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被征地补偿标准及就业和社保问题范文
2014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农民被征地补偿标准及就业和社保问题
这个寒假2月份我调查的是农民被征地的各项政策和问题,地点是安徽省淮北市古饶镇赵楼村,我主要找了村委会的成员进行了解及借阅相关资料。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就我而言,我还是比较支持这种开发政策的。对于贫困的农村地区,征地补偿能相应的改善农民生活,当然必须对此进行指导,例如对子女的教育,各种工厂的建立以解决后续生活问题。
一、农村被征地补偿标准 以下是当地具体的其中七条补偿政策:第一条 为加强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的使用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以下简称“征地补偿费”),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包括耕地、林地、山岭、果园、牧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被依法征用所获得的经济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和青苗补偿费。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的使用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组织征地补偿费发放的组织实施。各级农业、民政、财政、监察等部门协同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使用管理的监督。
第五条 征地补偿费统一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已经确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发放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把应该补偿给被征地农民的部分直接发放给被征地农民。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直接发放给被征土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
第六条 安置补助费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该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费用。
第七条 征地补偿费下拨到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后,该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开立银行专户,对其收支实行单独计帐、专款专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每个征地项目的征地补偿费收支情况均应单独公布,自觉接受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上级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
可以看到这些政策对补偿金发放的保护和监督,而且对各类土地都有补偿。而且会给农民建好住房,房价也在承受范围之内。当然,除此之外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对教育的重视为农村的建设培养人才,在新建小区建了幼儿园和小学此外引导农民进行创业投资,不会变的坐吃山空。
二、农民就业问题
农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种地,在土地被征用以后,大多数人会面临着生计问题找不着工作,因为很多人收到的教育比较少缺乏专业知识,所以找工作比较困难。对此小区招了许多工厂,农民可以在里面找到许多要体力的工作岗位,因此倒不会造成失业问题。但是除了这些外我觉得还应该考虑到开发后的消费问题还有现在物价提升的情况。所以对于开发小区的重体力低工资工作还是不太够解决生活问题,所以我认为村委会应该对村民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这样才能找到更多的出路。
2014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另外,应该请相关的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创业指导,使村民逐渐接触到商业上的知识,进行务农到从商的蜕变,了解如何创业。就现在的形势来看,新建小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还没有多少企业进驻,所以这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根本上解决以后的生活问题。
三、农民被征地后的社保问题
以下是关于农民被征地后的社保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长远生计,规范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后,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行为。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的原则,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第五条 被征地农民应当从征地前在拥有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农业义务的成员中产生,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享有优先权。具体办法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制定。
被征地农民的名单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商定后提出,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公示后,报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市、县(市)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做好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省国土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等部门负责对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协调和指导。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最大的保障,也只有做好了社会保障问题,才能稳定社会的发展,消除不公的现象,使农民能够安乐的生活。
农民被征地后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所以一定要想好会出现的问题及做好相应的解决方案,杜绝补偿金下放时候的克扣现象,使被征地农民真正从中获益,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
第二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补偿标准
省人民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参加
基本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
鄂政发〔2014〕53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城镇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和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按照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有改善、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保障范围和对象
本意见的保障范围和对象,是指符合以下五项条件的被征地农民。
(一)承包地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征收;
