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春琴先进事迹
江都市郭村中学优秀教育案例材料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记郭村中学张春晴老师先进事迹
江都市郭村中学坐落于革命老区——郭村镇,秉承五十年优良办学传统,一辈辈郭中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老区教育事业的辉煌,他们中涌现出众多教技精湛、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张春晴老师就是杰出青年教师的代表。
张老师一九九五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英语专业。在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她时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初中英语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们的好评,成为郭村中学英语教学一名骨干。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本身就得是川流不息的江河、容纳百川的大海。作为一名教师,张老师深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理念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从教多年来,她潜心研究英语教材教法,广泛阅读英语教学研究刊物,积极参与各类英语课题研究,努力提高素养,拓宽眼界。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业务进修学习,自学了英语本科的全部课程。
张老师视工作为生命,对待英语教学工作,她从来都是精益求精。课前她精心备课,课堂上她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拓展英语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努力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课后她及时总结教学得失,认真填写的教学后记。不仅如此,张老师还十分注重博采众长,她深知每个老师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平时只要没课,张老师都会主动去听课,与其他老师共同探讨。张老师高超的教学业务水平不仅在郭村中学是有口皆碑,在校外也是声名远扬。05年学校面向全市开展“深化新课程”公开教学活动,张老师的一堂多媒体英语公开课以生动的讲解,饱满的激情和专业的基础知识获得了专家以及外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郭村中学,“优秀”二字除了要有过硬的教学水平,更是体现在带班能力上。张老师多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多次都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她对自己的学生总是严而有度,用爱心与学生真诚沟通。她说,在课堂上班主任老师应该是一位风趣而又不乏严厉的父亲,生活中班主任则应是一位慈祥和蔼的母亲,平时搞活动的时候班
主任就应成为学生的亲密忘年伙伴。也正是这多重角色的成功转换,让张老师在学生心中一直保持着可亲可敬的形象,而她所带的班级也以优良的班风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
随着学校近几年飞速发展,教学班级大幅增多,英语教师也日益紧缺。作为骨干教师,张春晴老师长期超负荷工作,每学期都既要担任班主任,又要完成两三个班的跨轨教学任务。尽管工作繁重,但她从不抱怨,数年如一日,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张老师工作的勤勉换来了英语教学上丰硕成果,在近几年初三毕业升学考试中,张老师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全市名列前茅,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也是捷报频传。在每一年的年终考评中,她常以全票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张春晴老师以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人民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高尚品质,为年轻教师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为我们郭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撰稿人:孙劲
第二篇:张雅琴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学习了张雅琴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深有感触,张雅琴同志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这体现了张雅琴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者的楷模。
张雅琴同志自上任金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她团结和带领支部一班人,迎难而上,发奋进取,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创业致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金桥村的跨越发展。在短短几年时间,金桥村就从负债20多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变为集体年收入超540万元的经济强村,人均收入从5000多元上升到15400元,村容村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综合实力跻身全市前列,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和文明村,而她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省十佳农村新女性、省“三八”红旗手、镇江市劳动模范、丹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张雅琴同志是新时期农村支部书记的优秀代表,在她的身上也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同时,作为一名村基层党员女干部,张雅琴却能时刻让村民打心眼里叹服并时常念叨着,不容易;让百姓含泪感慨,赞为“好人”、“好带头人”、“群众的贴心人”,更不容易。这样的口碑,对一个男同志也难做到,可张雅琴同志她做到了。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XX年间,她带领干部党员和群众,艰苦奋斗,呕心沥血,跨越赶超,硬是在3个合并的贫困村上崛起一个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金桥,她以对党性的忠诚坚守、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对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创新创造,不仅生动书写了一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先进事迹,更集中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
