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8:4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旬阳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旬阳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旬阳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旬阳: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陕西党建网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了加速推进旬阳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对该县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基础性调研,通过调研,深切感受到了该县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到了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诸多困难,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旬阳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调研,近年来,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全方位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城镇规划工作得到普遍重视。按照“一体两翼、三镇一体”的发展思路,启动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使城市规划面积由55平方公里增至70平方公里。先后编制完成了旬阳县绿地系统规划,旬阳太极城观景区、青泥湾小区控制性详规及火车站、党家坝等详规。

2、集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今年普遍重视集镇建设,加强领导,筹措资金,整合项目,完善设施,在集镇建设上呈现出不同的工作亮点。金寨镇镇政府先后投资500余万元,铺设2000米人行道彩砖,安装景观路灯65盏,修河堤、硬化街道,完善集镇公共设施,使集镇一改往昔旧貌,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甘溪镇以全省百强镇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快集镇综合改造,使集镇建设步入快车道。

3、一批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在县城先后启动建设了党家坝堤路、康华园堤路结合工程,鲁家坝大桥、旬阳大道等城市规模扩张项目;实施了商贸大街改造、旬河北岸景观步道、太极城旅游观景区建设、公共绿地工程、太极城亮化工程等一批提升县城品位的新建和改建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了丽都家园小区、丰景佳苑小区、馨安小区等城市开发类建设项目,党家坝廉租住房小区、安居住宅小区正在建设中,增设了果蔬市场、停车场、公厕。

二、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该县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县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乡镇集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但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1)城镇化整体水平较低。据调查了解,目前全县除县城规划区外25个乡镇建成区平均不足0.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平均不足2000人,城镇规模小,集聚能力弱,辐射功能不强。

(2)城镇规划管理工作不适应城镇化需要。一是规划层次低。目前各乡镇仅站在当地的层面上考虑问题,使得规划品位低,特色不明显,定位不明晰。二是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规划管理人员编制不足。几乎没有专门的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缺乏城镇建设专业技术人才,给建设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三是规划缺乏制约力。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规划执行管理的力度小、建设随意性大,城乡违规建房、无证建设、随意调整用地性质、扩大建设规模、占压红线、随开发商意愿等现象时有发生。

(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匮乏。我县城乡经济虽然发展势头强劲,地方财政收入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总量偏小,财政用于城镇建设的投入极其有限。民间资本用于城镇公共设施建设的微乎其微。

(4)城镇功能不够完善,特色不明显。主要表现,一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县城区三镇一体化的道路总骨架还没有形成,城区学校、幼儿园、医院、公厕、停车场等不适应城市人口快速聚集的需要。从集镇建设情况看,集镇的供电、供水、排污、交通、环卫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集镇用电质量差、街道硬化率、路灯普及率、绿化覆盖率低;二是建设水平低。县城建设的水平、发展的速度与自身比有进步,与周边比较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设施建设常常是各自为政;城市标志性、休闲性景观少,形象建筑、高层建筑少,街景设计、重要地段和沿街建筑物设计十分单调,品位不高,文化含量低。乡镇更是如此,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在建设和发展中未突出自身特点,建设水平低,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5)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缺乏拉动力。由于我县工业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没有全国或全市知名的品牌产品、结构性矛盾明显,总体上县内还缺乏能够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大产业支撑,处于“三镇一体化”重要一极的吕河工业园区还没有形成产能。

三、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建议措施

目前,全县城镇化建设,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有严俊的挑战。加快城镇发展步伐,不断扩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品位,完善城镇功能,经营城镇资源,发展城镇经济,努力把旬阳建设成为安康副中心城市,在建设好太极山城的同时,建设特色集镇,创建生态新村,努力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集镇为纽带、一般集镇为基础、农民新村为补充的县域城镇网络布局体系。

(一)强化城镇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要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沿着“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功能完善,特色显明”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城镇建设的科学规划设计。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祥规,着重加强对城市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发展空间。同时,教育、卫生、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

