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地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的对策建议(范文模版)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这一新生事物必须要取得全社会的共识和参与,同时,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更是一种文化理念,涉及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治理和生活消费等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不懈的宣传、培训,并在一定社会的法律、组织、规划、政策、技术引导下转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从而在实践中逐步深入,我们希望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在全地区深入人心,积极开展,取得实效,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经济结构高度化和经济效益有最大化。
一、法律制度方面
1、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2002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建设项目、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保证环境保护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对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必须进一步加强地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部委正陆续推出的新型生态住宅建设、新型能源使用等规定和意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范围内全力推进循环经济。
2、加快地方行政法规制定,推进立法进程
为尽快推动循环经济的实施与发展,XX应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先行制定实施办法。内地某些城市就有出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法规的先例,对本地区借鉴参考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XX也应加快立法进程,特别是在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惩处、引导、支持等方面,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跟踪评估机制、数据收集系统等方面有所突破,能在全疆起示范作用。
3、建立绿色准入制度
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凡进入XX的项目,不但要符合产业政策和导向,要看产品的技术含量,还要看企业有无清洁化生产的能力、技术、设备和措施。
4、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制度
定期在权威媒体向社会公布“地区城市环境质量”指标及相关报告。与此同时,建立企业环境表现公开制度,鼓励公众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与环境评估和巡察制度相结合,促进全社会参与循环经济的建设。
二、组织方面
1、成立地区循环经济推进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协调机构。十六大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提上议事日程,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XX应成立以地区主要领导挂帅,各县市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参与组成的“循环经济推进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XX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协调机构。
2、成立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依托地区经济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会,联合塔里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地区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成立循环经济研究中心。跟踪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态势,介绍疆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研究XX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中长期规划及政策措施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3、支持、扶持各类专业服务、中介服务、咨询服务机构开展对循环经济的服务。特别要在法律法规、信息、规划方案设计、循环经济效益评估、技术合作与引进咨询等方面提供市场化服务。
4、成立循环经济规划、项目评选、论证专家库。对须扶持的企业、项目等由专家把关,提供决策咨询建议。
三、规划方面
1、立即着手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规划。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总量消耗,减少污染产生量纳入浦东发展战略目标。
2、将循环经济各方面的研究纳入XX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加以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重点大幅度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先进的与环境友好的制造业关键技术,以废弃物为原料的新型工业技术和体系。
3、制定循环经济推行与实施的方案和计划。特别要制定好循环经济基础“十一五”专项规划,从根本上创造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
4、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率先解决结构性污染,2010年前坚决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没有市场、治理无望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企业;减少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开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发电)列入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以知识为特征的创新创意产业,以高科技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产业集聚为抓手,推进生态产业链和生态园区的建设,挖掘减物质化的潜力。
5、做好静脉产业及垃圾管理的规划。随着垃圾管理思路的转变,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要在研究确定目前和今后垃圾的产生量、垃圾的成分和构成以及垃圾的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规划、科学建设垃圾处理设施。
四、政策方面
1、经济政策
建立完整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使环境价值得到相对完整的体现,缓解环境乱用现象,利用市场机制,明晰环境产权,使资源和其它物品一样走入市场,使其价格正确反映全部社会成本。例如垃圾处理方面可以在居民垃圾收费、产品售出收入、政府税种补贴、厂家补贴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垃圾管理的合理费用比例,特别是要研究实施对垃圾处理企业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和政府扶持政策等。
2、产业政策
支持鼓励发展生态工业,限制污染产业的进入,保证增量部份不再对环境造成新的损害;用生态工业学的观点改造现行工业系统,支持企业采用积极的方式和措施恢复环境的清洁面貌,逐步弥补以前对环境的欠帐。从城市的产业结构中挖掘减物质化的潜力。
3、消费政策
倡导消费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支持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引导消费过程中对垃圾的正确处置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改变公众对环境不宜的消费方式和行为,减少对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和依赖。从城市的产品功能上挖掘减物质化的潜力。
制订有偿使用环境资源政策。强制企业或消费者承担外部不经济成本,控制企业为了获取最大额外利润而不考虑资源环境的成本。如过度包装、一次性产品等生产或消费行为。
制订强制性污染排放标准和污染收费政策。强制淘汰高消耗的落后技术,以重点污染控制和短缺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以清洁生产体系为基础,逐步推进排污许可、持证排污、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辅之以惩罚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等配套措施。
4、财税政策
