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州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林州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林州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基础稳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林州是河南省重要无缝钢管和优特钢生产基地、国内一流的汽车汽配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煤矿机械一体化装备生产基地和高性能铝加工示范基地,已经形成了以钢铁冶炼为主导和核心,以机械制造、煤机装备、铝电加工等为辅助和支撑,较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具备规划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基础和条件。
一、循环产业模式
近年来,我市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和现有工业基础,按照“废物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化”的原则,加快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形成了以钢铁产业为核心,聚集汽配、煤机、铝电等相关产业,上游产业的产品以及废料、余能成为下游产业的原料和动力,实现各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初步构建起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和循环型工业体系。
二、产业概况
(一)钢铁产业。钢铁是林州市工业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十年来,以河南省凤宝钢铁有限公司为龙头,逐步形成了涵盖炼铁、炼钢、轧钢、无缝钢管、特色铸造为主的完整产业体系。现有炼铁高炉9 座,炼钢转炉6台。其中:1080m3高炉1座,120吨转炉1台,凤宝管业、桥宏实业、德通公司等管材生产线5条,管材产能80万吨,生铁产能280万吨,钢坯产能150万吨。现有焦化企业 家,现有焦炭产能 万吨,鑫达煤气公司现有冶金焦生产线1条,年焦炭生产能力80万吨。
(二)汽配产业。我市汽配产业起步早,从业人员多,基础扎实,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在整个工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止目前,全市汽配铸造企业332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202家,完成各类铸件90万吨,实现产值70亿元。产能5000—10000吨的企业20余家,10000吨以上的企业有5家,主要产品有汽车减阻节油器、汽车底盘、后桥壳、差减壳、轮彀、汽车发电机爪棘等1000余种,产品覆盖全国各地,部分产品出口。
(三)煤机产业。林州重机集团是林州市煤机产业的主导企业,2011年1月1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400余名。主要经营煤矿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采煤机、掘进机、救生舱及其配件的制造和销售。集团公司下设:七台河重机金柱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林重煤机制造有限公司、林州重机林钢钢铁有限公司、林州重机矿业有限公司四家全资子公司。
(四)铝电产业。主要企业为林丰铝电公司和大唐热电公司,另外还有10余家铝制品加工企业。林丰铝电公司是河南豫联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孚铝业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发电、铝冶炼、铝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现有总资产36亿元,职工2000人,电解铝产能36万吨,目前年产量28万吨。大唐林州电厂2×35万千瓦热电机组的建设,是我市顺应国家“上大压小”产业政策,抢抓机遇,投资28亿元新上的超临界机组。该项目年发电能力可达40亿度,产值可达16亿元。
(五)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企业有中农颖泰林州生物科园公司、光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其中中农颖泰公司抗菌肽产品是国家“863”计划研究成果。公司新上的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16.2亿元。光远新材料公司电子级玻璃纤维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其他还有光伏玻璃、光伏组件、离子液等项目。
三、支撑条件
(一)具有较强的实力基础。近年来,林州市坚持“精神立市、工业强市、和谐兴市”的工作思路,抢抓中部崛起战略机遇,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发展,县域综合实力一路飙升。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20亿元,其中,一产21亿元,二产288.6亿元,三产110.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5.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72元,林州在全省108个县(市)综合实力排名为8位,5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提供了坚实的经济综合实力保障。
(二)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林州产业配套完善,发展空间广阔,形成了钢铁、铝电、煤机、汽配、高新技术五大产业,培育了凤宝钢铁、林丰铝电、中升硅材料、大唐林州热电、红旗渠汽车集团、重机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重机集团201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以中升硅材料、科能离子液体、中农颖肽抗菌肽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壮大。2012年全市产业集聚度达到70%以上,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4家,工业总产值实现1075.6亿元。
(三)具有广阔的平台基础。2013年10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红旗渠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成为河南省第8家被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县域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首例。同时拥有姚村汽车零部件、城郊新能源、原康玻璃制品、东岗碳素新材料4个安阳市专业园区。
(四)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林州交通四通八达,东距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107国道50公里,境内的南林高速、安姚公路、合嘴公路横穿东西,长林高速建成通车,翟阳公路、东南公路纵贯南北,鹤辉高速、晋豫鲁铁路正在抓紧建设,石林高速将要开工建设。“十二五”期间,林州将形成以国道、省道、铁路、高速为主的“三纵五横”交通大枢纽,辐射安阳、鹤壁、新乡、邢台、邯郸、晋城、长治的“一小时经济旅游圈”正在变成现实。作为豫、晋、冀三省区域中心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已经显现。
