝陕豫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四川攀枝花市提出建设“川滇交界地区区域中心城市”,河南南阳市提出建设“鄂豫陕三省接壤地的区域中心城市”。
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强化城市的中心地位和集聚辐射功能,使城市成为人们心理上的向往和归宿。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包含城市建设、交通枢纽、经济中心、文化高地、要素洼地等方面,其中城市建设是基础、是载体,交通枢纽是血脉、是纽带,经济中心是核心、是关键,文化高地是向往、是归宿,要素洼地是后劲、是源泉。
因此,站在世界范围城市群建设的角度看实现上党城镇群建设,长治市主城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城市规模、科技创新等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要想尽快实现1+6上党城镇群的建设,一个根本的立足点必须立足长治市主城区的现状和实际,进一步加大全方位、诸要素的建设水平和力度,规模要大、人口素质要高、经济实力要强、交通运输要畅、科技创新要强、文化影响要远。要统筹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功能品位,拉大城市框架,增添城市魅力,实现中心城区提质扩容。要构筑大平台,着力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构建大交通,着力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建设;要培育大产业,着力强化区域经济中心建设;要繁荣大市场,着力强化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发展大文化,着力强化区域文化高地建设;要实施大举措,着力强化资源要素洼地建设。从而使长治市主城区切实发挥区位交通、历史人文底蕴、特色产业、人力资源等优势、成为上党地区地区交通枢纽、经济中心、文化高地、要素洼地。
除此之外,城镇群建设还要推进“大县城”战略。把县城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加快规划和建设武乡、沁县、沁源、黎城、平顺5个县城,按照“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完善功能、塑造特色”的要求,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通过建设产业集聚区、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县城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吸引本地农村人口首先向县城转移。要进一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篇:山西省着力构建山西特色城镇群
山西省着力构建山西特色城镇群
推进市域城镇化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推动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前我省积极构建山西特色的城镇群,通过城镇群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百镇建设是我省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我省选择了10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小城镇给予重点扶持,着力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历史文化名镇和景观旅游大镇。今年,21个示范镇已经着手开始了不同形式的建设。
省十次党代会之后,我省各级相关部门紧紧围绕报告提出的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加快区域性城市群的建设和融合,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围绕“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布局,重点抓好太原都市区、太原都市圈、晋北城镇群、晋南城镇群、晋东南城镇群的建设,形成梯次明显、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态势。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李锦生:城镇群构建了一个强大的有大城市、小城市以及农村一体化的一个区域,城镇群它打造的是一个区域,而不是打造的是一个单一的城市,所以城镇群就是要解决城市和城市周边的地区如何协同发展、协作发展。
山西特色的城镇群建设将会使城市提质扩容、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带动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强区域竞争力,对促进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突出项目建设 推进工业强县战略
突出项目建设 推进工业强县战略
筠连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王萍
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也是实施工业强县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筠连县立足于资源优势,牢固树立“大工业”发展理念,以“抓大项目、大抓项目”促进经济大发展。
一、创新工作理念,从抢占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的角度抓项目
(一)抢抓发展机遇,树立“大抓项目”的理念。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筠连周边市、县纷纷采取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建设工业集中区、培育优势产业等措施,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奋力抢占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筠连作为西部欠发达县,既有资源富集的优势,也有区域竞争的压力,必须认真审视县情,分析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以思维创新为突破,超常规做好项目引进工作,才能在“项目—发展—项目”的良性循环中抢占先机,抢占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全省产业布局调整、东部沿海产业转移,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运作项目,大力抓好招商引资。一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推进现有重点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见效。二是精心包装一批项目。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认真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筛选、论证、包装和储备,开展收益回报分析,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让客商感到有钱可赚,增强项目吸引力。三是全方位推介项目。综合运用媒体、网络、商务活动等手段集中宣传,全方位、多层次推介项目。积极开展企业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等,务求取得实效。四是抓好落地服务。切实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紧盯重大项目,力争早落地;督促待批项目,力争早开工;推进在建项目,力争早投产。
(二)认清区位优劣势,树立“一盘棋”的理念。可以这样说,就目前而言区位的竞争,更多是项目的竞争。对于沿江沿海地区来说,项目是不招也来;对