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的投入。通过政府投资、财政贴息、优惠贷款等途径,引导民间资金、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发行建设债券、税收转移支付等方式,募集资金用于生态工程、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技术攻关等重大项目的实施。
投入保证政策。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筹措资金,保证对循环经济的投入,参照全国,其投入一般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以上(全国际水平1%左右)。
对资源使用大户、污染排放大户提出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具体指标和时间节点,并收取保证金。对行动迅速、效果明显的企业除退还保证金外,给予相应的奖励,对行动不力、效果较差的企业除扣除保证金外,给予相应的惩处,收费标准要达到或超过污染治理的投入。
经相关部门认定,对发展循环经济确有较大作用的单位和企业实施财政补贴或免税或税收返还政策,如回收补贴等。
制订发展循环经济的补偿政策。凡开发、利用绿色能源,生产绿色产品,保护、恢复生态环境的单位或企业可申请补偿,经认定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兑现。
五、宣传教育方面
1、完善宣传教育网络
建立包括学校、企业、机关团体、社区在内的覆盖城市和农村、生产和消费各领域的宣传教育网络。了解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内涵,进行生态、法规教育和道德养成教育是构建循环经济型社会的三大基础之一,要做到干部必修、居民必知、学生必读,奠定发展循环经济的公众参与基础。
2、创新宣传教育方式
要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加强针对性,提倡方式的多样性;宣传材料要有层次性、可读性,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将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普及相结合,与社区活动相结合,与“八荣八耻”行为规范相结合,与“做一个文明的XX人”相结合,与全地区的重大活动相结合,与XX的实事工程相结合、与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强大声势和舆论。
3、落实宣传教育措施
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力量分别编写循环经济的“干部读本”、“居民读本”和“学生读本”,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重点进行差别化教育。
⑵制定循环经济培训计划,将相关内容列入公务员、中青年干部、科处级干部、知识分子等例行培训之中。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专题短期培训班,并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⑶确定若干宣传教育示范社区或村镇,落实不同示范内容,依托基层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工作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在全地区推广。被选定试点单位,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
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普遍进行循环经济基本内容教育,作为全体教职员工行为规范内容之一。特别是在中高等学校可适当组织自愿者队伍,参加幼儿园、小学、社区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区推广“社区绿色课堂”,带动“三化进社区”活动,推进消费体系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利用媒体进行消费体系循环经济建设的宣传和倡导。
⑸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力量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单位的宣传教育,并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将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落在实处。
六、技术方面
循环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结果,技术进步是其发展的基础,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由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五类构成。XX要结合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做好以下五点。
1、使用、推广国内技术已经成熟,而资源又短缺的项目。如节水技术、节能技术、房地产开发中的“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
2、确定技术突破重点,组织力量攻关的项目。对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带有全局性、方向性、基础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如石油化工废弃物污染治理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回收技术、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再利用技术等。
3、确定地区急需、疆内技术短期难以突破,需重点引进的技术项目。如生化处理技术、纳米工程技术等。
4、大力推广使用发展循环经济的一般技术工具。如物流分析方法(MFA)、生命周期评估(LCA)、环境设计(DFE)、生态产业园区(EIpS)、可持续生产和消费(SpC)等。
5、组织重大技术示范项目。要以解决XX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技术,2007年前,重点落实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电池、粉煤灰、煤渣、废水、垃圾的回收利用,加强科研合作,推动固废处置技术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填埋、焚烧、生化处理和循环利用的研究;加强对有机复合肥、废塑料循环利用、废电池资源化利用、大件生活垃圾、电子垃圾处理利用技术的研究;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第二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七台河是一座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对于全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近几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和我省建立东部煤电化基地的有利契机,立足煤炭资源优势,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一业为主多元循环,不断延伸煤炭加工产业链条,努力构建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有限资源效益最大化,初步建立了具有示范作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成效显著。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积极培育示范企业,努力探索煤炭经济循环发展的成功模式
为了避免陷于“煤竭城衰”的困境,我们在“十一五”之初就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壮大接续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为了探索循环经济的成功模式,我们根据企业的现实基础、未来发展前景、企业的人员、资本、技术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定宝泰隆公司作为样板,集中优势力量加以扶持。自2003年企业建立以来,市直各相关部门累计为企业争取资金支持接近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项目建设;为企业协调
1龙煤集团精煤100万吨,解决了企业原料煤不足问题;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车皮、技术、人员等问题,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了坚强保障。经过我们的扶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这个当初投资500多万元起家,只能生产焦炭的民营企业,在经过两期工程建设后,已初步形成产品合理循环,价值逐级升值,废料和余能回收利用,工艺环节互为资源、吃配发展的产业链条。现在煤炭从入厂洗选开始,原煤变成洗精煤;用洗矸和煤泥发电,同时为城市供热;把精煤炼成焦炭,焦炉煤气分离出粗苯和焦油;用焦炉煤气制甲醇,比原煤直接制甲醇成本低60%;煤气制甲醇余气提纯制氢,利用氢气与焦油生产清洁燃油,与粗苯反应造甲苯、二甲苯;空气分离出的氮气用于干法熄焦,产生的热用于发电;电厂生产的灰渣用来生产水泥和建筑砌块。这样,就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以焦炭生产的副产品为企业深加工的二次资源,直线生产方式转为环式生产方式,工艺路线首尾相接、相互反馈,构成了物质、能量流动的网状循环框架。
发展循环经济也使企业迅猛发展。现在的宝泰隆公司已从原来的一个小企业发展为掌控七个生产单位、四个独资子公司、四个参股公司的大型股份公司。企业的经营范围也从过去单一的焦炭,发展成为横跨包括电力、供热、建材、燃料油、化肥,以及将要规划的医药、染料中间体和新型碳材料等十几大类、二十几种产品的综合型煤化工企业。资产也从成立时的500多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6亿元,职工从600人增加到2000人。企业相继被
