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启示(精选)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启示
邓念,赵琳2010-11-26
摘 要: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出现的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知
识经济并列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形态。针对我国面临的经济高速增长、生态环境严峻、资源相对匮乏的形势,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这一目标,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关键词: 循环经济,经济体系,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出现的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知识经济并列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形态。针对我国面临的经济高速增长、生态环境严峻、资源相对匮乏的形势,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这一目标,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
一、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大会之后,发展循环经济便被各个国家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最现实的选择。发达国家成为当今世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丹麦是循环经济的先行者,目前,人口规模已经稳定,燃煤能源工厂和一次性饮料包装生产线已被取缔,风力发电已占全国总电力的15%。此外,丹麦重建了城市运输网络,首都哥本哈根32%的运输线路由自行车取代。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采取以电厂、炼油厂、制药厂、石膏板生产厂为核心,农业、生活服务业为辅助,实现了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对热能进行多级利用。
德国1986年就颁布实施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随后制定了包括《包装条例》、《限制废车条
例》和《循环经济法》等在内的一系列立法措施,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此外,还成立专门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有效地综合利用资源、原材料,保护了生态环境。
欧洲31国目前已经稳定了区域人口规模,具备了构建生态经济最重要的基本条件。哥斯达黎加计划到2025年完全采用可再生能源,以取代当前对耗竭性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由Shell公司和Daimler Chrysler公司发起领导的产业联盟计划在冰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氢能源经济实体,以树立产业循环经济的概念模式。
美国发展循环经济较早,国民的环保意识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观念较强。早在1976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制定了专门的《固定垃圾处理方案》,并要求各州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计划,加强对废旧物质的回收利用。目前,有近50%的州对固定废弃物的循环处理率超过了30%。各州还成立了再生物质利用协会和非政府组织,开设网站发布相关信息,鼓励人们购买使用再生物质产品。美国最大的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是纸制品的回收利用,纸张的回收利用率达42%,年销售收入达490亿美元;其次分别是钢铁和铸造业,年销售收入分别为28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在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当中,啤酒和其他软饮料罐、铁皮包装的回收利用率都高达50%以上。
日本资源短缺,十分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1997年,日本通产省产业结构协会提出《循环型经济构想》,2000年的“环保国会”通过和修改了《推进形成循环经济型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多项环保法规并相继付诸实施。此外,日本还采取了多项措施,逐步形成了以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为目标的新型产业结构,建立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节约型社会。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表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特征:第一,生产和消费尽可能地从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转移到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绿色能源上来。第二,尽可能地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和选用能够回收再利用的材料。第三,抵制为倾销商品而进行的过分包装,同时使用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第四,在减少各类工业废弃物的同时,对其进行尽可能彻底的回收再利用。第五,培育消费后产品资源化的回收再利用产业,使生活废弃物填埋和焚烧处理量降低到最小。
二、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制定、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方针、制度以及措施法制化,用于指导整体性的循环经济建设。同时,在科技与实践已经相对成熟的循环经济领域和环节进行专项立法,如可制定《建筑材料循环法》、《食品资源循环法》、《废旧汽车回收法》以及《家用电器回收法》等,再将这些法律进行细化,制定与之配套的实施条例和细则,以便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和执行。
修订《环境保护法》,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原则性规定,在分则中单列清洁生产和资源的节约、回收、再用、再生利用规定,或将之分散列于污染防治、资源与生态保护的章节之中;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等专门性的环境法律,对资源的节约、回收、再用、再生利用作出特殊的规定;修订《政府采购法》、《税收征管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在其中纳入政府对循环经济扶持和激励的内容等。
(二)逐步建立绿色GDP与绿色消费制度