等各类专项规划要适应城镇化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要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遍地开花,而是要突出抓好县城及中心集镇建设,带动其它乡镇建设发展,逐渐形成完善的城镇体系。全县其它各乡镇都把规划编制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今年底全县乡镇总规修编工作将全面完成,集镇规划面积达27.6平方公里。全县村庄布局规划也全面起动。

(三)以产业为支撑,增强城镇建设发展动力。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原动力,是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点。要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建设,加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充分发挥重点集镇的吸聚效应,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聚集人气、创造商机,切实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促进农村人口、资源、资本向城镇聚集,以此带动城镇化发展。

(四)创新推进机制,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一是创新城镇建设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机制。激活各级干群全心全意谋发展的积极性。同时,采用政策杠杆,调动民间资本投入城镇化建设。二是建立有利于推动城镇化进程的职能管理体制。城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复杂性系统工程,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为核心,科学的组织、引导和管理。

(五)打造宜居城镇,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城镇建设必须坚持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和“硬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通过合理布局规划,把该县打造为休闲、绿色、生态的宜居城市。一要重视城镇绿化建设。城镇绿化是城镇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绿化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镇绿地体系。二要突出特色,塑造城镇美的形象。要根据旬阳县城及集镇的历史文化、自然特征,建设一些标志性建筑、寓意深刻的城市雕塑和现代化的广场,力争使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每一个街点都有一定的特色。三要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城镇环境,增强城镇的吸聚能力,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作者:通讯员 吕慧芳

第二篇: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兴特色产业建商贸新城

——**市虎门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

虎门镇位于我省**市西南部珠江口东岸,是从南海进入中国内陆的咽喉要道。虎门镇总面积178.5平方公里,现镇城区建成面积52.6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75万,其中户籍人口12万。虎门地处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珠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为省、港、澳经济走廊的交汇点,广、深、珠高速公路枢纽中心,是广东省辖市286个中心镇之一和《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七个副中心之一,也是**市西部重要支点,2006年8月被广东省建设厅推荐为全国一百个重点镇之一——国家商贸流通型重点镇。虎门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因虎门销烟而引发的鸦片战争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而名闻中外。

近十多年,虎门镇依托服装特色产业,大力建设商贸新城,更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商贸业的兴旺与发达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相比,无论在经济规模、发展资源、基础设施等硬件上还是在科技人才、文化底蕴、金融服务等软件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小城镇发展不能走大而全的道路,必须与大中城市错位发展,也与其它小城镇错位竞争,替自己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珠三角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继续承接香港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与地区的产业转移,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加工企业继续向珠三角扩散;另一方面,周边的一些大城市,如广州、深圳多将目光集中在一些人才、资金、技术门槛更高的产业。虎门作为一个小镇,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不可能与大城市相比,因此在产业选择上也无法与大城市竞争,而虎门当时已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的服装市场,于是虎门历史性地选择了服装这个产业作为自己的特色产业,并扶持为龙头产业。

经过虎门政府十多年来的引导扶持、协调服务、规范管理、推动促进,虎门的服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虎门现已成为国内外有名的“中国服装名城”、“中国女装名镇”。至目前,全镇注册服装企业1000多家,其它织布、定型、印染、拉链等服装相关配套企业200多家;服装年生产量达到2亿件(套),2005年服装销售总额135亿元;拥有大型服装、鞋类、面料和辅料商场市场32家,经营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形成了一个以富民时装城为中心,方圆一平方公里的服装销售圈和一个以富民布料市场为中心,方圆一平方公里的面辅料经营圈,在虎门从事服装生产和销售的人员约达35万人。几年来,虎门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使虎门服装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和个性。虎门服装现在国内共有4000多个注册商标,在不同国家地区有400多个注册商标。到目前,虎门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0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2个,还拥有100多个具有一定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服装品牌。

