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北京市第五中学成立于1928年,名为“平民中学”,建国后,更名为北京市第五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教育传统的市级重点中学,也是北京市东城区确定的示范性高中学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北京五中需要建设更先进、现代化的校舍以满足新情况之下对中学教育新的需要。
区位及环境简介
北京五中分校校址位于芍药居住宅区内中心地带,四周为现状及规划建设的住宅建筑,被小区道路环绕。东西长约260米,南北长156米至178米不等。
规划建设目标
五中分校将被规划为一所36班制的完全中学,远期考虑改为纯高中校,建设标准按教育部建设国家级高中示范校标准进行设计。
设计理念
开放校园的开放不仅应该体现在去除封闭的围墙,新世纪新型校园的开放会体现在课堂的开 放,学生们的学习环境不会仅仅停留在教室当中,校园的走廊、过厅、草坪、大树下、各类开 放空间,甚至每个角落都会成为学生们自由开放的课堂,以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不同梯 次的交流。一个校园室内外开放空间多少,以及这类空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都会对学生的在校 期间的学习、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建筑文化的互动用建筑形象、建筑环境影响年轻的一代。生活学习在其间的学子们,有些人 可能会成为新的一代建筑师,而其他人也因为建筑而提高自己的建筑文化素养。
健康在后SARS时期,健康与公众卫生的问题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学校这一 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师生们需要一个健康舒适的教学环境。设计注重采用建筑手段和科技提 高手段和改善学生们的每天切身接触的学习环境。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其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变性与丰富性 新时期的教学方式是多变和丰富的,设计当中为学校提供尽可能多的、大小
不一的教学空间,以适应教学方式的变化。
平实五中伊始就是个“平民中学”,“平民遗风”决定了其建筑风格既要适应现代的发展,更 要平和、实用。尽量应用普通的材料达到良好的外观效果。
总体布局
功能分区依据功能组织将学校分为教学区、行政区、运动区三个区域。各功能分区之间既相 互独立,又互有联系。尤其是进入校门后的东西轴线向教学区与其他功能区严格分开,使外来 人员给教学区带来的影响减到最低。运动区与行政区部分布置相对靠外,利于今后体育设施、图书馆、礼堂等部分的对外开放。
交通组织根据对地区交通的分析,将学校主入口设置在校园东侧,各种人流在此进行分流组 织。在校内设置道路与校外小区道路结合形成消防环路(平时不开放)。
绿化系统主要在教学区前区,及各教学楼栋之间、教学区与运动区之间设置大面积绿化,构 成一个系统。
景观系统结合绿化设计景观轴线,例如校门至运动区的景观轴线、各教学楼栋之间的景观轴 线。以黑白砾石的“枯山水”做法代替日常维护较为困难的水系。中间加植高大乔木。以草坪、树木、砾石铺地、一般块材铺地以及坐凳、灯杆、雕塑等小品相结合的方式构成视觉效果丰富 的景观系统。教学区
教学区的建筑采用东南斜向45度布局,这样的做法首先可以在争取良好日照的情况下减小日照间距;其次,也呼应了校园内原先隐含的斜向道路走向,缓和建筑和已有地下管线之间的矛盾。再次,斜向45度的布局可以在炎热的夏季,减轻西晒日照的恶劣影响。此外,这样的布局还可以回避教学楼面对景观是“煤库”的尴尬局面。最后,倾斜的建筑走向使校园产生了很多不规则的室外开放空间,利于活跃校园环境。
教学区的普通教室楼内除规定的36班教室外,还设计出很多与教室规格相同的休息空间。这类空间可以用于中午的学生午餐,风雨天的室内课间活动,课余各种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也可改造为课外活动教室,甚至直接当作教室,以适应在实行“分级教学”、“中学学分制”后带来对更多教室的需求。
实验楼的面积标准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满足实验室的日常开出率,并且尽量为实验楼工作的教师安排了自己的办公地点,以方便就近管理。教学区全部采取单面走廊的形式,第一利于教室采光,第二有利于满足通风换气的需要。
行政区
学校各类办公场所日常与外界接触交流较多,图书馆和礼堂也都有可能是日后对外开放的功能,因此设计将这类功能通并入行政区,并置于靠近校门的位置。同时礼堂、图书馆又与办公部分相对对立,使这些功能的开放不至于影响到正常的办公使用。五中是北京市最早进行网络教学的中学,随着网络化教学发展的逐步深入,对建筑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此,我们适当提高了办公楼的层高,并且在楼层设计了大空间,为教师的计算机课件制作提供方便。此外,为集中管理,将青年教师公寓部分放到了办公楼的顶部。运动区
五中的办学特色当中很重要的就是田径于乒乓球运动,因此,本次设计当中在运动区内特意设计了备有1800人看台的完整400米跑道,与具有乒乓球训练专用楼层的体育馆。除乒乓球训练外,体育馆内还设有风雨操场、健身房和形体教室。此外运动区内还设有6块独立的篮球场地。
