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合顺渔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案例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4 06:5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合顺渔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案例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合顺渔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案例汇报材料》。

第一篇:山东合顺渔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案例汇报材料

山东合顺渔业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案例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山东省冠县合顺渔业专业合作社,2009年3月26日注册登记,注册资金1120万元,占地1600亩。截至2013年底,合作社资产总额达4287万元,固定资产2826万元,销售收入8516万元。目前已形成鱼饲料加工、良种繁育、成品鱼养殖、生态立体种养、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功能区。主打产品有淡水雪龙鱼、淡水白鲳、梭边鱼、罗非鱼、澳洲龙虾、湘鲫等。产品销售市场前景广阔,远销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江苏、上海等省市。目前,合作社苗种繁育、成鱼养殖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态渔业养殖与加工一体化项目正在建设,完整的全产业链即将形成,三产融合、南北融合的目标实现在望。

我们依靠科技进步,全力推进、分步实施,循环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合顺渔业合作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强化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循环、生态”两大主题,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培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产出率,减少或避免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经过不懈的努力,资源能源利用方式不断优化,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循环经济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和环境保护 意识进一步提高。逐步形成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核心的新型生产经营体系。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被授予“全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近几年以来循环经济工作取得的骄人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和赞扬。先后获得国家十二部委首批示范合作社,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国家级、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山东省优秀科普示范养殖基地,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和模式特征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为了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合顺渔业于2008年、2014年先后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两座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处理的管网配套,加快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提高中水回用率。科学配置地表水、地下水、雨水、中水等各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联合调动、高效、优化配置。

(二)依靠渔业科技高起点规划,打造有竞争力的循环经济模式

“冠县合顺渔业养殖院士专家工作站”是聊城农业的第一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站借助专家及其团队的技术优势,围绕“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渔业养殖技术、养殖废弃物及鱼副产品循环有效利用”等重大课题,开展联合攻关,实现“生态循环发展,引领行业方向”的大目标。

(三)三产融合打造全产业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循环经济链条图)

合顺渔业立足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生态链条。从种鱼养殖、鱼苗孵化、成鱼养殖,到尾水处理、鱼产品深加工以及生态立体种养,再到纯天然有机肥生产、鱼饲料生产,种、养、加各环节相互衔接,资源循环再利用,真正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立体、高效、种养加一体化的全产业链。

(四)围绕水的循环利用,构建企业内部水资源梯级利用链网体系,提高资源产出效率、达到零排放、零污染。

根据黄河故道的区位、资源和环境特点,大力推广“先渔后农”“上农下渔”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高效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生态渔业养殖与加工一体化项目的“稻虾连做”“稻鳅连做”,是一种全新的种养合一、生态循环、立体高效的“上农下鱼”种养模式。养殖尾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产业园种植有机稻,稻田水体养殖泥鳅和龙虾以及其他一些水产品。龙虾、泥 鳅食用水中生物,它们的排泄物可作稻田的肥料,泥鳅在土中活动还可替水稻松土助长,它们看似毫不相关,却因一个生态内循环系统,串成了一个互相依附的生态链。这样一来,既节约水土资源,又节约了饵料、肥料。

(五)合理利用鱼副产品、活性污泥,推进塘泥肥料化,建立“鱼粪便—污泥—有机肥产业链”和“鱼皮、鱼油等鱼副产品—医药、美容、保健产品产业链”。

合顺渔业十分重视生产过程中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强化废弃物资源化,为提升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延伸生产过程产业链,合作社于2010年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一座有机肥厂。这样,鱼的粪便、塘泥等经处理形成有机肥,为种植业增加肥料,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生产的肥料有机质含量高,可增强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可使植物生长必须的钾元素充分还原到土壤,具有无病杂菌、无重金属残留、抗病、抗重茬等特点,肥效高于国内同类产品30%,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合顺渔业与北京新辣道餐饮集团合作的生态渔业养殖与加工一体化项目主要以鱼类为原料,将鱼肉加工成鱼糜及制品,将鱼骨加工成易于吸收的鱼骨钙食品,将鱼皮和鱼鳞加工成在美容、医药、保健品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市场潜力巨大的胶原蛋白,把一条鱼“吃干榨尽”,既实现了生态循环发展,又能让每个环节都产生商业价值。

(六)大力实施“农林渔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针对我省鲁西地区中低产田分布广、农业结构单一的特点,合顺渔业大力推广“农林渔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渔业养殖业为中心,发 展有机稻、有机鱼虾,同时,投资200万元充分利用道路、堤坝种植经济林木,使单一的渔业养殖向“农林渔复合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

三、取得的成绩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资源与环境效益。合顺渔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渔业养殖的高效益、零污染。万元产值能耗由2010年0.46吨标准煤/万元降低到2013年0.42吨标准煤/万元;产品单位能耗由2010年的425kg标煤/吨降到411kg标煤/吨;吨鱼耗水仅为32m³,与国家标准比吨鱼节水28m³(注:国家标准(GB/T18916.5-2002)A级为60m³/吨);实现了的中水回用,水循环利用率100%;渔业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100%。

