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辑录(比较评价型)教师_______安乡一中_____龚德国

时间:2019-05-12 18:1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辑录(比较评价型)教师_______安乡一中_____龚德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辑录(比较评价型)教师_______安乡一中_____龚德国》。

第一篇: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辑录(比较评价型)教师_______安乡一中__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比较评价类

一.提问方式:

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二.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三.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参考]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禾熟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病牛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答案参考]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

《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3题。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

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象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第二篇: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辑录(修辞手法型)教师安乡一中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修辞方法

一.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1.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2.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3.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4.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5.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二.提问方式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三.答题步骤

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3.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四.答题公式

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五.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第三篇: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辑录(对比鉴赏型)教师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对比鉴赏式

一.提问方式

1.两首诗或词出现进行内容与主题、手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2.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有的指氛围、情感,有的指风格、方法的对比。

二.解答分析

依据原诗词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三.答题步骤

先对诗词相关原句作一解释,中欧啊到题眼;再列出几条作答。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

四.专题训练

夜游记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和异同?

答: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词句抒发了自己不被理解的感慨,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答: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拟人修辞塑造形象(“知时节„„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眼见与想像)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

“喜”字);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补充)

3.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08湖北卷】

临江仙[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

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答: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无明确提示的比较

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

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汴河曲[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4.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5.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答: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意思对即可。)

6.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06重庆卷)

新雷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答:“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第四篇: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教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一.文言文整体阅读五要求 1.明确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史传文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记叙,阅读时可从四个方面把握:

①明确主要人物是哪方面的人,如朝廷官员、功臣烈士、文人高士等。

②明确所记是哪方面的事情,如官场运作、官职升迁、对上进谏、宽爱士卒等。

③理清事情的时间、地点、情节、人物的动机和态度。④分析事情所体现的社会价值、人生意义。2.把握人物性格及其精神品质

人物及其主要事情基本清楚后,还要认真分析这些事情表现了人物哪方面的性格特点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高考选文思想性较强,一般突出表现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近年高考文言文出现的人物,或保持操守、善于破案,或处事高明、勇而有谋,或清正廉洁、性行俭素,或重视教育、举荐人才,或严于执法、惩治恶霸,或勤于治政、劝民农耕,包含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积极因素,有一定的教益作用。要把握好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就必须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特点,仔细分析人物话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所体现的社会意义。

3.辨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分析本传记除了主要人物外,还涉及了哪些次要人物,这些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有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如何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这些都不能忽视。辨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对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无疑有较大的帮助。搞清了主要人物与其他人物在哪些方面发生联系,对梳理文意、分清文段的层次,认识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就会有较大的帮助。

4.熟悉用语造句、叙事行文的特点

①史传文一般先介绍主要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和才识,再围绕人物性格、品质叙写主要事迹,叙事概括简练,常用语言描写,少有细节描写,常把人物置于矛盾中表现其思想品质,常用以小见大的写法。这些特点都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此外,官职变动的词语在文段中使用的频率较高。

②咏物散文往往托物言志,表现作者的情操追求和价值取向。

③议论文往往夹叙夹议,就事言理,富于论辩等等,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加以总结。

5.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写人类文章,应该围绕“什么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一个主干来抓信息要点。据此目的,考生应该:一读文章,基本把握人名、字号、籍贯、官名、地名、朝代,辩明人物之间的关系,大致了解人物和事件,明确文章的梗概。再读文章,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分析这些事件表现了主要人物哪方面的性格、品质和才能,可充分利用概括与分析题帮助阅读理解。人、事、景、情、理,都是不可忽视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整篇文章可分为多个小层次,为了便于梳理和记忆,考生可用斜线把各个小层次划分清楚。

二.文言文整体阅读的基本程序和解题技法 1.做标记

浏览全文,是读文答题的第一步。浏览的目的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采集重要信息。浏览多为“跳读”,即着眼于整体理解,不拘泥于个别字句。在这个过程中,圈点勾画做标记是必要的。例如:在主要人物姓名下标上着重号以示强调,给相关的人物编上代号以利理顺人物关系,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下画上波浪线以利明确实践发展过程等;在出现“变化”(包括人物官职升迁、地点转移、事件发展、时间推移等)处尤其应做上特殊标记。浏览全文时做标记,不仅能帮助我们理顺文章思路,尽快把握文章大意,在解题时也会发挥重要的提示作用。

2.寻对应

解答文言文阅读题,或理解、或筛选、或分析、或概括,所有的答案都必须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在解答具体试题时候,首先应锁定题干要求,明确试题指向。例如上边2007湖北卷《先祖事略》第11题,题干要求找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

