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精)

时间:2019-05-14 06:2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精)》。

第一篇: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精)

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从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发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构建生产组织体系和循环生产技术体系等八个方面,概括总结了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并通过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分析得出相应的启示,对加快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经验,启示

1990年代以来,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并积累了很多经验。因此,认真总结和借鉴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在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少走弯路,减少损失,降低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建立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德国走在世界的前列。1972年德国制定了第一部《废弃物处理法》,但当时仅强调废物排放后的末端处理。1986年的修正案将其改称为《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从“怎样处理废弃物”发展到“怎样避免废弃物的产生”。在此基础上,1991年颁布了《包装条例》,规定了包装物再循环利用的目标。1992年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通过立法规范生产厂家废物回收的责任。1996年又制定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把废弃物处理提高到循环经济的高度,并建立了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

日本自1991年起,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包括《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废弃物处理法》、《特种家用电器循环法》等。2000年12月又出台了《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作为推动循环型社会发展的基本框架。目前,日本已经成为循环经济立法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

美国在1976年通过了《资源保护回收法》,1990年制定了《污染预防法》,后又经过多次修改,但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部全国性的循环经济法规。不过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俄勒冈、新泽西、罗德岛等州先后制定促进资源再生循环法规以来,现在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法规,如加州于1989年通过了《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要求在2000年以前,50%的废弃物要通过资源削减和再循环的方式进行处理。威斯康星州规定,塑料容器必须使用10%-25%再生材料等。

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颁布了多部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很不完善和系统,在立法理念、立法内容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一是制定《废物处置法》和(资源促进利用法》,修改现行的综合法。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条款进行修改,并制定与《清洁生产促进法》相配套的《资源利用促进法》等。二是制定有关各种特定物质循环利用的专项法规,目前的重点应放在报废汽车、建筑材料、废旧家电的循环利用立法上,通过立法规范生产厂家废物回收的责任、废物拆解利用应遵循的制度等。三是在循环经济发展的条件成熟时,借鉴日本立法经验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

二、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1.生产资源节约政策。(1)征收新材料税。美国许多州对超过循环经济立法规定新材料使用标准的企业,通过征收新材料税的方法限制其对新原材料的使用。(2)征收填埋和焚烧税。美国对公司和企业征收垃圾填埋和焚烧税,从而限制和减少了企业对原材料的投入和使用。(3)征收生态税。目前德国已经开始征收生态税,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外,其他能源都要收取生态税。(4)减免税收。法国通过实行这一政策,鼓励企业采用节能型设备和利用太阳能及使用电能清洁汽车。

2.消费领域管理政策。(1)垃圾处理费预交制,美国的一些州和欧洲一些国家对饮料瓶的处理采取了这一政策,按垃圾数量收费,目前美国的200多个城市实行这一政策。(2)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日本对废旧家电的回收实行了这一政策。(3)收取污水治理费,德国居民水费中含有污水治理费,同时,市、镇政府必须向州政府交纳污水治理费。

3.废旧物资再生利用政策。(1)税收优惠政策。美国的亚利桑那州从1999年开始对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日本对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限内,除了普遍退税外,还按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2)实行押盔制”。欧盟成员国对有害环境的产品实行严格的“押金制”;促进废物的回收。

目前我国虽然在生态环境的治理方面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但有些政策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不相适应,并且存在着某些政策的明显缺位。因此,应抓紧进行循环经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政策创新。一是要加紧制定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鼓励和限制政策,促使企业向资源节约和综合开发利用方向发展,二是制定消费领域环境保护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可持续消费,促进社会生产的良性循环,三是调整和创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政策,对原先制定的不利于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进行清理和调整,加强政策系统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并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政策的实施力度。

三、注重发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

1.日本的废旧物品回收情报服务机构。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日本大阪有关部门专门建立了废旧物品回收情报服务机构。该机构出版的《大阪资源信息循环月刊》,定期发布各类废旧物品方面的信息。同时,该机构还定期组织废旧物品调剂交易会,通过及时沟通信息、调剂商品余缺,推动垃圾减量运动的发展和消费的节约。