我省评为非公企业纳税50强、工业企业50强和企业50强,体现了极强的扩张力。
宝泰隆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模式,为我们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循环经济树立了鲜活的榜样。
二、发挥样板企业的示范作用,积极构建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框架体系
有了典型企业的成功经验,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在全市范围内发展循环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总结宝泰隆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市煤炭深加工企业,初步在全市煤炭深加工产业范围内,构建了以二次资源加工为主体的循环经济框架。
我们积极引导推动地方煤矿资源整合,扩大井型规模,改进采掘工艺,单井平均产能由过去的2万吨提高到4.1万吨。鼓励洗选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支持新建60万吨以上的洗选项目,新建120万吨以上大型洗煤项目15个,全市原煤入洗能力达到3400万吨,可入洗原煤实现全部入洗;我们坚持“控制总量、关小建大”的原则,促进焦化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和规模效应,新上了隆鹏、乾丰等4个百万吨捣固焦炉,焦炭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并且所有焦化企业都上齐了煤焦油、粗苯、煤气等回收利用项目和环保设备;我们引导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整合煤化工资源上大项目,实现互为吃配、错位发展,防止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在全市建设形成了煤气制甲醇能力28万吨,煤焦油年加工能力15万吨,粗苯加工能力10万吨。30万吨煤焦
油深加工及5万吨针状焦和6万吨环己酮项目正在筹建中;我们把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推进以煤矸石和洗中煤为原料的电厂建设,年可消耗煤矸石和洗中煤近800万吨。建成以煤矸石、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煤建材企业7家,年可消耗煤矸石和粉煤灰近100万吨;我们把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载体,把同类性质的企业集中在新兴、茄子河、东岗三个园区内,实现园区内企业间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和链式共生关系,解决副产品规模效益临界点以及运输不便问题,加速二次资源开发及整合和综合利用,实现集约化发展。
经过我们的积极培育,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宝泰隆、亿达信为代表的13家大中型煤炭循环经济企业,构建了煤-焦-化、煤-电-建材两大产业链条,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原煤每吨平均增加效益430元,企业也由数量的扩张转为质量的提升。
三、依靠科技创新和加强监管,不断提升循环经济整体水平为提高循环经济科技含量,我们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在企业的微观管理上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我们积极搭建平台,促进企业与中国矿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胜邦公司等十几家处于技术前沿的单位形成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设立了煤化工博士后工作站,与中国矿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建立了煤化工研究院、煤化工中试基地,具备了把煤化工转向精细化工、材料化工、合成化工的技术条件,使
下游产业链条延伸和循环发展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厂的节能是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关键,我们大力支持大唐电厂开展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企业研发的电机变频改造使厂用电率降低了0.48个百分点,供电煤耗降低了1.5克/千瓦时。开发研制“引射汇流”装置使机组高排供辅汽比例由原来的90%下降至30%,全年供电煤耗下降3克/千瓦时。供热增容改造供热能力达到了975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标煤7万吨;我们根据项目产能和效益产出的科学计算依据,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会同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电业局等部门,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先后淘汰、关闭落后焦炭产能135.5万吨、落后水泥产能 15 万吨、落后炼铁产能10万吨;我们组织重点节能降耗企业参加节能培训,签定目标责任状,督促企业加强节能管理,确保企业按时完成节能目标。
通过科技创新和严格监管,“十一五”期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预计下降30%,其中2010年预计下降10%,七煤公司、宝泰隆公司、亿达信公司三户列入国家千家节能企业,“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量40.8万吨,超额完成节能目标。
第三篇: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思考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企业节能、节材、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标准和管理制度。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障碍。比如,各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资源利用的指标和核算体系还不够健全;有效的激励政策、回收处理体系和合理的费用机制尚未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规还有待完善;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等。因此,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当务之急。发展循环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进一步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充分认识到资源对经济增长支撑和约束的双重作用,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深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经济增长向循环经济方向转变。
第二,加快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加快高技术产业化,积极推进信息化,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一方面,要遏制部分地区和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别是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通过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的综合控制,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建设集中供热和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第三,建设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其次,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通过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利用水价、电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
基础性作用。再次,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通过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形成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积极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第四,推进新型低碳、环保科技的研发推广。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不断提高单位资源消耗产出水平,使污染排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再向负增长转化,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推行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
第五,建立健全企业资源节约管理制度。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和排放的载体。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在商业目标和环境目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在企业内要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第六,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教育。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
