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中心理论学习组上的讲话(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8:4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区委中心理论学习组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区委中心理论学习组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区委中心理论学习组上的讲话

在区委中心学习组

专题会议上的发言

根据会议安排,我结合市区党代会及区人代会、政协会精神,就2012年工作重点和工作举措作一简要发言:

一、关于宣传思想和文化旅游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完善区委中心学习组制度,重视和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结合明年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深入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

(二)大力实施文化振兴战略。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关精神,推进顺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县)。一要着力培育三国文化品牌。开展“三国文化节” 活动,实施“三个一”工程,即举办一堂三国文化讲座、创作一台三国文化舞台剧、拍摄一部三国文化电视剧。二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广播村村响、电视村村通,广泛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加快农家书屋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社区文化、城市广场文化,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三要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适时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美食文化节和

1大型文化演出活动。四要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加强罗瑞卿、张澜纪念馆开发利用,深入推进西山、西河、老君山、青龙山等旅游景区景点建设,规划建设清泉湖休闲度假旅游区。

(三)进一步强化对外宣传和新闻管理工作。加强新闻宣传的策划力度,围绕区委、区政府年度中心工作和工作亮点主动策划重点宣传报道。每季度召开一次媒体见面会,邀请中、省、市主流媒体就我区的特色、亮点工作进行深入报道。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加大网络宣传和网络舆情的引导力度,强化网络评论员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加强对外形象宣传,制作顺庆区对外形象宣传片,举办摄影比赛,加大户外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提高顺庆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对外影响力。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巩固提升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倡导主流道德风尚,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文明城市、文明镇村、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五)加强宣传文化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

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着力抓好区文联、区社科联队伍建设,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二、关于“三农”工作

继续坚持“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规划,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进程,努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科学编制农业农村工作发展规划。一是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二是科学编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根据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结合顺庆特色产业总体布局,聘请专业规划设计院和专家高规格、高档次编制顺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规及各项子规,加快推进顺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二)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围绕“六提高、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在巩固、完善、提升“搬大线”现代农民产业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百里循环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并完善搬罾沿江蔬菜基地配套建设,逐步扩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范围,力争早日把国家现代

农业示范区建成农民增收致富的样板区。

(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抓好示范村建设。在总结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大坪山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突出渔溪乡集风寺等3个新农村示范村集聚点建设,力争其成为带动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学习典型。二是抓好示范片建设。认真按照“一园两带”发展思路和“五好一新”目标,扩大农民产业园规模,加快蔬菜、畜禽、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新型农民社区建设,使示范片凸显新成效、新亮点。三是抓好“五十百千示范优美工程”建设,提升新农村建设档次。

(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深入推广“顺庆模式”,加快建设农民产业园,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着力壮大畜禽、蔬菜、蚕桑、林果花卉等特色产业规模。二要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安全水平;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促进农村土地合理化流转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促进农民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居住,切实为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篇:市委中心理论学习组上的讲话摘要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党的文件中最早提出“和谐社会”这个词,应该说是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们党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所在。十六大又提出,与2000年我们进入总体小康社会相比,全面小康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对全面小康的一个论述,在这里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和谐”这个词。十六大之后,胡锦涛同志第一次的重要活动是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两个务必” 的核心是要进一步地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在建设和谐社会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接着,200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开会,研究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而且这次会议是第一次在会后立即公开报道了常委会讨论的内容。之后,中央专门派出督查组到各省去督查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年全国~期间,全国发生了“非典”疫情,在组织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党中央敏锐地发现,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非典”给我们两个非常重要的教训:一个是我们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缺乏预警机制。二是我们的社会管理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发生变化之后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就明确提出了各方面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这也是以后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也是现在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则。接着在~年中央经济会议上又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形成了科学的发展观。最后在去年全国~期间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科学发展观问题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提出了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各方面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指导原则。在全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五大任务之一。应当说,从发展的过程来看,我觉得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出来,确实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使命的进一步深化。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对国内外执政经验的深刻的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总结。应该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9%以上,这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到现在为止,我国保持经济增长幅度在9%以上有近25年的时间。~年,全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初步形成,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社会成员自由活动的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但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1000—3000美元是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临界点。这个时期是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中国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主要存在着三大风险。一是政治上的风险,主要来自~。由于~,人民群众产生了对执政党和政府的不信任、不认同。这种不信任、不认同如果不断地积累,就有可能产生政治上的危机。二是经济上的风险,一个是源于失业,另一个是源于金融。因为失业会导致普通劳动者、弱势群体的利益受损,就会产生相应的政治社会风险。失业的压力我们国家还是相当大的,现在全国每年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有1400万,总体上有2400万。这几年我们经济快速发展,在再就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就业政策,但是每年新增加的城镇就业岗位没有哪年超过1000万,大前年780万,前年850万,去年980万。失业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经济上的风险。再一个就是金融危机。金融上如果银行呆帐、坏帐的比例比较高,弄得不好,最后的爆发就是要把所有的损失摊到老百姓头上,那当然会引起大规模的不满。三是社会风险,主要源于贫富分化。据有些专家和国外非官方组织测算,中国2002年基尼系数是已经到了0.458,超过了0.4的警界线,我们的收入差距程度远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甚至高于发展中国家。贫富分化导致一些社会成员产生了相对被剥夺的感觉,这很容易产生心理和社会的危机。社会上的这些矛盾都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中央正是吸取了国际上绪如拉美等一些国家执政的经验,以及我们自己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从党80多年的历史来看,实现了两种转变,一个是从推翻旧政权为目的革命党转变成为以建设新社会为目标的执政党。另外一个转变是从外部封锁状态下的执政转变为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执政。党的地位、中心任务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的历史地位与角色功能也要随之发生变化。现在我们党又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任务,确实是表现了我们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强调阶级对立、阶级冲突转到注重阶层协商、社会和谐上来,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意识的深刻认识,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对执政使命的勇敢承担。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格局的一个重大的创新。在党的执政目标当中,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到了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重要位置,从而使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格局。而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和谐社会这个载体上。这实际上就是把建设和谐社会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确立下来。随着我们的进一步学习,对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4、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核心的价值取向就是要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感到,在和谐社会当中,最核心的就是要有公平正义这个理念,特别是作为执政党,作为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在任何工作当中都应该贯彻公平正义的理念,要维护每个阶层的共同利益,不能偏袒哪个阶层,在我们的各项执政活动当中,都应该体现公平正义这个基本的理念,都应该提供机会平等,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应该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机会,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引进市场竞争的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实行优胜劣汰。作为执政党的党员、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建设和谐社会当中一定要把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成果作为我们执政、工作的基本理念,这样一个社会大家才能够满意,才能够真正地使各方面的力量都凝聚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活力、又安定团结的社会。