2.加拿大的社区服务组织。蒙特利尔市政府定期与社区服务组织签订环境维护与废弃物回收合同,由该组织动员社区群众和志愿者担任区域内环境监督检查工作,协助政府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英国的环保团体。英国环保团体在推进循环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组织是环境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其职责是对国家制定的环境法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并帮助当地政府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贯穿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项目当中去。同时,监督企业以更加积极自觉的态度保护环境。

目前,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专门的中介服务组织机构还很少。同时,社区服务组织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没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发挥。因此,一是要加快建立国家和地方性的专门的情报服务机构,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及时提供国内外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并为政府制定法规政策和企业制定环境管理策略等提供决策依据和服务,二是各地方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发挥社区服务组织的作用,使政府的有关法规和政策通过该组织得到贯彻和落实;三是积极支持现有的环保团体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环保团体还主要局限于北京,而且这些团体在组织资金、人才方面还十分欠缺,使环保团体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而应从政策上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促进其发展。

四、增强公众循环经济的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

1.通过舆论传媒和教育方式增强公众循环经济的意识。例如,日本大阪市经常结合城市美化宣传活动,发动市民开展公共垃圾收集活动,普及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的知识,增强广大市民的循环经济意识;英国的环保团体也通过各种方式来普及环保知识,促进环境信息的交流,倡导有益的消费方式。

2.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一是法律赋予公众环境权(包括环境知情权、参与环境事物决策权和环境诉讼参与权),通过法律方式,使公众能够行使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环境行为的监督,二是公众参与环境评价,例如,英国环境影响评估项目中规定必须有公众参与,这是政策制定过程不可缺少的步骤,三是实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自愿性协议,这是目前英美等国家正在实行的一种新兴的环境管理模式,其特点在于企业直接参与国家环境制度的制定,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在环境管理中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公众的资源环境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特别是在现行法律中还没有明确赋予公众环境权,尽管某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环境权的某些内容,但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很难加以实施。借鉴国际经验和我国的现实情况,应当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公民的环境权应当得到法律的正式确认,给公民参与环境事物更加广阔的空间,二是环境评价中要强调公众参与和执行的力度,我国2003年9月正式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已经使公众参与的机制得到加强,但是要真正产生实际效果,还要通过加强执行的力度,使其逐步得以落实:三是尝试实行有企业参与的环境制度制定方式,增强企业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减少企业因被动遵循环境规制而带来的成本提高和竞争力下降;四是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公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五、积极构建不同层次的生产组织体系

从各国的实践看,循环经济生产组织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和三种典型模式。(1)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杜邦化学公司模式。这是循环经济在微观层次的实现方式。(2)面向产业生态链的循环经济——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在具有产业生态链的相关产业部门间进行物料循环,这是循环经济在中观层次和范围上的实现方式。(3)基于社会再生产层面上的循环经济——德国双元回收系统模式。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循环经济在宏观层次和范围上的实现方式。

近年来我国在企业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但目前我国还没大范围推广循环经济,因此,应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生产组织体系。一是要大力发展生态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工业企业必须在产品设计、工艺采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积极建设生态工业园。要在不同城市和不同工业行业部门,大力推广“绿色制造模式”形成各种形式的生态工业园。在生态工业园区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生态工业链中的横心资源的稳定性与核心产业的发展前景。在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上,要注意建立和完善行业内部及行业间的产业链和产品链,应在各产业间建立起多通道的产业连接,并形成互动关系。三是积极培育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构建社会化的再生利用系统,推进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的建立。