先祖事略 王士祯

山人名士祯zhēn,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诸城人。始祖讳huì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瑯公。后避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míng,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霁jì,公于尘坌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鳏guān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伉kàng俪lì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瑯公五子,善人最少,姓醇chún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枝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颖川王府教授,称颖川公。颖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睹。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数困棘闱wãi,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颖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chún备。事大父琅láng瑯láng公至孝,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颖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部。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赖之。寻晋参议,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窾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zhàng疠lì,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戍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chân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xún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选自《渔洋山人自撰年谱》,有删改)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A.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 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

B.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 C.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诸饿者以次受糜,妨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D.颖川公卒,哀毁如礼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根据题干指示,解题时就应该实施“题”“文”对读,将试题中出现的8个句子放到原文中寻对应点,逐句确认其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最终确认一组作为答案。依照整体阅读思路答题,不仅需要通过“题”“文”对应,还要从人物或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角度思考,观照全篇、抓住一些对应关系。

这些关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物与事件的对应关系

一般的高考文言文选段都会出现多个人物、多个事件,而命题往往指向其中确定的一人或几人,如2008年全国卷Ⅰ第9题,题干为“分别标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对象为“廖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zhuï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quâ,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xí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jī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蔡卞biàn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wù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 廖刚传》)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顺昌民以刚为命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B.刚喻从盗者使反业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是欲置我何地耶 D.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B项“从盗者使反业”是他安抚百姓的一个方面,“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直言抗争的语言表现,符合要求。A项中,“昌民以刚为命”是廖刚安抚百姓的结果;C项中“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与 “是欲置我何地耶”都不是直接表明廖刚“安抚百姓”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D项中“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一句是对圣上的劝谏之言,不能说是“敢于抗争”。因而,A、C、D三项均不能选。】

命题者在设计错例时候,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如在C项中就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杂在一起,胡乱“嫁接”,造成人物与事件不对应。

②事件与其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

叙事类的选文,往往围绕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纵向的进程去叙写人物品格。命题人有时会在试题中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而在选项中却将后(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如果在做题时从不同阶段去切分层次,有利于迅速找准有效的阅读区间,把不属于该阶段的错例排除掉,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解题。例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2题C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琅瑯公的婚姻颇有传奇色彩,夫人初氏从天而降,主人认为是天赐良缘,于是令其结为夫妻。

B.善人公生活简朴,乐善好施,人称“王菩萨”,在琅瑯公五个儿子中排行第五,故名王伍。

C.颖川公聪敏好学,博览群书,为官即赴颖川王府任教授,刚到任就患病,一年后去世。

D.忠勤公忠孝双全,在上司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在家乡父老面前则温文尔雅,恭敬而有礼貌。

答案:C 【解析】颖川公十四补博士弟子员,做过永平郡司训,最后升为颖川王府教授。所以C项说 “为官即赴颖川王府任教授”不合文意。

③事件与人物品行的对应关系

这些年传记类文段在选材时始终贯穿着弘扬民族美德的宗旨,文中的主角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以此来对考生的价值取向做正面的引导。但传记中作者往往会罗列多个细小事件来反映主人公的多种美德。命题人常就其中的某一种美德设题,如果考生对题干一瞥而过,不很仔细,筛选时就很容易选出与题干所示美德不对应的句子,落入陷阱。例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huáng迫,伏地莫敢动。晖

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cãn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摹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珲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诫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piào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yuàn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lãi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第11题.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D)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分析:①句表现了朱晖年少而胆大,不畏惧群贼强暴的一面。这与题干中所言“不惧权势”很是貌似,如果考生忽略题目要求,看见“美德”就选,很容易出错。①②④⑥句都是“不惧权势”的直接体现。③句是阴就的赞颂之辞,⑤句是骠骑将军对他的器重;都不是直接表现的。答案:D。

3.用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用来命题的句子,往往是文中的关键句,试题中对文章作分析概括的文字,一般也涉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利用试题信息,对我们理解文章大意是有帮助的(如果是“选非”题,就会有3项是正确的,那么给我们的帮助会更大些)。有人认为,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借“题”解“文”是了解文章大意的一个重要技巧,甚至总结出“倒读”一法,从列在后面的分析概括中巧妙寻找解读原文的钥匙,这些经验之谈也不无道理。

我们提倡依照整体阅读思路解题,但并不排除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作为解题的辅助手段。例如,“排除法”就是解答选择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错误选项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张冠李戴,把本来不是甲的语言行为转换到甲身上去。