于西部山区县来说,项目是招也难进。任何地区都有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都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就看如何去发现、挖掘、培育和扶持。筠连与周边比较来看,一方面筠连地处内陆山区,而且距离宜宾市中心城区相对较远,对于承接高新、物流、信息等产业方面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筠连处于长江经济带向攀西——六盘水经济区过渡的腹心地带,为四川南向连接云南的重要门户,与周边的云南省盐津、威信、彝良等县相比,在经济基础、资源配套、产业积聚力和辐射力、项目竞争等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看到劣势,在产业选择上要着力选择“引得进、留得住”的项目,不能“全盘通吃”、“眉毛胡子一把抓”,特别是在承接产业转移上,要有长远眼光和“一盘棋”的眼光,既要主动与沿海沿江城市对接,又要有所选择;看到优势,要着力在优势的培育和扶持上下功夫,努力创建项目推进的优势发展平台,提高“抢抓项目”的竞争力。
(三)立足优势资源,树立“大市场”的理念。经国家地质部门探明,筠连煤田无烟煤储量达35.82亿吨,占四川省煤炭储量的四分之一,适用于火力发电、煤化工、建材等工业生产,在全省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县内石灰石储量达163亿吨,氧化钙含量较高,分布于全县大部分乡镇。此外,页岩、方解石、大理石、莹石、耐火粘土、矾土、铁矿也有一定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能源、化工、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证和基础条件。农业特色生态经济初具雏形。全县富硒绿茶、苦丁茶、烤烟、香桂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资源优势只是一种潜在优势,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必须通过项目这个中间环节。引进项目,既要考虑企业的利益,这是如何“留得住”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老百姓与地方政府的效益,这是“留住值不值”的问题。总之一句话,必须运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待资源的综合开发。一是站在全国大市场的背景下看筠连的资源。改变“闭门造车”的做法,认真分析项目的市场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做好项目的包装、储备和推荐工作。二是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筠连的资源。
充分考虑引进的项目对于筠连的长期效益,摒弃短视心理,对于污染严重、环境代价大的项目在引进上宁缺勿滥。
二、强化基础产业,从破除制约瓶颈的角度引项目
(一)打造川滇结合部交通枢纽,破解出行难。一方面筠连与周边区县相比,运输线路较长,出境公路级别低、路况差,尤其是高县至筠连公路路况较差。交通瓶颈问题影响了与外界的物业流通,外地企业不愿到我县投资兴业。另一方面,连接川滇、沟通周边的综合交通网络骨架还未形成。筠连交通条件的相对落后给项目建设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必须转变观念,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着力构建川南滇东北交通枢纽。一是在完善县内通乡公路硬化的基础上,重点争取新建宜宾经高县至巡司一级公路,改造和新建与珙县、云南省盐津、彝良、威信等县的跨境公路。二是做好到盐津、彝良、威信等的出口通道规划,十一五”期间力争建成金筠铁路沐滩站至维新10公里铁路支线,积极争取将金筠铁路从巡司站延伸到云南盐津接内昆铁路,从维新站延伸到珙县洛表。三是根据大型煤矿开发需要,建设铁路专用线和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二)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破解用水难。筠连项目的重点在煤炭综合开发,煤炭综合开发项目用水量较大。筠连县境内水系纵横,共有大小溪河129条,常年有水溪河31条。分布在规划矿区较大的河流有镇舟河、巡司河、定水河等,流域面积分别为435.1平方千米、424.5平方千米、296.8平方千米。三条河共计流量31.05立方米/秒,占地表水径流总量的88%。从巡司工业集中发展区、海瀛工业园区、镇舟大型煤化工基地来看,水源丰富,能够满足项目进驻的需要,当前主要是做好保护、管理、改造等工作,增强对项目的吸引力。强化镇舟河、巡司河、定水河中心地段的治理和龙碗大堰的管理,争取尽快建设王家沟水库、小河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工矿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矿区农村人畜饮用水。
(三)加大电力设施建设力度,破解用电难。筠连现全年自发电量不足0.7亿千瓦时,而实际年需电量已超过1.3亿千瓦时,加上到我县的国家电网线路老化,下电每小时不能超过1.4万千瓦,很难满足规模化工业发展的能源供给。“十一五”期间,在城郊新建220KV大容量变电站一座,在城郊和维新工业功能区各建一座110KV变电站,在全县分散建设35KV变电站多座。新建煤矸石发电厂及上网配套工程。同时,合理利用水力资源,推进小水电发展。
三、加快资源转化,从推进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的角度抓大项目
(一)壮大支柱产业,扩大规模强支撑。一方面,壮大煤炭采掘支柱产业,今年开工建设投资共28亿元的新维、船景矿井;加速推进武乐、青山等大型矿井的开发,不断加强地方煤矿改造,实现煤炭资源集约化开采。另一方面,壮大建材工业,10月开工建设投资达7.5亿元的巡司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促进建材工业由现行的松散型、小户型向集约型、规模型发展。
(二)打造主导产业,调整结构促转型。在大规模开采本县原煤的同时,充分发挥作为“出川入滇”门户的区位辐射优势,实现“滇煤川用”,打造产值超300亿的煤化工基地。一是加快建设投资达12亿元的海瀛年产25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及30万吨尿素项目;二是与山东德州合作,力争投资达56个亿的15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落户镇舟;三是与中农资洽谈,争取在腾达镇建设投资达32个亿的年产50万吨尿素、30万吨合成氨项目。通过煤化工等大型项目的建设,着力打造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链,全力推进资源型县域经济的转型。
(三)完善配套产业,优化运行出效益。一是围绕大产业、大项目做好配套文章,配套发展电石项目使之成为大中型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围绕采掘业做大配套企业,加快完成汉林矿山机械二期工程等项目;三是壮大以茶多酚、好牛旺等为代表的农特产品深精加工产业,引进华堡木业有限公司发展细木板项目;四是通过加大市场建设力度,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生产型、现代型
服务业,实现对滇东北开放的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以商贸促进县域经济繁荣。
四、完善服务机制,从提高服务水平的角度保项目
(一)抓要素落实,协调项目“人、财、物”。一抓人才落实。拓宽项目人才工作思路,大力实施“项目引才、以商招才”战略,高度重视人才的“选、育、用、留”,以项目引人才,以项目留人才,以项目促人才发展,建设一支真正懂得业务的专业人才队伍。二抓资金的落实。一是探索建立以政府出资为主、民间资本结合,制度化工作、市场化运作的企业贷款担保体系;鼓励民间资本建立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或民间资本联合担保企业贷款的担保模式。二是狠抓金融支持,政府对金融机构实行有功者奖、无功者惩的方式,促进金融贷款向县内企业倾斜。三是狠抓民间资金注入。采取各种形式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入股工业企业。在符合国家金融政策原则内,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和办法向民间融资。三抓土地的落实。一是做好土地申报工作,用足用好土地指标,为继续争取指标赢得主动。二是做好用地预测及规划,妥善解决工业用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矛盾,积极主动向省市国土部门汇报、衔接,争取支持。三是做好项目用地拆迁工作,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另一方面,对那些在政策许可范围之外漫天要价,借维护群众利益之名,行违法犯罪之实,严重扰乱项目建设工作的不法分子,依法予以处置。
