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促进街道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街道认真贯彻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并围绕坚持“三个发展”,奋力“走在前列”的工作主题,结合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下半年工作重点、着力点与突破口,集中精力,狠抓落实,真正把市委确定的总体目标任务落实到当前的各项工作中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加快推进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第一、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实现工业新城建设三年大变样目标。
一是借新城建设东风,加快城西片区建设。围绕387专用线建设、互通口形象改善、铁路新客站周边商贸区启动三大重点,完成动迁面积近30万平方米;加快安置进度,加强安置房建设管理,基本完成03年、04年动迁户的安置建设工作,努力形成几个全市性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认真协调处理好征迁遗留问题,加快推进中心商务区路网框架建设和铁路新货站启用;加强村级留用地使用管理,加快开发建设,早出效益。
二是统筹兼顾,认真抓好老集镇片区建设。加快建设进度,建成大唐至三都快速道,并努力向北延伸;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对集镇路网、给排水系统、路灯等实施总体筹划,逐项整治,努力改善老集镇形象;完善家纺工业园区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并加强管理力度,积极引导产业向新贡缎市场集聚,增强集镇新的发展活力。
三是齐心协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政策的杠杆作用,发挥各行政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抓好“六大实事工程”,努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提高农民素质。
第二、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实现陶朱经济量有新扩张、质有新提高
一是进一步加快工业企业的发展。要抓招商,促引进。街道办事处出台各种优惠、激励政策,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抓投入,促技改。努力在上半年完成29只技改项目、投资2.8亿元的基础上,下半年能有新的突破,同时,面对要素制约,街道要积极引导企业迎难而上,走“零增地”之路,目前有恒久、洁丽雅、凯达等“零增地”项目10只,占已完成投资额的52,使全街道工业经济保持强劲的发展后劲。要抓优势,促规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强队工程建设。在抓好友谊特钢九月初的开工生产与华都年印染5000万米花布生产线项目的投产的同时,协助健力集团做好省级重点项目的申报。要抓调整,促升级。着力培育一批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重抓技术创新等工作,加快现有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要抓园区、促集聚。全力推进轻纺工业园区建设,更好地集聚和发挥现有企业的潜能,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合力,加快发展。以企业违法用地补办手续契机,使原未动工的入园企业尽快动起来。要抓品牌,促市场。努力提高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积极鼓励企业组织开展树品牌、创名牌活动,在“洁丽雅”商标已获中国名牌和中国弛名商标称号的基础,培育“健立”、“东旺”等商标不断地创省牌、绍兴市牌。
二是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发展。贡缎、袜业等块状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增强农村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积极延长产业链,提高质量,提升档次,拓展市场,打响品牌,使产业已形成的生产力走上良性发展道路。一是壮大整体实力,积极做好“龙头”文章。增加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带动力,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产业自我组织功能和创新效应。二是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做好“高”的文章。利用高新技术提升现有传统产业,努力创造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三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做好“外”的文章。引导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壮大出口主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办专业市场。四是增强载体功能,积极做好“聚”的文章。充分利用已投入使用的贡缎综合市场等载体促进产业集聚。五是提高产业品位,积极做好“名”的文章。有“名”有“牌”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
三是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根据城区拓展的客观形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扶持和进一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链,扩大市场占有率,可充分利用马村畈花卉基地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做精做强,树立陶朱农业品牌;要运用产业政策、技术和信息等手段,指导农民向市场要效益,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积极推行高档水产、家禽等养殖和花卉苗木的种植;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把重点放在优化品种提高单产上;要大力推广新型栽培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力加强农村科技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科技兴农水平;进一步抓好村级财务管理,促进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搞好村务公开,努力实现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确保农村稳定。
四是引导发展第三产业。随着城西工业新城的开发,第三产业在陶朱街道大有可为,有望成为街道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市场
第二篇: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 促进街道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街道认真贯彻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并围绕坚持“三个发展”,奋力“走在前列”的工作主题,结合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下半年工作重点、着力点与突破口,集中精力,狠抓落实,真正把市委确定的总体目标任务落实到当前的各项工作中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加快推进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一、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实现工业新城建设三年大变样目标。
一是借新城建设东风,加快城西片区建设。围绕387专用线建设、互通口形象改善、铁路新客站周边商贸区启动三大重点,完成动迁面积近30万平方米;加快安置进度,加强安置房建设管理,基本完成03年、04年动迁户的安置建设工作,努力形成几个全市性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认真协调处理好征迁遗留问题,加快推进中心商务区路网框架建设和铁路新货站启用;加强村级留用地使用管理,加快开发建设,早出效益。
二是统筹兼顾,认真抓好老集镇片区建设。加快建设进度,建成大唐至三都快速道,并努力向北延伸;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对集镇路网、给排水系统、路灯等实施总体筹划,逐项整治,努力改善老集镇形象;完善家纺工业园区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并加强管理力度,积极引导产业向新贡缎市场集聚,增强集镇新的发展活力。
三是齐心协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政策的杠杆作用,发挥各行政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抓好“六大实事工程”,努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提高农民素质。
第二、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实现陶朱经济量有新扩张、质有新提高
