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方法的历史提示

时间:2019-05-12 19:5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保护方法的历史提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保护方法的历史提示》。

第一篇:环境保护方法的历史提示

环境保护方法的历史提示

作者单位:沈阳市外国语学校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135号 邮编:110005Email:Diegoqi@163.com

内容简介:本文力图从历史上寻找环境保护的方法,并从德国的环境保护作法寻找借鉴,总结出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方法,以提示世人,建成环境保护的社会意识。

一、环境保护方法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按照其功能,可分为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依赖环境,人类的活动也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甚至造成频繁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沙尘暴、地震和臭氧洞等等,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并且科学地改良环境,使之适合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护环境的历史经验

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史书就记载了保护环境的经验和方法。

为了防止农业盲目发展,破坏生态环境,禁止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鼓励种植有利于环 保的农作物。面对环境的恶化,最早是希腊人开始觉醒。公元前590年左右,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下令提倡在坡地上种植橄榄和葡萄,反对种植谷物,以防止水土流失。

兴建水土保持工程。古代罗马人修建了集水坝、蓄水池来收集冬季的雨水以供夏季灌溉,还修筑了梯田和灌水工程。但是,这些水土保持工程由于种种原因或放弃不用,或缺乏维护而最终消失湮没了。正如古代埃及和古代巴比伦一样,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造成的耕地减少也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衰落和重要因素。

制定法律规范,禁止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公元前十八世纪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中有禁止鞋匠住在城内,防止污染城市生活环境的规定。中国西周时期的《伐崇

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今者,死无赦。”反对破坏生态环境。

清醒认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是有限的,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二千多年以前,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曾发出告诫:人类的发展要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人口应当保持适度的规模。然而,长期以来很少有人运用这个科学的认识指导实践。近两百多年来,人口急剧增加,早已超过了地球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不足、环境恶化空前严重,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中期现有资源就会枯竭。面对现实,我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运用科学发展观,有意识地协调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实行计划生育,实现可持续发展。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污染和破坏环境的问题,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人口素质,发展劳动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限制资源消耗大,危害环境的产业,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立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和组织,形成环境保护社会氛围。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造成了环境恶化,使它们较早地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外国人犯的错误,我们不能再犯了,吸取外国历史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环境保护没有现成的系统的理论,它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整体改变,解决环境恶化的新问题。象德国,还成立了“绿党”,作为保护环境的政治组织,通过议会迫使政府采取环保政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城市居民发起了抵制环境污染综合症的运动,并且建立了全国性的组织。几乎同时,欧洲国家也进行了关于反对空气污染和破坏森林的立法。1972年,第一次人类与环境联合国大会召开,通过了联合国环境计划。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要求各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大会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倡导全球携手,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求得持续发展。,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编制国别“21世纪议程”的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造成了环境恶化,使它们较早地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外国人犯的错误,我们不能再犯了,吸取外国历史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量的公害事件,导致成千上万的人生病,甚至丧生。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盲目发展工业,也造成了环境恶化。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发展工业之前,首先要做好废物、废水、废气的排放、处理和再利用措施的准备,建立能够满足生产所必需的排泄系统和优美的投资环境,再科学规划工业区。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还在于它使用大量的石油和煤等燃料,近些年来核能被广泛应用,核试验区、核泄露和核废料都给自然界造成长期无法恢复的破坏。核污染、臭氧层洞和全球变暖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利用好太阳能,水电、风能、地热和潮汐等可再生的能源,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有利于发展工业。

进行一次生活和生产观念的革命,走人类与自然相和谐的道路。要想追求生活的质量,就要增强保护好生活的环境责任感。发展生产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产活动也要改良和扩大生态环境,比如沧海变桑田,沙漠出绿洲,地下建城市。移民地外星球不敢奢望,在地球上扩展生存空间,还是可能的吧?

城市规模在扩大,人口越来越密集,处理垃圾是当务之急。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做好生活和生产垃圾的排放处理工作。通过高新技术和制度创新,建立回收、再加工、重新利用垃圾、废弃物的公司和组织,拓宽社会发展的瓶颈,即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热点。

三、借鉴德国环境保护的历史经验

德国是开展环境保护的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环保效果最好的国家之一,有许多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二战后,德国经济发展很快,大多数西德人都是怀着希望和自豪感关注着经济奇迹般地发展。但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济的发展对土壤、空气、水的污染日益严重。70年代初环境问题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德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每年770万吨;二是河流、湖海等水域中的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以莱茵河水为例,原来水中有200多种鱼类,可是到了70年代初只剩下80多种;三是垃圾堆放场的垃圾滤液对周围土壤、地下水造成了污染。这和我们现在的环境情况非常相似。

