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案例合格(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9:5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育渗透案例合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育渗透案例合格》。

第一篇:德育渗透案例合格

2012-2013(上)《一株紫丁香》语文德育渗透案例

彭艳玲

指导思想:

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很像肥沃泥土中的沙土与水的关系,不可分离。在利用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时,最重要的是结合课文的丰富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全面地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教学片段 :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是课文第三小节有这么一段“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你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我当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还记不记得林老师什么时候是‘疲倦’的呢?”同学们顿时变得很安静,我有点失落。过了一会儿,周正站起来说:林老师,我记得上个学期的星期四的下午,你本来就有两节语文课,但是那天刚好美术老师外出,由您来代课,那天下午你上了四节课,而且还要管理班级,我觉得那天你特别的疲倦。”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的惊讶,没了任何言语,有的只有红红的眼眶,天哪,孩子还能这么清楚得记得是哪天,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着实让我感动不已。接着,又有同学发言了,“老师,您每天第一个到教室,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您每天都特别的疲倦,我多想为您捶捶背呀!老师,您辛苦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似乎懂事了不少,下课了,“老师,我为您捶捶背”吧;作文里,“老师,我不再惹您生气了,我知道您也是为我好。”„„

教后反思

《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 挖于“深”处。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因为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篇:德育渗透案例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案例

北站小学

尹倩倩 2015、9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很像肥沃泥土中的沙土与水的关系,不可分离。在利用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时,最重要的是结合课文的丰富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

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无论是小说的情中有理,还是议论文的理中有情,都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全面地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教学案例】

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株紫丁香》。这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当拿到教材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将课文第二单元的内容提前到开学初来学习,而且特别将这篇课文安排在教师节当天来学习,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师的德育教育。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是课文第三小节有这么一段“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你你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我当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还记不记得老师什么时候是‘疲倦’的呢?

同学们顿时变得很安静,我有点失落。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记得上个学期的星期四的下午,你本来就有两节语文课,但是那天刚好美术老师外出,由您来代课,那天下午你上了四节课,而且还要管理班级,我觉得那天你特别的疲倦。”

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的惊讶,没了任何言语,有的只有红红的眼眶,天哪,孩子还能这么清楚得记得是哪天,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接着,又有同学发言了,“老师,您每天第一个到教室,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您每天都特别的疲倦,我多想为您捶捶背呀!老师,您辛苦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似乎懂事了不少,下课了,“老师,我为您捶捶背”吧;作文里,“老师,我不再惹您生气了,我知道您也是为我好。”„„

【案例思考】

通过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感受老师的爱,回报老师的爱”的教育还是显现出了一定的效果。

说实在的,绝大部分的老师每一天都是用最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而对于学生而言,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是学生必须有的礼貌。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要由衷地感谢老师。这也是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一项内容之一。但是,我们的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却难以感受得到老师的辛勤付出。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首经典小诗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想想我们的老师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挖于“深”处。

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因为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

就如,本课中就可以挖掘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疲倦”,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勤,从而培养学生要感受、感谢老师的爱的思想情感。另外,还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就可以寻找课文主人公雄日的闪光点,教育学生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做一个诚实的人,使学生受到品德的感染。再如,课文《蓝色的树叶》,通过记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色铅笔的故事,表现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好思想、好行为。教学中可以仅仅扣住“团结互助”这样一条情感主线,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深”挖掘,从一切可以探寻的点,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二、立足“实”处。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总是以书本为中心,学校的道德教育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目标极为“理想化”,可教育效果却微乎其微,有人称之为两张皮现象:学生在尊师爱师的报告会上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可会后依然“涛声依旧”;班会上高谈阔论的学生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课外却总是惹事生非,令老师头疼„„很多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然谈不上发自内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的爱。

如果我们在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中不能联系学生实际,那么这德育就是无效的的德育,有时甚至会带来负面的作用。

记得在一次口语交际课《我的希望漂流瓶》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话,学生大都说父母管束太严,管束太多还把自己当小孩子。其实自己已经长大,能自己管好自己了。听了学生们的肺腑之言,我也挺激动。“对,是该让父母放手了!我们要让自己的行动让父母看到我们的成长。”孩子们一呼百应,大家大谈了自己的打算,真是一片雄心壮志。

我也为自己成功的德育而沾沾自喜。可是不到一星期,我发现有一位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孩子顶嘴连连,说是再也不让她了解学习情况了。这样的德育就是一种高估学生的能力而引起的负面的德育。

三、攻在“恒”处。

其实,我们的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形成往往是长时间的,因此也就有了“抗药性”。对待这些学生,急功近利,妄图立竿见影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那么,做好“拉锯战”“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就非常必要了。在这“持久战”中,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其实大部分都是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机会,毕竟我们语文课堂还是占据着小学教学的主阵地的位置,教师完全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个阵地,运用教育智慧,与学生展开真诚的交流,使一些“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真正得到一定的感染。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紫丁馨香,沁心无痕”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仍采用上节课乘车的情境,为了突破进位的难点,教材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10根小棒变成1捆的过程,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进“1”的方法。教材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大家共同从实际计算中总结出计算方法,淡化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学情分析】