六、建立循环生产技术体系,为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一些国家还积极建立循环生产技术体系。例如,美国于1995年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目的是鼓励支持那些循环生产技术的创新者。2003年美国又正式提出了将制氢、CO2回收和填埋耦合集成的新计划,预计在未来10年内投入10亿美元完成。日本政府于1993年提出旨在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阳光计划”涉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化石燃料高度利用技术、能源输送和储备技术、速效性革新性能源技术等研究。荷兰利用税法条款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采取革新性的清洁生产或控制技术的企业,其投资设备按1年期折旧(其他投资的设备折旧期通常为10年)。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发展,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将循环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放到重要的地位,虽然循环生产技术的各种要素并不缺乏,但由于没有进行自觉的开发和组合,一定程度上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技术上的制约.因此,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是要加强循环生产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包括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专门技术等,对重大技术项目要组织国家级科研院所等联合攻关,并从资金和人才上予以支持;二是对技术开发和创新者实行奖励政策,以提高科研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建立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包括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安全化无害化处理技术、资源替代技术、资源恢复技术、资源耗用减量化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都要参与循环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形成全面完整的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四是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不断探索和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七、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这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例如,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着手进行的工业结构调整,其调整目标就是将核心产业转向以低能耗、高效益的技术尖端行业。到70年代后半期,日本的电子工业逐渐占据主要位置。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单位GDP能耗 1981年与1973年相比,英国和德国下降了37.5%左右,美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四国都下降了20%以上。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达49%,而且工业行业中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工业产值不足20%,但能源消耗却超过工业用能总量的60%。因此,必须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构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型产业结构,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是以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提高环保效益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为重点,加快纺织、冶金、石化、机电以及能源、原材料、交通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二是坚决淘汰技术落后和超过市场容量的过剩生产Q8力,关停技术水平低、耗能高、生产工艺落后、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三是加快发展资源消耗低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建项目要尽可能提高技术起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并按照合理的经济规模组织建设。

八、建立资源环境核算体系,使循环经济有序发展

目前,在发达国家中,加拿大的资源环境核算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环境资产核算,(2)每两年进行一次环境调查,(3)年度基础环境统计调查,(4)社会经济和环境空间分析项目(即地理信息系统一GIS)。对环境资产的核算工作,目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自然资本存量核算(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以及木材、土地笋),(2)原材料以及能源流量账户,主要反映自然资产的耗减和降级,(3)环境保护核算,即保护自然资产的投资的核算。

加拿大资源环境核算体系的建立及其经验,对我国今后开展这一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我国资源环境核算体系的建立,应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环境保护标准的改进工作相结合,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二是要根据我国国情逐步建立以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为主要内容的资源环境核算体系,为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奠定基础;三是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学习先进国家资源环境核算的方法和技术,使我国资源环境核算体系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第二篇: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启示

高红贵

2007年第3期 ——他山之石

一、主要经验

(一)政府的重视和推动

1.政府重视循环经济的立法。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它的循环经济系统正变得越来越成熟,德国的《废弃物处理法》最早制定于1972年。1986年修改为《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在此基础上,德国于1991年通过了《包装条例》;1992年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在主要领域的一系列实践后,1996年德国提出了新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把废弃物处理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高度并建立了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

日本1991年制定《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1996年制定《家电回收利用法》?穴到2001年开始实施?雪;1997年,日本又颁布了《容器包装再利用法》。2000年成为日本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史上关键的一年,这一年通过和修改了多项环保法规。它们是:《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特定家庭机械再商品化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容器包装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上述法规都已在2001年4月之前相继付诸实施。

美国虽然在1976年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后又经过多次修改,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施行的循环经济法规或再生利用法规,但现在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欧洲其他发达国家也正在着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在日本、德国等国家,政府对产生废弃物的企业和个人征收废弃物处理费用,集中起来设立专项基金,补贴给处理废弃物的企业,如中国的彩电企业向日本出口彩电时,要向日本政府交纳废弃物处理费。