2.颠倒是非,选项中的表述恰与原文意思相反。3.牵强附会,曲解原文的意思造成与原文不符。4.添枝加叶,主观地补充或添加原文中没有的内容。5.事件杂糅,把不是同一时间、地点的事糅合起来表述。

6.以偏赅全,只抓住一点概括而忽略了整体句意。7.时空错位,把某一时间、地点发生的事转换到另一时间、地点。

8.强加因果,把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两个方面强拉在一起。

4.查疏漏

在解答完毕全部的文言文阅读试题后,一定要重读原文,审视答案。这既是确认答案的必要程序,也是防止疏漏的有效途径。

三.文言文整体阅读六技巧 1.熟点切入法

有的选择题涉及到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一点,即可找到正确的选项。

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而死。

B.广之将兵,令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解析:2002年高考这道题最明显的切入点是D项“结发”。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年龄的说法。高中课本《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熟悉该知识点,毋须受其他选项干扰,就能确定正确答案为D项。

2.确认排除法

有的题目所列的选项较多,考生没有把握对每一个选项都逐一作出判别,或者为了节省时间,不想对每一项逐一进行鉴别,就可采用确认排除法——确认其中几项,排除剩余的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的解答。

例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②得赏赐辄死其麾下。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解析:这类题型也是高考语文卷的常见题。做这类题的办法便是以题干中“对待部下‘宽缓不苛’”为标准去衡量每一话,拿准一个不符“标准”的,即可排除一个或两个选项。本题中①③⑥明显不符合“标准”。故排除ABC,D项为正确答案。

3.联系对照法

有的选择题单靠选项本身是难以确定是或非的,必须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对照,才能作出判别。

例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干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军。称代前文的“(李)广”。C.饮食与士共之。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解析:做这道题采用联系对照法,结合上下文考虑,不难看出:C项的“之”根据上下文可以轻易看出其复指“饮食”。

4.去同辨异法

有的选择题的迷惑性答案与正确答案之间,往往只有微小的差别。因此,对备选答案则须去同辨异。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解析:本题的干扰项设计巧妙,其迷惑性就在于细微之处。D项中有两个细微之处出现错误。原文中“军亡导”中,“亡”是通假字,通“无”,意思是“没有”,即原句是“部队没有向导”之意,而不能理解为“失去向导”。这是其一。其二,文中将“终不能反对刀笔之吏”理解为“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这也是不妥的。李广“自刭”是因为他觉得“迷失道”是“天意”如此,考虑到自己的身份、资历、年龄,他觉得接受“刀笔之吏”的质询是一种耻辱,于是“自刭”。因此,留心观察到两细微处的任何一处,就能判断出正确选项。

5.比较认同法

有的选择题在题干中着力强调某一点,要求从选项中找出相同者,此时运用比较认同法最适宜。

例6.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①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③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④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⑤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⑥缘物之情及人之情,此圣人之所以慎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这是2007年天津卷第13题。②说明“审”的重要;④是对“宋之丁氏”一事的评价;⑤是说明要谨慎地对待事物。这一组选项完全符合《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的主旨,运用比较认同法,很快可以确定答案。

6.聚焦揣摩法

翻译题是抽出一篇文章中的一句或两句话,考察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或文言句式等的正确翻译,要求翻译正确,符合要求。考试时,用聚焦揣摩的方法,就可以快速确定句中的重点词(实词与虚词)及句式情况,然后按照“信、达、雅”的要求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用语习惯的句子来。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个句子的翻译,关键在难点的确认上。因此,解答此类题宜采用聚焦揣摩法。第①句中重点考察“其”“之谓”两处虚词,分别解释为:“大概是”、“称号”。整句译为“大概是(对)李将军的称呼吗?”第②句,重点考查“及”和“尽”两个词,分别解释为“等到”和“竭尽”。整句为: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四.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七大陷阱 一.曲解词义

曲解词义——以转述中误释词义来设置错点

对策:要细辨原文中的字词在进入选项后是否发生了释义错误,要找到原句,运用语境推断法进行推敲,有时还可灵活运用常见的成语联系法、互文现义法、结构推断法等协助辨析。

如2005年高考辽宁卷第14题A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冯道,字可道,瀛yíng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①也。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hàn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jù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yàn,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tāo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ān悉,是好宰相。”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②。”道知之,召赞谓曰:“《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赞大愧焉。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rěn,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xíng之险,忧马有蹶juã失,不敢怠于衔辔pâi,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yàn丰熟,便纵逸乐,兢jīng兢业业,臣之望也。”明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注]①湛如:安然。②《兔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今佚。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

