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考政治易相混淆的概念
思想品德易混淆的知识点
1、自尊:是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力量的一种心理状态。自信: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2、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合作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探究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
3、积极情绪(促进、增力作用)消极情绪(消弱、减力作用)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5、道德法律
相同点: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
不同点:(1)表现形式不同;(2)实现方式不同;(3)调整的范围不同。
6、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7、宪法:“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普通法律:“子法’’,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8、法治(强制力、权威性)德治(感召力、劝导力)
9、权利(前提)义务(基础)
10、科技(第一生产力,决定性因素,强大动力)
教育(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11、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民族精神的精髓:自强不息。
12、亲近社会(克服、遵守、养成)服务社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13、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4、邓小平理论(新发展、继承和发展、伟大旗帜)
科学发展观(产物、集中体现、新的水平、新境界、新成果、结晶、思想武器)
1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16、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1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发展动力、活力源泉、必由之路)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保证、政治基石)
18、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方略)
19、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0、和平(前提)发展(基础)
21、国策:对外开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计划生育。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22、建党100周年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国100周年的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3、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代青年的崇高的使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篇:易混淆概念---定义
旅游景点(景点)(通俗意义-可大可小)
即国标《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旅游区(点)
专为供来访参观、游乐和增长知识而设立和管理的长久性休闲活动场所。
专用性-大学校园
长久性-会展
可控性-管理收费或公益
旅游区:
风景名胜区:--建设部
《风景名胜区条例》
http://baike.baidu.com/view/529994.htm 本条例所称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第三条 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第五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 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第十条 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文物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观光旅游
体验游
旅游规划通则:
第三篇:人教版中考政治易混淆知识点
九年级思想品德易混淆的知识点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在本世纪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3、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控制人口数量的三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6、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7、“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城市“创三优”: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8、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9、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0、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1、新型民族关系的四个特点: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2、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第四篇:高中地理易混淆概念整理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内涵和外延比较接近的地理概念。多数学生由于对这类概念没有真正弄清楚,致使答定时经常出现模棱两可的现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易混淆概念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同的系统。
2.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
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3.昼夜之分、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之分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命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4.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
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5.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后者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6.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而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其数值为8.16焦/厘米·分。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侯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季风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
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分布的才是季风气候。
8.气象、天气与气候
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义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
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现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
9.水体与水圈
水体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体,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气水等;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10.径流与径流量
径流是指降水扣除蒸发量等损耗后沿地表、地下运动的水流。径流量则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单位:立方米/秒。
11.汛期与洪水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时水位上涨的现象。洪水期则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过正常水位达到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时期。
12.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狭义的水资源则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告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
近年来常以“水资源”一词替代、包容“水利资源”。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13.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图
地壳的范围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在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处。岩石圈则从软流层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关系可表示为:岩石圈=地壳十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14.矿物、矿产与矿床
矿物是形成矿产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当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基农业利用要求时才为矿产。
有矿产不一定就叫矿床,只有矿产的富集地段才称为矿床。矿产是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在一定地质作用下才能形成。
15.地质作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仅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16.断裂与断层
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17.印度详板块与印度板块
印度洋板块为全球六大板块之一,主要以大洋地壳为主,属于大洋板块。而印度板块从属于印度洋板块,是它的一个子板块,为小板块,由陆壳组成,属大陆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而非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18.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
风化和侵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风化作用相对侵蚀作用来说b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觉察,而侵蚀是在较为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易于察觉。
19.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前者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的聚合体。其中的各种生物由于彼此间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并与其生存环境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二者关系可简单表示为: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十生存环境。
20.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热的赤道地区,由高大茂密、常绿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热带季雨林不连续分布在热带雨林外围干湿季乔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由旱季落叶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季雨林与雨林相比,外貌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群落组成种类和结构比较简单。
21.土壤、土地与土地资源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物的疏松表层。土地比土壤内涵丰富,除土壤外,土地还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因此。土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土地资源是对人类利用而言的,指人类在目前和预见到的将来能开发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土地。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土地的社会属性。
22.森林覆盖率与林木蓄积量
前者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的占有情况。后者则指森林面积上生长着的林木的材积总量,是测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23.草原、草地与草场
草原指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被。草地指被覆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草场指用以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统称。草地属于土地资源,而草原、草场属于生物资源。
24.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为没有经过加工的天然能源;属于自然资源。而二次能源是经过人为加工转换后得到的另尸种形式的能源,不属于自然资源如沼气与人二沼气;煤与煤气、天然气与液化气、核能与核电等都是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关系。
25.大农业与小农业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通过人工培养和养殖,来获得农产品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其中大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概念,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而小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概念,专指种植业。
26.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及映出某地农业生产 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27.工业分布与工业布局
工业分布是已形成的工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工业布局除含有“分布”的含义之外,还有把工业生产合理地安排在某地的意思。
28.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前者是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和度假等。后者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变动。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变动居住地。
29.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量
前者是对污染物而言,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而后者是对人口而言,指一定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所能养活的人数。
30.领土、国土与国土资源
领土和国土都是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指一国主权管辖的也域空间。但领土是国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的部分。国土除领土外,还包括国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权利但不具有绝对占有权的海洋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和。广义的国土资源是指国家的全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贷源。
高中地理易混淆概念整理
第五篇:函数、极限、连续 易混淆概念总结
新东方在线 [ ] 2012年考研全科全程辅导
《研途研语》2012年考研电子期刊免费下载 考研高等数学复习指导建议 考研数学,我们要多练习做什么样题目? 考研数学复习题:一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自测题及答案 考研数学复习之函数与极限概念讲解与经典习题解析
考研数学:微积分初步学习辅导重难点解析 考研数学之高等数学各部分常见的题型总结
《高等数学》易混淆概念
一、函数、极限、连续
1.1 无界变量一定是无穷大量吗?
