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直二初中德育课题实验研究报告会圆满结束[定稿]
市直二初中德育课题实验研究报告会圆满结束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的实效性,营造和谐和育人氛围,5月30日,新密市市直二初中举行了德育课题实验研究成果报告会。中央教科所教学研究部书记齐欣、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韩曙圳以及教育科的全体人员、教研室部分同志出席了现场会。全市260多名中小学校长及德育负责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新密市基础教育科科长任宗杰主持。
会议上,市直二初中副校长黄卫国致辞,市直二初中的郭炳杰校长就德育课题研究成果和家长学校的有关情况向与会人员作了交流。他详细汇报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方向、组织实施、方法步骤、研究成果、思考展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与会人员边听边看课件,郭校长的报告充分展示了二初中在德育科研这方面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可喜成绩。印证了学校“以人为本、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接下来集体观摩了八五班《受恩于根,感恩于魂》主题班会。一堂充满着人性光辉,洋溢着浓浓爱心和亲情的生动感人的主题班会将现场会推向了高潮,全体与会人员的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心灵受到了一次撞击。
教体局常务副局长韩曙圳对本次现场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二初中近年来在德育课题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总结了我市近年来各校德育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认清我市德育科研面临的形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德育科研的主要内容、三条基本途径、五项研究策略以及如何针对问题开展校本研究。具体概
括为三点:
第一,提高对德育科研地位的作用的认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策略,必须扎实走好“三条路”:一是科学管理立校之路,二是教育科研兴教之路,三是素质教育强校之路。韩局长讲,不以科研的理念指导和管理教育,就很难走上内涵或发展途径,就难以把我们的教育做大、做强、做精,就难以创造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教育品牌。
第二,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德育科研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着力从四方面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学校领导首先解决德育科研在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中的定位问题,努力克服“领导不力,支持不足,依靠不够”的现象,切实加强对德育科研工作的领导;二是要实施“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强教”的理念,把德育科研列入议事日程。三是加强德育科研机构的队伍建设。四是要不断加大对德育科研的投入,在时间、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保证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第三,进一步研究探索“有效德育”课题,明确研究的主要内容。今年以政教处和教导处如何有效合作为主要内容,围绕两个处室“要不要合作”、“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怎样合作”开展教导主任与政教主任,德育专干与普教专干,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等多方面研讨,并确定德育研究课题。把以上这些问题当作07年重要事情来做,把这些问题当作重大课题来做,并做出成效。
中央教科所的专家齐欣书记作了现场指导。她认为我们教育工作
者要抓好德育工作,首先应该确立几个观念:
一、学生成材必先学会做人,要教会他们做人做事。
二、做人教育必须从点滴抓起,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三、德育工作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四、学校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都是德育语言。她还说,办好一所学校要具备三点:一靠打造品牌,二靠教师的专业化,三靠巨型的专家队伍。并为广大中小学校长指明了方向,要走教育科研立校之路,德育科研兴校之路,素质教育强校之路,希望全市中小学要以二初中为龙为,让一枝独秀变成春色满园,形成全市德育科研的新局面。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该校的德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情绪宣泄室、家长学校教室、德育档案资料室等德育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各学校分散观摩了七、八年级的主题班会。班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博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这次德育现场会,为全市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尊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学校要认真学习二初中的经验,深刻反思工作中的不足,牢固树立德育科研的意识,稳步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力求打造本校的德育特色,为推动全市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而努力!
