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
论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
摘要:工业革命后,线性经济的发展使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并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应运而生,使地球上有限的矿产资源得以循环使用,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 线性经济 清洁生产 资源再生
资源是制约人类文明文明的决定性因素。
16世纪,由蒸汽机引发的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为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一场浩浩荡荡的对资源的“掠夺战”开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落后的生产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以及人们在极小的付出后获得的极大的回报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经济的经营模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商人的亲睐。随着制造业的高度发展,线性经济“重开采,轻再生”的模式不仅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生产规模大,不断被“发现”的矿产资源也被严重透支,还给后代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生态债”,能源短缺开始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据统计,中国GDP,至少有18%依靠生态和资源的透支。
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改变现状,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对产生的污染物实施有效的治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环境的破坏趋势,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与线性经济相伴随的末端治理凸显其局限性。首先,传统的末端治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生产所带来的污染。其次,末端治理成本较高,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末端治理使企业满足于在环保法规内生产,而阻碍了环保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第四,末端-1-
治理阻碍社会技术的革新。
在不可逆转的资源枯竭的现状下,“再生”成为唯一的解决办法。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式经济》一文中首先提出人类未来的经济法则应该像宇宙飞船中的“封闭经济系统”那样通过循环进行物质的再生产。
近半个世纪,资源开发的经济成本与环境代价加大,部分国家甚至已经开采使用深海能源,能源价格上涨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与此同时,近三百年来产生的“工业废物”却在不断增加,精明的商人发现了这座巨大的“金矿”并开始“转型”利用废物提炼有用的原材料,加速了回收利用的技术。社会生产逐渐开始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资源再生时代”结束了“资源掠夺时代”,“循环型社会”在逐渐成型、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循环经济的生产发展模式,对企业本身、对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促使人与自然走向和谐!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改革的重中之重!
从企业的角度看,循环经济不仅节省了原材料,也降低了企业的排污量,真正做到“降耗”、“减排”;另一方面,废弃物的循环使用让企业原材料物质流减少,促进企业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从区域的角度看,建设如丹麦卡伦堡工业园之类的生态工业园,使得不同的企业之间互相消解所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实现范围内企业间的共生,减少废料的产生与处理费用,促进物料的循环使用,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与环
境保护的目的。
从社会的角度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分工,促进全球化大生产的进行,加大实现资源的闭路循环,尽量避免废物产生,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在高速发展,也成为世界论坛上的重要议题。欧盟委员会于2011年12月15日发布发布2050能源路线图,要实现欧盟到2050年碳排放量比1990年下降80%至95%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在路线图中,可再生能源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欧盟预计,到2050年其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需求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0%上升到55%以上。
从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的现实出发,“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必须与世界接轨,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循环经济。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机制,统筹全局,制定生态保护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宏观引导循环经济的进行。同时加快科技的发展,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开发和推广具有资源节约、替代与循环利用技术;推动与国际间的交流,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引进核心技术与设备。
二、社会主义市场应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对污染严重企业征收排污费,确保“3R”原则的顺利进行。
三、企业是循环经济的主要部分,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主动做好清洁生产,以实现“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的目标。
四、公众参与是循环经济进行的监督与管理最为有力的环节,群众应该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到社会化的循环经济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选择有
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管理和企业的污染控制的监督。
在资源短缺的今天,发展循环经济是唯一的出路,也必将使人类进入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王洪:《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及启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谢晓波等:《做强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强化循环经济发展优势》.浙江经济.2011.7 刘向群:《生态文明必将取代工业文明——论循环经济取代线性经济的必然性》.包装世界2009.1钱俊生等:《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中国资源战略的一场革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0
杨党校等:《论循环经济的制度理念》.理论与现代化.2005.7
曾从钦:《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研究》.当代经济.2009.1