绿色GDP制度,即在计算国家的GDP总量时,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对环境与资源的破坏计为经济发展的成本。这样能使人们对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效益与所付出的代价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而对后续发展能力作出正确的预测,制定正确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绿色消费实质上是指以可持续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进行消费。绿色消费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提高
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自然资源的消耗最少,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使消费的结果不致危及人类后代的需求。该制度鼓励适度消费,不铺张浪费,以减少生活废弃物的产生;使用包装简单、可重复使用的耐用产品,或以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产品;限制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消费产品。
(三)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度和再生资源名录制度
循环经济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循环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总体安排。各级政府必须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循环经济规划,并将其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
再生资源名录包括强制和自愿两类,规定责任者的范围和再利用、回收或再循环产品或材料的类型或种类,以及收集、运输、储存和循环利用名录中再生资源所应遵循的方法措施。
(四)建立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持制度
循环经济的科技研发和前期投入较多,很多经营都是微利甚至不赢利的。因此,必须强调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持作用。欧盟国家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扶持措施主要有:融资帮助、政府绿色采购、财政绿色补贴、环保专项基金支持、贴息贷款、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建立循环经济科技研究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废物回收与再生企业投资、鼓励循环经济企业的股票上市、优先发行循环经济债券和彩票等。科技支持对发展循环经济必不可少的,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研究、开发资源利用率高、能耗少、成本低、无害或低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考虑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鼓励企事业单位自主研发新技术。
(五)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及责任承担方式社会化制度
在循环经济的社会层面,废物更多地体现为“产品使用后的废物化”。对于单个消费者而言,个体“产品废物化”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其不应成为成本承担主体;对于生产者而言,其已经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了使用生态环境的费用,也不应成为成本承担主体;但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所带来的环境质量改善,却能使社会每个成员受益。因此,在确定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的成本承担主体时,应从现有的“谁污染、谁治理”转为“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建立行为责任和经济责任相分离的责任体系,即将生产者行为责任由生产领域扩充到消费领域,由其承担回收利用废旧产品的义务,但承担责任的费用即经济责任则由全社会来支付。
第二篇: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启示
高红贵
2007年第3期 ——他山之石
一、主要经验
(一)政府的重视和推动
1.政府重视循环经济的立法。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它的循环经济系统正变得越来越成熟,德国的《废弃物处理法》最早制定于1972年。1986年修改为《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在此基础上,德国于1991年通过了《包装条例》;1992年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在主要领域的一系列实践后,1996年德国提出了新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把废弃物处理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高度并建立了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
日本1991年制定《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1996年制定《家电回收利用法》?穴到2001年开始实施?雪;1997年,日本又颁布了《容器包装再利用法》。2000年成为日本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史上关键的一年,这一年通过和修改了多项环保法规。它们是:《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特定家庭机械再商品化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容器包装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上述法规都已在2001年4月之前相继付诸实施。
美国虽然在1976年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后又经过多次修改,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施行的循环经济法规或再生利用法规,但现在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欧洲其他发达国家也正在着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在日本、德国等国家,政府对产生废弃物的企业和个人征收废弃物处理费用,集中起来设立专项基金,补贴给处理废弃物的企业,如中国的彩电企业向日本出口彩电时,要向日本政府交纳废弃物处理费。
法国政府为了实现垃圾处理的革命,成立了环境与能源控制署,每年拿出两三亿欧元的预算资金,组织和协调政府、企业及公民从行政管理、科技投入等方向采取措施。在韩国,如果生产者回收和循环利用的废旧品达不到一定比例,政府将对相关企业课以罚款。
韩国成立了一家名为“资源再生公社”的公营企业,专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的实施。“资源再生公社”依据有关管理章程,通过抽查和现场调查等形式,堵塞废弃物循环使用中的漏洞,如果生产企业违反“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将被处以最高100万韩元的罚款。自从设立“资源再生公社”并实施管理监督以来,韩国废弃物品循环利用率提高了5%至6%。
