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习考察八大关
青岛农业大学
本 科 生 实习报 告
论 文 题 目八大关建筑群
学生专业班级环境艺术08级3班
学生姓名(学号)20080594高建涛
指 导 教 师赵少俐
完 成 时 间2011年9月20日
2011年 9 月 20 日
对青岛市八大关建筑群进行考察,对该区域建筑群的历史、文化、设计背景及设计特点
进行考察分析并学习。
二、考察地点
八大关别墅区位于汇泉角景区北部,西邻汇泉湾,南接太平湾,最初因有8条以关隘命
名的路是以八个关口命名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
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这八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故称“八
大关”(现已增到十条),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八大关建筑
最早于20世纪初由德国建筑师设计建造,以后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等国建筑师及中国建筑师陆续设计建造,至20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形成了300余栋
集20多个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别墅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45,368平方米。建筑结合了西方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建筑群依山傍海,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八大关建筑区域内
有横向马路7条,纵向马路3条,有十条马路以我国长城和其他地方一些重要关隘命名,因
其中有八个“关”比较著名,而惯称为“八大关”。建筑多为欧美建筑的各式别墅,依照地形,体积小,各自独立,互不相连,每栋建筑一般都能看到大海,四周皆为花园,内植花草树木。
建筑体积小巧适中,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500平方米,多为300平方米,层数不超过三层。
建筑材料主要取自本地产石料、砖瓦和木材,建筑大都为砖木结构。建筑设计力求突出个性,有平面对称中轴线突出,装饰细微的德国仿古典式;有圆型或角型石质墙石,尖塔坡顶的哥
特式;有南设敞廊,装饰粗简的西班牙式等。据不完全统计,这里的建筑具有20余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因此,八大关又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
八大关建筑群的建筑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德占青岛时期,德国、英国等建
筑师设计的欧洲田园式别墅建筑,现存很少;二是20世纪20年代末来青购置产业的美国、俄国、日本等业主,按照本民族文化传统特色及个人意愿建造的风格各异的庭院别墅;三是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受欧美建筑学教育影响的中国建筑师,吸纳原有建筑风格
及形式创作建造的一大批具有欧美建筑情调的建筑。不同时期的建筑师都比较注重充分利用
自然环境,注重单体建筑与建筑群体的整体相协调,力求建筑手法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八大关近代建筑以风格多样的西式别墅,别致精巧的庭院绿地、建筑小品,花木繁茂的街道、马路最负盛名,是中外建筑艺术荟萃之地,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和观赏旅游价值,是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现场实地考察,参观拍照,图书馆网上搜素相关知识
四、考察收获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891 年清政府方始设防,当地传统建筑体系薄弱。1897 年 11月,德国强占胶澳,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总体方向是:新城要结合自然环境,体现德国的民族性,同时要有现代风格。规划方案体现了地域性、文化性、与功能性的并重,而建筑风
格则 “以‘殖民地式’、德意志民族传统形式为主调,同时融合有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
衷主义的影响。”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基本沿用了德国人的规划思路和建筑风格,同时其国内对于
新技术、新形式的探索,也对青岛的建筑有所影响。到了 30年代民国时期,政局稳定,促
成又一个建设高潮,现代主义建筑的探索继续进行,同时出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复兴。
综上所述,德占时期,青岛的城市建筑基调已然确立,如建筑肌理因山就势、建筑
尺度 与环境的协调等,并出现了一些优秀建筑,它们不但有着以上特征,还有着折衷主义