(五)循环型农业发展优势明显。一是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平稳。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110万亩,2012年粮食总产达到36万吨,连续10年实现增产;二是特色农产品优势突出。截止2012年底,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14.5万亩,优质小杂粮达到8万亩,“洪河小米”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是循环农业蓬勃发展。截止2012年底,建成大中型沼气池451座,户用小型沼气池3.4万座,沼气用户总数已达到四10万户,实现了企业化管理、商业化运作,建设规模、管理模式和效益,在全国、全省都处于领先地位;四是林业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2012年林州林权管理中心成立,林业产业实现了立体经营;共完成绿化面积5.8万亩,成功创建“全省林下经济示范县(市)”。
四、发展定位 积极开展河南、河北、山西三省合作交流,建立区域合作交流平台,努力把林州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国家老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五、发展目标
围绕发展目标,循环示范区将积极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通过积极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优化提升优势产业,着力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打造低碳经济谷,建设世界先驱、资源循环型都市。同时,以构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创新崛起,建设现代化的生态旅游城市。
六、发展规划
林州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近期将重点推进三大区域建设:循环工业产业发展区域、循环型三产服务区域、循环型农业体系区域
1、循环工业产业发展区。一是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区,整合铁、钢、铝、硅为原料的基础产业,促使汽配、煤机、钢铁、铝电等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专用汽车、新能源汽车、煤矿重型机械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以中升多晶硅公司和高新产业孵化园区为依托,发展光伏、电子产业,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以北京中农颖泰公司为依托,建设生物产业园区,开发抗菌肽系列产品;以林州科能材料公司为依托,发展新材料产业,开发离子液体、电解液和节能环保型电池等系列产品。三是建设新能源基地。新上2×10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863MW风力发电、12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40万千瓦光伏电站等项目。
2、循环型三产服务业体系。加快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转变消费模式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旅游业开发、管理、消费各环节绿色化,积极构建循环型旅游服务体系。推进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绿色化。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合理确定景区游客容量。设施建设要采用节能环保产品,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配套建设污水再生利用、雨水收集、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支持旅游景区使用节能环保交通工具,开发绿色旅游产品,科学设置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推进废弃物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以红旗渠为起点,穿越太行大峡谷,跨过国际滑翔基地,途经天平山、洪谷寺,直达五龙洞、万泉湖,打造南太行精品旅游线路。依托红旗渠、国际滑翔基地等国际品牌,实现旅游与国际市场接轨。
3、南部循环型农业体系。在农业领域加快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到2015年,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设施渔业养殖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林业“三剩物”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围在采桑、原康、合涧、城郊,引进节水灌溉、转基因工程、无土栽培等科技农业技术,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在南部引进高新养殖技术,建立南部养殖园区群,形成生态型畜牧业大格局;依托山区资源,引进高新种植技术,发展高效林果业。
第二篇:XX市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天,民盟江苏省委、盐城市委循环经济调研组领导、专家来我市检查指导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这是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关心、支持和鞭策。在此,我谨代表东台市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东台位于江苏中部沿海,辖个镇、个村,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市域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沿海滩涂万亩。年撤县建市,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曾两度进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年列全国第位,江苏第位,苏北第位。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生态示范市等称号,被国家农业部、卫生部等九个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先进县(市),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市和全省首批林牧渔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示范市。去年,全市实现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近年来,东台市面对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按照胡总书记在××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这一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展措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上,大胆革新传统生产方式,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生态型发展之路,现将有关情况回报如下:
一、面对入世的新要求,树立生态经济发展新理念,形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共识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就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加快,农业由保供应向保安全方向转变,特别是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实施条件苛刻的检测,决定了我国农业必须走生态型发展的道路。但是,无论是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还是发展无公害农业,首先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就工业生产,必须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利用资源化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才有希望。我市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工业强市,面对入世的新形势,传统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大力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末端处理。这种实践模式,正迎合了我市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的内在要求。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传统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产生大量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社会经济、人体健康重大损害。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循环经济能拉长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认真贯彻十六大报告精神,促进农村早日全面达小康的实际行动。发展循环经济是新时期探索的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这既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具体举措。
二、以工程项目推进为载体,坚持分类指导,抓实各项关键措施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能够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发展,也是我市实现“以工兴市、农业强市”的必然选择。在循环经济发展上,我们着力抓了五大工程:
一是沼气能源利用工程。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多元投入,从年开始在全市推广“畜禽圈舍、厕所、沼气池”三位一体工程,重点实施了“大棚猪沼菜”、“鸽—猪—鱼—人生态家园”、“羊、林果无公害食品”等示范项目。六灶农民陈荣平利用种植的亩菜地,建筑立方米的沼汽池两只,池顶建猪圈养猪,猪粪直接入池发酵,产生的沼气除供全家照明、生活燃源用气外,还供大棚蔬菜夜间照明,猪舍冬季加温,像这类典型,全市有多个。据市计委统计,自八十年代以来,全市先后建成各类沼气池个,万多立方米,年总产气量达万立方米,年节约能源万吨标煤,节约饲料吨,建成各类生活污水净化池多只,改善了近万人的生活环境。
二是秸秆过腹还田工程。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各类秸秆万吨以上。针对每年大量秸秆焚烧、抛河,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这一严重问题,全市加大秸秆利用力度,大力发展食草动物,特别是年,借实施国家级秸秆养羊项目的契机秸秆过腹还田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先后投入多万元,兴建秸秆青贮永久池个,添置切草机台。建成秸秆养羊、养牛示范镇个、示范村个,示范带个,百头以上示范羊场个,头以上奶牛场个。秸秆过腹还田综合利用得到了普及,全市年利用秸秆青贮、氨化、微贮达万吨。据市林牧业局统计,自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利用各类秸秆万吨,按公斤秸秆个饲料单位计算,节约粮食达万吨。秸秆处理率达,××年,全市饲养山羊达万只,奶牛头,毛兔万只,分别比年增长、和以上,最近几年,农民来自食草动物的年均纯收入达元左右。今年,全市再贮玉米秸秆万吨。其中,头灶镇葛坝示范羊场青贮多吨,多只山羊常年饲喂秸秆,富安镇富湾银奶牛场青贮玉米秸秆吨,市宇航奶牛场青贮秸秆达多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六灶农民还发明了秸秆制粒养羊、养兔新技术,并获得了专利认证,为畜禽常年利用秸秆找到了一条新路。
三是渔业产业链工程。以农林牧种养业为基础,利用畜禽养殖的“废料”,开展高涂“经济贝类”的双增养殖,重点利用奶牛的优质粪肥培育海水藻类,以海水藻类养殖出口创汇贝类。此生物产业链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亩土地采取粮草林木套夹种可饲养一头高产奶牛,一头成年奶牛的粪肥经过处理后,可供亩高涂文蛤养殖池的饵料培育,这条农牧渔的产业链最终可形成四个最终产品。一是套种的林木除改变环境气候而外,按年成材计算每年每亩产值可达元;二是一头产奶牛全年可产牛奶万斤,产母小牛头,价值元;三是亩文蛤池可产成品文蛤公斤,产值元;四是养殖池套养虾蟹产值元。这样亩滩涂开发采取产业链式的经营方式可创产值元,利税元,而按过去的常规经营方式亩滩涂不论自己经营还是承包他人,最高只能收益多元,目前该生物链已在我市新东水产养殖公司示范成功。
四是生物有机肥加工工程。我市是全省家禽养殖大县,年饲养家禽在万羽之间,家禽总产值多年来位于全省第一。面对面广量大的畜禽,鸡粪成为继工业“三废”之后的主要污染源。这是因为,鸡粪直接作为肥料,不仅因其盐份含量高,长期施用容易导致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而且因其含有病菌虫卵等,不经过高温腐熟不利用无公害的生产。因此,过去相当一段时期,鸡粪污染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鸡粪烘干生产有机肥和机械搅拌、发酵生产生物肥两个项目,并在三仓镇建成鸡粪加工厂,年加工鸡粪吨以上,生产有机肥吨以上,生产的“田粮”牌有机复合肥,经过年多的试验、示范推广,实践证明能够促进作物增产提质,改良培肥土壤。我市三仓镇无公害西瓜生产基地使用这种肥料生产的绿色食品——“佳蜜”牌西瓜,品质进一步改善,口感更佳,已成功打入超市销售。此外,近几年,我市还引进推广“尹氏”、“贝思特”等生物有机肥,用于我市无公害生产,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工业变废为宝工程。在狠抓企业贯标生产、污染排放达标的同时,突出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市磊达集团利用粉煤灰生产的“梅花鹿”牌水泥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该企业年消化粉煤灰万吨,不仅消化了我市全部的粉煤灰,而且每年需要从外地购进万吨左右;我市所有的砖瓦厂都采用淤泥和煤渣生产红标砖,每年消耗煤渣达万吨左右,年产红标砖亿块;市造纸厂全部利用废纸板再生黄板纸实行废纸板—黄板纸—纸箱—废纸板的循环利用,年生产黄板纸达万吨左右。