二、构建和谐社会与劳动保障工作

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构建和谐社会既要充分激发活力,又要强化利益协调,加强执政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劳动保障工作应该说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劳动保障工作既可以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激发活力,尊重创造,鼓励成功;又可以通过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寻求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众各种利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增强执政党对整合社会的凝聚力。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保障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当中的作用应该是越来越重要。随着以吃、穿、用为主的基本消费的阶段向小康社会阶段的转变,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人民对社会保障的期望在不断提高。没有社会保障的群体要求社会保障,享受了社会保障的,又要求提高待遇。同时,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和公众的民主意识的增强,对社会公平、对收入分配的要求也会更加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保障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指出,建立和谐社会,要从法制上、政治上、制度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他指出,公平的社会环境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要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力,二是要有平等的劳动创造的权力,三是要有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力,四是要有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力,五是要有平等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力。我觉得这五个平等都跟劳动保障工作有联系,作为劳动保障工作至少有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好:

第一,要围绕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研究如何使全省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劳动的权力,使他们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展,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尤其要研究我们现在的就业政策如何有效地克服当前存在的难点和盲点,更有效地适应组织成份、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的形势,使积极的就业政策能够惠及到所有的阶层和群体,形成统筹城乡就业的局面。

第二,要围绕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研究如何使全省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转化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创造性劳动、创造型知识、创造性人才。坚持以人为本,不仅需要营造一个机会平等、资源开放、公平竞争的就业和创业环境,而且要尽可能使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提升自己参与竞争能力的机会。这其中涉及到教育问题。教育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就业前的教育,这一块主要由教育部门来承担;另一个是就业后的继续教育,也就是我们提倡的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型单位的一个方面。

第三,要围绕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研究如何进一步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和机制,使它真正成为“低水平、广覆盖、有弹性、惠及全体人民”。我们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说这几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离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还有很多人参加不了社会保险,不在社会保障网的范围之内。因此,怎么进一步地改进这方面的工作,研究更多的政策,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使那些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这就需要通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去努力工作。

第四,要围绕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研究如何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推动社会管理的机制创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单位来管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层次发生了变化,社会组织发生了变化,就业方式发生了变化,完全靠过去单位的办法来管理社会不行了。而且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有一条很重要的政策,政企分开、企业分离办社会的职能,但是把职能分离出来,怎么进行管理?所以怎么建立社区管理这么一个社会管理的主要的细胞。按照中央的要求,退休人员全部划归社区管理之后,由劳动保障系统、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协调来管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退休人员没人管理,企业不管了,社会不管了,没人来管理,结果爆发出很多问题。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总书记报告中也提到要管理有序,管理有序主要是讲这方面的事情,劳动保障工作在这方面同样具有相应的任务。

第五,要围绕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研究如何加强、改进和改革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仲裁工作机制,使所有的劳动者都能通过制度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现在问题最大的是劳动关系、或是劳资纠纷上升得很快,每年都在成倍地增长。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劳动者能够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每个劳动者都能够平等地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么一个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在这方面,我觉得劳动保障工作有许多方面要做。因此,应该说劳动保障工作与整个构建和谐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劳动保障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从我们省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劳动保障工作在促进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方说,井冈山会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劳动保障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全省来说,劳动保障工作发生了三个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就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点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对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我觉得发挥了很大作用。社会和谐首先要安居乐业,要乐业首先要就业,没就业谈何乐业,所以这一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孟书记、黄省长在多次会议上都充分地肯定了这一条。在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促进就业政策的实施,我省这四年扭转了城镇就业岗位的持续下降,城镇就业岗位从1997年开始是逐年减少的,每年平均减少16万个,一直减少到2002年,2002年才扭转这一局面。城镇从业人员的正增长是2002年实现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大于新增下岗职工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快于失业人员的增长,单位从业人员正增长,这几个变化都是在这四年中实现的。去年,全省城镇从业人员首次超过了600万个,比2001年净增了106万个,跨省劳务输出首次突破了500万,比2001年增加了126万,也就是三年时间为江西的老百姓创造了230万个就业机会,占同期全国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的8.8%。这230万个就业岗位,我们测算了一下,大概一年增加居民收入170亿,占当年城乡居民的总收入的8.9%,对城乡居民生活的贡献率达到了1/3以上,这1/3都是靠增加就业岗位增加的。所以,这个变化对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应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全省的社会保障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我省两个确保不能达到100%,从2001年开始都达到了100%。全省的低保人数从十几万人扩大到去年的90万人,接近100万人,农村特困群众的救助制度也初步建立起来了,农村五保户的集中供养去年达到了45%,而前年是23%。社会保险覆盖面大概四年增加了210万人,社会保险的基金总量四年翻了一番,去年社会保险基金总量是63亿,这几年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省保证了400万人的基本生活,其中,100万退休人员、100万低保人员、100万农村特困人员,再加上下岗失业人员将近100万人,如果这400万人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没有饭吃,我看我们各级政府要增加多少工作量,去接待、安抚他们。正是由于保障了他们,这方面的上访就相对较少。