樊江串:《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运行机制研究》.价值工程.2006.9 季昆森:《发展循环经济要本土化》.中国环境报.2006.8 网易:《欧盟发布“2050能源路线图”》.2011.12
第二篇: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研究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型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结构的产业结构的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生态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煤炭是我国的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煤炭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学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等突出问题。在能源需求增长和环境管制的双重压力下,煤炭企业要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矿区循环经济,实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加快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在当前具有特殊意义
从维护能源安全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当前,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竞争和斗争的焦点,也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症结和隐患。解决瓶颈制约、确保能源安全已成为党和政府极为关注和投入巨大精力破解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次性能源主体的煤炭,怎样对其实现科学利用、合理利用、高效利用,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而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恰恰是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煤炭的一把“金钥匙”,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意义深远。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中央做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决策,其工作的重点是抓好能源、资源的节约。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存在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问题,工艺粗放、加工层次浅,一些原本可以再深加工利用的煤产品废弃严重,主要耗能设备设计效率平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80%左右,系统运行效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25%左右,单位建筑工程采暖能耗比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高1.5倍,远远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建国初,受“有水快流”思想的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先生产建设、后污染治理带来的后遗症较为严重。目前全国每年洗煤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等,大都没有综合利用。粗放、不能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废弃物,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等日益严重,这既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政治的安定、人心的稳定、社会的和谐,需靠循环经济来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能。
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所有煤炭资企业都面临煤竭城衰的潜在威胁。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煤炭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两个问题:一是不失时机地发展非煤替代产业,解决经济发展单纯依赖煤炭的问题;二是延伸产业链条,使单位产量煤炭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变扩大开采的外延式扩张为多方挖潜的内涵式扩张。从现实条件和各地的实践经验看,第一点是长远战略,但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见效;第二点则潜力巨大,有条件较快见效。发展循环经济,恰恰是以此为重要内涵的,抓好它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之举。
二、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煤炭企业传统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产业一直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单向直线模式。与之相对应的,煤炭企业的发展模式则是“快速建矿、强力开采、废物排放、缺乏治理”,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在为人类提供所需能源,奠定经济高速发展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1、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由于不重视资源勘探,缺乏长远的规划管理,没有建立完善合理的储量管理体系,加上政策、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煤炭企业只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我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与潜力巨大的资源和用现状形成鲜明的反差,综合利用水平低下。特别是经济转型时期,经济政策没有及时得到调整,一部分地区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现象非常严重(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回收率平均为30~40%),造成对资源的严重破坏与浪费,严重破坏了煤炭资源的整体可采性。
2、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煤炭企业周边环境的生态失衡主要是由于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所造成的。由于地下大力开采,导致地表的塌陷加强。传统的煤矿开采模式只注重生产,对塌陷造成的河流污染、植被枯死、生物链破坏等问题缺乏综合治理,久而久之,造成生态失衡。多数煤炭城市因煤而建,先有煤后有城,先建矿后建市,随着资源枯竭,往往是煤尽城衰,这样的悲剧不乏其例。
3、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煤炭企业的环境污染源主要有污水、矸石和甲烷气。煤炭开采每年排放污水22亿m3,污染了江河水系,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地板结,影响作物生长。煤矸石是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的排放量每年约为40亿吨,堆放占用大片土地,而且部分矸石山自燃严重污染环境,刮风扬尘、雨天淋水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煤炭开采排放的甲烷约占人类活动排放甲烷总量的10%。我国煤炭工业的甲烷排放量约占世界煤炭开采排放甲烷总量的1/3~1/4。煤矿每年排入大气的甲烷达80~100亿立方米。甲烷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是产生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三、保障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着力营造重视循环经济的氛围