上一节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即对位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而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进位加法的新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的方式突破新课的难点,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通过创设的数学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探讨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新知识。

(2)通过提供的实物,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突破进位加的难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

(1)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2)通过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新方法、新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小棒、课件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了同学们乘车去活动的情景图,让学生知道在出外活动时要有秩序,上下车要排队,注意安全,做个文明的好孩子,培养守秩序的美好品德。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又动口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观点,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直观认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学策略】

1、题材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研究身边的人与事学到知识。呈现出的材料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为学生主动探索,深入理解,并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2、在主体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体验和发展。本节课是上节课的延伸,所以本节课教师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适时点拔引导。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本节课通过让摆小棒这一直观做法,将较难理解的进位简单化,明了化,突出了重点为,突破了难点。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新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的确,只有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也才能收到恴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一)复习旧知识,巩固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1、笔算下面各题 25+42= 36+21= 24+35=

2、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看来上节课大家学得不错,如果每辆车准乘70人,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知识与上节课知识串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性与连续性。在情境中巩固旧知识,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36+35(1)尝试计算

师: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尝试)(汇报交流)

师:你是怎么算的?从哪位加起呢?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应怎样写呢?十位又怎么样加呢?

2、引导学生摆小棒解决难点。

设计意图:进位加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弱,直观思维强,所以教师采用直观教具、学具的方法,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单根相加满10根捆成一捆的过程,以此直观地说明进位加法中当个位满十时好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小组长合作

师:摆过之后,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根据上面摆的过程列竖式算一算,该怎样算?学生回答,师板书竖式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1)、从哪一位开始计算?为什么?(2)、个位6加5得11怎么办?

设计意图:让学生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要小组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3)、请同学在练习本上试算,同桌互说。

(教师介绍“进1”时“1”的写法:在横线上面的十位上的右下角写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十。)

3、小结算法:

(1)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反复说过程,为后面的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做好铺垫。(2)例3和上节课学的两道计算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教师要认真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举止,对做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注意评价的及时性与针对性。)

4、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师: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

教学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概括出法则。并能懂得在什么情况下采用笔算。

5、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再现课本情境图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出外活动时要有秩序,上下车要排队,注意安全,做个文明的好孩子。培养守秩序的美好品德。

教学意图:在数学课上适当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注意从平时的行为做好,养成好习惯。

三、实践应用

1、第11页的“做一做”

2、练习二第3、4题。

3、列竖式计算 36+35= 47+44= 29+36= 教学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教学反思】

1、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精神较分散,通过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知识,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教学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学会计算进位加法的笔算计算方法。

3、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我抓住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加深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个位上的6加5 怎样处理时,就采用了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学习新的知识点,使学生得到很好的体验学习过程。

第三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合格

2012-2013(上)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彭艳玲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作为语文老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学遗产外,还很注重从思想上进行爱国、助人、环保等公民道德教育,使学生成为真正合格的小公民。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册语文课文归类为八大方面的德育主题: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

如我在教《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等文章时,我们就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要爱老师,从一点一滴做起,一声问候、一个动作都是对老师的尊重。爱集体要为班级分担,珍惜时间从小事做起,做事不拖拉,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你做下面的事用了多长时间,起床、吃饭、写作业等,以后你打算怎样做,通过讨论大家知道学要学个扎实,玩要玩个痛快。

在教《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等课文时,我们又有机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小主人有什么值得我们称赞的品质,学习关心同学、学会欣赏、遇到不开心的事与大家一起交流,这样贴近生活的问题,学生懂得后,就能在平时做得像模像样。

爱护好我们的环境,保护好地球,爱护动物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针对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爱护环境的主题班会课,大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写了许多环保标语,通过多种途径的内化,学生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因为坚持不懈地开展德育教育,所以我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道德判断能力,日常生活中能以正确的道德标准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正是因为德育的层层深入、长抓不懈,所以学生是非观念明确,爱憎分明,初步养成了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把德育与课本、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必定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好少年。

第四篇:德育渗透案例--时政

德育渗透案例----从时政做德育教育

温宿二中 张鹏

关于德育教育,政治课有着天然的优势。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知识课,又是德育课。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有育人的责任,但是不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实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明确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应认真分析教材,既弄清教材的认识价值,又把握时事政治的德育价值,以此作为“支撑点”,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时事政治中的德育内容和切入口,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现出来。备课要摸清学生的思想。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下面介绍几个在平时的实践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在讲“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正值新疆乃至全国上下都在宣传新疆小伙阿里木事迹。政治课上我干脆先放了大段关于阿里木的事迹报道,然后让学生讨论“阿里木为什么这么做?”“阿里木这样做傻吗?”,可以想象学生给出的大多数都是肯定的回答,但我就是要接着追问“为什么”,结合学生的预习,所谓的价值就是一个主体对于其他主体的有用性。阿里木的价值也就体现“总结”出来了,阿里木作为个案,“人的价值”也就推导出来了。阿里木作为新疆人是大家的骄傲,顺势引导学生我们除了要了解他的所作所为、体会他的所作所为,还要像他看起。最后我布置了一篇题目为“我的价值是什么?”自由题目。效果甚好。

