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 佛山市顺德区委社会工作部(区
2012办理广东省“三侨生”证明有关注意事项
一、“三侨生”证明书的办理时间
2012年我省“三侨生”证明书的办理时间为2011年12月25日至2012年3月15日,逾期不再办理。
二、“三侨生”证明书的办理单位、地址及咨询联系电话 顺德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
地址:大良德民路 区政府行政办公大楼西四楼侨政和签证科 联系电话: 22832305,2283230
3顺德区招生办
地址:大良德民路 区行政服务中心东座四楼
联系电话:22835789(高考),22835777(中考)
三、“三侨生”证明书的办理条件
考生本人凡是归侨青年或归侨子女或华侨在国内的子女,在规定的办理时间内向各办证单位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材料,均有资格办理“三侨生”证明书。
四、“三侨生”证明书的核发程序
考生办理“三侨生”证明书时,由考生或代办人填写《广东省报考普通高校“三侨生”身份审核表》,并在规定时间携带《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相关有效证明材料到顺德区招生办核查考生信息,区招生办盖章确认后,再到顺德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办理。
顺德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在审核有关证明材料中,对有疑问的(主要指属归侨青年和归侨子女身份的考生,仅提供《居民户口簿》中明确注明考生本人或考生父(母)出生地是国外或从国外定居的,1无其它证明材料的;或属华侨在国内子女的考生,对华侨提供的“我国驻在华侨定居国的使领馆出具的华侨身份证明(或居留公证)”及护照的真伪性不能明确的,须由顺德区公安局对《居民户口簿》、护照的真伪进行鉴定,对《居民户口簿》中“出生地”、“回国定居”等登记内容进行核查,审核无误后,顺德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再核发“三侨生”证明。
1.归侨青年的身份审核
(1)《居民户口簿》中明确注明考生本人出生地是国外或从国外回国定居的(高中阶段才更改为本人出生地是国外或从国外回国定居的除外),须提供《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以下之一材料(查验原件,复印件存档,复印件上需由经办人注明“此件与原件相符”字样并签名,下同)进行审核:
①回国定居证明;
②国外出生证(经公证部门公证);
③印有回国入境记录的原护照(经公证部门公证);
④人事档案中有关归侨方面的内容。
(2)《居民户口簿》中无明确注明出生地是国外或从国外回国定居的,或在高中阶段才更改为本人出生地是国外或从国外回国定居的,须提供考生本人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确认其本人是归侨的证明(原件),以及居民身份证和以下之一材料(查验原件,复印件存档)进行审核:
①回国定居证明;
②国外出生证(经公证部门公证);
③印有回国入境记录的原护照(经公证部门公证)。
2.归侨子女的身份审核
(1)《居民户口簿》中明确注明考生父(母)出生地是国外或从国外回国定居及其子女关系的(高中阶段考生父(母)才更改为出生地是国外或从国外回国定居的除外),须提供《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以下之一材料(查验原件,复印件存档)进行审核:①父(母)回国定居证明;
②父(母)国外出生证(经公证部门公证);
③印有父(母)回国入境记录的原护照(经公证部门公证);④人事档案中有关父(母)是归侨方面的内容。
(2)《居民户口簿》中无明确注明考生父(母)出生地是国外或从国外回国定居的,或在高中阶段考生父(母)才更改为出生地是国外或从国外回国定居的,须提供考生父(母)一方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确认其父(母)是归侨及其子女关系的证明,以及居民身份证和以下之一材料(查验原件,复印件存档)进行审核:①父(母)回国定居证明;
②父(母)国外出生证(经公证部门公证);
③印有父(母)回国入境记录的原护照(经公证部门公证)。
3.华侨在国内子女的身份审核
属华侨在国内子女的,考生须提交如下材料进行审核:
(1)我国驻在华侨定居国的使领馆出具的华侨身份证明(或居留公证)(查验原件,复印件存档)及护照(复印件存档)。如华侨因特殊情况未能提供我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华侨身份证明(或居留公证),可由其住在国驻华使领馆为其出具(需经公证部门公证)。定居在尚未与我国建交国家的华侨居留证明的认证,须先由同我国和华侨定居
国均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使领馆办理认证,再到我国驻第三国的使领馆办理认证。
(2)华侨在国内子女的户口簿、身份证(查验原件,相应复印件存档);
(3)国内监护人所在单位、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证处出具的华侨子女关系证明。
四、办理“三侨生”证明书的注意事项
(一)“三侨生”是指考生本人是归侨青年或归侨子女或华侨在国内的子女。归侨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港澳同胞的子女均不属“三侨生”范围。
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中国公民虽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视为华侨。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回国定居”是指华侨放弃原住在国长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权并依法办理回国落户手续。外籍华人经批准恢复或取得中国国籍并依法办理来中国落户手续的,视为归侨。
(二)在办理“三侨生”证明书中,对于仍保留国内户籍的华侨,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及相关规定,注销其国内户籍,方可办理认定。
(三)证明书必须在考生本人或父(母)户籍所在市(或顺德区)的侨务办公室(外事侨务局)办理,户籍不在广东省的考生不能在我省办理“三侨生”证明。
(四)已故的归侨或华侨,须说明死亡的时间和地点,并附上死亡证书复印件。
(五)属归侨、华侨的义养子女,除按要求提交有效的证明材料外,还须提交县(市、区)以上公证机关出具的抚养公证书。
五、“三侨生”名单的查询及公示
全省报考普通高校“三侨生”名单由省侨务办公室报送省招生办公室,并将登在广东侨网上供查询,广东侨网网址:http://gocn.southcn.com。
应届生“三侨生”名单由考生所在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公示,往届生“三侨生”名单由区招生办公室公示。同时,广东省招生办公室将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网站上公示“三侨生”名单,公示网址:http://,公示时间:5月底,公示期7天。凡未经省招生办公室公示的“三侨生”,省招生部门一律不予承认。
六、“三侨生”录取照顾政策
录取时,对取得“三侨生”证明的考生,在高考总分基础上加15分投档,由各高校择优录取。
第二篇:乐从镇妇女联合会 - 顺德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
乐从镇妇女联合会 工 作 简 报
二O一一年(第二期)
乐从镇妇联 编制 2011年6月10日-2011年8月10日
目 录
【创文时钟】
创文明能见度 提素质软实力----2 【学习·探讨】
关于妇联工作现状及工作规划的几点思考-------------------------4 【精彩回放】
意气飞扬 芳菲满堂-----------14 小善大爱 尽显姐妹深情-------14 乐从文明家庭之花绚丽绽放-----15 白衣天使角逐妈咪厨神---------15 心手相牵 共拒毒品-----------15 爱心天炙回馈社会 困难母亲获赠健康--------------------------16 部门联手维权工作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16 【村居剪影】
沙边村2011年青少年暑期系列活动报道-------------------------17 沙边村健身舞蹈培训班---------18 社区大课堂 缤纷乐暑期-------19
【创文时钟】
创文明能见度 提素质软实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进行了大手笔的投入,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容貌有所改善。同时,对注重提升城市软实力,包括文化氛围,文明风气,市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等。我镇妇联时刻把握“创文精神”,以推动妇女提素、儿童德育工作为长期目标,让“素质”切实可见,让城市文明形神兼备。
一、继续深入开展“创文”礼仪培训
商贸乐从,闻名全国。女企业家的文明素养是乐从的一张名片,为此,由妇联举办的“精于礼•仪非凡”创文礼仪系列培训特别策划了“女企业家创文礼仪讲座”。讲座由资深礼仪文化传播者莫康妮教授主讲,于2011年7月5日在乐从镇政府十楼会议室成功举行,52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女企业家出席活动。
莫康妮教授针对女企业家对内、对外交往基本礼仪,企业家形象塑造,出访海外、港澳台需注意的服饰礼仪、餐桌礼仪、举止仪态、沟通礼仪等进行指导,倡导女企业家塑造自身良好形象,担当现代文明礼仪的传播者、引导者和实践者。莫教授精彩的演讲和生动的示范,使短短的3小时课程气氛活跃。时间到,多位女企业家仍意犹未尽,与莫教授继续探讨学习。
课程结束后,12位女企业家精英代表在镇党委委员、社会工作局局 2
长陈润明同志组织下参加了餐会。女企业家们就“妇女事业促进会发展模式”、“妇女权益维护工作有效开展”、“如何紧密团结女企业家”等问题进行深刻讨论,并提出了成立“女企业家协会”的强烈愿望。
二、区验收我镇示范性家长学校,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为进一步推进创文工作,落实对未成年人教育提素要求,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区妇联、区教育局对我镇示范性家长学校进行抽检。2011年6月29日镇妇联主席郑一玲同志、镇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陪同区妇联、区教育局领导对被抽中检查学校——罗沙小学进行检查。
检查组一行对罗沙小学家庭教育工作规划、教育活动、档案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发现罗沙小学虽然是被随机抽检,没做迎验准备,但由于日常工作做得深入扎实,各方面的资料较为完整,如开展教学活动有情况记录,家长参加学习有进行登记,具有较完善的家访制度(个别帮教)、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并能定期开展信息反馈,听取家长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记录等。罗沙小学校长表示,罗沙小学家长学校非常注重工作实效,针对村级学校的家长特点制定了系列培训课程,使近年来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度不断提高,家长素质也有所提升。检查组对罗沙小学资料整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罗沙小学家长学校在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整体水平上有较大贡献,通过宣传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和一系 3
