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人生》张化万老师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19:1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语文人生》张化万老师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语文人生》张化万老师读后感》。

第一篇:《我的语文人生》张化万老师读后感

《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

最近有幸读到了张化万老师写的《我的语文人生》一书。翻开目录,七页的目录,九章的内容,沉甸甸的感觉,实实在在的感觉。每个章节的题目都很吸引人,每个章节都有生动的实例。全书按时间顺序写了张化万老师做语文老师、培训语文教师、建设语文课程的探索足迹,一种强烈的读书愿望油然而生。

读这本书,我的第一个看点就是:张化万老师是怎样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的?他是如何起飞的,如何上路的?我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读过此书的第一章《让孩子感受读书的美好》,我就找到了答案。

1977年,已经三十多岁的张老师从印刷厂回到教学第一线,十年浩劫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随着高考的恢复,各地的重点中小学纷纷重新挂牌,为了学生能上重点中学,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没有星期天,每晚不过十二点,不会睡觉。”是责任,是良心,使得他“天天超负荷工作。”张老师的第一个毕业班33个学生考上了重点中学,现在来看,当时的张老师也许有点硬干蛮干,可是如果没有这种埋头肯干甚至硬干蛮干的劲头,张老师产生不了那么多的反思和追问。

1978年,张化万老师对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讲话留有深刻的印象,思想上受到了触动。然后十年浩劫后的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公布了,张化万老师感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干下去了,紧接着就大胆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加强自我反

思,大量阅读,上“谈天说地”课„„张老师回忆当时的感觉是高度紧张、心事重重、举轻若重。学生毕业成绩不仅没有下降,而且获得了升学统考全区第一。我想,张老师如果当初没有及时领悟到方针的精神实质,他的教育教学改革可能不会开始的那么早,那么快,那么好。

张老师坦言“真正从理性到情感,在教育教学操作中比较自觉地把每个孩子都当作宝”,在杭州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学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闲下来我还不忘边读边做点摘记呢。记下他书中的话,记下读时的感受。

一、更新教学理念,以生为本。

张老师是一名教育家,他有对教育的见解是独到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站在学科的角度,去压抑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可能我们会暂时获得几个分数的提高,但失去的却是孩子的兴趣和理想,是孩子快乐童年和今后得以发展的人生平台。现在我们北城小学实行的是三段式模式,就是以学生为课堂上的主人,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孩子是快乐的,老师是幸运的。

二、倡导终身学习。

张老师说:“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要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中闪烁靓丽的光彩,教师首先要让文本感动自己,然后再通过教学去感动学生。只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心与心的对话才有可能发生,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才有可能焕发。”语文是生活的,是灵动的。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发展孩子们的个性,;另一方面要站在深

厚的母语文化的土壤上,传承和发扬光大。因为语言绝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它是生命和文化的载体。学习语文,是促进孩子们人格生成和完善的过程。俗话说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想强调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应该比学生在某些知识上要多一些,能力上要强一些,品德人格上要完善一些。因此,我也用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 这句话勉励自己终身学习,永远追求。

三、勇于实践

“语文能让孩子们幸福,能让他们在快乐地运用中全面提升着语文素养。”张老师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他这儿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让学生编书,激活学生的潜能;制定口语训练卡,开设谈天说地课、玩玩说说课,以活动为平台让孩子们接触社会,学习劳动,把玩进行到底„„在平时,我们应该以小组或学科为组,一起探讨好的方法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探究,找寻方法,用于课堂,少走弯路„„

张老师的敬业爱岗,勤奋进取,求实务实和大胆探索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也激励我去谱写我的教学人生。

第二篇:作文教学张化万老师的精彩回复

作文教学张化万老师的精彩回复

1.游戏作文很难驾驭课堂.请问:乱糟糟的一堂课和有趣活泼的一堂课主要区别是什么?