(二)抓重要环节,强化项目“前、中、后”。一抓项目储备。深入调研,发动各级、各界献计献策,精心筛选一批煤、电、化、材项目,积极与重庆设计院、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中介机构联系,编制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等,搞好项目库建设。二抓项目前期。根据筠连“十一五”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加快做好一批关系到筠连经济发展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重点抓好新维煤矿、船景煤矿、武乐煤矿、巡司新型干法水泥、海瀛25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星级宾馆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动工建设。三抓项目进度。对每个重点在建项目,及时分析、排除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重点解决困难,做到好中求快,稳中求进,确保按期完工。
(三)抓督查考核,严格工作“绩、效、勤”。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对项目进展及相关情况及时通报,及时分析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量化考核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把项目建设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及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对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工作扎实、表现突出、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推诿扯皮、被动应付,影响重点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第四篇: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抓好“六新”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这对于拥有35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国家级贫困县——紫阳来说,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存在着各种挑战,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抢抓难得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突出抓好“六新”,着力解决“六大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确保全县农业有新的发展,农民素质有新的提高,农村面貌有新的变化。
一、谋划新思路,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问题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好建设规划。首先,必须围绕中央、省、市精神制定规划。做到“五要五不”,即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其次,要立足县情制定规划。紫阳毕竟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起步晚、发展慢,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农民生活并不宽裕。因此,在制定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推进。按照一年试点、二年铺开、三年见效的思路,今年先在全县212个村选择条件较好的10个村进行试点,积累一定经验后,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开。第三,要依靠群众制定规划。要组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专门班子,深入村组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事情怎么办”、“由谁来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拿出全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方案,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实行民主决策,并请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从而形成具有科学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设规划。
二、发展新产业,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生活宽裕是基础,而发展新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主要途径。一要围绕资源调产业。紫阳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矿藏有矿藏,发展潜力巨大。按照“一种模式带一片,多种模式富全县”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行正大养殖、舍饲养羊、茶叶、蚕桑种植等多种模式,发展优质富硒稻、蔬菜、水产、畜牧等特色板块基地或种养殖小区。同时抓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二要招商引资兴产业。要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茶叶、畜牧、蔬菜、药材等农副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同时着力培植名优茶开发、富硒食品等现有加工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三要搞活流通带产业。扶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组织,提高茶叶协会、蚕桑协会、畜牧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带动作用,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将“紫阳春牌”茶叶、富硒食品、“洪田牌”果醋等精品名牌推向市场,真正在全县形成“群众兴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干事业”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民在发展产业中得到实惠。
三、建设新设施,着力解决新农村的物质条件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紫阳而言,由于县级财政财力有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脆弱、少数地方还存在着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的问题,村庄建设缺乏规划,人居环境亟待治理。对此,要在农田水利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农田综合开发,提高综合能力;搞好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搞好集雨水窖工程建设,提高防汛抗灾能力。要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重点在“四通三改”工程建设上加大力度,即所有村组通水、通电、通信、通路,进行改圈、改厕、改厨,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要在净化农村生态环境上下功夫。在农村大力开展以清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三清”文明卫生活动,逐渐解决“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家禽乱跑”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设农村生态庭院。