(1)加强战略研究。各类专项规划都要将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将循环经济理念、原则应用到规划中,确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煤炭资源利用的法律体系,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3)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达标认证制度。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纯洁执法队伍,真正形成“一级管一级、一环扣一环,环环不脱节”的立体监管监察体系。
(4)大力宣传倡导节约煤炭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节约型社会。推进循环经济,员工起重要的作用,为此煤炭企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倡导生态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观,杜绝对煤炭资源的浪费行为。同时要建立健全煤炭资源节约责任制,将资源节约纳入工作岗位职责之中,纳入日常管理与工作考核之中。
2、加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1)要建立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制度,借鉴国外对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实践与政策,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评价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指标考核,明确煤炭资源产权关系,从经济、政策两个方面建立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提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建设。
(2)回收利用二次矿产资源。通过强化管理促进技改并采用新工艺,把产生的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经过加工作为原料,可以生产水泥和墙体等建筑材料,既减少了排放废弃物,又增加了就业。
(3)在资源开采环节,坚持洁净生产,大力提高资源回收率,杜绝采肥丢瘦现象的发生。
(4)加强环境管理。环保早抓早主动,环境成本可以转化为环境收益。充实资环部门力量,组建专门队伍,强化管理。高标准做好煤电化基地总体规划环评。启动塌陷地整治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塌陷区综合整治,宜水则水,宜田则因,宜建则建。加快消化矸石,保证矿区环保,提高经济效益。
(5)加强采矿活动的监督。设立监督人制度,定期对周边煤矿进行经常性和临时性检查,如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制止,或甚至交司法部门处理。
3、加快技术进步,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1)结合实际引进国外先进开采技术,采用大型自动化、智能化采矿设备进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尽量采煤设备无轨化、液压化和自动化,引入无人驾驭、机器人作业等新技术,减少矿山事故,采取整体性预防和环保措施,保护采矿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减少乃至消除地策灾害发生,从而有效避免矿区内的地质灾害,将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2)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在煤炭生产中,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在生产末端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煤炭生产的主要废弃物是矸石和矿井水。在原煤生产过程中,努力杜绝割顶、割底现象,积极采取煤矸分流措施,从生产源头减少矸石割出量,采用煤矸石井下充填技术,减少煤矸石流向地面的数量。推广应用矿井水复用技术,实现矿井水井下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开采中的浪费。
4、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层次组织结构
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构筑节约型和高效率的循环体系,彻底改变目前高消费、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否则,经济的发展必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1)在企业层面上要求煤矿企业节能降耗,减少矿业产品和服务的资源使用量,减少矿业产品和服务的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强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矿产资源。
(2)在区域层面上,加强矿业生态园区的建设,根据煤炭资源条件,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完善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四、对策及建议
对策建议之一:形成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强大宣传攻势,分层次广泛开展研讨活动,在煤炭资企业还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专项培训。定期组织有关管理及业务人员参加政策学习培训班,举办专题研讨会或聘请专家讲解政策,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政策水平。
对策建议之二:尽快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对煤炭循环经济进行统一规划。指定有关职能部门,赋予其研究分解应用政策的责任,注意经常性收集政策,系统分析政策,指导或协助相关部门及单位应用政策。
对策建议之三:争取国家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有些方面的特殊支持,上项目,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大报告
2、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研究与目标战略
3、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
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构
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柞水县丰北河镇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 的绿色矿山之路金世泰金矿采选冶炼项目位于
柞水县丰北河镇土桥、北河两村,是一个集金矿采选、尾矿利用于一体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
利用项目,该项目由陕西西部矿产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开工承建,规划占
地23.7亩,新建日处理1000吨金矿选厂1个,日产20万块免烧砖生产线1条,以及宿办
楼等附属工程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计划总投资3亿元,分两期建设,预计2012年全
面建成。经过一年的建设,今日的矿山已初具规模,现已建成1条日处理500吨金矿选矿
生产线一条、相应的矿山配套设备和免烧砖生产线,累计完成投资1.201亿元。金世泰矿
业有限公司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内涵、以“文化、环保、创新、平安”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开拓黄金大道,目前
已初见成效。走进金世泰金选厂,一股浓厚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整洁优
美的环境:一排排整齐的厂房、一条条水泥硬化的道路、一阵阵隆隆的机器声。厂房依山势
错落分布,各种乔灌植物点缀成图,蓝色的厂房和绿地相映成趣,矿区里郁郁葱葱,植被良
好。信步走去,尽收眼底的是人们满足的笑脸,灿烂的笑容:职工宿舍、职工会议活动中心、职工餐厅、职工浴池„„把整个矿区布置的错落有致,让人移步换景,心旷神怡。据介绍,矿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非常注意在开采金矿过程中的植被