一是进一步加快工业企业的发展。要抓招商,促引进。街道办事处出台各种优惠、激励政策,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抓投入,促技改。努力在上半年完成29只技改项目、投资2.8亿元的基础上,下半年能有新的突破,同时,面对要素制约,街道要积极引导企业迎难而上,走“零增地”之路,目前有恒久、洁丽雅、凯达等“零增地”项目10只,占已完成投资额的52%,使全街道工业经济保持强劲的发展后劲。要抓优势,促规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强队工程建设。在抓好友谊特钢九月初的开工生产与华都年印染5000万米花布生产线项目的投产的同时,协助健力集团做好省级重点项目的申报。要抓调整,促升级。着力培育一批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重抓技术创新等工作,加快现有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要抓园区、促集聚。全力推进轻纺工业园区建设,更好地集聚和发挥现有企业的潜能,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合力,加快发展。以企业违法用地补办手续契机,使原未动工的入园企业尽快动起来。要抓品牌,促市场。努力提高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积极鼓励企业组织开展树品牌、创名牌活动,在“洁丽雅”商标已获中国名牌和中国弛名商标称号的基础,培育“健立”、“东旺”等商标不断地创省牌、绍兴市牌。
二是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发展。贡缎、袜业等块状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增强农村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积极延长产业链,提高质量,提升档次,拓展市场,打响品牌,使产业已形成的生产力走上良性发展道路。一是壮大整体实力,积极做好“龙头”文章。增加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带动力,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产业自我组织功能和创新效应。二是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做好“高”的文章。利用高新技术提升现有传统产业,努力创造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三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做好“外”的文章。引导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壮大出口主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办专业市场。四是增强载体功能,积极做好“聚”的文章。充分利用已投入使用的贡缎综合市场等载体促进产业集聚。五是提高产业品位,积极做好“名”的文章。有“名”有“牌”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
三是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根据城区拓展的客观形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扶持和进一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链,扩大市场占有率,可充分利用马村畈花卉基地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做精做强,树立陶朱农业品牌;要运用产业政策、技术和信息等手段,指导农民向市场要效益,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积极推行高档水产、家禽等养殖和花卉苗木的种植;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把重点放在优化品种提高单产上;要大力推广新型栽培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力加强农村科技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科技兴农水平;进一步抓好村级财务管理,促进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搞好村务公开,努力实现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确保农村稳定。
四是引导发展第三产业。随着城西工业新城的开发,第三产业在陶朱街道大有可为,有望成为街道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巩固、加强和完善现有市场体系,提高市场档次,并以此为契机,通过培育要素市场,带动其它三产行业的建设和开发。要围绕城乡一体化目标,搞活城乡商品流通,千方百计开拓城乡市场,重点做好农村现有各农贸集市的培育工作,促其加快发展。要进一步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领域,提高三产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特别是要依托城西中心商务区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信息、中介、社区、物业等服务业。
第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文明
一是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努力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扎实做好企业职工养老
保险扩面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农村低保户、特困户的救助面,提高救助标准;不断完善紧急救助制度。总之,要通过多种措施努力增强陶朱群众的生活保障感。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文化体育事业。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和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高特色村体育文化水平;着力加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创建工作;重视教育事业,确保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深化改革,提升计划生育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花大力气抓好农村财务公开、招投标制度以及重大事项议决制度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广泛开展群众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深化“四五”普法活动,强化“民主法治村”建设,努力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道德素质,为创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四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枫桥式平安镇乡”创建活动,落实打造“平安诸暨”的各项工作措施。积极发挥三级调解委员会作用,创新人民调解工作,重视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把信访“五个一”制度落到实处。切实加大对违法违纪事例的打击力度,净化社会空气,弘扬社会正气。
第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街道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议事规则,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法和执政方式。要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能,支持办事处更加大胆、负责地开展工作,支持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在各自领域发挥应有作用,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教育,做好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继续推进“先锋工程”、“班长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切实加强对村级换届选举的领导,确保选举工作稳定进行。继续抓好非公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力求党的工作覆盖面有新的拓展。在进一步扩大非公党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的同时,推进规范化建设。
二是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落脚点,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按照“两个务必”和“四个牢记”的要求,深入开展从政道德教育、警示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要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遏制腐败源头;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大办案力度,严肃查处各类案件,从严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和腐败分子,以良好的党风取信于民。