三是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工作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我概括为三个前所未有,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在这项工作上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大家可以回忆五年以前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现在孟书记、黄省长是逢会必讲。孟书记是每年都要亲自为这项工作出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也非常重视,很多县市的主要领导也都亲自布置这项工作,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第二个前所未有,就是各级财政对这方面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中央财政对江西的补助2001年是13亿,去年是23亿,对低保和特困群众的补助2001是2亿,去年是8亿,中央财政这方面的支出每年增加,中央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去年超过了1000亿。省本级社会保障投入,2001年是5000万,~年增加到了1.7亿,今年要增加到1.9亿,这还不包括做实个人账户的那笔钱。去年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省财政为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农村特困救助增加了1.4亿,所以说中央和省两级财政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第三个前所未有,就是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条件的改善是是前所未有的。在全省120个街道已有114个建立了工作平台,所有的城关镇都建立了工作平台,全省的工商税务都设立了专门的窗口,市县两级的就业窗口和社会保险经办大厅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为落实政策、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条件。我省在这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做得好,很多政策落实走在全国前列。象小额贷款,去年全国再就业小额贷款发放额是21个亿,江西是3.97亿,比重很大,去年一共减免税费1.8亿,用于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险补贴1.8亿,岗位补贴1.5亿,对促进就业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这几年我们劳动保障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来看,对维护社会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也确确实实地发生作用。

三、认真做好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

四、大力提高四种能力

一是要大力提高适应转型的开拓创新能力。

二是要大力提高依法行政的办事能力。

三是要大力提高化解矛盾的群众工作能力。

四是要大力提高清正廉洁的自律能力。

这四种能力我就不展开讲了,因为主要是涉及到劳动保障部门,我强调一条就是在清正廉洁的自律能力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现在全省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资金共有95个亿,其中五大保险的收入有67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3亿元,省本级财政补助有1.7亿多,地方各级财政加起来大概2-3个亿。这方面的工作,请各级政府的领导同志关注一下。现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进了专户,情况好一点,但是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挪用的情况还比较多,而且很多挪用是由政府抄告单的形式,或者是由于政府应当拨付的经费不到位要由这个经费来弥补。这笔钱都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希望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劳动保障部门来管好这笔资金,也希望我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把这么一大笔资金管理好,不要出问题。

第三篇:市委中心理论学习组上的讲话摘要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党的文件中最早提出“和谐社会”这个词,应该说是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们党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所在。十六大又提出,与2000年我们进入总体小康社会相比,全面小康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对全面小康的一个论述,在这里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和谐”这个词。十六大之后,胡锦涛同志第一次的重要活动是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两个务必” 的核心是要进一步地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在建设和谐社会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接着,200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开会,研究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而且这次会议是第一次在会后立即公开报道了常委会讨论的内容。之后,中央专门派出督查组到各省去督查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年全国~期间,全国发生了“非典”疫情,在组织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党中央敏锐地发现,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非典”给我们两个非常重要的教训:一个是我们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缺乏预警机制。二是我们的社会管理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发生变化之后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就明确提出了各方面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这也是以后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也是现在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则。接着在~年中央经济会议上又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形成了科学的发展观。最后在去年全国~期间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科学发展观问题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提出了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各方面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指导原则。在全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五大任务之一。应当说,从发展的过程来看,我觉得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出来,确实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使命的进一步深化。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对国内外执政经验的深刻的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总结。应该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9%以上,这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到现在为止,我国保持经济增长幅度在9%以上有近25年的时间。~年,全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初步形成,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社会成员自由活动的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但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1000—3000美元是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临界点。这个时期是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中国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主要存在着三大风险。一是政治上的风险,主要来自~。由于~,人民群众产生了对执政党和政府的不信任、不认同。这种不信任、不认同如果不断地积累,就有可能产生政治上的危机。二是经济上的风险,一个是源于失业,另一个是源于金融。因为失业会导致普通劳动者、弱势群体的利益受损,就会产生相应的政治社会风险。失业的压力我们国家还是相当大的,现在全国每年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有1400万,总体上有2400万。这几年我们经济快速发展,在再就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就业政策,但是每年新增加的城镇就业岗位没有哪年超过1000万,大前年780万,前年850万,去年980万。失业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经济上的风险。再一个就是金融危机。金融上如果银行呆帐、坏帐的比例比较高,弄得不好,最后的爆发就是要把所有的损失摊到老百姓头上,那当然会引起大规模的不满。三是社会风险,主要源于贫富分化。据有些专家和国外非官方组织测算,中国2002年基尼系数是已经到了0.458,超过了0.4的警界线,我们的收入差距程度远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甚至高于发展中国家。贫富分化导致一些社会成员产生了相对被剥夺的感觉,这很容易产生心理和社会的危机。社会上的这些矛盾都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中央正是吸取了国际上绪如拉美等一些国家执政的经验,以及我们自己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从党80多年的历史来看,实现了两种转变,一个是从推翻旧政权为目的革命党转变成为以建设新社会为目标的执政党。另外一个转变是从外部封锁状态下的执政转变为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执政。党的地位、中心任务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的历史地位与角色功能也要随之发生变化。现在我们党又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任务,确实是表现了我们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强调阶级对立、阶级冲突转到注重阶层协商、社会和谐上来,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意识的深刻认识,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对执政使命的勇敢承担。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格局的一个重大的创新。在党的执政目标当中,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到了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重要位置,从而使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格局。而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和谐社会这个载体上。这实际上就是把建设和谐社会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确立下来。随着我们的进一步学习,对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4、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核心的价值取向就是要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感到,在和谐社会当中,最核心的就是要有公平正义这个理念,特别是作为执政党,作为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在任何工作当中都应该贯彻公平正义的理念,要维护每个阶层的共同利益,不能偏袒哪个阶层,在我们的各项执政活动当中,都应该体现公平正义这个基本的理念,都应该提供机会平等,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应该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机会,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引进市场竞争的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实行优胜劣汰。作为执政党的党员、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建设和谐社会当中一定要把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成果作为我们执政、工作的基本理念,这样一个社会大家才能够满意,才能够真正地使各方面的力量都凝聚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活力、又安定团结的社会。