——一业兴旺百业,名城名镇辉映。服装业是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服装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几十万人就业问题,而且对虎门来说也是聚集了人气,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人气旺,商业才会兴旺。现在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虎门有贸易往来,每天来虎门做服装生意的客商有2万多人次,每天进出虎门的各类客运大中巴6000多车次,每年来虎门参观服装交易会的有几十万人次,每年来虎门旅游的达20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虎门现有常驻人口达7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万人,而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工约63万人。加上每天约20多万流动人口,每天在虎门生活消费的约100万人,达到甚至超过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虎门服装产业的经济职能及商贸化城市的社会职能对国内外产生着巨大的幅射与影响。如今,虎门的饮食、旅业、运输、娱乐、旅游、零售、房地产、美容、康体、咨询、中介等行业全部兴旺起来。以酒店为例,虎门现有各类酒店93家,其中星级标准酒店10余家(已挂牌的五星级3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93家酒店共设有客房6500多间,床位18000多个,每天平均住房率达85%以上。2005年,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6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8:52.2:46,年末全镇城乡各项存款余额26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285元。商贸业的兴旺发达,也为政府培育了新的税源,促进了虎门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7.43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63万元;工商税收26.65亿元,其中商贸服务业占52%,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8.77亿元。至2005年底,全镇累计吸引外资14亿美元,现有外资企

第三篇:锦州市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

锦州市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4-4-7

信息来源:民心网

一、我市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市委提出的“双增升位”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健全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稳步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中心镇、城中村和城边村的改造步伐,全市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为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目前,我市下辖10县(市)区,总人口312.6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49.6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7.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化率为62.1%)。其中,黑山县达到31.2%;北镇市达到24.7%;凌海市达到26.6%;义县达到23.5%;太和区、开发区、松山新区的城镇化率分别为66.4%、37.9%、75.4%。截至201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22元;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5.3:33:41.7调整到去年的16.4:49.1:34.5;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850万平方米;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4处;新建乡镇客运站7座;新建“一池三改”沼气池1.4万个;全市1109个村的黑色路面已全部实现村村通;9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0.3、118.9、37.7、27、16.5万人。

二、我市在城镇化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城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工作的开展,按照省政府推进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要求,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两位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委、办、局为成员单位的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建委。制定印发了《锦州市推进城镇化工作方案》,并先后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议,调度安排全市城镇化工作。各县(市)区也认真落实省市政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把推进城镇化建设纳入到重要的工作日程。全市10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所涉及到的试点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同时,按照“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原则,调整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强调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和联合作战的能力,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加快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需要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只有实现工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才能推动和支撑城镇化向良性循环发展。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努力实现“双增升位”。各县(市)抢抓机遇,广开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多亿元,建立了重点工业园区,为项目入驻和产业向集群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截至2010年,累计入园企业150户。今年上半年,县域重点园区累计完成标准厂房建设9.2万平方米,新开工项目45个,项目到位资金16.4亿元,入园企业45个,其中,黑山县庞河产业园区3个,北镇市沟帮子工业园区25个,凌海市大有产业园区4个,义县七里河工业园区13个。企业的入驻和运行投产,为当地居民和农民就业提供了空间和渠道,有效地推动了城镇化建设的开展。

3、大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是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城镇化的一项硬性指标。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滨海公路、龙栖湾大道、农村电网改造、乡镇客运站、农村公路、农?

?20多亿元,提高了全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4、努力实现“三个结合”,推动城镇化建设深入进行

一是将转移农村富余人员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农村富余人员转移到城镇居住后,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就业。我市各县(市)区政府把转移到城镇居住的人员的就业问题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他们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与企业联系,通过结对帮扶、培训提高、专场招聘等多种形式,要求企业尽量接收转移到城镇居住的人员再就业,并让企业做到“加岗不减薪”、“上岗不待岗”,切实解决了转移人员的就业问题。“十一五”期间,共累积吸纳就业人员30多万人次,为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我市利用国家社保政策平台,加快建立包括养老、医疗、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等在内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截止2010年,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0.3、118.9、37.7、27、16.5万人。