(二)被征地时持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三)被征地时户口在征地所在地;
(四)被征地后家庭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含0.3亩);
(五)年满16周岁。
三、补偿标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被征地农民给予一次性养老保险补偿,其补 1 偿标准按不低于被征地时所在市、州上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倍确定。
对被征地时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的人员,按照一次性养老保险补偿标准给予全额补偿;对被征地时60周岁以下(59周岁至16周岁)的人员,年龄每降低1岁,补偿标准按全额补偿的1%递减。
四、参加办法
(一)为本意见实施后新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的一次性养老保险补偿资金全部划入其个人账户。
(二)被征地时男16周岁至59周岁、女16周岁至54周岁人员,根据国家现行政策,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均应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其中,被征地后在用人单位就业的,应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三)被征地时男60周岁、女55周岁及以上的未参保人员,统一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四)被征地时已年满60周岁的人员,在享受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基础上,再根据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资金,加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计发月数,按被征地时的实际年龄确定。
五、补偿资金的预存和管理
(一)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实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资金预存办法。
征地报批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补偿资金预先存入当地财政部门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财政部门开具预存资金到账凭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征地项目涉及的被征地农民情况和财政部门提供的预存资金到 2 账凭证,出具养老保险补偿资金落实情况的审核意见,作为征地报批的必备要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申报征地报批材料时,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审核意见和财政部门的预存资金到账凭证作为政府报批文件的附件一并上报。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资金不落实的征地项目,征地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征地。
(二)征地项目依法批准后,被征地农民所在地乡镇应将享受养老保险补偿的对象及标准在村(居)民小组予以公示。征地项目依法批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地方财政部门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最终确定的养老保险补偿金额,对预存资金(含利息)实行多退少补。征地项目未获批准的,由财政部门将预存资金(含利息)从预存专户全部返还当地政府指定的账户。
征地项目依法批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财政部门将养老保险补偿资金从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划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将养老保险补偿资金记入被征地农民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资金列入征地成本,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优先足额安排,不得减免。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资金按照社会保障基金相关规定管理,单独记账、核算,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六、统筹解决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解决《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下发后至本意见实施前已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所需资金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
(一)被征地农民未获得当地政府养老保险补贴的人员,在其年满60周岁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同时,由当地政府按照不低于所在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其发放养老保险补贴。
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本意见第三条规定的标准一次或分期给予养老保险补偿,并记入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在其年满60周岁时,不再发放养老保险补贴。
(二)对本意见实施前已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鄂政办发〔2009〕39号)规定参加了养老保障的被征地农民,应做好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并轨工作。
七、组织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确保必要的工作人员,相关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组织领导和督查落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审核被征地农民的失地面积和享受养老保险补偿的具体对象,并按照职责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相关工作。
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建立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工作落实。发展改革部门加强对城镇化建设中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指导。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审核土地征用的合法性、被征地农民失地面积,并会同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确认应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的对象。农业部门负责征地时农民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界定、核实工作。公安部门负责提供被征地农民的户籍及个人身份信息。财政部门负责协调落实和管理相关资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为被 4 征地农民办理参保手续、养老保险补偿资金记入个人账户和养老保险待遇计发等工作。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监察、公务员管理部门负责对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有关事项
(一)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具体实施细则,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另行制定。