二、构建和谐社会与劳动保障工作

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构建和谐社会既要充分激发活力,又要强化利益协调,加强执政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劳动保障工作应该说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劳动保障工作既可以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激发活力,尊重创造,鼓励成功;又可以通过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寻求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众各种利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增强执政党对整合社会的凝聚力。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保障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当中的作用应该是越来越重要。随着以吃、穿、用为主的基本消费的阶段向小康社会阶段的转变,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人民对社会保障的期望在不断提高。没有社会保障的群体要求社会保障,享受了社会保障的,又要求提高待遇。同时,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和公众的民主意识的增强,对社会公平、对收入分配的要求也会更加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保障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指出,建立和谐社会,要从法制上、政治上、制度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他指出,公平的社会环境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要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力,二是要有平等的劳动创造的权力,三是要有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力,四是要有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力,五是要有平等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力。我觉得这五个平等都跟劳动保障工作有联系,作为劳动保障工作至少有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好:

第一,要围绕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研究如何使全省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劳动的权力,使他们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展,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尤其要研究我们现在的就业政策如何有效地克服当前存在的难点和盲点,更有效地适应组织成份、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的形势,使积极的就业政策能够惠及到所有的阶层和群体,形成统筹城乡就业的局面。

第二,要围绕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研究如何使全省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转化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创造性劳动、创造型知识、创造性人才。坚持以人为本,不仅需要营造一个机会平等、资源开放、公平竞争的就业和创业环境,而且要尽可能使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提升自己参与竞争能力的机会。这其中涉及到教育问题。教育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就业前的教育,这一块主要由教育部门来承担;另一个是就业后的继续教育,也就是我们提倡的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型单位的一个方面。

第三,要围绕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研究如何进一步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和机制,使它真正成为“低水平、广覆盖、有弹性、惠及全体人民”。我们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说这几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离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还有很多人参加不了社会保险,不在社会保障网的范围之内。因此,怎么进一步地改进这方面的工作,研究更多的政策,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使那些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这就需要通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去努力工作。

第四,要围绕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研究如何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推动社会管理的机制创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单位来管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层次发生了变化,社会组织发生了变化,就业方式发生了变化,完全靠过去单位的办法来管理社会不行了。而且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有一条很重要的政策,政企分开、企业分离办社会的职能,但是把职能分离出来,怎么进行管理?所以怎么建立社区管理这么一个社会管理的主要的细胞。按照中央的要求,退休人员全部划归社区管理之后,由劳动保障系统、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协调来管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退休人员没人管理,企业不管了,社会不管了,没人来管理,结果爆发出很多问题。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总书记报告中也提到要管理有序,管理有序主要是讲这方面的事情,劳动保障工作在这方面同样具有相应的任务。

第五,要围绕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研究如何加强、改进和改革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仲裁工作机制,使所有的劳动者都能通过制度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现在问题最大的是劳动关系、或是劳资纠纷上升得很快,每年都在成倍地增长。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劳动者能够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每个劳动者都能够平等地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么一个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在这方面,我觉得劳动保障工作有许多方面要做。因此,应该说劳动保障工作与整个构建和谐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劳动保障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从我们省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劳动保障工作在促进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方说,井冈山会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劳动保障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全省来说,劳动保障工作发生了三个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就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点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对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我觉得发挥了很大作用。社会和谐首先要安居乐业,要乐业首先要就业,没就业谈何乐业,所以这一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孟书记、黄省长在多次会议上都充分地肯定了这一条。在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促进就业政策的实施,我省这四年扭转了城镇就业岗位的持续下降,城镇就业岗位从1997年开始是逐年减少的,每年平均减少16万个,一直减少到2002年,2002年才扭转这一局面。城镇从业人员的正增长是2002年实现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大于新增下岗职工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快于失业人员的增长,单位从业人员正增长,这几个变化都是在这四年中实现的。去年,全省城镇从业人员首次超过了600万个,比2001年净增了106万个,跨省劳务输出首次突破了500万,比2001年增加了126万,也就是三年时间为江西的老百姓创造了230万个就业机会,占同期全国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的8.8%。这230万个就业岗位,我们测算了一下,大概一年增加居民收入170亿,占当年城乡居民的总收入的8.9%,对城乡居民生活的贡献率达到了1/3以上,这1/3都是靠增加就业岗位增加的。所以,这个变化对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应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全省的社会保障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我省两个确保不能达到100%,从2001年开始都达到了100%。全省的低保人数从十几万人扩大到去年的90万人,接近100万人,农村特困群众的救助制度也初步建立起来了,农村五保户的集中供养去年达到了45%,而前年是23%。社会保险覆盖面大概四年增加了210万人,社会保险的基金总量四年翻了一番,去年社会保险基金总量是63亿,这几年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省保证了400万人的基本生活,其中,100万退休人员、100万低保人员、100万农村特困人员,再加上下岗失业人员将近100万人,如果这400万人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没有饭吃,我看我们各级政府要增加多少工作量,去接待、安抚他们。正是由于保障了他们,这方面的上访就相对较少。