B.任赞的戏语是讥讽冯道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处。

D.冯道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规劝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该项源自原文的“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一句。该句中的“知识”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义为“相知、相识”(《辞海》);“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义为“凡是有才学、向来相知的穷书生”。而命题人却将“知识”的古义曲解成了今义,这就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

再如2006年高考江苏卷第10题C项: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董槐,字庭植,濠háo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huái貌甚伟,广颡sǎng而丰颐,又美髯rán,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

juã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juã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juã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hōng。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注]: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③洊(jiàn):再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太尬父亲很生气,以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该项中“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的概括分析,源自原文的“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一句。该句中的“从”是使动用法,是“使„„随从,带领”之意;“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义为“董槐骑马带领几个人赶到火场”。而命题人却故意将已活用为使动用法的“从”仍按照活用前的意思去解释,这就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其实,“从”的这种用法在中学课本中极为常见,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2010年重庆卷第10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查道字湛然,歙shâ州休宁人。道幼沉嶷yí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文徽特爱之。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guì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gîu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gîu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①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xǐ元年,知虢guï州。秋,蝗huáng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lǐn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hú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zhěn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chún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xū吏有过未尝笞chī罚,民讼逋bū负②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 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qiïng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pïu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jù无以葬,其母兄将鬻yù女以襄事。道倾褚zhǔ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注]①间关:辗转。②逋负:拖欠税赋。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道寇准的赏识。知果州时候,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来源:学§科§网]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答案】C

【解析】“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有错,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古代“犯人”一般用“囚”字,“犯”并非是“犯人”,而是“冒犯”,有成语“有犯不较”作证,加上前边有“道性淳厚”,说明其非常厚道。此处属望文生义,话说回来,如果C项正确,那么查道就是没有原则的昏官了,这与整个文段内容有矛盾,聪明的学生应该会想到这个问题,这正说明了此题有极高的区分度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

C

解题分析:C项“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的说法源自原文“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仔细推究,如果有人犯法查道也不追究的话,这种做法不该褒奖而恰恰该否定。其实“犯”若能联系成语“犯而不校”,就能理解不是“犯法”而是“冒犯”之义,也就是“即使有人冒犯了他,他也不计较”,此项的错误就是转述中误释词义,导致偏离原意。

二、对象错位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章,文段常常涉及一组人物和事件,命题人正是抓住了选文的这一特点,将有些“人物”与“事件”故意进行错位配搭,巧妙地设计出“移花接木”的错项。

对策:要梳理清楚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并清楚前后顺序与经过,留意相关信息进入选项后是否存在错位,从而出现人事混淆、顺序倒置、张冠李戴等错误。

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第12题C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摹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珲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诫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把握能力。C项涉及的相关句子为“苍既罢,„„为卫士令。”是苍问朱晖能否和蔺相如相比,而不是“人们因此比之为蔺

相如”。答案:C

备考建议:

能够正确地把握文意并进行分析、评价,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的内容。全面地反复地阅读原文是准确解题的前提和关键。阅读时要充分调动已知积累,力求把握文意。要逐一阅读每个选项,并将其回归原文,加以验证,作出准确判断。

该项把“比之(朱晖)为蔺相如”一事“嫁接”到“人们”身上是有悖文意的。原文第二段末说:“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据此我们可以看出,“比之(朱晖)为蔺相如”的是“(骠骑将军东平王)苍”,而非“人们”。

再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0题B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tán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huī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

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

liǎn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hã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

qiǔ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

jī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suí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qì墙屋,民居市里,城隍huáng厩jiù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chïu,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dàn。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jiān。”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liǎn):担运。③糗(qiǔ):干粮。④近幾(jī):京城附近地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该项把“抢掠侵犯”一事“嫁接”到“界内盗匪”身上是有悖文意的。原文说:“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据此我们可以看出,抢掠侵犯之事是泉陵侯萧渊朗任职杭州刺史时,其部下的沿途所为,但在始兴境内却草木无犯,不过这支部队并非“始兴界内的盗匪”。

三、时序倒置

人物传记类文章通常是通过几件事情来刻画某个人物,而这几件事在文段之中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命题人有时便在错项设计时故意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乱。

如2005年高考北京卷第10题B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崔杼zhù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 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piâ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dǔn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hào。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shì其君而弱

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zhì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②忮(zhì):嫉妒、侵害。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原文说:“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庆封离开鲁国在前,荆灵王的干涉在后。而B项却将荆灵王的干涉“提速”到了庆封离开鲁国之前。

再如2006年高考上海卷第23题D项: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huì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yì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xū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zǎn蹙cù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yū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牑biān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ān 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biào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得一项是