或德国传统建筑的造型与细部,这些特点对青岛当今的城市风貌影响很大。但是如果超越形
式这一 层次,不难看出德国建筑师在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青岛的地域特色,如对自然环境、地方材 料的考虑。建筑是人类改造生存环境的产物。这其中,必然含有对地方资源(材料、景观等)的利用与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而这正是建筑创作的源头。故试将形式风格之外的青
岛建筑地域 特色归纳并分述如下:(1)、利用自然景观,对应地势变化,塑造层次丰富的外
部空间;(2)、对山海地景元素进行抽象,在建筑形体中得以再现,实现与环境的契合;
(3)、注 重使用地方材料,运用不同的建构手段,表达材料的美学特征。其中前两点主要
来自于建造者对青岛地形、地貌的分析与反映,第三点则是源于当地的材料特色。
1.环境与材质之美——青岛建筑地域特色之理解
1.1 利用自然景观,对应地势变化,塑造层次丰富的外部空间:青岛的自然景观主要为
山、海,建筑对之的呼应也可分为两类:
1.1.1 山势与建筑
青岛建筑对于山地环境的利用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一是建筑的总体布局方面,结合山的走势来确定建筑的肌理、尺度与形状,以达到
环境 与建筑的呼应。青岛老建筑与山势协调为主,因山就势的建筑轮廓线可大致反映出山的走向,同时也有局部的对比手法,如山顶常布置体量轻巧的较高建筑,以进一步衬托山
势的雄伟。二是建筑单体的外部空间设计方面,利用山地高差所形成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视角变化,巧设建筑对景,烘托建筑气韵。,走在蜿蜒起伏的巷道上,不经意的抬头远望,半山处的迎宾馆(原总督官邸)尽收眼底。为德占时期的总督府,作为青岛路的对景,其端
头有一个台阶,既消化了高差,又衬托了建筑气势。
在对应山势变化、塑造外部空间方面,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的青岛基督教堂(1910
年建成)可谓经典个例。教堂伫立在一个高约8米的岩丘之上,东、西、北边各有三个小山,南边是青岛湾,景观条件极好。基地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设计师为了顺应地形,将
大厅东西布置的惯例做了调整,把教堂大厅南北向布置,主入口朝南,这样形成了南、西、北三个小广场。不但满足了信徒的集散功能,还为欣赏教堂建筑及周围环境提供了不同的视
角,同时结合入口通道的设置使来访者得到迥然不同的空间感受:西北台阶高陡,拾阶而
上的访客可在婆娑的树影后依稀看到挺拔的塔楼;南部广场的入口通道直对塔楼,给人以高
大雄伟之感,同时还可遥望道教堂后的信号山。结合较高的地势,教堂36米的塔楼在周围
马路上一览无余,成为周围的景观控制点,并与青岛湾的小青岛互成对景,塑造出极富层次的室外空间。
1.1.2 海景与建筑
滨海建筑的平面布置要考虑人们观海、近海的行为要求,同时应保证滨海建筑的尺
度、立面形式、色彩风格等方面的大致统一。事实上部分新建建筑尺度过大,已经破坏
了滨海天际线的动态平衡和韵律节奏。由此看来,在风貌保护方面,控制尺度比控制形式更
为重要。建筑与沿海景观的依附与融合大体量建筑对滨海天际线的破坏
青岛八大关宾馆(林乐义设计,1962年建成)位于著名的八大关风景区内,周围
是低矮 的别墅和苍郁的树林,向前不远即是海水浴场,视野开阔,景致优美。宾馆的建筑
面积约万余平米,为使建筑体量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建筑师将其化整为零,以合院来组织空
间。宾馆南侧有一个大的广场,礼堂入口与宾馆入口各居一端,二者之间有长廊相连,连廊
后是一个小庭院,绿草红槭,气氛优雅。建筑的后勤部分体量较高,故置于庭院之后,以减
弱其对环境的压力。
1.2 对山海地景元素进行抽象,在建筑形体中得以再现,实现与环境的契合:建筑作为
人造景观,对于自然风物的模拟自古就已存在,山洞、树木和孔穴,都曾给先人以启示。青
岛地貌特征比较明显,这种对地景元素的抽象与还原也有其表现。比如从山势的起伏中援引
出动态的坡面与斜线,从海面的广延中提取出平缓的水平线条,使建筑或挺拔 高峻,或静
谧舒缓,风格各异,不一而足。
1.2.1 建筑中山势元素的摹形
青岛建筑中攒动的坡顶与高耸的山墙有力的表达了建筑的动势,与起伏的山峦形成呼应。如前文所述的基督教堂,各级坡顶高低相间、错落有致,如同周围耸起的山丘,极富自然之美,塔楼高大并稍有收分,更显挺拔。青岛路、沂水路周围的老建筑中也不乏其
1.2.2 建筑中海景线条的抽象
八大关礼堂地处沿海一线,周围少有地势起伏,因此形体构成颇为舒缓,以水平线条为主。同时考虑到青岛八大关内多为 坡顶别墅,于是采用坡度较缓的斜面与平屋面结合布置
1.3 注重使用地方材料,运用不同的构造工艺,表达材料的审美特征
地方材料的使用,是建筑地域特征最直观的体现。青岛地区多产石材,人们尝试用不同 的工艺来表达石材的美学特征,因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毛石、剁斧石、蘑菇石、磨光花岗 岩等种类,砌筑方法(干垒、泥糊、干挂、水泥勾缝)也视材料与技术而定,同时石料之间材质、色彩的对比,以及与砖、木、土等其他材料的结合也很有特点。这些基本材料的建构关系,体现了营造者朴素的审美取向与当时的技术水平。
