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剖析与“超我”的实现

时间:2019-05-12 19:0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我剖析与“超我”的实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我剖析与“超我”的实现》。

第一篇:自我剖析与“超我”的实现

自我剖析与“超我”的实现

——《认识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近日,读了长尾刚先生编著的《认识未知的自己》,感触颇多,一直以来,心理学都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学科,也做过一些粗浅的研究,今日读到这本书不免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平日所感一一印证,比较之下,总有一种有所得又无法言表的感觉,反而各种思路在闹钟激荡。哪怕写完这篇笔记,也没有一种倾诉的快感,这是我自身对心理分析这门学科认知不成体系的体现。

现在让我们共同了解下这本书和荣格此人。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基础之上,虽然后期两位现代心理学奠基人分道扬镳,但双方在心理学上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理论的应用是互通的,其差别只是在于“原形”的选择上,弗洛伊德侧重于对人类“自然性”的认知,而荣格选择了人类的“文明和传承性”。最终荣格以“集体无意识”理论宣告了自身学术的大成,而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由于自身学说的直接性与残酷性,争议巨大,同时由于二战时期的政治原因,纳粹为了打击犹太学术界,将其解读为“唯性论”,扭曲了其学术价值。随着现代心里学的发展,单纯争论两人孰是孰非已经毫

无意义,就如两位先哲后期都将研究重点转向精神、心里层面的分析学,这些研究对世界心理学的研究是里程碑式的进步。

荣氏与弗洛伊德决裂后,为了与后者划清界限,突出自己在心理分析上的研究,在科研上着重选择与弗洛伊德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并专门发表了《我与弗洛伊德之异同》的文章进行声明,强调了个人研究的“超客观”性,在弗洛伊德的研究理论上加入了主观因素,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但也正是由于其“超客观”性,其对与错难于被广泛的认同,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心理分析中,新弗洛伊德主义成为最重要的范本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荣格的心理分析学在处理个人的独特心理问题,处理个案上,存在许多其独特的亮点。

《认识未知的自己》一书,深入浅出的对荣格心理分析学的内容进行了阐述,用生动的例子解释了荣格的心里层次理论和身心关系理论,是一本适合心理学初学者的读本,有利于帮助读者认识自身。

荣格的身心思想非常丰富,同时也是极其复杂的,他肯定了精神或心里的存在,并发现了潜意识才是人类心理世界的主导,同时也强调了人自身的能动性,强调了对“情结”的控制。

在他看来,个体的意识成长伴随着个性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并由此形成了

个人潜意识,而个人潜意识的决定则是由“集体潜意识”决定的,这是其与弗洛伊德理论的本质差异,不是真本书讨论的主要问题。在这本书中,其重点在于“认识”,在于对精神与心理的剖析与分析。

该书主要论述了荣格的“8种人格特点”和“原形与阴影”之间的关系,展示了荣格心理学的身心观——身心相互作用论。

根据荣格归纳的人类心理机能的4种形式:思维、情感、感觉、直觉,阐述了八种人格特点,即“外请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请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这有助于我们认识自身,通过自身的认知和决定中起主导机能的判断,了解自身擅长的领域和不足,并有意识的弥补存在的差距,有意识训练自己较弱机能的作用,使其与潜意识达到合理的平衡,即,实现“自我、本我”与“超我”的平衡。

而其核心,是竖立一个完善的、博爱的、值得自身信仰的“超我”,即在心灵中的完美形象,并保持自己不断向其靠近,个体的无的状态与个体的源源不断的对象相矛盾,个体要超越无,走向超我。个体通过超越自身不断走向心中完美的形象,就是个人进步与进化的体现,个体获得了超我,超越了普遍,才能走向崇高。

其关键在于“超我”形象的建立,依赖于个人跳出潜意

识的陷阱,建立一个真正崇高的价值体系,就好像XX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慈爱〃诚”和由此产生的共同理想、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共同理念,这是建立在超出“小我”,超出“个人”的概念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企业,能将此作为资深核心企业价值,这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在心里认知高度上,跳出自身,真正在心灵上实现升华。当一个企业不再以效益、利润作为终极追求,而将企业价值与世界和全人类的幸福挂钩时,我们可以说,这个企业是已经向引领世界的方向走出了最重要的一部。这也正如“荣格心理学”体系的“超客观”思想中所阐述的,主观的能动性“超我”的实现。