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的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D.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原文说:“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又说:“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据此可知,作者写文章评价“陈君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时,陈君还没有“在粤西做官”,只是“将到粤西做官”。所以D项犯了“提速”的叙述错误。

2010年全国卷Ⅲ第6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xiāo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chú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hã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qiáng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gào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yì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zān珥ěr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fân军

【注】

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fân军:溃败的军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害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投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解题分析:B项中“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原文中叙为“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之后才是“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很明显,元帅朱文逊战死在前,陈友谅攻破城池在后,选项时序颠倒,叙述错位。

四.事件杂糅

所谓“事件杂糅”,就是命题人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有意识地杂糅混编,让考生难以分辨正误,难以理清头绪。

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第14题C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yùn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zī。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tuî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yí,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远见者,言其寝将寐mâi,必呼阿母;将寤wù,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 致富,有子二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十余岁时父亲离世,他开始学习经商,并因经商而致富。

B.作者并没见过周维城,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到他的许多事迹。在作者看来,周维城虽是商人,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值得称赞。

C.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D.焦翁出资让渔人从洪水中救起许多落水者,并将他们留下来,供给饮食,等到他们赚了钱以后,再把他们分别遣送回家。

原文说:“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周维城能够施舍助人”是高傅占借富阳人之口所言,“二翁均能施舍助人”是作者的补述,“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是周丰的自谦之言。而命题人却将作者的补述混编到了高傅占之言中,将周丰的自谦之言混编到了作者的客观补述中。

再如2006年高考四川卷第10题A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

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①xūn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己,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曰:“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何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

其志,虽箪dān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dǔ,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金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谟深策,谈者以为失望。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下不訾②zǐ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颖川陈走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遗婢拜问,英下床答拜,定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注] ①玄纁:黑色的币帛,常用作聘用贤士的礼品。

②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英自幼学贯五经,因此求学者从四面八方来拜他为师,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征聘他出来做官。

B.樊英曾多次拒绝皇帝的征召。后来,顺帝责令郡县官府把他送进京城。到京后,樊英仍声称有病,不肯拜见顺帝。

C.樊英不惧皇帝的威压,在殿上针锋相对,拒不应命。后来皇帝在生活上关心他,还以师礼相待,他才接受了五官中郎将之职。

D.樊英不得已接受皇帝的诏令,既未能坚守自己的名节,又未能提出奇谋远策。谈到他的人因此感到失望,有人甚至对他进行批评。

原文中说:“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公卿之所以推荐樊英,是因为他“贤良方正、有道”,而不是他“自幼学贯五经”。所以A项将“求学者拜他为师”“州郡官府征聘他出来做官”“公卿推荐他出来做官”三件事的原因都归结为他“自幼学贯五经”,就犯了事件杂糅混编的错误。

五.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在概括中添枝加叶来设置错点

对策:要细审选项中的每一个信息点在原文中是否有相关表述,要留意相关的细节,关注选项中自行添加而其实原文中并未出现的信息,这是一种查文无据、无中生有的错误。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0题C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裴pãi侠字嵩sōng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鸟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既食人椽chuán,宁以妻子易困也?”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shū麦盐菜而已,吏人冀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时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挞①tà,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侠尝遇疾沉领。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②chōu。晋公护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kâ也?”义司空许国公字文贵、小司空北海公中徼并来侯侠侠,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jīn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米粮粟莫不备足。缙绅成以为荣,卒于位,谥曰贞。

(节选自《北史·裴侠传》)

[注]①擿:tī揭发。②瘳(chōu):病愈 根据原文“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可知,裴侠并没有“敦促奸吏坦白交代”,李贵招供的原因是“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即裴侠“对奸吏起震慑作用”,所以C项“敦促奸吏坦白交代”的分析就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再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0题B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8-10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jiǒng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pú阳周氏。周氏髡kūn钳qián季布,衣褐hâ衣,之鲁朱家所

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tãng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shâ季布,拜②

.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màn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kuài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dîu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luán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而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根据原文“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曰:‘„„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可知,吕后受到单于轻侮后大怒,召集诸将商议此事,但并没有作出攻打匈奴的决议,因而也就无所谓“收回成命”了,所以B项“说服吕后收回成命”的分析就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2010年江西卷第12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l2题。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日:“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pâi。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日:“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日:“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wù,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日:“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qiǎo然.日: “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

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解题分析:把B项与原文“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相对照,会发现王德用确实拒绝执行太后的诏命,而太后醒悟后也听从了他的意见,但原文中并没有“赞赏”的表述,这一信息纯属无中生有。