三是将落实农村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我市各县(市)区政府结合农村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统筹协调了各行各业的关系,优化了城乡用地的结构和布局。经过调研摸底,确定了2011年至2015年完成全市城中村和城边村的改造任务,制定了五年改造计划,并向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争取农村土地增减挂钩指标,确保了建设用地指标落到实处。

三、我市在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地方配套资金严重短缺。绝大多数城镇化建设项目的资金匮乏,启动资金和配套资金也没有列入到政府的财政预算,建设资金更是短缺。从目前县(市)区政府的财力上看,难以满足城镇化建设资金的需求。

2、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面宽、量大,困难多。我市的城市危旧房屋和城中村、城边村的改造工作,得到了绝大部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离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且改造老城区和城中村、城边村情况比较复杂,也受到土地政策、户籍政策、资金等方面原因的制约,若按照省政府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计划的要求,我市完成每年改造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3、征地拆迁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在土地征收拆迁过程中,虽然市县两级政府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进行补偿,并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但部分群众对房产、地上物及土地的补偿要求越来越高??

4、同地同权不同价的问题。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要改变农村集体用地的所有权,首先办理土地征转审批手续,把农村集体用地改变为国有土地,才能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城市建设用地“同权”。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价格主要受所在位置、交通条件、土地市场需求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制约,这就造成了农村集体用地与国有土地之间的同地同权不同价的问题。

5、个别县(市)区对城镇化工作重视不够。“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工作进展迟缓。有的成员单位没有认真研究和落实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方案,致使城镇化工作开展的有好有坏,参差不齐。

四、对今后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强化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

城镇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部门多,任务重,责任大,需要政府做好方方面面的指导与协调工作。为此,各级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稳定、政绩与民生”的关系,充分认清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起城镇化建设的重任。当前,要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尽快将城镇化工作列入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绩考核指标,按照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城镇化建设工作意见》的要求,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同时,要聘请高人和能人,编制出一整套既科学合理,又符合本地实际及民意的城镇化总体规划。按照规划的要求,有计划、分步骤,保质保量地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扎实开展。

2、优先发展沿海城镇,实现城镇化建设的新突破

按照市委提出的全面实施沿海突破战略,建设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的要求,建议市政府沿105公里的海岸线,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布局小城镇建设。同时,又要依托国家级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龙栖湾开发区以及大有经济区、建业经济区,以开发开放战略为牵动,突出临港经济特色,发展新型材料、物流、高端技术等产业,形成产业集聚的新经济增长区,建设成为集临港工业区、高档生活区、休闲旅游区为一体的宜居滨海新城和新市镇。

3、灵活运用农村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破解城镇化建设用地难题

城镇化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农垦、林场等危旧房屋改造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新一轮的合乡并镇和村屯整合改革工作,彻底改造乡镇面貌。同时,要在吃透和用好农村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基础上,做好村屯调研摸底工作,通过村屯合并等手段,用“旧房换新房”、“大院变小院”等方式,来置换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用于城镇化建设。

4、创新融资体制和机制,拓宽城镇化建设资金渠道

从我市当前的城镇化建设情况上看,制约城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是资金短缺问题。由于资金匮乏,致使城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开展滞后和难以落实。在解决资金问题上,海城市的做法很直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继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化,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支撑

各级政府还要进一步加大发展县域经济的力度,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一是要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要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税源多的大项目。同时,也要采取多元化投资,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建设,使重点园区尽快实现“五通一平”和“七通一平”,为项目入驻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二是要抓大扶优,不断扩大和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与效益。筛选一批市场前景好、实缴税金多、就业安置率高的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市场和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使企业做大做强,拉动行业发展。三是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四是要加大商贸、旅游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力度。进一步扩大农业物流业、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规模,转移和安置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进程。