三、存在问题
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多矛盾和不足。
⒈对循环经济发展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受传统经济理念、经营方式的影响,少数地方以牺牲资源为代价,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现象仍有存在。
⒉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财力投入不足。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地方政府投入,国家财政基本没有专项发展的基金,目前循环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群众自主投入和引进外资投入,发展速度受到限制。
⒊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不健全。目前循环经济的发展没有专门的机构、专职的人员来抓。发展过程中,普遍重视资源的再利用,忽视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前道污染源的控制。
⒋对发展循环经济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手段。现阶段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各地的内在要求,靠自发自觉,往往政府热、群众冷;上面热、下面冷。
四、几点建议
循环经济涉及面很广,关联到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等各项领域,各行各业。目前,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课题,普及面还较小,深度还不够,质量还不高。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要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循环经济是一个大命题,这一命题光靠一个地区很难解决,必须在国家的宏观政策下,统一发展。建议国家关部门要借鉴国外经验,制订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利用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出台相关法规,对循环经济发展实行制度约束。
第二,要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第三,要开发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通过采用和推广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原材料的能源消耗,实现投入少、产出高、污染低,尽可能把污染排放和环境损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四是要加大对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循环经济其本身的社会效益要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国家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例如,我市秸秆虽然利用率较高,但每年还有大量废弃,部分农民对回收秸秆,建立气站十分感兴趣,但由于兴建气站一次性投入较大,而且短期内根本无法收回成本。因此,建议国家对这类社会效益较高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以推进循环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三篇: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调整,社会参与,达成一致行动,形成规模效应。为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循环经济和谐高效的发展局面。
1、优化发展环境,搞好服务支撑。针对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应充分开发利用行政资源,科学调控,积极为企业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一是盘活金融市场,强化资金支持。积极帮助有关企业认定为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相应的政策性贷款。在贷款贴息补助、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划拨上,给予循环型工业企业倾斜。积极推进县城投公司的建设与运作,为企业提供强大融资平台。二是抓好专项整治,放宽经营环境。政府重点扶持循环型工业企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定期研究落实放宽经济环境优惠政策,并经常深入企业现场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尤其要进一步杜绝干扰生产、违规摊派、妨碍运输等现象发生,以适应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三是倡导和谐文化,推广循环理念。在政府网站、电视报刊中开辟专栏,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强制实施城乡生产生活垃圾分类,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四是推进区域合作,实现协调发展。通过政府联络协商、学术团体论坛推动、企业之间对接整合,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实体合作,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积极推动建立富碾工业经 1 济合作带、滨洲铁路西线工业化合作区、嫩江流域西部生态合作区,加速推进工业园区纳入“哈大齐”工业走廊步伐。具体商定合作范围、规模、项目、方式和方法,有意识地将区域内的资源统筹起来,相互之间给予优惠政策,创造区域内相对更加宽松的循环经济发展环境。
2、推动产业升级链接,实现集约化发展。立足于发展工业的特色资源,依托工业园区建设成果,积极寻求资源型工业的健康发展道路,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型企业规模化建设,搞好产业配套链接,培育形成主导产业集群。一是推动改造升级,实现转型发展。推动以江源钢铁公司为依托建立齐齐哈尔市铸造工业园区的进程,鼓励其抓紧完成炼钢、轧钢生产线建设,上马铸造生产线,实现由生产初级原料向生产定型产品的根本性转变。推动北疆集团龙江水泥公司一号窑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改造工程。引导强大饲料公司针对畜牧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研发羔羊饲料。二是加快链接进程,实现集成发展。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玉米深加工,推动杂粮杂豆深加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扩大秸秆压块生产规模,发展秸秆乙醇加工项目。围绕畜产品加工,推动元盛食品公司加快万头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进程,积极发展皮毛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猪、鸡、鸭、鹅深加工,推动特色水产品深加工。围绕矿产品深加工,推动陶粒泥(页)岩、麦饭石、矿泉水开发形成规模,加快铜矿勘探开发步伐。三是发展配套加工,实现捆绑发展。以电器集团为龙头,积极发展有技术和资本实力的业户,建立配套加 2 工体系。推进电器集团与哈飞集团的产销合作进程,促进电器集团的技术创新,完善培训体制建设工作,提高配套企业业户生产能力,形成机电加工制造业良性发展格局。