列辅导服务,引导和帮助家长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家庭和谐,更好地培养下一代。此外,检查组还对罗沙小学家长学校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整改建议,希望罗沙小学在家庭教育方面能有更突出的表现。
【学习·探讨】
关于妇联工作现状及工作规划的几点思考
郑一玲
自顺德区实施“大部制”行政体制改革后,妇联划入社会工作局归口联系,这意味着妇联将由原来的以意识形态导向为主的工作模式向以参与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社会工作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了紧紧把握好改革的精神,扎实做好组织妇女、引领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团结乐从广大妇女为我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出贡献,我镇妇联分别与各村(居)妇代会、镇妇女促进会、部分女企业家、个别镇(街)妇联、澳门妇联总会进行交流、学习调研,现结合我镇妇联工作现状,对妇联今后工作规划设想作以下报告:
一、妇联工作基本情况简介
(一)组织设置:
我镇妇联自“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后,完全隶属于社会工作局管理,不设单独的部门办公经费,并承担社会工作局综合股(办公室)工作。镇妇联设置工作人员2名,其中妇联主席1人,办事员1人。下设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站1个(简称维权站),维权站不设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由妇联工作人员兼任。各村(居)妇代会有23个,各战线单位妇委会8个,主 4
要职责是承接上级妇联、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任务,并自行开展各单位的妇女活动。2006年,成立顺德区妇女事业促进会乐从分会(简称妇促会),至今有60位成员,主要以各行业领域有一定成就、热心妇女事业的妇女自愿组成。各村(居)设有“妇女之家”、“妇女学校”,由村(居)妇女主任负责主持开展工作。今年村(居)换届后,妇女主任进入“两委”比例大大提升。目前,仅有一个村的妇女主任不入“两委”。各村(居)不设专职妇女工作人员,妇女主任更是身兼数职,兼职率达100%。
(二)工作条件
1、场地:镇妇联有独立办公室,维权站则没有专设场地,接访工作在办公室处理,镇妇促会未设活动场所。村(居)一级未设妇代会办公室,村(居)“妇女之家”、“妇女学校”不设专用场地,与其他功能室合并使用。
2、经费:镇妇联有预算费用,大部分村(居)都不设妇女工作专项经费预算,需搞活动时,由村(居)临时审批划拔。
(三)工作运行
近年来,我镇妇联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上级妇联的工作任务,服务大局,在党委政府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交点上开展工作。以意识形态导向为重点,以宣传为主要手段,推动村(居)妇女健身队建设,成立镇、村两级妇女学校、组建讲师团,开设迎合妇女需求的各类培训班及讲座,举办“三八”晚会、“欢乐家庭村居行”“健身队大巡游”等大型活动,设立“文明家庭”评选和“儿童书阁”等,在引领广大妇女积级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妇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妇联工作有着良好的基础和骄人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高速发展,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妇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然各级、各届妇联工作者不断致力推动妇女工作的改革,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体制、定位、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下,妇女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惑,本人认为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一)妇联特色工作未能与时代接轨,社会服务相对不足
由于行政体制的原因,妇联虽是群团组织,但由党委政府直接领导,行政意识较重,提供的社会服务相对单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妇女的需求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一是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如提升妇女素质教育、家庭教育、维权救助、心理协助、幼儿服务等等;二是乐从各业界精英、热心人士希望尽已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参与政府所需的社会管理事务。而我镇妇联在社会服务方面较薄弱,虽设置维权站,但不设专职、专业工作人员。提素方面的培训学习主要由镇、村(居)不定期提供课程,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妇女的提素需求。其他方面的服务也相对不足。妇促会虽已组建,但未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政策支持,将广大热心人士真正组织起来,引导、安排其参与社会服务、参与社会管理。因此,妇联未能为妇女的真正需求提供服务,就等于脱离群众办事,难以作出让人信服的政绩,逐渐令妇女工作边缘化。
(二)妇联工作重行政轻群团,社会力量支持甚少
“妇女是半边天”,其人数之多,分布之广,群体之大都是其它组织无法比拟的,这充分体现了妇女组织的群众性、社会性。但妇联工作一直是 6
以承接上级任务,然后用行政命令分解到村(居)执行的方式开展,由上至下单线运行,完全没有“群团组织”应有的社会化,发挥“联”的功能。偶尔取得社会的力量支持,也只停留在赞助某个活动的层面,未真正让社会团体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因此,脱离了“群团组织”的本质,就未能直面多样化的现代社会,听取社会各界的声音,集结各方智慧,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导致妇女工作社会认同度难以快速提升。
(三)基层妇女组织力量薄弱,妇联工作难着陆村(居)
妇联基层组织是妇联工作的基础和活力所在,但村(居)一级的妇女组织人力、物力方面得到的支持十分有限。妇女主任的工作任务较重,妇女工作仅是兼顾一下,上级有任务就应付一下,有时甚至搪塞,拖延了事,工作随意性较大,导致妇女工作难着陆基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领导不重视,考核机制不完善,人、财、物不到位
大部分村(居)领导对妇女工作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妇女工作可有可无,对妇女工作缺少关注。再且,妇女工作在考评体系中占比极少,所以村(居)一级把妇女工作当成是软任务和虚工作。绝大部分村(居)不设立妇女工作专项经费预算,搞活动时,重视的村(居)临时划拨一点费,不重视的村(居)只是被动参与镇妇联活动,其余活动一律不开展。23个村(居)中,妇女主任兼任6职务以上的占100%,妇联工作仅占其工作量的10%左右。妇女主任身兼数职,使妇女工作退为最次要位置,个别村(居)“妇女学校”“妇女之家”仅是挂个牌而己,除了健身队外,几乎无任何工作内容。
2、村(居)妇女主任对妇女工作认同感较低,专业素养缺乏
大部分村(居)妇女主任对妇女工作认同感较低。一是部分妇女主任认识不到自己的工作职责,认为妇女工作比较虚,不易出成绩。个别妇女主任更认为妇女工作做与不做一个样,做是“给面子”镇妇联,不做也理所当然。特别是节假日组织的活动,更是爱理不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使妇女工作和在主观上陷于被动局面;二是妇女主任很少机会接受系统培训和交流学习,虽有热情但缺乏工作思路和方法,不知从何入手,只能被动地参与镇妇联开展活动;三是妇女主任虽绝大部分数是“两委”,但在“两委”中有“话语权”的不多,部分妇女主任工作量大又无专职助手,总感到只有“辛劳”没有“功劳”。
三、各级妇女对进一步完善妇联工作的期望与建议
为了对当前妇女发展和妇联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聆听各级妇女的声音,积极探索妇联工作新途径,镇妇联通过对部分村(居)妇代会主任、妇促会成员、妇女群众进行走访,结合各群体对进一步完善妇联工作提出的期望与建议,归纳如下:
(一)壮大妇联社会群众基础
一是改变目前妇促会成员结构,吸纳各行各业各领域热心妇女事业的人士为会员,不论性别不论经济基础或社会地位,以“关爱妇女儿童、服务社会”为入会条件和标准,造就一批可调动的德能兼备之士,为妇女儿童事业贡献力量。同时可通过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成员获取最真实、最贴近民意的信息;征集有益建议,为妇女联合会订立工作方向、制定工作计划提供最现实的依据。二是改变目前村(居)妇代会以承接上级工作任务为主的被动式的工作模式,减少村(居)妇女主任兼任职务,回归“妇女 8
主任”职能本色,扩大村(居)妇女在妇女工作方面参与度,发展村(居)级妇女志愿服务。
(二)搭建妇女服务平台
为了让更多热心于妇女事业的人士有发挥的舞台,让广大妇女有归属感,学习澳门妇联,由政府支持搭建服务平台,再集社会力量,举各方智慧,齐力推动妇女事业发展。例如组建“妇女救助中心”、“妇女文化活动中心”、“妇幼互助中心”(包括心理询咨、幼儿服务)等,并设置相应的功能架构,明确职责分工,将妇联工作规范化并逐渐形成长效机制,有序运行。通过服务平台,让更多的妇女加入义务服务行列,让更多的妇女受关注和服务。
(三)推行政府购买服务
鉴于妇联工作在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相对缺失,建议参考澳门的做法,将妇女维权救助、妇幼心理咨询、幼儿学前教育、妇女素质教育、妇女保健等项目由政府购买服务,妇联组织引导、监督运作、社会支助、当事人购买等各方式结合,将妇女工作真正做到实处,做到妇女需要什么、妇联提供什么、政府支持什么。
(四)完善村(居)妇女工作机制
针对村(居)一级的突出问题,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1、设立妇女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预算;
2、明确妇女主任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使妇女主任工作定位更清晰,扭转现行“万金油”的角色定位。
3、完善妇女工作考核制度,强化管理和监督措施,做到“软”工作,“硬”考核。
4、加大妇女干部培训力度,制定培训制度,多走出去,请进来,在学习中创新工作方式,提高自身素质。
5、村级妇女素质亟待提高,须 9
加大对村级妇女提素教育力度,设立长效教育机制。
四、今后妇联工作规划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我镇妇女的需求调研,根据我镇妇联工作的现状,本人认为今后我镇妇联工作规划应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思考。
(一)、如何转变工作理念,立足于服务妇女
妇联对妇女的号召力,根本取决于服务妇女的力度和水平,若我们的工作理念仍停留在“妇联要妇女干什么”的定位上,那绝不能提高服务妇女的能力和水平,就面临对妇女失去吸引力,失去群众基础的危机,那么妇联工作应如何开展,才能想妇女所想,急妇女所急,立足于服务妇女的宗旨呢?