于是人们开始对经济发展的后果产生了疑问,原先盛行的消费主义也开始受到批判,当越来越多的地带被水泥路面所覆盖,越来越多的水域被垃圾污染的时候,人们不再过多地关注生活水平,而是更多地谈论起生活质量,人们意识到环境成了最紧迫的问题。也就是从70年代开始,西德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有1972年的<<垃圾处理法>>,1974年的<<控制大气排放法>>,1976的<<控制水污染防治法>>,1983年的<<控制燃烧污染法>>.,1986年建立了联邦及各州的环保局,接来1994年把环保责任写入基本大法。

德国大约有8000部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欧盟还有400个法规。这么多的法规,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全部了解,政府部门大约有50万人在管理环保法律。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法律的颁布得到了成功实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能说明问题,在1985年达到最高峰后从1990开始下降,从1971年时的770万吨,下降1995年的200万吨,又下降到了1996年180万吨。这与德国统一后,东德按照法律关闭了许多重污染工厂,另外许多工厂采用了合格的脱硫除尘设备有直接关系。

在交通方面,通过使用无铅汽油减少污染。目前德国无铅汽油使用率几乎达到100%,而且欧盟范围内汽车都要安装一个三通调节催化器,使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日益减少。氮氧化物大约降低了50%,虽然汽车从1970年的1500万辆增长到了1995年的4000万辆。

为了噪音,德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包括把居民区定义为交通安宁区,在有标志的区域内汽车、飞机、机器都要降低噪音。另外日常生活中有一个“蓝色天使”标志告知消费者在购物时保证产品、机器和器具噪音小。

为保护海洋在内的水域,德国颁布了<<废水征税法>>,大力减少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与养料。市民也要交纳较贵的水费和污染,一个普通家庭一年支付大约500至600马克的水费。

德国是一个法制国家,环保法律很完善,对环保的经济投入也很大,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效果,另外获得的一个无形的结果就是公民和企业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工业界和经济界认识到经济和生态保护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良好的大气条件、水域和土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德国直接与间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大约有100万人,德国的环境高新技术产品在全世界领先,德国环保产业在其国际贸易中的比重约占18%以上。

另外还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德国企业界的环境意识。ISO是非政府国际标准化组织,其中ISO14000 是一个环境管理标准,在欧盟已3000多家企业取得了这一标准认证,而德国就占到了三分之二,超过 2000家。

德国环境政策的制定遵循三个原则:1.预防原则:环境政策的制定应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先污染后治理;2.肇事原则(责任原则):给环境造成影响或损害的人要负责并承担避免或消除环境受损的费用; 3.合作原则:国家吸收经济界、公民以及社会团体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因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其中肇事原则在德国的环境法律中表现最突出。

德国1991年颁布了<<商品法>>,这是产品责任原则首次在法律上被确定下来。据法律规定:商品包装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有义务收回和利用使用过的产品。具体表现形式是除了可以退瓶的包装(类似于我们的啤酒瓶),在日常生活当中,几乎所有的食品、化妆品、各种日用品的塑料、玻璃、纸类外包装袋上都印有一个圆圈和一个箭头组成的圆形图案,这就是

绿点。有这个标志的商品,表示它的包装可以回收,也就是要求消费者把它放到盛包装物的分类垃圾箱里,绿点的实行是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的,因此消费者也负一定责任,在商品价格里也包含了一些回收费用。而回收这些包装的公司是企业界、经济界于1992年建立的私人组织,这个系统被称为“德国二元系统”(又叫双轨制,表示回收品中其中一部分可以再利用,还有一部分不能)。该公司的任务是从消费者那里收集使用过的包装材料,进行再生。这一法律实施的结果是:1991年至1995年每年减少了130万吨垃圾的包装:多用途包装的比例保持稳定; 1993年至1996年回收利用的包装将近2000万吨。住户的垃圾以及类似的工商业废料减少14%,利用率达到30%(1990年13.6%)。

使“绿点”得以顺利实施,使包装得以回收再利用的前提是垃圾分类。在法兰克福机场,就在机场候机大厅看到分类垃圾箱,每四个不锈钢的筒状垃圾箱连成一组,侧面分别写有玻璃、纸张、包装物及其他混合垃圾,除了写有这些名称,侧面还画着各类垃圾的示意图,每个垃圾箱里该放什么一目了然。在大街上的垃圾箱都是一字排开几个1立方米大小的深绿色铁质大箱子,侧面写有分类的名称。在洪堡学校可以看到是以垃圾的颜色来区分垃圾的不同种类,分类垃圾箱一般是与机场相同的四个类型,有些地方还要把不同颜色的玻璃瓶分开来放,还有专门为放废旧衣服而设立的垃圾箱,在一个生态居民小区里还有用废衣服做成的建筑防风材料。

