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技巧二:如何形成最后的作答

时间:2019-05-12 19:1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论技巧二:如何形成最后的作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论技巧二:如何形成最后的作答》。

第一篇:申论技巧二:如何形成最后的作答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作答的思路要清晰,做到有层次、有条理、有逻辑

中公教育在上一篇所介绍的都是在说如何将答题要点归纳成答案,只是针对单条的答案来说的,如何将这些答案归纳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答案,这又是归纳概括题的另一个难点。很多同学归纳答案要点没问题,但在归纳整合形成最后的答案过程中却屡屡受挫,导致拿不到高分,这实在是很可惜。

在归纳整合答案时,要尽量使自己的行文层次明朗,这样不仅能让文章逻辑性加强,同时也便于阅卷者寻找得分点。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也要有一定的逻辑意识,明确作答思路,确保作答有条理性。作答要点一般用“一是„„;二是„„;三是„„”或者“第一,„„;第二,„„;第三,„„”等序列词来标注,已凸显作答内容,确保作答要点清晰、明确。而关于归纳概括题的作答逻辑层次,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递进式逻辑

对于归纳概括主要内容而言,无论是常规型材料还是争论型材料,我们都可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递进逻辑来安排。比如2007年国家公职类考试要求我们概括常规性材料的主要内容,这时我们的基本答题思路就是:好现象+问题+原因+影响+对策,而在争议型材料中我们的基本思路就是:争议的焦点+正方观点和理由+反方观点和理由+结论+对策。

(二)总分式逻辑

对于归纳主要内容下属的某一方面而言,我们通常使用的是总分逻辑。比如2012年国家公职类考试要求我们概括材料1-5的主要问题,我们在找到食品安全、师德、医德等分条要点之后,最好能够用一句话总括所有问题,这样答案的逻辑就是首先进行总括——社会生活中存在道德滑坡问题,再进行分条要点叙述——具体表现为食品安全问题等等。同理,当答题对象为影响、原因等内容时,我们最好也能用总分结构加以梳理,这样答案会更加清晰。

(三)并列式逻辑

除上述两种逻辑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概念题目,这种题目的答题思路是一种并列结构。先寻找概念的内涵,即概念的定性分析,再寻找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表现形式。比如2011年国家公职类考试中要求定义“人防”和“技防”两个概念,我们在材料中寻找到技防是指“为城市打造金刚罩进行防灾减灾”,这一定性分析之后,接下来就要通过案例找到“技防”的表现形式——全程监控和挡水阀门的应用等。找到相关要点之后,按照并列逻辑将内涵和外延连接起来即可。其实,大家在答题过程中会发现归纳概括题目本身的要点并不难找,关键如何将要点归纳成符合要求的答案,如何将这些答案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归纳整合起来,形成最后的作答。如果大家能够攻克这两大难点,那么归纳概括题将成为你的送分题。

第二篇:申论作答技巧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旗帜。一个能恰当反映材料精神实质的好题目,或整齐和谐、简洁明快;或错落有致、风趣生动;或词句华美、文采斑斓,令人心生好感。一个好的文章题目必须旗帜鲜明、准确精当、内容丰富,很好的表明考生论述问题的立场和观点,犹如一缕春风,给人清凉徜徉之感,不仅为文增色,还为文增添鲜活动力。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介绍六种实用的拟题方法:

(一)概括材料主题

写文章前肯定是先读完材料和问题,在阅读完材料和问题后,你就会明了整个申论材料的主题是什么,那么,围绕申论材料主题,对其加以归纳概括,切合题意,就能拟制出标题。

示例:

2010年福建春季申论考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问题。读过全部材料后,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材料围绕文化创意产业而展开,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强调了创意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同时,最后一题也明确要求了“围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综合材料与问题,我们便可以得出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那就是文章定要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展开论述,而通过材料反映出的主题,又可以确定文章要凸显出创意之重来,如此可拟题为《以创意为突破口,实现文化的产业价值》。