当前是信息时代,学生对当前的社会现象捕捉是非常广泛的,其中不乏一些负面的社会新闻,但是作为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见景生情、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从施教氛围来说,教育者应力戒生硬严肃的面孔,尽可能营造出和谐的育人情境,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崇高思想品德的洗礼,十八大前后很多“贪官污吏”落马,一次在讲到监督政府的题目的时候,就提到了大家那叫一个高兴,索性我跟着大家一起批。在和学生“同仇敌忾”的时候我发现有些人言语中表现出了对国家的不信任,我顺势从当前国情、市场经济出发解释纷纷落马的“贪官污吏”是政府在自我清理,前一段类似新闻少不代表就少,现在多了恰恰说明政府在加强自我监督,敢于承认和面对矛盾,是好事而不是在掩耳盗铃。后来也是布置了一道题目:网络问政的意义?学生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在钓鱼岛问题上,作为高中生总是有自己的看法,很多时候甚至“有理有据”。为了给学生讲清这一点我也多方收集资料,借用了几个著名的评论文章。学生在多方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后,该有的结论也就形成了。对待敏感时政新闻政治老师的做法是主动分析,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如果书本是正面的德育引导,那时政更是鲜活的佐证。我们必须要做到学科自信和理论自信,因为我们心中首先就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第五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认识四边形》德育渗透案例

【教材分析】

本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加强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从而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的,也较难掌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让学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学生一系列自主性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2.教学难点:掌握四边形(特殊)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方格纸、剪刀等。【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生活实际的情境:校园场景引入四边形的教学,把认识四边形这一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一方面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教学策略】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有关,生活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对四边形也不陌生。因此,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为教学素材,目的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四边形。既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美丽的校园录像,学生欣赏。师:这是哪儿?(课件出示定格的校园图片。)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图形? 学生从中找一找图形,一边看一边汇报。2.师:大家真能干!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看来啊,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宝宝──四边形,你们愿意和它成为好朋友吗?(板书课题:四边形)〔设计意图:课前播放录像,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引入数学知识,感悟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1.想一想。

课件出示图形王国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数学王国!在这里我们就要和新朋友四边形认识了。

你想像中的四边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2.找一找。

师:四边形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看,数学王国里有这么多的图形,请你挑出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作上记号。

(出示例1图,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请学生上台利用课件将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拖入“四边形的家”。别的同学若有不同的观点,可以立刻陈述,最后达成共识。

3.议一议。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在“四边形的家”里面的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汇报、互相交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四边形的特征,结合图形得出: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教师板书。

师:看着这么多的四边形,现在你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4.举例。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鼓励。

动手操作,互动交流 1.剪四边形。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发现的关于四边形的特征,动手剪一剪,要求每个同学剪出两个以上不同的四边形,我们看一看哪个组剪的四边形最多。学生利用卡纸,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如果学生剪出的以正方形和长方形为主,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适当补充一些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有选择地让学生上台展示各种类型的四边形,教师适当加以评论,及时表扬。

2.四边形分类。

师:大家真了不起!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的四边形朋友。下面呢,请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将桌上剪出的四边形分分类,然后互相说一说分类的依据和理由。

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的想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组内交流结果。请学生以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分类结果,并说一说分类标准。

3.围四边形。教师下位巡视,及时进行指导。上台展示个别小组的作品,全班进行评析。

〔设计意图:从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教师设计了围四边形的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清晰地认识了四边形。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延伸拓展,结束新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开心吗?

下载德育渗透案例合格(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育渗透案例合格(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德育渗透案例大全

    物理德育渗透案例 《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年节的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学好物理的......

    学科德育渗透案例_

    把握课堂精髓 学生当家作主 德育深入人心(案例) 郭春波 什么样的德育课程受小学生欢迎呢?根据不完全调查,占80%以上老师讲的品德育课程收效不高。而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德育课呢?据......

    学科渗透德育案例

    学科渗透德育案例 数学课堂中的“润物细无声” 黑庄户中心小学王伟 案例描述: 《百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自然是这节课教 学的中心。由此我选择在巩......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案例 --《请爱护小草》中的德育渗透 石鑫慧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

    生物德育渗透案例(推荐)

    生物德育渗透案例 清明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在生物课上,同学们在展示着自己三天的“劳动成果”,他们述说着各自家族先人的光辉历史,一个个本应熟悉但却又陌生了的先人形象在同学......

    数学德育渗透案例(汇编)

    三年级上册德育渗透案例 周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建立周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

    歌唱祖国德育渗透案例专题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歌唱祖国》 与油画作品 《开国大典》组成了国家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新中国。今天,中华民族在走向富强之路的同时,依然面临着挑战与危机! 《歌唱祖国》......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数学学科中两个德育渗透的案例 说起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大家脑中或许会闪过“牵强附会”四个字。因为数学似乎没有语文学科中俯拾皆是的德育资源,也没有音美学科中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