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考试作答基本方法研究(二)
《申论》考试作答基本方法研究
(二)系列二:正确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赢时间攻申论
专家指出: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好申论题,对给定材料的阅读理解是申论考试的基础性环节,只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阅读材料,才能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抓住主干,以便留出更多的时间放在“写”上面,不至于出现多数考生反应的“我还差一段没写完”、“我不够时间,字数不够”等等问题。
一、阅读理解的原则
申论阅读的核心是“读透材料”,为保证真正“读透”给定材料,老师告诉考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一)时间原则
申论考试最初一般提供1500字左右的材料。2003年、2004年、2005年中央申论考试的材料字数在2000~3000字,2006年材料字数在8000字以上,2007年、2008年、2009年材料所给定的字数也均在6000字以上。花多少时间去读这么多材料便成了一个首要的问题。一般来讲,30~40分钟为最佳,因为申论考试看似时间宽裕,实则也很紧张,而且考虑到每次作答前都要草拟提纲,这实际上是二次阅读,完全可以补充一次阅读中没弄清楚的地方。
(二)多角度原则
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原材料,列出2~5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最有利的角度去写。这个角度是扣紧原材料的,但不一定是扣紧原材料中心的。就是说,只要扣紧了原材料,写哪个角度对自己有利,使自己的文章发挥得更好,就写哪个角度。
(三)筛选性原则
申论考试的材料虽然庞大杂乱,但并不是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信息都是有用的,这其中可能包含着许多迷惑信息、多余信息。因此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材料的信息进行筛选,否则很容易陷入误区。来源:考试大
(四)把握主题、主线的原则
无论读什么材料,都要从大处着眼,首先致力于把握整份材料的大概,判定是什么题材和专题,反映的是什么主题和问题,有一条什么样的主线和脉络。
(五)沉稳应对、机动的原则
无论给定材料在题材、篇幅等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没有必要惊慌失措,而要在明确第一原则的基础上提醒自己沉着应战,从容解读,抓住主题;不要纠缠于或者受限于一些泡沫信息。
(六)注重整体、全面的原则
要着眼于整体上看全文,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结合形式,把握总的内容,注意弄清和记牢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应有作用,前后联系起来综合体悟、判断,有效促成对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的全面把握。
(七)兼顾详略、快慢的原则
要熟悉阅读理解的技巧,知道关键词一般在什么位置,而有主次、轻重、缓急地进行阅读,不要在非重要部分过细地、甚至是逐字逐句地阅读。
二、阅读理解的“四步骤”
专家提醒广大考生掌握了原则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清楚了解阅读理解的步骤,这样才能在紧张的考试氛围中不会慌乱了手脚。
第一步,先看作答要求找主题
考生拿到卷子以后,除了写姓名、考号以外,第一步看申论里边的题目要求,看完题目就应知道考试的主题是什么。先看申论题目要求,再来看申论材料。
现在申论会区分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老师建议考生做一个工作,因为几问在一起,可能是五问,每一问都要看,比如说综合管理类看完了,如果有行政执法类也要看,行政执法类里的一些要求可能就是综合管理类里的答案。
比如,2006年主题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007年是土地征用问题,2008年是水资源开发问题。有的考生总在思考怎样可以不写偏题?其实,看完作答要求就知道今年的材料考什么问题,第一步是要把主题定下来。
第二步,扫视材料概貌
用5分钟时间扫视一下给定材料的概貌,初步掌握给定材料的简要信息。申论每年出题的时候其实很清楚,从国家公务员角度来考虑,一般不会把这一段的主题第一句就讲出来。国家公务员考试会稍微复杂,把开头的部分去掉。现在很多人写东西的习惯是把主要意思放在第一句话,我们现在是把第一句话拿掉。但是不管怎么说,通篇阅读的五分钟时间,还是可以了解大概的内容。
首先,打开试卷之后,不要着急于看具体内容,而要迅速浏览整个给定材料,要用较短时间了解给定材料的篇幅及构成。
其次,迅速判别材料的性质、类型,准确进行判知它是关于哪一类公共问题或政务信息的题材。
再次,要注意找出关键性词语,如问题的“表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前提”、“性质”、“实质”、“标志”、“特点”、“特征”、“核心”等等
第三步,读透并标记材料
用20分钟左右,准确地判别材料所含问题或信息的性质、类型以及在公共事务上的特征,特别是要把握住相关的重要信息。
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读给定材料。其要点是:要集中注意力,体会到每段、每部分的大意,使每一步阅读都完整、深入而透彻,同时边读边形成对材料内涵的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
第四步,准确判断材料所含信息的性质
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从给定材料中获取的概貌和初步体认与材料相结合进行琢磨。
首先,要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注意把材料问题与社会热点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和推断,活跃思路,启发认知,使理解趋向深入。
其次,要从政府管理或国家治理的角度,准确把握住给定材料所含的问题、所显示的主要信息和其所关联的重要信息和价值。
再次,要准确领会命题意图。通过敲定给定材料的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迅速提炼出给定材料的中心内容。
第五步,准确把握材料内容与问题本质
用5分钟时间,把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和相关重要信息加以确切地归纳,以腹稿的形式完成对给定材料的阅读理解。
由此而来的信息将直接推论出该材料的价值和意义、本次考试的实际导向和用意,从而更方便于找准所要扮演的实际角色,也能更好地把握住答题的角度,更能够切中答题的总体要求。这一步很重要的操作要点包括:
首先,要根据对每一段落实际含义的推断、理解和记忆,迅速概括出该段落、该部分的实际主题或主要内容,或者迅速认识到图表数据所显示的含义和意义,并在脑子中初步形成文字化的内容汇集。
其次,要针对公务员工作特点、特别是申论考试特点,将那些已经认识到和把握住的主要问题和相关重要信息进行高速度、高质量的逻辑处理和文字处理。