六.表述失度

对事件的叙述有详略之分,对原因的分析有主次之分,对人物的行事有缓急之分,对人物的评价有轻重之分,而命题人在错项设计时常常故意颠倒其详略、主次、缓急、轻重,这就犯了表述失度的错误。

对策:要整体把握选段中的人物形象与文章的感情倾向,斟酌选项中对人物、事件、道理的评析是否符合原文意图,注意评述无据或评述过度的错误。

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第14题D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李超,字魁吾,淄zī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dàn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日:“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jǔ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huái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juã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wǔ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蒲松龄的《武技》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了憨和尚、李超、尼僧三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对于武术技巧则采用了略写的方法,点到即止,一笔带过,所以D项“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的分析就犯了表述失度的错误。

2008年福建卷第5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晏子之暑,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于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料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吾来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赌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载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qū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

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于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yù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寝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弃乎!婴诚率之。”乃令粪洒②政席,尊残③而扎之。

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扎不受摈④。夫子扎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骈,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读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赠:自作“赎”。②粪洒:扫除清洗。③骖:cān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仅节。④摈:道“傧”,傧相。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胸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嘉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

D.君子认为,晏子能远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傲,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解题分析:将B项对照原文,可以发现越石父生气的原因固然是因为他认为晏子对他失礼,但由此评价越石父“态度偏激,心胸狭窄”于原文失据,不符合文中越石父的形象,属于评述过度。

2009年浙江卷第20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宝绘堂记(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máo。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1。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jī。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yïu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qián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

其身。此留意之祸也。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miù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p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注] ○1锻炼:打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解题分析:四个选项从不同层面对文段来作鉴赏。A项偏于构思特色,B项偏于论证方法与论点,C项偏于句式与修辞手法,D项偏于内容理解。把D项放在原文中来观照,可看出用老子之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为的是证明前一句“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说明的是“留意于物”的弊病,并没有“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之意(其中“口爽”的“爽”为“败坏”之义,而非“爽快”)。同时“但不能沉溺其中”是作者观点,而不是引用的老子之言所要表达的意思,故D项错。

七.偷换概念

——以分析中内容的混淆偷换来设置错点

对策:要对文段中所述的相关内容进行仔细核对,尤其是涉及原因、是非之处,注意内容偷换、是非颠倒、强加因果等错误。

2010年湖北卷第12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原 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bǒ糠麸fū而食秕bǐ稗bài,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piǎo。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zhì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yú,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解题分析:将C项与原文“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对照,原文意在表达国家休战三十三年,曾身经百战的士兵已经老迈病死,后来当兵的人未经历战事,衣食不缺不由产生骄惰之情,禁军背粮自己不做而雇请他人即是例证之一,而选项略去相关内容,所述毫无因果关系。

第五篇: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一.文言文整体阅读五要求 1.明确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史传文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记叙,阅读时可从四个方面把握:

①明确主要人物是哪方面的人,如朝廷官员、功臣烈士、文人高士等。

②明确所记是哪方面的事情,如官场运作、官职升迁、对上进谏、宽爱士卒等。

③理清事情的时间、地点、情节、人物的动机和态度。④分析事情所体现的社会价值、人生意义。2.把握人物性格及其精神品质

近年高考文言文出现的人物,或保持操守、善于破案,或处事高明、勇而有谋,或清正廉洁、性行俭素,或重视教育、举荐人才,或严于执法、惩治恶霸,或勤于治政、劝民农耕,包含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积极因素,有一定的教益作用。

3.辨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分析本传记除了主要人物外,还涉及了哪些次要人物,这些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有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如何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这些都不能忽视。

4.熟悉用语造句、叙事行文的特点 ①史传文一般先介绍主要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和才识,再围绕人物性格、品质叙写主要事迹,叙事概括简练,常用语言描写,少有细节描写,常把人物置于矛盾中表现其思想品质,常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此外,官职变动的词语在文段中使用的频率较高。

②咏物散文往往托物言志,表现作者的情操追求和价值取向。

③议论文往往夹叙夹议,就事言理,富于论辩等等,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加以总结。

5.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一读文章,基本把握人名、字号、籍贯、官名、地名、朝代,辩明人物之间的关系,大致了解人物和事件,明确文章的梗概。

再读文章,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分析这些事件表现了主要人物哪方面的性格、品质和才能,可充分利用概括与分析题帮助阅读理解。人、事、景、情、理,都是不可忽视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整篇文章可分为多个小层次,为了便于梳理和记忆,考生可用斜线把各个小层次划分清楚。