在德国,生产企业必须要向监督机构证明其有足够的能力回收废旧产品,才会被允许进行生产和销售。产生垃圾的企业必须向监督部门报告生产的垃圾的种类、规模和处理措施等情况。每年排放2000吨以上具有较大危害性垃圾的生产企业有义务事先提交处理垃圾的方案,以便于有关部门监督。
(二)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响应
1.企业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许多企业运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良好的运行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和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杜邦化学公司模式是一种在企业层面上建立的小循环模式。其方式是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是一种区域层面上的模式,即工业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个企业产生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在自身循环利用的同时,成为另一企业的能源和原料,最具代表性的是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与传统的工业园区的最大不同是它不仅强调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而且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功能的协调和共进。
2.地区、部门与行业间的协作不断加强。因为法国政府将废旧轮胎列入国家强制回收项目,责令法国境内的轮胎生产与销售商自2003年起,每年投放市场多少吨新轮胎,次年必须回收吨数相等的旧轮胎,回收费用全部由生产和销售商承担。于是,法国旧轮胎回收与环保协会发动米其林、固特异、普利斯通等14家生产销售商成立联营公司承包其废旧轮胎回收任务,再与100多家环保企业签约,组织协调旧轮胎的收回、分类、翻新、分解和再生材料生产,以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实现旧轮胎回收一条龙服务。
在德国,各地都有提供垃圾再利用服务的公司,它们一方面向企业提供这方面的技术咨询,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垃圾处理系统;一方面为其提供垃圾回收或再利用的服务。
3.企业和国民积极响应,主动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工作。在日本,清费者必须为废弃家电的回收利用承担部分费用,消费者在废弃大件家电时打电话给家电经销商,由它们负责收回废弃家电。家电经销商将废弃家电集中起来,并送到主要由家电生产厂家出资设立的“废弃家电处理中心”,将其分解,并按资源类别进行循环利用。
在韩国首尔内,为了加强对生活废弃物和垃圾的管理,推行法定卫生塑料袋,实施的是一种叫“垃圾终量制”的措施。每个区政府都分别组织生产卫生塑料袋,并印有本区的标记,通过商店销售给居民家庭。居民使用本区的卫生塑料袋为法定义务,不得违反。同时,卫生塑料袋所装的生活废弃物和垃圾必须分类,否则将退回给丢弃者。销售卫生塑料袋所获得的资金,便是保护环境和实现资源回收的费用。
二、几点启示
(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政府制定并实施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规章,使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所约束;对企业的建设、改造、生产、资本运作等行为都有所规范,可以保障企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这是各级政府对循环经济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循环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部门,基础比较薄弱,管理比较混乱,联合会、协会等自我管理组织不健全、资金短缺,这一切都有赖政府组织指导和投资支持。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对实施循环经济的单位给予奖励和支持;通过提供补助金、低息贷款等手段帮助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生产系统;大力支持和鼓励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效列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合适的制度是实施循环经济的保障。循环经济贯穿整个生产、销售和消费、使用、废气及回收、资源化、再利用的过程,上述各个领域对政策、法规都有要求。只有在法律上对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以及再利用者的行为加以规定,才能保证循环经济得以发展。因此要以国家法律为指导,以国家政策为基础,加快制订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同时,制定城市垃圾处理、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各种处理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处理的技术规范、处理企业的责任、权利以
及责权利的监督保障机制,监督部门的权利责任、失职行为的处罚,使城市垃圾、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企业和监督部门的所有行为都置于政策法规的规范之下。
(三)加强和促进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结构升级,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提高资源生产率,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大资源再生技术的开发力度,使产品深度开发和资源再生利用成为现实。要在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实现废气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提下,依托市场,逐步形成完善的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推动废气资源、能源再生利用循环经济体系的发展。
(四)推进生态示范园区的建设。在制定各类发展与建设规划时,必须使循环经济的理念渗透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开发区规划之中;在经济发展规划中,注重发展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和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限制发展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在城市规划中,集中规划工业园区,规划能够满足需要的废水、污水、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有利于资源充分回收的设施体系。以循环经济的要求,推进经济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整个实施过程,都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五)建立全民节约的长效机制。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机制,鼓励节约。通过宣传,提高全民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水平。通过普及利用资源的科学与法律知识,提高利用资源的责任感,正确引导公众参与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全民资源意识,在全社会树立循环经济观念,建立绿色生产、适度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第三篇: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启示[最终版]