在没有进行垃圾分类以前,德国垃圾的处理费用越来越高,于是在1985年政府决定逐步进行垃圾分类。玻璃和废纸在1985年就开始分类,1991年包装开始分类,现在的玻璃的再利用率最高达到90%,废纸达到60%,而塑料是50%。剩下的混合垃圾(即不可回收垃圾)由类似国营公司的垃圾搬运处负责。一年内汉堡一共处理了100万吨垃圾,其中80%焚烧。而焚烧的热量用来发电、供热,在剩下的废渣中30%用来进行建筑、铺路。“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能源”这句话在德国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证实,而且大大降低了垃圾处理的费用。在没有进行垃圾分类以前,一个家庭用于垃圾处理的费用是一年800马克左右,而现在是400马克。每个星期把旧报纸、包装物、各种废玻璃瓶分门别类地放在一个地方,等候回收公司收取。法律促进了能源的再用,法律鼓励了人们的环保行为。

从1985年开始的垃圾分类、从1991年开始的绿点系统,已经使废品的回收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环。而于1994年制定并在1996年10月实施的<<循环经济法与废料法>>,则在整个国家经济运转中体现了肇事原则。循环经济法主要内容是从清除废料的路子回归循环经济,顾名思义是回收废品再利用,其结果是原料的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废料少的产品得到了开发,而从长远来看,整修消费和生产系统将被改造成一个循环经济。

德国从已经开始征收生态税,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外,其他能源例如汽油、电能都要收取生态税,间接产品也不例外,比如1升汽油现在1.7马克,再加6芬尼的生态税。

四、总结

通过学习历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并加以改革和创新,培养环境保护的社会意识,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齐德高,男,1971年8月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

现在工作单位:沈阳市外国语学校,任历史教师。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135号邮编:110005

Email:Diegoqi@163.com

第二篇:历史一再提示我们

历史一再提示我们:保护区不是一个狭义的保护问题,科学管理是解决保护区一切问题的核心,发展是解决保护区一切问题的根本,跳出保护区看保护区,是解决保护区一切问题的手段,加强党的建设,是解决保护区一切问题的力量源泉。如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政府的鼎立支持,我们将一事无成。

第三篇:2013高考历史考前提示(xiexiebang推荐)

让我握住你的手„„

----高考历史考前叮嘱一、六句题外话

1、孩子,老师深深的爱着你,你是我永远的骄傲,值得我自豪,我以能做你们的历史老师而引以为荣„„

2、孩子,老师深深感谢你,高中诗与荆棘交织的岁月,我们共同走过,教学相长,我们因你们青春的激扬而提高,而纯美,而愉悦„„

3、孩子,老师深深地祝福你,你们都是缤纷世界精彩的唯一,祝福你考试成功,祝福你未来如海般蔚蓝、博大、深邃„„

4、孩子,请相信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扇门,一片叶,信心的风帆+阳光心态,桅杆之遥的,不正是理想的彼岸„„

5、孩子,请让智慧的光芒指引你前行,让心灵的原野安静,让思考、思索凝铸为思想,在智慧的引领下,静然探求真理,让知识与理性绽放于试卷之上„„

6、孩子,请让我握住你的手,让为师者真诚的温暖洋溢在你的周围,以我的目光让你行进的步伐坚定铿锵„„

二、六句题内话

1、课本,永远的依据,考前的回归。参考考纲知识点,对课本进行复习,要形成一个整体的体系性的认识。考前对课本的回顾是在备考历史科目此阶段的重中之重。

2、掌握粗线条的时间线索和主要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画时间轴,这是高考得高分的救命稻草;将知识综合化,适度拔高(文明史、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得分之关键之关键。

3、高考试题好热身,十个热点心有数

*把握试题特点:以书本知识为背景,以考测能力为主体,以时事热点为切入口。熟悉命题手法 创新:运用你平生第一次见到的材料和设问。立意:考查包括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其中以能力考查为主。用近三年高考试题和本模拟题进行考前热身训练。*十个热点:

1、改革与制度创新;

2、社会经济与妇女地位;

3、民生民主社会保障;

4、社会转型;

5、环保生态文明;

6、金融货币;

7、民族团结;

8、海权和三农;

9、全球化与区域化

10、周年、次周年事件

4、如何保障高水平发挥? 熟悉规则,训练有素,临阵不慌!修改要慎重!答题两大灵魂

A.选择题的灵魂是审题,历史选择题尤其要注意审清题目的限定词(时间限定、范围限定、求答角度限定等)

B.材料题的灵魂是材料,脱离于材料的知识点的铺陈是不容易得高分的。与材料紧密相关的知识点才是答案的采分点。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

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

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

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

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

1、找关键词“题眼”(反复出于题干)用语文直通车法,直接找关于题眼的选项,再斟酌考虑;运用语文咬文嚼字法:注意所有、开始、始终、彻底、完全、唯一等字眼不要轻易选择。

2、排除法:排除观点性错误(选择不正确的除外),排除时间空间错误,排除主语信息不对应错误,排除逻辑错误;

