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世博会德国馆鉴赏论文
上海世博会-德国馆
世博会被称为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留下了人类在文明与科学之旅中的许多辉煌。2010年在中国上海开展的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更代表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崛起。上海世博会设有五个主题馆,其中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和城市地球馆三个主题馆位于浦东B片区的主题馆建筑内。主题馆的南广场、北广场和下沉式广场将在世博会期间举办各类活动、庆典和仪式。城市足迹和城市未来馆分别位于浦西的D片区和E片区。
德国馆是上海世博会规模最大的外国展馆。在世博园C片区,处于欧洲展区范围内。观众穿过由法国、波兰、瑞士、德国四馆围成的世博园小广场,便可进入德国馆展区。它与法国馆、瑞士馆和波兰馆相互毗邻,构成一个类似“正方形”的区域。德国馆占地6000平方米,场馆名字为 和谐都市。开放状的建筑外形轻盈而飘逸,似乎在向参观者们发出真挚的邀请。德国馆位于卢浦大桥附近的黄浦江南岸,与瑞士、法国和波兰馆相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展馆四面呈开放状,其建筑设计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又像是在邀人同游。
有人这么形容德国馆:“在建筑设计上给人一种轻盈到几近飘逸的感觉,外观如同一个可漫步于其间的三维空间体雕塑。”位于“正方形”左下角的德国馆主体由四部分组成,其中,有三部分建筑体是被底座支承起来而呈悬浮状,第四部分建筑体是锥体形状,中间是一个舞台。它们是四个头重脚轻、变形剧烈、连成整体却轻盈稳固的不规则几何体构成,每一部分单看都好像非常不稳定,但构成一个整体却相辅相成,非常平稳。从整体上看,显现了负荷力、承载力、撑托力、支称力在建筑中的巧妙互用。使它们相辅相成,达到和谐都市展馆整体稳固的平衡状态。这一设计从建筑角度再现了和谐都市的主题构思。德国馆的建筑体外部由一层透明的银色发光建筑膜包装起来,展馆的四大建筑主体悬架于和谐都市展厅入口所在的底层区域。展馆设计由自然景区和展馆主题两大部分组成。参观者游历和谐都市之旅从展馆底层起落有致的自然景园开始。前往展厅入口的路也是等候区。这一路整个就像走迷宫一样,要穿过不同的空间、隧道、空地和院落。入口在展馆一层的斜坡景区内,通往展馆城区展厅的大门在此为参观者打开。穿过一条隧道,参观者便踏进了和谐都市内设计布置奇妙的都市生活的体验空间。德国馆分为海港新貌、未来规划室、人文花园、发明档案馆、创新工厂、材料之园、欢乐剧场等若干个展区,以一些典型的都市生活空间和设施展示德国的城市生活。典型的有展馆的“长廊式建筑”,它寓意着:穿行和谐都市之路。建筑设计给予展览本身的不应仅只是一个外包装,它的建筑设计同时又要阐释着展会的构思,给它一个舒展自己的空间。遵循古典建筑学派的“长廊建筑”理论,德国馆的建筑设计为参观者描画出穿行和谐都市的一条长廊:按照指定的路线,参观者有时步行,有时乘滚动电梯或走自动人行道,一路穿行众多不同的展厅,气氛随着展题交替变换,给人一种漫步长廊的感觉。托架而起的展馆建筑正好给馆外景区搭建了一方即可避雨又可遮阳的天棚。这种设计形成了一种内与外、光与影、建造的与自然的、都市风光与田园风景之间引人入胜的交替更迭。总体来说,德国馆的多边形造型主要是突出设计者对未来城市的理解,即多样性,多元化和和谐性。互相包容但不失丰富元素是核心思想。
德国馆独特的外形设计,加上馆内各种高科技展示以及观众互动项目,使德国馆成为上海世博园内最受欢迎的国家馆之一,无论何时经过,都可以看到大批观众排着长队等候参观。德国馆的主体大部分悬浮于半空中,观众穿行于德国馆的底层,就如同走进迷宫一样,要穿过不同的空间、隧道、空地和院落。游历完德国田园风景后,将进入德国馆的主体,一个悬浮于半空中的巨大部的展馆,你将会看到两位虚拟解说员——“德国小伙子”严思和“中国女学生”燕燕,他们将一起带领参观者,从展馆底部的田园进入都市中心,经过一些典型的德国城市建筑和广场,展现德国的生活。在穿越了都市风光的“动感隧道”后,迎接参观者的是一次奇妙的科技之旅。由灯光、色彩和声响打造而成的“人文花园”、陈列着德国设计产品的“发明档案馆”和“创新工厂”、展示德国发明的新型材料的“材料之园”„„而其中最大的惊喜,是一个直径达3米、重达1.2多吨的金属球。位于“动力之源”展厅中这个圆滚滚的大宝贝“出生”于斯图加特,参观者被分成两组,两组人通过共同的动作和高声歌唱,就能够通过音控互动操控装置左右金属球摆动的方向。呼喊的人越多,声音越是高亢,金属球摆动的速度和幅度就越大。当圆球摆动到最大幅度时,便会旋转起来,并且越转越快,越转越高,未来宜居城市的各种景象和
风采随之呈现于球体表面,而展厅的每个角落更因球体表面的色彩变幻而显得绚丽多彩。金属球静止后其表面会呈现地球、地球孕育种子、种子又变成花的生命诞生的过程。金属球告诉了大家:“有些事情,哪怕看起来很难,但大家只要同心协力,共同行动,而非互相对立,不可能就会成为可能”。
德国馆不仅外形奇特、与众不同,展馆内的互动环节更能使游客真切地了解德国。一般人熟悉的是,德国人“严谨理性”;但在上海世博会德国馆里,人们还可感知德国的“平衡”之美。德国馆以“和谐城市”为主题,旨在传达“都市本来就是一种和谐之美,在城市与自然之间、创新与传统之间、全球化与国家特色之间需要争取平衡,求得和谐”。如果结合德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我们可以说,“平衡”不仅体现在德国馆的设计上,也体现在德国促进经济复苏的理念上。德国经济的“平衡”之美,还体现在外需和内需的关系上。然而回到德国馆,就连两位虚拟解说人员也体现一种中德合璧的“平衡”之美。在游客参观德国馆时,有两位虚拟解说员一直相伴,一位是德国小伙子严思,另一位则是他的中国女友燕燕。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德国旅游局不失时机地向中国游客宣传德国游,并列举出推荐“德国之行十个理由”。在走出德国馆之后,游客也许可以再添上一条理由:那就是去体验德国的“平衡”之美。
德国馆展示多项“可持续性”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它将可持续、低碳的概念“梦想照进现实”。在德国馆“和谐都市”诞生之初,他们的目标之一就是建造一个浑然一体的完美展馆,其中可持续发展是个重要的主题,所以在世博会闭幕后,虽然德国馆本身将被拆除,但展馆内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甚至连工作人员的T恤都是可降解的,这些都凸显德国馆的“环保本色”。此外,德国馆部分外墙材料将赠送给上海德语学校。一些展品将由上海的世博会博物馆收藏,大部分办公用具和设备也将捐赠出去。