再次,随机对每一句话中所包含的每一层内容,要根据记忆进行反观,看是否能够较好地覆盖前面已经认识到的、材料所反映主要问题的各层面和相关重要信息,在确认无误后,即完成概括材料、发现或提出问题的全部任务,亦即结束阅读理解这一考试环节,从而进入下一个环节即第一论了。
老师提醒考生其中第四步是整个阅读理解需要升华的地方,是有效地理解给定材料的关键所在,也是完成阅读理解与正式动笔考试直接对接的环节,因此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一步。故在这里多花几分钟也是值得的。因为这里琢磨透了,就能真正顺利地进行后面所有的写作应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三、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
有了原则,也知道了步骤,然而不知道方法更无技巧可言,仍然让许多考生拿到申论题后不知所云,在此,知鸟教育辅导专家为考生总结了几条在阅读理解中需要掌握的方法与技巧供考生参考:
(一)问题优先,兼顾材料
申论考试的审读材料与平时阅读不同,应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尽可能少用时间。提高审读速度的方法之一,就是先不必急于读材料,而是先看后面各题的答题要求,弄清应该从材料中审读出什么?审读的重点是什么?这样,可以相对避免在额外信息上花费太多时间,把注意力更快地集中到答题所需的重点信息和有用信息上。
审读材料前,先看答题要求,形成问题意识和相应的阅读心理定势,这不仅决定了应该如何审读,审读的侧重点在哪里,而且还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分段总结,归纳材料
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要求“概括材料主要内容”这样的题型。在阅读材料过程中,略读后应对材料进行辨别和筛选,要从材料中略去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筛选出重要信息,这对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以后的写作环节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要对材料进行科学的分类。申论考试所提供的材料,绝大部分无严格的逻辑分类与排序,往往是错落、杂糅在一起。在审读过程中,适当对之进行分类,这会大大有助于你分析、归纳、概括要点。材料分类按层次或按类型都可以,要把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问题区分开来,还应区分材料中的主次、轻重、缓急。
四、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将上述的方法、技巧、原则性的东西运用于实际的解题当中?我们都知道,申论测验不同于以往我们参加过的考试,反复强调它是一种能力的测验,那么在平时我们就需要培养自己阅读的能力。知鸟教育辅导专家表示:平时的积累与锻炼才是考试得到好成绩的不二法则。
(一)认读能力及其培养
认读能力是阅读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缺乏这种基本能力,阅读就无法进行,因为阅读是借助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而进行的。
如何培养认读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认识性阅读的基本训练。这种阅读从字词入手,扫清阅读中有关字词的障碍,通过对文字符号的感知和词义的理解,能读懂读通一篇文章,从而积累语言的感性材料,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认识性阅读,着重字词能力的训练,是阅读的积累和感性阶段,是整个阅读的基础。
(二)理解能力及其培养
理解能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部分。所谓理解能力就是培养阅读的悟意明理能力,是由认字识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的理性阶段的变化。阅读中的理解消化能力,要求在了解一字一词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而理解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意义及内部联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理解是阅读的深化,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诸能力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因为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离开了思维,理解就无法进行。阅读中理解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阅读中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就以综合、分析而言,从分析到综合,既是阅读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消化过程,也是阅读中思维活动的整体性表现。通过分析与综合,我们才有可能达到对文章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的把握与理解。
如何培养理解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理解性阅读的基本训练。理解性阅读又叫分析性阅读,它是以理解文章全部内容为中心的一种阅读活动,是认识性阅读的必然延伸,是阅读的理性阶段。
(三)评论能力及其培养
评论能力是指对文章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全面评价和深入品评的一种能力。评论能力,不仅是写作中十分重要、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能力,而且也是阅读的各种能力中较强的一种能力。
怎样培养评论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评论性阅读的基本训练。评论性阅读是对文章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是对文章进行正确评论,提出自己见解的阅读。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由理解性、鉴赏性阅读上升到评论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与评论性阅读的不同点在于:前二者多偏于形象的直觉,是以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文章进行鉴赏为目的的,其对象主要是文章本身,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和趣味;后者多侧重于理性的认识,主要在于识别文章的价值,对其进行全面、深入、正确的评价,要求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加以论述。