对于基督教堂的材料,建筑师罗克格指出: “墙面都应采用当地易取的花岗石,花岗石从采石场运来后,表面不需琢磨。同样,花岗石檐口也不需琢磨,只是简单的粗糙隆起即可,这种处理使得教堂粗犷的蘑菇石基座、檐口与平整的墙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墙面粗抹灰,”充分表达出石料的材质之美。基座与檐口角部的石块位置上下错动,似乎也在与山 丘的动势相呼应,而这种石块的“镶嵌”手法也成为一种构造传统,多为当地建筑所采用。如果说这种镶嵌偏重于装饰逻辑,那么青岛市立医院(三上贞设计,1919年竣工)的做
法则更多的表达了石材的结构逻辑,窗的过梁与小柱、窗台板关系明确,简洁清新。相对基督教堂外墙花岗岩粗犷的砌筑形式,八大关宾馆的石材做法较为多样。在连廊处,明亮可鉴的磨光花岗岩门框与旁边大面积的蘑菇石质地对比强烈,相映成趣而西面的院墙用砖块大小的石条垒成漏窗的形式,在这里,石头已不再是厚重的、封闭的,它表达的是石材细腻、整齐、通透的一面,它将日光与清风纳入庭院,并将层次丰富的院内景致表露于外,就象一幅精致的画框。
2.1历史文化价值
青岛德占时期建筑虽然有其为殖民统治服务的目的,带有侵略属性的一面,但并不是毫无特色和经验可取的。它们不仅传播建筑文化,更展现了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强有力的冲击,对青岛当地的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德占时期建筑明显地受到
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带形城市”和“花园式住宅”规划思想的影响,还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与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但探究这些建筑具有的鲜明地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可以帮助我们破译青岛近代建筑中西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有助于我们加深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建筑的复古思潮和艺术与工艺运动及新艺术运动的认识;同时促进我们对本土文化自觉的意识,树立对本土文化自尊的态度,加强培养对本土文化自强的精神。
2.2文化景观价值
德式建筑形体高大,建筑风格与中国北方城市及村镇的面貌迥异,高耸的尖顶与山势相映、片片红瓦与绿树环绕、凝重的花岗岩与大地的色彩相融,构画出“红瓦、黄墙、绿树、碧海、蓝天”优美的城市画卷,并形成了一条条有欧陆风情和历史痕迹的特色街区,成为青岛旅游业的重要景观,给青岛城市塑造了无可比拟的个性魅力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如太平路上集聚了许多优秀的德占时期的建筑,亨利王子饭店、德华银行、山东矿务公司办公楼、卡拉维茨公司办公楼,还有一些花园式的高级别墅。此外,还有广西路、沂水路、中山路、湖南路、湖北路、德县路等亦是如此。这些街区烘托出的格调与气氛,是青岛地方生活特色、地方风俗习惯发生的“容器”,浓缩了一定的地域和民族的文化传统,这些对城市旅游业来说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它们不仅凝结着城市不同时空阶段的社会文化特征,还是青岛在20世纪初其文明进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物质沉淀。因此对于遗留至今的德占时期建筑进行保护,使其成为青岛的文化景观历史记忆。
五、结语
德国在青岛建成了许多建筑类型,如宗教、行政、居住、文教卫生、交通、金融等建筑,可以说是青岛近代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开端,对青岛以后的建筑和城市风貌的形成,起了先入为主的作用。同时,也正是这些历史建筑,才使青岛城市魅力更加璀璨夺目。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老建筑,保持城市建筑的可持续性。
第二篇:八大关导游词
“八大关景区”位于汇泉东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故统称为八大关。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我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塌。
“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十条马路的行道树品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近年在八大关东北角又新植了一片桃林,成为春季人们踏青的又一好去处。西南角则绿柏夹道,成双的绿柏隔成了一个个“包厢”,为许多情侣们所钟爱,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爱情角”。
“八大关”的建筑造型独特,汇聚了众多的各国建筑风格,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这里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西部是线条明快的美国式建筑“东海饭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场,是解放后新建的汇泉小礼堂,采用青岛特产的花岗岩建造,色彩雅致,造型庄重美观;再加上一幢幢别具匠心的小别墅,使八大关有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风格多样的建筑使这里成为电影外景的最佳选择,如《家务清官》、《苗苗》、《13号魔窟》等40多部电影和20多部电视剧都在此拍摄,现在的很多歌星的MTV外景也选在这里,比如叶倩文、林子祥的《选择》、《重逢》就是在八大关拍的外景。$$孔林导游词 ·山东曲阜导游词 ·青岛导游词 ·山东泰山导游词