第四篇:发展循环经济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 发展 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 经济 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应从国外吸取那些有益的经验,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分析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从广义上讲,是指围绕资源充分利用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从狭义上讲,就是通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来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使经济活动按照 自然 生态系统的 规律,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和经济系统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开展循环经济研究,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走 中国 特色的新型 工业 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的先进经验
2.1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2.1.1 制定相关 法律 法规。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走在世界前列,1996年颁布实施的《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确立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把废弃物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高度,确立了循环经济“三步走”原则:避免废物产生——废物的循环利用——废物的无害处理。
2.1.2 中介组织。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德国的社会中介组织如双元回收系统(DSD)和绿点计划开展的包装废物回收行动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 就会尽量简化产品的包装,并使包装材料方便回收和循环再生,以降低生产成本。
2.1.3 培养社会环保意识,提倡企业与公众的积极参与。企业是废弃物产生的主要源头,德国政府明确废物处理的企业问责制,所有企业都有分离垃圾的装置,以保证废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2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①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②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系统。③企业承担生产者责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生产模式曾是推动日本企业发展的方式。然而,随着世界性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及资源成本的攀升,日本企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研究开发清洁技术,并在《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明确了企业责任,要求企业采取必要措施,在产品使用后成为循环资源时,自觉进行循环利用,并有义务对循环资源进行处理。④公众强烈的环境理念。我国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首先,我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步,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能源的高消耗,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致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次,由于市场开放,全球制造业不断的向我国转移,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不断增大,对能源的需求激增,给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在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循环经济难以获得大的发展空间。
3.2 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制约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发挥法律法规对行为主体的导向作用,就会造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不足,缺乏主体的参与和互动,而与开展循环经济背道而驰的行为也因缺乏法律依据而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尽管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不足,并且缺乏可操作性。
3.3 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支撑不到位。循环经济要求贯彻“3R”原则,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需要一大批成熟的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这些支撑的供给应当通过科技创新来完成。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还不够高,未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使得循环经济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由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设备尚
不到位,许多理念和思路都无法落到实处。
3.4 相关的财政政策、金融 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资源政策、税收政策不配套,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协调。保证循环 经济 这种 发展 模式既“循环”又“经济”是形成循环经济市场运作的内在动力。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往往出现只“循环”不“经济”的情况,原因在于我国缺乏配套的机制来保证循环经济的实施必定会获得经济效益的增加。配套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行为主体丧失了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利益驱动力,企业 缺乏参与意愿。只有行为主体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才有动力去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政策机制的缺失或者不配套不协调,导致了“政府热,企业冷”的局面。
3.5 人们的循环经济意识还不强。当前,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主要依靠政府的倡导、政策上的强制来实行,企业和公众仅是被动参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和 法律 意识,另外,受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影响,不 科学 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如: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物等,全民节约的良好风气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4 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4.1 建立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体制。通过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可以制定多个层面的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如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法》等。