3、强化管理营销,提高运营收益。应对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的集团化、多元化的发展经营趋势,政府应加强正面引导,拉伸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一是推行精益管理,获得积聚效益。建议企业采用精益管理模式,向提高管理水平要效益。把握住企业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交通运输等流程,强化效益指标,突出节能降耗、增产提效环节,系统提高企业利润空间,达到综合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最终形成积聚效应。二是做好下游延伸,提高销售收益。在坚持企业主营业务方向、规模、效益的前提下,为有效弥补流动资金不足,鼓励企业开展多元化生产经营。具体可以介入下游市场,开拓延伸产业,建立流通站点,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空间。三是搞好横向联结,放大营销效益。政府大力支持工业企业行业协会发展建设,通过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的横向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重点强化江源钢铁公司与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对接,抓住齐齐哈尔市铸造工业园区建设契机,争取实现同一厂、二厂、重机厂的产销合作。四是研究市场行情,健全营销机制。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针对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行情的变化,搞好经营战略调整、完善和市场研究。积极促进其扩大流动资金规模,实施淡季原料与产品储备,等待旺季高价销售,实现效益最大化,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4、强化支撑条件,形成后发优势。抓住农业产业化、城镇集中化、交通网络化、市场开放化等重要环节,强化循环经济支撑条件,逐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保证原料供应。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广品种玉米种植工作,扩大品种牛羊养殖规模,增加高产奶牛存栏数量,扩大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鼓励企业建立与县内外产业基地稳定的供应关系,支持企业建立自主原料基地。努力培育和塑造低成本、高品质、充足量的原料优势,创造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二是加强城镇建设,积聚资源要素。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硬件建设水平,增强完善软实力,大力推进行政、农业、商贸、教育、卫生等资源整合,提高五个镇的区域中心镇功能作用,促使各种资源要素向城镇集中,从而加速城镇化建设步伐,创造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条件。三是完善路网建设,强化区位优势。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建设,重点向西部和南部倾斜,实现与111国道的有效衔接,以提高矿产原料的输出能力,强化景星镇、龙兴镇和山泉镇的区域经济辐射作用,有效支撑县域循环经济发展。四是活跃流通环节,实现产销顺畅。积极引导扶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行业协会发展建设,以行业协会为中介,提高城乡市场化组织程度。加快城乡各种专业市场建设,改善经营环境,规范经营行为,塑造经营特色,扩大经营规模,并大力发展贩运队伍,支持流通企业发展壮大,抓好废旧物品回收市场建设,完善城乡各类市场体系,提高市场化建设水平,形成发展循 4 环经济的支撑市场条件。
第四篇: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区情
****区地处****西部,是五城区之一,辖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下辖10个办事处,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新兴城区。
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我们本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全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合理布局城市功能”的原则,规划建设了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化工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截止目前,已入驻企业116家,上市企业4家,实施项目178个,总投资405亿元,初步形成了佰利联产业园、氟化学产业园、光伏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六大产业园区。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4亿元,实现税收5.54亿元。
二、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成效
近年来,我们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以创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围绕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基本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园区为平台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单位gdp能耗由2008年的2.798吨标准煤/万元降低到现在1.614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8年的241立方米/万元降低到现在的154立方米/万元;同时,企业工业废弃物则以8.5%的比率逐年下降,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8%以上,目前,集聚区工业废弃物处处理率达到95%以上。随着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全面建成,集聚区污水处理率达100%。
三、主要做法