理论终归是理论,考生需要做的是将我们总结的这些理论积极的运用于实际的联系中,将往年的真题做熟做透,关注时下的政治热点问题,从这些实际的材料当中去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知鸟教育祝愿所有的考生在申论测验中都能取得最理想的成绩。
第二篇:《申论》考试作答基本方法研究(三)
《申论》考试作答基本方法研究
(三)2010-3-16 www.gdgwy.net
系列三:申论答题三步走之概括主要内容基本方法
一、归纳概括的原则
(一)求准
概括要准确,就是要求考生善于进行发散思考和横向、纵向比较,即不但对材料本身做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和权衡,而且将类似的材料拿来进行斟酌比较,从而找到对材料来说最为恰当、中肯的理性概括。
(二)求深
概括要有深度,就是在概括材料时,不能只是泛泛而谈,而是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体现出考生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如果只是看到常人也能看到的,或者只是泛泛而谈,就不能体现出自己的水平。
(三)求新
概括要新颖,就是指概括要有新意。对于没有立意限制的材料议论文来说,从材料中提炼出并作为行文论点的观点,不一定必须是材料的基本观点不可。可以从材料中取其一端,加以生发,甚至与材料本来的观点唱唱反调,只要言之成理,往往能写出新意,给人启迪,从而也提高了文章品位。当然,申论考试毕竟与高考或其他考试不完全相同,所以概括要新,但却不要新到“离经叛道”的程度,因为有些离经叛道的观点,尽管的确比较新,却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一定要慎重。
二、归纳概括的基本方法
(一)删减要素法
归纳概括都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其行文应言简意赅。所以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就必须学会删繁就简,即删掉细枝末节,保留主干和精华。一般而言,在答题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第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文中的重要词句。第二,将勾画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第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说,在阅读和筛选材料时,要注意先把材料中次要的部分大胆剔除掉,把主要部分保留下来;把材料中大量的例证大胆剔除掉,把主要的观点保留下来;把材料中具体的描写、详尽的叙述大胆地剔除掉,把中心思想、核心概念保留下来。然后把经过筛选的主要部分、主要观点、中心思想、核心概念进行概括,形成忠实于给定材料而又符合试题要求的中心思想。最后,考生通过重新组织语言,把抽象出的中心思想用严密的逻辑、规范的语言、明晰的线索组织成一篇短小精悍、观点鲜明的小短文。考生在删削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删去的是那些可有可无的过渡段、过渡句、修饰语,是那些大量堆砌起来的材料,是那些长篇大论的叙述和铺垫,切忌删去材料中的重要段落、观点和概念,丢掉了材料中的精华,影响归纳概括的质量。
(二)关键句分析法
申论考试中给定的材料往往比较繁杂,但是无论材料多么冗繁,总有一些标志性的关键句在引导考生,这些关键句在揭示材料主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握住、把握准关键句是归纳概括材料的首要方法。
在寻找材料关键句时,应结合中心来理解分析。材料中的句子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而关键性的语句在材料中的作用更不容忽视,把握住了关键句,就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文义。例如,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论材料第一段第一句话即为材料的中心,“如果我们把非典型性肺炎比喻成是一次危害人类的黑色风暴,那么风暴过后,也给人类提供了许多绿色的教益,它促进人们必须认真地反思当前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某些社会问题。”这一句话无疑是整篇材料的关键句,材料下面的内容无疑会围绕着这一句话展开论述。
(三)关键词分析法
对于给定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法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段落中出现频率高的关键词语或中心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
三、归纳概括的进阶步骤
(一)归纳概括的基本答题步骤
步骤一:通览全文,确定中心
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对于正确概括材料至关重要。
步骤二:细读材料,总结各段落层次大意,并进行分类归纳
在第二遍精读材料时,可先总结概括出各自然段或各部分材料的主要意思,然后按照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对概括出的各主要意思进行整合。
步骤三: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考虑限制因素,落笔成文
在归纳概括时,如果题目设定了角色或身份,考生就要按照虚拟角色的口吻来说话。
专家提醒考生: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答题习惯调整答题的步骤,如可把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答题顺序进行互换。
(二)归纳概括的答题模式
归纳概括的答题模式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只是一种参考性的答题思路,在具体实践时,要根据材料的变化进行灵活运用。一般来说,归纳概括主要有两种基本答题模式:
1.纵式模式
发生(起因)→ 经过(各阶段结果)→ 结果(影
响、反应等)
纵式模式即把事件的整个过程,按时间顺序,划分为几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一个层次,各阶段间要有一定的连贯性,最后要给人以整体认识。这种模式尤其适合给定材料描述的是一个具体的事件或案例的情形。
2.横式模式
横式模式,即根据给定材料归纳出几个方面的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每个方面就是一个层次,逐层概述,各层次之间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
以上横式模式的各要素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组合,当然,概述的逻辑顺序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只要层次鲜明、条理清晰地将材料中的信息完整表述出来,这道题目就成功了。
四、归纳概括能力提高
(一)概括需要“舍象”
