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等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英文名称:《medical microbiology》
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68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实验:24学时
学分:3.8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麻醉学、口腔医学
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了解微生物学科的最新研究领域;使学生得到微生物学科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重点学科。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均力求与国际先进
教材接轨,反映微生物学科的最新水平,和以往的教材有较大的差别。内容包括第一篇:细菌学,第二篇:病毒学,第三篇:真菌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注重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包括微生物无菌技术、培养技术、纯化分离技术等,具体涉及各类微生物形态比较、微生物分离技术等。我们根据专业的后续课程的不同,避免重复,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重点略有差异,突出专业特色。基本教学内容注重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不断补充所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力求培养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尽快了解吸收和掌握最新科技动态和科技前沿,推动学生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周正任,6版,2003年。参考书目:《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陆德源,5版,2000年。主讲教师:吴中明教授江吉富副教授周安讲师魏洪讲师
第二篇:《儿科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等)
《儿科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儿科学》 英方名称:《Paediatrics》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78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见习20学时 学 分:4.3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法医学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及范围,熟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掌握儿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内容简介: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临床医学专业课中重要的主要课程,在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属于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儿科学的任务是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学习儿科学应掌握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掌握小儿疾病的预防及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为从事临床儿科工作及儿童保健、提高下一代的健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
儿科学采取启发式、互动式和传统授课的教学方法,分课堂讲授、见习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进行教学。课堂主要讲授教学大纲中所列各疾病的病理生理、症状、体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见习课主要通过到病房见习各个系统常见病的典型病例,体会典型体征,同时结合病例进行讨论、总结、强化学习者的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 材:《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杨锡强,6版,2004年。参考教材:
1.《儿科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薛辛东,1版,2002年。2.《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胡亚美,7版 ,2002年。主讲教师:曹云涛 教授 束晓梅 教授 张义 副教授
路健 副教授 李娟 副教授
第三篇:《妇产科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等)
《妇产科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妇产科学》
英文名称:《obsterics and gynecology》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妇产科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84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见习:20学时
学分:5.2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简介: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包括产科
学、妇科学和计划生育。产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
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
理的医学科学,是一门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科学。妇科学是一门研究
妇女在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一切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计划生育部分包括避孕、绝育、优生及辅助生殖等内容。
教学中,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启发式或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并进
行一定比例的双语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妇产科学教材的同
时,安排相应比例的临床见习。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名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乐杰,6版,2004年。
主讲教师:孙丽君教授陈明 教授谭晓珊 教授刘俊霞 副教授
肖雁冰副教授胡琼 副教授王少军 副教授杨炳 副教授
叶贵丹副教授王东红 副教授刁英 副教授
第四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等)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 英文名称:《Human Parasitology》 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限选课
总 学 时:50学时,理论30学时,实验20学时 学 分:2.8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法医学、医学检验、麻醉学 教学目的:《人体寄生虫学》是衔接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以我国重要的人体寄生虫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演示、幻灯、录像投影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全力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本课程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本技能训练,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基础。
内容简介:《人体寄生虫学》主要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学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采用理论与实际病例结合、系统讲授与课堂讨论密切结合的方式,利用形态学科教学的特点,制作大量教学标本幻灯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实践性教学以操作为主,再加录象、示教和病案讨论,提高学生认识到正确的实验室诊断对寄生虫病的临床诊治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学生动手和实际工作能力。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其中理论70%,实验30% 教 材:《人体寄生虫学》,李雍龙,人民卫生出版社,6版,2004年 参考书目: 1.《人体寄生虫学》,赵慰先,人民卫生出版社,2版,1992年 2.《医用寄生虫学》,梁浩昆,广东科技出版社,1版,1991年 主讲教师:万启惠 教 授 戴晓煌 教 授 黄学贵 副教授
贺莉芳 副教授 刘 晖 副教授
第五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简介(公管、体育)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英文名称:《medical microbiology》
开课单位: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考查课
总 学 时:24学时
学分:1.3学分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体育
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了解微生物学科的最新研究领域;使学生得到微生物学科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重点学科。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均力求与国际先进教材
接轨,反映微生物学科的最新水平。内容包括细菌学:比如: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营养代谢、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等。第二篇:病毒学,第三篇:真菌学。第四篇: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基本教学内容注重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不断补充所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力求培养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尽快了解吸收和掌握最新科技动态和科技前沿,推动学生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刘晶星,1版,2002年。
参考书目:《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周正任,6版,2003年。
主讲教师:周安 讲师魏洪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