第二篇:初中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xxx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现有17个教学班,教职工73人,学生1028人。多年来,学校一直注重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在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主动性上狠下功夫,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把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合作,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的育人理念,建立健全了德育组织机构,规范了学校的德育运作机制,学校以“厚德、笃学、尚美、争先”为校训,基本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虚心、诚实、善学、上进”的学风,“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
一、理清思路,强化目标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德育工作重在实效,德育的实效性在于树立“以生为本、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育才观,根据《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xx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法制安全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归宿,把实现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把学生管理由“他律”向“自律”转变,这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和永恒追求,更是我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着力点之一。
我校坚持将德育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本地人文地理优势资源,申报了湖北省民宗委立项课题“恩施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之子课题“风景名胜德育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研究”。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实践、经验总结,我们确定了工作思路是:将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经常性宣传教育、定期阵地性教育活动、实践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能歌善舞、体质健康、真才实学、文明诚信、团结合作”为总目标,以培养“五有”(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副健康的体魄,有一身文明习惯,有一项特殊才艺,有一份进步的成绩单)学生为具体育人目标,用本地德育资源和德育实践活动串联德育主题教育。
二、研究方法,探索途径
(一)立足常规,突出德育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学生的品德素质的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五爱”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注重培育民族精神。我校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到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的主题教育。结合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节庆日、“公民道德宣传日”等时机,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集中开展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学校活动丰富多彩,如:“廉政文化进校园”、“旅游文化进校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五四运动”、“纪念一二.九运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xxxx演讲比赛”、“爱祖国、爱家乡”征文比赛、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及光盘、举办吸烟有害健康讲座、环境保护讲座、知识竞赛、毕业生联欢晚会等。
随着课题研究活动的启动,研究活动在全校各班全面展开,组织学生探访家乡风景名胜、搜集家乡民间故事和革命战争年代革命故事、搜集整理家乡美食制作方法、搜集整理家乡旅游景点介绍和民间传说故事等,并汇总编印了《家乡风情》校本教材。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此校本教材的形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知家乡、爱家乡和立志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情感。
2、狠抓学生养成教育。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积极构建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我校针对如何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了认真探索,集思广益,根据校情制订了《十星级学生评比标准》,组织了一系列相关活动。每学期第一周都要组织学生开展法规纪律教育,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xx》等强化训练;举办了日常行为规范知识考试和竞赛活动等。另一方面,要求每位教师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开展近距离、小目标、经常化的德育,从一点一滴的小处做起,低起点,严要求,使社会要求、学校规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道德行为标准。学校还十分注重发挥先进人物事迹的典型示范作用,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向身边的优秀学生学习活动,注重榜样的作用,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的形成。如:评选“感恩之星”,设立“学习进步奖”,“学习勤奋奖”,组建“校园环保志愿队”,评选“文明班”,“文明寝室”,“优秀女生”等。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加强德育工作。我校已连续六年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师生才艺展示赛”,这两项赛事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同时“做诚信人,办诚信事,说诚信话”活动常抓不懈。在学生中,基本形成了人人知诚信、个个讲诚信的良好风气。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不计其数。
4、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学校非常重视网络建设管理工作,成立了学校网络管理领导小组,旨在教育广大师生员工遵守网络道德、绿色上网等,具体负责学校的网络建设和学生进营业性网吧查处工作。学校还制定了《校园网络管理制度》等。
学生上网热,给家长、教师带来了很大烦恼,为了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学校首先对教职工开展了这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明确这样一个概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不会上网者必然跟不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堵”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必须从思想上加强疏导才会更有成效,疏导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其次,提高教师的上网能力和网络道德素质,对上互联网的课程加强教育和巡视,绝不允许学生课内上网玩游戏或做与上课无关事情。第三,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不传播无意浏览到的不良信息,不故意破坏网络设施,不在网上制造“垃圾信息”,不在网上行骗。第四,在校园网上建立防火墙,避免垃圾信息传播,扰乱学生思想。
5、关爱“留守孩”。每年开学初,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摸底,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着重摸准他们父母外出打工的联系方式,了解他们在家是否有临时临护人,并一一取得联系,并且将各班的“留守”学生名单分发给班级每一个科任老师,让他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心态,合理安排周末在家的活动,遇有生日时在校以班为单位给他们过生日。根据班情开展以“关爱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课。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亲情,培养了良好的情操和品德。
6、加强法制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校重视法制建设工作,力求做到预防为主,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例如:举行消防、交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治安管理处罚等法制知识讲座;举办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举办了模拟法庭活动;举行交通、禁毒挂图宣讲活动;举行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每次活动后学生都写出了心得体会。并聘请法制副校长主讲法律知识课,不断增强在校师生的法制意识,把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继续作为综治工作的重点来抓,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强化依法治校意识,完成普法工作任务。