(二)、如何释放社会空间,创新工作载体
随着行政体制的深入改革,政府职能逐步回归。妇联应以“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市场所缺,妇联所能”为工作定位,对传统妇联工作进行重新梳理,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力量,主动承接政府社会公益服务项目,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那么,政府如何释放巨大的社会空间,让妇联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妇女公共事务,把妇联办成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公共服务社团组织呢?
(三)、如何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激活村(居)创造力
经验在基层,创造力也在基层,要夯实妇女工作基础,关键是调动和保护基层的创造热情,从而获取妇女的工作不竭的动力。在现行村(居)管理体制下,如何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激活村(居)创造力呢?
根据上述问题本人对为今后妇联工作作了系列设想,具体如下:
(一)、搭建服务平台,设立“乐从镇妇女综合服务中心”
乐从镇妇女综合服务中心(简称中心)是镇妇联下延工作平台,是乐从镇妇女文化活动,妇儿维权、互助服务,志愿服务等项目和妇女促进会(简称妇促会)的活动基地和中心指挥部。中心由妇联指导统筹、监督,社会化承办、妇促会协办,志愿组织支持等多形式结合的模式运作。经费来源主要由政府支持,社会筹集组成,如场地,开办费用,中心基本运作费用可由政府支持。中心下设的服务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政府购买服务,由社会资金筹集,由志愿组织无偿服务等多渠道、多形式支持提供。工作人员可设专职副主任一名,专职人员若干名(视项目多少而定),兼职人员若干名,妇促会理事若干名组成。中心根据乐从妇女需求的迫切性和服务的可行性,推出相关服务项目,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拟推出第一批参考项目有:
1、妇促会活动基地
改变现行妇促会松散型的联络方式,实施会务制度,让热心于妇女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拥有活动平台,介入协助中心运作,便于为妇女工作出谋划策、收集社会需求信息、提交工作拓展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并逐步实施。可设专职秘书,也可由中心工作人员兼任。
2、妇女学校
推行长效培训机制,可由义务教学、政府提供课程、村(居)单位购买课程,当事人购买课程等多形式并存实施,长期服务于妇女再教育工作。内容主要有妇女干部培训、家庭子女教育、妇女文体课程、素质修养、养生保健、技能考证等等。
3、妇儿援助热线
集妇儿维权、心理援助、困难求助于一体,对妇女提供法律支援和心理解困服务,同时也为困难救助提供求助渠道。内容主要有:十二小时求助热线、紧急住宿服务、危机介入、情绪辅导、个案跟踪等等。工作形式以实施部门联动,个案跟踪、社会捐助等构成,工作人员可由专职工作人员、各机构部门联络员、志愿者服务联合构成。
4、妇儿互助中心
成立“振翅”基金,关爱、帮扶困难妇儿群体。将以“节日慰问”形式转变成对困难妇儿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长期关爱、帮扶、捐助。形式主要有物资捐助,服务帮扶等。资金来源主要以社会捐助为主,可由慈善会协助筹集资金并监督资金运行情况。帮扶行动方面可设结对扶贫、临时托管儿童、困难家庭定期探访、单亲儿童谈心、妇女职业介绍、承接援助热线移交项目等服务。工作人员可由专职工作人员、各机构部门联络员、志愿者服务联合构成。
(二)、集社会力量,提升“妇女促进会”的职能
扩大妇女促进会规模,吸纳各行各业热心妇女事业的女性为会员,储备德能兼备之士,为妇女儿童事业谋发展。改变现行妇女促进会松散型的管理模式,制定工作制度,建立工作架构,使之成为“妇联”的“联队”,直接参与妇女综合服务中心各项管理和实施工作,充分集各方智慧,举社会力量,协助妇联参与到以“中心”为平台的各项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中。搭建妇促会完善的工作架构,设立秘书处、服务拓展部、提素教育部、宣传策划部、资源统筹部、志愿服务部六个部门,在中心设立活动基地,由政 12
府提供基本办公场地经费,保障妇促会职能真正运行。
(三)、服务商贸乐从,成立女企业家协会
为了广泛团结和凝聚女企业家力量,服务商贸乐从,积极推动乐从和谐发展,成立女企业家协会(简称协会)。宗旨是发挥会务功能,协助会员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号召女企业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把女企业家协会建成广大女企业家提升素质的学校、引领创业的旗帜、维护权益的港湾、促进合作的桥梁。协会受镇妇联和区女企业家协会的业务指导,成为区、省女企业家协会的团体会员,接受区社会工作局的社团管理和监督。
(四)、发展村(居)妇促会,实现妇女工作网格化
在镇妇促会运作成熟后,发展村(居)一级妇促会,发展村(居)妇女志愿服务组织,从而实现妇女工作网格化,既提高村(居)妇女在妇女工作方面的参与度,又协助妇女主任开展工作,弥补村(居)妇女主任助手配备不足的问题,更便于对村(居)妇女工作的评价和监督。村(居)妇女促进会由镇妇女促进会,镇妇女综合服务中心领导组建成立、指导工作,是村(居)妇女工作的有效补充。
(五)、建立评价机制,落实村(居)妇女工作管理制度
根据我镇村(居)目前实际情况,尽快出台村(居)妇女工作“三定”方案,一是定位,制定妇女主任工作职责;二是定目标任务,将妇女工作“虚”事实办;三是定立考评机制,由党委政府、妇女群众、村(镇)妇促会共同评价,列入村(居)年终业绩考核。
(注:本文内容仅代表笔者观点。个别项目已得到领导大力支持,已 13
紧密筹备中……)
【精彩回放】
意气飞扬
芳菲满堂
为构建妇女常规教育体系,打造学习型妇女团体,镇妇联充分利用妇女学校的教学平台、发掘社会热心公益的人才资源,与松柏大学共享教育阵地,成立“飞菲”妇女健身舞学习班。该学习班以每月两天的课程长期开设,由马凤鸣老师无偿任教,学员由各村(居)健身队骨干精英组成。该学习班自2011年7月9日盛大开锣至今,已发展壮大至80人。
今后,镇妇联将开设更多形式的妇女学习班,并为妇女学习制定长效教育机制积极筹备。
小善大爱
尽显姐妹深情
为贯彻落实开展广东省“人人奉献爱心,共建幸福家园”扶贫济困日活动,省妇联针对贫困人口中的大多数弱势群体——妇女、儿童,在全省开展“姐妹情深10元捐”行动,我镇妇联积极响应,大力号召妇女积极参与。镇机关各部门、各战线单位、各村(居)、学校的广大姐妹一如既往地弘扬中华女性“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共筹集善款21467.5元,发挥姐妹深情,在共建幸福家园的征途上不让一个姐妹掉队。
通过各位姐妹的鼎力支持,顺德区妇联荣获广东省“姐妹情深10元捐”活动贡献奖。
乐从文明家庭之花绚丽绽放
6月,区妇联、区文明办为配合佛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倡导文明、健康、接受区级颁奖
接受市级颁奖
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联合开展了顺德区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我镇乐从居委的“潘仕花”家庭在全区71059户中脱颖而出,光荣入选顺德区“十大文明家庭”,并推选为顺德区代表,参加佛山市“十大文明家庭”评比。经佛山市全民网络投票,最终入选前二十名,让乐从家庭文明之花飘香佛山。
白衣天使角逐妈咪厨神
6月18日上午,由顺德区妇联、顺德电视台、顺德厨师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妈咪厨神大比拼”海选在大良吉之岛拉开了序幕,妇联主席郑一玲同志带领乐从医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参加了厨神海选。一众白衣天使现场施展厨艺,最终天使妈咪曾秀芹的 “颗颗红心向太阳”和天使妈咪何颖雯的“踏雪寻梅” 菜式以高比分进入了半决赛。现时,两位选手已过关斩将,顺利进入总决赛,将角逐“妈咪厨神”的称号。
心手相牵
共拒毒品
为增强人民群众的禁毒意识、提高防毒和拒毒能力,乐从镇禁毒委联合妇联、乐从派出所、综治信访维稳办、司法所等职能部门在人流较多的
新苑路口公园举办以“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大型禁毒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主办单位向现场群众派发约3000份的禁毒宣传资料及1000多份的禁毒宣传小礼品,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0多人次,受到群众的一致赞同,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爱心天炙回馈社会
困难母亲获赠健康
2011年7月14日下午,宋庆养生馆妇儿涌动,空调再低仍无法降低馆内充斥的热情。这一切缘于女企业家宋庆具有社会责任感,为回馈社会,免费为我镇213位困难母亲提供“天灸”疾病全套(共14天)防治疗程。为了方便各位母亲,沙边、岳步妇女主任还亲自开车送大家去接受治疗,宋庆女士还为行动不便的人士,特定安排了上门服务。妇联主席郑一玲同志亲临现场,代表我镇困难母亲向宋庆女士致以衷心感谢。正是有了企业家们真情回馈,我们的乐从变得更温暖,更和谐。
部门联手维权工作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自6月以来,我镇妇联共接到妇女儿童维权投诉案件共18宗。为了利用有限的资源尽量解决问题,妇联联同司法、法院、公安、村居等部门对个案进行调处,切实为妇女儿童排忧解困。2011年6月27日妇联、司 17
法所联手成功调解一起妇女被性侵犯的维权案件。
6月19日晚,一名湖北籍女子在其工作的家具厂宿舍被一员工实施性侵犯,乐从派出所立即立案处理。6月23日,当事人找到厂方负责人要求厂方给说法,结果得不到合理回复,还被厂方负责人夫妇辱骂,使受害妇女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当事人气愤之下到司法所要求解决问题,否则组织老乡上路闹事。为了将事态尽快控制,切实维护受害妇女的权益,镇司法所与镇妇联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对当事人进行了调研,通过多次反复开导、讲解法律,并提出合法、合情、合理的处理方案,让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共识,成功调解案件矛盾,阻止了一起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村居剪影】
沙边村2011年青少年暑期系列活动报道
2011年,在我村如火如荼努力创建“顺德好村居”、“广东省文明村”的氛围下,村内文体活动纷至沓来。随着暑期的到来,为丰富青少年的文体生活,沙边村妇代会、团支部联合举办了青少年暑期系列活动。本次活
动得到村委会大力支持,拔出专项经费一万多元,在暑期举办了首届“青少年男女子羽毛球单打赛”、“青少年三人篮球赛”、暑期辅导、青少年动画电影专场(共分三场)等一系列的活动。
在7月26日至8月8日期间,“青少年男女子羽毛球单打赛”、“青少年三人篮球赛”同时进行。吸引了本村9-22岁的青少年共130多人报名参与。为使比赛公平公正地进行,此次比赛是按年龄、性别分组。各运动员斗志激昂,在观众的喝彩声中进行了激烈的角逐。赛后,村委会领导对各获奖者颁发了奖金、证书及奖品,为期两个星期的青少年暑期羽毛球赛及三人篮球赛圆满结束,受到青少年、家长、群众的一致好评,正确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使我村青少过一个愉快、充实、多姿多彩的假期。(沙边村妇代会报道)
沙边村健身舞蹈培训班
夏日炎炎,沙边公园里每晚载歌载舞,热闹非凡。从7月26日至8月9日晚,我村妇代会在乐从镇松柏大学的支持配合下,非常荣幸地邀请了马凤鸣老师、李萍芳老师亲临沙边公园,一连六晚免费为我村妇女群众上健身舞蹈课,吸引了众多爱好舞蹈女士参与。在培训的过程中,马老师挑选了多只既简单易学、活力健美的新型舞蹈,亲身示范教学,大大调动了台下一百多名的学员学习热情。健身队员们对此类培训班大为赞许,每晚积极认真学习,享受舞蹈带来的乐趣。(沙边村妇代会报道)
社区大课堂,缤纷乐暑期
为了响应佛山市的创文工作,鼓励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带动家人共同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去,我社区妇女之家于7月15日在乐从小学体育馆举办了青少年跳绳比赛。辖区内的四间中学小学数十名学生参加了比赛,不少家长亦到场为子女加油助威。很快,围观的亲友团就发现:一些年幼的小朋友跳绳的速度比高中生还要快,也不知是否就是因为他们占了“身轻如燕”的优势。经过紧张的角逐决出了胜负,最后,社区妇女之家的领导为获奖的参赛选手颁发了奖状。
紧接着,妇女之家又于8月上午在黎时煖老人大学篮球场组织了青少年举办定点投篮比赛,近百名中小学生报名参赛。当日,天气酷热,但参赛选手的热情堪比艳阳,家长、学生的衣衫都被汗水温透了,但大学依然有序地轮侯,遇上有的选手投出精准“穿针”球时,所有人都会情不自禁拍手喝彩。因为有部分的选手所投球数相同,为了决一高低,大会采用“突然死亡”的淘汰制,由此,整个赛场的焦点都集中到投篮手的身上。惊呼声、助威声、鼓掌声不绝于耳,即使是失手没投中,大家都会报以掌声为他鼓劲。无论是笑到最后的得胜方还是技输一筹的选手,他们都出色地演绎了尊重失败、相互促进的体育精神。为了深化“我阅读,我快乐”的全民阅读活动,我们无论是在跳绳还是抽投篮赛都特意为全部的参赛 20
青少年准备了购书卡作为奖品。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举办美术培训班、乒乓球培训班、暑期作业辅导班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暑期活动,在社区营造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妇女之家给力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在“创文”中收获快乐,提升文明素质、感受幸福。其中,为期21天的时期作业辅导班,我们向每名学生象征式地收取50元费用,然后将所收的款项捐赠到“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基金帐户,让学生们体现到在过一个充实的假期同时,还可以体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愉悦。
在年初,我社区完成新一轮的区、镇、社区各级的“文明户”评选工作,在8月上旬,我们妇女之家组织了大学生义工在上门粘贴“文明户”铝牌时向居民群众继续深化宣传创文工作,让他们在“创文”中受益的同时亦为“创文”出一分力。(乐从社区妇代会报道)
抄报:顺德区妇联、乐从镇领导
抄送:乐从镇各办(局)、各村(居)、各战线单位
(共印50份)
第三篇: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
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精神,推动我区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战略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牢把握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没有社区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随着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社区日益成为城乡社会管理的重心、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基层民主政治的舞台、社会稳定和谐的载体,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区的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区已经完成了43个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使社区用房平均面积达到了477平方米,比原来提高了10倍多,并在拓展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与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与构建和谐的要求相比,我区的社区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二)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提高服务水平、深化居民自治为主线,坚持政府主导、共建共享、城乡并举,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家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夯实和谐建设的基础。
(三)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以“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保障有力、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特色明显”为目标,按照“分批建设,逐步推进,培育亮点,示范带动”的原则和“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要求,到“十一五”末,全区社区建设在管理体制、服务水平、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领先全省、示范全国;全区80%以上的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力争跨入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行列。
二、改革体制,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组织建设
(四)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组织和社区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健全完善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切实加强党员联络服务站、党员分级分区分类管理网络等工作载体建设,组织协调驻社区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形成加强社区建设的工作合力。不断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使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实践中保持党的先进性。