(二)本意见自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此前我省相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三)本意见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2014年11月27日
第三篇:泰州被征地农民补偿及就业社会保障调查
泰州被征地农民补偿及就业社会保障调查
酷暑七月,为积极响应党的有关文件精神,使广大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及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今年七月对本市的有关农村进行了调查,由于两个个人的力量有限只对本地部分的人和相关的领导进行了访问。
本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西接扬州,东连南通,北邻盐城。下辖海陵、高港两区和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个县级市,99个乡镇,1538个行政村,总面积5790平方公里,属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7℃,年降雨量1089.9毫米。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城镇化建设、道路交通修建征占了大量的土地,使得农民被一批一批地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形成了特殊的群体——被征地农民。为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问题,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我区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安排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被征地农民现状
海陵区的被征地农民主要分布在九龙、西坝口、工业园及部分街道办事处,被征地农民2657户,8595人,其中法定劳动力范围内的人数5258人,已安排就业的1873人,占法定劳动力的36%;被征地农民转为城市户口1258人,占被征地农民的15%;享受城市低保的873人,仅占被征地农民的10%;参加社会保险268人,占被征地农民的3%。
二、存在的问题
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一直是县领导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但由于试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因此,我县2009年之前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主要原因在于:
1、被征地农民参保意识不强
由于被征地村人均被征耕地省,土地安置费基本已被农民领去,个人部分无法缴纳,而且大部分被征地农民认为参不参保无所谓。
2、资金难以筹措
根据前些年我县耕地征用补偿情况分析,个人安置费部分无法抵足个人缴费部分,资金缺口较大。而集体承担部分的资金,因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返回金为全体村民所共有,主要用于补足村集体土地补偿费。用集体所有的资金为部分村民缴纳保险费,大多数村民在思想上不能认同,集体出资部分筹集也会遇到较大的难度。除此之外,县政府需要承担的资金也较大,一步很难到位。
3、参保对象难以界定。根据泰顺的实际情况,由于二轮土地承包不到位,即使被征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之后,也还存在着“征地而不失地”的现象。有的村还在征地之后,把征地费平均分给了村民,同时对被征的土地进行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导致参保对象一时难以确定。
4、历史遗留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新328国道改建工程征地项目中,因工程资金紧张,有相当大一部分被征地属于我县内部政策处理,没有严格按征地标准报批,故该项目的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均未落实。二是大学城牵涉到当时移民对象 19114 人,共被征用土地 6928 亩。移民只享受移民安置补助待遇,并未真正享受失地待遇,由此,可能存在较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制约因素
1、被征地农民就业观念陈旧、就业能力较弱。被征地农民在失地以前靠种植农作物生存,采取“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存模式,与社会的接触较少,信息闭塞,思想陈旧保守,很多观念都不能及时更新,造成了大部分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无所适从,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对以后的生活一片空白。再加上很多被征地农民文化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普遍缺乏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导致再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同时,部分被征地农民还对政府和集体有着“等、靠、要”的思想,甚至存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观念,认为“低工资、重劳力、苦脏活”是外来民工的职业,自己从事这些工作会丢面子,就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被征地农民能够再就业。
2、就业培训机制、条件落后,针对性较差,跟不上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当前,社会上很多技能培训学校都把培训放在了课堂上,培训内容较为笼统,没有根据被征地农民的实际情况有层次、有区别的开展培训,缺乏对农民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导致专业程度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很差,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使接受培训的被征地
农民与企业的用工需求对接不上,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工人,失地人员就业变得很困难。另外,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都是以学历教育为主,承担着新增农村劳动力的中长期职业技术培训任务,由于受场地、设施、师资不足的限制,难以大量承担对农民工的短期技能培训,不适合被征地农民需快速培训,及时找到工作的实际情况,而民办培训机构虽然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由于很少或享受不到政府资金投入,在组织生源上也受各方面因素的困扰,致使办学成本高、收费高、生源少、发展缓慢,对被征地农民的培训效果也存在很大问题。
四、对策建议
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研究解决征地费用偏低、就业困难等问题,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多的关注,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一)充分认识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重要性和紧迫性。我镇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一定数量的被征地农民在所难免,今后的发展中还会有相当数量的被征地农民出现。虽然,这个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但是,若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社会的稳定,最终将会影响到我镇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我们本着不让为城镇建设、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的被征地农民吃亏、不让被征地农民因征地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原则,采取切实有