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启示 日期:2010-10-22来源:《环境保护》2010年08期 刘渝 杜江
国外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
“再利用、减量化、资源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3R”原则,属于过程性、输入端和输出端方法,各国结合其资源特征、产业结构,发展了多种循环农业模式,都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
物质再利用模式
日本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 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的核心内容是发展油菜生产。一方面,油菜籽利用后遗留的油渣可以通过堆肥或饲料化处理得到优质的有机肥料或饲料;另一方面,回收废弃食用油,再加工处理成生物燃油。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有效促进了资源在农业经济系统中的高效再生,减少了外部资源投入和农业废弃物排放,实现了资源合理循环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德国的“绿色能源”农业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发现可从一些农产品中提取矿物能源和化工原料替代品,实现农产品的循环再利用,这些生物质能源和原料是绿色无污染的,德国联邦政府开始重视发展此类经济作物。德国科学家对甜菜、马铃薯、油菜、玉米等进行定向选育,从中制取乙醇、甲烷,成功地研制出绿色能源;从菊芋植物中制取酒精;从羽豆中提取生物碱。油菜籽是德国目前最重要的能源作物,不仅可用作化工原料,还可提炼植物柴油,代替矿物柴油用作动力燃料。
减量化模式
美国的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也称精确(细)农业,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优质的高产出和高效益。指导思想是按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准地管理土壤和各项作物,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农业投入(如化肥、农药、水、种子等)以获取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减少使用化学物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精准农业是“减量化”的循环农业。美国是世界上实施精准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l990年后,美国将GPS系统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明尼苏达州农场进行了精确农业技术试验,用GPS指导施肥的作物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作物产量提高30%左右。试验成功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产管理都开始应用精确农业技术。20世纪90年代中期,精准农业在美国的发展速度相当迅速,到1996年,安装有产量监测器的收获机的数量
增长到9000台。
以色列节水农业 为了保持区域水环境和生态的持续稳定,以色列的循环农业突出体现为完善的节水农业体系。喷灌、滴灌、微喷灌和微滴灌等技术在以色列普遍使用,80%以上的农田灌溉应用滴灌,l0%为微喷,5%为移动喷灌,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沟渠漫灌方式。成效最大的是农业滴灌技术:一是水可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比喷灌节水20%;二是在坡度较大的耕地应用滴灌不会加剧水土流失;三是经污水处理后的净化水(比淡水含盐浓度高)用于滴灌不会造成土壤盐碱化。滴灌技术比传统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和节省肥料30%以上,而且有利于循环利用废污水。为开辟水源,以色列加大了对污水处理和循环使用的投入。以色列规划农业灌溉全部使用污水再处理后的循环水,目前,已将80%的城市污水处理循环使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占农业用水的20%。经处理后的污水除用于农业灌溉外,还重输回蓄水层。
资源化模式
日本菱镇的循环农业 菱镇是发展循环农业较早且较成功的地区,是将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发展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农业模式。1988年该镇通过了《发展自然农业条例》,规定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和其他非有机肥料,生产的农产品需是无化肥、无农药添加残留、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此后,菱镇将小规模下水道污泥、家禽粪便以及企业的有机废物作为原料投入到发酵设备,产生的甲烷气体用于发电,剩余的半固体废渣进行固液分离,固态成分用于堆肥和干燥,液态成分处理后再次利用
或者排放(排放时已基本对环境无害),实现了废物的高度资源化和无害化。此外,菱镇对厨房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和处理,制成有机肥。
英国的“永久农业” “永久农业”是循环经济中废物资源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特点是在节约资源和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元素的有效配置达到有利关系的最大化。种植者们循环利用各种资源,节省能源,如用香烟头来收集雨水、变粪便为有机肥料、实行秸秆还田。“永久农业”寻求尽可能节约使用土地的资源,强调使用多年生植物;鼓励使用自我调节系统。耕种土地时,通过多种类种植和绿色护盖等技术来保养土地,监控当地环境,构建绿色发展规划。“永久农业”不使用人造化肥和杀虫剂,通过种植多样性的植物以及促使食肉动物进入生态系统来阻止害虫,例如,豆类植物苜蓿,能够释放氮气,可使害虫迷失方向。
生态产业园模式