(二)总结文章内容

先写完文章,然后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精炼的标题。这种方法拟出来的标题非常切合文意,很少出现文题不符、偏题、跑题现象,适用于“喜欢先写完文章内容,再回过头去拟标题”的考生。

示例:

一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文章内容是这样的:文章开篇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重要价值。第二段分析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引发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观点。接下来,拟制几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策。最后,照应文章开头、标题和观点,总结全篇。

通过总结文章内容,可以拟制出如下标题:

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构筑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让保护“非遗”的火炬在掌心传递》

③《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息 把文明的火种播撒大地》

中公点拨:标题紧扣文章内容和中心,将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接体现出来,拟制的切合文意,文采飞扬。

(三)化用熟语典故

谚语、诗词典故、名言警句等熟语可以说是经过历代验证过的沉淀和精华,如能切合主题、文意,恰当地运用到申论标题中,会起到一鸣惊人的作用。

由于这些词语都是固定词组,也是汉语规范词汇,其形式与意义都已固定,不可轻易改变其结构或使用环境,尤其在申论中要注意写作的严肃性、规范性,运用时一般要整体运用、用其本意、用其在本来语境,以体现其通常意义,才会为人理解而不致引起歧义,影响评分。

示例:

①俭以立国,勤以兴政 ②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兴

③多用“看不见的手”,少用“看得见的手” 中公点拨:

前者化用格言,表明“俭可修身持家,亦可治国”的观点,亦婉转表明对反腐倡廉的提倡;第二个化用儒家名言,并以个人和政府(政治)作对比,突出政府诚信的重要性;后者活用价值规律的通俗说法,表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的立意。

(四)引入新词、流行语 将时政新词、网络热词、社会最新流行语融入标题,以新词为标题点睛,用得巧妙贴切,可显示作答者知识的广博和对新知识的敏感,并增加标题的内涵和趣味,引起加分的效果。

示例:

①低碳发展频借力,弯道超车好前行 ②让“楼脆脆”不再动摇政府的公信力 中公点拨:

标题运用了新概念、网络流行语,用词生动形象,新颖独特,既紧贴社会生活实际,紧扣作答情境与要求,又展示了作答者较为广泛的综合知识和文字技巧,容易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博得较好的第一印象。

(五)借用修辞手法

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标题中的某个或某几个要素,用含蓄的方式表达主题,概括中心论点,拟制出的标题,具有文采和表现力。

示例:

①文化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引擎

②扩大内需促增长,政策油门不放松 ③软实力需要“硬功夫” 中公点拨:

前两个用比喻的形式,形象、贴切;第三个利用对比的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六)展现前后承接 在高水平的政论文章、领导讲话稿中多用,标题前后两部分并列,在意思上有承接关系。有时每个部分含有的语素对称,甚至上下句字与字、词与词之间对仗,平仄协调。但一般情况下,只是语素形式和词语意义的对称,不要求严格对仗,符合一般文章标题的特点就可以了。

示例:

①把住绿色开关,改善人居环境

②实施平安大省战略,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进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中公点拨:

前后两句词性基本相同,意思上后一句承接前一句,并且主题、观点等都蕴含其中,非常符合申论文章的标题。

第三篇:《申论》解题要领和作答技巧

《申论》考试的备考要领和作答技巧

艾洪涛

《申论》考试是一种深度的能力测试,是对考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政策理论和科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目的是考察考生能否胜任基层公务员的工作要求。认真分析《申论》试题的构成和作答要求,不难看出,考试是在模拟公务员处理试卷材料所涉及的行政事务,即:调查掌握工作信息(阅读试卷给定材料)、分析整理信息(概括或概述材料的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拟办意见(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对拟办意见进行论证、解释和说明(论述题)。因此,《申论》的备考要领就是要掌握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目标和要求。