效措施,尽最大努力使被征地农民不失利、不失业、不失居,有保障。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我镇和谐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经常地不断地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和工作力度。
(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倾力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一是让被征地农民中的困难户、特困户直接进入城镇居民的低保体系。二是建立被征地农民医疗缴费、村集体扶持、政府支持和社会多方面筹资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以住院大病统筹为主的被征地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防止被征地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三是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采取政府出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出一点“三个一点”的办法解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即政府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划出一块,村组集体从土地补偿费和集体积累中拿出一块,被征地农民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抵扣一块。根据我镇被征地农民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设立不同的参保档次,让被征地农民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进行选择,不搞“一刀切”。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使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并轨,以建立起全镇统一、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增强培训实效性,提高就业能力。一是建立以就业服务机构为龙头,各乡镇为纽带的被征地农民的培训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一条龙”服务,提供岗位信息和就业服务。二是改善现有培训机构和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及培训手段,使被征地农民能够在培训中掌握实用技能。三是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突出培训的实效
性。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的需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输送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四)健全就业信息网络,提供就业服务。通过建立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网络, 逐步形成一套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劳务市场体系,为用工单位和被征地农民提供一个便捷高效、服务优质的市场化就业平台,从而有效改变部分被征地农民因信息闭塞而失去就业就会。同时,建立职责明确、管理有序、运作规范的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使被征地农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劳动保障服务,以及通过加强择业观念的教育,使他们解除陈旧就业观念的束缚,打破“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更多更好地实现就业。
(五)扶持和鼓励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小额贷款与自主创业相结合,对有创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除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外,对符合条件的为其提供自主创业小额贷款,支持其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二是对自主创业的被征地农民,在起始三年内减免有关税费,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自谋职业,缓解就业压力;三是发挥就业服务平台和劳务派遣机构功能,加强劳动转出地、转入地的联系,积极开展劳务合作和劳务转出,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
总之,在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上要通盘考虑,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双管齐下,全方位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使农村经济尽快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轨道,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步伐。
第四篇: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培训问题调研报告
**市**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培训问题的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建设与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建设所需的土地,又能切实保障好、维护好、实现好被征地农民的根本利益,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就业问题,确保社会稳定,这是一项严峻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劳动部门义不容辞的责
任。2001年以来,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市**区部分土地被征用,形成了部分被征地农民。
一、基本情况
(一)人员情况
经调查,目前**市**新区共有被征地农民5775人,其中劳动力4177人,按照性别分:男2220人,女1957人;按照年龄状况分:16—40岁1947人,41--60岁2230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需求量加大,被征地农民将会越来越多。
(二)就业情况
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被征地农民共有4177名,其中已就业3070人,仍有1107人没有实现就业,在已就业的3070人中,自主创业的181人;受聘于人的1723人,其中从事瓦工、木工、油漆、水电工作等459人;企业聘用318人;外出务工62人;临时就业786人(帮人看店、勤杂、保安、保洁、保姆等)。从上述就业情况来看,就业人员中绝大多数人工作随意性大、稳定性差,自身无技能,很容易再次失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三)技能情况
根据调查,4177名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3611人,高中文化程度464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的102人;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574人,其中持相关技能证书262人,未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3603人,其中有培训意向的89人。劳动力受教育普遍较少,职业技能低,就业竞争力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被征地农民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培训任务繁重。培训的覆盖面小。因培训能力不足,只有部分的被征地农民有机会参加培训。部分被征地农民因需要交纳培训费用而不愿参加培训,即使参加培训,也是培训费用低廉的技术含量低的专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的快速转移。