(五)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根据保持稳定和便于工作的原则,合理调整规模,使社区保持在2000户左右的规模。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由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决策、社区居委会执行、社区居民议事会参事议事的管理模式。以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支持和指导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组织、管理、监督职能,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自治活动。要建立驻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区事务的工作机制,发挥其在居住地监督、指导、管理社区事务的作用。整合社区工作资源,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在全区推广以“社区、小区、楼院和楼栋”为基本框架的四级工作网络。社区工作者要一岗多责,一专多能,原则上不设置与政府部门垂直对应的专职队伍。切实减少机关、部门交办事项,减轻社区工作负担,避免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由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统一把关,全面实行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和评比考核进社区的申报准入制度。对于经批准进入社区的工作,要严格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理顺社区工作体制,下移工作重心,选派机关干部到社区工作,街道机关干部要分批逐步下派到社区工作,确保三分之一左右的街道机关干部固定在社区工作;广泛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承担机关、部门进入社区的工作。
(六)加强社区民间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各类组织作用。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围绕居民物质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优先发展服务类,重点扶持慈善类,规范引导活动类,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促进社区体制创新、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的作用。进一步放宽登记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实行备案制度,完善部门对口培育、社区牵头组织、居民广泛参与的培育发展体制。逐步建立社区民间组织内部自律诚信、信息披露和绩效评估机制。到“十一五”末,每个社区都要有10支以上的社区民间组织。要进一步理顺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的关系,充分发挥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积极开展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三、整合资源,拓展领域,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七)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公共服务有效覆盖到社区。要多种形式推进公共服务手段创新,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推进社区就业服务,积极为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再就业服务,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等。推进社区救助服务,建立区爱心捐助中心,在社区设立“爱心超市”,方便市民群众的日常捐助行为,向困难群众提供经常性捐助服务;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健全扶贫帮困长效机制。推进社区卫生和计生服务,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生服务网络,整合设施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推进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学校作用,积极开展市民教育工作,培育群众性体育组织,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社区安全服务,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整合社区综合治理的人才资源和组织力量,健全完善社区应急反应机制。
(八)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壮大志愿服务力量。整合各类志愿服务资源,指导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推出社区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典型,营造重视、支持社区志愿服务的氛围。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使志愿者服务他人的同时,分享其他志愿者的服务。
(九)充分调动社区单位、居民的积极性,推动社区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驻社区单位和居民在社区中的主体作用,提高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相互衔接、优势互补、项目齐全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拓展服务领域,鼓励支持驻社区单位和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有关单位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休闲娱乐及其它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推动社区商业体系建设,加大对社区服务业的培育、引导、支持和管理。对公益性社区服务项目要降低门槛、简化审批手续,落实有关优惠政策。要建立规范独立的社区财务体系,鼓励社区以便民利民为准则,充分挖掘辖区资源,拓展社区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通过适当收取服务费用,发展社区经济,探索“以社区养社区”的运行机制。
四、抓住关键,加大投入,全力做好和谐社区的基础工作
(十)加强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服务群众能力。按照每200户左右配备1人的标准选配专职社区工作者(简称社工),每个社区的社工保持在6--15人左右(含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专职人员)。2010年前,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社工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一名达到本科学历,60%以上的民间组织负责人要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扎实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由区人事劳动、财政和民
政等部门负责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管理评估制度。在各社区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库,不断提高社区组织掌握和使用社会工作人才的工作水平,有效整合社区内各类人才,充分调动其参与社区共建的积极性。切实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由区劳动部门牵头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十一五”末,全区专职社区工作者收入达到上全区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含按规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
(十一)规范管理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由区委办、区政府办牵头,协调民政、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把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纳入国有资产进行规范管理。对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等基础资料和使用情况要建立台帐,发生变化的,要实行申请和登记备案制度,确保社区办公用房不被私自挪用、挤占、出租、出售。
(十二)落实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农村社区定位,理顺政府、基层党组织与居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探索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增强农村社区建设的活力。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着重建立健全救济救助、卫生计生、治安警务、环境保护等工作体系,使更多的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社区。积极开展农村社区互助服务,组织动员居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以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重点,加强农村社区规划,加大基础平台建设力度,每个农村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要不低于城市社区标准。
(十三)加快数字社区建设,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目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由区发改委牵头,民政局配合,制订社区信息化规划及技术标准,由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开发社区工作综合管理软件,建设覆盖城乡所有社区的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各街道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按照社会化、企业化的运作模式,整合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建立“区市民服务呼叫信息中心”和区社区居民服务网,开通有线电视社区服务频道,促进社区居民自治和社区服务创新。建立健全信息采集、数据维护、系统安全、科学使用等工作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社区服务信息化运行机制。到“十一五”末,在社区层面实现各类传输网络、实体服务和数据资源的互联共享,构建一体化的政府公共服务和居民自我管理信息平台。
(十四)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投入力度。要把社区建设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情况逐步增加投入,确保社区建设工作正常运行。通过多方筹资方式,设立和谐社区建设专项基金,对达到和谐社区示范标准的街道和社区实行以奖代补,对成效突出的工作进社区和分包联系社区的区直单位进行奖励,对向社区居民稳定开放服务资源的驻社区单位给予奖励。
五、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着力打造和谐社区建设的特色品牌
(十五)明确责任,建立社区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和谐社区建设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区委办公室牵头负责规范“社区准入”工作,区政府办公室牵头负责和谐社区创建评审工作,区委组织部牵头负责社区党的建设和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区人劳局、区财政局和区民政局负责社区工作者资格培训、资格认证和队伍管理工作,区发改委负责社区服务业规划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和谐社区建设责任制,全区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为社区建设提供服务和保障。对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由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纪委(监察局)、区社区办负责进行督查。区委、区政府每年不少于一次专题听取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汇报,研究重大问题。要切实加强和完善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街道负责、社区主办、社会参与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十六)制订方案,明确建设和谐社区的任务和要求。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区城市社区建设水平,推动城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社会工程,需要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参与。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街道和社区要对照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意见要求,突出自身特色,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标准,明确方法步骤,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区直有关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确定需要进入社区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内容及其载体和形式,通过印制宣传资料等适当形式宣传业务政策,并根据“服务社区、方便居民”的原则,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通过有计划地在社区开展服务活动,落实好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任务。同时,对有分包联系社区任务的区直单位,要突出工作重点,对分包联系的社区给予大力支持和重点帮扶,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力争使所帮扶社区尽快达到和谐社区示范标准。9月10日前,区直有关单位和各街道、社区要把工作方案上报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十七)稳步推进,分期分批抓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建设和谐社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目标要求高、工作任务重。根据“分批建设,逐步推进,培育亮点,示范带动”的原则和“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要求,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认真研究近、中、远期工作规划的同时,重点确定好工作量化目标,全力推动工作运行,并对行动迅速、工作扎实、效果突出的单位进行重点帮扶,及时对全区和谐社区情况进行定期通报。街道党政负责人要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分管副职要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认真抓好落实;对基础条件较好的社区,要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通过示范带动,分批逐个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各社区要把争创活动作为提高社区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一次重要机遇来抓,作为社区的一项长期中心工作来抓。区直有关单位要明确工作分工和任务要求,夯死工作责任,发挥自身优势,经常到社区开展服务活动,对分包联系社区给于重点扶持,有针对性地帮助社区解决具体问题,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对达到建设标准的社区,由区委、区政府进行命名表彰。区委将把考核和评选结果与干部的奖惩、使用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区直单位、街道和社区,要优先解决其干部使用问题,对于工作不力、行动滞后的单位,要提出批评,必要时对其领导班子进行调整。