法国政府为了实现垃圾处理的革命,成立了环境与能源控制署,每年拿出两三亿欧元的预算资金,组织和协调政府、企业及公民从行政管理、科技投入等方向采取措施。在韩国,如果生产者回收和循环利用的废旧品达不到一定比例,政府将对相关企业课以罚款。

韩国成立了一家名为“资源再生公社”的公营企业,专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的实施。“资源再生公社”依据有关管理章程,通过抽查和现场调查等形式,堵塞废弃物循环使用中的漏洞,如果生产企业违反“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将被处以最高100万韩元的罚款。自从设立“资源再生公社”并实施管理监督以来,韩国废弃物品循环利用率提高了5%至6%。

在德国,生产企业必须要向监督机构证明其有足够的能力回收废旧产品,才会被允许进行生产和销售。产生垃圾的企业必须向监督部门报告生产的垃圾的种类、规模和处理措施等情况。每年排放2000吨以上具有较大危害性垃圾的生产企业有义务事先提交处理垃圾的方案,以便于有关部门监督。

(二)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响应

1.企业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许多企业运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良好的运行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和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杜邦化学公司模式是一种在企业层面上建立的小循环模式。其方式是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是一种区域层面上的模式,即工业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个企业产生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在自身循环利用的同时,成为另一企业的能源和原料,最具代表性的是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与传统的工业园区的最大不同是它不仅强调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而且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功能的协调和共进。

2.地区、部门与行业间的协作不断加强。因为法国政府将废旧轮胎列入国家强制回收项目,责令法国境内的轮胎生产与销售商自2003年起,每年投放市场多少吨新轮胎,次年必须回收吨数相等的旧轮胎,回收费用全部由生产和销售商承担。于是,法国旧轮胎回收与环保协会发动米其林、固特异、普利斯通等14家生产销售商成立联营公司承包其废旧轮胎回收任务,再与100多家环保企业签约,组织协调旧轮胎的收回、分类、翻新、分解和再生材料生产,以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实现旧轮胎回收一条龙服务。

在德国,各地都有提供垃圾再利用服务的公司,它们一方面向企业提供这方面的技术咨询,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垃圾处理系统;一方面为其提供垃圾回收或再利用的服务。

3.企业和国民积极响应,主动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工作。在日本,清费者必须为废弃家电的回收利用承担部分费用,消费者在废弃大件家电时打电话给家电经销商,由它们负责收回废弃家电。家电经销商将废弃家电集中起来,并送到主要由家电生产厂家出资设立的“废弃家电处理中心”,将其分解,并按资源类别进行循环利用。

在韩国首尔内,为了加强对生活废弃物和垃圾的管理,推行法定卫生塑料袋,实施的是一种叫“垃圾终量制”的措施。每个区政府都分别组织生产卫生塑料袋,并印有本区的标记,通过商店销售给居民家庭。居民使用本区的卫生塑料袋为法定义务,不得违反。同时,卫生塑料袋所装的生活废弃物和垃圾必须分类,否则将退回给丢弃者。销售卫生塑料袋所获得的资金,便是保护环境和实现资源回收的费用。

二、几点启示

(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政府制定并实施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规章,使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所约束;对企业的建设、改造、生产、资本运作等行为都有所规范,可以保障企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这是各级政府对循环经济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循环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部门,基础比较薄弱,管理比较混乱,联合会、协会等自我管理组织不健全、资金短缺,这一切都有赖政府组织指导和投资支持。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对实施循环经济的单位给予奖励和支持;通过提供补助金、低息贷款等手段帮助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生产系统;大力支持和鼓励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效列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合适的制度是实施循环经济的保障。循环经济贯穿整个生产、销售和消费、使用、废气及回收、资源化、再利用的过程,上述各个领域对政策、法规都有要求。只有在法律上对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以及再利用者的行为加以规定,才能保证循环经济得以发展。因此要以国家法律为指导,以国家政策为基础,加快制订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同时,制定城市垃圾处理、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各种处理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处理的技术规范、处理企业的责任、权利以