破坏问题,努力建设成资源节约型、为生态友好型企业。近年来,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一直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在打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素质上狠下功夫。为了给职工营
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专门聘请了设计公司,对矿区进行了精心的规
划设计,配置齐全的各项设施,丰富多彩的职工活动,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为
了提升环境保护水平,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套先进的矿山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绿色生产、尾矿制砖。金矿的工艺流程决定了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尾矿。由于多数
矿山资源的品位较低,在选矿流程中排出大量的尾矿,随着矿产资源利用程度的提高,矿石的可开采品位相应降低,尾矿排出量也在增加。大量的尾矿只能堆放在尾矿库或一些自然场
地中,如此之多的尾矿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针对当前尾矿不能合理回收利用的矿山实际特点,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了一条免烧砖生产线。对于矿区每年产生的几
十万吨尾砂,其中60%的粗粒部分用于井下采场的充填作业,实施尾砂胶结充填法采矿;
井下采掘产出的废石,全部加工成建筑石子,用于矿区的基建项目;用尾矿砂做成免烧尾矿
砖,普通墙体免烧尾矿砖是建筑业用量最大的建材之一,它具有技术简单、投资少、成本低、强度高、破损低、抗弯抗拉抗冲击、线条流畅、建筑工程省料省时省工的特点。灰砂砖是节
约能源、不占耕地、不污染环境、利用废弃资源的绿色墙体材料。尾矿制免烧尾矿砖与烧结
粘土砖比较,能源消耗仅为其三分之一。因此其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并且国家已明
令禁止生产粘土砖,所以生产尾矿砖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此举不仅解除了污染难题,还直接
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合理的使用尾矿,变废为宝,既保护了资源,又充分利用
了资源,同时又净化了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同时企业树立长远的观念,把尾矿综合利用及
治理作为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矿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企业的发展
生产与治理同步进行的整体规划,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出现。总之,尾矿的综合利用
和治理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也为打造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矿
山、发展一方经济,鉴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清洁生产论文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
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
姓 名: 李银光 学 号: 0904014245 学 院: 化工与环境学院 专 业:
环 境 工 程 课程名称:
清洁生产导论 学年学期: 2012-2013上学期
2012年12月17日
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
摘 要
在国家主席胡锦涛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中,不但重申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而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位一体改为五位一体,新增了一个“建设生态文明”,说明了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并将其提到层面上来,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可知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有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生产全过程控制环境污染,末端治理已经不符合现阶段的环境保护要求,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清洁生产技术,并不断深化和发展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本文对清洁生产的概念做了简单的介绍,清洁生产的目标,内容;循环经济的概念,经济发展历程,循环经济流程,循环经济的技术路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区别及联系,中国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现阶段的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现阶段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所以环境问题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关键词: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关系,环境保护,前景
第一章 清洁生产
第一节 清洁生产的概念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 缩写为CP)是指将综合性预防的战略技术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效率和降低对人类安全和环境的风险。
工业发展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工业生产的传统模式,不顾环境的工业生产,除了剧毒和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废料外,绝大部分工业废料均不加处理地直接排入环境;第二种是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种模式就是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由来:污染严重,环境问题突出;传统的末端治理效果不理想;高消耗是造成工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必须的选择,而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模式[1]。
第二节 清洁生产的目标
总的说来,清洁生产的目标是:一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二是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即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第三节 清洁生产的内容
清洁生产的内容:
一是清洁的能源。采用各种方法对常规的能源如煤采取清洁利用的方法,如城市煤气化供气等;对沼气等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各种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
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尽量少用和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
中间产品;选用少废、无废工艺和高效设备;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采用可靠和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对物料进行内部循环利用;完善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三是清洁的产品。产品设计应考虑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的包装合理;产品使用后易于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合理