循环农业的尺度有部门、区域、社会3个层次:部门层次主要指以一个企业或一个农户为循环单元;社会层次意味着“循环型农村”;区域尺度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信息集成,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园内包含若干个中小企业和农户的生态产业园,菲律宾玛雅农场是一个成功的生态产业园典范。玛雅农场最初只是一个面粉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10年建设,形成了一个农林牧副渔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面粉厂产生大量麸皮,为了不浪费麸皮,建立了养殖场和鱼塘;为了增加收入,又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对畜产品和水产品进行深加工。到1981年,农场拥有36公顷的稻田和经济林,饲养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为了控制畜禽粪肥污染、循环利用加工厂的废弃物,农场建立起十几个沼气车间,每天生产沼气十几万立方米,能满足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的能源。从产气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牲畜饲料,其余用做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用来肥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下一次循环。玛雅农场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而且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充分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利用。
国外循环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国外循环农业的成功与其灵活的经济杠杆、充足的财政资助、配套完善的法律保障密不可分。
补贴与技术、管理措施相结合 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开始了农业“绿色补贴” 的试点,设置一些强制性的条件,要求受补贴农民必须检查自身环保行为,定期调查其农场所属区域的野生资源、森林、植被情况,检验土壤、水、空气。政府根据农民的环保实施质量,决定是否补贴以及补贴额度。对表现出色的农民,除提供“绿色补贴”外,还可暂行减免农业所得税,以资鼓励。美国马里兰鼓励农民自觉采纳农田最佳管理措施,可减少营养输入40%;西欧等国对剩余粪肥、农药、化肥征收环境消费税。日本爱东町循环农业的核心内容是油菜利用,农户生产油菜可获得各种扶持和资助,包括:稻田转作补贴,油菜契约栽培补贴,种植面积大于1公顷时可获得主产区补贴。此外,还可以获得生物资源战略下额外的栽培补贴。政府的财政和科研支持 美国农业灌溉工程的科研设计等技术方面的费用全部由联邦政府支付。灌溉工程建设费用联邦政府资助50%,其余由地方政府或由政府提供担保的优惠贷款支付。美国政府每年还向农场主提供数亿美元的资助,协助发展农业灌溉。以色列政府的支持体现在供水、节水设施投资与节水灌溉技术研发3个方面。农业灌溉水源的建设以及输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都由政府部门来负责,政府利用主要输送渠道将灌溉用水直接送到集体农庄或农户的田地边。农户在田间节水灌溉设施的投资,政府提供1/3的资金补助,银行还对发展节水灌溉的农户还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以色列政府致力于开发和采用先进的节水
灌溉技术与设备,建立较为完善的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培训、销售和服务体系。
配套法律支持 日本循环农业立法具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到2002年,先后制定了《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可持续农业法》、《堆肥品质管理法》、《食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法》、《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日本生物资源综合战略》等法律法规,将推进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正式确定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图2)。完善配套的法律政策体系,机制健全的执行监督,成为日本农业循环经济
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
借鉴与启示
以法律手段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构建一个良好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引导循环农业的规范化实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立法的方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有助于各级政府、各部门、社会民众了解推行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了解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推行循环农业的途
径和方向。另外,制定补贴、税收等支持政策,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规制循环农业发展。
坚持多级科研和推广 发达国家善于吸取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注重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大。相比之下,我国农业科技开发能力弱,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投入力度较低。要改变目前的现状,首先,政府需建立专项资金,组织科研、教学、设计部门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加强前瞻性研究;其次,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最后,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如节水技术、生态技术、绿色耕种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农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
水平。
加强农民的宣传教育 运用各种媒介宣传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和环保意识。把宣传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和相关常用知识结合起来,在宣传教育中介绍农业废弃物(如塑料薄膜、农药空瓶、畜禽粪便)如何处理排放,堆放垃圾和粪便的地面要使用防渗材料筑成,将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引导农民将粪便、垃圾、秸秆、绿肥和沼液再利用作农田的肥源;宣传沼气综合利用,帮助农民建造沼气池,可节约能源,同时将废物资源化;介绍农家的畜禽、鱼、桑、蚕、蚯蚓、沼气、菜地、农田、鱼
塘、树林、村落构成的生态系统内物质间的关联,引导农民创造小时空尺度上的循环模式。
制定区域循环农业发展规划 依据“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的原则,统筹当地农村产业、农村生活、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深入研究当地循环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重点领域,制定一个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规划。循环农业规划应以节水、节地、节能、节药等对资源减量化方式为重点,探索对生物质能源进行循环利用的新途径,加大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种植业生产的生物资源全部利用,畜禽