而对于一名XX,如何跳出狭隘的自我,将自己与企业文化真正融合,真正理解我们的企业文化,不再把追求个人的荣耀富贵作为实现自我的目标,这需要真正的大智慧才能实现。

在“原形与阴影”的部分,该书给我们展现了性格的形成过程与如何应对中间产生问题的梗概,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可以看做一种情商的提高途径。

不同的性格在不同是人生时间段里起着不同的作用,也决定了个体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所能取得的成绩,通过个人的心理调适能力,以“面具”的形态平衡“原形”中与个人角色不符的部分,消除负面影响,是每个人心里成熟的一种体现(心理学中往往不同意所谓“心理成熟”的说法,在这里

我将其理解为一种对普世价值观和社会氛围的融合能力)。

一个成功的人,或者有着无以伦比的才能,或者有良好的用面具平衡原形的能力。能够不因为面具缺失而无助,也能够不因为面具过度认同而混乱,在任何时候,以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应对生活,是个人发展的不二法门。

同时,联系日常的管理工作,我们能够发现,心理学是一名管理者的必修课。一方面用其不断要求和升华自身,一方面利用它管理和激励自己的员工。利用心理分析法将员工归类,对后进者对症下药,对先进者予以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人力利用方面,如果只从薪酬的体系去对员工进行考核管理,往往不会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薪酬是对每个企业员工自身工作的认可和补偿,员工也会对未来的工作的薪酬产生预期,不只是劳动所得,也能体现员工的自身价值、企业的认同,因此在其设计上不仅要有市场的竞争力,还要使不同的岗位价值的相对公平,既要同工作绩效挂钩,还要在职位等级设计相配套多设计一些层次,使得每名员工能够在努力工作中获得报酬层次的提升,感受到报酬增加所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被企业的尊重和认可,才能激发出最大的潜能,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因此企业可以每年依据工作绩效按照一定的百分比给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给予加薪,同时给工作不够好的员工给予减薪、换岗甚至辞退。但加薪也应当

要十分慎重,因为员工们都十分在乎已经得到的薪酬,占有的时间越长,失去后带来的痛苦就越大,所以加薪可以采用浮动工资。

而最有效的激励往往来自工作本身,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注意调节和调动多方面的工作因素,做好工作的设置,想方设法的让企业的员工满足自己的工作。从而达到最为行之有效的激励。首先要丰富员工的工作,从而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良好的企业不仅仅是让职工在薪酬方面获得满意,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员工在内心中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成就感,觉得工作得有意义,才能激发出无比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最大潜能。应当给予企业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机会,这样能使员工产生新鲜感,不同的工作强度也会给员工带来极大的乐趣,工作的轮换能让员工更准确的把握住自身最合适的位置,做到人尽其才,更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希望自身能够加深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同时也对自身存在的精神和情绪上的问题深刻剖析,使自己摆正心态,每天以最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面对工作。

第二篇:自我与超我

自我尽管本我能够知道它想要什么,但没有办法决定哪些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是切合实际的,哪些不是。为了实现这种功能,心理发展了一种新的心理成分:自我。自我在本我和限制满足本我的力量之间调停。自我功能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在数年内缓慢形成。

鉴于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即发现既安全又有效的东西。当本我表示它的愿望后,自我在现实中找到满足这个愿望的潜在的方法,预计使用这个方法的后果,然后或者采用这个方法,或者当这个方法是无效的或可能是危险的时候,推迟本我的满足直到找到一个更合理的满足方式。

例如,想象一下,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在她的房间里玩耍。本我发出信号表示攻击冲动要寻求释放,然后这个女孩伸手拿她的玩具锤。这时自我开始行动,审视环境。这个女孩的弟弟在附近玩耍,她是否用她的锤击打他的头部呢?自我从经验中知道这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惩罚后果,因此,对此说不,继续审视的过程。附近还有一大堆瓷器,自我确定敲打瓷器不会有害处,因此,这个女孩改为敲打瓷器。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从自我对这些想法的比较中,心理发展并改进它的更高层次的活动:语言、感知、学习、辨别、记忆、判断和计划,所有这些都是自我的功能。