(十八)加强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和谐社区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和谐社区建设与居民群众息息相关,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工作。要通过新闻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扩大影响、提高认识,在全区形成人人关心社区建设、人人支持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要认真研究和贯彻执行《区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见附件),及时制订实施方案,指导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要适时命名和表彰一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和示范单位,并实行动态管理。要加强社区建设理论研究,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社区建设的最新成果,不断探索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及时总结和谐社区建设的新鲜经验,使区社区建设尽快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第四篇:陈云贤同志在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陈云贤同志在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陈云贤同志在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2006年1月5日)
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区委十届三次全会以来的工作,提出今年的工作意见。
2005年
工作回顾
2005年是我区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按照“巩固、协调、提升”的工作方针,围绕继续提升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城市建设、致力实现和谐顺德三大任务,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十五”计划划上了圆满句号,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奠定了良好基础。2005年我区的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05年,我区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为目标,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促进产业投资,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使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经济发展亮点多,气象新,质量好,综合实力、产业优势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849.62亿元,增长20.2。工业总产值2019亿元,增长24.3。进出口贸易总额136.5亿美元,增长20;其中出口总额92.5亿美元,增长25。各项税收(包括海关代征税收)合计125.3亿元,增长17.3。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7.38亿元,增长18.15。
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工业呈现出适度重型化、高级化趋势,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幅高于工业增幅,汽车配件、金属材料加工等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家电、家具、涂料等传统产业不断改造提升。企业结构优化。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全区经济高增长的重要支撑。预计2005年全区年产值超亿元企业突破200家,超10亿元企业16家,超100亿元企业3家。151家企业成功注册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名牌战略成效显著。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10件,累计分别达到6件和40件;新增中国名牌产品8个、省名牌产品13个,累计分别达到18个和51个。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提高。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6.99亿元,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14亿元,增长20.8。物流商贸业取得突破发展。一批大型物流项目、专业市场、购物中心投入运营,沃尔玛、吉之岛、易初莲花、乐购等国际知名商业连锁企业落户顺德,现代新型物流、商贸业态加快形成。会展、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等行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6.49亿元,增长4.8%。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全区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业进一步协调发展。整治基塘4万亩,累计完成27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镇级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日趋明显,区域品牌加快形成。龙江镇获得“中国家具制造重镇”和“中国家具材料之都”的称号。杏坛、均安两镇加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初见成效。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我区被确认为国家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省火炬计划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省级家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05年我区新增国家级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镇级生产力促进中心3家。一批科研成果加快产业化。全年专利申请超过6000件,增长26,其中发明专利增长100,专利申请累计突破3万件。全区信息化综合指数达88.5,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0.2。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投资结构和投资质量同步提升。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36亿元,增长25.3;吸引民间投资90.7亿元,增长30;合同利用外资4.69亿美元,与去年持平;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增长27。新引入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个,累计达到28个;宝钢、中石化、海信、保利等国内大企业落户顺德投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和国际国内大企业的进驻,充分体现顺德的产业、区位和环境优势,进一步积聚了发展后劲。
二、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区建设,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
2005年,我区以举办亚洲艺术节相关活动为契机,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逐步提升。
规划进一步深化。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形势,调整了北
滘、乐从、陈村、龙江等镇的总体规划和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中心城区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景观规划编制,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工业园区等规划,完成东海发展协调区总体规划修编,突出了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推进“一山、二路、三河”建设,中心城区的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得到提升。演艺
中心、图书馆、顺德一中高中部等重点工程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德胜河、桂畔河、大良河一河两岸改造加快推进。各镇加快镇区建设和改貌,完成一批交通、市政工程,城镇面貌不断改善。完成105国道顺德段、碧桂路改造等12项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各镇、街道之间的交通连接更加畅顺;高赞大桥、甘竹滩大桥、新涌新桥等工程加紧推进。一批电网工程和电源项目加快建设和相继竣工。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顺利推进,完成主要水利工程项目16宗。
环境治理得到改善。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开展珠江综合整治为契机,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水环境整治初见成效,水质自动监测网建设加快,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容桂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使用,大门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全线通水,各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推进;全面开展内河涌综合整治。加强工业废气和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监控治理,大气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固体废物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三、加快推进体制创新,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完善投资审批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面工作,改进预算编制方式,完善“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管理。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增加对“困难村”的补贴;理顺村(社区)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关系,推进村(社区)财务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村(社区)“两委”成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推进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体制改革。成立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城市管理委员会和中心城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加大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统筹、协调力度,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社会监督、依法管理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成立顺德科技工业园管委会和开发中心,实行“区镇联动”、“园城互动”的开发建设模式,着力提升园区建设管理水平,促进招商引资。
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推进城市可经营项目市场化、多元化运作,全年共推出城市可经营项目89项,投资总额115.2亿元。李小龙纪念馆与均安生态乐园特许经营项目成功招标。推进户外广告牌使用权、河道采砂管理权和公有资产物业出租经营权的招标拍卖工作,增加政府非税收入。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推进教育、医疗体制改革。出台深化办学体制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对我区的办学、医疗体制改革作出整体规划。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教育,将民办教育机构招生纳入教育部门的招生计划,民办教育有序、规范、良性发展。推进医院股份制试点工作,推动民营医院建设,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参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成功评选出“顺德制造,中国骄傲”的区域形象推介语,“文明特色社区”和“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其中北滘镇获得“全国文明镇”称号。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肖莉事迹、抗洪精神和龙舟精神。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加强爱国爱乡和国防教育。
文体事业发展硕果累累。承办一批大型国际、国家级文体活动,亚洲艺术节开幕式和亚洲文化部长论坛相关活动的成功举办,使顺德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得到大提升。推出“2005和谐顺德”系列活动,高雅文化进一步普及大众。文艺创作持续繁荣,出版第一辑《顺德文丛》。完成全区文物普查工作。北滘镇碧江社区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文化和经济加快融合,民营资本加快进入文化产业。举办区第九届运动会和组团参加市第六届运动会,顺德龙舟队代表国家在世界龙舟锦标赛上取得7金1银的优异成绩。顺德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中国龙舟之乡”。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初级中学和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积极创建等级学校,促进教育公平。顺德一中高中部新校园投入使用,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对李兆基中学、郑裕彤中学、华侨中学实行初、高中办学分离,扩大高中办学规模。高考再创佳绩,总上线率达91.5,普及高等教育进程加快。
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开展首届“金梧桐奖”、“金凤凰奖”评选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加大中、高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积极为用人单位引进各类人才。做好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工作,美的集团博士后工作站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此外,工青妇、外事侨务、统计、审计、武装、粮食储备、残疾人事业、民族宗教、气象、档案等各项工作都有新发展。
五、大力推进民心工程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迈出新步伐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2005年顺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813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6980元,增长10。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2005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5.6亿元,增长10.6。
卫生医疗与人口计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目前十个镇(街道)全部建成省卫生镇,两个镇(街道)被评为国家卫生镇。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合作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工作;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做好各类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新发展,人口出生率为10.53‰,自然增长率为4.95‰,计划生育率为94.82,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加强劳动服务机构建设管理,促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远程可视招聘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劳动力市场联网远程招聘求职。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服务,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展失业培训,培训失业人员5532人,再就业率为62.4。加强企业欠薪监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以及劳动信访工作,进一步理顺劳动关系。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法、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区共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18.3亿元,基金征缴率为98,参保单位40991个;参加养老保险47.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55.2万人、工伤保险48.2万人、失业保险48.4万人。落实好低保制度,全区核定的低保对象共10341户26235人,全年发放低保救助金3177万元。慈善事业得到新发展,区慈善会实行日常化运作,举办大型慈善募捐活动,全区共筹集善款超过1.55亿元,顺德人富而好德、热心公益的精神和美德得到充分弘扬。