学校的自行车停放一直是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再加上目前的家用轿车的发展迅速,机动车的停放也提上了日程。为了校园环境的整体效果,本次设计将各类停车都采取室内停放的方式,具体办法是将体育馆的地下一、二层都开辟为自行车库,而将体育馆的首层用于校内机动车停放、首层的其它部分分别用于体育教研室、运动器材存放、和教工食堂。
开放空间
好的开放空间设计是对校园环境的活跃,也是对学生、老师人性的尊重。本方案当中利用学校入口处的绿化场地、教学楼栋45度倾斜角所产生的空间、行政区的大台阶、运动区与实验楼之间的树阵小广场等室外空间充分结合绿化景观设计,为师生们提供丰富的室外开放空间。我们又在本身宽度就达3米的走廊,在局部出挑加宽形成“港湾空间”,为师生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室内交往空间。使人们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充分感受到开放空间给他们带来的人性化关爱。另一方面,在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之后,这些开放空间的设置,为学校提供了
更丰富便利的,在教室之外的研究讨论场所。
技术手段
建筑节能
外墙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是建筑节能的重点,设计计划对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使建筑更 有效的节约能源,降低日常的采暖制冷运行费用。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 使建筑结构的热损失降低,从而有效减轻了在冬季学生和教师因长时间就座和站立感到腿脚发 冷的现象。为师生提供更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
外窗高质量的外窗系统,可以有效的减小建筑的热损失,同样起着节约能源、节约运行 费用的作用。设计当中考虑尽量减小窗户的开启扇,同时兼顾考虑到打扫卫生时擦窗的方便。建议采用上部开启换气小窗方法扇的形式,适应通风换气规律,优质的外窗同时还可以有效降 低噪音。这些都是为师生提供一个通风良好,且温差变化相对较小的健康教学环境的手段。污水处理
建议学校建设自己的小型污水处理装置。首先,这是环保行,其次它可以为校园提供日常 的绿地维护、车辆洗涤、卫生打扫等用水;此外可以结合学校的化学教学与相关课外活动,进 行有益的尝试。空气调节
关于学校的采暖制冷工程,本设计认为地源热泵技术作为环保、高效的一种新技术,是可 以被接受和值得推广的。
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大地能量。在冬季,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埋在地下的封闭管道(称 为环路)从大地收集自然界的热量,而后由环路中的循环水把热量带到室内。再由装在室内的 地源热泵系统通过电驱动的压缩机和热交换器把大地的能量集中,并以较高的温度释放在室 内。在夏季,此过程则相反,地源热泵系统将从室内抽出的多余热量排入环路而为大地所吸收,使房屋得到供冷。犹如电冰箱那样,从冰箱内部抽出热量并将它排出箱外使箱内保持低温。
在进行测算比较之后,我们发现地源热泵的初期投资会高一些,但是其热效率很高,这是 日后的运行费用会大大降低。设备的相关设备机房可以建在地下,对校园景观基本无影响。
以上技术手段为设计方建议采用,除外墙窗系统外,都有初期投资大,但是综合效益高的 的特点,希望甲方根据情况慎重选择。
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总用地面积:41389平方米建筑密度:16.98% 总 建 筑 面 积:29772平方米容积率:0.62其中地上:25795平方米绿化率:22.67 %建筑地下: 层数:3977平方米4层 5层 8层自 行 车 停 放:机 动 车 停 放:辆
24辆(不含室外临时停放)
1212
第二篇: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读书节活动方案(定稿)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2014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
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为了让每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本届读书节以“阅读点亮智慧,书香润泽人生”为主题,以“打开书本,阅读经典,萌发灵性,提升人格,获取一生的智慧和幸福”为宗旨,引领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不断提升自我阅读品味,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二、活动主题:阅读点亮智慧,书香润泽人生
三、活动时间:3月17日——4月22日
四、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五、活动内容:
(一)活动启动阶段(3月17日-3月18日)
1.制定学校读书节总体活动方案。
2、举行读书节启动仪式暨读书节动员会
(二)活动实施阶段(3月18日—4月22日)
1、“共享蓝天,‘书’送梦想”爱心捐书活动
参与对象:全校学生;
活动时间:4月15日——4月22日
活动负责人:郭晓丹王丹 各年级组长
2.好书伴我成长——“我喜爱的一本书推荐活动”
参与对象:初
二、高
一、高二年级
活动时间:3月17日——4月4日
活动负责人:郭晓丹、王伟王丹三位年级组长
3. “书香校园,悦读春天” 主题黑板报展示活动
参与对象:初一初二 高一高二年级
活动时间:3月28日—4月2日
活动负责人:郭晓丹王伟王丹三位年级组长
4.“方寸世界蕴书情”书签设计比赛
参与对象:初一、高
一、高二年级
活动时间:3月18日—3月25日
活动负责人:郭晓丹、王伟、王丹初一高一高二年级组长
5.“心的交流 爱的传阅”图书漂流活动
参与对象:初一年级;
活动时间:3月18日——4月2日(可酌情延长活动时间)
活动负责人:郭晓丹王丹、韩伟、班主任
6.“品香茗 闻趣事 养心智 茶故事会”
参与对象:每个年级推荐2名学生参加校级选拔;
活动时间:3月21日——3月24日
活动负责人:郭晓丹 王伟非毕业年级组长
(三)各年级成果展示阶段(4月2日——4月22日)
1.各年级读书节开展内容和优秀作品表彰和展示。
3.各年级读书节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宣传。(新闻稿、年级展板)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
德育处
2014.3.1
1附件1:读书节各项活动要求
1、“共享蓝天,‘书’送梦想”爱心捐书活动活动要求
(1)本着自愿原则,凡自愿捐书者,每人最少捐赠2本,最多
个人捐书不得超过10本;
(2)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内容积极向上,书籍保存良好,没有破损污迹;
(3)可以在书籍首页适当写下寄语;
(4)各年级请将“报送表”中信息填写完整,将纸质表格与书籍一并提交。
(5)年级组长汇总各班捐书情况,交表截止时间4月22日
爱心捐书活动记录表
2.好书伴我成长——“我喜爱的一本书推荐活动”活动要求:
(1)年级组与语文备课组合作,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好书,各班利用晨检、午检、班校会,要求每位同学自制幻灯片,向同学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幻灯片内容包括:书籍封面图片、内容介绍、作者介绍、推荐理由。
(2)各年级收集整理优秀成果作品,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彰。
3. “书香校园,悦读春天” 主题黑板报展示要求:
各班黑板报围绕“书香校园,悦读春天”这一主题,紧扣读书精
神、读书方法、读书风貌、读书心得等,内容健康向上,详实丰富,板书板画整洁美观,布局合理精美。
4.“方寸世界蕴书情”书签设计比赛活动内容与要求:
(1)作品以“方寸世界蕴书情”为主题,发挥选手各自的想象
设计 一枚新颖、别致的书签,并制作出实物。
(2)要求各班每人提交一件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
(3)书签设计要求图文并茂。“图”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成品图
案,可画可剪贴,提倡原创作品,突出新意。“文”提倡为
学生原创,与阅读等有关的一句自创格言、读书感悟等,力求新颖,意境与书签图案和谐。
(4)各年级进行创意书签设计的比赛,选取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和
展示。
5.“心的交流 爱的传阅”图书漂流活动活动流程和要求
(1)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将自己最喜欢的书(至少2本),捐献到班级图书角,由图书管理员帮助贴上漂流活动专用漂流卡。每位捐书
者(也称为“放漂人”)要认真填写漂流卡,并贴于书籍的扉页。漂流卡版面内容包括班级、姓名、放漂时间、书籍名称、内容介绍、好词好句摘录以及自己的推荐理由(亦可是读后心得)。放漂人将附有漂流卡的书籍交给图书管理员,由图书管理员统一放在班级图书漂流角内。
(2)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要通过班级管理员把自己喜欢的书取走阅读,但看完书后请不要忘记在漂流卡后面所附的记录纸上签上自己的大名、阅读时间和读后心得,再将书放回到图书角内,继续这本书的漂流旅程。希望每一位拥有“漂流书”的读者都能够做到这些,让每一本漂流书都拥有一份特别的“漂流日记”。同时,恳请每一位拥有“漂流书”的读者一定要好好珍惜、爱护每一本书,因为每本书都是主人眼中的珍宝。
(3)为了使图书充分得到漂流的机会,最大限度体现其价值,每人每次只借阅一本书,漂流的图书在每个漂书者的手里停留不超过1周的时间。
(4)班级要选两名同学为图书管理员,班主任和图书管理员要严把图书质量关,要求图书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阅读,七成新以上;教材、教辅、杂志不参与漂流;
(5)年级可围绕图书漂流活动设计其他教育活动。
6.“品香茗 闻趣事 养心智 茶故事会”活动要求
(1)主要围绕与“茶”相关的故事进行比赛,故事的具体年代、内