在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中,特别感人的是张雅琴同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却依然放心不下村里的工作。每次有人去看她,她总要询问村里的情况:新农村建设推进得怎样了,利用老厂房改造建设的创业园进展如何……有时,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就拿起手机就和其他村干部联系。丈夫陆荣华实在“看”不过去了,就将她的手机“没收”。没了手机,张雅琴就把想到的事情写在纸上,有人来时就带回去。从上海回丹阳治疗时,张雅琴首先叫丈夫开车带她到村里村外四处转转。当看到其他村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张雅琴坐立不安,责怪疾病来的不是时候,“只要两年,再给我两年时间,金桥村的新农村建设就更好看了。”我想,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感动。
张雅琴同志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带领群众谋求发展之路、探索致富之门,谱写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实现了从经济薄弱村向经济强村的跨越发展,同时她的行动也带动身边的村干部、党员一起向先进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学习张雅琴同志的优秀品质与精神,要努力学习她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不计得失,奋力作为,自我加压,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革命精神,学习她忍辱负重,埋头苦干,以身作则,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和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奉献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继续为社区的发展做出成绩,同时还要学习她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爱民的公仆精神。与全社区的党员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赤诚的心捧给群众,把无限的爱献给百姓。视群众为亲人,把自己当公仆,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并且我还要使自己始终产生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尽职尽责,辛勤耕耘;始终坚定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思想集中到开发区跨越发展的要求上来,把精力凝聚到开发区的跨越发展的行动上来,把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体现到开发区的跨越发展的成效上来,为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而奋斗。
第三篇: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
精
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
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
现将张雅琴同志的相关先进事迹附上,便于各党总支、党支部组织学习,并以此为契机掀起学习张雅琴同志的热潮。
做百姓满意的好干部
10年间,张雅琴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一个落后村走上了富裕之路。而当乡亲们尽享发展成果时,她忙碌的身影却一去不返……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没有留下什么闪光的话语,百姓满意就好,是张雅琴留给金桥村干部的遗言。张雅琴用单薄的身躯和非凡的毅力承担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精
精
张雅琴是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造桥,修路,建设新农村,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她带领大家建起了一座迈向幸福生活的金桥,也架起了一座通往百姓心间的心桥。为了筹资建厂,她带头捐款;为了使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她发动党员开展联户帮富;为了节约开支,她宁可过着简朴生活也不肯多花集体的钱。张雅琴的感人事迹充分说明,只有把乡亲们的冷暖放在心中,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支持;只有把乡亲们的利益挑在肩上,才能凝聚起成就一番事业的力量。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奋斗史。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法宝。不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像张雅琴那样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民,做百姓满意的好干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牢固,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
永远的好丫头
追记江苏省丹阳市金桥村党总支书记张雅琴
55岁,本该是一个女人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年纪,她却因日夜为村里操劳,最终累倒在岗位上,带着对未竟事业的遗憾和村民的不舍,走了……
精
精
55岁,本该是一个女人被称呼奶奶外婆的年纪,她却被村里老人亲切叫做好丫头(在当地,最孝顺老人的女儿被昵称为好丫头)。
第一次见到张雅琴,她已然定格成永远的美丽:漆黑的眸子,干练的短发,微皱的眉头似乎还未放下村里的大事小事。
一排集中安放骨灰的木架上,编号为3797的骨灰盒静静地躺在一角,普通,平凡。
这位生前备受村民爱戴的女支书,死后仍然和村民在一起,用生命践行着当初党旗下的誓言:永远对得起党,永远和群众在一起!
一个让男人都望而生畏的穷村乱村,好丫头却毅然扛起重担,用生命披荆斩棘
漫步在如今的新桥镇金桥村,你很容易忘记自己身在农村。绿树掩映的宽阔马路,规划整齐的别墅公寓,鲜花盛放的农民公园……村民们都说,做个金桥人,胜过城里人!
然而,10年前,这个
原本叫木桥村的地方却是一幅破败景象:村集体负债20多万元,精
精
干部多年未发全过工资,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5000元,遇上交粮征税、拆迁建房,村里经常闹得不可开交。
一些村民曾公开说:这个村没救了,要不要这个村支部都无所谓!
没人干,我来试试吧!2000年7月,尽管家人都劝她不要往这个火坑跳,张雅琴还是毅然离开安稳的乡镇干部岗位,成为这个10任男支书都没搞好的穷村当家人。
这一年,好丫头45岁。
上任第一天,张雅琴在村支委扩大会上动员大家,村里要发展,首先要治穷根。只有集体强了,村民富了,党支部说话才有分量,为群众办事才有根基。张雅琴治穷根的第一步是拆掉危旧木桥,造一座新桥,把偏僻的村子和繁华的乡镇连接起来。这个前几任村支书都提过的想法,由于缺钱始终没有办成。
张雅琴不认这个穷命。
没有资金,她带头捐款5000元,四处化缘;穷村没有信誉,她就以私人名义向企业借钱;没有砖块,她带着村干部到处去捡不要钱的废砖。
精
精
一直跟随张雅琴创业的金桥村副书记陈建芬,至今仍记得10年前那个下雪的冬天:造桥施工现场,为了赶进度,张雅琴卷起裤腿跳进冰冷的河水里挑土方。看到她如此疯狂,原本在岸边看热闹的几位村民,纷纷跟着村干部跳下河,土方在干群齐心的号子声中很快消失……
为筹集发展的启动资金,2002年,张雅琴成立村绿化园艺工程队,队员不是招聘来的农民工,而是全体村干部。为了按时完成一个大工程,张雅琴带头苦干,引发肩周炎,一条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她每天吃止痛药,坚持用一只手干活,还安慰大家:别担心,这下我真的成一把手了!
