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带给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网络带给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1、对青少年心理和道德意识的影响;
2、对青少年思维方式的影响;
3、“自我中心主义”思想改进严重;
4、文化构成单一性在不断上升;
5、逾越社会规范的机会越来越多;
6、逃避现实社会与处世态度消极化;
7、破坏欲望增强。
第二篇: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三篇:信息技术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
信息技术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异常丰富,但所有信息并不全是真实有益的,也存在大量虚假的、有害的。一些组织和个人出于各种原因,也会在网络上制造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甚至非法内容。青少年由于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受害者,引起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甚至造成信仰的缺失,影响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我国青少年中,网络成瘾,尤其是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突出。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病率高达15%,人数近244万。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显示,青少年中患上网瘾的比例达到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着网瘾倾向。其中初中学生最为严重,网瘾比例高达23.2%,且主要沉迷于网络游戏。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弱,辨别能力有限是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一旦成瘾将使他们难以适应,现实生活中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和参与意识,并出现孤僻、冷漠、不合群等心理疾患,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第四篇:网络带给我们的利与弊
“网络带给我们的利与弊”实践调查之感想
(机工1108李文俊201103130288)
从实践调查的结果来看,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是大于弊的,这也很符合我之前的想法。虽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例如网络游戏、色情文化的传播,这对于一些自制力不强的未成年来说更是严重。
但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避免不了会带来诸多的弊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在发展网路技术的同时,也应寻求方法去避免这些问题,这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国内施行的一些政策来看,社会各界人士还是比较看重网络带来的一些危害的。比如,网游公司为了控制未成年玩家而实施实名制,国家为了禁止色情文化的传播下力度关闭含有色情的网站,还有国家起草的诸多关于网络安全与诚信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都还不够。
我认为,想要尽量的避免这些弊端,其一,我们的法律还应该更严厉、更完备。截止到2013年1月,中国网民已经达到了5.6亿,而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网民王国,必定需要一个清楚可行的法律制度。就拿电商行业来说,根据艾瑞咨询即将发布的2013年Q1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Q1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3520.8亿元,而与之同时增长的是网络欺骗和网络盗取等一些问题。为了维护网上的商贸秩序,国家很有必要将这个巨大的市场规范化。其二,我们应该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教育,我们有很多家长在接触到网络游戏和色情文化等一些问题是,都是“谈及色变”,青少年时期是一群对上面都充满好奇心的年纪,家长应该注意的是引导孩子而不是强制的禁止,强制的禁止可能会更加触发他们的好奇心,适得其反。
最后,我希望有一天,在网络的发展下,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便捷,当然,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第五篇:浅谈青少年网络教育
论文关健词:网络 青少年 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就现阶段而言,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一方面它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它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负面效应:威胁着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完美人格的铸造、影响着青少年道德行为的产生。因此,必须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切实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在以神话般的速度将其触角伸向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交往方式、教育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六大革命。网络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教育等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作为新兴事物,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就现阶段而言,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美国技术总汇联盟主席泰普斯科特曾分析,美国已出现了伴随数字技术和因特网而成长的新的一代,即网上一代。他们是1977年至1997年出生的美国第四代人,约9 000万人,他们将在21世纪初主宰美国。普斯科特描述的虽然是美国的情况,但基本反映了世界网络发展的状况。我们中国目前也形成了网上一代。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截至2001年6月,国内上网用户人数已达2 650万。其中,85%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满怀激情地走向网络世界,他们是当今网络使用的主体。
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学习知识提供新的课堂:为青少年获取信息提供便捷的渠道:为青少年的人际交流和沟通拓展新的空间等等。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与池田大作对话时所说:“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份。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网络化在给青少年带来无限憧憬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人网络空间,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日趋凸现。主要表现在:
网络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网络,它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可否认,它对开阔青少年的眼界,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互联网的内容良萎不齐,其中不乏色情的、暴力的、迷信的信息,这些不健康的信息难免会影响到青少年识别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从而难免不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旺盛的青春发育期,身心的发育还不成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形成过程中,他们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抵抗力。尤其是网络文化帝国主义的流行,更是会威胁到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交互性特征,彻底打破了原有信息的封锁局面,摆脱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性质的文化得到空前融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迅速在全球形成了以少数发达国家为核心的网络传播体系,使其在国际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上占绝对主体的信息是英语信息,英语信息占95%,而中文信息仅占了不到1%。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趁此之机通过网络信息来兜售他们腐朽的价值观念,企图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传播黄色淫秽、种族歧视、法西斯主义等信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来特曾毫不掩饰地说,中国不会拒绝网络,拒绝网络就等于是拒绝现代化,中国只要不拒绝,我们就有武器。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西化”企图昭然若揭。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很容易被裹着西方腐朽观念的“糖衣炮弹”所击中。可见,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到的多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念,在自身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难免会烙上资产阶级腐朽观念的印记。
网络对青少年完美人格的铸造构成威胁。由于网络的虚拟化和数字化特点,人们看到的图象、文字,听到的声音都变成了数字的终端显现,人也退到终端背后,以一个“符号”作为身份在活动,人与人之间彼此不再熟悉,上网者可以完全隐去自己真实的社会身份,以一个或多个“虚拟”的身份从事网上活动和交往。一旦自己不满意,可以随时终止自己的某种“虚拟”身份。在网上,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夭马行空,到处乱闯。网络世界的自由自在使得许多青少年在网上流连忘返,逐渐疏远有一定约束的现实世界,甚至逃避现实,把网络作为理想的避风港湾。由于一些青少年终日与网络打交道,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事物,如虚拟朋友、虚拟情人、虚拟父母等,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的机会减少了,而且社会交往的领域也会日趋狭窄。于是,导致与其他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冷漠。这样不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完美人格的铸造。毕竟,人是社会的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现实社会这个大环境,人永远只能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一种非开化的状态。而健康的人格是在现实社会中,在不断地满足需要和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网络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产生存在影响。据统计,目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而且这1%中只有4%会被指控。正如新近所流行的一幅漫画: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络行为主体的相对隐蔽性,使得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据香港的一份调查,青年中有七成以上通过网络交友,其中48.6%的人承认在网上曾向朋友撒过谎或使用过另一身份,而且撒谎的理由是保护隐私,保护自己或美化自己去吸引别人。困若只是如此也罢。更为严重的是,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使青少年的网络犯罪也层出不穷。据调查我国1999年因玩游戏引发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案的10%。网络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网上道德行为的产生,同时也影响着现实道德行为的产生。退一步说,即使青少年在网上处处“德行”、言之凿凿,充其量,这也只是在网络环境中的大讲空话而己。因为青少年长期在虚拟世界中搜集资料、吸收知识,沉迷于仿真的世界,会使他们失去一些了解生活、接触社会、实践书本知识的机会,他们只会在网络环境中大讲空话,而不愿在现实生活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