及责权利的监督保障机制,监督部门的权利责任、失职行为的处罚,使城市垃圾、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企业和监督部门的所有行为都置于政策法规的规范之下。

(三)加强和促进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结构升级,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提高资源生产率,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大资源再生技术的开发力度,使产品深度开发和资源再生利用成为现实。要在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实现废气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提下,依托市场,逐步形成完善的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推动废气资源、能源再生利用循环经济体系的发展。

(四)推进生态示范园区的建设。在制定各类发展与建设规划时,必须使循环经济的理念渗透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开发区规划之中;在经济发展规划中,注重发展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和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限制发展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在城市规划中,集中规划工业园区,规划能够满足需要的废水、污水、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有利于资源充分回收的设施体系。以循环经济的要求,推进经济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整个实施过程,都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五)建立全民节约的长效机制。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机制,鼓励节约。通过宣传,提高全民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水平。通过普及利用资源的科学与法律知识,提高利用资源的责任感,正确引导公众参与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全民资源意识,在全社会树立循环经济观念,建立绿色生产、适度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第三篇:发展循环经济经验介绍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村域经济建设

红桃村有8个村,211户,819人,村域面积15.7平方公里,山场总面积2.35万亩,茶园2752亩,耕地面积332亩。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以 “猪---沼---茶(菜)”模式的生态农业为重点,积极探索适合我村村情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是:

以生态型循环农业发展有机茶。茶叶是我村拳头产业,红桃村生态环境好,茶叶品质优,最适合发展有机茶。为此,我们几番“走出去”、“请进来”,与有机茶认证机构和省内外茶叶出口企业联系,于2000年4月组建了红桃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建立后,,先后对全村1547亩老茶园坚持不懈地进行品种改良和低产茶园的改造,同时培育和发展了优质高产无性系茶园300余亩,并在茶园中实行立体间作套种板栗和中药材枣皮,使有机基地茶园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为保证有机食品安全,我们全面实施了“三禁三改” 即禁施化学农药,改生态防治;禁施化肥,改施农家肥;禁打除草剂,改深沟吊槽埋青茬,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全部利用沼液、沼渣和农家肥,既可降低生产成本,杜绝水、土污染源,也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在利用沼液代替农药的同时,还在无性系茶园中安装了20盏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物理防治病虫害,覆盖面积270亩,大大地降低了茶农管理费用。

全村2752亩茶园先后获得了国家环保有机食品(OFDC)、瑞士生态研究(IMO)、美国(NOP)的认证,使红桃茶叶拿到了通往欧盟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有机茶专业合作社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已经走上

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集“工、贸、商”于一体,如此同时还组织农村众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抓好劳务输出和“引凤还巢”工程,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解决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全年共生产生态有机红茶12万公斤、绿茶1.1万公斤,全部销往欧、美市场,销售产值达200万余元,分别使茶农增收20万余元,集体增收12.5万元。实现了集体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蠃目标。

强化保护,优化环境。村两委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制定了村规民约,对全村9000亩天然生态林,除划定少量柴山外,其他一律封死,严格实行限额采伐,木材采伐量由过去的700立方米下降到200立方米。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将由过去的”全垦造林”改变为”穴式造林”,并通过推广使用沼气、省柴灶、液化气、太阳能,减少木材消耗。现在80%农户用沼气、10%的农户用液化气、10%的农户用省柴灶,仅此一项全村每年减少林木消耗1000多立方米。同时我们还利用裸石岩山场发展再生林(青檀)2050亩,有效地利用了贫瘠资源。2007年又在林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对用材林、阔叶林实施了德援项目,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面积达2000亩。经过努力,全村森林覆盖率已到96。6%。