容不限。鼓励茶故事创编。
(2)比赛时以单人讲故事的形式为主。比赛时间每个故事不超过5分钟,可以配背景音乐(伴奏音乐或乐器均可)。
第三篇:宁波中学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总说明
1、工程概况
1.1 项目名称:宁波中学
1.2 项目性质:本项目是宁波高等教育园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该园区内拟建本科大学三所,大专两所,中专一所,全日制重点高中一所本项目是整个园区内一所中学,新校区的规划是依据宁波市政府“科教兴市”的战略思想以“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全面规划、分片实施”全新思路的办学道路指导下进行的。它是高等教育园区中的第一年进行规划设计的校园,园区的规划要达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有利服务、便于管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目标,作为园区内的 一所学校,具规划的质量及对整体园区的控制执行将对园内的环境有着先导性的影响。
2、主要设计依据
2.1主要批文。
2.1.2 用地红线图:宁波市(鄞县)高等教育园区总体规则设计文件及用地红线图
2.2 甲方要求
2.2.1 设计任务书
2.3 有关规范
2.3.1 国家、浙江省、宁波市有关现行规范、规定
2.4 气象、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2.4.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
基地主要为农田和农民住宅,有若干小河溪纵横分布,地势平坦。(更详尽资料待初样结果)
2.4.2 本工程所在地地震烈度6度。
2.4.3 基本风压为0.50KN/m2,雪压0.25KN/m2
2.4.4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历年最高气温摄氏38.8度,全年风向为东南,平均风速2.9m/s,年降雨量1444.3mm,最大雨量235.09mm,宁波市历年最高洪水位(黄海高程)为3.08。
2.5 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
2.5.1 根据鄞县中心区和高等教育园区总体规划,基地周围燃气、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等设施主要考虑考虑从鄞县大道接至学校用地红线边,(待补充提资料后,确定接入基地的方法及位置)。
2.5.2根据园区整体现划,进入园区的主要入口为园区林荫主干道路
3、设计的规模和范围
3.1 规模
总用地面积158000平方米(不含共公绿地);
总建筑面积53470平方米;
3.2 范围
总平面含建筑总平面布置、道路、广场绿化、水面设计,室外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行政办公楼、图书馆、综合教学楼、宿舍食堂、风雨操场,校大门及其他附属用房。
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4.1.交流空间对于特殊的设计意义,学生生活最大的知识渴求除了在教室外,更多地在于与他人的交流,基于此,教学区整体布局利用外廊和天桥把教室连接起来,在结点处放大,附之于特定的交流空间。
4.1.交流空间对于特殊的设计意义,学生生活最大的知识渴求除了在教室外,更多地在于与他人的交流,基于此,教学区整体布局利用外廊和天桥把教室连接起来,在结点处放大,附之于特定的交流空间。
4.2.行列式布局,保证所有教室都朝南,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局部东西风的房子,作为洗手间和部分教师休息室。同时也加强了院落的围合性。
4.3.标志性建筑的设置。在整齐有序的教学用房的背景下,行政办公楼与图书馆,在总体布局上附以特定的建筑造型,图书馆是学校 的中心,作为中心广场的背景,端庄、含蓄、优雅。行政办公楼以椭圆的建筑造型斜插入中心广场,活跃了中心广场。
4.4.游泳馆、体育馆等运动区内的建筑。在遵循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倾斜的墙面增加了建筑的动感。
4.5教学区内含校中心广场,其轴线从校门主入口到图书馆,两侧是教学楼,实验楼和阶梯教室,东西两侧布置洗手间和教师休息用房,建筑围合成了教学区多种性格的内庭院,广场中心是以硬质铺地为主,间以带状绿化,延伸至河边。教学楼与图书馆、行政办公楼之间围合成独特的内院空间,使学校的空间有秩序的变化。教学区西面,结合河面,布置了一植物园,使其成为校园的自然绿地。
4.6生活区集中布置,中间为学生生活广场,西南角为餐厅。东南端为新疆楼,使新疆学生既独立又与其余学生增加交流的机会.运动区由篮球馆、游泳馆、400m标准田径场和篮、排球场组成,另设一投掷区.5.交通系统
根据规划要求学校主入口设在用地西北角,入口前有与卫生学院共享的大面积绿化.学校次入口(后勤入口)设在学校南面的规划道路上,符合高教园区的总体规划。道路的设计满足使用及消防要求。
6.学生宿舍
围合式的院落布局,让学生更多的有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每层宿舍都设有满足普通生活需要的用房,盥洗间,洗手间等.