一、全面理解、科学分析、正确总结

基层公务员是政府机关工作的起点,各种工作信息都要经由他们处理后逐级上报。其工作目标就是协助领导了解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避免领导做重复性工作。

这也正是《申论》第一题的作答要求。如2007年试题是根据给定材料“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历年来的试题多有变化,但对这方面的考察是不断加强的。给定材料的字数由1400字逐年增加到10000字左右,内容 上也由单一问题发展为包含几个方面情况的综合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全面把握材料,深入分析事件本质和原因构成,并能加以分类整理。

二、把握政策、换位思考、合理对策。

基层公务员要能在政策和职权允许的范围内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公务员主要是提出拟办意见,给领导出主意、提建议。这需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能站在领导的高度思考问题、把握政策、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申论》一直把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做为一项重要测试内容。设题时往往给定考生一个虚拟身份,作答要求是对策要合情合理,可执行性强。要从给定身份的职权、责任等角度出发,要符合国家的利益,不能完全凭考生个人的主观认识解题,更不能违背国家的宏观政策。

从目前参加公考的考生构成看,大多还未从事过社会工作,对某些给定的身份认知不足,增加了作答的难度。因此多了解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知识,进行一些换位思考的训练是备考中必不可少的。

三、用准文体、精当分析、注重实效。

基层公务员要能对自己提出的建议进行合理的解释说明,以便于领导决策。这正是《申论》论述题的考点。

答题要领是要符合公文的写作要求。多数人将论述题界定为普通的议论文,要求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方面作答,这是一种误导。国家人事部人事管理司负责人曾明确指出:《申论》论述写作应是应用文体的写作,是党政机关常见的公文写作,而不是议论文。如2006年《申论》论述题的写作要求是: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虽然试题没有要求考生使用公文形式写作,但“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公文中的意见和建议。因此考生要了解一定的公文写作知识。行文中注意论述要精练、恰当,不必像普通议论文那样做演算式的分析论证,重点放在如何解决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上,围绕对策的提出和实施做文章。

《申论》试题的作答有一定的技巧,下面就阅读材料、概括问题、提出对策、分析论述等四个方面介绍一些作答方法和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一、阅读材料

(一)阅读方法

1、第一遍细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并概括总结段落大意。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2、第二遍跳读,确认段落大意,合并同类信息,理顺逻辑关系。给定资料的段落很多,各种材料混合在一起,逻辑关系较乱。因此,要首先对同类进行合并,再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整理。

(二)注意事项

1、至少用考试时间的三分之一来阅读试卷材料。

2、先阅读材料后面的作答要求,带着问题去阅读给定材料。作答要求是对应考者的指令性要求,对其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提法都必须认真审视,不能马虎。只有这样,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在给定的大量材料中锁定有用的信息。而且,这种问题意识要贯彻到整个阅读过程中,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效阅读。

3、注意材料的引言或概说部分。就是在材料正式内容之前的一些简要的说明文字,用来交代材料的背景或性质。如2006年的材料近万字,内容涉及面广。但“主持人”在引言中交待了这次访谈的性质和内容范围,即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了哪些危害、怎样预防事件发生等。认真阅读有助于考生把握主题。

4、高度重视含有领导人讲话、权威部门负责人的谈话以及包含政策、法规等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往往是统帅材料的灵魂,考生要注意据此调整自己的思路,借助这些信息去思考问题、探寻根源、寻求解决途径。

二、概括问题

(一)答题方法

要在阅读中获取的信息和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整理思路、概括成文。概括问题应该包括总括句和分述句两个部分。总 括句一般为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体、事件或问题)的(文体)”。其中,主体是材料涉及的主要人物或主要单位。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事件指主体的动作,可罗列多个事件,问题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矛盾或现象。分述句是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

(二)注意事项

1、限定字数的弹性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表述要语句精练,简明扼要。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3、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提炼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内容随意发挥。

4、主要问题是材料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要以此来确定思路。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轻重权衡,从宏观上把握主要问题。