经济与社会效益。多年来坚持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效并举之路,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吸纳社员476户,既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带动了定远寨、辛集、范寨等镇办事处及莘县、临清、河北馆陶、大名,河南濮阳等周边县市千余户农民养鱼致富,养殖户年均收入高于种植户2倍以上,实现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农民水产养殖积极性不断提高,产业运行良好。养殖利润率能达20%以上,截止2013年底,合作社销售收入8516万元,实现可分配盈余1960万元。形成了合作社规模与农民效益同步增长的致富之路。合作社渔业养殖的成效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和陆续报道,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CCTV-2“生财有道”栏目、CCTV-7“科技苑”栏目分别从致富、规模化产业化养殖、科技推广等角度进行了陆续报道。

(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完善渔业养殖的循环经济全产业链条,尤其是在鱼产品深加工规模扩大后要配套完善相关的工艺技术,做到物流平衡,不增污不排污;二是需要加快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进一步提升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使资源利用率及利用价值更高。

四、该模式的推广意义

合顺渔业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渔业养殖废水处理、渔业养殖及加工废弃物处理等难题,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和鲜明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模式对全国淡水渔业养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一)节约水资源,实现水的梯度利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渔业养殖用水量较大,倘若把养殖尾水全部无序排放,既严重浪费水资源,又会污染环境。合顺渔业 “先渔后农”““上农下渔”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围绕水的循环利用,构建企业内部水资源梯级利用链网体系,提高资源产出效率、达到零排放、零污染。真正实现了水的梯度利用和“一水多用”。这样做既生态环保,又能使生产养殖可循环可持续,真正实现增产、增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实现渔业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合顺渔业建立的“鱼粪便—污泥—有机肥产业链”和“鱼副产品—医药、美容、保健产品产业链”使鱼副产品、活性污泥等废弃物得到合理利用,为种植业增加肥料,为社会为人类提供更多食品、保健品,增加农民 收入,拉动农村就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国家“三农”建设及“沃土”工程,对推动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大力推广无公害产品及有机产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是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绿色消费理念的核心。合顺渔业积极实施“三品一标”建设。目前已获山东省海洋渔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已注册“渔冠”牌商标,淡水白鲳、梭边鱼、罗非鱼等主营品种已取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星顺”有机肥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精致农业产业园生产的有机稻、有机鱼,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产品投入市场逐步转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对打造国内绿色消费市场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四)有利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聊城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又以种植业为主,牧业、渔业所占比重小,且规模较小。合顺渔业取得了循环经济新技术的重大突破,突破水耗高、能耗高、污染严重等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成功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该模式对全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对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篇:铜陵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铜陵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摘要

本文概述了铜陵的资源优势,指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结合铜陵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各主导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铜陵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打造循环产业链为核心,构建区域的大中小循环。铜陵循环经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铜陵;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产业链

铜陵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很大空间。循环经济的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它要要求经济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铜陵市矿产资源丰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使用效率低,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使得铜陵成为全国重工业污染严重的城市之一。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使铜陵矿产资源等加工带来的附加值增加,“三废”排放相应减少,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使用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铜陵资源储备情况

铜陵历史上有“八宝之地”的美称,是全国矿产种类最为丰富、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现已探明的有铜、金、银、硫、铁、石灰石及与之伴生的各类稀有金属30余种。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硫铁矿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石灰石、黄金和白银等储量均居全省之首。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有色,化工,建材,电力四大高耗能行业是支撑铜陵经济发展的支柱,铜陵的节能减排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铜陵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这意味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二、铜陵主导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一)能源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分析

铜陵是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发展起来的,自古起来就以“铜”资源丰富著称,也有一定的煤炭资源储备。依托丰富的铜资源发展铜加工业已成为铜陵的支柱产业,并形成一系列的加工产业链。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展循环经济为例加以分析。在全国有色第一座新模式矿山的安庆铜矿,采用“坑下高阶段强化开采”先进工艺,使铜回收率达93%以上,位列国内铜矿山前茅。在生态型矿山冬瓜山铜矿,采用先进的连续高效强化开采和半自磨加球磨的碎磨选矿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矿山资源利用率,并实施废石不出坑和尾矿不入库,实现矿山无尾排放和无废开采的目标。同时还对其他矿山,实施井下废石和选厂尾矿充填,对废石堆场、尾矿库等进行生态修复,土地复垦绿化达到165万m2,复垦率为25%以上。冶炼厂在国内同行业首次利用制氧过程产生的排空废氮气,用氮气掺和液化气进行带硫还原反应,达到脱硫除氧双重目的,既降低重油及液化气消耗,又减轻了传统精炼过程的烟气污染,通过对废物资源的回收利用产生二次能源,既产生了经济效益又实现了环境的保护。图1-1对能源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的归纳总结,提出了发展模式。

图1-1 能源工业循环经济模式

采掘(收集二次能源

生态修复 加工 回收利用新能源

(二)化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分析

传统的化工产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生产规模扩大伴随着大量的三废排放,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粉尘、SO2、NO2、有机废水排放。铜陵市开展跨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钢铁厂每年产生的20多万吨高炉渣,发电厂20多万吨粉煤灰已成为水泥厂的优质原料,每年水泥行业利用的固废就达60万吨。一批以“三废”为资源的静脉产业不断涌现,如铜官山化工公司回收六国公司的氟硅酸钠,生产;有色设计院试验工厂专门处理有色冶炼的烟灰,提炼铅铋等金属;金口岭的选铜设备重选金隆公司的含铜废渣,提高铜的回收和再利用。铜陵的化学工业逐渐从资源消耗型转变为资源节约型,走上了循环化工的道路。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示意图见图1-2。