第二章 循环经济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从理论意义上理解,它是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从实践意义上认识,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降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他又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与线性经济相对的,是以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征的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节 经济发展历程
回顾人类经济发展的历程,在经发展过程当中经历了三种模式,即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
传统经济主要研究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高污染、高消耗。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弃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它不管环境与资源的利用情况如何,只要GDP增长的越快,表明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越有成效。然而,它导致了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最终达到增长的极限,成为有限经济[2]。
传统经济主要研究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高污染、高消耗。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弃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它不管环境与资
源的利用情况如何,只要GDP增长的越快,表明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越有成效。然而,它导致了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最终达到增长的极限,成为有限经济。
第三节 循环经济流程
循环经济流程图:资源——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废弃物在加工——再生资源——资源。
第四节
循环经济的技术路径
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无害化生产三条技术路径来实现。
一是资源的高效利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单位要素的产出率。在农业生产领域,一是通过探索高效的生产方式,集约利用土地、节约利用水资源和能源等。二是改善土地、水体等资源的品质,提高农业资源的持续力和承载力。
二是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建立起生产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通道,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向自然资源的索取,在与自然和谐循环中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是废弃物的无害化排放。通过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减少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
第三章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第一节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区别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区别:
一是依据的原理不同循环经济依据的是生态学原理。清洁生产依据的是热力学、物理学原理。
二是目标有所不同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是要使经济活动能够自我调节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做到综合、反复利用资源,实现社会的最大利益,突出强调废物变为资源的循环利用。而清洁生产以“少废或无废工艺”为基本目标,强调全过程(包括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污染预防。
三是涉及的领域有所不同。清洁生产的进步在于变末端治污为源头治污,着眼于生产服务领域;而循环经济活动过程是资源—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再生资源,囊括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更有利于解决生产、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4、实施的客观条件不同。实施循环经济比清洁生产需要更高的科技创新水平,雄厚的经济实力,更成熟的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更健全的市场机制,更正常的资源配置秩序,更多的科技管理人才,更强的民众环保意识和普遍的绿色消费倾向等。
第二节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联系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联系: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清洁生产的前提是源削减,循环经济的前提和本质是清洁生产,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一是突出预防性。两者都强调源头控制,例如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原则,通过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物质量从源头预防污染的产生。清洁生产通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源头开始削减污染。
二是完整的系统性。两者都以经济活动过程为主体,充分考虑到废物产生对环境影响的各个方面。
三是经济效益性。两者都注重在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各环节减少废物的产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少用资源、能源,多出产品,增加经济效益。
四是合理科学性。两者都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总的来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都具有提升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前者在组织层次上是将环保延伸到组织的一切有关领域,而后者是将环保扩大到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佳方式和基本途径,而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保证。
第三节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立法模式选择
考察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方面的立法,有两大类,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污染防治型,他们以工业污染物的源削减和源头控制为目的,通过制定《污染预防法》等法律对清洁生产予以规范;另一类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型,通过在生产阶段抑制废弃物的产生,到消费阶段对其再进行利用,最后在处理阶段通过回收和适当处理实现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循环。这实质是将清洁生产立法建立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上。我国环境问题突出的根本原因就是过量消耗和过度开发,因此实施清洁生产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比较以上两种立法模式,可以看出我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总体上处于源头防污阶段,着眼于生产服务领域,还没有形成经济运行全过程的循环阶段,属于污染预防型,这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但从长远看,污染预防型虽然比末端治理进步,但仍不能摆脱环保观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的矛盾和冲突,循环经济型从经济内部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出发,能从根本上杜绝污染问题,是治本之途,也是我国未来发展选择的道路。