(二)被征地农民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严重影响着转移就业选择和求职成功率。男性就业多从事建筑、水利工程等重体力的技术要求相对不高的行业,而女性则多从事餐饮、保洁保绿等行业。
(三)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不健全,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低。一是被征地农民市场和中介组织发育迟缓,信息服务网络和基础设施薄弱。二是劳务信息不畅,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被征地农民向外转移以自发为主,盲目性和无序性较大,“马路市场”现象普遍。
(四)资金保障乏力,投入明显不足。尽管各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但相对于这一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投入明显不足。专项经费落实较困难。
三、被征地农民现状
(一)被征地农民角色转换难
在政府提出建设新工业园区的计划后,迅速进入论证实施阶段,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全面提速,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进入了超常规发展时期。城市加速扩张和工业园区等建设项目的大力实施,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失去土地,无论政府还是农民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致使被征地农民在由农民意识转化为市民意识,由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转化为市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等方面出现了“无所适从”的现象。
(二)被征地农民就业难
由于农民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普遍较低。失去土地后,他们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也较差,就业成为被征地农民的突出问题。
(三)被征地农民进入城市难
一是集体资产的处理难。村改居后,原集体经济组织性质发生了变化,对原始集体资产的处理由于主体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债权、债务及合同变更等问题。另外还存在社会保障、就业政策上,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权利的问题等。
(四)被征地农民收入来源减少
部分农民依靠地方企业优势,从事苦力,如窑厂等,收入高;部分近郊农民从事经济效益较高的种养业;部分农民依赖于产权归属自己的房屋从事房屋租赁、仓储、批发零售、餐饮等经营活动,且房屋的增值效益明显。由于征地拆迁,农民的收入来源直接受到影响。
四、目前已开展工作
(一)深入调查摸底,科学制定配套文件
为了摸清我区农村劳动力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我们对辖区内的农民进行了三次地毯式调查摸底。对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类汇总、装订成册,并录入计算机动态管理,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档案。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区被征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
(二)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在涉及的两个办事处设立劳动保障所的基础上,所属七个自然村各设立劳动保障工作站一个,做到职能、人员、编制和经费“四落实”。
(三)加大宣传引导,转变农民就业观念
从被征地农民思想观念入手,通过宣传教育转变小农意识和就业观念,促进尽快就业致富。一方面以免费培训、保
证就业等一系列承诺,充分调动农民就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采用多种宣传形式相结合,长期不间断地深入农户宣传。
(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就业能力
一是积极开展岗前培训。以思想观念、法制和安全生产、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三大重点开展就业前培训,促进被征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二是积极开展“四免”培训。根据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意向,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开展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所有培训实行“四免”,即:免培训费、免交通费、免午餐费、免技能证费。培训科目主要有电动缝纫、保结保绿、机械加工、汽车驾驶等。
(五)广开就业渠道,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
坚持以采取举办专场专场招聘会、支书送工、中介输送、企校联盟、挂钩帮扶、以工带工、引凤还巢、企业用工座谈会等10多种送工方式,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将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指标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对办事处和村实行一票否决。
五、下一步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被征地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进厂务工难,从而在城区形成劳动就业结构性矛盾。要让素质较低的农民转变成产业工人,让农民转变为市民,就应该“给其面包不如给其猎枪”,以培训为切入点,让他们转变小农意识,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市民观念,让其在思想观念、劳动技能上适应和跟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农民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在城市中的赚钱本领。
拥有一技之长后进厂务工,这不仅是农民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企业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培训,让被征地农民能在“洗脚上田”后在城镇中立足,让更多的农民在城镇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加强就业培训为主,增强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措施,既解除他们眼前的“生存之忧”,也解决今后的“就业之忧”。
政府加大培训投入,解决被征地农民缺乏就业技能之忧。征对被征地农民缺乏就业技能现状,政府加大培训资金投入,继续实行“四免”职业技能培训,即免费培训、免费就餐、免费接送,培训合格后免费办理技能证书。并推介就业不少于3次。对被征地农民培训的重点主要放在转变就业观念、规范职业行为和增强劳动技能三个方面。把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以保证培训后的就业率。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