图1-2 化学工业循环经济模式

资源在资源化下游中游 生产三废回收

(三)冶金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分析

冶金工业是铜陵高载能、高污染行业,其循环经济的发展对铜陵生态环境有其特殊的重要性。铜陵金蟾矿业公司——这个安徽省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采用先进工艺,将在选矿浮选阶段产出的尾矿部分进行二次尾矿浮选,选出的金、硫和铁矿进入硫精矿系统,最后吸干榨尽的尾矿经过滤作为水泥添加剂外销水泥厂,矿石循环利用价值提高一倍以上。图1-3对冶金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规划。

图1-2 化学工业循环经济模式

资源

自利用渣冶金加工下游产品

回收

三、铜陵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特征

铜陵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地成效。2005年,铜陵市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有色公司被评为试点企业,成为全国唯一的循环经济“双试点”城市。

(一)主要特征

铜陵模式的最主要特征是以打造循环产业链为核心,构建区域大中小循环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铜陵积极构建企业小循环和产业园区中循环:

1.以铜矿资源为基础,以“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产业链为主导,以共伴生资

源为重点,耦合化工、钢铁、有色等行业构建铜资源循环产业链;

2.以硫铁矿为基础,以“矿山采选→磷硫化工→精细化工”循环产业链为主导,耦合冶金化工等行业,形成硫资源循环产业链;

3.以石灰石资源为基础,围绕建材产品生产和工业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消纳,形成建材循环产业链。

通过三大产业链的构建,促进形成耦合共生的循环型产业体系。铜陵在发展循环工业的同时也积极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实验区,形成“种植→养殖→加工→沼气→肥料”循环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技术平台、设立综合服务区、建设循环经济主题旅游设施。在生产循环的基础上,将余热用于居民生活,利用水泥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逐步实现生产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

(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成效

2010年与2005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提高15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96.2%,能源产出率提高2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74.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3.4%。

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到道路是铜陵面对资源枯竭的必然选择。铜陵这类的资源型城市应该多渠道发展循环加工业,依靠历史悠久的发展能源产业的经验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循环经济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获得了规模经济效益,是新时代能源产业的生命力。铜陵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应该及时引进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铜陵市环保局要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监控,要事实的深入到基层,加强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政府不应过度的关注GDP的指标,完全用GDP来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政府不应把着眼点过度的放在GDP增长的速度,而应关注的是GDP增长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季昆森.循环经济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

[2] 程少武.循环经济调控机制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47

[3] 胡宝清,严志强,廖赤眉.县域生态环境的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 学出版社,2005.[4]胥树凡.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建立循环经济模式[J].中国环保产业,2001,(6)

[5]长青,郝晓燕,巩芳.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3.[6]王军,循环经济的理论与研究方法[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37.[7]李瑞霞,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15-18.

第三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探讨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探讨

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创新观念,奠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

1.树立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内部要减少物料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标;建立生态工业网络,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和再利用。

2.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彻底转变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狭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逐步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树立新的经济增长观。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构建评价机制,引导循环经济健康发展1.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机制的基本思路。一是理论评价与具体操作相结合。建立评价机制包含两种类型:理论评价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原理入手,从各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及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操作型评价偏重于研究区域的实用性,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评价城市循环经济

发展状况。二是经济和资源环境指标相结合。循环经济更加强调资源的节约和高效率利用。因此,从“3r”准则出发,设定三个类指标,建立评价机制:(1)减量投入指标、污染减量排放指标和资源再循环利用指标,旨在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和减量化投入水平,改善环境质量。(2)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旨在评价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经济总量上实现高速度增长的同时,提高就业率,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和科学文化水平。(3)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则是利用各项环境质量指数,从侧面反映出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2.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机制。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机制应考虑五个方面的指标。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应包括人均GDP(绿色GDP),低能耗、高产出行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以工业废弃物和垃圾为生产原料的循环类型企业产值,循环经济增加值。二是资源减量投入指标。应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GDP耗水量、耗电量等,用以表明单位能源利用率。三是污染减量排放指标。主要包括废气排放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等,主要说明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四是资源再循环利用指标。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率、回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城市垃圾回收和综合利用率等,这一指标体系主要反映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主要应包括环保投资指数,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空气质量指数,绿色能源占总能源比例,这一指标体系主要反映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投入和保护情况。

三、完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坚持制度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改变外部不经济这一长期困扰的问题,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产环节的赢利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政策、合理的费用机制,如政府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收费和税收机制等。只有通过制度安排,通过市场机制,企业才会去追求经济的循环。

2.构筑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除国家制订法律外,地方政府要依照法律法规制订政策法规性文件,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还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尽管个别企业、个别产业、个别领域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技术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但整个技术支撑体系是零碎的,不全面的和薄弱的,其深度和广度远不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建立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对关键性技术进行攻关势在必行。

3.依靠科技,建立绿色技术设计、开发与应用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系统。发展循环经济应着眼于积极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材料,加快对新材料的替代和开发研究,实施产品“前端”研发、“中端”控制和产品“末端”治理的研究,加快研究开发低成本的、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产业链延长和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型可持续发展产业的转型,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第四篇: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报告

**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报告

**市发改委课题组

(2014年1月8日)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市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都已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传统的重化工业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坚定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一、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成就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全面引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功能区划,合理调整产业布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体系,在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和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产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