三是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工作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我概括为三个前所未有,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在这项工作上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大家可以回忆五年以前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现在孟书记、黄省长是逢会必讲。孟书记是每年都要亲自为这项工作出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也非常重视,很多县市的主要领导也都亲自布置这项工作,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第二个前所未有,就是各级财政对这方面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中央财政对江西的补助2001年是13亿,去年是23亿,对低保和特困群众的补助2001是2亿,去年是8亿,中央财政这方面的支出每年增加,中央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去年超过了1000亿。省本级社会保障投入,2001年是5000万,~年增加到了1.7亿,今年要增加到1.9亿,这还不包括做实个人账户的那笔钱。去年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省财政为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农村特困救助增加了1.4亿,所以说中央和省两级财政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第三个前所未有,就是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条件的改善是是前所未有的。在全省120个街道已有114个建立了工作平台,所有的城关镇都建立了工作平台,全省的工商税务都设立了专门的窗口,市县两级的就业窗口和社会保险经办大厅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为落实政策、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条件。我省在这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做得好,很多政策落实走在全国前列。象小额贷款,去年全国再就业小额贷款发放额是21个亿,江西是3.97亿,比重很大,去年一共减免税费1.8亿,用于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险补贴1.8亿,岗位补贴1.5亿,对促进就业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这几年我们劳动保障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来看,对维护社会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也确确实实地发生作用。

三、认真做好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

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我们概括为“一二三四”,即围绕一个主线,要突破两个难点,积极探索完善三项长效机制,大力提高四大能力。

(一)围绕一个主线,就是围绕建设“和谐平安江西”这条主线。要紧紧抓住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大力倡导创业文化,培育创业环境,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这是劳动保障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省委作出决定要开展“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的活动。从兴赣来讲,恐怕要靠大企业、大项目、大的基础工程来构建江西经济大的框架和骨干。但是,从富民来说,恐怕要更多地通过鼓励大家创业,由创业带动就业。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不能就业就要政府发补贴,但发补贴只能是少数人,只能通过创业来带动大家共同富裕。孟书记在省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会上提出的要求当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全省形成创业文化,特意讲到了劳动保障工作,讲到了小额贷款,通过这些东西来带动大家创业,这是江西富民的主要途径。大企业、大项目能够容纳多少人?容纳不了多少人。如果这些项目建起来以后,很多人失业,同样建设不了和谐社会。只有通过创业,才能实现富民。另外,要围绕这个主题,怎么把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来,把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放在主要位置,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劳动保障工作在围绕着既要培育创业活力,增强整个社会的活力,另外一方面又要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调节器,通过社会保障再分配来使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弱者也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要破解两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要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是1998年党中央、xx根据当时企业的改革确定的一条过渡性政策。从1997年以来,江西国有企业一共分流了135万人,已经再就业89万人,退休的1.4万人,内退的有几千人,通过企业改制等其它各种方式解除了劳动关系的还有5.6万人,实际上全省还没有并轨的有21万人左右,这21万人主要集中在省属企业和设区市的市属企业,县属企业数量比较少。同时,没有进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有16万人。因此,总共加起来是37万人。这37万人,要妥善处理劳动关系、接续社会保险,搞好基本生活保障。现在面临着三个压力,一个是再就业的压力。应该说,这一部分人在135万分流的人员当中,是再就业能力最差的一部分,怎么通过小额贷款、免费培训等帮助他们再就业,是今年劳动保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前不久,省里召开了一次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春季就业招聘大会,也是为了帮助这部分人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第二个是资金的压力。我们估算了一下,这37万人要解除劳动关系的话,大概需要55亿元资金。这主要是通过政府拿一点、企业拿一点,或者行业主管部门筹集一点,但主要还是靠企业。如果现在不抓紧搞,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问题,因为今年搞与明年搞相比,资金的压力会更大。第三个压力就是稳定的压力。因此,对这项工作一定要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认真地突破,在操作上一定要稳妥。第二个难题,就是要在全省启动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1997年中央决定,建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1997年以后,我们现在每年都把应该存下来的11个百分点的个人账户用来发过去人的养老金,搞了寅吃卯粮,动用了个人财产来弥补政府的缺口。目前全国个人账户的“空账”将近8000亿元,而且一年下来还要增加1000多亿元。因此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要逐步做实个人账户。2000年中央决定在辽宁省试点,辽宁省从2001年起把个人账户都做实了,去年把辽宁省的试点经验推广到黑龙江和吉林。辽宁是做了8个百分点,吉林和黑龙江做了5个百分点。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要求,从~年开始全国各个省市都要启动这项工作,要求从2个百分点到5个百分点之间由地方政府选择。我省研究先做2个百分点。两个百分点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要我们各级财政一年拿出4个亿,以后每年都要增加5000万元,每年做实1个百分点,直到做到8个百分点完成这项工作。这项工作也是今年一项难点工作,以后每年财政都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三)要积极探索三项长效机制。第一个长效机制是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第一个,准备把当前适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政策逐步扩大到集体企业。全省集体企业在岗的大概有23万人,离岗的16万人,估计可以享受到政策的8-10万人。现在国有企业享受到政策的有60万人,发了60万张再就业优惠证,如果按照国家的要求,把这项政策的范围扩大,那么还要增加10万人左右。第二个,要把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免费职介、技能培训的政策扩大到所有人群,使它成为普惠性、长效性的政策。第三个,就是要将失业保险基金更大范围内地用于促进再就业。一是允许用于并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二是在培训当中允许用一部分失业保险基金。有些企业象一些大型企业,进行主辅分离、内部分流,人员不推向社会,那么允许把政府收缴的一部分失业保险基金返还给他们,鼓励他们不把人员推向社会,自己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来安置富余人员。第四个,就是要把技能培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在职业培训方面省里准备采取一系列措施,概括起来为“一二三四五”和“百千万”。具体来讲,就是要开展100名名师带徒活动,这100名名师要进入全省高级人才库;在全省评选20名江西技术能手,让他们享受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一样的待遇,享受政府津贴,一次性发1万元的奖励;在全省建立30个高技能培训的样板工程,其中10所技工学校,10所职业学校,10所企业的培训机构;在全省新培养4000名技师,我省准备用5年的时间使全省的技师由现在的3万人达到6万人;由政府资助,省里直接拿钱,减半收费让5000名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的子女就读技校,为工业园区培养技术工人,共培养两年。“百千万”工程,主要是小企业的孵化工程,准备搞100户明星的创业小企业,1000个创业项目,创业培训1.2万人。通过这些培训,进一步促进全省创业文化的形成。