区别在于课堂目标和习作教学的实效。

“乱糟糟”和“有趣活泼”是课堂游戏的外在表现形式,游戏作文课上的游戏最终是为学生有效习作服务的,这个问题的提出涉及到玩玩说说游戏作文课实施操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游戏作文课上怎样进行游戏设计与实施才能比较好地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表达与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合理选择游戏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玩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快乐方法,玩能达到减轻儿童学习焦虑。将“玩”引入作文课,是寓教于乐,但它必须为观察说话写作服务。这就要求玩得新奇的同时玩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难度适宜,操作简便。

二、适时定格游戏过程,引导观察体验。

一些一线年轻教师在尝试进行游戏作文课时,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学生玩的时候开心,说和写的时候却似乎总和期望目标存在距离。他们很注重“游戏过程”,以为让孩子玩得开心,尽情体验,就能为说写奠定基础。实际上,一节成功的游戏作文课必须要在游戏过程中要根据训练要求,在重点观察、表达的地方及时中断游戏,做定格处理,让学生边看边议边说。这样的“定格处理”是符合孩子的学习心理规律:孩子思维以形象为主,游戏全玩好了才让学生说说刚才是怎么玩的,孩子眼前没有具体感性的活动场面,他要从脑子中提取刚才的记忆,会增加说话的难度。其实,不论是习作课堂的游戏还是活动,它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中年级的《吃西瓜》,我不是一味让学生吃,而是在孩子吃西瓜时设计了三个情节,一奖励西瓜吃地最快的学生多吃一块;一是奖励西瓜吃得干净的学生多吃一块;一是最后让还想吃西瓜的学生上台来拿一块瓜吃。这三个情节,课堂情趣盎然,再加上西瓜吃完后当堂播放学生吃西瓜的录像,让学生重新体验。这样习作就会具体而有趣,习作教学的目标就在有趣轻松的课堂达成。不然学生高高兴兴吃了几个大西瓜,花了几十块钱,作文还是无色无味无趣。

三、准确解读学生信息,帮助语言表达。

游戏作文课上,学生玩得很开心,但在描述某个环节或体验时还是出现“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景。在他们说不出来时,老师千万不能着急,而是要给予学生语言支撑与帮助。这一方面需要教师“有备而来”,在课前尽量全面地预设学生的学习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有的放矢”,能准确迅速解读学生的信息。因为“教学预设和课堂即时生成不是互相排斥的。预设的正确性是成功的基础,实施的灵活性是成功的关键”。

总之一个有经验的老师要能在课堂上进行调控,在孩子出不来的时候,教师应该有丰富的语言储备,有意识地抛出一些语句给孩子帮助孩子表达,而不是站在那儿等待学生、依赖学生。那么,课堂才会出彩,教学才真正有实效。

2.习作辅导课.示范文.学生习惯仿写.写出的作品句意大同小异.如只是口头引导.开拓.结果又是文不答意.这困惑.请专家指点。

问题在于一学生想不想表达。假如他们没有表达的欲望和激情,别人看来再有味道的生活,他也会写得味同嚼蜡。人没有表达的需要,习作和他的生命成长没有关系,和他们的生活距离很远,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勉强去做,一般效果总是不大好。

苏联教育家拉德任斯卡雅认为,作文题目要来源于学生生活,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学生只有身历其境,体会才会真切,才会有跃跃欲试的写作欲望,有了写作欲望,写作时才会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和大胆想像。要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教师不能迫使他们去写自己不了解的内容,也不能要求他们去做那些暂时没有学会的事情。假如所有学生习作都没有劲,我们该反思习作命题和教学设计了。

问题二在于我们是否接受模仿是学生习作的一种好办法,大同小异和小同大异是儿童学习习作都需要反复经历的学习阶段。知道学习模仿是有道理、有意义、有阶段的,我们就会心平气和,只要学生不是都是模仿,一时的大同小异实在不要太心急。想想我们自己在备课设计、学习写论文等等,很多时候不也是模仿,也会和别人大同小异吗?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坚定地一步步走向成熟和优秀,孩子呢,是不是也这样。只要他们想成长。