(一)组织和政策保障体系初步确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自觉把节能环保观念和资源意识体现到制定政策、部署工作的各个方面。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机制。加快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建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0-2015年)总体规划纲要》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大工作重点,提出通过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等举措,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制定出台了《**市“十二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市“十二五”水环境整治规划》、《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市节能监察实施细则》、《**市粉煤灰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市实施〔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细则》、《**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规则》、《**市“十二五”期间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文明、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为发展重点的相关政策和意见。从企业、产业、社会三个层面对全市循环经济工作作出战略部署,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四大重点领域、实施40个左右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开展10项重点行动的“441”工程,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

(二)农业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我市农业循环经济起步早,在病虫害无害化防治、节水灌溉、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绿色农业基地等方面,已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1、生态种植技术得到推广。2012年,全市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75.6万亩,覆盖341个村组,涉及农户15万户。推荐主要作物施肥配方15个,配方肥施用面积达106.6万亩,配方肥施用总量达5.33万吨。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减少不合理施肥量(纯量)1612.6吨。在水稻上通过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绿色防控措施,在确保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近3年来,全市氮肥、农药的使用量分别减少了12.7%和26.1%。

2、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得到应用。积极推广农作物间种套作技术,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的复合产出率;推广农牧结合生态模式,形成了猪(禽)→沼→粮、猪(禽)→沼→菜;猪(禽)→沼→果;种(植)→养(殖)→加(工)→沼(气)→肥(料);秸秆→沼气→电力;秸秆→生物质炭(木焦油)等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广渔业立体养殖模式,形成了水生植物与养殖鱼、虾、蟹共生的环境,有效保护和利用了水生资源,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3、农业废弃物一定程度综合利用。积极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对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利用。开展禽畜粪便沼气工程,全市36个规模化禽畜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已达75%以上。同时充分利用沼液作为农田绿色肥源,施用面积已达5000多亩,比一般农田减少60-80%的化肥使用量;利用畜禽粪便生产优质有机肥料,通过高温发酵等技术处理,对禽畜粪便实行资源化利用。到2013年,全市户用沼气保有量23079口、小型及联户沼气工程128处、大型沼气工程6处,沼气工程总容积197832立方米,全市年产沼气约900万立方米,解决了9万农民的全年生活用能问题,年可节约标煤约6500吨,减少能源支出约1440万元;年处理畜禽粪便污水近50万吨,提供无公害有机肥(干物质)约5万吨,创肥料效益5000万元;年可减少326吨二氧化硫和5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发挥了减少大气污染的功能效应。阳光大棚覆盖面积2.3万亩,太阳能照明路灯760盏,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5.2万户;全市建成了六十社区等生态家园低碳生活小区123个,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小区112处,生态能源站6个。

实施了油菜、小麦、水稻三种作物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全年实施面积18.03万亩。亩平还田作物秸秆300-500公斤计算,亩平可减少化肥用量3-5公斤,亩平节本增效30元以上,项目区可节约化肥用量577吨,实现节本增效614.8万元,项目区土壤有机质提升0.05%。特别是通过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农民逐步认识到利用秸秆资源的重要性,不再将富余秸秆随意丢弃或焚烧。项目区秸秆还田量达到85%,焚烧量仅占8.7%,比实施项目前浪费秸秆资源的现象有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峒山社区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示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该项目采用生物质移动床热解联产联供工艺,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进行粉碎、干燥、挤压成型;然后,将成型原料装入热解移动床中,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热解,产出生物质炭;生物质气经过净化装置的冷却、脱焦、过滤、除尘和除酸后,产出清洁优质燃气,送入储气柜中,再通过稳压罐输送给燃气机组发电和供城镇居民使用。

4、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初具规模。2010年以来,我市连续5年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到2013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规模的生态农业产业基地56个,有126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并对农产品出口实施了基地备案制度,“三品”种植面积达25万亩。一区(梁子湖区)两线(百里长港线和樊寺线)一园(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带)初步形成。

(三)工业循环经济全面推进

我市工业领域不断深化节能降耗、污染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工作,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序进行,工业循环经济呈现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

1、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市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冶金、建材、发电三大行业和**电厂、鄂钢、世纪新峰、吴城钢铁等几家高能耗企业,它们既是能耗大户,又是节能降耗潜力所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前三年期间,先后实施了鄂钢1080高炉TRT发电;电厂高压电机变频改造、尾水余能发电,吴城公司电炉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世纪新峰4.5MW低温余热发电、尾气余热烘渣等一批重大节能工程,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使全市工业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有了较大下降。另一方面,狠抓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实施了如**电厂锅炉燃烧调整节能改造等一大批节能改造项目,采用了许多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用能效率,让这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成为带动全市能耗下降的主力军。到2012年,我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1.30吨标煤,比上年下降5.63%,降幅排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降幅(4.30%)多降1.33个百分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绝对值由“十一五”以来的一直位居全省第一位降至第三位,分别比黄石(1.5131)、宜昌(1.3332)低0.2125和0.0326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0.7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下降16.4%,降幅都排全省第一。这表明我市高耗能的重化工业产业结构在逐步得到改善。

2、资源综合利用成效突出。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321.25亿元,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产值约39.8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2.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87.32%,比2010年提高了22.3个百分点;利用废气资源31.77亿立方米,利用废水资源3596.1万吨。2012年,全市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24家,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对电厂粉煤灰、选矿尾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实行资源化利用,目前我市电厂粉煤灰和钢厂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率均达100%。坚持以点带面,带动循环经济发展。**电厂和吴城钢铁公司作为全省第一批试点企业,循环经济工作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工作已走在全市的前列。