第五、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街道党委高度重视,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下半年的重大任务来抓。并把先进教育活动对各阶段、各环节的目标、任务、要求及有关内容学深吃透,坚持边学边议边改,切实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抓紧抓好抓落实。一是根据市委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在深入学习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陶朱街道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二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不论组织还是个人,都从找问题、查思想、寻根源等方面进行认真剖析和整改,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对自己岗位上的先进性要求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使先进性更加符合单位的工作职能,更加符合共产党员所在的工作岗位。三是充分履行职能,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积极开展“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办实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捐款捐物、联系困难户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同时,能把民情恳谈和办实事结合起来,帮助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了解今后几年加快生产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前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嵇旭春
第三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重庆日报讯(记者 商宇)日前,市委就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精神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巴山春早,重庆花开。3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给重庆直辖10周年带来了最好的“礼包”。总书记指出了重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三大定位和一大目标:“要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通知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就重庆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重庆直辖以来特别是过去一年改革发展和各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进一步明确了重庆发展的“三大定位”,科学确立了重庆发展的“一大目标”,明确提出了新阶段重庆需完成好的“四大任务”,并语重心长地强调了领导干部要增强“三种意识”的工作要求,为重庆新阶段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兴直辖市的高度重视和对重庆人民的亲切关怀,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和纲领,是推动重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充分调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在前十年“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基础上奋力开创“求突破、大发展、上台阶”的新局面,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把《讲话》精神领会好、把握好、运用好,切实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要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下功夫,安排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讲话》精神实质,特别要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总体部署和对领导干部增强“三种意识”的要求,力求学懂弄通、学深学透。要在结合实际、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紧紧围绕“314”的总体部署,按照“率先”和“加快”要求,坚持把各地各部门的各项工作置于“314”的总体部署下来谋划、来推进,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具体措施,使科学思路和各项措施真正起到推动工作、寻求突破、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实在效果。
胡锦涛总书记为新时期重庆勾画了一幅发展蓝图,提出了“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发展方向。三大定位,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一大目标,即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四大任务,即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还要求重庆干部群众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率先改革创新。同时,还要求所有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大兴创业兴业之风、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大兴探索创新之风,抓住机遇,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干工作。政府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更多就业政策,帮助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再就业。完善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关注弱势群体,抓好民心工程,将帮扶政策落到实处。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使我县干部群众感到压力大、责任重,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自强自立,加快发展,把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要借助重庆是西部和长江上游的“窗口”、“龙头”地位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巫溪发展。同时,要正视差距,真抓实干,一心一意谋发展,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培育山区支柱产业,为共同建设和谐富裕巫溪做出积极贡献。
第四篇: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许克振
2011年第4期 ——经济建设
省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展目标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抓好贯彻落实。要把规划落实到项目上、落实到资金上、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上,努力用一流的业绩、发展的实绩来惠及人民、来实践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正确决策。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解放思想是推动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动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雄心、立壮志,抢抓各种机遇,奋力提档进位,勇于跨越和翻番,确保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是在抢抓推动跨越发展的机遇上解放思想,坚持树立全面的机遇意识。国家实施积极宏观政策的时候有机遇,实施紧缩政策的时候也有机遇。能否发现机遇、把握机遇乃至创造机遇,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解放思想、是否做好辨识和把握机遇的准备。机遇稍纵即逝、时不我待。机遇最终惠顾谁,还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能化挑战为机遇、变机遇为现实,率先在某些领域、某些重点、某些优势方面实现超常规发展。
二是在把握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内涵上解放思想,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内涵,在制定目标和内容上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统一,即:既是量的扩张和速度的跨越,又是质量效益的提升;既是民生的改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又是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既是经济的不断超越,又是社会的全面进步;既是经济社会总体水平的大幅跃升,又是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三是在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方式方法上解放思想,坚持树立“三化”同步、“两型”发展的理念。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外部环境,已不允许我们复制和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要由过度依赖资金、资源、能源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到主要依靠人力资源、技术、管理等投入的核心竞争力轨道上来;要由过去小富即安、四平八稳的发展状态,转到善于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发展、跳跃式前进、跨越式发展的轨道上来;要由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和政府投入的传统工作方法,转到通过市场、改革、开放等组合手段来推进工作的轨道上来。