四、培养新农民,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为培养新型农民,必须在广大农村积极开展“五大教育”活动:开展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为培养新型农民提供后备力量。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教育。继续实施“阳光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培训投入,大规模地培训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开展文化教育。加大农村文化发展投入,加快乡镇文化站、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建立农村公共文明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形成学文化、学科技,争做新型农民的良好风尚。开展法律教育。积极开展“四五”普法活动,正面引导广大农民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真正成为学法、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新型农民。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大力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五、落实新政策,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动力问题
优惠的扶持政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强大动力,把政策引导好、落实好,就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一,要把中央、省、市的政策宣传到位。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有关会议,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政策,让各项富民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在全县大力开展“建设新农村,我要做什么”的大讨论,通过讨论,把全县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上来,使党的方针政策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其二,要制定好具体政策。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率、示范性和辐射力,县委、县政府将对试点村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县财政对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扶持,在农民建房用地上给予优惠,免费提供各种服务,优先立项安排项目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三,要将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县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县级联乡领导和各乡镇书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县委、县政府组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千人工作队,分赴全县212个村,开展“五送三包二落实”活动,即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卫生、送政策,包制定建设方案、包宣传发动、包启动建设,落实建设规划、落实建设措施,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县广大农村面貌有明显转变。
六、建设新班子,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的关键在于村组干部。一是要选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要根据《村民组织法》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将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选进村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来,只要是能自己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不论学历、不论出身、不论职业,要大胆的使用。二是要育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要教育村组干部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带头讲学习、带头讲实干、带头讲廉政,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使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真正发挥领头雁和马前卒作用。三是要用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要建立村组干部实绩考核机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纳入量质化考核目标,具体分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项目,每年由县考评办对各村进行年中、年末二次考核,考核优秀的进行重奖,考核不合格的也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通报,真正使全县村组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形成争先进、扛红旗、站排头的工作热潮。
第五篇:望城镇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望城镇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
作