三、提出对策

(一)答题方法

要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以保证对策的针对性。要找准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以保证对策的可行性。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如:先是转变现有的……观念,或通过……,树立……观念;再是建立……制度(体制);最后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如在提出方案时可以按“企业或单位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规建设应提供什么保障”、“个人应如何应对”等方面来作答。解决方案涉及到个人,一般还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考虑。

3、参与方分析法:对一个事件所涉及的双方或多方分别提出解决办法。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忌讳各打五十大板。

4、焦点问题分析法。就是找准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开死结带动全局。一般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考虑。

(二)注意事项

1、限定字数的弹性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要符合公务员的工作特点,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方案,尤其是要符合作答要求中给定的身份要求。

3、方案的提出要就事论事,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一般讲要保证“有人做、有事做、能做到”,“有目标、有步骤、合情理”。

四、分析论述

(一)答题方法

主要是认真审题,提炼中心论点,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谋篇布局。先按照《申论》“引、申、议、策、合”五段论的结构要求拟定提纲,再起笔行文。“引”是引用所给定的材料,“申”是提出观点,“议”是求证自己的观点,“策”是提出对策,“合”是呼应论点并上升到政策的高度。

(二)注意事项

1、确定论点。提炼中心论点要抓住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注意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符合国家利益。

2、拟定恰当的标题。标题要简明、朴实,不要脱离材料而追求标新立异,尽量不使用带有寓意的文学性标题、不要套用不恰当的名言警句、歌词、书名或诗句等,套用材料中的原话也要慎重。标题更不可偏离主题,甚至出现歧义。

3、结构安排上要善于使用主旨句,以增强条理性。主旨句要放在段首,要紧扣材料和中心观点,尽量做到句式整齐划一,这样便于阅卷人把握你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观感。

4、行文语言要庄重得体。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公务活动中的语言特点是庄重、朴实、准确、精练。公考不同于其他考试,《申论》也不是文学创作。不仅是论述题,其它题目也要求考生能正确使用公务语言。如2008年国考试卷中对C主编的答复就要符合公文中“函”的格式和语言特点。

5、格调要积极、清新。公考的特点决定了《申论》试题的政治导向非常明确,这一点必须把握好。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看问题,要从为国家利益着想的角度解决问题。态度要积极、明朗,切不可把一些消极甚至是阴暗的主观情绪带到试卷中去。

者:艾洪涛,硕士,副教授。工作单位:河北省沧州师范专科学校 联系电话:0317-3709179 通讯地址:河北省沧州市 沧州师专办公室 邮政编码:061001 8

第四篇:申论作答

从行为分析时:思想观念,政策法规,财务保障,财务投入,监督管理,宣传教育 在涉及主体时:政府,企业,群众,社团,媒体;

在对个人进行评判时,要从:能力,知识,品德i,教育,精神方面入手进行阐述 客观领域进行分析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

第五篇: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小技巧

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小技巧

(分值一般在10分-15分,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历年真题:

(2013年地市级申论真题)根据“给定资料4— 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15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2012年地市级国考申论真题)“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2012年副省级申论材料)“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的种种问题,请你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与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考查趋势:①给定材料简单,多以案例型材料出现,信息点不易提炼加工;②给定材料篇幅会有所增加,增加难度。③勾画出来的信息多,整合难度大。

归纳概括问题依然是考察的重点。

答题结构:总括句+一是…..;二是…..;三是…..。(总分式)

总括句该如何写?首先要考虑是否有核心问题。

如2012年地市级申论真题中,随迁子女受教育诸多问题,其中核心问题就是教育不公平的问题;2012副省级申论真题,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的种种问题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是道德滑坡问题,道德滑坡这个得分点需要在答案体现出来。

若存在核心问题,则需要用一个词将核心问题提炼概括出来。如何提炼? 要特别注意整篇材料是围绕什么话题去讨论的,一般情况下,核心问题与整篇申论材料主题是接近的,考生要注意往这个方面思考。若不存在核心问题,则直接切题回答。

每一条信息该如何书写?