第二个长效机制,就是要积极探索社会保险的长效机制。目前我省的社会保险普遍存在着覆盖面不广、收缴率不高的问题。当然这也与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但同时也跟我们有些政府、部门在指导思想上希望把社会保险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的理念有关系。孟书记、黄省长在多次会议上都强调,不能把社会保险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因此,在这方面怎么进一步形成“低水平、广覆盖、有弹性”的社会保险的长效机制,也是今年我们要探索的一些问题。在这方面,主要有7项工作要做好:

一是要调整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计算办法,引导企业和职工自愿提高缴费基数。现在我们在制度设计上有缺陷,缴费与待遇挂钩问题,按照1999年的办法,就是按照99年以后的五年计算,这五年的缴费跟你以后的退休待遇挂钩,这五年一过,大家都不愿意多缴费了,因为多缴了钱到时待遇也不能提高。因此,准备把过去的挂钩五年的办法变成挂钩终身,与退休时的待遇挂钩,一直挂到你退休的前一年的缴费情况,这样使得企业和职工都能愿意多缴,否则大家都不愿意缴费。

二是要改革养老金的计发办法。现在为什么很多参保者不接续社会保险呢?这在制度设计上也有缺陷。我们规定了只要缴费满15年,就可以按月领取退休金,不到15年的话,一次性把你的钱拿走,以后政府不管了。现在养老金是由三块组成,一块是基础养老金,这一块与职工缴费没有多大关系,是按照退休时的上年的社会平均工资乘以20%来计算,第二块是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除以120来计算,还有一个过渡性养老金。今年准备改革,就是把基础养老金由过去的20%降为15%,在此基础上,每增加缴费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如果你缴30年,那你就可以增加到30%,鼓励大家去缴费。同时,对个人账户的原来的计算办法由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120,改为与退休时的预期寿命和利息挂钩,也是动态的。

三是要建立企业的年金制度。这一块,我省建的不多,但是外省建的比较多。国际上通行的养老保险都是三支柱原则,到国外去,随便问一个老百姓,他都知道三支柱:一个是政府发给你的养老金,第二个是企业为你缴纳的补充养老金,第三块是政府鼓励个人到商业银行去交纳个人的储蓄,政府给你免税。但是从江西的情况来看,二、三支柱普遍没有建立。因此,今年准备在年金这块特别是要在一些好的企业中开展,主要起两个作用,一是提高职工退休时的养老待遇,二是增强人才流动。

四是进一步完善改制企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办法,规范缴费基数、费率和计发待遇,理顺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审批的管理体制。

五是要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办法。总的想法,失地农民的重点,一是有劳动能力的尽量帮助他们就业,包括失地农民享受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这是省委常委会讨论同意的。二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允许各地自己进行探索,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六是要促进工业园区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准备考虑要在对全省工业园区工作的考核当中增加参加社会保险这一项。来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七是要做好五保合一的试点工作。主要是在九江、萍乡、抚州三个地方试点,把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个保险的征收工作集中到一个部门来征收,现在是分散在就业、社保、医保三个部门征收,今年将会在上面三个地方进行试点,将五保合一征收跟“金保工程”相一致起来。

第三个长效机制,就是要积极探索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在这几年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产权的多元化和劳动关系的变化,劳动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矛盾当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矛盾之一。劳动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劳动权利的保护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当中,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从我省的情况来看,目前在劳动者权益保护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七个方面:一是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问题。合同的签订率很低,而且劳动合同管理基本上是不规范的文本,签订合同的时候,多数存在着由厂方说了算,不是基于双方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二是超时加班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每天加班不能超过1个小时,每个月加班不能超过36个小时,但是在我们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远远超过了这个时间。三是拖欠工资比较严重。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每年要靠政府来强力推动,全国去年欠了310多个亿的工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四是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比较低,工伤保险覆盖很少。五是建筑行业欠薪之后法人负债逃匿,造成追缴很困难。六是非法职介和劳务市场的诈骗活动非常猖獗。七是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法则很不合理。现在一些劳动争议,要经过“一调一裁二审”这么一个处理机制,就是先到企业的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调解以后再到劳动部门的争议仲裁机构去仲裁,仲裁完以后才能到法院去审。这样下来,一件事情起码要一年,时效慢,而且成本高。怎么进一步探索这方面的工作,也是今年要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在这方面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加大劳动仲裁的法制建设,逐步完善“一裁二审”的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一些沿海省份,普遍实行了劳动争议仲裁的实体化、准司法化,让仲裁本身能发挥效应。第二,要加大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力度。xx办公厅去年12月专门为此下发了文件,作了明确规定,省政府正在转发这个文件。所有的农民工,只要进城务工,都必须首先参加工伤保险。第三,要大力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今年国家要通过《劳动合同法》,从法律上来保证劳动合同的签订。第四,要建立工资支付的监督办法。目前,很多省份都建立了工资保证金制度,有利于工资的清欠。第五,要积极推进改制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养老保险的预缴专户的办法。从2002年10月份定下这件事以后,现在全省预缴专户已经有15个亿,这对于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四篇:在县委第二季度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专题发言

文章标题:在县委第二季度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专题发言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以来,中央、省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最近,省委又下发了6个法规性文件,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相关的明确规定。为此,省、州组织部门近期相继举办了相关培训会,并明文要求各级党委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认真学习贯彻好《

条例》等一系列文件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部署,认真执行。县委对此高度重视,在此次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安排了相关学习内容,根据学习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谈几点认识: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之一,也是中央推进的诸多改革的重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展开,不断深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以来,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实现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这对于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及执政能力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坚强的领导班子,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持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中央、省委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