二.文言文整体阅读的基本程序和解题技法 1.做标记

在主要人物姓名下标上着重号以示强调,给相关的人物编上代号以利理顺人物关系,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下画上波浪线以利明确实践发展过程等;在出现“变化”(包括人物官职升迁、地点转移、事件发展、时间推移等)处尤其应做上特殊标记。

2.寻对应

例如上边2007湖北卷《先祖事略》第11题,题干要求找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

先祖事略 王士祯

山人名士祯zhēn,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诸城人。始祖讳huì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瑯公。后避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míng,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霁jì,公于尘坌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鳏guān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伉kàng俪lì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瑯公五子,善人最少,姓醇chún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岁

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枝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颖川王府教授,称颖川公。颖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睹。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数困棘闱wãi,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颖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chún备。事大父琅láng瑯láng公至孝,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颖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部。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赖之。寻晋参议,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窾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zhàng疠lì,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戍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chân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xún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选自《渔洋山人自撰年谱》,有删改)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A.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 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

B.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 C.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诸饿者以次受糜,妨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D.颖川公卒,哀毁如礼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这些关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物与事件的对应关系

2008年全国卷Ⅰ第9题,题干为“分别标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对象为“廖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zhuï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quâ,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xí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jī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蔡卞biàn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wù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 廖刚传》)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顺昌民以刚为命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B.刚喻从盗者使反业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是欲置我何地耶 D.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②事件与其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 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2题C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琅瑯公的婚姻颇有传奇色彩,夫人初氏从天而降,主人认为是天赐良缘,于是令其结为夫妻。

B.善人公生活简朴,乐善好施,人称“王菩萨”,在琅瑯公五个儿子中排行第五,故名王伍。

C.颖川公聪敏好学,博览群书,为官即赴颖川王府任教授,刚到任就患病,一年后去世。

D.忠勤公忠孝双全,在上司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在家乡父老面前则温文尔雅,恭敬而有礼貌。

③事件与人物品行的对应关系 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huáng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cãn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摹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珲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诫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piào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yuàn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lãi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第11题.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3.用技巧

①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借“题”解“文”是了解文章大意的一个重要技巧,甚至总结出“倒读”一法,从列在后面的分析概括中巧妙寻找解读原文的钥匙。

②我们提倡依照整体阅读思路解题,但并不排除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作为解题的辅助手段。例如,“排除法”就是解答选择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4.查疏漏

在解答完毕全部的文言文阅读试题后,一定要重读原文,审视答案。这既是确认答案的必要程序,也是防止疏漏的有效途径。

三.文言文整体阅读六技巧 1.熟点切入法

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而死。

B.广之将兵,令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2.确认排除法

例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②得赏赐辄死其麾下。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联系对照法

例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干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军。称代前文的“(李)广”。C.饮食与士共之。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4.去同辨异法

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5.比较认同法

例6.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③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④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⑤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⑥缘物之情及人之情,此圣人之所以慎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聚焦揣摩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七大陷阱 一.曲解词义

如2005年高考辽宁卷第14题A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冯道,字可道,瀛yíng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①也。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hàn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jù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yàn,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tāo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ān悉,是好宰相。”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②。”道知之,召赞谓曰:“《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赞大愧焉。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rěn,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xíng之险,忧马有蹶juã失,不敢怠于衔辔pâi,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yàn丰熟,便纵逸乐,兢jīng兢业业,臣之望也。”明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注]①湛如:安然。②《兔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今佚。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

B.任赞的戏语是讥讽冯道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处。

D.冯道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规劝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再如2006年高考江苏卷第10题C项: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董槐,字庭植,濠háo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huái貌甚伟,广颡sǎng而丰颐,又美髯rán,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juã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juã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juã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hōng。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注]: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③洊(jiàn):再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太尬父亲很生气,以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2010年重庆卷第10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查道字湛然,歙shâ州休宁人。道幼沉嶷yí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文徽特爱之。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guì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gîu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gîu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①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天禧xǐ元年,知虢guï州。秋,蝗huáng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lǐn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hú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zhěn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chún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xū吏有过未尝笞chī罚,民讼逋bū负②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 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qiïng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pïu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jù无以葬,其母兄将鬻yù女以襄事。道倾褚zhǔ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注]①间关:辗转。②逋负:拖欠税赋。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道寇准的赏识。知果州时候,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来源:学§科§网]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二、对象错位

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第12题C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摹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珲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诫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①掾属:佐治的官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再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0题B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tán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huī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

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

liǎn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hã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