(一)科学论证抓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是龙头。我们按照“三规合一”和“四集一转”的要求,编制了西部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并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先后两次对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完善,率先通过了省里的安评和环评,形成了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2012年,我们又针对辖区化工产业突出的实际情况,多次邀请中国石油和化工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集聚区内化工产业链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规划设计,依托佰利联公司、多氟多公司、焦煤集团等化工企业,以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涂料产业和基础化工产业为重点,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计划到“十二五”末,西部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基本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绿色化的发展目标。
(二)突出重点抓循环。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循环发展,实施“循环改造”和“链条延伸”,引入新工艺,谋划新项目,建立新链接,基本形成了“氟、钛、锆、硅、锂”五大化工元素循环产业链。一是抓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工艺改造,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拿佰利联公司为例,主产品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七水硫酸亚铁,经工艺转化,重新用于提炼钛白粉;产生的废水经净化处理转化为中水,实现循环使用;产生的废气(热)经过梯级利用技术,为自身发展和周边企业提供热源;产生的黄泥废料用于制取钛石膏,生产石膏砖。二是抓外引内联,打造循环链条。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引进建设产业链延伸关键项目,促进了企业间、产业间的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围绕佰利联公司主打产品钛白粉,我们引进了江苏三木集团和河南汉莎,实施了表层材料工业园和高性能环保涂料等项目,形成了从基础化工产品到高科技终端产品的链式发展。围绕焦煤集团开元化工,我们引进合晶科技,实施了离子膜烧碱、多晶硅等项目,形成了“离子膜烧碱-三氯氢硅-多晶硅、单晶硅”光伏产业互补共进的循环链条。三是抓产业互动,促进循环链接。结合产业发展特点,依托氟、钛、锆、锂、硅等五大产业延伸,规划建设了产品相互应用、互为原料的六大产业园。如氟化学产业园区利用光伏产业园区的产品单晶硅、多晶硅生产太阳能切片,最终形成太阳能电池、节能灯具等产品;佰利联产业园区与光伏产业园区、氟化学产业园区间共享氯气等化工原料……按照集聚区规划,通过政府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强化园区联系,推动产业向精深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链和产业园区间形成横向耦合的产业循环。
(三)健全政策抓配套。推进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我们着重从产业、财税、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列出了产业发展明细目录,对鼓励类项目优先发展,对限制类项目不予支持,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由财税部门对照有关规定制定细则,给予奖惩。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分别由一名区级领导牵头全程服务,要求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
(四)严格管理抓执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限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开展环保飓风专项行动,关停取缔了30余家“五小”企业,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了停产治理,为循环经济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积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人大、政协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代表、委员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推行了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四、工作建议
我们在循环经济中,感觉到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进一步完善,建议缩短项目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循环经济发展开通绿色通道;二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建议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建议设置具有可操作性、能反映循环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考核评估体系。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调研为契机,学习周边地区先进经验,抢抓中原经济区和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机遇,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巩固提升循环链条,着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第五篇:2016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6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区情
****区地处****西部,是五城区之一,辖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下辖10个办事处,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新兴城区。
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2016年,我们本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全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合理布局城市功能”的原则,规划建设了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化工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截止目前,已入驻企业116家,上市企业4家,实施项目178个,总投资405亿元,初步形成了佰利联产业园、氟化学产业园、光伏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六大产业园区。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4亿元,实现税收5.54亿元。
二、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成效