社会安全防控体系初步建立。对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成功防御“056”特大洪水袭击。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基层治安管理网络,加强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有效防范和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禁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出色完成“亚艺节”安保工作,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全年共立刑事案件20531起,比去年下降0.9;破案7680起,比去年增长6.5。全面加强道路交通、消防、森林防火安全管理和监督,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和重大隐患整改,各类事故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比上年有所减少。完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对生猪、蔬菜市场准入工作监管,推进禽类、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确保食品安全。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建立区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六、加强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加强对人大和政协工作的领导,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能,积极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充分听取工青妇、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成立政府顾问团,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完成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当选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主任的交叉任职率达75.4,“两委”交叉任职率达74.3。全面推进执法进社区工作,建立执法目标管理责任制,行政执法管理效果显著。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圆满完成“四五”普法规划的预期目标。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以及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先进模范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培训教育力度,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固本强基”工程深入推进。落实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组织近百名干部参加“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进一步扩大党员覆盖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整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同志们,过去一年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顺德历届党委、政府开拓创新、励精图治的结果。在此,请让我代表区委向在座各位,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省市驻顺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驻顺部队以及长期关心支持顺德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广大海外乡亲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结合顺德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要是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速度意识,抢抓机遇,先行一步,不失时机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二是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尤其要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大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推进民心工程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社会公平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五是坚持抓好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纪律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各级党组织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些体会既是我们工作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的重要经验,必须进行认真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
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还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中心城区建设的统筹力度不足,集聚和辐射能力还不强;三是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仍然不少,电力、成品油等供应比较紧张,中高级人才还比较紧缺,环境保护还要继续加强;四是一些体制性障碍依然比较突出,政府职能转变仍需继续加快;五是和谐社会建设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社会保障和“三农”问题仍有不少深层次矛盾亟须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06年工作意见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构建和谐富裕顺德的关键一年,做好2006年工作至关重要。
总体来看,2006年我区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深层次的发展问题。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抓紧抢占区域市场;我国加入世贸过渡期即将结束,市场开放度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我区提高引资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我国经济进入稳步增长期,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泛珠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经过“十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为今年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的来看,顺德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各方面的发展条件更好更坚实,今后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快更好。但与此同时,国际石油、矿产的价格继续在高位波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人民币升值对外贸出口增长的压力加大,给我区外源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2005年我区出口贸易总额达到92.5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8%。表明我们的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但也反映了顺德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高,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风险也较大。国际市场竞争和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使我们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性的深层次问题也亟需解决。对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央、省、市对今年经济社会工作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我区的实际情况,2006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5,力争跨越1000亿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降低4.5;环境综合指标达到87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力争达到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增长10;出口总值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控制在3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
做好新一年的各项工作,要按照《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落实、提升、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大力提升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全区人民的富裕安康,为“十一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
具体要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大促小”,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方面要全面启动“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促进支柱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度,营造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机制和环境。从而推动形成三大产业优化协调发展、支柱产业提升牵引发展、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发展、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实施“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工业重点扶持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业、机械装备模具汽配及家具制造业、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业的发展。进一步建设好技术研发、信息服务、质量检测、资本运作、物流配送、人才引进等产业服务平台,完善“一企一策”制度,为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家电、家具、精细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顺德科技工业园和家电、机械装备及模具、汽车配件、涂料等产业基地,抓好欧洲工业园等“园中园”建设,加快东海发展协调区的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优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环境,提高产业集聚水平。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支持龙头企业创建国家名牌和国际品牌,支持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镇创立区域品牌。第三产业重点扶持物流业、商贸业(含会展业)和旅游业发展。加快物流业发展。做好碧桂路物流产业带的发展规划,促进物流业与我区制造业和特色产业的合作,扩大物流业发展空间。促进商贸业提升发展。扶持大型购物中心和专业市场改造升级。推进会展业的系列化和专业化发展,加快大型永久性会展中心的规划建设。继续整合旅游资源。制定“顺德游”的行业规则,以“顺德新十景”为突破口,加强景区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整合构建景点、酒店、旅行社和客运等参与“顺德游”的合作机制。办好第十六届“中国厨师节”,推动美食旅游和餐饮龙头企业发展。农业重点扶持水产养殖业、农副产品流通加工业和花卉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态条件。促进国兴农产品综合物流中心、国通物流城、热带兰产地批发市场等大流通项目的建设招商,引入国内外农产品流通大户。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创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外向型农业。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完善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充分把握国家即将恢复新股发行审核和先行启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新股上市的机遇,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建设中小企业产权交易服务平台。鼓励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共技术创新机构建设,促进企业开展技术自主创新。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和申报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协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改造村级工业用地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载体。建立人才引进、培训、招聘服务平台,拓宽中小企业人才引进渠道。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二、强化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顺德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抓好华南家电研究院、区、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组建机械装备及模具研究院、家具创新中心和牛仔服装创新中心,建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招标制度,加强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顺德院士咨询活动中心的作用,研究建立中科院顺德院士咨询活动中心,加快博士后工作站与实习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建立院士,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引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围绕建设“数字顺德”的目标,加快政府和社会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完善综合信息平台功能,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造高效政府。加快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支持广东省嵌入式软件技术平台建设,筹建以嵌入式软件产品研发为核心的顺德软件园,组建工业设计、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筹建家电行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升级。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和试点工程,引导和鼓励企业突破跨国公司专利垄断技术,开发原创性核心技术专利,培育起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结合专利技术参与制定技术标准。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我国提出产业结构优化、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方向和目标,而具体的任务和工作需要由各级地方政府来推进。顺德推进自主创新,在大力建设公共科研平台来引领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需要有三个切入点:一是鼓励和推动企业创建更多的国家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通过创品牌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二是引领企业抢注专利权,不仅是外型、规格的专利权,更重要的是核心技术的专利权;三是推动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订,抢占国内、国际市场。