学校把预防青少年犯罪同普法工作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同一轨道,与学校精神文明工作紧密结合,成为学校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每学期各班至少要出一期法制教育板报,上一节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尤其是模拟法庭活动,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强烈的参与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7、安全教育,预防为主。为保障各项设施的安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教职工组成,并组织教职工及学生学习有关法制、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实地训练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以确保师生员工的安全,“珍视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和自救自护的能力不断增强。我校每年进行多次安全大检查,对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器械等进行综治、消防、安全、治安、周边环境、设施牢固、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大检查,尽量消除了不安全因素。
8、开展心理健康和品质教育。我们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成长进步的密切关系,开展“心理辅导”和“女生青春期知识”讲座,注重做好疏导亚心理健康师生的工作。在教职工开展了以“振奋职业精神,做快乐教师”为主题的讲座,引导任课教师在各学科中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质,使他们愉快地成长。
(二)优化环境,以境育人
环境育人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精神面貌、文明行为、思想道德无不受环境的影响。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在我校搬迁后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进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工程,为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耳濡目染,接受环境的熏陶。学生文明行为,良好的思想品德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我们还利用校园内的橱窗进行各种主题宣传。教室、寝室、食堂、楼道等处都张贴有学生作品、名家作品、科普知识、礼仪常识、名言警句、光荣榜等等,让名人名家、名师名生的高尚的品德,呕心沥血的求索精神,激励学生不断奋发向上。
(三)家校携手,构筑保障
学校完善了家长学校的运作机制,定期开展家校互动式的交流、学习。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在校园网上开辟“家长专栏”,吸收学生家长参与德育过程,充分调动家长、社会共同关心、参与学校德育的积极性,使学校德育向校外延伸,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格局。
1、不定期开展家长培训。学校不定期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讲座,针对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效疏导家长与学生存在的沟通障碍,透彻分析并纠正家长教育子女所陷入的误区,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好评。
2、开好家长会,做好家访工作。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共同探讨教育的成功经验。XX年寒假,我们组织九年级班主任和部分任课教师,行程300多公里,深入学生家庭,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家长解决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积极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学校将学业、家庭、品行有困难的学生作为教育的重点,多渠道、多方面进行教育。帮助这些学生找原因、想对策,共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此外,还建立了“问题学生档案,坚持正面引导。重点扶助,学校坚持开展“一帮一手拉手”帮教活动,让老师和学困生、品困生结对子,让他们感受学校、家庭、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树立信心。通过多种形式的帮教活动,形成了有效的帮教机制,学困生、品困生转化效果明显。
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坚持正确的德育理念,以科学的德育工作理论为支撑,充分挖掘本地德育资源,深入开展德育课题研究,运用科学的德育措施,开展富有活力形式多样的活动,实践“厚德,博学,尚美,争先”的校训,才会使我校的德育工作不断进步,才使得学校今天校风严谨、学风浓郁、校容整洁。今后,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素质教育,顺应潮流,真抓实干,不断创新,再创佳绩。我们深深地懂得:真正的德育工作者并不想去向社会表述他做了多少,成就了什么,而是始终怀抱一颗关爱之心关注周围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第三篇:小学德育实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石洋小学德育实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主题:学礼仪规范,做文明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项目:“明礼”道德实践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一小是一所承载千古文化积淀,有着浓郁人文底蕴的古老学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和省文明学校。在教育改革的春风中,只有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不断研究创新,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发布以来,我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小公民道德教育活动,良好的道德风尚正在逐渐形成。但是,在一些领域和部分学生中不够遵守礼仪规范,在对待父母,老师及社会交往中礼节、礼貌失范的现象依然存在。我校生源背景复杂,学生来源地域广,借读学生占三份之二,社会不良风气也侵蚀校园,给学生的文明礼仪和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今年中央、省、市分别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并颁布了《若干意见》,面对新形势,根据新要求,如何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文明道德的好学生,将是今年我校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修定与验证我校礼仪规范的层次性目标与内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探讨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本实施方法途径体系。
3、形成适合学生礼仪规范养成教育的活动系列案例与教育反思。
4、有效提高我校小学生文明礼仪道德发展水平。
五、课题研究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依据《纲要》、《守则》、《规范》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以防止步入盲目超前和成人化误区。
2、实践性原则: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重在导行,研究过程要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开展文明礼仪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实践中感悟道德认知,体验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以防止步入知行脱节,空洞说教的误区。
3、渗透性原则:文明礼仪规范的教育必须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以防止单项推进;只搞活动的误区。
4、点面结合的原则:我校将在高、中、低各年级设实验班,集中研究力量,采取系统措施进行研究,实践中形成的有效措施等经验及时向面上推广,做到以点带面,而面上的文明礼仪规范教育的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动,实验班的研究,以面促点。以防止步入重点轻面,点面脱节的误区。
六、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一)研究对象:对我校16个教学班,进行随机抽取10个班级(六年级2个,五年级2个,四年级2个,三年级2个,二年级1个,一年级1个)进行礼仪规范课题的有所侧重的研究。
(二)研究时间:2012.9月——2013.7月
(三)研究分析:
以自然实验为主。而在学校正常教育教导秩序和学校德育非常态下,开展礼仪规范教育活动,同时辅之以问卷,访谈调查,观察,文献资料,星星好学生等多种方法。
(四)研究步骤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10)
1、理论学习先行:组织全体研究人员学习《纲要》、《若干意见》后,青少年礼仪教育的有关理论,深入领会《纲要》精神,了解少年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心理特点以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增强研究过程的理论性。
2、调查研究分析:在学校的实验班开展小学生礼仪规范状况的调查研究,从中分析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礼仪道德、行为特征及其成因,为有针对性研究创设各学段道德教育层次性目标与内容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9—2013.7)
1、实验主要内容与措施。
(1)修订目标:在我校《一日常规》的基础上,对各学段礼仪规范的培养目标层次进行分解,对照《纲要》的要求和调查分析中标准的现状特征,修订《小学生礼仪规范层次目标分解》,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验证其科学性与可行性。
(2)制定计划:在认真执行教育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课题实验活动计划。
(3)优化环境:优化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做到有形、有序、有创新、形成良好风气,加强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4)系统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红领巾电视台、思品课、班队活动课等按照层次目标内容进行系统教育。