这个夏天,村干部人人晒得漆黑发亮,戏称自己是煤炭部出来的。
这个夏天,村干部们苦干挣来的70多万元工程款,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
一个穷村的命运要变了。
穷村的致富路上坎坷多,好丫头用女人特有的执著和智慧,打开一扇扇幸福之门
精
精
穷村能致富,母猪要上树。当初一个邻村干部的玩笑话深深刺痛着张雅琴的心,让这个好丫头立志创出一条致富路。
2000年,村委会的办公地点还没着落,张雅琴坚持优先建设一批门面房,鼓励村民发展三产服务业,村里的人气、商气很快旺了起来。2002年开始,张雅琴又带领一班人建设村级工业园,共建设标准厂房3.2万平方米,仅租金每年收入近200万元,还解决了400余村民的就业问题。
2004年,发展刚刚有些起色的木桥村和闸桥村、八字桥村合并为金桥
村,并入的两个村当时均负债20多万,这让党总支书记张雅琴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每天天不亮出门,经常天漆黑才回家,张雅琴的日常工作状态也影响到家里人。丈夫陆荣华至今仍经常半夜醒来,习惯性起身开门,因为张雅琴有时忙到深夜才回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农村大地日新月异。一心抢抓机遇的张雅琴深知:金桥虽然紧邻长江,但底子薄、条件差,只有用诚心真情才能引来更多金凤凰。
精
精
一个特别冷的冬天,为了逮住一个避而不见的投资商,张雅琴坐在这个老板家的门槛上,一直等到深夜。应酬完回家的老板看到快冻僵的女支书,直拍胸口,张书记,你赶紧喝口热茶。就凭你这份诚心,我过了年就到金桥投资办厂。
如今,金桥村已经吸引100多家企业落户,汽配产业初具规模,村民们进厂做工,收入翻了两三倍。
10年间,张雅琴带领全村白手起家,用汗水泪水架起一座新金桥。2010年,金桥村工业产值超10亿元,集体收入超500万元,人均收入超2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09年,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好丫头病倒了。
在上海中山医院的重症病房里,由于她总是打电话布置村里工作,严重影响病情恢复,丈夫没收了张雅琴的手机。村干部来探望,她像变戏法一样从枕头下掏出一张入院须知,背面写满了她对村里的牵挂:
绿化带要注意毛毛藤,得派专人看护;景观林场的女老板得了癌症,村里要帮她把土地租出去;听说隔壁群楼村的新农村步子很快,你们
精
精
去看看,学学人家的经验……
为改变穷村的命运,一个共产党员为之竭尽全力,直至燃烧生命。
发展的目的是造福群众,好丫头用火热生命,在6000村民心中筑下一座党员丰碑
张雅琴1978年入党,见证改革开放伟业;2000年7月1日走上村支书岗位,从入党那一刻起,入党誓词就已融入她的血脉。村集体富了,但群众仍时刻装在好丫头心中。
张雅琴和村干部商量,把发展获得的资金先后投入各类民生项目,目前全村90%的村民住上了楼房或别墅,村民教育医疗、养老保险、得病受灾等都有村集体补助。她还发动全村党员,多方筹措100多万元,结对帮助35个贫困户全部上了致富项目,脱贫在望。2010年9月29日,好丫头永远停下了脚步。
出殡那天的一大早,2000多村民自发赶来送别,从殡仪馆到乡村公墓,送灵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人们泪水模糊的双眼紧随着灵车缓缓移动,车子到了哪里,哪里就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
这是何等的不舍!又是何等的痛楚!