三、推动经济国际化,促进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引进国际资本,抓住国际产业加快转移和我国服务业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机遇,继续以“深化日韩、推动美加、启动欧洲”为方针,把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作为招商重点,力争引进产业带动性强和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加大对日、韩汽配企业的招商力度,完善汽配产业链;做好服务业的招商工作。一手抓引进国内资本。抓住国内大企业纷纷在国内尤其是发达地区投资布点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区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大对国内大企业的招商力度。要继续促进已投资企业增资扩能,加大对洽谈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使企业早开工早投产。
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继续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拓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渠道。组织和推荐企业积极参与联合国采购应标。建立健全进出口商品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外反倾销等案件应诉的组织和服务工作,积极应对各类贸易摩擦。政府要做好服务,当好引领企业占领国际市场的桥梁。除了企业通过自身渠道打入国际市场之外,我们还要协助企业参与联合国和世界各国政府采购来开拓国际市场。目前,顺德有151家企业成为联合国采购的供应商,若干企业进入实质性的竞购阶段,个别企业还成功参与了古巴政府的采购。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组织产品推荐团来协助企业参与国内各级政府的采购工作。
四、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化水平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划。开展全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落实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及我区城镇体系规划的各项内容,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指导作用。研究制定中心城区及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逐步提高规划的覆盖率。继续抓紧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城市建设设计,挖掘城市内涵,加强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规划一批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时代气息为一体的人文景观和建筑精品。今后我们的城市建设需要强化三方面工作,一是建设现代化建筑,二是形成有顺德特色的生态水乡格局,三是加强对有顺德深厚文化底蕴的文物和建筑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只有这三个要素充分结合,我们的城市才是真正有顺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提升中心城区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进一步统筹中心城区重点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继续以“一山、二路、三河”为轴线,重点推进顺峰山公园、科技馆、博物馆、德胜河南岸示范段以及逢沙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大汕岛、顺风岛、马岗片区发展规划以及新会展中心的工程设计。制定和完善中心城区土地储备计划,逐步实现中心城区土地的集中管理和统筹开发。
加快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合省有关部门做好太澳高速公路顺德段、广珠城际轨道交通、珠二环南环段、东新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抓好荷岳路、华阳南路、高赞大桥、甘竹滩大桥、新涌新桥建设,加快一环东段南延伸线建设,推进佛山纵五高赞至南沙段建设以及105国道容桂段、南国西路、龙洲路、百安路等主干道路改造。进一步完善镇级路网建设,加快镇级道路与区主干路的衔接。加快电网建设,抓好一批11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扩建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加快推进220千伏腾沙输变电工程、500千伏顺德输变电工程和德胜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完成18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推进燃气管道工程建设。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健全以社区为基础,镇(街道)为实施主体、区宏观调控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城市管理的相关措施及监督考核机制,落实城市管理质量标准。加快建立城市管理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和社会管理服务数据信息库,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探索建立城市应急委员会,建立城市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增强城市减灾、防灾、救灾能力。配合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重点解决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继续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繁荣稳定。在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并结合顺德的实际,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三农”新形象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抓好农村工作“五十条”和首批九个配套政策的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维护农村大局稳定为目标,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新体制,提高农村社会经济管理和文化发展水平。
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农村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疾病预防保健和医疗救治条件。完善镇、村规划修编,加强农村宅基地、留用地建设管理。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通讯邮电、垃圾处理、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努力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做好对农村居民的就业培训和服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并加快制定土地流转收益使用监管办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加快推进城乡低保线并轨。
六、促进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相关配套产业向工业园区合理集中,形成共生企业群组,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加快节能降耗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推动企业加大节能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水平。教育市民自觉建立科学的消费、生活方式,节约利用资源,支持和参与废物回收行动,促进社会资源再生利用。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有计划地盘活闲置土地,加大土地二次开发力度。严格执行工业建设用地投资强度的有关规定,加快出台鼓励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逐步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与空中空间。城市规划一定要有立体的概念,不仅要做好地面上的土地利用规划,同时还要考虑地下空间的开发,通过立体规划来提升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水平。另外,要加强土地的挖潜、利用和控管,用好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环境整治,推动各镇(街道)污水处理厂建设、内河涌综合整治以及重点企业脱硫治理,彻底清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点源。加快各镇(街道)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建设覆盖全区的垃圾运转系统。制订全区固体废物管理计划,切实抓好对重点行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等各环节的监管,探索开展对社会生活源危险废物管理和严控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完善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园区企业排污治理,做好东海发展协调区的环保规划,建设生态环保型工业园区。积极发展绿色社区和生态示范村,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色公共活动空间,创建宜商宜居的良好环境。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保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七、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区有机统一,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沟通合作。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要围绕区委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丰富基层民主形式,畅通民情、民意渠道,保证人民群众当好家作好主。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把维护合法权益与遵守法律法规统一起来。
加强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和机制建设。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引导群众按法律程序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提高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基层治安管理网络,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体系,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共安全网,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工作水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主题,深化“文明顺德文明人”活动,多种形式地组织实践社会公德、争当文明新人活动。推进文明社区、文明村、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办好“2006顺德之春文艺花会”系列活动为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文体活动,打造顺德文化品牌。加强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大力弘扬民间艺术、粤剧、武术、龙舟等传统文化。推进文化、体育与经济融合,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体领域,提高文体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运作,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继续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积极备战省运会并做好有关赛事的承办工作。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推动薄弱学校改造工作,重点支持薄弱初中改造与发展,切实推进职业学校校舍的扩建改建工作。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办学,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提升基础教育办学品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开展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接送试点工作。
做好人才资源开发。健全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环境。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办好政府顾问团活动,积极协助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发动和鼓励留学人员带项目到顺德创业。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争取创建3到4家博士后工作站。采取内部培训与送外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四支队伍建设。
八、坚持为民务实,大力推进民心工程建设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积极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完善就业服务,抓好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建立村(社区)就业远程可视招聘系统,实行劳动就业信息异地备份;加强与劳动力输出地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引进适合我区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建立创业培训学院。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完善预防和处理企业欠薪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工资监控系统覆盖面。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险监察工作,巩固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做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试点工作,加快区福利中心建设,推进区颐养院转制。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完善低保制度,加大对低保对象困难住房改造力度。统一优抚对象优待金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活动,做好残疾人工作。
推进医疗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医院的发展,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疗服务多样化。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抓好医疗质控工作,构建和谐医患、护患关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卫生水平。强化计生岗位责任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努力遏制出生婴儿性别比不合理现象,开展以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为主的计生优质服务,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依法规范各类生产行为,加强对危险品集中管理,尤其是抓好沿江河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仓储企业的清理和处置;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隐患治理,开展行业安全标准化试点和推广工作,促进安全管理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切实做到有效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在继续推进禽类、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熟食品和水果市场准入制度。