(5)专项训练:结合9.20道德宣传日,根据《规范》、《守则》的要求和开学初的第一周,进行专项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进行礼仪、规范、行为训练,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6)评价激励:以学段层次性目标为参照,以星星好学生为载体,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方式,通过自评互评、家评和集体评议对学生平时的文明礼仪行为或特殊背景下的文明行为进行评价反馈,从中调动和强化学生文明意识。
2、研究过程与要求:
(1)确立研究实验班级
(2)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
(3)培训研究人员,明确课题研究要求,操行要领。
(4)开展研究活动
(5)编发研究简报
(6)组织专题研讨,表彰阶段研究成果,反馈存在问题,促进礼仪教育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8—9月)
1、围绕课题研究的层次目标进行效果检测。
2、撰写结题报告
第四篇:德育课题研究
《中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一、课题论证
1、选题意义
社会发展的需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合将来社会的发展,学会做文明人,做社会人,我们必须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2、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等。《纲要》指出,今后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995年3月颁布的《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学生的应履行的义务”中指出: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十六大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等,都为这个课题提 供了理论和政策法规依据,也为其指明了方向,即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从娃娃抓起。
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途经。
二、目标内容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的符合《中学生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1、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以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依据,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校内外智力资源为依托,以学校为主阵地,学生文明习惯的现状为出发点,使学生懂得基本的行为规范,最终实现“争做文明学生、争当文明班集体”,推动素质教育的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从培养文明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与诚信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通过研究,提出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文明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礼貌待人,言谈举止文明。
要实现以上目标,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要体现时代要求和中学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文明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指导本校的工作。
其次,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文明习惯。
再次,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2、研究的内容:
从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等方面,研究中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重视基础性文明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举止文明”,体现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规守纪、明礼诚信”。
三、研究原则
在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坚持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遵循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般规律,注意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2、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日常行为形成规律,着重培养中学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知行统一,重在实践、体验、互相监督。
4、有效性原则。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良习惯,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制度。
5、创新性原则。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定规范、日常行为标准,并监督执行在本班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6、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结合原则。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在校期间。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两年,即从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和开题阶段: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
1、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课题研究成员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3、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检索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深入学习有关理论。
4、开题。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
1、结合学校的班主任持证上岗,开展课题组成员系列培训活动。
2、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课题组论坛、开展“问题研究”的主题沙龙活动、组织师德演讲活动、开展养成教育方略经验交流活动等等。
3、开展系列文明习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具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爱护环境等良好的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使他们懂得良好的品德是做人、交往的基础。
4、组织教师结合具体个案,进行案例研究,总结经验。
5、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开展论文征集评选活动。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阶段总结、经验交
流和研讨等活动。
(四)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9月
1、进行课题的结题工作。
2、对研究内容分专题进行总结,并撰写结题报告。
3、撰写结题报告,请总课题组进行鉴定。
4、编写论文集和案例集。
五、方法措施
为培养青年教师,课题组吸收了年轻的骨干教师。这些教师无论思想上和业务上都能胜任课题研究。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1、学校每周组织课题组成员安排必要的研究时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每位课题组成员保证一台电脑,方便资料查询和网络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3、学校投入一定经费、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购买书籍、音像制品等便于老师的学习提高。
4、建立教科研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成果转化的管理。
5、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还采取了如下方法: 榜样示范法:“以身作则”向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宣布本德育课题实施和意义时,就首先提出:教师以身作则,在学习、安全、卫生、文明、生活等方面保持好习惯,严于律已。已正方可正人。在学生中间,选出“个人日常行为习惯优秀个人”,树立良好榜样,让其他学生可时常参照对比,时刻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
活动教育法:组织学生观看文明行为的视频的活动。枯燥空洞的理论说教往往缺乏说服力。学生观看不文明行为时,常常会发出一片“哄笑”,在“哄笑”中,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不良”之处;在观看文明行为时,常常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潜意识中对文明行为有了认可,经过内心的一番比较、自省,真正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以后的行为中,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强化自己的文明行为。交流评议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手册》学生出谋划策,讨论、交流,改善我校一系列德育治理规章制度。对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学生是极其认识的,但日常言行违背的也是司空见惯的。所以,我们让学生列举自己的日常言行中违背学 校规定的方面,并简述违反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更好的改正,并且进一步熟悉和牢记学校其他规章制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已,为全校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便形成优良的校园文明风气。个案分析法:课题研究启动后,首先确定四个试点班级,再设计出关于文明行为养成行为教育的问卷分发到试点班级,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筛选出典型个案,进行重点指导,矫正不良行为。这样的做法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既考虑到所有学生,又照顾到了特别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试点班级的整体文明风气得到改善,典型案例的学生的进步更大。