6、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大部分农村没有专门的环境设施,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养殖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等任意堆放、焚烧和排放,“脏、乱、差”现象相当严重;而且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又向农村转移,加剧了农村的环境污染程度,对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做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加大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力度,普及农村使用清洁能源的覆盖率。其次,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元投资的方式,加大农村环境的整治力度,使农村环境保护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7、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目前,我市各县(市)区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已经建立,部分县(市)区也完成了市下达的指标任务。但就全市来讲,还没有达到全覆盖,尤其是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村的参保率还很低。当今,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国家的社保政策,积极筹措资金,提高基金缴纳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加快建立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等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推进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讯员:朱禹/锦州市人防办

第四篇: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2010-06-29 18:19:4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2)

兴特色产业建商贸新城

——**市虎门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

虎门镇位于我省**市西南部珠江口东岸,是从南海进入中国内陆的咽喉要道。虎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现镇城区建成面积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75万,其中户籍人口12万。虎门地处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珠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为省、港、澳经济走廊的交汇点,广、深、珠高速公路枢纽中心,是广东省辖

市286个中心镇之一和《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七个副中心之一,也是**市西部重要支点,2006年8月被广东省建设厅推荐为全国一百个重点镇之一——国家商贸流通型重点镇。虎门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因虎门销烟而引发的鸦片战争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而名闻中外。

近十多年,虎门镇依托服装特色产业,大力建设商贸新城,更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商贸业的兴旺与发达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相比,无论在经济规模、发展资源、基础设施等硬件上还是在科技人才、文化底蕴、金融服务等软件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小城镇发展不能走大而全的道路,必须与大中城市错位发展,也与其它小城镇错位竞争,替自己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

业,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珠三角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继续承接香港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与地区的产业转移,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加工企业继续向珠三角扩散;另一方面,周边的一些大城市,如广州、深圳多将目光集中在一些人才、资金、技术门槛更高的产业。虎门作为一个小镇,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不可能与大城市相比,因此在产业选择上也无法与大城市竞争,而虎门当时已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的服装市场,于是虎门历史性地选择了服装这个产业作为自己的特色产业,并扶持为龙头产业。

经过虎门政府十多年来的引导扶持、协调服务、规范管理、推动促进,虎门的服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虎门现已成为国内外有名的“中国服装名城”、“中国女装名镇”。至目前,全镇注册服装企业1000多家,其它织布、定型、印

染、拉链等服装相关配套企业200多家;服装年生产量达到2亿件(套),2005年服装销售总额135亿元;拥有大型服装、鞋类、面料和辅料商场市场32家,经营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形成了一个以富民时装城为中心,方圆一平方公里的服装销售圈和一个以富民布料市场为中心,方圆一平方公里的面辅料经营圈,在虎门从事服装生产和销售的人员约达35万人。几年来,虎门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使虎门服装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和个性。虎门服装现在国内共有4000多个注册商标,在不同国家地区有400多个注册商标。到目前,虎门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0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2个,还拥有100多个具有一定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服装品牌。

——一业兴旺百业,名城名镇辉映。服装业是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 的产业。服装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几十万人就业问题,而且对虎门来说也是聚集了人气,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人气旺,商业才会兴旺。现在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虎门有贸易往来,每天来虎门做服装生意的客商有2万多人次,每天进出虎门的各类客运大中巴6000多车次,每年来虎门参观服装交易会的有几十万人次,每年来虎门旅游的达20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虎门现有常驻人口达7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万人,而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工约63万人。加上每天约20多万流动人口,每天在虎门生活消费的约100万人,达到甚至超过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虎门服装产业的经济职能及商贸化城市的社会职能对国内外产生着巨大的幅射与影响。如今,虎门的饮食、旅业、运输、娱乐、旅游、零售、房地产、美容、康体、咨询、中介等行业全部兴旺起来。以酒店为例,虎门现有各类酒店93家,其中星级标准酒店10余家(已挂牌的五