答:不一定是.
xXD 无界变量: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存在正数M,使得f(x)M,则称函数f(x)在X上有界,如果这样的M不存在,就成函数f(x)在X上无界;也就是说如果对于任何正数M,总存在x1X,使f(x1)M,那么函数f(x)在X上无界.
无穷大量:设函数f(x)在x0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定义(或x大于某一正数时有定义).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M(不论它多么大),总存在正数(或正数X),只要x适合不等式0xx0(或xX),对应的函数值f(x)总满足不等式f(x)M,则称函数f(x)为当xx0(或x)时的无穷大.
注意相互关系: 无穷大变量一定是无界变量, 无界变量不一定是无穷大变量.根据以上叙述, 很容易举出无界变量不一定是无穷大变量的反例:
例1.1.fxx,gxx,xn,limfxlimx,即当 x时, x0,xnx
fx是无穷大量;对于gx, 当x时, gx的值总可以大于任何的正数M, 但是也总有可能等于0 gn0.所以当 x时, gx是无界变量但不是无穷大量.例1.2. 当 gx时, fxxsinx是无界变量, 不是无穷大量.1.2 当a0时,limf(x)a,可以推出limf(x)a成立;反之,若limf(x)a,x0x0x0
可以推出成立limf(x)a吗?当a0的时候呢?
x0
答:当a0时,反过来是不一定成立的.例如:若an则此时an的绝对值极限为1,而本身极限不存在.
1n为偶数,1n为奇数
当a0时,limf(x)alimf(x)a,并且对于任意的极限过程都是成立的.
x0
x0
1.3 设xnznyn,且lim(ynxn)0,则limzn一定存在吗?
n
n
答:不一定存在.
分析:若limxnlimyna0,由夹逼定理可得limzna0.取,n
n
n
xn(1)n,yn(1)n,zn(1)n,则xnznyn,且lim(ynxn)0,nnn
但limzn不存在.遇到此类问题一定要会用反例.
n
1.4 和函数的极限一定等于函数的极限和吗?答:不一定.
例1.3: lim(12n
...)22nn2n1nn2nnn12n
lim2lim2...lim2 nnn1nnn2nnnn00...00,对吗?显然不对.原因在于:错用了极限的运算法则中“和的极限等于极限的和”,这一法则只适用于有限项的和,不适用无限项的和.
正确答案:因为,12n12n
...... 222222
nnnnnnnnnnn1nn2nnn
12n22...2所以,nn1nn1nn1
n(n1)12nn(n1)
... 22222
2(nnn)nn1nn2nnn2(nn1)n(n1)n(n1)1
lim,故由夹逼准则得,n2(n2nn)n2(n2n1)2
lim(n
而,lim
12n1
...)
n2n1n2n2n2nn2
例1.4:求极限lim
1nn
...2
解答:因为,lim1nn
...lim
n
kn
n
k1
limf()xk
nnnk1
其中,f(x)xk所以,原式
n,
x cosdx
2
如何求此类函数的极限值呢?通常有两种方法:
①用“夹逼准则”,适当的“放大”和“缩小”所求的式子,求出其极限.如例1.3; ②用“定积分定义”,把所求的式子看做是某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积分,利用积分求出其极限值.如例1.4.
1.5 函数乘积的极限等于各个函数极限的乘积吗?
答:不一定.只有当各个函数的极限都存在时,该命题才成立.
x2sin
例1.5:lim
x0
sinx
limx
x0
limsin0,对吗? x0xlimx0x
这样做的错误在于limsin
x0
不存在,从而不能利用“函数乘积的极限等于极限的乘积”x
这一结论.正确的做法:
因为limxsin
x0
1sinx=0,(无穷小量与有界函数的乘积仍为无穷小量).而lim=1,所
x0xx
以,原函数极限为0.虽然结果一样,但是也要运用正确的求解方法求解.