3、清洁能源成效喜人。编制并实施了新能源示范行动计划,峒山40兆瓦现代农业光伏大棚科技示范园、顾地总部基地15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蟠龙大市场3兆瓦微电网、蓝焰峒山生态能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到2012年,在主要城市道路、部分新农村社区道路以及凤凰广场、环洋澜湖公园、观音阁公园等市区12个游园等场所,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景观灯8760盏,总功率约为380千瓦,每年可节约用电76万度,相当于替代约0.03万吨标准煤量。目前全市共有各种生产锅炉102台,其中48台改用稻壳燃料,年消耗量约为11.4万吨,相当于替代5.7万吨标准煤。另一类是企业购买秸秆炭化棒作为退火炉和加热炉的替代燃料,目前全市共有弛久弹簧钢厂、同方泵业、神龙泵业、永鑫铸钢厂和永红粮机厂等企业使用秸秆炭化棒燃料,年消耗量约为5.91万吨,替代常规能源约为2.96万吨标准煤。**蓝焰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物质热解联产联供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后,年产生物质燃气1051万m³,焦炭10512吨,生物焦油2000吨,可向长港镇和峒山社区6000户农户集中供气,向周边2万分散农户提供生物质炉具和成型燃料,同时可年发电约867万度,每年可节约煤炭约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18.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近1000吨。

4、污染减排取得进展。工业领域尤其是高污染性行业中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2012年有7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6家重污染企业通过了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全市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累计达25家。环保整治专项行动取得效果,尤其是通过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否决了一批不符合环保要求和节能要求的投资项目,限期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突出问题。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初见成效,小选矿、小钢铁等重污染行业得到了集中整治。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52%、2.74%、12.53%和1.02%;完成了省里下达的排放量下降1.5%、2.0%、2.0% 和1.0%的减排目标。

5、园区循环化建设和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全市投入近60亿元资金,在**开发区、葛店开发区等工业集聚区建设了一大批循环经济项目。**开发区已有35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每年新增经济效益近20亿元,节水1.67亿吨,节电1.85亿千瓦小时,减排二氧化硫、烟粉尘等污染物18万多吨。通过对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实现产业重组和产品升级换代,优化城市布局,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鄂钢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围绕鄂钢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项目有:1条年产矿渣微粉120万吨生产线,“十二五”末达到综合利用矿渣205万吨/年。建设2条40万吨/年的钢渣热闷处理加工生产线,淘汰现有的钢渣热泼生产线。1条钢渣提纯加工线和钢渣粉线,实现高炉渣和钢渣高价值资源化利用,实现钢渣“零排放”。1条建设污泥冷固球团线,将转炉污泥、除尘灰、氧化铁皮等废弃物,加入石灰(萤石)、有机粘结剂等辅料,通过高压成球机制成污泥冷固球团。1条氧化铁皮和除尘灰直接还原铁生产线,形成年产10万吨直接还原铁的生产能力;1条瓦斯灰提碳选铁生产线,年处理瓦斯灰8.7万吨。在峒山、池湖、恒大等10个新社区开展的“四个一型”低碳社区建设,推进了社区太阳能热水、太阳能路灯、沼气利用、绿色交通及垃圾、污水、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等建设。

(四)服务业和城乡循环经济起步加快

我市把再生资源回收产业作为发展循环服务业的重点,并大力开展服务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服务业循环经济在较高起点上加速起步。城乡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生态乡镇建设有序推进,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1、服务业生态集约特征有所显现。近年来我市注重引导服务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涌现出了一批以节地和环境友好等为特征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了商贸流通、社区服务、休闲旅游等生活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培育了金融保险、信息中介、文化传媒等知识型服务业。市委、市政府把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放在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上,瞄准当前电子商务产业迅猛发展的机遇,抓住电商巨头在中西部地区抢滩布局的时机,在葛店开发区规划建设18平方公里的“中部电子商务基地”,成功引进了亚马逊、普洛斯、唯品会、苏宁易购、当当网等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随着一批电商领军企业入驻,为我们形成千亿级产业新集群奠定了基础。“绿色餐饮、绿色宾馆、绿色商场、绿色市场”等循环特征服务主题开始出现。

2、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一是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整合供水资源,统一编制规划,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建设思路,初步探索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供水模式和管理机制。市级财政投入资金1.5亿元,用于铺设城区至乡镇主管网,目前主管网已覆盖全市乡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以上。二是按照“村组收集、乡镇清运、区级转运、市级处理”的模式,投资近2亿元,实施了全市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华新公司(**)环境有限公司实施的城乡生活垃圾市级生态处置工程项目预计在2014年初可以投入使用,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三是按照“全域统筹、分区处理、厂网并举、雨污分流、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设格局,实施城乡污水收集处置体系建设。

3、城乡生态建设不断深入。近年来,通过稳步推进百里长港生态示范区建设,逐步形成生态网络体系,实现人工建筑、自然环境、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景观的完整统一。强力推进湖泊生态保护,坚持将湖泊生态保护作为一条原则贯穿于各个体系、层级的规划之中,对湖泊及其陆域保护地区进行永久、刚性保护。始终把梁子湖生态保护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拆除梁子湖养殖围网2万6千多亩;退耕还林、退田还湖近10万亩;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分的“三区”环境管制和湖泊保护区“三线”保护要求,实行了更加严格的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和环境现场监察制度;建成了梁子岛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要求;积极开展梁子湖生态保护试点工作,实施试点项目10个,有力地推动了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结合利用德国促进贷款项目积极推进洋澜湖环境综合治理,洋澜湖水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得到一定改善。强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2010一2012年共对123个村庄(社区)进行环境连片整治,成为**城乡一体化的亮点工程,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示范和标杆作用。