新课程不再把小学生的习作本身看成目的,而把习作看成现代小学生欢乐童年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欢乐的童年当然离不开孩子们的游戏、玩耍、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孩子们尽心尽情地吃着他们爱吃的冰淇淋,脆麻花,喝着酷儿、农夫山泉水;在学校的操场玩着老鹰捉小鸡,在草地做着掉手帕的游戏;看着《蓝猫3000问》、《哪咤》动画片,整天乐呵呵的。当然更希望孩子们自己动手做成的电动汽艇,在小河启航,高兴得乱蹦;和爸爸妈妈或伙伴在孤山打雪仗,在苏堤漫步听着黄莺的歌唱,看着花儿的笑脸,小脚在九溪清澈凉爽的溪水中划动;在小伙伴一起上网玩着最新的电子游戏,过关斩将,跳进一个个电脑打开的知识窗口,乐颠颠地穿行;趴在地板上,帮爸爸妈妈打扫房间,一边流汗,一边欢唱„„

童年的这些生活就是学生的习作内容。不要苛求习作的“有意义”,立意的深刻,材料的典型,结构的新颖,语言的规范生动。假如我们明白习作能帮孩子记住童年那些有趣的事,倾吐他们的喜怒哀乐。那么小学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街头巷尾、电视网络中看到的,家庭、校园的亲友、伙伴中听到的;小实验、小制作获得的成功,同伴交往中有过的苦涩,身边生活的新奇和异味,都会自然地变为写话和习作的内容。这样贴近儿童真实生活的习作才能激活学生习作的欲望和热情;教学才能返璞归真,降低习作难度;才能悉心呵护纯洁的童心,培养心口如一的健康人格;才能努力引导优美的儿童语言,发展儿童天真流畅的思维与表达;才能养成大胆想象,敢于追求新奇的健康心理;才能逐步形成仔细观察,乐于自主表达的个性习惯。

我们这样去想是不是习作教学的天地会宽阔起来?

3.农村学生的阅读视野小,见识窄,对于诸如《妈妈的双休日》这样的作文题,(农村妇女天天劳作不息)我们教师怎样教好学生作文?对学生没有体验的作文教学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妈妈的双休日》这样的作文题,第一农村的孩子也是可以写出彩的。他们可以联系城里亲戚甚至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双休日人们的活动,对照自己的双休日,写出农村妈妈的辛劳、艰辛,习作并非一定要突出妈妈的休息,“双休日”只当作习作的时间范围就行。第二,教师是课程的二度开发者。我们只要保留习作的语言训练点,可以修改甚至替换作文题,保证习作有效训练就行。记得当年语文课本上《钓鱼能手》后,要求学生习作《XX能手》。我觉得孩子见到国手、模范的机会本来就不多,要他们写会很难。于是我做了适当修改,改为《我们班的小XX家》《我们大院的小XX手》,这样限制了范围,贴近了儿童生活,学生习作倒是出乎意料的好。

保留习作训练的要求,修改或替换不适合学生的命题,把习作训练进行到底,好吗? 4.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去指导学生快乐有效地作文? 怎样让学困生快乐、有效地作文?

让学生快乐有效地作文要求教师习作指导全程化具体化。习作前的指导重在明确作文的任务:公开计划,教师学生可以商量达成一致的计划,也可以讨论分组或者有层次的计划,这样便可以照顾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习作计划,尤其是学困生也能做到心中有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

习作中的指导就应根据习作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应淡化概念俗语;指导重点突出,例如在写《导游卡》时就应让学生明确导游卡的特点,而写《毕业赠言》则应在价值观和语言应用上多做指导;对学生的指导应融入习作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习作评价可以适当前置。

习作后的指导也很重要:可以是对习作的修改进行指导,也可以是习作应用的指导。如:《导游卡》、《毕业赠言》在修改的基础上还应进行交际应用的指导。

在习作中的个别辅导特别重要,特别是学困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帮助,习作前可以带他们一起进行观察感知;习作时可以和他们分析选择习作内容,拟定题目,给他们提供词语库,甚至在他们写不下去的时候,给他们接写几句;习作后在批改打分时,多发现强调一丁点儿的亮点和妙处,多让他们有被关注、表扬的机会。这样做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5.习作内容符合学生需求,学生才乐意习作,这点对于命题作文能做到吗?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习作设计越来越向学生的生活靠拢,小学生的命题作文也不例外。当然命题作文会比学生自由的习作、范围作文、半命题作文,限制会多一些,难度会大一些。