为大力发展生态富民工程,积极推行“猪---沼---茶(菜)”循环经济模式。红桃村从2003年开始发展沼气到目前已建标准化沼气池101口,现在大部分农户都饲养1—3头猪,将猪粪和人粪便都流入沼气池,产生沼渣、沼液作为种茶、种菜、种果树的优质有机肥料,这样不但增加了收入还净化了环境,利用沼气作为能源烧水做饭,每户每年可节柴2500公斤,全村101口沼气池全年减少木柴使用200

吨,既节省了农户砍柴劳动力,还可以降低林木消耗近250立方米,有效地控制因植被覆盖率减少而造成的水土流失,使全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增地节地。目前我村新开发的山场地全部长满了杉木、经果林、中药材等,成了发展山区农业的基础,创造的收入占村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同时还注重节约用地。如新建住宅按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把庭院的空地也都用来栽果树、种蔬菜,发展庭院经济,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总之,循环经济在红桃村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利用循环经济理论,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使我村农业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下一步,我们还将以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沼气建设为抓手,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把我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引向深入,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提升生态资源价值。

红桃村党支部

红桃村委会

2008年6月

第四篇: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对美国和日本两国的教育对比,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美国,日本还有很大的差别,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具有很多借鉴的地方。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国情和美国,日本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不能把美国,日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完全照搬过来,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其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发展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

(一)根据发展需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

美国,日本是现在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国家,其高等教育的发展适应其经济体制的管理方式。美国采取的是权力下放,自主经营管理,而日本则是尊重办学的自主性,强调办学民主制。但是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在注重加强政府对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计划经济在我国长时间的推行,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央集权依然管理着我国高等院校,伴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推进,由政府主导学校的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要借鉴美国和日本的院校管理模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高等学校的改革要做改革如下:第一,高等院校要学校自主管理,政府机构不再直接参与,而是进行宏观的调控,教育部门要搞好教育的整体规划。第二,对高等院校实行多级化管理,实现权利的下方,实现省市各履行其责任,根据当地情况自主发展,和当地经济紧密结合。第三,高等教育要面向市场,自由竞争,要求学校面向社会发展,面向人才市场,依法自主管理。

(二)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在美国和日本都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基本格局是政府,社会,举办,民众参与的热潮,并且形成了相当完善的教育体系,因此保障了高等教育的持续性发展。而我国由于经济欠发达,对教育资金投入不到位,相应办学资源缺乏,这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我国教育体系各类型教育严重的失衡,妨碍了国民接受教育的通道。我们应合理的借鉴美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经验,构建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和教育社会化,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的高等教育体系。我国一方面要促进高等教育的外延式发展,建立健全立法体系,以确保高等教育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同时,还要加大对高等院校的资金投入,对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是高等教育获得充足的发展和持久的动力。另一方面,我国要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探索新的适合高等教育特点的管理和教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改革教育内容,建立相应的高校监督评估机制,以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强化高等教育的服务意识

美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美国和日本都根据学习的特性灵活的更新课程,灵活受教,充分体现出了高等教育为社会和为个体服务的理念。高等教育应该以学生自学或自我教育为主要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和人格完善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高校应该以社会的经济发展为指导,制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并随时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使其学生毕业后“适销对路”,更好地发展自我。

第五篇:循环经济经验材料

创新发展理念健全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共义马市委义马市人民政府(2005年8月)义马地处河南省西部,1981年建市,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9万,其中城市人口12.6万人,城市化率78.6%,三产比重为1.3:72.2:26.5。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南省第7位,是河南省经济扩权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市、信

息化建设试点市和“郑洛工业走廊”重点发展城市,先后被评为第二届、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市。义马素有“百里煤海”之称,已探明煤炭储存量79亿吨,是河南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基础产业主要以煤炭、电力、煤化工、铬盐等资源型产业为主。近年来,我们坚持从资源型城市特点出发,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着力培育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城市,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市。