实 施 方 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27号)和《江西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赣办字[2009]43号)文件精神及《新建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按照中央、省、市、县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坚持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央和省、市、县提出的工作目标,为望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专项治理工作,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实现标本兼治。通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查找问题,纠正错误,查办案件,惩治违法违纪行为,形成惩戒和震慑的氛围,理顺部门行业之间的关系,清理不规范文件及相互冲突的规章,建章立制,建立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以机制、制度规范权力、规范行为,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铲除工程建设领域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二)通过专项治理工作,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治理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上项目和审批规划、征地拆迁中侵害群众利益、环境污染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突出问题,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通过专项治理工作,体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总体要求,促进我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开展专项治理,促进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规划审批、土地出让、招标投标、资金使用等活动的高效规范有序,实现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三、组织保障
成立由镇长为组长,镇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望城镇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纪检,办公室工作人员从镇属有关部门抽调组成。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起草《望城镇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综合组织协调督促全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处理专项治理工作的日常事务等相关工作。
四、工作部署
专项治理共分六个阶段开展: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9月上旬以前)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望城镇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明确专项治理工作部门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宣传发动,全面启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二)自查自纠阶段(2009年9月——11月)一是各项目建设单位对2007年1月1日以后领证、开工的所有竣工和在建(包括已全部或部分交付使用但未竣工决算)的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工业、交通运输、水利、土地整理开发、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信息产业、环境保护、园林等建设项目,特别是投资额2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逐一清理,建立项目台帐;二是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各行政监管部门对以上清理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自纠,形成自查自纠情况报告。
(三)监督检查阶段(2009年11月——2011年8月)镇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启动、实施、整改等各阶段,对各村各行政监管部门各建设单位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分阶段、分类型、分项目性质形成检查情况报告。
(四)整改落实阶段(2009年12月——2011年5月)各村各行政监管部门各建设单位对自查自纠、督促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五)建章立制阶段(2009年11月——2011年5月)镇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各村各行政监管部门各建设单位针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合法规划的各项制度和工程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六)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12月——2011月12月)镇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各行政管理部门各建设单位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情况和整改效果进行“回头看”,巩固治理成果。
五、工作内容
本次专项治理以2007年1月1日以后领证、开工的所有竣工和在建(包括已全部或部分交付使用但未竣工决算)的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工业、交通运输、水利、土地整理开发、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信息产业、环境保护、园林等建设项目为重点,特别是投资额200万元以上的项目、对照有关政策规定和法律法规,针对项目立项、城乡规划审批、项目核准、土地审批和出让、环境影响评价、勘察设计、工程招标投标、征地拆迁、物质采购、资金拨付和使用、工程建设实施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认真查找和解决以下六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项目决策和审批中的突出问题
项目决策、审批程序是否依法合规、科学民主。是否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按照有关程序集体研究民主决策,是否存在擅自简化程序,以领导批示、会议纪要等代替必要的项目审批;是否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是否依法办理立项、规划许可、用地许可、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等规定的手续。
(二)项目招标投标中的突出问题
是否进行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标是否按照程序经过项目审批机关或行政监督部门依法批准,是否以时间紧迫等为借口,以行政会议的形式确定施工单位,以集体决策为幌子规避招标;是否通过肢解工程、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招标,或只对项目的部分工程如主体工程进行招标,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或只对工程施工招标,重要设备、原材料的采购不依法招标;招标文件编制是否严谨、公平,是否通过不合理提高投标门槛、设定不合理评分办法等手段“量体裁衣”,排斥潜在投标人;投标人是否存在挂靠、借用资质、伪造业绩等行为骗取中标或相互串通进行围标、串标;是否存在招标代理机构违规操作、评标专家不公正问题;对投诉举报是否进行了认真调查,对发现的问题是否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理。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是否严格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规定进行实施和管理。是否存在施工、监理企业中标后转包、违法分包,通过虚假签证和变更设计虚增工程量,导致“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问题;建设单位对合同中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等施工管理人员的更换和到岗情况的监管是否到位;工程财务管理是否规范,是否滞留、挤占、挪用建设资金或不按计划、合同、进度付款;是否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导致项目投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工程设计的变更、概算的调整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是否建立和落实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生态环境破坏事故和隐患;工程进度是否按计划完成;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竣工验收和决算。