自2000年中央印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后,2002年7月又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是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步骤,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2004年4月,中央颁布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和《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文件。这5个文件,加上此前中纪委和中组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清理的通知》,通称“5+1”文件。这6个文件的颁布,抓住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总结吸收了各地各部门的实践经验,体现了中央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是中央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其重点是希望以此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和能进能出、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干部监督等问题。而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就是要用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良好的作风、严格的纪律,把人选准用好,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从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省委按照中央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坚持以扩大民主为方向,以完善考核为关键,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为重点,以强化监督为保障,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制定了30多个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3年,省委为着力解决“扩大民主、规范程序、疏通出口”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制定出台了5项制度,这意味着云南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这5项制度是:《云南省各级党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投票表决办法(试行)》、《云南省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试行)》、《云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破格、越级提拔任用办法(试行)》、《云南省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办法(试行)》和《云南省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党政领导干部办法(试行)》。“请无为者让位,让有为者有位。”是省委组织部领导对这5项制度的一个较为形象化的描述。在这5项制度中,全委会和常委会票决制度,是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性的规定;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办法和试用期制度,是打通干部“能下”出口的实质性措施;领导干部破格越级提拔办法,是推进干部年轻化进程,规范破格、越级提拔干部的具体办法。这5个制度既坚持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及有关规定为基本依据,同时又体现了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精神,注意与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相结合,确保制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云南省调整不

称职不胜任现职党政领导干部办法(试行)》通过对不称职、不胜任的现职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作了细化;对认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原则、方法、途径作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安置被调整干部的措施,明确了相应的待遇等,在解决领导干部“能下”的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据了解,这5个制度的出台还在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创造了3项全国“纪录”

:这样集中地一次性推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系列“办法”,在全国尚无先例;就越级提拔、破格提拔领导干部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办法在全国也属首创;全委会和常委会票决制度的实施,我省也成为全国第一个把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票决制,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全面、普遍推行的省份。

三、省委最近出台的六个法规性文件的精神实质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今年5月,省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总结了我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云南省各级党委(党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意见》、《云南省差额选拔任用正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关于在民主推荐、干部考察中进一步贯彻群众公认原则的暂行规定》、《云南省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成员政绩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关于严厉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及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问题的意见》和《云南省科研院所行政领导职务聘任办法(试行)》6个法规性文件。其中:

《关于建立健全云南省各级党委(党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意见》规定,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议事和会议表决。《意见》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集体研究讨论重大事项主要包括:研究部署本地区本部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廉政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研究决定本地区本部门干部任免、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本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下级领导班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等8个方面的内容。

《云南省差额选拔任用正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规定,民主推荐正职领导干部,要按照1:2的比例在本单位或其他单位进行推荐。该办法主要内容为: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多数人拥护且符合任职条件的,方可列为差额考察人选。差额考察正职领导干部,必须要同一职位差额推荐出的两个人选进行比较考察、综合分析。同一职位考察人选应由同一考察组进行考察。组织人事部门对同一职位提出差额建议人选,在一定范围内酝酿后,确定1名拟任人选(即“三差额”: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讨论决定由党委常委会对拟任人选进行投票表决,投票时必须有2/3以上常委到会,方可进行表决;表决以应到会人数超过半数同意为通过。县级以上党委、政府所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班子参照本办法执行。

《关于在民主推荐、干部考察中进一步贯彻群众公认原则的暂行规定》是为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党员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要是扩大了会议投票推荐范围和个别谈话推荐范围,扩大的“人员范围”一般不少于《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基本范围”的20。同时规定,在民主推荐干部中,对正职的推荐原则上要同时获得会议投票推荐赞成票三分之一以上、个别谈话推荐赞成票的二分之一以上,方可列为考察人选;对副职的推荐原则上要同时获得会议投票推荐赞成票四分之一以上、个别谈话推荐赞成票的三分之一以上,方可列为考察人选。

《云南省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成员政绩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确定了考核评价对象、考核评价程序、考核评价内容和方法、考核结果运用、考核机关、考核纪律与监督6大部分。其中主要规定:确定等次,领导班子和成员的考核等次由考核主管机关审核后上报州(市)党委审定,被评为“好班子”的数量一般不超过被考核班子总数的20%,被评为“优秀”等次的数量一般不超过班子成员人数的15%;考核评价内容:党委班子主要考核评价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自身建设4个方面,计16项内容;政府班子主要考核评价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自身建设4个方面,计16项内容。

《关于严厉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及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问题的意见》要求坚决做到“4个查处”:坚决查处“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行为,对“买官卖官”行为,无论是行贿“买官”者还是受贿“卖官”者,一经查实,一律先免去现任职务,再按有关规定处理;坚决查处各种非组织活动,在对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和选举过程中进行请客送礼、拉票贿选、散布谣言、威胁利诱等非组织活动,要立即取消任职资格,已提拔的要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坚决查处干部“带病提拔”问题,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必须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推荐、考察、决策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做到“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对“带病提拔”的干部,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坚决查处违反选人用人规定的行为,凡是违反《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规定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意见》要求严格把好六道关口和不断强化六项监督,即严把干部标准关、群众公认关、民主推荐关、干部考察关、任用决策关、任前公示关,不断强化对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领导干部的监督、组织部门的内部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相关机构的协同监督和群众监督。

《云南省科研院所行政领导职务聘任办法(试行)》在我县不适用,在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

这次省委下发的6个文件,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这是省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举措,是我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大成果,是干部人事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6个文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省在干部工作民主化、干部选任规范化、政绩考核科学化、干部出口系统化、班子决策制度化上取得了新突破:

一是以扩大民主参与为前提,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干部组织推荐、考察考核方面扩大了会议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推荐和干部考察听取意见的范围;选任乡级以上正职领导干部时实行“三差额、一票决”的办法。

二是以评定实绩为核心,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首次选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试点。在考核方式上,采取上级评、同级评、下级评、群众评、个人评相结合。在考核内容上,党委班子重点考核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自身建设,政府班子重点考核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自身建设,班子成员重点考核思想政治、领导能力、工作绩效、表率作用。