德国馆在设计上尽显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和想象力。在本届世博会上也充分展现了对未来都市蓝图的想象力,同时塑造了积极、友好、开放的德国国家形象,取得了非比寻常的成功。与其他展馆相比,德国馆投入了更多精力。它不仅是上海世博会规模最大的外国展馆,也是德国在历届世博会中投入最大的一个展馆,总投资额达5000万欧元。更重要的是,德国馆从设计到展品,都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太阳能居民房、零排放汽车、高效节能洗衣机、光伏发电材料„„大量“德国制造”的最新绿色科技产品集中体现德国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
世博会是人类不同时代文明的集结地,是未来发展的指灯,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创造环境与和谐共存的生活共同努力。世博会让贸易伙伴间加强了联系,让来自五湖四海的设计师、工程师、艺术家以及普通游客之间建立了友谊。这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正是世博会的最大魅力。而世博会展馆更
是集结了世界上顶级的设计师的精华,每一个建筑对我们来说都是无穷的宝藏。
第二篇:德国馆解说词
为响应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德国馆带来的主题是“和谐都市”。这将是一个在更新与保留、创新与传统、城市化与自然、集体与个体、工作与休闲、全球化与民族性之间,争取平衡、求得和谐的城市。
德国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左右,建筑设计给人一种轻盈、几近飘逸的感觉,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都呈开放式,像是在邀人同游。这即是米拉与何德林设计团队的一个终极梦想——让德国馆之行成为穿行于“和谐都市”的一场旅行。
展馆主要展区由三部分建筑体组成,被整个底部基座支撑托起,像是悬浮于空中。远远望去,展馆内各个展厅与展馆外景区之间的那种有机和谐似乎清晰可感。而第四部分建筑体是锥体形状,外壁被轻盈、透明的建筑膜板包裹起来。那将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舞台,成为“和谐都市”视觉世界的一把“金锁”。在馆外锥体大厦凸出的屋顶下,展现的则是生气勃勃的都市空间。在此,展馆内部与外部,建造的与自然的,城市与风景之间,形成一种有张力的交替。在这三维建筑结构体内,参观者将遵循着设计师设定的展馆示意路线,逐一参观不同的展厅。而面积宽敞且不同寻常的展厅,也将提供给参观者打破传统、令人惊喜的空间经历。
打开视觉世界的“金锁”,在漫步“和谐都市”的旅途上,一个又一个新奇的视角展现于参观者眼前,所见一切都格外扣人心弦。无论是一个人的休闲,两个人的消遣,还是全家人的总动员,设计师引领下的每位参观者都能融进一个真切可感的世界。
德国馆方案注重在所有的展厅采用灯光、色彩和声响的交替变幻效果,将会有许多有着互动效应的立体作品,令人接触到一个可见、可感、可闻、可听的德国,接下来的“人文花园”也不例外。在这儿,参观者走进一条搏动着生命红光的通道,随后在花的海洋的陪伴下漫步其间。与此同时,孩子们也可以从一个滑梯滑向之后的展厅。
花香鸟鸣的“材料之园”——它散发出一种宁静和沉思,来自德国、面向未来的材料可供参观者去碰、去闻、去弄出声响,令人更容易感悟其特质。
下两个展厅是“发明档案馆”和“创新工厂”。这里的一切都处于不间断的运动状态,满大厅都是穿梭往来于不同层面的传输带,满载着来自德国的创新产品。
花香鸟鸣的“材料之园”——它散发出一种宁静和沉思,来自德国、面向未来的材料可供参观者去碰、去闻、去弄出声响,令人更容易感悟其特质。
能源中心展厅是“和谐都市”之旅的高潮部分。在大厅的观礼台上,观众一眼便可望到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巨大金属球。这个金属球重达两吨,直径长3米,外表装有上万根发光二极管。金属球悬挂系统内装有综合传感器,可以将音频转化为运动指令,也就是说,观众的呼喊声将引发金属球的摆动,而且分贝越高,摆动越快。随着金属球摆动频率增加,通过金属球上发光二极管的映射,关于德国以及“和谐都市”的图像便闪现在观众眼前。
“这里是德国馆„和谐都市‟的精华所在。参观者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可以让金属球转动起来,”施米茨说,“过去的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展示不仅要给人们知识,更要给人们带来快乐。我们期待着世界各地的客人尤其是中国朋友参观德国馆,希望为他们展示一个全新的、令人印象深刻又愉悦的德国形象。”
第三篇:世博会论文
2010 上海世博会论文
摘要: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命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预
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造福全体城市居民。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概况、产业结构、经济发展
正文: 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
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日益临近,将对上海经济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上海世博会概况