●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15.8公顷
总建筑面积53470平方米
建筑密度10.33%
绿地面积62000平方米
田径场34200平方米
容积率0.34
绿地率43%
3、配套工程
3.1 所有市政管线均通过周边道路进入,并在红线边缘安排接口。
3.2 电力分两路进线,待详尽资料定。
3.3 上下水(待详尽资料定)
3.4 煤气(待详尽资料定)
3.5 通讯、有线电视、网络
3.6 校内所有管线均以暗线敷设
4、消防
4.1 消防车道在街区入口间距,基本控制在150m以内
4.2 整个园区内消防车道均为环路。环路内的消防补救,通过消防龙带解决。
5、环境设计
5.1 节能设计
5.1.1 日照间距:基本满足1.1m的要求,所有朝西之外窗均采取固定式遮阳措施并遍植攀援植物。
5.1.2 围护结构:墙体,外端均为砼空心气块,其中东西墙为三排孔,南北墙则为双孔或单孔。屋面:倒置式;PVC卷材防水加40厚挤塑聚苯板及浅色保护面层。全部屋顶上人.绿化;绿化层面设置陶粒滤水层。
5.1.3 宿舍朝向、通风
宿舍大部分取南北朝向;少量东西朝向者,采取固定遮荫措施。宿舍尽量考虑冬季获取日照,夏季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5.2 绿化
5.2.1 校园环境的关键在于其对地面的处理,该项目地面构成以四部分组成:
1、是集中的中央绿地,分自然植被及种植物与抽象的广场设计相互交织;
2、是庭院内部以安静优雅自然景观或抽象的人工空间交替处理;
3、是以水面河道以益于漫步,休息的风格处理;
4、主要建筑门前广场,提供足够的硬地,以保证交通量及烘托建筑的纪念性为主旨。
5.2.2 —层架空部分绿化重点为花地,并设置坐凳、灯光光明设计。
5.2.3 屋顶绿化:本项目在屋顶考虑部分,并结合屋顶花园,拟带休息廊、棚架、灯光,为顶层或近顶层人员提供休息场所。
5.3 环保、卫生防疫
5.3.1 实验废水处理:分类集中,按环保要求处理或稀释达标后排放。
5.3.2 生活污水处理:经化粪分流排入城市污水管(或暂时排入雨水系统),食堂设除油池。为方便及时陈油,保持环境卫生,拟将除油池开口设置在封闭的室内小间内。
5.3.3 食堂、厨房卫生环境,食堂燃料为煤气,污染轻;但油烟废气须经不锈钢管道送至屋面经处理后排入大气或灶上安装油烟收集装置。食堂副食进货拟为半成品,故取消粗加工,不设杂物院。
2.3.6 通用构造
2.3.6.1 墙体材料(在西墙隔热外墙防水内墙轻质)
2.3.6.2 屋面(倒置,屋顶花园)
2.3.6.3 地面楼面水磨石
2.3.6.4 门窗(外:塑钢,内塑钢或铝合金或木)
2.3.6.5 顶棚、平顶涂料或轻钢龙骨石膏板
2.3.6.6 内装修(非燃料体)防火石膏板
2.3.6.7 楼梯间防滑地砖
2.3.6.8 卫生间(开水间)沙浆防水,防滑地砖墙面瓷片
2.3.6.9 垃圾井,垃圾处理间,垃圾外运
陶土釉为成品垃圾井道,整体耐冲洗防水墙地面(人工分拣后,由环卫装车外运
四、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1.1 工程设计采用的国家及浙江省颁布的现行主要标准,规范,规程如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及1993,1996年局部修订)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修订版)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11—89)(修订版)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软弱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0—1—90)(浙江省标准)
烧结多孔砖及烧结空心砖房屋建筑构造(浙J20—95)(浙江省标准设计)浙江省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勘)
2、自然条件
2.1 基本风压:0.50KN/m2
2.2 基本雪压:0.25KN/m2
2.3 基本地震烈度6度,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按6度抗震设防
2.4 工程地质土层分布(略)
3、设计要求
3.1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3.2 结构设计永久荷载及楼,屋面可变荷载的取值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