精
精
80岁的张和小老
人看着雅琴长大。2008年,由于拆迁,老人一家从老房子搬进新建的农民别墅,平方换平方后,村里还倒贴一笔钱。说起1米66的张雅琴最后瘦得只剩60斤,老人忍不住掉泪,‘好丫头’就是太苦太累才病倒的。
张雅琴把金桥描绘得越来越美,自己却忙得连照张相的时间都没有。去世后,选择遗照时人们才发现她的照片极少,10年来唯一一张单身照还是她50岁生日时丈夫硬拉着她去拍的。
在张雅琴的遗物中,一叠鲜红的证书彰显着这个逝去生命的厚度: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江苏省十佳农村新女性、江苏省三八红旗手……
张雅琴的心思,丈夫陆荣华最清楚。病重期间,张雅琴央求丈夫开车带她到村里转转。看到村里有些规划还没有落实,她坐立不安,责怪这个病来得不是时候,给我三年,两年,哪怕是一年的时间,让金桥村的发展再上一个大台阶,我就放心了。
> ‘好丫头’走了大半年了,但我们至今仍有揪心的痛。金桥村的村
精
精
民们逢人便说。
精
第四篇:张春楼先进事迹
张春楼先进事迹
张春楼同志系厦门市创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象屿保税区管理处保洁员,几年来,工作一贯勤勤恳恳,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她所服务的保税区管委会办公楼区域内,保洁工作做得认真出色,为业主服务细心周到,她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作风踏实、为人诚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既平常又感恩的心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受到了广大业主、管理处全体员工以及保税区管委会领导的一致好评。2006年被公司树为“劳动模范”,并被保税区管委会评为“十大岗位标兵”、“象屿保税区2005-2006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2007年又被评为厦门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张春楼同志常说,保税区和公司领导及同事对她很关心,能在保税区工作,在创优物业工作,她感到无比的温馨和自豪,认真做好工作,捡到东西归还人家是应该的,自己赚的血汗钱才花得踏实,别人的钱一分都不能拿。她十分敬业,对待工作总是尽心尽责、一丝不苟。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她的身影就出现在保税区管委会大楼,对各个办公室进行清扫、整理,对楼道、卫生间、走廊进行擦洗,而到了上班时刻,她在大楼的工作便已告一段落了,给上班族留下的是一个干净、舒适、整洁的办公环境。在她的带动下,管理处的其他同志如葛中成、苏文彬、蒲水权等也都竭尽所能,悉心为业主服务。他们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从不休息,只要保税区管委会或业主家里有需要,他们总是随叫随到,认真完成工作,让人放心,且从不计较报酬,真正体现了崇高的奉献精神。张春楼班组也因此获得了管理处、公司、保税区管委会以及广大业主的一致认可和极好的评价。
张春楼同志不仅工作尽心尽责,在行为道德上更为高尚,自2002年走上我司象屿保税区项目的楼宇保洁工作岗位以来,在她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先后拾到七部手机和四个钱包,如 :2005年7月中旬,张春楼在象屿保税区办公楼7楼卫生间洗手池台上拣到一部手机和一个钱包,她为了及时找到失主,自己从相关楼层各单位逐一询问未果,随即将所拾得的物品交到公司管理处,并一再交代要及时找到失主,以免失主为遗失物品而心急如焚,最后在管理处与其自己撰写的失物招领广告的作用下,找到失主,当失主亲手握着所丢失的物品时,激动地从钱包里拿出500元来表示感谢,她却谦虚而又朴实地说:“这没什么,我能理解丢失物品人的焦急心理,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张春楼同志不仅仅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以自己朴实的行为要求家人、感染朋友,2007年3月上旬,她年仅10岁的女儿在和小朋友们玩游戏时拣到一个装得鼓鼓的信封,急忙赶到保税区将信封交给张春楼,张春楼在向其女儿清楚地了解了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后,1 类似此类的事在张春楼的身上已不只是一次、两次了,但每次她都能急失主所急,千方百计地等候、联系、寻找失主或交给管理处、公司,以求尽快归还财物,并且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甚至怕别人知道她做了好事。当失主面对失而复得的财物,连声向她道谢时,她都保持谦虚,且从不接受酬金,她说:“坦白地讲,我是很缺钱,但是再穷,我也不能拿别人的钱,只有用自己的汗水挣来的钱,才能花得心安理得,一个人的道德良心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张春楼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积极主动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拥强扶弱。其丈夫也是保税区的一名市政保洁员,因各方面的因素,思想波动较大,导致工作长期处在被动状态,当张春楼察觉后,积极配合管理处做其丈夫的思想工作,她对丈夫说“做人要诚实本分、有始有终、敢于承担责任,难得公司给予一个工作平台,就应为公司负责任,尽力做到最好”。并主动配合丈夫落实完成本职工作,在她的感染下,其丈夫的思想得到质的改变,工作质量迅速提高,目前亦是我司的优秀员工。而当上级领导表扬她时,她总是说:“都是些小事,不要再说啦!我已经很感谢政府对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怀爱护,感谢公司、保税区管委会对我的精心培养”。
是的,张春楼同志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境界、道德操守和工作业绩,除了她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管理处、公司以及保税区管委会各级领导的敦敦教诲和言传身教,得益于保税区广大员工姐妹般的关爱和鼓励,更是张春楼同志的个人品德与这个温馨的园区、和谐的团队相结合,才培育和造就出的平凡而又杰出的员工。
张春楼同志出生在安徽一个经常闹水灾的地方,从小受到朴素的教育。2002年9月来厦务工,她家有年迈的父母和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全家人仅靠她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目前张春楼一家仍住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租住房内,她平时生活俭朴,从不乱花一分钱,仅维持着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然而,在面对数万元的金钱时,她却毫不动心,且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想方设法寻找失主,归还财物;在荣誉面前,又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卑不吭、不骄不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
张春楼这种拾金不昧的感人事迹已涌现多次,早已在保税区传为佳话。2007年7月29日晚,厦门电视台道德论坛节目对她的事迹做了专门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起的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活动于8月2日在厦门市启动推荐人选后,市民们纷纷积极响应,推荐出身边的道德模范,而张春楼同志也荣幸地以“诚实守信模范”的身份被推荐,成为五名候选人之一。