人们为了研究某个对象,可以有条件地把它从普遍联系中分离出来(往后,在合乎逻辑时在更高的梯级上恢复这种联系),并从实践的需要出发给自己提出一定的目标,然后据此抽取对象的某一方面,而舍弃其他方面,以便进行研究。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要进行概括,要探讨事物的本质,不可避免地需要“舍象”,即暂时舍弃一些同集中探讨的主要问题没有本质联系的,或者可以暂时撇开不论的情况和关系(只要考生意识到这里存在着暂时的“舍象”,就不会陷入片面和绝对的境地)。
(二)概括需要有科学态度
人的思维的概括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通过人们对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文化的吸收、继承,通过教育和训练而不断增长、提高的。所以,正确地进行概括,离不开实践经验,离不开智慧,离不开科学,离不开学问,也就是离不开科学态度。
专家强调:如果说,概括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一定的事实做出一般的、带普遍性的论断,那么,轻率的概括就是事实根据不足,或对内部联系的认识不准不深,就轻易地、匆忙地、草率地作出的判断。应该明白,用任何单一来证明普遍,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相对性,所以不仅要非常谨慎地检查证据的真假,而且要非常认真地收集大量的证据,分析其间的内在联系,既防止以孤证立论的武断或偏颇,也防止以幻想的、偶然的联系代替真实的、必然的联系。这是考生对给定材料进行概括时必须特别注意的一点。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申论概括归纳题目三大作答方法
公务员考试申论概括归纳题目三大作答方法
概括归纳的方法很多,不过有几个总体方法是考生必须掌握的运用的。下面主要介绍三种最实用的总体概括方法。
一、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法是指直接从给定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句,并用这关键词句答题的方法。申论考试中给定的资料虽然比较繁杂,但是无论材料多么冗繁,总有一些标志性的关键句在引导考生,这些关键句在揭示材料主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二题为例,该题作答要求为:
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根据上述要求,考生在阅读给定材料时,就可以直接从其给定材料中划出关键词句: „„
5.农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乡镇体制的重构。一位外国学者指出:“乡镇自主权在各种自主权中是最难实现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为了进行有效的防御,乡镇政府必须全力发展自己。”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农民自由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国家宏观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普遍实行免费式义务教育。当前,有些地方进行了乡镇体制改革的试验,这说明我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转变,从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的进一步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进一步转变。
6.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0年,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域内,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贫困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影响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主要地方病。
7.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除了政府动用资源进行扶贫外,国家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增加社会扶贫的资源。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继续做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扩大协作规模,增强帮扶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转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育观念,积极倡导贫困地区的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要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扶贫领域,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合作最早,投入规模最大。世界银行与中国目前已经开展的西南、秦巴、西部三期扶贫贷款项目,援助总规模达6.1亿美元,覆盖9个省区、91个贫困县,800多贫困人口。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与中国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了一些扶贫开发和研究项目。欧盟、英国政府、荷兰政府、日本政府、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福特基金会等也都在中国开展了扶贫开发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从上述已划出的关键词句出发,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整理提炼,可以得到答案如下: 从给定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有下面几条:(1)统筹城乡发展,做好东西对口支援工作,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2)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扶助有特色种养项目,推进产业化经营,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3)依靠科技,优化种养品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4)加大扶贫财政投入,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5)发动社会力量,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发展国际交流。
二、综合分类法 综合分类法也是概括归纳的重要方法和原则。这种方法要求考生对给定材料进行多层次的综合和分门别类的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答题。首先,考生要对每一段的给定材料进行总结概括,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理解材料并进行抽象概括。一般来说,这种方法有几个步骤:
第一,在认真阅读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每一个自然段或几个自然段的内容,为了节省时间,可按照阅读的方法首先把各个段落旁边标出“问题”、“原因”、“措施”、“危害”、“措施”等字眼,然而再进行进一步细化的标注,同时提炼归纳中心观点。
第二,把性质一致或特点相似的材料合并、归类、排列,剔除那些无关或与主题意思关联不大的材料,一般来说,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进行划分,也可按照横向、纵向的分类方法分类。如横向方面的分类: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问题的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纵向方面的分类: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第三,在上述理清逻辑的基础上,总结成文。
以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为例,该题的作答要求是:
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简练的语言概括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供领导审批。
那么如何概括给定材料中D部长的谈话要点呢?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概括: 第一步,阅读给定材料,一边阅读一边概括相关段落的内容,可在给定材料旁边标出“问题”、“原因”、“危害”、“已做的工作”、“措施”等字眼。
第二步,在进行初步段落概括的基础上,剔除无关要素,合并同类项,那么相关要点就一目了然了:
问题:当前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引发的问题十分严重,也已引起了民众对突发事故问题的关注。而突发性公共事件就是由缺乏必要的防治机制而产生的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事件。
原因:引发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的暴发、社会矛盾的激化、敌对势力的影响。而突发性公共事件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事件,如征地引起的集体诉讼和上访等;另一类是由于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事件,如台风、海啸等。
已做努力:目前国务院及相关部门,以及各省市都编制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全国性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
措施: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承担主要责任。政府要建立一整套处理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由社会根源引发的事件,关键在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规范和完善法律法规。
第三步,根据上述分类,撰写成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部长就突发性公共事件及其对应接受新华网访谈,其谈话主要内容有: 第一,指出当前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引发的问题十分严重。D部长指出,近年来我国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已引起了民众对突发事故问题的关注。而突发性公共事件就是由缺乏必要的防治机制而产生的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事件。
第二,指出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原因。D部长指出,突发性公共事件包括由自然灾害的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由社会矛盾激化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由敌对势力的影响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等等。因而,突发性公共事件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事件,如征地引起的集体诉讼和上访等;另一类是由于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事件,如台风、海啸等。
第三,指出有关方面已经做出的努力。D部长指出,目前国务院及相关部门,以及各省市都编制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全国性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
第四,提出了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措施。D部长明确指出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承担主要责任。面对自然灾害引起的事件,政府应建立一整套处理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由社会根源引发的事件,关键在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规范和完善法律法规。
三、寻根问底法
寻根问底的方法是指透过现象寻求本质的方法。这要求考生能够通过阅读表面化的材料,把握隐藏在这些表面材料背后的本质机理,这要求考生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
以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为例,该题的作答要求是: 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阅读给定材料,可以通过概括各自然段材料的主要内容,得出材料里面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印刷厂与居民发生纠纷,引发官司。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发这个问题呢?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得知其直接原因:
印刷厂为提高经济效益引进先进设备,产生严重噪声污染,殃及周边居民,并致一人患病,引发官司
再深入追究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从给定材料中可以得知其间接原因:
企业的噪音处理设施不合格;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味追求企业发展,对噪音污染不够重视;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不够及时和完善。