3、代入法:在利用基本史实排除两个错误项后,将剩下的代入题干,符合题干信息的即正确选项,实在拿不准,揣测命题意图考察哪个热点问题。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4.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5.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信息时间、特点、含义是、原因、影响、本质”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6.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④揣测围绕哪个热点命题

▲珍惜第一印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题越改越错,所以,没有完全的把握,一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

三、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第四篇:纳税评估分析方法参考提示

纳税评估分析方法参考提示

根据《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及相关资料,整理出以下关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评估指标、模型及使用分析方法,供各地在此次重点税源专项评估工作中参考应用。

一、纳税评估所需的数据资料及来源

(一)上级部门发布的涉税信息;

(二)征管信息系统存储的各类纳税人的“一户式”信息资料。

包括纳税人的登记、认定、资格审批、发票领购等基本信息,以及增值税纳税申报资料(主要包括:《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使用明细表》、《增值税(专用发票/收购凭证/运输发票)抵扣明细表》、《商贸企业增值税进销项税额明细表》)、企业所得税季度(月)预缴申报表及申报表和附表、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三)增值税征管信息系统所采集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四小票”数据;

(四)重点税源调查与分析系统数据;

(五)国税机关获取的第三方信息资料;

(六)主管国税机关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资料。

二、增值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1、收入类评估分析指标

(1)用企业存货变动情况测算当期申报销售额

工业企业:本期产品销售收入测算数=(期初库存产成品金额+ 本期完工产成品金额-期末库存产成品金额)×(1+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成本)

商业企业:进价核算方式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测算数=(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购进商品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1-毛利率)

售价核算方式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测算数=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购进商品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工业企业测算公式中“期初库存产成品金额+本期完工产成品金额-期末库存产成品金额”计算出的是企业产品销售成本,乘以(1+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成本)计算出企业当期产品销售收入;商业企业测算公式中“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购进商品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对于采用售价核算方式的企业计算出的是本期销售收入;对于采用进价核算的企业计算出的是本期商品销售成本,除以(1-毛利率)计算出当期销售收入。若测算数大于企业实际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的问题。指标提示异常时应注意:

①销售货物未做财务处理或虽作处理但未申报。

正常情况下,企业销售货物而发生的费用与当期主营业务成本是配比的。因此,对此问题应重点审查当期《利润表》“主营业务成本”和“营业费用”本月数,计算出本月营业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率,同时审查上期《利润表》本月数,计算出上期比率,并进行对比分析,若本月比率突然增高,则说明企业可能存在此问题,应在评析结论中说明,作为主要疑点问题转约谈、实地调查环节落实。

②发生视同销售行为而减少的存货未计销项税。

重点审查当期 “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对外投资”、“其它业务支出”等栏次期末余额,并与上期期末余额进行对比分析,看当期有无增加额。若有,则说明企业可能存在此问题,应在评析结论中说明,作为主要疑点问题转约谈、实地调查环节落实。

③发生非正常损失未作进项税转出。

企业当期减少的存货也可能存在不需做销售、不需计提销项税,而是发生了非正常损失的情况。因此,还应审查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栏次期末余额,并与上期期末数进行对比分析,看当期有无增加额。若有,则应审查《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转出”栏中有无相应数据。若无,则说明企业存在此问题,应在评析结论中说明,作为已基本明确的问题转约谈、实地调查环节进一步落实。

④以货抵债未计销售收入。

企业发生以货抵债业务未按规定作销售处理时,一般通过应付帐款、其它应付款帐户直接冲减库存。分析企业是否存在此问题,应审查当期《资产负债表》“应付帐款”、“其它应付款”栏次期末余额,特别是其它应付款,并与上期《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进行对比分析,看当期有无异常冲减额。若有,还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商)品功用、财务核算特点、流动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流资较少,“其它应付款”、“应付帐款”余额长期较大的企业,而本期又有冲减额,存在此问题的可能性就较大,要在评析结论中说明,将之作为主要疑点问题转约谈、实地调查环节落实。

⑤以物易物未计销售收入。

企业发生“以物易物”这种交易行为,一般不涉及货币资金的流动,只是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发生一定的变化,库存总额不变。从能够掌握企业的资料情况看,只能对商业企业进行分析。判断有无此行为,应审查《库存商品明细表》,看本期增加的商品中有无超出其经营范围的部分。

(2)用企业资金动态测算销售收入是否异常

销售收入测算数=(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和其它应税行为收到的资金-“应收帐款”及“预收帐款”当期贷方发生额+“应收帐款”及“预收帐款”当期借方发生额)÷(1+本期销售综合税率)

本期销售综合税率=本期应纳增值税额÷本期不含税收入总额

“应收帐款”及“预收帐款”当期贷方发生额反映的是企业前期销售货物或发生其他应税行为而在本期收到的货款;“应收帐款”及“预收帐款”当期借方发生额反映的是企业本期销售货物或发生其他应税行为未收到的货款。此公式反映的是企业本期收到的全部资金减去前期销售货物在本期收到的资金,加上本期销售而未收到货款的部分,即为本期全部含税销售收入。