1.6 含参数的数列极限中常见的问题.例1.6: lim
1e
n1,这样做对吗? nxn1elim(1enx)
n
nx
lim(1enx)
这样做是不对的,错误在于,忽视了对参数取值范围的讨论.enx)1enxlim(1n
正确解答,当x0时, lim1.nxn1enxlim(1e)
n
当x0时, lim
1e
nnxnx1 nxn1elime(e1)
n
nx
limenx(enx1)
注:含参数数列或函数求极限时,注意对参数进行讨论.
1.7 如果函数极限不存在,那么极限一定是无穷大吗?答:不一定.
当xx0(或x)时的无穷大的函数f(x),按函数极限定义来说,极限是不存在的,但是为了便于叙述函数的性态,我们也说“函数的极限是无穷大”.但极限不存在并不代表其极限是无穷大.
x1
例1.7:函数f(x)0
x1
x0x0x0,当x0时f(x)的极限不存在.
1.8如果limf(x)0,那么是否有lim
xx0
xx0
? f(x)
答:不一定.
x
例1.8:f(x)
0
x为有理数lim,则x
x0
x为无理数
f(x)0,但由于1
f(x)
在x0的任一
邻域的无理点均没有定义,故无法讨论
在x0的极限. f(x)
结论:如果limf(x)0,且f(x)在x0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满足f(x)0,则
xx0
xx0
li11
.反之,f(x)为无穷大,则为无穷小. f(x)f(x)
1.9 求函数在某点处极限时要注意其左右极限是否相等,求无穷大处极限要注意自变量取正无穷大和负无穷大时极限是否相等,遇到间断点求极限要注意左右极限是否相等.
例1.9:求极限lime,lime
x
x0x
1x
解:limex,limex0,因而x时ex极限不存在.
x
x1x
lime0,lime,因而x0时e极限不存在.
x0
x0
1x1x
1.10 利用等价无穷小代换求极限时应注意的问题.
tanxsinx
x0x3
tanxsinxxx
lim0解:lim33x0x0xx
例1.10:求极限lim
利用等价无穷小代换.这样计算对吗?计算的错误在于在运算过程中利用了未加证明的命题.
若~',~',则~''.考察这个命题,
limlimlim,当1时,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当
11
时,命题是假命题. 1
对于例1.10,因为,sinx,tanx,''x,lim所以,证明的结论是错误的.正确解答:
sinxlim1 x0x0tanx
x2x
tanxsinxtanx(1cosx)1.limlimlimx0x0x0x3x3x32
sin(x2sin 例1.11:求lim
x0x
sin(x2sin)x2sin
limlimxsin10 错误解答: lim
x0x0x0xxx
错误的原因在于在运算中错误的运用了等价无穷小代换:
11
sinx2sinx2sin,x0
xx
而根据无穷小的比较的定义,当x取所以不能用等价无穷小的代换.
正确解答:当x0时,111(nZ)时,sin(x2sin)和x2sin均为0,nxx
11sin(x2sin)x2sin
11x0(x0)sin(x2sin)x2sinx2,xxxx
所以,由夹逼准则知原函数极限为0.
sinx
xx
解:本题切忌将sinx用x等价代换,导致结果为1.
sinxsin
应该为:lim0.xx
例1.12:求极限lim
注意:
(1)乘除运算中可以使用等价无穷小因子替换,加减运算中由于用等价无穷小替换是有条件的,故统一不用.这时,一般可以用泰勒公式来求极限.
(2)注意等价无穷小的条件,即在哪一点可以用等价无穷小因子替换.
1.11 函数连续性的判断
(1)设f(x)在xx0间断,g(x)在xx0连续,则f(x)g(x)在xx0间断.而
f(x)g(x),f2(x),f(x)在xx0可能连续.
0
例如,设f(x)
1
x0,g(x)sinx,则f(x)在x0间断,g(x)在x0连续,x0
f(x)g(x)f(x)sinx0在x0连续.
1
若设f(x)
1
x0,f(x)在x0间断,但f2(x)f(x)1在x0均连续. x0
(2)“f(x)在x0点连续”是“f(x)在x0点连续”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xa”可得“如果limf(x)f(x0),则分析:由“若limf(x)a,则limf(xx0
xx0xx0
xx0
limf(xfx(0)”,因此,f(x)在x0点连续,则f(x)在x0点连续.f(x)
在x0点连续并不能推出f(x)在x0点连续.
(3)(x)在xx0连续,f(u)在uu0(x0)连续,则f((x))在xx0连续.其余结论均不一定成立.
更多考研免费资料请访问新东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