超我想象下三年后,同一个小女孩再一次坐着手里拿着锤子,寻找击打的东西。她再次想到她弟弟的脑袋,并再次驳回那个可能性。然而这一次,她驳回这种可能性不仅是因为那将带来惩罚,而且因为那是“坏”的。这意味着这个孩子已经发展了一个超我超我是心理的一部分,代表内化了的社会和父母的道德标准,后者更为重要。这个超我,大致相当于我们所谓的“良心”,它对现实的考虑不如本我多。不考虑什么是现实的或可能的,超我接受一个抽象的道德理想并要求抑制本我的性冲动和攻击冲动以符合那种理想。然后自我的工作就是找到一种方法满足本我同时不与超我对抗。

因此,在充分发展的心理结构中,自我要处理三个相当矛盾的方面:本我,它只试图满足它的不合理的和不道德的要求;超我,它只试图满足它的严格的理想;现实,它只提供一些有限选择。

当我们考虑结构假设时,重要的是要记住本我、自我和超我不是心理包含的东西,甚至不是心理的组成成分,而只是弗洛伊德为内心力量的概括性的类别所取的名字。在讨论这些类别中,很难不将他们作为实际的实体来讨论——本我强烈要求得到满足,超我要求相反的东西,而自我在它们之间跑前跑后。但是这些只是一种隐喻,仅此而已。

第三篇:本我、自我与超我

一、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性格测试-----认识自己

2、JOHARY视窗

3、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a.本我是人所具有的动物性的原始本能、欲望和冲动,是人的生物性的禀赋,简单地说,就是人的七情六欲。

b.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或是随着生理成熟而必定会出现的。佛洛伊德认为最重要的本能

是一生都存在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c.本我没有结构,没有价值观,没有道德感,它不分好坏,不讲善恶,它唯一的目的,就是要使本能的欲望、冲动立刻得到满足。

d.本我在满足自身冲动的活动中,不能考虑到现实情况是否允许它这样做e.本我是人格发展的基础,是人格能量的来源,即心理能量的源泉

c.d.这两条,被佛洛伊德称做本我的工作原则:快乐原则,或唯乐原则,即 它不考虑善恶,也不考虑现实

2.自我 ego

a.自我是在本我的挫折和失败中发展起来的单纯的本我,仅仅依靠快乐原则工作,并不能总是成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而

且它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婴儿饿了,要吃奶,这是本能冲动,按照快乐原则,他立 刻寻找吃奶,但不一定成功,于是他碰到什么都吸吮,吸手指,但是这样做并不能消 除饥饿。由于单纯的本我不能保证人适应环境,人格中的第二个系统,自我,发展出 来了。

b.自我是为本我服务的,它在环境中寻找满足本我的途径,即寻找满足冲动欲望的途径,它的目的是保护本我,满足本我c.自我的主要功能,是考虑现实,它代表着人的理智系统,包括:感知觉,判断,推理,思维,在心理健康、顺应良好的人身上,它是人格的执行者。换句话说,一个心理健 康的儿童或成人,它的人格中自我这一部分应当发展的比较好

d.自我的工作原则是:现实原则

f.自我属于意识部分

3.超我 super ego

a.超我是人格系统中最后发展起来的部分

b.超我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自我理想:什么是好的,善的,理想的道德规范,应当受鼓励和奖赏的良知:什么是坏的,恶的,不道德的行为,应当受到谴责和惩罚

c.超我与本我对立,也与自我对立

本我───→(唯乐原则)立刻满足冲动

自我───→(现实原则)延迟满足冲动

超我───→ × ×追求道德完美

d.超我代表了被社会认同的良好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e.超我也要吸引本我中的心理能量,它充当人格内部的道德审判官,需要去防御、压

制本我和自我中任何不道德的冲动。在人格系统中,如果超我过度强大,它耗费的心 理能量越多,反而会使人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发展有用的自我,这样的人会变得行 为拘谨,生活呆板,思想僵化,个性被禁锢压抑,生活象是戴着沉重的桎栲。

第四篇:自我本我超我

1弗洛依德认为人格或人的精神主要分成三个基本部分,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弗洛依德把人的动机归纳为饿、渴、睡、性等,其中性欲占主导地位(本我)。但本我往往受到道德、社会法规等现实条件的制约(超我),受到压抑得不到纾解的冲动而透过梦、失语等形式来寻求满足。弗洛依德相信一个人如果以前曾经有一些创伤性的事件而引致心理有问题,只要他能够知觉地再将那事重演一次,并将本我、自我和超自我作回平衡的处理,那麽问题就会解决。