四、立法上处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之间关系的建议纵观各国立法,目前尚无一个国家同时系统地制定清洁生产法和循环经济法,从各国立法看,以清洁生产立法居多,只有少数国家如日本、德国制定了循环经济法,而学者往往将此类循环经济法纳入清洁
生产之列。理论界也形成了清洁生产法和循环经济法可以相互替代的认识。例如有学者评价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以建立循环社会为目标,同时兼具清洁生产的要求。德国1994年的《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虽未使用“清洁生产”,但其要求的“避免废物、消除废物”实际就是清洁生产。所以有些国家的清洁生产立法在学术界也被视为循环经济法。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明了两者并非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有着较大的差别。循环经济是在全球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之下,在“清洁生产”之后产生的更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模式,能够涵盖“末端治理”与“源头控制”两种环保模式,所以两者不可互相替代,但却可以互为补充。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是由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以及再生产环节组成,清洁生产实际上偏重生产环节,由于这些环节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仅关注其中一个或几个,势必割裂完整的经济活动。
同样在立法方面,仅就其中一方面进行法律调控也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循环经济的建立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雄厚的经济实力、强烈的公众参与意识等许多条件,而我国现在并不具备这些条件,例如在利用废弃物方面,我国现有技术水平就不能达到利用所有废弃物的水准,经济发展虽然快但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反映到立法上,由于缺乏循环经济的法理研究和实践,不具备循环经济综合性立法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水平,我国尚不能像日本那样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而从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实践看,我们走的是单项立法的路子,《清洁生产促进法》就是很好的例证,单项立法的目标是控制我国的各种环境问题,逐步发展循环经济,为将来制订完备的循环经济基本法提供经验,应当说这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从长远看,我认为应当做好以下立法工作: 一是快制定《清洁生产法》的配套管理办法。从完善立法的角度,首先应当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实施细则,使过于原则的法律有操作性,另外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二是针对循环经济的分配、流通、消费以及再生产环节制定配套的《废弃物处理法》和《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三是在《清洁生产法》、《废弃物处理法》和《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的基础上,逐渐对上述法律进行完善和补充,例如针对目前排放量大、污染严重、技术成熟的废弃物如家电、汽车以及建筑材料制定相关的法律。四是条件成熟时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
第四章 我国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第一节 中国特色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它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应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注重从不同层面协调发展。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加上资源再生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或静脉产业)。
小循环——在企业层面,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中循环——在区域层面,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大循环——在社会层面,重点进行循环型城市和省区的建立,最终建成循环经济型社会。
资源再生产业——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
第三节 我国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意义
目前地下矿产资源经过大量开采,已接近枯竭。但根据物质不灭定律,这些物质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变成地上各种不同形态的物质而存在。这就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的增熵过程,熵的增加造成物质品位的降低,因而需要一个相应的负熵过程通过自组织还原物质的品位组成。这些物质成为将来再生资源的来源,“垃圾只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还是世界上惟一增长的资源”。21
世纪中后期,再生资源将成为我们资源需求的主要来源。
以电子产品为例,废旧电子产品已成为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垃圾”正成为全世界增长最快、最具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局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电视机社会保有量约为3.5亿台,洗衣机约为1.7亿台,电冰箱约为1.3亿台。这些电器大多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家庭的,按正常的使用寿命10~15年计算,从2003年开始我国将迎来一个家电更新换代的高峰。进入更新期的电视机平均每年500万台以上,洗衣机平均每年500万台,电冰箱每年约400万台,每年将淘汰约1500万台废旧家电。
废旧电子产品中含有许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可供回收的有用资源。废旧电器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如金、银、铜、锡、铬、铂、钯等贵金属。美国环保局确认,用从废家电中回收的废钢代替通过采矿、运输、冶炼得到的新钢材,可减少97%的矿废物,减少86%的空气污染,76%的水污染,减少40%的用水量,节约90%的原材料,74%的能源,而且废钢材与新钢材的性能基本相同[5]。
目前我国在资源再生利用方面的主要障碍是缺少有效的组织,未形成产业规模,缺少技术研发。我国在废物的再回收、再利用、再循环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第四产业/静脉产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形成产业规模,会较大地缓解我国资源紧缺、浪费巨大、污染严重的矛盾。