① 学会整合;②重要的信息点要前置。

真题链接:

材料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学生数量少,生源流失现象严重)走进了简陋的教室(硬件设施不完善、学习条件差)。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师资力量薄弱)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即使是这样的学校也数量有限(教育资源匮乏),仍有众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能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入学成本高),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办学政策不合理)。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到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办学条件的不稳定)。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政府支持少)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作跳板,一旦找到合适的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师资力量不稳定)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一部分随迁子女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放弃求学)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儿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就有点变味发馊(生活条件艰苦),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户籍政策的不合理)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的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材料2.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曾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的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主管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主管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联系渠道不畅)。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年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题目:“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在勾画出有效信息后,如何整合答案?我想这是很多考生头疼的事情,对于这种题目的整合方法是有技巧的,主体分析法。

此题中,分析出现了几个主体,然后进行一一罗列,但不宜过多,对于此题分值是10分,最好能写出5个答题要点,我建议是分析出4个主体,留出最后一点进行查漏补缺,如果能分析出5个主体就更好了,把答题要点全部概括进去也行。要根据具体题目进行具体分析。

之前我们学过,主体分析法(政府、企业、个人),结合材料,出现的主体有可分为(政府、学校、个人),学校分为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个人可分为教师+家长+学生,因此此题主体为: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政府,教师、家长、随迁子女,再仔细分析一下,题目中出现的教师信息都是民办学校教师的信息,因此可以将教师这一主体并入民办学校中去,最后确定下来,本题共有4个主体,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政府、家长+随迁子女。

参考答案:

不公平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公办学校入学成本高,门槛高,且联系渠道不畅;

2.民办学校学校数量有限,经费紧张,硬件设施不完善,学习条件差,办学政策不合法,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和教师队伍不稳定,难以保证教学效果。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和政策过于严厉,造成民办学校办学困难。

4.部分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条件处于弱势地位,随迁子女放弃求学现象严重;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部分随迁子女在学校遭受不公平待遇,受到歧视,有孤独、自卑感,心里受创伤。

5.户籍政策不合理,造成随迁子女不能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下载申论技巧二:如何形成最后的作答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论技巧二:如何形成最后的作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论作答五大常见问题突破技巧

    申论作答五大常见问题突破技巧 2011-09-16 16:20 今日部分地区公务员考试已经逼近,相信各位考生通过连日的备战复习已经对申论有所认识和了解,部分同学或许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

    2006年申论作答

    答: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积累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谈话内容主要有一下几点: 第一、 厘清“突发公......

    2018江西省考申论贯彻执行题目作答技巧

    2018江西省考申论贯彻执行题目作答技巧 贯彻执行题目的考察是国考、省考的重点题目,通过分析近5年的国考和省考考情,我们发现贯彻执行题目考察分值较大,要求书写字数相对于其他......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作答技巧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作答技巧 通过最新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吉......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场作答流程及技巧[范文大全]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场作答流程及技巧 2018国考距离我们考试的日期也越来越临近,但是对于很多未曾涉猎考场上的小白来说,作答的流程和技巧此时更为所需,所谓久旱中的甘霖,能够......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典型作答技巧

    更多信息请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2013年国家公务员复习备考已提上日程,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因首次备考,对公务员考试相关政策及笔试内容题型不甚了解,国家公......

    《申论》考试作答基本方法研究(二)

    《申论》考试作答基本方法研究(二) 系列二:正确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赢时间攻申论 专家指出: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好申论题,对给定材料的阅读理解是申论考试的基础性环节,只有学会用......

    2017公考申论作答技巧:阅读材料-公略教育

    2017公考申论作答技巧:阅读材料 先看题目再看材料 拿到试卷后,首先翻看题目,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材料,这样只经过一遍阅读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找出答案。但是很多考生在考场中容易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