4.2 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绿色支撑体系是加速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从总体上来说,“绿色技术与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一是资源化技术,二是环境无害化技术,三是高附加价值,少污染排放的高新技术。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行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有污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4.3 探索建立与我国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体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同一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全国推广。因此,分析区域发展状况和经济特色,因地制宜,探究适合当地的循环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可以选择典型企业进行生态 工业 试点,选择一批工业园区,建立废物交换系统,企业间的闭路循环和生态链等。
4.4 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级政府的职责,需要经济综合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定位,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主导作用。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协调的管理体制,科技、财政、金融、税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发展循环经济,政府既有引导责任,又应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激励措施,给予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作为循环经济的实践主体,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建立污染者付费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负责其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生产、使用、收集、回收、再生利用和处理处置。
4.5 加强宣传 教育,提高全民循环经济意识。全民的主动和积极参与是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这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对社会民众循环经济意识的培养和宣传。公众的积极参与对循环社会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成效显著。
我国要特别加强对循环 经济 的宣传与报道力度,增强国民对 发展 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公民资源节约与环保意识,把循环经济的发展与树立,落实 科学 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变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为政府、企业 与全民的共同行动。
第五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随着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到来,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相继出现能源、原材料短缺,这为西部地区资源依托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作为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突破,循环经济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割裂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弊端,要求以与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环式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和我国的发展历程,都曾出现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酒泉戈壁荒漠面积占7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2/
3、世界平均水平的1/6,森林覆盖率只有1.4%,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脆弱,自净能力不强。但长期以来,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过度垦荒,移民开发,超载放牧,超采地下水等因素,导致了土地沙化、河流枯竭和湿地减少,自然生态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工业“三废”及城市生活废水、垃圾排放,造成了河流、水库及空气污染,这些己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污染排放总量逐年减少,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资源利用率低,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依然较大。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道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维持经济增长,以末端治理为环境保护手段,将会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方面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重建生态环境的任务己刻不容缓。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循环经济来保证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
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的土地光热条件优越,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比较优势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矿产资源采选和农产品加工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产品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业仍处于初级产品阶段,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停留在采选层面,农产品加工转换增值率仅为25%,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加工工业仅占重工业的11.8%,比全国低29.3个百分点,属于典型的原料型生产,存在着资源消耗量大、产出效率低、浪费较为严重等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受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和产业边缘化等因素制约,我市能源、原材料的高消耗问题更为突出。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永续开发利用。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关键时期,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建立环境经济体系的成本较低,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生态工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经济发展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拉长矿产品和农产品加工链条,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由初级原材料输出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
4、择优发展一批生态产业项目。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工业园区广泛开展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产业链试点工作。通过择优扶强,重点培植,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企业,示范带动集约型、生态化工业体系新框架的建立。如以阿克塞非金属矿产研究所和新运公司石棉研究所为核心,加快石棉尾矿综合利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将石棉工业园改造成为集石棉、化工、轻质建材、保温材料等为一体的生态工业园,使多年废弃的1亿多立方米石棉尾矿尽早发挥效益。南郊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应考虑建设清洁中水供水系统,与园区内及周边水质要求不高的企业进行链接,实现中水的最佳配置利用。应扶持酒泉城区及各县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引进先进成熟技术,对污泥和中水进行资源利用,使中水能够用于城市绿化和农业灌溉,污泥用来加工生产有机复合肥料。应鼓励玉门电冶工业园区通过水电、风电、硅铁厂、钢铁厂、选矿厂与建材生产企业的链接,实现粉煤灰、矿石尾渣的资源化,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
5、加强组织领导和舆论宣传。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使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提高全民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深入人心,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