(五)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取得成效。

从“十一五”到现在,一些重点企业的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循环水能回收电站项目。该公司对冷却用水进行回收利用,安装2台容量为2WM轴伸贯流式水能机,项目已建成,年节约标煤7000吨,减少灰渣和粉尘排放166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0吨。二是鄂钢公司、吴城钢铁公司、鸿泰钢铁公司三大钢铁企业的节水工程项目。这些企业主要建设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和污水处理回用工程,项目建成后,到2012年,这些企业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98%,基本实现了工业废水的零排放。三是湖北归一节能环保科技建材有限公司等70家企业利用脱硫石膏、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弃物生产新型建材产品项目。这些企业以脱硫石膏、煤渣、矿渣、粉煤灰等为原料,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建设年产各类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1400万立方米,灰沙砖5亿块。境内传统粘土砖全部淘汰,通过粉煤灰和工业废渣的利用,减少排灰、排渣场1500余亩,节约粘土砖、瓦取土用地近1000亩。四是鄂钢公司的富余煤气发电项目。该公司利用高炉和焦炉的富余煤气,建设2套富余煤气发电装置,依托现有3#、4#6M焦炉,回收利用干熄焦余热资源,建设1套发电装置。年发电量达8亿千瓦时。五是武汉启科数控机制造有限公司重型和超重型数控机床再制造项目。该公司运用先进的加工修复技术、信息技术、数控及自动化技术等,对废旧的重型和超重型机床进行再制造,年再制造重型和超重型数控机床79台套。机床再制造循环利用率达85%以上。年可节约11655.5吨钢铁,节约能源10373.4吨标煤。六是湖北世纪新峰雷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生产线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该公司依托现有的2条干法水泥生产线窑头、窑尾余热资源,新上1套装机容量为4.5WM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配套建设相关辅助设施。七是**今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该公司主要利用电厂的粉煤灰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掺比平均值达70%左右。已形成了一个粉煤灰、炉渣、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链和新型建材产业群。八是峒山社区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全国领先的秸秆干馏热解技术,利用丰富的棉杆、杂木枝等生物质废弃物做原料进行粉碎、干燥、挤压成型;然后,将成型原料装入热解移动床中,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热解,产出生物质炭;生物质气经过净化装置的冷却、脱焦、过滤、除尘和除酸后,产出清洁优质燃气,送入储气柜中,再通过稳压罐输送给燃气机组发电和供城镇居民使用。

(六)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

到目前为止,我市初步形成了以下六大产业链。一是以鄂钢为龙头的企业钢铁循环经济产业链:“炼钢→富余煤气→发电”、“钢铁→冶炼渣→微粉→ 水泥(新型建材)”、“炼焦→煤焦油→化工产品”和“钢铁→板材→工程机械(船舶制造)”,利用炼钢、炼铁和炼焦等环节产生的废弃物生产电力、建材和化工产品。二是以**发电公司为龙头的电力产业链:“电力→粉煤灰(工业石膏)→新型建材(水泥)”、“电力→蒸汽→供热”,利用电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和脱硫石膏用于水泥和新型建材生产,同时,回收电厂余热资源生产蒸汽,淘汰工业园区的燃煤锅炉,对工业园区实行集中供热,形成热电联产。三是机械再制造产业链:“废旧机床(工程机械)回收→检验检测→绿色清洗→寿命评估→控制系统更新和部件修复再制造→产品检测”和“废旧冶金轧辊回收→检验检测→绿色清洗→寿命评估→表面涂层强化再制造→产品检测”,对废旧机床、工程机械和冶金轧辊通过修复加工进行再制造,恢复其使用价值。四是循环农业产业链:“猪(禽)→沼→粮”、“猪(禽)→沼→菜”、“猪(禽)→沼→果”、“种(植)→养(殖)→加(工)→沼(气)→肥(料)”、“种植→秸秆→沼气→电力”、“种植→秸秆→生物质炭(木焦油)”,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废弃物制备沼气,沼气池产生的肥料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五是以选矿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选矿→矿渣→新型建材(矿山充填料)”,将尾矿再选废渣用于生产新型建材和矿山充填料。六是以**开发区的顾地塑胶公司为龙头的回收利用塑料废弃物生产城市排水管道产业链:“废旧塑料→造粒→管材”。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工作不够主动,行动不够统一,发展循环经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人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存在着一些片面性和简单化,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口号上,还存在片面乃至错误的理解,缺乏操作应用的具体措施。社会公众绿色消费、节约消费的理念尚未全面形成,旧的生活习惯没有根本转变。

(二)资源约束,保障能力不足。我市本身资源贫乏,属于资源外向型城市,由于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剧了资源能源供应的紧张程度。生产要素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是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尤其是面临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用地、城市用地急剧增加而用地指标紧缺、后备资源枯竭的形势下,土地利用结构和效率问题已经不得不加以关注。