2002年12月3日,中国成功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实现世博史上无发展中国家成为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举办国的历史性突破。2003年,上海正式启动世博会的筹备工作,由于“非典”,等客观原因筹备工作一度受到影响。经过调整,开展了组织构建、调研、举办或参与相关活动等工作。中国政府曾就举办世博会向国际展览局作出郑重承诺,全力支持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国各地也以各种方式给予积极支持。2009年4月17日,已有23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举行。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为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长三角是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其它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区。在世博经济的集聚效应下,长三角的资金将加速汇集上海。在信息集聚方面,世博会举办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平台,向世界各国展示人类在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的优秀成果。届时,各类大容量的信息集聚上海,上海将成为国际、国内的信息交流中心。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
首先,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通过资金投入、技术升级和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第二产业结构,加速第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其次,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还将进一步强化上海技术创新的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促进上海经济发展
2010年的上海,将成为环太平洋带的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中心,聚集信息、交通、运输功能的国际港口。世博会在2010年举办,虽然展览自举办180天,但是在世博会结束以后,上海将依旧享有世博会之前努力的成果。世博会的存在是上海交
通迅速发展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因此不仅带动了交通的发展,更使得中国在东方之畔的这颗明珠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挥它的色彩。经济发展,这是上海这个具有高度发达的交通设施的港口城市在世博会的浪潮中收获到的巨大成果。
总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这一世纪性的宣言将汇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第四篇:世博游记-德国馆
世博游记
10月23日,爸爸带我来到了世博园。因只有一天时间,并且从早到晚下了一天的雨,所以只参观了哥伦比亚馆和德国馆,感觉确实值得一看。
我们从8号门进入了世博园的美洲区。门口最近的美国馆据说要5个小时,没敢去,排队40分钟进了哥伦比亚馆。参观通道中间和边上的屏幕播放各种哥伦比亚的风土人情。据介绍,哥伦比亚山很多,很多人坐缆车上班,真爽。最后一间摆放一些触摸屏,大家可以自己打开一些照片看,支持多点触摸。随后经历一曲折,我们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进入德国馆内。沿着馆外走道,一路上有很多互动小游戏,可以玩玩。馆内,展示了很多烙印德国制作的高科技:高科技不锈钢锅、风力发电设备、环保墙纸、新型汽车、自行车等。主要体现自然、低碳、环保、节能、创意生活,以全方位的视角阐释了“和谐都市”。比如,未来的德国,人们出行凭着个人身份卡,像使用公共自行车一样,可随时开走可1次行驶600公里的电动汽车,极大地方便了生活,节约了社会资源。此外,还有滑滑梯。我在那里玩了很久,全身是汗。最后,观看了一部德国社会生活的介绍影片,结束了一天的世博园之行。
世博,让人流连忘返!
第五篇:上海世博会论文
上海获得世博会主办权,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世博会素有“经济奥林匹克盛会”之称。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
一、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实际gdp总量增长了6.3倍,实际人均gdp增长了5倍,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2.4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同时,中国还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预计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将以7%左右的高速度增长,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有可能达到19万亿元。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在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上海举办世博览会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
二、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首先,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其次,2001年年初,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正式启动,上海世博会的选址正好处在这一规划区域内,通过举办世博会,将带动这一地区的综合开发,把浦江两岸建设成为一个集综合服务、生态居住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城区,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范例。预计世博展馆直接投资需要人民币248亿元左右。