2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本我过程是无意识的,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我们对它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不过,只要当一个人有冲动的行为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本我在起作用。例如,一个人出于冲动将石块扔进窗户,或惹事生非,或强奸妇女,这时,他就处于本我的奴役之中。本我是非道德的,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为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强烈地要求得到发泄的机会。本我遵循着“唯乐原则”工作,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的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注:〔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285页)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对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了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步考虑后果,考虑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因此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弗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底》一书中把自我与本我的关系比作骑士和马的关系,马提供能量,而骑士则指导马的能量朝着他想去游历的路途前进。这就是说,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独立存在,然而由于自我联系现实,知觉和操纵现实,于是能参考现实来调节伊底。这样,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进行操作,现实地解除个体的紧张状态以满足其欲望。因此,自我并不妨碍伊底,而是帮助伊底最终合理获得快乐的满足。

假如人格中仅有本我和自我这两个结构部分,那么人就将成为快乐主义和兽欲主义的有机体,当他处于一种需要状态时,他就会从合适的环境对象中寻求对需要的直接满足。然而人格中还存在着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的第三个结构部分,即“超我”。超我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

超我,简言之,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是从儿童早期体验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产生的,即根据父母的价值观,儿童的某些行为因受到奖赏而得到促进,而另一些行为却因被惩罚而受到阻止。这些来奖赏和惩罚的经验逐渐被儿童内化,当自我控制取代了环境和父母的控制时,就可以说超我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充分发展的超我有“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良心是儿童受惩罚而内化了经验,它负责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做惩罚(内疚);自我理想是儿童获得奖赏而内化了的经验,它规定着道德的标准。超我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经常批评本我谴责自我。自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弗洛伊德这样论述自我难扮的角色:“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它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注:〔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86页)弗洛伊德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

第五篇:自我 本我 超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自我 本我 超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是时候把心剖开了,或许这样才能治愈痛苦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压 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如很多人宁愿相信自己能中六合彩而不愿想像自己出街时遇车祸的危险,其实后一种的概率远比前者大,这是一种压抑机制的不自觉运用,因为当人意识到每次出街都要面临车祸的威胁时就会感到焦虑,人为了避免焦虑故意将其遗忘。

否 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投 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

退 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如某些性变态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无法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

隔 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叫隔离,如人们来月经很多人都说成“来例假”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尴尬或悲哀。

抵 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苦体验。

转 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

补 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升 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

幽 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

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下载自我剖析与“超我”的实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我剖析与“超我”的实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传与自我剖析[范文]

    自传与自我剖析 我叫xxx,性别女,汉族。Xxxxx出生于北京市朝阳区。于2003年进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读书,并在次年与同学们一起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在身为少先队员期间表......

    自我剖析与整改

    自我剖析与整改 教师自我分析: 1、关心学生,工作细致; 2、管理严格,循循善诱、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3、备课认真,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 5、分析讲解尚......

    自我剖析与求职意向

    自我剖析与求职意向 我是来自四川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2011级6班的刘雨秋,目前大三在读。由于我是专升本上来的,因此跟同届的同学相比,多了一年的学习时间,不知道这......

    心得体会与自我剖析

    “五查”心得体会与自我剖析 候琪 通过学习“五查”活动方案以及相关文件,我能深刻体会到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并能领会到总队、支队下达相关文件的重要精神。个人对“五查”有......

    自我剖析与自我完善(精选)

    自我剖析与自我完善 (发改局 刘克明) 根据局党组的统一安排部署,全局集中开展了纪律作风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学习、剖析与自我剖析、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全局工作人员更牢固掌握各......

    自我、本我、超我的斗争——《安娜

    自我、本我、超我的斗争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悲剧命运的分析 摘要: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被誉为当时俄国社会百科全书,书中的每个人物性格都极其......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受到超我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压力时,自我发展出的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 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还有......

    校长自我剖析与反思

    没有一个好校长就一定不会有一所好学校。我想努力做一名好校长,这需要学习、反思,更需要全体教职工的批评和帮助。自我剖析与反思:⒈面对学校扩大,总体驾驭能力差,主要体现在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