星级3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93家酒店共设有客房6500多间,床位18000多个,每天平均住房率达85%以上。2005年,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46,年末全镇城乡各项存款余额26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285元。商贸业的兴旺发达,也为政府培育了新的税源,促进了虎门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万元;工商税收亿元,其中商贸服务业占52%,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亿元。至2005年底,全镇累计吸引外资14亿美元,现有外资企

第五篇:城镇化调查报告

城镇化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调查对象:xx统计站

Xx统计局 调查人:xx

一、调查目的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当前中国实现经济转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外需陡降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外向型的经济模式,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由外需转向内需的战略选择,而实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将会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机遇与发展动力。本次调查对象是xx市xx镇城镇化发展现状。当小城镇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积累了较强的经济实力,空间形态完成了快速扩张之后,随之将进入一个挖潜、优化的阶段,产业结构和小城镇结构都将发生重要的转变。政府如何保障小城镇得到有序、合理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并保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社会进步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小城镇政府的面前,迫切需要对小城镇的城镇结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使小城镇得到科学、有序、健康的发展。

二、调查内容

(一)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城镇化是目前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城镇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城镇化的进程,也使小城镇结构由农业形态转变为城市形态。当小城镇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积累了较强的经济实力,空间形态完成了快速扩张之后,随之将进入一个挖潜、优化的阶段,产业结构和小城镇结构都将发生重要的转变。如何保障小城镇得到有序、合理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并保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社会进步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小城镇政府的面前,迫切需要对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城镇结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管理体系来保障小城镇结构的转变,使小城镇得到科学、有序和健康的发展。

(二)xx镇的基本情况:

xx省xx市迎泽区xx镇位于东经112°17′,北纬37°54′,地处xx市迎泽区的中东部,域内东部土石山区,西部丘陵平川。xx镇由原孟家井、xx两乡 合并组建,所辖村历史悠久。总面积xx平方公里,xx年全镇总人口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x万人,城镇人口3.5万人,暂住人口常年保持在3万余人,全镇xx个基层单位,其中xx个行政村、x个社区居委会。xx镇山川秀美,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商贸繁荣,民风淳朴,和谐宜居。域内有茂密的东山松林带,有遍布山区的野丁香、山桃、山杏、六道木、马茹果、千层皮、沙棘、映山红、对节棍等天然灌木;地下有煤(6米、1米煤为主)、铁、铝、耐火矿、石膏、石灰岩等丰富的矿藏资源,还有得天独厚的支撑xx铁路及民用的地下水资源——观门前水站群。

xx镇民风淳朴,人勤地灵,是商家投资和百姓宜居的首选之地。纵观xx商贸经济的发展史,得益于有一个符合商贸发展规律的经营体制和经营观念。即:多元组合、统筹协管、系列延伸、配套发展、快速提升、不断规范,面向中低消费人群,追求名优品牌效应。

xx人历来长于商业,这是人们自身素质较超前的生存观念、经济意识、发展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导致的。xx城乡交错,交通便捷,农副、水果、矿产品丰富。村民祖籍多元,东西南北逃荒至此定居

坐落在迎泽区xx街上的服装商贸市场群,是xx人民二十余年如一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提升、奋力拼搏创建的。xx服装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初级经营到集团化规范科学管理的发展史,就是xx人民的致富创业史,每次质的飞跃无不体现着xx人开拓奋进的干劲与智慧。

Xx每日车水马龙,来自各省、市、县的客流量十几万人,繁荣空前。朝阳街服装商贸市场群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以朝阳街为中轴的南北商城双环区已基本形成,成为引领服装时尚潮流的批发集散地,是迎泽区、xx市的重要经济支柱。