如果测算数大于企业实际申报数(应税销售额+免税货物销售额+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企业收到销售资金不作销售时,一般通过挂往来帐的手段进行隐蔽。因此应重点审查《资产负债表》“其它应付款”栏次期末余额,并与上期《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进行对比分析,看本期有无增加额,增加额是否异常。若有,还应结合以下问题进行分析。

①企业直接销售原辅材料、半成品、下脚料等未计销售收入。

根据平时掌握的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分析,如该企业生产的半成品有无独立的功用,有无发生过直接对外销售半成品的情况;企业的经营范围有无转售外购原辅助材料业务,或是否曾经发生过转售业务;若为工业企业,还应看是否属产生大量副产品或下脚料的企业等。若有以上情况,则应在评析结论中说明,将之作为主要疑点问题转约谈、实地调查环节落实。

②企业收取的价外费用、包装物押金未计销售收入。

2、进项税金控制额分析指标

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期末存货余额一期初存货余额)+本期销售成本〕×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2009年起则还应加上购进固定资产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

将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计算的本期进项税额,与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计算的本期进项税额进行比较;与该纳税人历史同期的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纳税人本期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横向比较;与税收管理员掌握的本期进项税额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查找问题,对评估对象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具体分析时,先计算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以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具体分析应注意:

(1)购进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2009年以前)

重点审查当期《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 栏目期末余额,并与上期《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对比分析,看本期有无异常增加额,若有,则应在评析结论中说明,作为疑点问题转下环节落实。

(2)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及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重点审查本期《资产负债表》“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对外投资”、“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等栏次期末余额,并与上期《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对比分析,看本期有无异常增加额。若有,再审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转出”栏有无相应数字,若无,则说明企业可能存在此问题,应在评析结论中说明,作为主要疑点问题转约谈、实地调查环节落实。

另外,还要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判断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副产品有无属免税项目的情况,按照现行政策规定,这部分产品消耗的购进应作进项税转出。若有,则应审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转出栏”有无数据,若无,则说明企业有可能存在此问题。

(3)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费发票、海关完税凭证、废旧物资销售发票或自行虚开收购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非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业务,一般情况下无资金流,或有票无货、票面金额大而实际付款少等,结合日常积累的管理经验,对企业的存货变动和资金支付作相关性逻辑分析。

(4)没有自营进口或委托代理进口业务而以海关增值税完税凭证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

三、增值税评估专用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1、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是根据企业评估期实际投入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等的数量,按照确定的投入产出比(定额)测算出企业评估期的产品产量,结合库存产品数量及产品销售量、销售单价测算分析纳税人实际产销量、销售收入,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1)适用范围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产品相对较为单一的工业企业。

(2)具体应用

①投入产出比模型: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数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评估期产品数量=当期投入原材料数量×投入产出比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应用中该模型的分析重点是:根据已确定的行业或产品的投入产出比及企业评估期原材料的耗用数量,测算出产品生产数量,与企业账面记载产品产量相比对,同时结合产品库存数量及销售单价等信息进行关联测算,并与企业实际申报的应税销售收入对比,查找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

某些特殊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等有一定的再利用价值,对其产出和再利用率的测算、分析,与前者的测算方法及原理相同,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利用该废料产出和再利用率,结合投入产出比,评估分析企业申报的真实度。

②单位产品定耗模型的应用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数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评估期产品数量=评估期原材料或包装物耗用量÷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或包装物定额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该方法是通过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定额指标,评估产品实际产量和销售额。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定额可以根据产品配方中的定额直接确定。单位产品定耗既可以是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定额,也可以是单位产品耗用包装物定额等。分析应用时要灵活运用,关联分析,及时查找企业可能存在的线索和问题。

(3)应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测算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测算分析结果,必须深入调查,从企业仓库保管、库存明细账目、辅助材料、包装物耗用等多方面印证、分析,查找线索;

②注意模型中指标的计量单位,特殊情况下必须进行单位换算,以免出现错误。

③对农副产品收购、废旧物资收购等企业可利用该法关联分析收购发票开具的真实性。

2、能耗测算法

能耗测算法主要是根据纳税人评估期内水、电、煤、气、油等能源、动力的生产耗用情况,利用单位产品能耗定额测算纳税人实际生产、销售数量,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其中耗电、耗水等数据可从电力部门、自来水公司等取得核实,相对较为客观。

(1)适用范围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对账务核算不健全、材料耗用情况难以估算,但可从第三方取得客观能耗信息的小规模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同样适用。

(2)具体应用

模型:

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生产能耗量÷评估期单位产品能耗定额

评估期产品销售数量=评估期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期末库存数量

评估期销售收入测算数=评估期产品销售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此法就是根据生产耗用的电力、水、煤、气等能量耗用定额指标,测算产品产量,进而测算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与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查找企业纳税疑点和线索的方法。

(3)注意的问题

①正常的企业非生产性(办公照明、空调使用等)用电占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记。但对差异额较大的,应分析是否存在隐瞒产量,少计销售收入的可能,是否存在将电转售其他企业或用于非应税项目等情况,少计其他业务收入或多抵进项情况;对需要由电费推算用电量的,应考虑扣除企业缴纳的基本电费。

②应加强同当地电业管理部门、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的联系,核实企业用电、水量等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要求纳税人申报时向主管国税机关提供电力、自来水发票复印件;或利用金税工程中供电系统的抄税信息核实。

③在实际分析中,应选取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具客观实在性、企业不易人为改变、不易隐瞒、便于收集、纳税评估可操作性强的指标。对能耗指标的分析应用,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工人熟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指标的运用不可生搬硬套,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选用或增设辅助指标,确定科学、合理的参考系数,多个指标并用,便于发现问题和疑点。

3、工时(工资)耗用法

工时耗用法是指在单位产品耗用生产时间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按照纳税人在一定时期耗用工时总量,分析、测算该时期内的产品产量及销售数量或销售额,并与申报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

由于工时在纳税人的账面不反映,不易于收集。工时往往反映在工资上。这部分工资仅仅指生产一线工人的工资,即生产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部分,可以在会计核算健全的纳税人账簿、凭证中直接反映。工资耗用是生产耗用工时反映在货币上的金额表现。工资耗用法是指在单位产品生产工资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按照纳税人在一定时期耗用工资总量,分析、测算该时期内的产品数量及销量或销售额,并与申报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

(1)适用范围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或者工资基本稳定,工资或工时记录完整、核算规范的工业企业。

(2)具体应用

模型:

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生产人员工时总量(工资总额)或某一主要生产环节工时总量(工资总额)÷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或者工资)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产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生产耗用的工时或者工资测算产品产量,进而测算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并与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查找纳税疑点和线索。

(3)应注意的问题

①企业的生产工时(工资)标准或者关键生产环节工时(工资)标准应相对稳定,相关数据应易于收集和计算。

②参考当地同行业或规模、效益相近企业的生产工时(工资)标准,便于税企双方工时(工资)标准的共同认可。

③生产工时总量(工资总额)的所属期要与生产产品的所属期配比。

4、设备生产能力法

设备生产能力法是按照纳税人投入生产的单位设备生产能力测算、分析纳税人的实际生产量,进而核实应税销售收入,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对比、分析是否存在涉税问题的方法。

(1)适用范围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特定的行业,如造纸业、水泥制造业、微粉、发电等行业。该方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2)具体应用

模型:

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若干设备的日产量或时产量×评估期正常工作日或工作时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产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该方法通过设备生产能力、生产耗用的时间测算产品的生产量,进而测算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并与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查找涉税疑点和线索。

(3)注意的问题

①设备生产能力可从随机文件中得到。随机文件包括产品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等。产品说明书对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的设备生产能力较为重要。

②实地查看时要注意正确区分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和生产能力。

③设备生产能力一般有幅度,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掌握。

5、毛利率法

毛利是指商业企业经营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额。毛利率是毛利额与商业企业经营收入的比率。商业企业在多年的经营中,形成了行业中较为固定的毛利率,以便企业在经营中参考和借鉴。

毛利率法就是以企业的毛利率与行业(商品)毛利率相对比,筛选出差异幅度异常的企业,通过有关指标测算企业应税销售收入,并与企业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

(1)适用范围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商业企业,如:钢材批发业、汽车销售业等。

(2)具体应用

模型:

毛利差异率=(企业毛利率-行业或商品毛利率)÷行业或商品毛利率×100%

①审查企业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其它应付款等科目。若期末余额长期过大,则有销售挂账隐瞒收入的嫌疑。然后,对企业的资产结构和存货结构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商业企业库存商品占流动资金比例长期较大,且库存量逐期增大,则说明企业可能有虚增库存,多列进项的嫌疑。评析人员应在评析结论中说明,作为主要疑点问题转约谈、实地调查环节落实。

②充分利用金税工程内企业供货方的抄税信息,与企业的认证信息进行比对,如其取得的进项发票未入账抵扣,则企业有购进货物不入账,销售不开票,进行账外循环的可能。

③在企业毛利率明显偏低的情况下,应运用费用倒挤法等,结合有关指标,测算企业的的应税销售收入及应纳税额是否异常。同时,应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取得返利未抵减进项税额的情况。评估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企业的返利情况信息:供销双方的返利协议;在供货方的配合下,取得其对客户的返利规定;结合企业财务资料,重点审查企业的费用账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科目,看其是否将返利冲减费用或抵顶应付账款或增加预付账款,等等。