八大关是以8条关隘命名的路而得来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现已增为十条路)。各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
第三篇:八大关导游词
八大关
各位游客:
正前方的那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就是青岛的八大关。
为什么叫八大关呢?因为里边道路都是以长城关隘的名字来命名的,例如,函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其实呀,里边一共有十条以“关”来命名的道路,但通常叫八大关,是与八大峡相对应的。
八大关的特点之一是内每一条道路都有一种不同的植物作为代表,有“一关一树、关关不同” 之说。例如韶关路的碧桃,山海关路的法国梧桐,紫荆关路的雪松等等,形成了四季有特色,路路花不同的景观特色。此外,八大关共有公共绿地40多处,面积约6万平方米。八大关的另一特点就是它的建筑物,在解放前,这里曾是各国驻青岛领事馆所在地,因此这里集中了英、法、美、日、俄等24个国家200多个不同风格的建筑,充满了异国情调。所以八大关又有“万国建筑博览园”之称。
好,各位,我们现在经过的是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路,路两旁栽的全都是粗壮高大的法国梧桐,我们左面的山海关路17号,是一座日本式的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五位曾在此下榻,因而被称为“元帅楼”。旁边的第二海水浴场,是青岛沙质最好的海水浴场。我国的许多领导人都曾在此游过泳,毛主席在1957年的时候曾在此游过泳。邓小平后来也在此多次游泳。
在八大关中最有名的一处建筑是大家身后的“花石楼”,相传是1931年流亡中国的俄罗斯贵族所建。它是欧洲的一座古堡式建筑,融合了希腊式,罗马式和哥特式的多种建筑风格。为什么叫花石楼呢?这主要是因为楼内用大理石砌贴,内外除了用花岗岩外,还用可许多鹅卵石,因此被称做花石楼。有关它的传说很多,相传蒋介石曾在此居住。此外 八大关又有“天然摄影棚”之称,有许多电影都是在花石楼里拍摄的。例如电影《神圣的使命》《总统行动》、电视剧《燕子李三》等。
好了,现在给大家十五分钟时间自由活动,大家可以拍照留念,十五分钟后上车集合出发到下个景点
第四篇:青岛八大关导游词
八大关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八大关。面积70余公顷。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青岛市政府规划建设湛山特别区域时,修筑了八条以我国著名关隘命名的道路,命名为“八大关”。后来又增添了两条,形成了十条以关隘命名的道路为主要街道的景区,但习惯上人称之为“八大关”。
八大关的特色之一是别墅群建筑风格的多样化。据统计,景区内的建筑群中代表了俄德英法24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八大关街道绿地是吸引游人的景观之一。景区内每一条路都有一个特殊的树种为代表,如韶关路中的碧桃,山海关路的法国梧桐,紫荆关路的市树“雪松”等,形成了四季有特色,路路华不同的景观特色。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八大关小礼堂”,它是八大关宾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始建于1959年,是一幢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厅堂建筑。这一幢建筑的工程代号为“505工程”,计划建成国际会议中心。1962年,因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仅建成了地上,地下各一层的建筑,从而形成了这一独具特色的建筑外貌。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山海关路十七号,它是一座日本式建筑,因为在中国十大元帅中有6位元帅,曾在这栋楼 里居住过,所以这座楼又被称为“元帅楼”。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八大观最有代表性的一幢建筑——公主楼。它是一座典型的丹麦建筑,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整个建筑造型别致,风格独特。关于公主楼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据说在1929年,有一位丹麦王国的王子乘坐“菲欧尼亚”号豪华邮轮来到青岛游览观光。他被八大观美丽的海滨风光所吸引。丹麦王子遂委托首任丹麦领事在八大观海滨购置土地,按照安徒生童话中的意境设计了这座丹麦古典式建筑,准备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丹麦公主。虽然丹麦公主最终没有来青岛,但“公主楼”的名字却不胫而走,广为传播。