3.3 按规范要求设变形缝
4、结构设计:
4.1 上部结构体系
4.1.1 风雨操场:普通钢筋砼楼面,钢网架屋盖。
4.1.2 行政办公楼:普通钢筋砼楼层盖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4.1.3 教学楼,计算机实验楼,留学生楼:普通钢筋砼楼屋盖框架结构。
4.2 基础结构体系
4.2.1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初勘),本工程基础除局部单,二层结构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外,其余均采用桩基础,桩型基本可采用φ400~φ500预应力砼管桩局部可为沉管灌注桩。
4.3 墙体材料除砌体结构墙采用承重粘土砖外,其余填充墙均采用轻质隔墙。
五、结排水设计
1、设计依据
1.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97版)
1.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97版)
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97版)
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规范GBJ84—85
1.5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1.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1.7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
2、给水
2.1 用水量估算: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4000m3/d,最大小时用水量为400 m3/h;
2.2 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
2.3 给水方式:1层、2层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3层及3层以上由变频调速供水系统供水。
2.4 贮水装置及计量:学校分为教学行政区和学生生活区二个部分,独立计量,各设一套生活供水系统,教学区设变频供水系统二套;成品生活水池一座,容积为200 m3,生活区设变频供水系统一套;成品生活水池一座,容积为600 m3。公寓式学生宿舍均设水表单独计量。
热水、饮用水:
3.1 热水用水量估算:最高日用水量1000 m3/d(60度/摄氏),最大时用水量150 m3/h。热水系统设于学生公寓,公共浴室,食堂等生活区。教学区行政区需用热水由电热水器供给。
3.2 热水供水方式:供水方式同冷水供水方式一样。生活区设集中换热机房,由
容积式热交换器提供150 m3/h的生活热水。
3.3 教学行政区饮用水由电开水炉供给,开水炉均布在教学、行政、实验室及图书馆等处。生活区饮用水采用集中供应系统,最高日饮用水量为30 m3/d。
排水系统:
4.1 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排水,污、废、雨、含油及实验室污水分流排出。
4.2 排水量:本程最大日排水量为1800 m3/d。
4.3 排水方向:排至校区西侧,南侧市政污水管网和校区东北角市政污水管网接入口。
4.4 排水方式:烘便污水先经室外的粪池腐化处理后排放;厨房、食堂含油废水经室外隔油池隔油处理后排放;物理实验室排放废水经室外沉砂池处理后排放,生、化污废水经室外地理式处理设备处理后排放。
雨水排水
5.1 设计暴雨重现期为二年。
5.2 雨水排水方向为池洪道。
5.3 雨水排水方式:由于池洪道常水位较高,雨水排水采用,暗沟,管道相接合的方式。
5.4 各单体雨水系统均为内排水系统。
6、消防设计
6.1 设计原则:整个校区设一套消防供水系统。
6.2 设计水量:室外消火栓25l/s。
室内消火栓20l/s。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0 l/s。
第四篇:中学方案设计说明
中学方案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是最终成果的前身,相当于一幅图的草图,一般做设计的在没有最终定稿之前的设计都统称为初步设计。下面是案设计说明,请参考!