(3)应注意的问题

①季节性因素。企业生产经营受季节的影响变化,本期进入销售淡季,造成应税销售收入降低,同时,为销售旺季准备生产,购进货物大幅增加,造成购销失衡等。

②政策性因素。出口企业本期出口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突然增加,直接免抵税额增加,应纳税额减少。

③价格因素。受市场竞争影响,企业经营的货物价格本期大幅度下降,增值额减少,毛利低。

④经营范围发生较大变化等特殊情况。

6、以进控销法

以进控销法就是根据企业评估期购进商品数量金额结合库存信息,测算商品销售数量、金额的分析方法。

(1)适用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商业企业,如珠宝首饰零售业、加油站、药品零售业、钢材批发业、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等,对经营的商品单宗额大、便于盘库、财务核算相对健全的企业尤为适用。

(2)具体应用

针对企业成本核算方式,构建以下以进控销模型:

①以金额表现:

A、采用售价核算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商品金额+评估期购进商品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B、采用进价核算: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购进商品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1-毛利率)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②以数量表现: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商品数量+评估期购进商品数量-期末库存商品数量)×评估期商品销售单价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3)应注意的问题

①尽量按照单品数据进行测算分析,以求测算结果的相对准确。企业商品购进情况应注意与金税工程认证信息、仓库保管账簿或凭据、实际盘存情况等相结合,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②对测算异常的企业应分析其是否存在销售货物未作收入处理或虽作处理但未申报,发生视同销售行为减少存货未计提销项税额,以货抵债未计销售收入,以物易物未计销售收入,发生非正常损失未作进项税额转出等情况。

三、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依托征管信息系统,以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提取的数据为基础,为纳税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销售(营业)收入比值

计算公式:

销售(营业)收入比值= [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指标分析:分析纳税人销售(营业)收入的变化情况。与同行业预警值进行比较,若高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若低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隐瞒收入;

2、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3、市场因素;

4、政策因素等等。

2、销售(营业)成本率

计算公式:

销售(营业)成本率= [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指标分析:分析纳税人销售(营业)成本占销售(营业)收入的比例。与同行业预警值进行比较,若低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若高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隐瞒收入;

3、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4、市场因素;

5、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

6、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

7、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调整正确性;

8、政策因素等等。

3、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值

计算公式:

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率= [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基期销售(营业)成本率= [基期销售(营业)成本/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值=[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率/基期销售(营业)成本率]×100%

指标分析:分析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基期销售(营业)成本率的变动情况。评估期与基期的销售(营业)成本率应基本持平,如该指标小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大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隐瞒收入;

3、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4、市场因素;

5、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

6、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

7、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调整正确性;

8、政策因素等等。

4、期间费用收入比值

计算公式:

期间费用收入比值=[评估期期间费用/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指标分析:分析评估期的期间费用占销售(营业)收入的比例。与同行业预警值比较,如该指标小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大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隐瞒收入;

2、虚列管理费用;

3、虚列财务费用;

4、虚列营业费用等等。

5、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

计算公式:

评估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评估期期间费用/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基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基期期间费用/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评估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基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 ×100%

指标分析:分析评估期与基期的期间费用占销售(营业)收入的比例变动情况,以测算期间费用的增减变化。评估期与基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应基本持平,如该指标小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大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隐瞒收入;

2、虚列管理费用;

3、虚列财务费用;

4、虚列营业费用等等。

6、利润率

计算公式:

评估期利润率=评估期利润总额/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指标分析:分析测算企业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例,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该指标如大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小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虚增费用;

3、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4、隐瞒收入;

5、政策因素;

6、市场因素等等。

7、利润率差值

计算公式:

评估期利润率=评估期利润总额/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基期利润率=基期利润总额/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利润率差值=评估期利润率-基期利润率

指标分析:分析测算企业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例的变化情况,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变化情况。该指标如大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小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虚增费用;

3、隐瞒收入;

4、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等等。

8、所得税贡献率

计算公式:

所得税贡献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指标分析:分析应纳所得税额占收入比例情况。该指标与同行业比较,若高于预警值的,暂视为正常,若低于预警值的,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虚增费用;

3、隐瞒收入;

4、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5、市场因素;

6、政策因素;

7、税法与会计差异调整的正确性等等。

9、所得税贡献率比值

计算公式:

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应纳所得税额/基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所得税贡献率比值=(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

指标分析:分析评估期与基期的应纳所得税额占收入总额比例的变动情况。评估期与基期的所得税贡献率应基本持平,如该指标大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小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虚增费用;

3、隐瞒收入;

4、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5、市场因素;

6、政策因素;

7、税法与会计差异调整的正确性等等。

10、所得税负担率

计算公式:

所得税负担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评估期利润总额)×100%

指标分析:分析测算企业所得税税负,与同行业水平相比较,若高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若低于预警值的,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政策因素;