养殖业低排放与“废弃物”资源化。
推广庭院生态农业模式 推广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将循环农业规划变成每个农民的具体行动。我国农村生产活动以户为基本单元,建设以庭院为单位的生态复合体,通过食物链,有机地在一个院落内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为一体,实现物质流、能量流的多层次循环利用。可充分利用院落占用的土
地,利用闲散劳动力和零碎时间。
第四篇:发展循环经济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 发展 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 经济 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应从国外吸取那些有益的经验,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分析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从广义上讲,是指围绕资源充分利用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从狭义上讲,就是通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来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使经济活动按照 自然 生态系统的 规律,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和经济系统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开展循环经济研究,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走 中国 特色的新型 工业 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的先进经验
2.1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2.1.1 制定相关 法律 法规。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走在世界前列,1996年颁布实施的《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确立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把废弃物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高度,确立了循环经济“三步走”原则:避免废物产生——废物的循环利用——废物的无害处理。
2.1.2 中介组织。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德国的社会中介组织如双元回收系统(DSD)和绿点计划开展的包装废物回收行动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 就会尽量简化产品的包装,并使包装材料方便回收和循环再生,以降低生产成本。
2.1.3 培养社会环保意识,提倡企业与公众的积极参与。企业是废弃物产生的主要源头,德国政府明确废物处理的企业问责制,所有企业都有分离垃圾的装置,以保证废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2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①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②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系统。③企业承担生产者责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生产模式曾是推动日本企业发展的方式。然而,随着世界性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及资源成本的攀升,日本企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研究开发清洁技术,并在《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明确了企业责任,要求企业采取必要措施,在产品使用后成为循环资源时,自觉进行循环利用,并有义务对循环资源进行处理。④公众强烈的环境理念。我国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首先,我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步,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能源的高消耗,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致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次,由于市场开放,全球制造业不断的向我国转移,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不断增大,对能源的需求激增,给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在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循环经济难以获得大的发展空间。
3.2 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制约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发挥法律法规对行为主体的导向作用,就会造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不足,缺乏主体的参与和互动,而与开展循环经济背道而驰的行为也因缺乏法律依据而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尽管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不足,并且缺乏可操作性。
3.3 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支撑不到位。循环经济要求贯彻“3R”原则,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需要一大批成熟的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这些支撑的供给应当通过科技创新来完成。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还不够高,未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使得循环经济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由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设备尚
不到位,许多理念和思路都无法落到实处。