张春楼同志的这种高尚行为,映衬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在深入人心,张春楼同志拾金不昧的感人事迹和诚实守信的道德操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学习和效仿。
厦门创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08年5月19日
第五篇:学习张雅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克难奋进,敢想敢为,多为老百姓办实事
——学习张雅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根据xx市委、以及xx镇党委的部署,xx社区认真组织学习张雅琴的感人事迹,通过学习和交流,社区两委一班人和广大党员深受教育和启发,深感社区的发展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过去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也由此对xx社区今后的发展有了更明晰的思路。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本人以及我们社区两委班子学习张雅琴的感悟。
一、学习张雅琴不畏艰难,致力发展社区经济。
农村经济受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制约,发展困难。相较于大的中心集镇,农村各方面都处于明显劣势。人才的匮乏更是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发展。然而张雅琴在村级经济薄弱、集体负债20多万元的困难面前,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强烈责任感临危受命,勇挑重担,并凭着一股劲,克难奋进,博出了一片崭新的局面。
我在农村工作已近二十年了,从担任支部书记的那天起就一直卯足了劲要为群众做点实事。发展社区经济,增加居民收入是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怎样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怎样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怎样让居民的收入增加,迫在眉睫。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在社区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积极组织发动经济能人共同创业、整合全社区力量搞建设,引进人才兴办企业、改善投资环境引进企业,引导民间资本发展高效农业、帮助居民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近两年,利用xx省道在辖区通过,xx镇工业园区坐落境内的地理优势,我们积极盘活存量资产筑巢引凤,为社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积蓄了力量,也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张雅琴的感人事迹激励着我们,我深信,只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整合资源、凸显优势,就一定能后发先至,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天地。
二、学习张雅琴求真务实,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跟老百姓打交道只有实打实,只有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了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让群众信服。归根到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我们社区的发展前景还是很看好的。近年来,社区有偿流转土地300余亩,兴建了两处百亩蔬菜大棚,在纬四路两侧兴建了百亩的科技林木套种基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成功转移了社区富余劳动力100余人,人均增收500元以上。社区的富民工业园区也即将启动,通过统一规划、大力宣传,筹建高标准的建设厂房,引人引资引项目进驻,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鼓励支持社区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xx省道改扩建在境内通过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经济能人参与,以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向土地要产出,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广开就业渠道,通过兴办企业、壮大规模,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提供项目、资金、技术等支持,进一步指导居民就业创业,形成人人想干事、个个想创业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学习张雅琴敢想敢做,构建和谐新社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党中央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几年来,全国农村都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为广大农民所欢迎。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社区在小区建设、道路建设、绿化美化、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照先进找差距,还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学习,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新农村新社区建设要有忘却过去的胸怀、要有审视过去的睿智、要有推翻过去的果敢。忘记过去不是背叛过去,而是让我们从过去的功劳簿上摆脱出来,克服自满情绪,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新一轮建设;审视过去是以更高的要求衡量我们的工作,找出以往的局限,尽快改变不合理、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面貌;推翻过去不是搞重复建设,更不是大兴土木搞面子工程、搞政绩工程,而是敢于自我否定,以更科学严谨的态度、更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
张雅琴,新农村建设造就时代典范,张雅琴精神闪耀农村基层干部不畏艰辛干事业、开拓创新谋发展、坚定信心创大业的时代光芒。我们将以先进人物和事迹为榜样,秉承“诚信、务实、创新、争优”理念,发扬求真务实、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坚定发展信心不动摇,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团结带领社区两委和广大党员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安排,全力打造清新亮丽、创业发展、和谐安康的新社区,努力为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