再次,通过世博会的举办,可以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展示上海的投资环境,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上海举办世博会扩大了上海的知名度,为上海吸引国内外资金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有利于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特别是非国有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上海世博会的直接投资将超过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交通、商业、通讯、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预计可带动5至10倍的投资,初步测算上海举办世博会总投资规模在3500至4500亿人民币以上。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世界博览会涉及的产业链较长,对投入和产出的放大效应相当明显,研究表明,大型展览会本身的投入会衍生出相关产业约10倍的投资,除了主办者和参展商的直接商业收益外,其他相关产业获得的间接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在153天的展期里就吸引了全世界1800万人去参观。2010年世博会也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综合历年到上海旅游人数、上海周边地区的人口基数、经济发展状况等,预测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将创下世博会1 50多年历史的最高纪录,对扩大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其意义不言而喻。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达144.2 亿元人民币。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意大利热那亚博览会期间,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到2010年,上海床位数将增至40万张,如果仅按每张床位收入3 00元算,旅馆业也将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4、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在世博的作用下,综合实力的加强将赋予上海更大的优势,未来几年上海经济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据有关专家测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近100个就业机会,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就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申博成功,将为上海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同时,申博成功所引发的“会展经济”更能带来滚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其利润率高达20%至30%。
5、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由前面分析可以看出,上海举办世博会将有效地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带动中国经济贸易发展,这无疑国内金融服务业发展创造了绝好的机遇,同时也对金融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上海举办世博会将给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巨大商业机会,因此将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金流入上海。另外,上海举办世博会所需大量的资金除了投资者自有资金外,还需要中国金融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是上海举办世博会可以有效地扩大中国消费需求,特别旅游消费将成为重要的热点,特别是众多国外客人来中国参观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基本上进行信用消费,这要求中国金融企业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多种金融服务要求。
三、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产生拉动效应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而上海又是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因此,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及华东地区的领头羊地位对周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世博不仅对上海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对长江三角洲影响也很巨大。上海周边城市将迎来一个扩大对外开放,活跃人流、物流、信息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四、后续效益无法估量
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长江三角洲现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但离国际大都市距离尚远。上海申博成功,必将加快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步伐,“关西经济带”迅速崛起的奇迹有望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现。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