三是以疏通出口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对全省乡级以上领导成员辞职的原因、条件、程序、安排及处理,首次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四是以科学民主为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民主决策制度。首次规定了各级党委(党组)8个方面的重大事项决策范围、3项议事原则、6项决策程序、4项保障机制。

四、抓好学习贯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近年来,我县以贯彻执行《条例》为核心,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整体联动,相互协调,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了一些配套政策,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今年以来,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有了新进展:一是在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上有了新突破。县委制定出台了《**县党政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决定从今年开始,集中对10个乡镇和58个县属部门的领导班子进行考核。以拓宽干部“能上”的渠道,疏通干部“能下”的渠道,努力形成优秀干部“上”得来、“上”得服众,不称职干部“下”得去、“下”得服气的良好格局。把那些抓发展有本事、抓稳定有实绩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对那些在位不谋事、占位不干事、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群众意见多的领导班子和成员,将予以调整。二是在建立和推行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办法上有了新突破。积极探索目标管理责任制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考核制度。县委、县政府制定了《2005各项中心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和《2005年县属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及办法》,首次将中心目标考核延伸到县属各部门,层层实行目标管理,逐级签订责任书,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形成以实绩看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三是在干部监督工作上有了新突破。为及时了解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进一步加强沟通,加深了解,促进工作,出台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谈话制度的实施意见》,并拟定了联系谈话计划表,明确了谈话人、谈话对象、谈话地点、谈话时间、联络员和记录人,确保了谈话制度落到实处。

各位领导,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好中央、省委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不断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入。

要贯彻落实好这些规定,基础在学习,我们要带头身体力行求真务实之风,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亲自抓,带头学,在学深学透、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同时,要贯彻落实好这些规定,核心在落实。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政绩观,不断增强政治、组织、法纪观念,进一步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领导干部队伍,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不断开创和谐**新局面!

我的发言结束了,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在县委第二季度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专题发言》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在县委第二季度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专题发言。

第五篇:在大地基乡党委2014年中心理论学习组上的发言

在大地基乡党委2014年中心理论学习组上的发言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体会

小学党支部书记王思光

根据大地基乡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统一安排部署,近期重点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楚雄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知应晓60问》、《楚雄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资料摘编》,通过学习,清楚地知道了此次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突出反对“四风”,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

活动开展以来,我校踏踏实实围绕“7个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认真开展动员会,认真组织学习,认真记录学习笔记,认真开展学生评价老师,谈想对老师的话,认真到完小教师中面对面座谈,征集班子建设和党员教师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送课下乡研究课活动,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

今天,对照“四风”,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主要以下三点:

1、在形式主义上的主要表现

一是建设学习型校园、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党组织措施单

一、效果不明显。按理说,学校是学习的最好场所,老师天天在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但现实中,教师读书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多以每天起早贪黑上好每一课,改好每一次作业,辅好每一个学困生,管好每一名生病的学生、教育好每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而奔波,而忙碌,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而教师在忙也要读读教育专著、政治理论刊物,用自身学习榜样潜移默化激发学生爱学习、爱读书。

二是履行工作职责上缺乏创新、激情不够,习惯于按老路子、老办法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比如在工作中,满足于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年复一年,没有新意。怎样将党建工作和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 1的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效果最大化有机结合,齐心齐力上好每一堂课、育好每一名学生是检验学校党建工作、四风整改成效最好的证明。

三是落实上满足于做了、不深不细。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改造排除D级危房、学生德育工作、教师师德师风等指导性的工作思考不够、研究不细、调研不透、把关不严,导致有时工作指导效果不尽于人意。

2、在官僚主义方面的主要表现

一是主观主义的现象在自己的身上比较严重的存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校长是学校法人,书记的职责是抓好党建工作、学校德育工作、指导好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妇女组织工作,其实这只是分块性的工作,从系统性角度看,关键要用跳一跳能实现的目标引领班子、教师群体为之奋斗,要打造想干事、能干事、肯干事的班子,要激发想当优秀教师、能当优秀教师、我就是实实在在的优秀教师的教师精神,这才是学校支部书记的职责所在,在工作中还有待于长期努力。

二是座办公室时间多、上好自己所教的五年级一班数学课、品德与生活的时间多,进其他教师听课、到其它完小指导时间少。

三是对教职工困难同情多、实地帮助解决少。如在今年老年前李德才老师的哥哥、弟弟相继死完,李丽华老师的公公因骑三轮摩托受伤住院花了10多万元治疗,张太斌老师的姐夫车祸长期住院,都没有实实在在的帮助措施。

3、在享乐主义方面的主要表现

存在求安逸、图平稳的现象,拼搏进取的工作劲头有所弱化。表现在精神状态上有所泄怠,自己虽然在2010年城区灵秀小学校长招聘笔试面试都是第一名,自己在学校校长、书记岗位上也摸爬滚打11年,组织安排我在山区工作,常言到“人到中年万事休”,自己已经步入中年了,不想在钉是钉、铆是铆上较真,认为自己凭着良心干活,凭着党性办事,凭着德性做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少激情和活力。

在奢靡之风方面 我觉得自己不存在什么问题。

下载在区委中心理论学习组上的讲话(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区委中心理论学习组上的讲话(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县委第二季度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文章标题:在县委第二季度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

    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结业式上讲话稿

    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结业式上讲话稿同志们: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次___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圆满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家通过个人自学、专题辅导、......

    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的发言提纲

    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的发言提纲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这是党中央健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的重要举措。《规定》出台后,自己......

    在中共县委第四季度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文章标题:在中共县委第四季度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县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擘画了未来五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的蓝图,体现了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

    在区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区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凉州区委书记李世英 同志们: 这次区委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区委2010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会议书面......

    在区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区委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区2002年工作,安排部署2003年工作,动员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

    在区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初稿

    在区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 长 明 (2011年3月9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区委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是在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工作的基础上,对今年区委的各项工作进......

    在区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区委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区2002年工作,安排部署2003年工作,动员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