(三)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推动,其中部分企业、产业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属于家庭作坊式企业。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一方面使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并且工业化水平不高,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资源浪费严重,万元产值能耗高,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大。

(四)循环产业链发展程度处于初级阶段。从总体上讲,我市循环经济的普及面还很小,发展程度也不平衡。就农业而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够,循环的模式比较简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不完善。就工业而言,清洁生产型和循环型企业的运行成本有待降低,产业和行业间的配套能力差,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还占有较大比重。另外,我市的循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现代服务业运行机制远未形成。在社会领域,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循环经济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废旧物资回收与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尚未建立。

三、下一步工作思想和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发挥“百湖之市”和山川秀美的生态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推进新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战略位置,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绿色转型”,形成生态文明“绿色导向”,努力把**建设成为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生态优美文明祥和宜居区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重点将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紧完善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好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完善工作。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应包括: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框架;城市生态及基础设施框架;生态文明及生态人居框架;支撑保障体系及重点项目等。“十三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都要以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目标要求相衔接。

(二)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守土有责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切实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抓手。切实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绩考核方式,制定并试行符合我市实际的循环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将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万元产值“三废”排放总量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为重点,确定考核内容,探索建立富有**特色的“绿色GDp”政绩考核体系,推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根据物流和产业关联性,改造开发区(园区)内的企业、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和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园区的产业结构;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推动余热余压利用、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和水的循环利用;培育专业化废弃物处理服务公司,实行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实现开发区(园区)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对规划新建的工业园区,也要按循环经济的的标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既要为引进资金项目搭好平台,也要科学筛选和确定入园项目,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

在农业园区建设中,积极探索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农产品系列化深加工的农业技术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发展猪(禽)→沼→粮、猪(禽)→沼→菜、猪(禽)→沼→果,种(植)→养(殖)→加(工)→沼(气)→肥(料)五环工程等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培育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农艺科技园区,农业良种种植示范基地等,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并以此带动文明生态村和农业生态县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企业层面,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企业是主体。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先行示范区的目标,以清洁生产为突破口,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节水、节能、降耗、减污技术,通过能源资源的梯级利用和废物循环利用,形成生态工业生产链条,同时要加大对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

(四)切实抓好节水工程建设,创建节水型城市。一是以污水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原则,加快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形成不同层次的中水回用循环体系,选择学校、住宅区、宾馆饭店、行政机关、大型企业等进行中水回用试点,污水处理后可用于绿化、景观、保洁、卫生冲厕、工业用水等。二是抓好工业节水工作。大力发展节水项目,对高耗水的产业加强调控限制,鼓励企业利用中水。凡有利用冷却水工艺的生产项目,都应采用闭路循环技术,实现“零”排放。所有排放废水的工业企业,都要加强治理,实现达标排放。三是抓好农业节水工作。农业用水浪费较大,不容忽视。在继续大力推广滴灌、喷灌、防渗管道等节水措施和旱作模式的同时,应抓好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引导和激励农民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和创新应用先进节水技术的积极性。四是应利用废弃河道、洼地、坑塘等修筑堤坝,蓄存雨水,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

(五)建立废物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发展“静脉”产业。把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做为一项新兴产业来抓,积极研究和引进废旧物资利用技术和项目;规范和整顿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市场;加强废旧物资回收队伍的管理。重点采取对种植废物、养殖废物、餐饮废物、废塑料、废金属、废轮胎、废家电、废灯管等方面回收利用加强规范引导;不断整合社会人力财力技术资源,逐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成系统。

(六)积极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消费模式。结合“五城同创”活动,引导居民形成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活方式,并通过消费行为反作用于生产领域。在居住区尤其是新建小区提高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率,推广新型节能型建筑材料,实行集中统一供热供水。在消费环节上,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低排放的资源循环使用意识,形成自觉的生活习惯,对易耗品实行多次反复利用,切实减少废弃物的发生,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每个家庭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抵制“白色污染”和过度包装,对生活垃圾进行适当分类。鼓励大家购买环保和节能产品,节约水电纸张等,提倡乘坐公交车出行,缓解当前日益紧张的能源危机和交通压力。

执笔:王-运-平

第五篇:谷丰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谷丰源集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情况汇报材料

一、企业简介

山东谷丰源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辖七个子公司,是集科研、生产、农化服务于一体的全国重点复合肥生产企业、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用微生物菌剂、微生态制剂、医药中间体、酶制剂等生物产业园区。公司厂区占地1000余亩,拥有固定资产3.6亿元,现有员工1000余人,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集团公司拥有生物肥、缓控释肥、螯合肥、高塔肥、脲甲醛复合肥等12条生产线,具有年产百万吨各种复合肥料的生产能力。集团公司分为肥料生产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生物医药区等功能区,着力打造从集团公司生物有机肥料—农业种植养殖—有机农副产品—沼气工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有机肥料的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发展模式。

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山东名牌”等称号,“谷丰源”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公司的微生物肥料、螯合追施肥料获得国家四部委认定的“国家重点新产品”。企业荣获“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农业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聊城市富民兴聊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公司拥有专利21项,鉴定高科技成果3项,先后和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生科院、华东理科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发新

技术、新产品,多次承担国家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组建了“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螯合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聊城市螯合肥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公司以科技创新发展为第一要素,全面提升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在2012年被评为“聊城市市长质量奖”。