(四)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审批和出让中的突出问题 土地的使用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地转用、征收、拆迁是否合法、合规,补偿是否及时、足额到位,经营性用地和2007年以后的工业用地是否实行了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出让金和有关税费是否在规定时限内足额交清;是否存在非法审批、非法供地、低价出让、非法占地、未批先用等问题。探矿权的设臵是否合理,出让程序是否规范。
(五)城乡规划管理和房地产开发中的突出问题 是否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擅自改变城乡规划、改变土地用途和调整容积率。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其中涉及提高容积率,以及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城市水源和河湖水系用地、绿化用地、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用地、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业、住宅用地的房地产项目要进行重点清理。项目土地出让前是否出具了详细的规划条件、明确了出让宗地的面积、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主要规划要求;项目是否按批准的规划条件进行建设;是否存在闲臵土地、欠缴税费和土地出让金、长期不为购房户办理房产证、违规办理房屋销售许可等问题;是否存在开发商擅自提高容积率、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情况;批准项目提高容积率、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十分有法定依据,是否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是否依法公开,土地价款和配套规费是否及时足额缴清等。
(六)行政监管体制机制方面的突出问题
是否存在行政监督管理部门间的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导致多头监管或无人监管的问题;各行政监管部门出台的政策规定是否存在矛盾和冲突;各行政监管部门间的联系、沟通是否顺畅,协调配合是否有力。招标代理机构、评估机构、会计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是否存在以回扣、分成、付管理费等方式争揽业务,不公平竞争,以及与委托单位、投标企业内外串通、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问题,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是否有效。
针对以上的突出问题,要把办案件贯穿专项治理的全过程,通过查办案件推动专项治理的深入开展。重点查办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规划审批、招标投标、土地审批和出让等谋取私利、索贿受贿的案件,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审批立项、规避和虚假招标、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擅自变更规划和设计、改变土地用途和容积率、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违法违规案件,坚决查处工程建设中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失职渎职案件。不仅要对违法违规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也要对建设单位和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实施责任追究;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也要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六、职责分工
(一)加强对工程建设决策审批、可行性论证、概算及概算的调整、立项、节能评估、招标核准、工程设计的变更、行政监督管理等情况进行清理检查,建立工程招投标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关于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监督的意见》、《关于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办法》、《对政府投资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督的办法》、《对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建设项目监管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和《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制度》,贯彻执行《江西省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办法》。
牵头单位:镇招商办
协办单位:镇财政所、镇建保所、镇农业服务中心、县国土局望城中心所、镇纪委
(二)加强对土地使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许
可、改变城乡规划、改变土地用途和调整容积率、将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用地、城市水源和河湖水系用地、绿化用地、自然与历
史文化遗产保护用地、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业、住宅用地、土地出
让前出具详细规划条件、出让宗地的面积、土地使用性质、容积
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主要规划要求、项目按批准的规划条件
建设、批准项目提高容积率、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等情况进行清理
检查。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步伐,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修改、审批程序,提高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牵头单位:镇建保所
责任单位:县国土局望城中心所、镇农业服务中心
(三)加强对农地、林地转用、征收、补偿、拆迁、土地权使用出让、税费、配套规费和出让金收取、审批、供地、占地、用地、闲臵土地处臵、地产评估机构考评等情况进行清理检查,加强对土地征收、出让、使用的监督管理,严查土地违法违规案件。
牵头单位:县国土局望城中心所、镇财政所、镇农业服务中心、镇纪委和各建设单位
(四)加强对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签证制等规定的执行情况,招标标段划分、投标门槛设定、代理机构管理、招标文件编制、评分办法的制定、评标的情况,办理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竣工验收等情况进行清理检查,查处企业串标、围标、挂靠、借用资质、伪造业绩、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和安全生产事故、质量事故,制定《投标管理办法》、《招标代理机构考评管理办法》、《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工程建设质量与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对重大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工程建设领域不良行为记录与公布办法的具体操作细则》。