而引起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
印刷厂设在小区内,并与居民H的住宅毗邻;
再考察引起这个问题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可知为: 城市规划不合理
综上,解答出第一题的参考答案可为:
该材料通过印刷厂与居民发生的纠纷反映了现代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城市规划的不合理,给现城市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影响,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工厂与民居区毗邻,引发噪声污染,严重干扰居民生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法律意识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由城市布局不合理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并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议题。
第四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贯彻执行题作答方法及步骤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贯彻执行题作答方法及步
骤
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抓住根本,方能应对新形势,中公教育将伴你同行!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10月份发布,笔试时间预计在11月中下旬,笔试科目为行测+申论,笔试成绩查询时间预计在2019年1月份。更多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中,贯彻执行题有难度有深度,不仅要明白题意,还得明白文种,中公教育为了大家能答好这类题目,在此进行详细讲解。
一、读懂题目:
贯彻执行关键是读清楚题干的具体要求,读懂题干中要书写的文种,并回忆出此文种的格式要求,要读懂题干中的身份设定,情景设定,这些对格式都的书写都起到一定的作用,要读懂题干中的具体要求,对我们书写题干有制约作用。以下以一个例子从三个方面来具体的阐述。
例如:2014年国考副省真题“给定资料3”介绍了S大学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的情况。假如你是该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全程观摩了这次活动,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会上发言,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20分)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目的明确,切合主题;(3)语言生动,有感染力;(4)不超过500字。
首先,明确作答对象。必须看清楚题干要求的文体是什么,在回忆出文体的格式,例如“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那么,就要回忆出发言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格式有什么样的要求。发言稿要有主送单位和正文两个部分。
其次,明确身份设定和场景的设定。“假如你是该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全程观摩了这次活动,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会上发言”,身份为“省教育厅的工作人员”,教育厅的工作人员对高校讲话,那是上级对下级,所以在正文的最后可以适当提出要求。另外,场景为“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会上发言”,是总结会的发言,那就要注意这个活动已经举办完了,所以在正文的开头可以适当的祝贺此次活动圆满成功。这就是明确身份设定和
场景的设定的作用。
最后,明确要求。如此题,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目的明确,切合主题;(3)语言生动,有感染力;(4)不超过500字。如:符合实际就是要真正的符合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对高校的讲话现场。语言生动有感染力就是要让在场的师生能够在你的讲话完成后能够尽量按你的要求去做
二、作答方法:
要想做好贯彻执行题必须要明白贯彻执行题的格式要求。以格式要求最为完整的一种文体——倡议书为例,它囊括了贯彻执行题的所有格式元素——标题、主送机关、发文机关、日期。那么这四种元素一般是怎么布局的呢?一般来说,标题居中,主送机关顶格书写,正文空两格、分段落书写,发文机关与日期居右下角。标题往往采取“(单位)关于+发文事由+文体”的写作形式,例如:《青岛市市南区湛山街道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还可以题干中书名号、引号内部分作为标题或是其它文学性标题,更简单的就是直接写文体即可。开头部分一般是依据现状交代发文的目的、根据和原因,说明文件的重要性,一般有三种写作形式:
1、根据式:法律/规章/条例/会议精神/规划/纲要。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我局对你公司涉嫌非法从事保险兼业代理业务的行为进行了调查„„。
2、目的式:为了实现„„目标/目的。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3、原因式。如:近期,社区内“两抢一盗”案件频发,其中重要原因为广大居民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较低。为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状,社区居委会将于本周邀请县公安局 „„。
对于主体部分,要求内容全面,具体明确,层次分明,突出重点,注重内在逻辑。此时,即要突出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从材料中准确总结内容要点。结尾部分也有两种方式:
1、希望号召式、自然收束式。如:点滴之水,汇聚生命之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一起节约用水!
2、提出要求式。如:广大在校大学生应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去为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写多练,有计划性的学习,中公教育将伴你同行!
第五篇:申论作答
从行为分析时:思想观念,政策法规,财务保障,财务投入,监督管理,宣传教育 在涉及主体时:政府,企业,群众,社团,媒体;
在对个人进行评判时,要从:能力,知识,品德i,教育,精神方面入手进行阐述 客观领域进行分析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