一是把我们的脚站稳在学生的生活土地上,熟悉孩子们外在的和内心的生活,我们就可能化难为易,引导学生读懂题目,选取自己的生活迎上去。比如高年级《给远方同学的信》,汶川大地震就是孩子们都关心的生活,从中孩子们是能寻找到自己情感喷发的对象的。《童年趣事》,只要我们对趣事有足够的理解,农村孩子的童年尽管和城市孩子不一样,但是他们同样能写出童心童趣童言,写出五彩绚丽的童年趣事来。

一是把我们的脚站在教材的二度开发者的位置上,对不适合我们那儿的习作命题,只要我们保留习作训练的精髓,拉动命题的角度,甚至换个学生接受的题目,不是完全可以的吗?与其让学生冥思苦想,干坐傻想,一个字都挤不出来,还不如让学生写自己爱写能写的文章,这会有错吗?我想不会。

6.为了写好作文,农村学生需要积累哪些知识?

不管城市、农村,还是山区、海岛,小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是要有一颗敏感好奇善良的心。他会关心在乎外面世界的变化,觉得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新奇有趣,值得观察感知,只得欣赏品位。有心才会留意,注意才会体验感悟,积累多了才会有喷发的冲动和激情。

积累知识当然是需要的。积累什么?

一是对生活素材的积累,用一个素材本,每天记下最感兴趣、印象最特别的人物或事件,最简介的写一句话,记录时间和自己的情绪。用一个盒子、袋子放下自己当时最在意的东西,可以说照片、石头、蚕茧等等。天长日久,写作时翻翻就会勾起记忆和情绪。

一是课内外阅读时最有感觉到短文、句群、好词妙用,可以摘录,可以记录出处,久而久之,从单纯的移植应用,对内化为自己的血肉。

一是自己习作最得意和最糟糕的文章、句段、选材与剪裁,温故而知新。

这些可以用档案袋存起来。先起个响亮有意思的名字。再在档案袋最显眼的地方,自己或请老师、家长写寄语。接着把平常积累的一句话素材笔记,有意思的物品、自己中意的好词佳句放进去。然后是自己最得意或最糟糕的习作、日记、句段,收10篇左右。

这样积累行不行?试试可能就会有感觉。

7.关于作文评改,专家能否为我们农村教师提供点切实可行的办法?

要积极推进习作的批改评价改革,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习作成功的幸福滋味。第一构建习作批改评价的多元化标准,规范与促进学生习作的成功。

评价不仅发生在习作完成后,它还是一种过程性评价。习作评价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一种评价,它应当是多纬度评价,包括习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习作的全过程中观察、思维的方法与习惯,语言运用的能力,以及动手交往的能力。

第二习作的批改评价要让学生享受成功,批改要简约实用创新开放。

习作批改可以前置,实施多次批改。在习作书写的过程中,就可以批改介入,特别对于全班倾向性的问题,或个别学生的习作提前进入批改,能将问题解决在苗头状态,将帮助送达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和地方。习作进行、习作完成、批改后修改再批,使批改与评价成为不断帮助和促进学生习作进步的杠杆。

习作批改可以施行不打两分,一文两分,一文多分的评价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习作能力是综合的语文能力,需要积以时日方可有所作为。为了调动暂时后进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摆脱批改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可以试行平时习作取消两分的评价方式。习作不合要求,批改后以“阅”作结,留待学生习作符合要求后再行打分。也可以尝试一文两分;既给习作一个写作水平的总评价,又增加习作的单项分,例如只要习作没有错别字、病句,题目居中,文章会分段,标点符号正确,就可以给100分。这样许多习作困难学生会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95、100的高分,获得学习付出的成功汇报。这对于树立自信、接受习作会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选择几次习作进行一文多分的尝试。就是在学生阅读习作批改意见后,认真予以修改的,再次给予加分。分数是儿童学习情况的客观标志。但是它只是一把尺子,绝不是一把砍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刀子。在任何时候、任何学校、任何老师手中,评分都应当成为推动学生继续前进的杠杆。