一、科学定位,确立循环经济的战略地位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我们和其它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着更大的区域竞争和加快发展的挑战,承受着巨大的资源枯竭和结构单一的压力,承载着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加剧的风险。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化解这些风险,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2002年,中科院在我市成功建设了属国家“863”计划的万吨重铬酸钾生产线,运用生态化工理念,采用清洁生产新工艺,实现了废渣、废气、废水零排放。这一项目的成功建设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按照生态化工业的理念,我们对以前工作和今后发展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深入的思考,努力探索一条符合义马实际、独具义马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经过认真调查和科学论证,2003年12月,我们在市委六届三次全会上,正式把循环经济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并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布置。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实施方案》和《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建设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同时,将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纳入重点目标管理,明确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将循环经济重点建设任务细化为89项工作,并分解到34个单位和部门,其中的28项重点工程由四大班子成员分包实施,全面启动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为了保证循环经济一开始就能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我们坚持科学指导,规划先行。2004年,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懿、金鉴明,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国杰为顾问,委托中科院、清华大学12名专家,历时6个月,数易其稿,编制完成了《义马市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按照规划,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个转变,构建三个核心体系,形成六大产业链条。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努力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以“煤—电—铬”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比较完善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和县域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框架及推进机制,主要产业单位产品产值的工业用水量、能耗、污染产生量等指标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实施两个转型,一是促进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逐步从粗放式资源依赖型模式过渡到资源效益型模式;二是促进循环经济的制度转型,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和协作,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培育循环经济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三个核心体系,即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生态农业体系和循环型生态城市体系。形成六大产业链条,就是按照清洁化、规模化、特色化的要求,形成能源、煤化工、铬盐、新型建材、生态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六大产业循环链。2004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复了我市的规划,认为规划指导思想先进,技术路线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全国资源依赖型城市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二、项目带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实践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需要具体的、实在的载体为实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来打造主导产业经济循环链。一是精心打造煤电产业循环链。利用充足的煤炭资源,投资近30亿元,先后开工建设了以烧煤矸石为主的2×13.5万千瓦锦江电厂、以治理铬渣为主的2×15.5万千瓦环保综合利用电厂、以烧煤泥为主的2×5万千瓦煤泥电厂和以热电联产为主的3×2.5万千瓦电厂,即将开工建设4×60万千瓦坑口电厂一期2×60万千瓦机组。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消耗长焰煤350万吨、劣质煤80万吨、煤泥50万吨、煤矸石45万吨,并实行热电联产,实现了煤泥、煤矸石、铬渣等废弃资源的再循环和再利用。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电厂废弃物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我们投资1.1亿元,开工建设了2×8000万块煤矸石砖项目和2亿块粉煤灰制砖项目,使全市电厂产生的粉

煤灰利用率达到80%,初步形成了煤-电-新型建材的完整循环链。二是精心打造煤化工产业循环链。以国家“九五”重点工程河南煤气集团义马气化厂为依托,于2002年编制了《义马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近期我们又对此规划进行了修编和补充,将原来的13个项目调整为19个,总投资由19亿元增加至250亿元,此规划已被列入河南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