3.4 相关的财政政策、金融 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资源政策、税收政策不配套,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协调。保证循环 经济 这种 发展 模式既“循环”又“经济”是形成循环经济市场运作的内在动力。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往往出现只“循环”不“经济”的情况,原因在于我国缺乏配套的机制来保证循环经济的实施必定会获得经济效益的增加。配套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行为主体丧失了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利益驱动力,企业 缺乏参与意愿。只有行为主体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才有动力去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政策机制的缺失或者不配套不协调,导致了“政府热,企业冷”的局面。
3.5 人们的循环经济意识还不强。当前,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主要依靠政府的倡导、政策上的强制来实行,企业和公众仅是被动参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和 法律 意识,另外,受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影响,不 科学 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如: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物等,全民节约的良好风气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4 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4.1 建立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体制。通过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可以制定多个层面的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如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法》等。
4.2 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绿色支撑体系是加速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从总体上来说,“绿色技术与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一是资源化技术,二是环境无害化技术,三是高附加价值,少污染排放的高新技术。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行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有污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4.3 探索建立与我国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体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同一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全国推广。因此,分析区域发展状况和经济特色,因地制宜,探究适合当地的循环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可以选择典型企业进行生态 工业 试点,选择一批工业园区,建立废物交换系统,企业间的闭路循环和生态链等。
4.4 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级政府的职责,需要经济综合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定位,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主导作用。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协调的管理体制,科技、财政、金融、税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发展循环经济,政府既有引导责任,又应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激励措施,给予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作为循环经济的实践主体,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建立污染者付费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负责其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生产、使用、收集、回收、再生利用和处理处置。
4.5 加强宣传 教育,提高全民循环经济意识。全民的主动和积极参与是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这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对社会民众循环经济意识的培养和宣传。公众的积极参与对循环社会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成效显著。
我国要特别加强对循环 经济 的宣传与报道力度,增强国民对 发展 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公民资源节约与环保意识,把循环经济的发展与树立,落实 科学 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变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为政府、企业 与全民的共同行动。
第五篇:欧盟循环经济实践
欧盟循环经济实践
文/建勋
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谈“二氧化碳”色变的时候,荷兰却是特例。
二氧化碳是头号温室气体,而聪明的荷兰人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在利用这一“废气”造福其温室种植业。向温室作物输送二氧化碳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质量,荷兰农民主要通过燃烧天然气获得二氧化碳。在温室集中的地区都铺有附近天然气公司建设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农民通过这些购买管道中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温室里的庄稼。这项工程使天然气炼化厂每年至少减少17万吨二氧化碳废气排放,而温室农场主由此也节省了25%的生产成本,这种简单的循环模式得到的是农业生产和环保的双赢。
同样,世界上最著名的循环经济社区也出现在欧洲。
零消耗社区
在英国首都伦敦附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区——伯丁顿社区因为“能源零消耗”而成为了众人皆知的地方。
该社区由伦敦最大的商住集团皮保德、环境专家及生态区域发展工作组联合开发,实现了“零能源发展”(BedZED: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成为引领世界循环经济的典范。
之所以被称为“零能源(ZED)社区”并非真正的没有任何能源消耗,而是因为它实现了化石能源的零消耗,建筑物所需的电力和热力供应都不再使用传统的能源,也不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环境破坏与污染、使得能源需求与废物处理实现基本循环利用。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建筑物全部南向,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量。每个阳台后是北向的办公室或居室。北向的房间能照射到的阳光较少,所以夏天不太热,减少了空调使用量;无论是住户还是办公室,均安装能耗低、效率高的电器产品。