中学方案设计说明
项目名称:宁波中学
项目性质:本项目是宁波高等教育园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该园区内拟建本科大学三所,大专两所,中专一所,全日制重点高中一所
本项目是整个园区内一所中学,新校区的规划是依据宁波市政府“科教兴市”的战略思想以“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全面规划、分片实施”全新思路的办学道路指导下进行的。它是高等教育园区中的第一年进行规划设计的校园,园区的规划要达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有利服务、便于管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目标,作为园区内的 一所学校,具规划的质量及对整体园区的控制执行将对园内的环境有着先导性的影响。
主要批文
用地红线图:宁波市
本工程所在地地震烈度6度。
基本风压为/m2,雪压/m2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历年最高气温摄氏度,全年风向为东南,平均风速/s,年降雨量,最大雨量,宁波市历年最高洪水位为。
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
根据鄞县中心区和高等教育园区总体规划,基地周围燃气、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等设施主要考虑考虑从鄞县大道接至学校用地红线边,(待补充提资料后,确定接入基地的方法及位置)。
根据园区整体现划,进入园区的主要入口为园区林荫主干道路
规模
总用地面积1580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53470平方米;
范围
总平面含建筑总平面布置、道路、广场绿化、水面设计,室外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行政办公楼、图书馆、综合教学楼、宿舍食堂、风雨操场,校大门及其他附属用房。
交流空间对于特殊的设计意义,学生生活最大的知识渴求除了在教室外,更多地在于与他人的交流,基于此,教学区整体布局利用外廊和天桥把教室连接起来,在结点处放大,附之于特定的交流空间。
行列式布局,保证所有教室都朝南,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局部东西风的房子,作为洗手间和部分教师休息室。同时也加强了院落的围合性。
标志性建筑的设置。在整齐有序的教学用房的背景下,行政办公楼与图书馆,在总体布局上附以特定的建筑造型,图书馆是学校 的中心,作为中心广场的背景,端庄、含蓄、优雅。行政办公楼以椭圆的建筑造型斜插入中心广场,活跃了中心广场。
游泳馆、体育馆等运动区内的建筑。在遵循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倾斜的墙面增加了建筑的动感。
教学区内含校中心广场,其轴线从校门主入口到图书馆,两侧是教学楼,实验楼和阶梯教室,东西两侧布置洗手间和教师休息用房,建筑围合成了教学区多种性格的内庭院,广场中心是以硬质铺地为主,间以带状绿化,延伸至河边。教学楼与图书馆、行政办公楼之间围合成独特的内院空间,使学校的空间有秩序的变化。教学区西面,结合河面,布置了一植物园,使其成为校园的自然绿地。
生活区集中布置,中间为学生生活广场,西南角为餐厅。东南端为新疆楼,使新疆学生既独立又与其余学生增加交流的机会.运动区由篮球馆、游泳馆、400m标准田径场和篮、排球场组成,另设一投掷区.根据规划要求学校主入口设在用地西北角,入口前有与卫生学院共享的大面积绿化.学校次入口设在学校南面的规划道路上,符合高教园区的总体规划。道路的设计满足使用及消防要求。
围合式的院落布局,让学生更多的有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每层宿舍都设有满足普通生活需要的用房,盥洗间,洗手间等.
第五篇:规划设计说明(范文)
一、项目概况
1、本项目的案名:西雅图
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本项目以“西雅图”为名,不但点明了项目在大郑州的区位,并且通过西雅图的品牌捆绑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西雅图,郑州西部最美丽的城市版图。
2、区位分析
一期启动区项目基地位于基地北边。用地西接河南工业大学用地、南靠小学用地、东临牡丹路、北连主干道新龙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42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
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甲方提供的“西雅图”住宅区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和基地红线图。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住宅设计规范》
5、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三、规划设计原则
本居住区定位为生态居住区,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 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 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
2、可持续性: 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整体性: 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 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 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由此可见生态居住区必须遵循一下原则:
3.1、联系性原则(全局观)
从整个城市全局高度对本居住进行规划定性,将本区作为城市中有机的“组成元素”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小区与周边城市在空间、功能、交通上的相互关联,有效地整合周边的城市空间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区域内部的开发价值。3.2、舒居性原则(生态观)
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综合分析区位条件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和谐统一,以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3.3、独特性原则(形象观)