2013年,公司农业板块先后承担了2013年省级现代农业果菜项目,山东省“菜篮子”工程,山东省畜牧旅游示范园区等项目,获阳谷县2013年农业突出贡献奖。

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规划和目标

1、企业清洁生产开展情况

公司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是按照清洁生产工作程序逐步开展的。领导高度重视及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深入人心,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司在审核准备初期就成立了审核领导小组,企管部相关领导全程陪同咨询方老师到分公司进行宣传培训,制定了清洁生产激励机制,体现了公司对清洁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公司同时也成立了审核小组,公司总经理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做了动员报告,号召全体员工积极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和合理化建议,并承诺提出的方案都会被公司做为宝贵的财富收集,在条件成熟的的时候组织实施,并且都给予一定的奖励。全体员工在各级领导的感召下,清洁生产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审核小组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让审核工作按程序、有计划的进行;公司利用黑板报、例会的形式宣贯清洁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清洁生产的相关知识和

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使全体员工正确认识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掌握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方法。为使清洁生产深入广大员工心中,审核小组还进行了一次征文活动,通过向员工征集清洁生产文稿,把广大员工引入清洁生产宣传活动之中,以写作激发员工对公司实施清洁生产工作的理性思考,搜寻、指正浪费现象,培育、增强节能意识,总结、传播节能工艺、技术和操作方法,把“清洁生产,从我做起”落到实处。

公司审核小组在咨询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国内同行业先进的工艺技术指标,收集分析了公司的基本情况,生产工作情况及环保工作状况,基本探明公司存在的不足。针对企业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清洁生产机会,并根据清洁生产审核的特点确定出了本轮清洁生产审核重点,设置清洁生产审核目标。

2、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公司园区内实行农业大循环模式,利用集团公司生产的生物菌进行畜禽养殖,利用畜禽粪便建设沼气工程。目前园区肉羊存栏量为600余头、商品猪存栏量6000头,每天处理粪量为25吨,冲洗废水25余吨,畜禽产生的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干粪便部分使用生物菌进行腐化、发酵,做为生物有机肥原料,用于园区内的土壤改良。

园区种植有机黑小麦、绿小麦200余亩,对园区的秸秆进行了综合利用,和粪便干湿分离后的废水都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公司厂区锅炉和居民生活用气。产生的沼液作为优质水溶肥料施用于本公司园区内蔬菜与果园种植,沼渣和食用菌废菌棒混合生产有机

肥进行土壤改良,节约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又能增产增收,提高种植作物的品质,形成了“养殖-沼气-沼肥(种植)”的良性循环系统。

3、循环经济投入产出情况

集团公司循环经济涉及工业、农业两大板块,集团公司原来是生产肥料,成立于2002年。2013年又投资建设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在着力打造从工业——农业——工业的大循环模式,工业板块效益良好,农业板块因为是去年刚刚建设,现在围绕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投入也在农业板块上,今年准备投入400余万元建设的大型沼气项目,建成后在经济、节能等方面效益显著。

经济效益。(1)沼气:年产沼气36.5万立方米,按照1.5元/m3计算,年可获收益36.5×1.5=54.75万元。(2)沼渣沼液肥:年产沼

渣肥18000吨,主要用于本场区有机蔬果种植,每吨按30元计,年产值54万。

节能效益。沼气工程年产沼气36.5万m3,按照热值及热值利用率推算,1m3沼气相当于0.7公斤标准煤,每年可替代煤255.50吨。

这种循环模式可能需要3-5年的不断发展,才能形成良好的运营,投入产出比会有更好得回报。

三、循环经济项目实施的保障情况

对于公司的循环经济项目,公司的领导十分重视。为确保循环经济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循环经济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循环经济项目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督导工作,整合有关项目和技术力量,保证各项措施及资金按时到位。

四、发展循环经济中使用的新流程

集团公司的循环经济,首先是在生物肥料示范为前提进而发展现

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是按照种养结合、综合共生、循环内外的流程,即用生物肥料改良土壤、发展有机种植、用生物技术进行畜禽养殖、园区废弃物综合利用、固体农业废弃物回到集团制作肥料的循环流程,逐步形成了从土壤改良、优良蔬菜粮食品种培育、生物肥料示范、病虫害生物预防、植物秸秆生物发酵综合利用、生态养殖、畜禽粪便生物熟化处理、食用菌栽培、沼气工程建设、沼渣菌渣生物转化生产有机肥料进行还田、生产有机粮食、有机蔬菜及有机食品的循环经济链。

山东谷丰源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6月27日

下载山东合顺渔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案例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合顺渔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案例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模式构建大全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模式构建 叶美锋林代炎吴飞龙 (福建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福州 350003) 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农业循环经济......

    潍坊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推荐)

    4.2.3潍坊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与实证分析在潍坊现有的农业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下,考虑到潍坊市农业发展的特点,在产业优化,产品优化思路指导下,以农业可持续增效,农业收入......

    XX市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精选合集]

    今天,民盟江苏省委、盐城市委循环经济调研组领导、专家来我市检查指导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这是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关心、支持和鞭策。在此,我谨代表东台市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 摘要:美国、德国、日本、丹麦、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典型模式主要有......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简析[范文]

    1.循环经济的含义和准则 据专家考证,“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人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被人们逐渐接受,一些企业......

    关于建立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关于建立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董淑阁 (赣榆县环境保护局,江苏 赣榆 222100) 摘要:通过分析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阐述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 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中国包装行业的安全合规与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中国包装行业的安全合规与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