四是在强化跨越式发展的要素支撑上解放思想,坚持树立全局观念和全球视野。统筹利用国际国内、省外省内“四个市场”,通过扩大开放来拓展资源配置空间,通过运用市场、深化改革来提升配置资源能力,实现有限资源的“无限”供给。
五是在确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目的上解放思想,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必要途径,把为民谋利、让利于民作为出台政策、制定措施的重要前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制定规划计划、安排资金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利民、惠民作为发展的最终归属。
二、突出主题主线,加快构建有利于推动跨越式发展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
“十二五”期间,全省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三化”同步,加快推动“两型”发展,努力实现共建共享。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我省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工业化依然是中心任务。其一,着力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坚持把推动十大产业调整振兴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和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支柱产业倍增计划”,支持现有七大支柱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策划实施“千亿元产业接续计划”;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其二,突破性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使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走在中西部前列,部分领域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其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优先发展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的金融、物流、研发等现代服务业;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加快消费型服务业发展,带动就业结构优化,扩大就业容量。
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持续扩大内需的关键动力。其一,优化城镇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一主两副”的总体格局,把武汉城市圈和“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做大做强,把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城市(县城)、中心镇做多,逐步归并和减少村镇数量,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为支撑,以湖北长江经济带为纽带,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其二,坚持产业兴城,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把推进城镇化与培育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化。其三,统筹推进户籍制度及配套改革,促进农民变市民。把推进城镇化与引导农民进城就业定居结合起来,加快研究制定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为农民进城扫清体制障碍。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统筹项目和资金,加快实施湖北省新增100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大兴农田水利,加强高产农田建设,提高旱涝保收能力。加快建设种植业板块基地,推动畜牧、水产大县发展,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实施“四个一批”工程,使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四是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一要坚持“疏堵结合”,一手抓完善和落实目标责任制,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快构建促进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一手抓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实施重点工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二要加快发展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重点建设鄂州先行示范区、大东湖“两型”社会示范区、青-阳-鄂大循环经济示范区等10个示范区。开展“低碳试点省”建设,在武汉城市圈建立低碳发展试验示范区,推进城市、社区、园区和企业“四级”低碳试点。三要加快水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建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实施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加快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积极争取三峡工程后续扶持政策,促进两大流域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五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一要稳定和扩大就业。要坚持把增加就业放在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适应市场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二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三要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调控。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低收入和困难群体的住房难问题。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
三、突出支点支撑,丰富完善和统筹推进支撑跨越式发展的“两圈一带”战略
“两圈一带”战略作为一个整体战略,既要统筹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一是把“两圈一带”作为一个整体战略加以统筹推进,进一步增强推进合力。从今年开始,要把“两圈一带”作为一个整体战略,统筹推进,重点突破。要加快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明确省直部门的应尽职责,建立健全武汉城市圈、鄂西圈、长江经济带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二是丰富完善“两圈一带”的战略内涵,在重点区域实行重点突破。近期主要突出四个重点:抓紧研究拟订支持“一主两副”加快发展政策措施,发挥武汉及襄阳、宜昌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弥补武汉城市圈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快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将其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以荆州为代表的江汉平原振兴崛起和汉江流域综合开发,将其作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要环节,形成“两圈”融合、“两江”呼应的生动局面。三是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和手段,形成各具特色、互动融合的发展格局。从制度入手,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以产业分工合作为纽带,探索建立横向联合、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机制,实现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无障碍“双向流动”。
四、促进投资与消费协调拉动,着力增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