综上所述,一方面,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方兴未艾,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形成后发优势。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天柱等.清洁生产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6~50,306~320 [2] 汪应洛,刘旭.清洁生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05~130 [3] 张建平.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20 [4] 王学军,何炳光,赵鹏高.清洁生产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1~2 [5] 宋永欣.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1~3
第五篇: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调整,社会参与,达成一致行动,形成规模效应。为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循环经济和谐高效的发展局面。
1、优化发展环境,搞好服务支撑。针对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应充分开发利用行政资源,科学调控,积极为企业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一是盘活金融市场,强化资金支持。积极帮助有关企业认定为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相应的政策性贷款。在贷款贴息补助、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划拨上,给予循环型工业企业倾斜。积极推进县城投公司的建设与运作,为企业提供强大融资平台。二是抓好专项整治,放宽经营环境。政府重点扶持循环型工业企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定期研究落实放宽经济环境优惠政策,并经常深入企业现场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尤其要进一步杜绝干扰生产、违规摊派、妨碍运输等现象发生,以适应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三是倡导和谐文化,推广循环理念。在政府网站、电视报刊中开辟专栏,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强制实施城乡生产生活垃圾分类,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四是推进区域合作,实现协调发展。通过政府联络协商、学术团体论坛推动、企业之间对接整合,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实体合作,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积极推动建立富碾工业经 1 济合作带、滨洲铁路西线工业化合作区、嫩江流域西部生态合作区,加速推进工业园区纳入“哈大齐”工业走廊步伐。具体商定合作范围、规模、项目、方式和方法,有意识地将区域内的资源统筹起来,相互之间给予优惠政策,创造区域内相对更加宽松的循环经济发展环境。
2、推动产业升级链接,实现集约化发展。立足于发展工业的特色资源,依托工业园区建设成果,积极寻求资源型工业的健康发展道路,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型企业规模化建设,搞好产业配套链接,培育形成主导产业集群。一是推动改造升级,实现转型发展。推动以江源钢铁公司为依托建立齐齐哈尔市铸造工业园区的进程,鼓励其抓紧完成炼钢、轧钢生产线建设,上马铸造生产线,实现由生产初级原料向生产定型产品的根本性转变。推动北疆集团龙江水泥公司一号窑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改造工程。引导强大饲料公司针对畜牧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研发羔羊饲料。二是加快链接进程,实现集成发展。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玉米深加工,推动杂粮杂豆深加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扩大秸秆压块生产规模,发展秸秆乙醇加工项目。围绕畜产品加工,推动元盛食品公司加快万头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进程,积极发展皮毛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猪、鸡、鸭、鹅深加工,推动特色水产品深加工。围绕矿产品深加工,推动陶粒泥(页)岩、麦饭石、矿泉水开发形成规模,加快铜矿勘探开发步伐。三是发展配套加工,实现捆绑发展。以电器集团为龙头,积极发展有技术和资本实力的业户,建立配套加 2 工体系。推进电器集团与哈飞集团的产销合作进程,促进电器集团的技术创新,完善培训体制建设工作,提高配套企业业户生产能力,形成机电加工制造业良性发展格局。
3、强化管理营销,提高运营收益。应对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的集团化、多元化的发展经营趋势,政府应加强正面引导,拉伸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一是推行精益管理,获得积聚效益。建议企业采用精益管理模式,向提高管理水平要效益。把握住企业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交通运输等流程,强化效益指标,突出节能降耗、增产提效环节,系统提高企业利润空间,达到综合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最终形成积聚效应。二是做好下游延伸,提高销售收益。在坚持企业主营业务方向、规模、效益的前提下,为有效弥补流动资金不足,鼓励企业开展多元化生产经营。具体可以介入下游市场,开拓延伸产业,建立流通站点,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空间。三是搞好横向联结,放大营销效益。政府大力支持工业企业行业协会发展建设,通过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的横向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重点强化江源钢铁公司与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对接,抓住齐齐哈尔市铸造工业园区建设契机,争取实现同一厂、二厂、重机厂的产销合作。四是研究市场行情,健全营销机制。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针对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行情的变化,搞好经营战略调整、完善和市场研究。积极促进其扩大流动资金规模,实施淡季原料与产品储备,等待旺季高价销售,实现效益最大化,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4、强化支撑条件,形成后发优势。抓住农业产业化、城镇集中化、交通网络化、市场开放化等重要环节,强化循环经济支撑条件,逐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保证原料供应。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广品种玉米种植工作,扩大品种牛羊养殖规模,增加高产奶牛存栏数量,扩大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鼓励企业建立与县内外产业基地稳定的供应关系,支持企业建立自主原料基地。努力培育和塑造低成本、高品质、充足量的原料优势,创造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二是加强城镇建设,积聚资源要素。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硬件建设水平,增强完善软实力,大力推进行政、农业、商贸、教育、卫生等资源整合,提高五个镇的区域中心镇功能作用,促使各种资源要素向城镇集中,从而加速城镇化建设步伐,创造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条件。三是完善路网建设,强化区位优势。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建设,重点向西部和南部倾斜,实现与111国道的有效衔接,以提高矿产原料的输出能力,强化景星镇、龙兴镇和山泉镇的区域经济辐射作用,有效支撑县域循环经济发展。四是活跃流通环节,实现产销顺畅。积极引导扶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行业协会发展建设,以行业协会为中介,提高城乡市场化组织程度。加快城乡各种专业市场建设,改善经营环境,规范经营行为,塑造经营特色,扩大经营规模,并大力发展贩运队伍,支持流通企业发展壮大,抓好废旧物品回收市场建设,完善城乡各类市场体系,提高市场化建设水平,形成发展循 4 环经济的支撑市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