习作批改不必要也不可能精批细改。除了面批和指导参赛投稿的特例外,没有学生会喜欢老师把他的习作满目涂鸦,朱笔遍地。批改,特别是增加的日记、自由作文可以符号批改,加快习作反馈的速度。批改多一些针对性强的眉批,亲切自然对话式的面批,每一个学生一学期至少保证有一次以上的面批询问对话的机会。

习作批改评价权要放开,一个学期可以抽1/3—1/4的习作让学生先自批互批,再教师评价。让学生享受批改的尊严和同伴的智慧,在此同时提高学生的修改评价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学生的习作每学期1—2次,送达家长审阅,提出意见建议,尽量扩大学生习作的读者群。增加习作展示的新平台,让所有学生的习作都可以修改后在班级“优秀习作栏”张贴,都有权当众宣读,给学校广播、电视投稿,在家长会、幼儿园、兄弟年级宣讲创编的故事、童话,参与各种习作比赛,有条件地上网展示,让社会关心的所有人来批改评价。

这样的批改评价是简约而不简单,实用而不单板,继承中创新,主流包容多元。它为全体学生的习作创造更加丰富的成功机会。

第三篇: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

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

谢海珍

听过几次张化万老师的课,喜欢他的教学风格。看到他的着作——《我的语文人生》,就买来拜读。读着读着,我对张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他那深刻的教育思想,丰富的创新实践,高尚的人格,执着的追求一次次给我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动。和张老师相比,我只能自行惭愧。

感受之一:以生为本,更新理念

张老师是一名教育家,他有对教育的独到见解,有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站在学科本位的角度,去压抑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可能我们会暂时获得几个分数的提高,但失去的却是孩子的兴趣和理想,是孩子快乐童年和今后得以发展的人生平台。”张老师的话是那么中肯。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抓教学质量无可非议,可是老师理解起来就比较片面。为了考个好成绩,教师让学生演练各种试卷,进行各种应试的训练。体育课、音乐课等技能课只能靠边站。身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有很多教师无奈充当了其中的一员。因为如果你不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成绩,尽管课堂创新、改革,别人也是不会认同你的。

我佩服张老师的勇气,敢于承受别人的屈解。我们是否也要像张老师所说的那样,反思自己的教育评价观念:重塑教育评价标准,着眼于“人本”的思想,从学生的学习增长能力,认知发展素质、人性道德水平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毕竟,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所要经历得更多的不是文化的考试,而是“做人”的考问。虽然古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时代在发展,在变化,让儿童快乐地生活,促进他们一生的发展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因此,以学生为本,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

感受之二:终身学习,永远追求

张老师说:“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要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中闪烁靓丽的光彩,教师首先要让文本感动自己,然后再通过教学去感动学生。只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心与心的对话才有可能发生,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才有可能焕发。”我说我不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也是因为我只是在教书,在教知识。而语文是生活的,是人的语文,是灵动的语文。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发展孩子们的个性,启迪儿童的灵性,诱发悟性,激发创造性,培养对人的理解、关心和信任;另一方面要站在深厚的母语文化的土壤上,传承和发扬光大。因为语言绝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它是生命和文化的载体。学习语文,是促进孩子们人格生成和完善的过程。回想我的课堂,也有那么几篇课文的教学是打动人心的,更多的是教师自己感动了,投入了,而学生的情感总没那么到位,那么投入。就是公开课也这样。是我太苛求完美呢,还是……

我想,关键的问题还是在我,在教师。我们总觉得学生这不行,那不行,上课发言胆子小,学习基础差,家长也不重视。可是,从我们教师身上,我们去找过原因吗?张老师的教学,寻求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作者的思路、学生的学路、教师的教路三路整合,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我知道新世纪,教育有了全新的内涵,教师的职能远远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与时俱进”,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刻苦学习科学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顺应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性,展示教师的多重角色。因此,我也用“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这句话勉励自己终身学习,永远追求。