(1)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发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尽可能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并通过各种渠道向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信息,为用人单位和被征地农民创造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2)鼓励、引导和支持被征地农民走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之路。农民自主创办企业或开办个体工商业,享受城镇居民创办民营企业和城镇下岗失业职工自主创业同等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促进农民就业。
努力争取被征地农民就业再就业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被征地农民《再就业优惠证》应发尽发。通过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被征地农民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3)鼓励愿意从事种养业的农民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做贡献。在征地和拆迁的过程中为被征地农民规划留用地,或者采取转包、出租、转让等方式,在周边土地富足的乡镇划出部分“四荒地”、“河滩地”或耕地给被征地农民从事种养业。
(4)组织劳务输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多种渠道和措施,建立比较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同时,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与企业签订协议,将培训合格后的被征地农民直接输送到该企业就业。
(三)筹建新区劳动力市场,畅通被征地农民就业渠道
通过到周边县区、苏南发达地区学习参观,吸取借鉴他们的优秀成果、好的做法,并结合工作实际,拿出劳动力市场筹建方案,并组织实施。为辖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平台。
第五篇: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
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重庆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征用了一定数量的农民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及工业小区建设,推进了我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为被征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就业岗位和增收来源。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保障等利益问题日益突显,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谐社会目标实现,为此,我走访调查了重庆双福新区以及重庆江津区双福成人教育学校,就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做了专题调查。
一. 基本情况
(一)被征地面积和被征地农民收入状况
阳坪村位于双福新区东南部,面积4.3平方公里,原有耕地面积3300余亩。7个社区居民小组,共有农业户数1077户,总人口4070人。从2003年征地至今,已被征用土地3100余亩,农转非人口2000余人。人平纯收入6400元。破石村原有耕地2998余亩,总共有农业户1305户,总人口4169人。从2003年征地至今,已被征用土地2700余亩,农转非人口2300余人。人平均纯收入6700元。土堡村原有耕地3035余亩,共有农业户1228户,总人口3855人。从2003年征地至今,已被征用2900余亩,农转非2700余人。人平均纯收入6500元。双福镇也以每年新征2000余人的速度在增长。
(二)被征地农民现在就业情况
近年,双福镇国有集体企业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就业通盘考虑,城乡统筹,优劣互补,做好国有集体企业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同时,街道企业、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商投资企业作
吸纳农民就业主渠道,不断就业岗位,加强进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就业能力,从而形成城乡体,工农体就业格局,促进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保持就业局势稳定。2003年底,全镇共有从业人口45312人,农村劳动力24565人,其,年龄20岁以占18%,20—40岁占42%,40—60岁占40%。从事传统农业0.85万人,占23.3%;企业打工1.39万人,占38.8%;从事个体私营经济0.78万人,占23.6%;无业0.45万人,占13.3%。征地地村,从村集体积累、村办企业效益等方面综合看,就业分三个
层面。层面。部分近郊村、城村村办集体企业效益比较好,村
80%—90%左右农村劳动力本村企业工作,其余出打工或本村自
谋职业。这些村就业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基本无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生活安宁,社稳定。第二层面。部分近郊村,村办企业少,农村劳动力
只有30%左右村办企业工作,其打工或自谋职业,部分家庭
比较富裕,就业压力不。第三层面。部分远郊村、部分近郊村无
村办企业或村办企业效益不佳,部分农村劳动力出打工或自谋职业,还
有部分无业,就业压力。
而政府给予政策是:
第一方面,提供就业岗前培训,每人补助学费600元,培养人员向二、三
产业(工业、服务业)发展。第二方面,鼓励创业培训,每人补助1200
员,也就是转变成为个体工商户。第三方面,对于一部分熟悉农业的人员
鼓励承租土地来进行集约化生产,提供农业创业技术300~3200元。
(三)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主有三种方式。
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按照“政府引、群众自愿”原则,根据各村实
际,分类指,采不同投保办法,村集体经济条好村,象廿里堡街道北王村,采村集体投保,村民达领养老金年龄时,由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养老金;村集体经济比较好村,采农
民个人缴费村集体补助相结合办法,由村里统组织适龄农民办
理;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村民收入较好村,组织村民自己投
保。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近年,立足区情实际,们积
极争级政策支持,深入宣传发动基础,逐步街村企业职
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提社保险农民合同制工人
保障作。三依靠村集体发放福利老年生活补助金等方式解决。
村里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主依靠土地补偿金村办集体企业收入。
为给被征地农民增加职业技能储藏,民培训期望剧烈的热门业余,整合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仔细装备师资力量,不断丰富培训形式,以运用型技能培训为切入点,使农民不出村镇就地培训,为被征地农民送去转移失业的“金钥匙”。
通过培训,被征地农民岂但学到了一门技能,片面提升了剖析技能和实际素质,更接受了一次很好的思维教育,了解各级党委、政府勤劳协助他们从事再失业,改善生涯的决心。他们纷纷示意,期望各级党委、政府多举办一些相似的实用技能培训,多增加一些营生的手腕,从事生涯的后顾之忧。
培训完毕后,参加培训学员到达了初、中级工应知应会水平,并经严厉考核,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为实现失业再失业、自主守业奠定了基础。
首先,我采访到江津区双福镇阳坪村的陈小红,通过陈小红我了解到:在被征地前,她父母在农村务农,其年收入不达1万,生活状况也不是很好,这也是当地普遍农民的生活状况。而征地后,她的父母到了一家名叫江津醉三福的酒店打工,年收入3万左右。而陈小红自己也在成人教育学校当老师,年收入2万左右,总收入就达到了5万多,是以前的5倍,当然生活也比以前更好,现在有车有有房,生活水平也达到了小康。陈小红也表示,其实当时被征地时还是有疑虑的,不是很心甘情愿。但是,当被征地后享受到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心理面是充满感激的。现在她也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