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居庸关路14号,它是一座美国式民居建筑。它曾被电视剧《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选作拍摄地,拍摄的内容是宋氏姐妹年轻时居住在美国的生活片段。电视剧拨播出后,人们便顺水推舟将它称为“宋氏花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山海关路9号北门,1993年修建的一座新楼,按照五星级宾馆的标准装修,是接待最高政治性任务的重要场所。所以被俗称为“国宾馆”。新楼落成后,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熔基、万里等都在此下榻。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开到的是俄罗斯式建筑,楼内采用大量有花纹的石头嵌贴,被人们称为“花石楼”。在这些别墅群中,花石楼名气最大,争议也最大。这是一座欧洲古堡式建筑,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既有希腊式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的风格特色。主楼由一个圆形和一个多角形石砌小楼组合而成。多角形的小楼有4层,第四层外又有楼梯与观海台相通。在两座小楼后部,还有多间不规则的房屋。因为这座楼多用滑石装饰,“滑“与“花”又谐音,所以称“花石楼”。该楼建于1931年,为一流亡中国的俄罗斯贵族(白俄)所建,主人的名字叫“涞比池”。由于建筑造型别致,环境幽雅,深为世人所注目。
青岛解放后,花石楼归青岛人民政府交际处管理,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场所。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陈毅均曾在花石楼下榻。陈毅元帅在青岛所作《出游青岛》的长诗,就是他第一次来青岛疗养住在花石楼创作的。
好了,现在给大家十五分钟时间自由活动,大家可以拍照留念,十五分钟后上车集合出发到下个景点。
第五篇:导游词之八大关
八大关
青岛八大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八大关景观最显著的特色是其别墅建筑风格的多样性。据统计,景区内的建筑群中代表了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等24个国家的建筑风格,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大关贵人纷纷来到八大关购地建房,青岛的外国人亦在此建造别墅住宅,初步形成规模。20世纪30年代初,青岛市政府规划建设湛山特别区域时,八大关地区道路分三个阶段建设,先建一条,再建六条,最后建三条,十条关路只有七条路是以关隘命名,其他三条则是以我国古代的税关命名的,而七条以关隘命名的路中有五条是以长城上的关隘命名。
八大关正式叫响,是1958年由青岛日报社出版的《青岛旅游手册》中提出的。这10条道路分别是韶关路、嘉峪关路、山海关路、武胜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和居庸关路,其中三条是以三条税关命名的路是正阳路、韶关路、临淮关路。
在八大关内,前后共建成300多座建筑,形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别墅建筑群。这些别墅式建筑分布在各条街道上,独立成圆,互不相连,没有重复样式。其楼房的高度和体积都有严格的限制,一般高度为2-3层,建筑面积多在500平方米以下。
八大关的景观除了建筑特色外,道路两侧的绿地也是最吸引游人的景观之一,景区内每一条道路都有一种独特的树种。春天,韶关路上的碧桃花大绚丽,娇艳动人;夏天,山海关路的法国梧桐,枝叶繁茂,高洁美好;秋天,居庸关路的银杏树干通直,杏叶金黄; 冬天,紫荆关路的雪松,傲霜斗雪,繁茂雄伟;
八大关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富,如国民党重要人物,宋子文、孔祥熙、沈鸿烈等均在此建有私人住宅,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多次来八大关休养度假和参加会议。八大关不仅已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于2009年6月跻身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列。
八大关优美的环境和风格绚丽多样的建筑,也成为中外许多电影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地。如《宋庆龄和她的姊妹》、《我们的八十年代》、《硬汉》等,前苏联、日本、德国等国家都将八大关作为外景拍摄地,因此,八大关又有“天然摄影棚”之称。
在节假日或特殊的喜庆日子里,会有许多恋人新人来八大关拍摄婚纱照,留下一张张人生最美好的瞬间,美丽迷人的八大关,更是婚纱摄影的天堂。
公主楼位于青岛八大关风景区居庸关路16号。丹麦式建筑,宛若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传说是上世纪20年代丹麦王子为迎接丹麦公主来青岛避暑时居住而建,后虽丹麦公主未曾来过,但仍然被称为“公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