小区内每家厨房灶台上均安装有分类装置,先进的生活垃圾焚烧装置的使用,不但解决了小区内的垃圾处理问题,而且还能为小区居民提供热能,如蒸汽、热水等。
一个使用废弃物作燃料的加热和发电装置为这里的办公室和家庭供暖。这个装置能提供足够的电力或在负荷增加时获取电力支持。高效的环保保温材料和水循环,使得室内温度在不使用空调的情况下达到夏季20℃~30℃,冬季10℃~15℃。由于采用了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加上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热能,使小区居民的用电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水的循环和过滤技术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小区居民对自来水的需求。雨水被储存在阳台下的水箱内用于冲洗厕所。小区所有家庭使用的都是节水型洗衣机和抽水马桶。生活污水经生物处理装置就地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水再输入储水箱供冲洗厕所之用。目前该小区内居民的用水量仅是普通住宅的三分之一。
为了减少车辆的使用,房屋设计成办公与住宅共存的模式。由于离地铁站仅20分钟的路程,小区设计者组织了电动汽车公用俱乐部,使大家结伴而行,住户不必每人或每个家庭都拥有汽车。此外,俱乐部还向业主出借自行车,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足以为40辆俱乐部的电动汽车充电。房顶绿化等等各个方面综合节能的结果,使得这里建筑物的电力和热能需求只有普通建筑的10%。
始建于2000年的伯丁顿“零能源发展”社区现在包括78个住户、办公场所、商店、咖啡屋、健康中心和幼儿园。由于绿色设计比常规方案更受欢迎,而且代表未来发展趋势,所以社区的房产很快就被销售一空,甚至供不应求。
这种建筑设计综合考虑了一系列因素如可再生能源、完美的建筑设计、可持续材料和低环境影响等,是比现代西方建筑和整体设计更为可取的方案。
总结伯丁顿社区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第一,在城市建筑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各个部分功能的发挥,尽量缩减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的距离,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少人流量。
第二,城市公共交通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公共交通,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交通堵塞。据估计,通过汽车的轻型化、节能设计可以节约1/4的能源,而通过发展公共交通,则可以节约原来耗费能源的一半以上。
第三,循环经济强调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通过代谢和共生关系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第四,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必须要考虑使参与各方都能够得到利益。而要实现这种市场导向,非有良好的制度安排不可——通过诱致性或者强制性力量使经济活动当事人在比较成本和收益后,基于自身收益最大化的考虑,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五,实现循环经济更重要的是实际行动。当人们抱怨实现循环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的时候,伯丁顿社区的循环经济无声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表明:循环经济在全球最终得以推行和实施是一个逐步的、由小到大的渐进过程,不能因为它还太小、太弱就否认它的生命力;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和实现模式,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欧盟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的分歧
在发展循环经济上,欧盟内部唯一的分歧便是核能的使用。
20多年前,瑞典告诉世界要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为戒,警惕核电的危险;20多年后的今天,瑞典称它正逐步放弃核电,并结束对石油燃料的依赖,成为发展绿色能源的先行者。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使整个欧洲深受其害,而北欧是首当其冲:湖泊、森林、驯鹿都受到了污染。事实上,1980年瑞典就通过全民公决决定停止使用原子能。而如今瑞典决定到2020年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并且到2020年,瑞典计划其温室气候的排放比1990年削减25%。
瑞典政府下属的石油依赖小组的负责人Stefan Edman说:“我必须向无油经济转轨,我们有这份雄心,虽然我认为到2020年完全做到不用一滴油不太现实。”过去的20多年中,瑞典用于家庭取暖的石油消费削减了70%,工业用油与1994年基本持平,而这其间其工业产值增长了70%。
目前瑞典最大的挑战来自交通用油,它每年的能源消耗占总能源的98%。芬兰做出了与瑞典不同的选择。芬兰把核电列入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它的第五个核电厂将于2009年投入运行。其主要原因还是能源需求的日益上升,芬兰不想更多地依赖其邻国俄罗斯、瑞典和挪威。而为了满足温室气体减排的需要,芬兰有许多老化石燃料电厂将被更新。
挪威和丹麦则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发展核电。20世纪70年代,当其它国家正在大兴核电的时候,挪威则着力开发石油和进行天然气的储备。目前挪威是世界上仅次于沙特和俄罗斯的第三大石油出口国。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水电是挪威几乎全部的电力来源,而水坝对环境的影响给挪威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寻找水电替代能源,挪威在北极地区进行新的石油开发,使用天然气来替代水电,虽然这个做法倍受争议,但是由于对核电的反对根深蒂固,新上台的中左翼政府在其实施纲领中仍没有提及核电。
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集团维斯塔斯(Vestas)的总部所在地。它将未来的能源发展目标定位在了风能和生物能,计划到2025年水能和生物能达到能源总供给量的36%,比2003年提高9%。冰岛则更是雄心勃勃,计划到205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油国家,将汽车、公交、卡车以及轮船动力转换为无污染的氢能。到那时,理论上只有飞机使用汽油作燃料。目前冰岛70%的能源供给来自地热和水电,只有交通部门还依赖于石油。
对于所有这些北欧国家而言,其能源政策的转变速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石油的价格。如果石油价格下跌,这些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政府热情也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