2、税法与会计差异调整的正确性;

3、弥补亏损等等。评估企业如为亏损企业,该指标等于零。

11、所得税负担率比值

计算公式:

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评估期利润总额)×100%

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应纳所得税额/基期利润总额)×100%

所得税负担率比值=(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

指标分析:分析测算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变化情况,如该指标大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小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政策因素;

2、税法与会计差异调整的正确性。

补充说明:在企业所得税评估中,企业营业收入、产品产、销数量的测算方法参见上述增值税评估专用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四、主营业务利润额配比分析法

增值税发票控制和比对相对比较完善和严格,它的税种特点是对增值额征税,而企业的生产经营增值额是企业利润基础,通过对增值税的计算和倒推,则可以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利润,主要方法如下:

(一)模型

1、存货基本没有变动的模型

核定主营业务利润=企业应缴增值税/17%-制造费用中非增值税抵扣项目(工资额+折旧额等)-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存货有较大变动的模型

(1)期初存货大于期末存货时:

核定主营业务利润=〔企业当期应缴增值税额-(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17%〕/17%-制造费用中非增值税抵扣项目(工资额+折旧额等)-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期初存货小于期末存货时:

核定主营业务利润=〔企业当期应缴增值税额+(期末存货余额-期初存货余额)×17%〕/17%-制造费用中非增值税抵扣项目(工资额+折旧额等)-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二)计算配比系数

配比系数=核定主营业务利润÷账面主营业务利润额

参数标准:如果配比系数在1左右摆动,具体为0.85~1.5应属正常;如果系数<0.85,则表明企业可能存在多转产品成本,少计主营业务利润问题;如果系数>1.5,则表明企业可能存在少转产品成本,可能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现象。

(三)适用范围

增值税核算完整的中间产品制造业,销售的产品为非民用终端消费品

第五篇:核技术利用项目环境保护现场调查询问笔录(提示)

环境保护现场调查询问笔录

询问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时分 询问地点:

询问人姓名及执法证号:、记录人工作单位:被询问人姓名:性别:年龄:职务:

与本案的关系:电话:住址:

与本案关系:

询问及回答内容记录

问?我们是的执法人员:、,这是我们的执法证件,号码分别是:、请确认(出示证件)。

今天我们依法进行检查并询问有关情况,你应当配合调查,如实回答问题和提供材料。如果认为我们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办案,可以申请我们回避,并说明理由。听清楚了吗?

答:

问?请介绍一下你个人的基本情况。答:问?你与被调查单位的关系。

答:

问?被调查单位(个人)名称(姓名)?法人代表姓名?生产经营范

围?法人电话?

答:

问?在现场检查中发现你单位项目,请介绍一

下你该项目概况。

答:

问?该项目是何时开工建设的?辐照装置时何时购买的?何时建成(投入使用)的?何时向环保部门报批环评文件(未报批写明原因)?环

评文件何时经那个环保部门批准(未批准原因)?批复要求有哪些?

答:

问? 项目建设(或建成投用)过程中,有哪些部门来过现场,提出

过哪些意见,办理了哪些手续?答:问?

被询问人阅核后签注“询问笔录上述内容,记录属实。”被询问人签字:年月日拒绝签字的理由:询问人签字:年月日记录人签字:年月日(可续页)

下载环境保护方法的历史提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保护方法的历史提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SVN各种错误提示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大全

    SVN各种错误提示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大全1. svn: Server sent unexpected return value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in response to OPTIONS request for '#working-copy-f......

    PPTV屏蔽升级提示弹窗的方法

    PPTV是很多人都在用的软件,相信也有相当一部分用了去广告VIP补丁什么的,但不能升级,升级后会导致PPTV软件崩溃,老的破解补丁在新的上面不能应用,暂时没法享受无广告的乐趣。 弹窗......

    历史小高考答题方法

    历史小高考的试题分为两部分,一是选择判断题70分,二是大题笔试部分30分。 一·选择判断题 1.时间相当重要。我估计老师也应该强调过时间的重要性,绝大多数题目是根据时间来判......

    高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及万能

    高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及万能模板 一、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方法 1、三读材料,获取信息。 材料一般应该读三遍:第一遍,粗读(看),明白大体内容,不要在个别字、词上纠缠;第二遍,细读......

    历史中不平等条约记忆方法

    历史中不平等条约记忆方法 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高考常考的重点。但这些条约的内......

    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范文模版]

    高考历史的考点很多,想要在历史中拿到比较好的分数,学生需要记住很多的历史中的大事件,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历史复习的方......

    如何学好高一历史的方法[精选合集]

    高考历史考察了考生的记忆能力和分析的能力,高考历史不同于理科,它需要考生对历史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考生不能死死盯着课本上的内容,应该掌握学习方法,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

    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的全部职能的有效实现,一方面要看能否正确地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看采取什么方法去达到目的,因此,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