要在继续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的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一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可持续增长。扩大投资需求,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省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还任重道远。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阶段和特殊的省情背景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没有持续较快的投资增长是难以完成的。在一定时期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是有条件的、可持续的。目前我国储蓄率很高,我省金融机构十分集中,金融环境较好,为市场融资提供了有利条件。要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升环境竞争力来吸引外部投资。投资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手段。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指出,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投资的先导作用,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助推经济结构调整。二是建立促进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扩大消费需求。要贯彻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有关政策,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有效需求。拓展消费空间,释放需求潜能,稳定主流消费,培育新兴消费,发展消费信贷,创新消费形态。完善鼓励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竞争力。三是着力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扩大最终需求。寻找投资和消费的最佳结合点,通过投资来创造中间需求和拉动最终需求。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带动农用车、摩托车消费;加快农网改造,拉动农村家电消费;加快交通和旅游设施建设,拉动旅游消费;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投资和消费有机结合。
五、破解瓶颈制约,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
要素保障先行,跨越式发展才有基础。一是全力保障资金供应。要打好组合拳,善于运用银企对接、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方式和金融产品。抓紧出台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扩大民间投资。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生态,加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二是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积极扩大能源配套空间,深化与内蒙、山西等地能源合作,加强与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公司协调,提高外部能源输入能力。加强电源点建设,争取“十二五”新增火电装机715万千瓦左右。优化能源结构,加强需求侧管理,合理引导能源消费。三是千方百计保障用工需求。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市场需求特点,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劳动力供需有效衔接。四是着力加强用地保障。积极向国家争取用地指标,科学制定用地计划,着力构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五是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用好武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六、提升环境竞争力,营造推动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氛围
注重改善软环境,提升软实力。一是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加强对公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坚决关严“后门”、打破“玻璃门”、消除“弹簧门”,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二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支持其做多做大做强。三是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树立“发展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营造崇尚成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形成敢于言利、财智互通、才财互换的财富观念;培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竞争意识;养成先舍后得、大舍大得的气度胸襟。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活力
“十二五”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爬坡期,又是改革的攻坚期。一方面,加强改革攻坚,激发发展的内在动力。深化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全民创业,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化资源要素价格、财税、投资和金融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把扩大开放贯穿于“两圈一带”建设中,贯穿于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中,努力推动我省对外开放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对接,鼓励和支持其在我省设立装备制造基地、产业配套基地和研发中心。组织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展会,鼓励省内优势企业“走出去”,拓宽我省企业发展空间。
八、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强化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机制
规划纲要发布以后,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落实条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一是坚持把规划落实到项目上、资金上。对于“十二五”规划项目库初步确定的7980个重大项目,要分解落实责任,落实建设条件,确保项目有序推进,滚动实施。二是用改革的举措、开放的视野、市场的方法、多方的力量来落实规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形成落实规划的强大合力。三是用明确的责任机制和规划协调机制来落实规划。加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强化部门、行业和地方政府共同落实总体规划纲要的责任。四是用科学可行的计划和考核机制来落实规划。把规划总体目标任务分阶段、分时段落实到位,加强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强化规划约束力。■
第五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召开半年工作总结动员大会
2013年8月12日下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召开半年工作总结动员大会,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任务。航空港实验区领导胡荃、张延明、赵新中、张俊峰、法建强、常继红、王鹏、张胜利出席会议。
张延明主任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2013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19.7亿元,增长3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6.4亿元,增长48.5%,实现增加值96.1亿元,增长40.1%;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增长94.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亿元,增长132.8%。外贸进出口总值130.3亿美元,增长29.8%,总量占全市的83%,占全省的53.4%;引进域外资金14.5亿元,增长54.7%;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增长102.1%。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598.4万人次,增长6.6%;货邮吞吐量7.9万吨,总量位居中部第一;增长30%,增速排名全国第一。总体来看,航空港实验区上半年工作在枢纽建设、城市建设、产业培育与招商、要素保障、体制机制、人民生活等六大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对当前形势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后,张延明主任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牢牢把握“一条主线”,打好“三大战役”,实现“四大突破”与“四个提升”,强化“五化战略”的工作思路,和实现下半年“22235”的工作目标。就下步工作,张延明主任从如何打好大招商、大建设、大提升“三大战役”,实现“营商环境、资金保障、项目承载、社区服务”四大提升与“枢纽建设、产业培育、城市建设、政策创新”四大突破,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