塑造根植于当地传统而又富于个性、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在空间组织,景观塑造,建筑单体到环境细部设计等全方面地贯彻“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体现设计一定的超前性和先导性,强调小区的个性化、识别性。
3.4、市场化原则(经济观)
本区采用统一规划,灵活实施的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实际开发相互结合,这样有利于起步与滚动发展。同时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四、设计理念
本规划引入生态住区的概念,以人为中心,以研究人的居住行为为出发点,以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居住与绿化环境结合这样一种格局。强调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营造居住、游憩两相宜的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舒适便捷、卫生安全、高效和谐的居住地。为了达到高容积率与高绿地率之间的和谐;车行交通与居住绿地之间的和谐;居住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绿化环境之间的相互渗透。
设计者在内部方案比较与论述的基础上使用仿生设计(有机疏散理论),改良四合院,等手法结合当今流行的规划设计理论,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并且独具匠心的设计也形成本规划的特色:
4.1中国传统民居组合-四合院的改良
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布局上,四周设有围墙,内部有通道,和隐蔽的花园,构成一个与外界隔绝别有洞天的世界,住宅内的屋宇均朝向内花园,从每个房间观赏的院内景色各不相同。巧妙的实现了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的过渡。而代表着封建礼教的四合院并不适应现今生活,所以我们对四合院进行改良成为,半围合的院落,既保留了四合院的生态性,与宜居性的有点,又适应了当今生活与交往的方式。
这种围合所形成的院落绿地有几个好处
1、住宅的遮挡,使人的视线并不是一望到底,从而形成的院落为半私密空间,为居民间交往,于休息提供了空间
2、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的同时,也形成了小的气候环境,即风水学中的藏风聚气。
3、步行空间内的布局使人流并非直线运动,而是折线运动,形成了有趣的角落空间,可以放置室外家具(遮阳伞,茶桌)以此来避免单调,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同时为人群活动的多样性提供场所。
4.2可观赏性与可参与性结合的绿地系统 运用人的行为学原理,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设置不同的绿化节点我们认为绿地系统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的增长而逐渐增长的,它是由城市人们的生活需要对自然美好环境的向往而产生的,所以人的景观的感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本规划通过可观赏性核心水景+可参与的院落组团绿地共同组成整个小区的绿化空间。设计了休闲步行道,观景平台,跌水,喷泉等可观赏性景观,同时考虑到,住区景观的实用性,也为了避免居住区景观的平直单调与枯燥的问题,本规划特意通过建筑的围合来营造院落空间使人停留,供人们游乐。
4.3智能小区和生态小区的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住宅智能化程度为标志的现代生活观念,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本区以高科技的手段为住户提供智能化服务和管理。另外从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了生态的考虑。
五、总体规划
1、规划结构:一环两片,根据用地分析将小区40%用地划分为保障区用地,60%用地为开发区用地,即“两片”,通过区内环路(即“一环”)的方式,将其两区有机区分开,形成若干院落,并运用“十字型”带状中心绿化将其有机的连系。
考虑到居民生活购物的需求,以及牡丹路的商业价值,沿牡丹路主入口处向区内延伸设置底层商业服务带,商业上设计多层住宅,将其商业价值最大化。而“十字型”景观带,则是划分内部三个居住组团,根据有机分散理论设计的核心绿化带,是小区的主要的公共绿化空间,承担改善环境,美化空间,观景的职能。
基地内住宅以四合院的形式进行布局,并用绿化带将他们自然分隔开来,通过建筑的半围合,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从而组成院落绿地。
2、道路系统
居住区内道路设计依据居住区道路简单便捷的原则,以内环路的道路组织模式解决小区的车行交通,使区内交通拥堵情况减少至最低,社区中心则结合小区的景观,设置步行道。
出入口设计:
沿牡丹路开设小区出入口,通过内部商业街和景观大道与小区内部的核心绿地空间相接。小区南边预留两个出入口,将来二期开发与其连接。
道路分级:
主环路宽6米,入户路宽4米,小区步行景观道路宽1.5-3米。
停车:
停车部分,机动车以地面停车为主,结合部分地下停车。
3、绿化景观
本规划在居住区内部分为若干组团,组团的布局形式采用前面所提到的四合院的布局仿生布局方式,而院落之间的空隙则构成了居住区的“十字型”公共绿地,公共绿地在空间上划分为开放空间,并且通过各种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广场,使社区的景观从中心向周边延伸,形成完整的景观绿化体系。公共绿地的设计中,我们考虑一条极富特色的水系景观休闲带,将适当的引入水元素,水景社区将成为这两个社区的独特亮点
同时每个组团内部的布局形式,采用改良四合院的布局方式,又围合成一进一进的院落,使每个居住组团都是各自的院落并与中心景观形成对景关系。这种院落在空间上为半开放与半私密空间,这样就形成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前绿地,分级有序的绿化系统,从空间上讲形成了开放空间,半开放半私密空间到私密空间这样一种过渡。
而在绿地的功能上讲,开放空间为观赏性绿化,就是说他的主要职能是提升小区的品质,美化空间环境,同时,院落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交流,休息的这样一种可参与的绿化空间,即观赏性景观与参与性景观的结合。
所以通过这种分级有序的绿地空间,将小区将设成为都市中的一片绿洲,一片宁静之土,为居民提供一个交往与休息的室外活动场所,增加小区的归属感,与适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