当学生有不良言行时,我们还运用说服教育法,行为比较法,心理暗示法等。
六、课题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提升,使教研成果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学生养成了文明习惯,提升了综合素质。
1、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有效制止了由社会、家庭等部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尤其是试点班级的卫生习惯相比其他班级较优秀。在每次的卫生纪律评比中,试点班级的成绩是最好,这为其他班级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校园环境有的空前的改善。
2、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等更趋于健康,试点班级已带动全校基本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校风,进入校园没有一张纸片,没有一个包装,整齐干 净,每天如此,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3、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内说脏话,打架事件已明显减少,学生校外违法犯罪事件已经杜绝,我校近期来无一例违法犯罪事件和校外人员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肯定。
4、试点班级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已被其他班主任采纳,试点班级学生的一些日常行为已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全校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七、问题对策
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学生德育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追求高消费和享受的现象日益严峻,把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
二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日常习惯坚持不住,有人前人后两样的现象,不能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是不良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过分放纵迁就,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央,我行我素。还有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家庭等,都轻易使学生缺少管理和心理交流,形成不良的品质。
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影响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实验教师提出相应对策:
1、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心理分析,找准原因,增强针对性。
2、注意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分析,多交流沟通,增强互动性。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激励自我完善。总坚固验并制定一系列细致、有效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实效性。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献身教育的思想意识,增强保障性。
5、美化校园,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特色,陶冶学生情操。9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
作报告
一、开题会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后,在县教研室、学校聂校长及各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由李XX老师负责召开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开题会。通过开题会议使课题小组成员明确了课题提出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明确了通过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教师教的角度以XX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基准,通过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研究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具体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从课程的角度来说,通过课题研究丰富校本教材。
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进一步促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2.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3.形成初中物理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
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并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课题研究负责人:李XX
2.理论研究负责人:苏XX、孟XX
3.实践研究负责人:李XX
4.课题实验管理负责人:陈XX
二、研究过程
(一)时间规划: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1年(XX年9月~XX年7月)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课题研究的准备(XX年9月~XX年10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负责理论研究的老师苏XX和孟XX进行撰写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实验(XX年11月~XX年4月)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3)由负责实验研究的李XX老师对个案进行分析、整理,以教案设计的形式形成实验教学的有效模式。
3.汇报成果阶段(XX年5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材料、数据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反思,并由陈盈利和李红锐老师进行课题研究过程是的创新实验资料进行整理,以丰富我校的校本教材。
4.修改完善阶段(XX年6月)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并由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
5.上交专家评审(XX年6月)
6.进行课题结题报告。(XX年7月)
三、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结合情况
我们的课题研究程序:理论研究确定实验教学的策略→通过同伴互助,由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进行具体实验教学方法研讨→课堂实践→进行教学评价,发现问题→研讨、反思,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
利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在创设物理情景,提高感知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而且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而且培养了他们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得到较快的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
从下面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各次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项目月考1期中2月考3期末4月考5期中6总分6236651***557347
平
均
分57.259.752.342.762.967.4考试人数***108及格人数495539286370及格率45.050.535.825.757.864.2优秀人数22161233040优秀率20.214.711.02.827.536.7三率和122.3124.999.171.1148.2168.3由三率和的变化不难看出,尽管我们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经历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观念的变化过程),但还是能肯定地说明通过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成员的专业成长情况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XX县东韩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博客,通过定期的研讨交流、定期的成果交流与总结并撰写材料,促进了研究成员养成了爱阅读、善思考、勤写作的学习习惯;研究成员自觉运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创建网班“XXXX”,也提高了课题组成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能力,推动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研究成员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机构举办的教研活动和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形成了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