总之,可以看出,上海举办世博会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促进消费需求,还会带来额外的税收等。可以预见,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起,成为新世纪之初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双引擎”。飞转的“引擎”,将大大提高上海的开放程度,使之更好地与世界融合。同时,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2010年世博会将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世博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一直为世界各国争相举办。但世博会长期囿于少数发达国家,中国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是151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第一次。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的成功,是全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也必将对中国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未来20年中,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段征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发挥“中途加油站”的重要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世博会在我国老百姓中的知名度不及奥运会。但是,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亚于奥运会。
在国际上,素有“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会,同奥运会一起,被誉为全球两大顶级盛会。有数据预测,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将达到每年0.3%左右。
根据规划,上海用于世博会园区建设的直接投资额将达到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商业、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约是直接投资的5至10倍。同时,世博会的需求将催生一大批中外合资的融资、商业、旅游、管理以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公司,海内外客商参与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有人曾测算,北京申奥成功后,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将因此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而上海世博会会期长达半年,人数更可能打破历史纪录。据权威部门测算,如果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参观者将超过7000万,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有关专家认为,如果上海世博会门票价格为170元人民币,购票游客为4300万人次,则门票收入将达73.1亿元人民币;如果参加世博会人数中有60%在会场内用餐一次,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则餐饮收入为7.8亿元人民币;估计参观者90%会在会场内饮用饮料,以平均每人消费10元计算,饮料费收入为3.9亿元人民币;估计30%的参观者会在会场内购买旅游纪念品,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纪念品销售额达3.9亿元。综合各项,世博会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90亿元。
世博会将为“旅游消费链”的形成推波助澜,对旅游及相关行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而且,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还将给上海带来持续的无法计算的后续效益。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辐射华东,甚至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价值将难以估算。
展览界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会展人才的缺乏是上海世博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尽快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根据上海会展人才市场供给小于需求的现状来看,培训是解决供给不足的有效方式,一方面,可以在普通高校相关专业中设立会展方向,培养出一批善策划、懂经济、会管理,精于会展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必须加快会展人才的引进,并在培训的基础上,对准备从事会展业务的人员进行资格考试,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完善考评机制,加强考核和监督,保证与提升专业队伍的质量。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经济的“奥运会”,将有200多个国家和组织大约7000多万人参与,历时184天,是一个举办时间长、参与国家多、涉及面广的世界盛会。它不仅能让全国人民打开眼界、触摸世界,促进各种文化大融合大碰撞,而且是促进长三角经济腾飞发展的重要机遇。嘉兴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上海筹办世博会的有利契机,坚持“行政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的接轨理念,抢抓机遇,主动参与,做足世博“文章”,对接“世博经济”,努力使嘉兴成为临沪世博旅游的第一城,承接世博产业转移的集聚地,为全省参与世博、服务世博起到门户作用、示范作用和引擎作用。