(二)xx镇城镇化水平

xx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城中村改造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大力发展经济,和谐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东部山区,主要在特色种植、养殖和旅游观光业上做文章;中部丘陵地带,在做好退耕还林的同时,积极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仓储业,先后有迎泽物流、朝阳物流、服装城物流形成规模;西部城乡交错地区,主要以发展三产为主,充分发挥朝阳街商贸服务业的拉动示范作用,相继新建了xx服装城东城、西城、精品、名品、吉美、xx、新 2 东方品牌大世界、众爱布料、摩托配件城、朝阳鞋城、晋阳小商品、新精品商城等市场,新建市场不仅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xx镇按照市政府生态住宅发展规划,结合城中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xx、xx、xx、xx等村为试点,新建了高标准的居民住宅小区;在xx、xx等村新建了小游园、文化活动室,努力创建宜居城镇,实现城乡面貌新变化;全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饮水工程、“xx一工程”达到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关数据资料: xx:

农村数:xx个 城镇数x个,总人口(人):2009年40300 2010年69682 2011年60821 2012年69758 2013年73866 人均支出:xxxx年食物:940.66 单位(元)服装:501.47 居住:751.45 交通和通讯:880.12 Xxxx年食物:1571.2 服装:649.8 居住:944.4 交通和通讯:577.1 Xxxx年食物:1923.4 服装790.7 居住:1228.6 交通和通讯:569.3 Xxxx年食物:2142.2 服装:870 居住:1235.2 3 交通和通讯:777.9

(三)xx镇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首先是城镇化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xx镇整体来说已城镇化的数量少,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差异逐步扩大。从城镇化发展水平来看,区域不平衡态势 十分明显,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城镇化地区的发展水平还是要比农村地区快。

其次是城镇体系规模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区域中心城市不强,县市城区缺乏活力,小城镇散且小。不论是中心城区,还是县市城区、小城镇,均存在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不强的问题,中心区规模偏小,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相应较弱。其次,中小城市不强: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城市内涵和质量的提升并没有跟上城市规模的扩张速度。全市中小城市经济实力较弱,工业化水平不高,支柱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低,技术含量少,产品附加值不高。

最后xx镇是以市场带动型发展起来的城镇化。其中以xx村地服装城最为著名。从上数据可以看出xx镇第三产业增长值较大,占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成为地区主要经济支柱。因此,xx镇产业结构存在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二产业发展滞后。而根据xx镇区位条件分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很有潜力。因此在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的条件下,也应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同时,xx镇的第三产业即服装业品牌意识不强,主要依赖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批发业务,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调查结论

针对xx镇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简单的对策建议。1.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而不仅仅是土地的城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因此,农民工户籍改革绝不是简单地改写户口本,核心是解决同等市民待遇问题。即要解决城市就业、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五位一体的改革,让农民的身份实现真正的转变。

2.制定合理的城镇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应当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计划,只有合理的规划与建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城镇化的发展。因此,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合理分布。为避免出现“城市病”,要按照宽严有度、分类设计、分级承接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建设。

下载旬阳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旬阳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镇化建设

    新华社采访柳州市委书记 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柳房网讯)“城镇化须有产业支撑,不能简单造城,要将城镇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认为,推进......

    城镇化建设

    月谈2011年第6期评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 http:// 而提出的要求。比如说,目前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比)的统计中,包含了1亿多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但这个群体中的绝大多数......

    城镇化建设

    关于城镇化建设问题的探讨【摘要】: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比西方晚,由于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让中国插上腾飞的翅膀内容摘要:今天,城镇化正以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在中国推进。以市场化改革和开放发展为动力,城镇化正在对中国的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进......

    城镇化建设

    现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首先这个城镇化建设缺乏规划。很多乡镇根本没有总体规划,各乡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方向也比较模糊,这样,小城镇与周边乡村没有自......

    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对社会各要素进行重新配置组合的必然形式,而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

    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城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城镇化建设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县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外事城建环保工作委员会尊敬的各位主任、各位委员: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中下旬,县人大常委会民族......

    打造生态城市 建设绿色旬阳

    城市是人类文明产物,是高密度的物质与精神聚集体,是高效率的社会经济生活综合体。近年来,我县城镇面貌发生崭新变化,城建工作取得了进步。但人们依旧抱怨:老城与新城开发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