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我们先后建成了14万吨甲醇、1万吨液氧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了气化厂二期扩建、100万吨甲醇和20万吨洁净油等5个项目,近期还将开工建设以甲醇为基本原料的2×2.5万吨1-4丁二醇、40万吨甲醛、5万吨聚甲醛、40万吨醋酸等一批项目,进一步拉长煤化工产业链条。同时,围绕煤气下游产品开发,相继新上马了一批中小型项目,建成了河南鸿业科技化工公司,专门对煤气生产中的副产品粗酚进行深加工;建成了银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将煤气产生的石脑油精制加工成甲苯、二甲苯。此外,煤气的副产品焦油由气化厂加工成中油、轻油,空分装置产生的氧气制成液氧,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中洁铬盐公司用于重铬酸钾炭化工艺和提镁、提铝工段,建成了硫回收装置,从废弃气体中提取硫制成硫磺块。目前,煤气生产能力已达120万标立方/日,年产甲醇14万吨、液氧1万吨、精制粗酚1万吨、精制粗苯3万吨、精制焦油1万吨。企业内部的资源、能源小循环和产业间的中循环已初步形成。三是精心打造铬化工产业循环链。以市属骨干企业振兴化工集团为依托,在原有1.5万吨重铬酸钠生产线的基础上,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采用该院自主开发的钾碱液相氧化与再生循环铬盐清洁生产新工艺,投资9500万元,建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1万吨重铬酸钾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实现了铬渣和含铬废水零排放,从源头上解决了铬盐行业的污染问题。10万吨铬盐系列产品项目建议书已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该项目采用亚熔盐清洁生产工艺,对气化厂产生的二氧化碳、蒸气等二次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每年可减少铬渣28万吨,资源利用率可提高20个百分点。此外,为从根本上解决铬渣污染问题,引进了全国最大的铬盐企业——蓝星集团,对振兴化工集团进行资产重组,借助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原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并与武汉凯迪集团合作,利用旋风炉高温解毒封固技术,投资13亿元新上了铬渣治理综合利用电厂,年可处理铬渣7万吨,是河南省最大的铬渣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四是精心构筑循环型城市框架。以改善城市生态为着力点,先后建成了鸿庆公园、生态公园、义煤游园,开工建设了银杏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3%;实施了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集中供热率达40,供气率达42;开工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废旧商品交易市场,设立了40个废旧电池回收点,即将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厂。启动了河南省最大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工程—万亩土地复垦项目,计划用六至七年时间改造复垦工矿废弃地10000亩,盘活土地存量。建成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和无公害蔬菜基地,荒山绿化率达90%,农村居民沼气使用率达20%,农村清洁能源供应与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三、整体推进,不断完善循环经济保障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层层推进。我们以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围绕建设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循环型社会三个层面,确定了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建设循环型示范企业、城市垃圾处理、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煤矿矿井疏干水开发再利用、粉煤灰制造新型墙体材料、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土地复垦、大气环境整治、农业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宏观生态环境建设等10项重点工程。其中在建设循环型示范企业方面,着力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车间、工艺流程之间的产品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同时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产品生态设计,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一批国家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目前,已初步选定8家企业,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培训。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方面,主要是建设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万吨,总投资9350万元,今年元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其他工程也都在积极实施之中。循环经济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我们着重从产业、财税、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列出了产业发展明细目录,对鼓励类项目优先发展,对限制类项目不予支持,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由财税部门对照有关规定制定细则,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同时实施土地复垦工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全程服务,要求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模式,必须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推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限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开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防止污染反弹”和“清理整顿不法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等专项行动,关停取缔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7家“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对排放不达标的3家企业进行了停产治理,拆除了市区所有6吨以下的小锅炉,全市所有电厂全部安装了脱硫设施,整个大气质量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全市有278天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为增强全市广大的法律意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积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人大、政协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代表、委员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推行了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经过近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16万义马人民的共识,已经成为推进义马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循环经济不仅为招商引资、扩大开放拓宽了渠道,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今年元至七月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94亿元,增速达29.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7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亿元,同比增长9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126元,同比增长1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58元,同比增长17.5,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下载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做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落实区委、政府工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我区节能降耗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5篇)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日本是最早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 发展 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 经济 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应从国外吸取那......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启示(精选)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启示邓念,赵琳2010-11-26摘 要: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出现的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知识经济并列为21世纪经济发......

    日本循环经济经验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 60年代中期在《宇宙飞船经济学》一文中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这一概念的提出,启发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与环境......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2005年09月02日 10:55第五节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一、德国的生产者责任扩大生产者责任扩大EPR(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是指生......

    发达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与启示

    发达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与启示来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07期 梁艳萍摘要:通过对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的比较研究,总结发达国家农民......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摘要]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者来实现的。本文讨论了美国、日本和西欧三种农业现代化模式,结合对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