一、强化行政推动作用。嘉兴市服务上海世博会工作起步较早。2004年1月成立开放办,积极对接上海世博局。2004年7月邀请上海世博局领导和有关专家举行世博经济研讨会,并形成了《深化接轨上海战略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和《利用上海世博会契机做大嘉兴“世博经济”》等调研报告。几年来,嘉兴市多次与上海世博局国内参展部、活动部、运营部等有关部门进行具体接洽,深入探讨参与世博会的有效途径。2007年10月,嘉兴市政府与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去年5月5日,嘉兴市成立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同时市、县两级建立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接轨上海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接轨工作、发展世博经济的领导,形成了市、县(市、区)、镇(乡、街道)三级工作网络。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接轨上海扩大区域合作交流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服务世博、发展世博经济的工作重点,各县(市、区)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细化重点工作,同时建立了汇报交流制度、信息月报制度、统计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将“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工作作为考核内容,以激发各单位对接世博的积极性。
二、强化进行产业对接。紧紧围绕把嘉兴市建设成为“上海世博会产业配套协作基地、产业转移承载基地和产业技术扩散基地”的目标,把握世博会重大机遇,全面推进“三个”产业对接。一产方面:按照上海市的准入要求,组织基地、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强与上海市有关部门的联络,开展互利合作。同时,加强与上海世博局对接,主动邀请世博局有关领导来嘉兴考察优质农副产品如花卉等生产基地,为下一步开展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二产方面:主动与上海世博园施工企业联系,积极将我市水泥、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等纳入产品采购目录,为世博会场馆建设作出贡献。嘉善佳峰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成功取得了上海世博行政中心产品认证通行证,与世博场馆建设一期工程5只标段签订了价值2200万元地下排水管供货合同,并在世博二期工程基础设施中承揽了业务,在江浙沪地区首属一家。三产方面:充分挖掘江南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主动融入上海旅游圈,打造旅游休闲胜地。去年上半年,邀请上海世博局周边城市接待设施调查组和票务中心调研组等来嘉兴进行调研,在票务销售方面双方达成了互助互利、合作共赢的共识,主动提出将嘉兴主要旅游景区列入“世博护照”的名录。进一步密切与上海旅委的联系,提升嘉兴旅游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旅
游市场份额。加深与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和上海旅游网合作,从去年6月份开始,除了原有16条专线外,新推出了南湖西塘直通车、南湖月河五芳斋一日游线路,并针对特色旅游节庆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小长假)开通时令旅游专线,以吸引更多的沪上客人来嘉兴观光旅游。6月6日,由嘉兴市政府、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主办的“诗画江南·相约嘉兴”——2008嘉兴旅游节庆与新产品上海发布会在上海四季酒店隆重举行,市领导与上海旅委、上海世博局、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等有关领导以及上海、嘉兴两地旅游界、新闻界人士共计200多人出席了会议。
三、强化区域特色优势。一是依托上海市场,集聚发展优势产业。主动承接上海在产业上的辐射,壮大提升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形成电子、光机电、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临港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等4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我市已有1800多家工业企业与上海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有20多家出口创汇企业在上海设立办事处,有10家企业到上海保税区投资办厂,工业合作已发展到生产配套、联合开发、合资合作、定牌加工、赴沪投资、项目配套、成果转让、商标使用、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工业合作形式也从原来的单纯引进为主,发展到现在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为我市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二是依托农业传统优势,发展都市型农业。全面搭建接轨上海商贸平台,大力建设临港、临沪农产品集聚区,壮大现代都市型农业,开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建立签证点,扶持和建设了一批区域性、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为上海提供农副产品。三是依托紧邻上海区位优势,提升物流企业水平。注重与上海物流业的对接,吸引上海物流企业特别是国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落户嘉兴。总投资达1750万美元的沃尔玛华东区配送中心开工建设,总投资3.6亿元嘉兴港粮食物流码头一期工程竣工。嘉兴·中国南方纺织城、海宁皮革城二期基本建成,“宜居嘉兴”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同时加强与上海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探索通关新模式,完善“大通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