设糗③

qiǔ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

jī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suí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qì墙屋,民居市里,城隍huáng厩jiù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chïu,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dàn。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jiān。”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liǎn):担运。③糗(qiǔ):干粮。④近幾(jī):京城附近地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三、时序倒置

如2005年高考北京卷第10题B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崔杼zhù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 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piâ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dǔn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hào。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shì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zhì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②忮(zhì):嫉妒、侵害。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再如2006年高考上海卷第23题D项: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huì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yì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xū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zǎn蹙cù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yū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牑biān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ān 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biào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得一项是()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的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D.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2010年全国卷Ⅲ第6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xiāo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chú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hã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qiáng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

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gào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yì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zān珥ěr属养之。及

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fân军【注】

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fân军:溃败的军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害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投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四.事件杂糅

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第14题C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yùn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zī。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tuî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yí,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远见者,言其寝将寐mâi,必呼阿母;将寤wù,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 致富,有子二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十余岁时父亲离世,他开始学习经商,并因经商而致富。

B.作者并没见过周维城,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到他的许多事迹。在作者看来,周维城虽是商人,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值得称赞。C.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D.焦翁出资让渔人从洪水中救起许多落水者,并将他们留下来,供给饮食,等到他们赚了钱以后,再把他们分别遣送回家。

再如2006年高考四川卷第10题A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

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①xūn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己,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曰:“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何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dān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dǔ,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金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谟深策,谈者以为失望。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下不訾②zǐ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颖川陈走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遗婢拜问,英下床答拜,定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注] ①玄纁:黑色的币帛,常用作聘用贤士的礼品。

②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英自幼学贯五经,因此求学者从四面八方来拜他为师,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征聘他出来做官。

B.樊英曾多次拒绝皇帝的征召。后来,顺帝责令郡县官府把他送进京城。到京后,樊英仍声称有病,不肯拜见顺帝。

C.樊英不惧皇帝的威压,在殿上针锋相对,拒不应命。后来皇帝在生活上关心他,还以师礼相待,他才接受了五官中郎将之职。

D.樊英不得已接受皇帝的诏令,既未能坚守自己的名节,又未能提出奇谋远策。谈到他的人因此感到失望,有人甚至对他进行批评。

五.无中生有

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0题C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裴pãi侠字嵩sōng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鸟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既食人椽chuán,宁以妻子易困也?”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shū麦盐菜而已,吏人冀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

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时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挞①tà,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侠尝遇疾沉领。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②chōu。晋公护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kâ也?”义司空许国公字文贵、小司空北海公中徼并来侯侠侠,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jīn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米粮粟莫不备足。缙绅成以为荣,卒于位,谥曰贞。(节选自《北史·裴侠传》)

[注]①擿:tī揭发。②瘳(chōu):病愈 再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0题B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8-10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jiǒng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pú阳周氏。周氏髡kūn钳qián季布,衣褐hâ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tãng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

shâ季布,拜②

.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màn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kuài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dîu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luán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而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2010年江西卷第12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l2题。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日:“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pâi。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日:“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日:“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wù,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日:“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qiǎo然.日: “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六.表述失度

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第14题D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李超,字魁吾,淄zī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dàn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日:“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jǔ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huái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juã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wǔ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2008年福建卷第5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晏子之暑,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于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料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吾来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赌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载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qū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于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yù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寝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弃乎!婴诚率之。”乃令粪洒②政席,尊残③而扎之。

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扎不受摈④。夫子扎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骈,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读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赠:自作“赎”。②粪洒:扫除清洗。③骖:cān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仅节。④摈:道“傧”,傧相。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胸狭窄。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嘉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

D.君子认为,晏子能远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傲,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2009年浙江卷第20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宝绘堂记(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máo。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

1。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jī。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yïu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qián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miù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p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注] ○1锻炼:打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七.偷换概念

2010年湖北卷第12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原 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

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bǒ糠麸fū而食秕bǐ稗bài,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piǎo。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zhì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yú,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错误选项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张冠李戴,把本来不是甲的语言行为转换到甲身上去。

2.颠倒是非,选项中的表述恰与原文意思相反。3.牵强附会,曲解原文的意思造成与原文不符。4.添枝加叶,主观地补充或添加原文中没有的内容。5.事件杂糅,把不是同一时间、地点的事糅合起来表述。

6.以偏赅全,只抓住一点概括而忽略了整体句意。7.时空错位,把某一时间、地点发生的事转换到另一时间、地点。

8.强加因果,把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两个方面强拉在一起。

下载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辑录(比较评价型)教师_______安乡一中_____龚德国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辑录(比较评价型)教师_______安乡一中_____龚德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