牵头单位:镇建保所
责任单位:镇纪委、镇安管办、镇工商分局、各建设单位
(五)加强对工程财务管理、工程预算、决算、工程款支付、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的情况进行清理检查,查处滞留、挤占、挪用建设资金等问题,建立《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全面推行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牵头单位:镇财政所
责任单位:镇建保所、镇纪委、各建设单位
(六)继续组织开展对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机制,充分运用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网上交易和电子监察,研究制定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行政监督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在查办违法违规案件中的的信息通报和相互配合机制,查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领域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规划审批、招标投标、土地审批和出让等谋取私利、索贿受贿的案件,违法违规审批立项、规避和虚假招标、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擅自变更规划和设计、改变土地用途和容积率、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案件,工程建设中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失职渎职案件。
牵头单位:镇纪委
责任单位:镇建保所、镇财政所、县国土局望城中心所、镇派出所、各相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各建设单位
(七)建立和落实工程建设重大安全事故、生态环境破坏事故的查处和安全隐患的处理机制。
牵头单位:镇安管办
责任单位:镇建保所、镇纪委、镇派出所、各建设单位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对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是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村、各单位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切实负起责任,抓好各项工作。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要求,加强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明确领导、工作人员和各部门任务分工,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搞好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确保全镇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序推进,稳步实施。
(三)建立机构、配足力量
全镇各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各村要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配强各级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力量,配备足够的人员和必要的工作条件。凡有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成立专门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人对本部门、本单位所属的建设项目进行清理检查。
(四)调查研究、加强指导
各级党政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开展调查研究,加强政策指导,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和解决疑难问题。各级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行政监督部门,特别是牵头单位要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定期汇总情况,及时调度指挥,注意上下左右的沟通协调,搞好各阶段工作的衔接。要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分阶段、分项目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加强对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不走过场。
(五)把握政策、区别对待
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注意把握政策,既要严肃纪律,又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专项治理工作以自查自纠为主,各村、各部门尤其是项目建设单位要主动查找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积极加以整改。对自查出来的问题能主动认识和积极纠正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理。对自查工作搞形式、走过场、敷衍塞责甚至掩盖问题、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六)搞好宣传、接受监督
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工作简报等媒体,广泛宣传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重大部署和取得的进展及成效,曝光典型案件,发动群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专项治理工作氛围。要设立并向社会公布专项治理工作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电子邮箱,认真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要积极解决,对反映的违纪违法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
(七)攻坚克难,务求实效
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涉及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涉及对多个部门和社会各方的利益。要痛下决心,坚定信心,敢啃硬骨头,善于破解难题,采取过硬措施,攻坚克难,务求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势头。要通过专项治理,达到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交易活动依法透明运行,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建立健全,互联互通的诚信体系初步建立,法律法规制度比较完善,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实现中央和省、市、县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各村、各部门在专项治理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级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