九、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突出思想政治建设,抓好班子队伍,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反腐倡廉,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总结好我区第一、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和成功经验,扎实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建立全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融会到整体党建工作中去,使保持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成为我区党建工作长期抓的重点任务,不断提高党的生机活力,增强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区属部门和镇(街道)领导班子换届的考察、方案制定和人员配备等工作,切实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受广大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素质结构。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干部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有计划推进青年干部培训和交流。
加强“固本强基”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以抓班子、队伍和制度建设为重点,逐步有效解决农村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农村大局稳定,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继续加强“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加强和巩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努力实现党组织100覆盖到全部非公有企业和固定员工50人以上的非公有企业100有党员的目标。探索在镇、村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党内监督,密切党群关系,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三项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依法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根据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精神,落实好省的《实施意见》和市的《实施办法》,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抓好监督为关键,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在村一级全面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村级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检查落实,规范和统一村务财务公开工作。
同志们,2006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是进入“十一五”重要历史发展时期的起步年,做好今年的工作非常关键,责任重大。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力促进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城市建设,不断提升社会发展水平,为加快我区现代化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工委向区委常委会工作汇报
抓队伍,重民生,办实事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工委工作汇报
去年以来,区人社局党工委以“建设好班子,带出好队伍,树立好作风,干出好业绩”为目标,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核心作用,抓方向、抓调研、抓队伍、抓重点,推进全局各项工作,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提升站位,认真履职,推进各项民生保障和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认真贯彻区委要求,把服务保障世博和扩大世博效应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在各项工作之中,重点围绕稳定就业大局、人才发展、群体性劳动纠纷预警化解和党的建设,推进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聚焦民生,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 认真对接区委“完善区域惠民措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调研课题,聚焦困难群体,落实促进就业创业各项措施。
1、重政策、用载体、抓重点,促进就业进一步充分。在全市率先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2010年,我区10个街道(镇)成功创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达标单位,成为全市18个区县中第二个实现全覆盖城区,其中,华阳街道更是获了国家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全市仅三个社区)。超额完成促进就业和创业目标任务。在2010年全面超额完成目标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 1至3月,新
— 1 — 增就业岗位、扶持创业组织等完成市、区目标3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目标以内。其中2010年至今开发适合青年人岗位19000余个,录用7000余人,青年人就业取得新发展。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推进。2010年至今,共为300余名社区青年多方面提供创业指导,相继开发8家创业见习基地,帮助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非正规劳动组织创业共计981人,带动就业近3000人。
2、强覆盖、重服务、保安全,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医疗保险基本覆盖。配合开展区的“四医联动”,推进做好医保工作,全区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外来人员社会保险覆盖面提升,2010年,综合保险较2009年增加1.9%,参加上海城保较2009年增加209%,首次将19家医院近500名外来护工纳入社会保险。
(二)聚焦世博,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成效显著
按照区委在对市委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中的要求,巩固学实活动整改实效,多渠道推动历史遗留信访矛盾化解,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加大信访处理力度,强化重信重访矛盾化解。着力机制建设。建立领导负责制、现场快速处臵机制、多部门协调机制的“一案三制”工作法,推进化解8起重信重访矛盾,其中卞书记在我局积极帮助解决残疾人刘国祥就业的来信处理汇报上批示“工作细致,报告及时”。着力新疆支青等人员的排忧解难。去年帮助解决新疆支青生活困难600多人,帮
— 2 — 助解决市民医疗困难441人,新疆支青等人员非正常上访基本稳控。
2、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和仲裁结案率,全力化解劳动纠纷。重点强化预防预警预案。世博前对区域宾馆酒店,开展夜间巡访巡查;世博中加强对群体性纠纷的及时反映和快速应对;世博后重点保持完善世博安保长效机制。2010年妥善处臵突发和重大事件28件,没有一件矛盾激化。李区长为此批示肯定:人社局服务大局,化解劳资矛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强化争议仲裁按时结案。采用定期分析、专项分案、实时跟踪等方法提高审理效率,多渠道开展立案前调解和建立三级纠纷调解网络。2010年依法仲裁2155件,全部按期结案。其中涌现明星调解员黄海宣,其事迹被《中国劳动保障报》头版报道,李区长批示:向黄海宣同志学习致敬。
(三)聚焦发展,推进区的人才高地建设
坚持“人才优先、国际竞争、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以用为本、服务发展”的指导方针,营造人才兴区、人才强区的氛围,为长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着力政策引领,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认真对接区委2010年-2011年重点调研课题,会同区委组织部,制定出台集聚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公寓政策,落实人才发展资金5000万元,为中心城区前列。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根据长宁资源匮乏实际,重点利用社会资源,协调落实人才公寓项目,目
— 3 — 前陆续安排50名人才入住。探索建立国际人才“柔性流动”服务机制,推进落实海外人才“千人计划”。
2、着力迎博办博,完善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对照落实区委对市委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进一步完善机关绩效考核,特别注重突出世博工作绩效,通过考核机制激发机关干部敢率先、能率先的工作理念和激情。加强世博培训,对全区2900名公务员、3700名协管员集中开展世博礼仪知识专题培训,取得良好成效。开展以“服务奉献世博”为主题的立功竞赛评比表彰,共评选出市优秀集体14个、个人557名,其中1个集体和2名优秀个人,代表长宁进京接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四)聚焦融合,深化拓展大口党工委党建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要求,着眼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促进机构改革后的思想融合、工作磨合、人员整合,保障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1、建章立制,层层落实,严格执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关于贯彻区委<若干意见>的措施》,包含7方面19项内容,主要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设学习型班子、完善党工委领导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密切联系群众、深化反腐倡廉等措施,重点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制度,认真推进党工委议事规则、干部下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选拔任用等10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2、开展“世博先锋行动”,组织党员创先争优。开展“服务世博,改进作风”专题学习,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劳动保障大篷车“五进五送”活动,为基层百姓和单位解决实际困难,一年来,帮助解决26名困难人员就业,其中帮助新泾镇一户就业家庭子女(王英,体重200斤)就业,受到家属的感谢。
3、管好用好干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学习型部门,每年开展思想教育和党风、党纪、党性教育,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不少于12天。加强干部队伍培养。举办中层干部和青年干部培训班,提升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2010年提拔14名科以下干部,受到群众公认。努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把每年1月9日定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日,每年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干部的监督。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照区委要求和群众期盼,问题和瓶颈主要反映在: 一是促进就业方面。特殊群体的就业难现象依旧比较突出,尤其是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和青年大学生的就业率较低。此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办法不多,创新不够。
二是人才工作方面。为适应长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党政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三是劳动关系稳定方面。劳资矛盾和冲突依然突出,摆在我们面前的和谐稳定工作任务依旧严峻和艰巨。
— 5 — 四是干部队伍管理方面,去年全区机关政风行风测评,我局排名较前几年下降一位,本着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还任重道远,需进一步提高。
三、把握大局,统一思想,进一步围绕区的“三创”工作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2011年,围绕社会管理创新、文明城区创建和创先争优“三创”工作,以突破工作瓶颈为抓手,推进各项工作。
1、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开展就业援助。一是突破特殊困难人员就业瓶颈,会同区司法局、民政局,在天山街道试点刑释解教人员充分就业工作,力争在财政补贴、就业渠道拓展和政策扶持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二是突破创业对就业带动不足的瓶颈。筹备召开创业座谈会,借力借脑推进社会创业,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和新的创业孵化基地,深化创业扶持。
2、进一步强化群体性劳动纠纷预防预警预案,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一是重点加强系统内部力量组合以及协调运作,细化工作流程,夯实工作基础,充分发挥仲裁、监察、信访职能,全力确保不发生较大影响的劳动纠纷。二是推进社会工资专项集体协商,协助区总工会、区商务委等,筹划建立长宁区企业联合会,将工资专项集体协商向社会非公企业推进。三是推进400家社会和谐企业评估创建,建立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基础档案,促进企业依法守法。
3、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进人才与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与大学大院大所的合作,探索建立国际人才培育开发协作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走访沟通,讨论研究区校战略合作。目前正在落实与上海工程大签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书》。二是筹划在临空园区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围绕实施《培养首席技师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开展校企合作、高师带徒、技能竞赛等项目。三是提升公务员队伍能力素质。加大从基层选拔公务员力度,建立健全公务员内部选拔交流机制。加强对公务员开展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和技能培训,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4、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党建工作。一是加强干部教育。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开展主题教育,结合传承和发扬劳动大篷车“五进五送”,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服务。二是推进创先争优。结合行风政风建设,持续在局机关和各窗口单位开展“五个一”活动和“三优一满意”服务,重点推进主动服务、热情服务、跨前服务。三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切实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加强党性、党纪、党风和警示教育,不断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011年,在区委的领导下,人社局党工委将继续以昂扬的斗志、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基础、攻坚破难,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