近年来,我们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以创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围绕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基本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园区为平台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单位gdp能耗由2016年的2.798吨标准煤/万元降低到现在1.614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6年的241立方米/万元降低到现在的154立方米/万元;同时,企业工业废弃物则以8.5%的比率逐年下降,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8%以上,目前,集聚区工业废弃物处处理率达到95%以上。随着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全面建成,集聚区污水处理率达100%。
三、主要做法
(一)科学论证抓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是龙头。我们按照“三规合一”和“四集一转”的要求,编制了西部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并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先后两次对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完善,率先通过了省里的安评和环评,形成了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2016年,我们又针对辖区化工产业突出的实际情况,多次邀请中国石油和化工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集聚区内化工产业链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规划设计,依托佰利联公司、多氟多公司、焦煤集团等化工企业,以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涂料产业和基础化工产业为重点,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计划到“十二五”末,西部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基本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绿色化的发展目标。
(二)突出重点抓循环。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循环发展,实施“循环改造”和“链条延伸”,引入新工艺,谋划新项目,建立新链接,基本形成了“氟、钛、锆、硅、锂”五大化工元素循环产业链。一是抓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工艺改造,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拿佰利联公司为例,主产品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七水硫酸亚铁,经工艺转化,重新用于提炼钛白粉;产生的废水经净化处理转化为中水,实现循环使用;产生的废气(热)经过梯级利用技术,为自身发展和周边企业提供热源;产生的黄泥废料用于制取钛石膏,生产石膏砖。二是抓外引内联,打造循环链条。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引进建设产业链延伸关键项目,促进了企业间、产业间的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围绕佰利联公司主打产品钛白粉,我们引进了江苏三木集团和河南汉莎,实施了表层材料工业园和高性能环保涂料等项目,形成了从基础化工产品到高科技终端产品的链式发展。围绕焦煤集团开元化工,我们引进合晶科技,实施了离子膜烧碱、多晶硅等项目,形成了“离子膜烧碱-三氯氢硅-多晶硅、单晶硅”光伏产业互补共进的循环链条。三是抓产业互动,促进循环链接。结合产业发展特点,依托氟、钛、锆、锂、硅等五大产业延伸,规划建设了产品相互应用、互为原料的六大产业园。如氟化学产业园区利用光伏产业园区的产品单晶硅、多晶硅生产太阳能切片,最终形成太阳能电池、节能灯具等产品;佰利联产业园区与光伏产业园区、氟化学产业园区间共享氯气等化工原料„„按照集聚区规划,通过政府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强化园区联系,推动产业向精深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链和产业园区间形成横向耦合的产业循环。
(三)健全政策抓配套。推进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我们着重从产业、财税、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列出了产业发展明细目录,对鼓励类项目优先发展,对限制类项目不予支持,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由财税部门对照有关规定制定细则,给予奖惩。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分别由一名区级领导牵头全程服务,要求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
(四)严格管理抓执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限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开展环保飓风专项行动,关停取缔了30余家“五小”企业,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了停产治理,为循环经济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积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人大、政协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代表、委员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推行了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四、工作建议
我们在循环经济中,感觉到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进一步完善,建议缩短项目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循环经济发展开通绿色通道;二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建议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建议设置具有可操作性、能反映循环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考核评估体系。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调研为契机,学习周边地区先进经验,抢抓中原经济区和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机遇,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巩固提升循环链条,着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