感受之三:开拓创新,勇于实践

“语文能让孩子们幸福,能让他们在快乐地运用中全面提升着语文素养。”张老师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他这儿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让学生编书,激活学生的潜能;制定口语训练卡,开设谈天说地课、玩玩说说课,以活动为平台让孩子们接触社会,学习劳动,把玩进行到底;开发生活资源,习作教学生活化、实践化……和张老师相比,我没有他那份对教育的挚爱,没有那种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的精神。我不会刻苦地钻研教材,常常是上课前看看教材,看看教案,就走进课堂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我这样的课堂教学,和张老师“营造开放式的教学,着力的是学生基本的道德情感和语言文字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追求的是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讲究的是教学效率的提高”的课堂教学真是天壤之别。

我羡慕孩子们有这样一位语文教师,这是我们一生学不完的知识。我无法达到这些名师的境界,也不可能取得他们那样辉煌的成绩,但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告别惰性,像他们那样敢于不断实践、不断超越,跌倒后又坚强地爬起,继续丰富和超越自己。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一口吃一个胖子是不可能的。理念是正确的,思路是科学的,坚持实践,许许多多的语言行为就会慢慢变成习惯,而更多相关的习惯将自然而然地促进能力的提高,并促成语文素养的养成。”对学生是如此,对我们教师也是如此。

张老师的敬业爱岗,勤奋进取,求实务实和大胆探索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也激励我去谱写自己的教学人生。

第四篇:《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

人们说:教育家必须是人性丰富、人格完善、人品高尚的人,真正的教育家,留给人们的是思想,更是人格。阅读了张化万老师的《我的语文人生》,让我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教育中的爱是什么?我一直说不好、说不清。读了《我的语文人生》让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师爱是无私的,博大的。它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张老师说,没有一个孩子因为老师不断地打红叉叉,给低分,让重做而喜欢语文,喜欢老师的,更没有小学生会深陷在失败的陷阱里,在别人不断批评和否定中会猛醒振作,喜欢学习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宝,聪明的孩子是宝,后进的孩子更是宝。张化万老师爱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对后进生更是倾注了他全部的爱。

长期以来,“差生”是老师和家长心中抹不去的痛,更是孩子心灵深处的最痛。因为是“差生”,在家中,在学校很少看到家长、老师的笑脸;因为是“差生”,时刻提心吊胆,生怕老师注意到自己,而成为教育其他同学的“活道具”。每一个孩子背着书包走进校园的第一天,他们的心情是兴奋的,他们的目光中充满好奇,充满信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当他们发现心中的知识殿堂有着做不完的作业,有着听不尽的训斥,他们不再向往学校。既而,因为他们犯了错误,被罚抄写生字或做题,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中就不能平静。

在张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感受不到谁是差生。多年的教学生涯使他有了这样一个习惯: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朋友的心态去关爱学生。在学生的眼里,张化万不仅仅是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对学生的尊重使他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张老师对那些默词语很困难的学生,在前一天他总是会婉转地以“老师请你们留下来帮个忙”等其它借口,请他们留下来,放学以后。等其他同学走后,他会和颜悦色的告诉他们明天有要听写生字了,老师愿意先留下来帮他们听一遍,现在听写的就是明天全班同学将听写的那些词语,这样学生们觉得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们,而并非是惩罚,自然很配合,不再有那么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听写的结果当然依旧不尽如人意。但是此时学生们会很自觉地将写不出的,写错的字词再抄写,订正,然后相互重新听写,第二天听写,这些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老师的表扬,同学赞许的目光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再次接受老师的帮助。其实这些学生的作业总量没有上升,甚至一般还会下降,但是因为学生们的学习心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过去的被迫接受批评,关晚学,在老师的责备下抄写记忆,到现在老师或同学主动帮助下,自己准备,自主抄写,听写,订正,修改,所以带来不同的学习成果。从张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感受到老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变了,从我想做什么到先想学生有什么,他们想要什么,不爱什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适当的改变方法和工作顺序,让他们有受惩罚的烦恼变成了获得老师朋友般关爱的宽容了。学习的心境不一样,学习的成效就明显不同了。我想,朋友之间的亲近,平等的关系与老师的主导地位是不矛盾的,只要相辅相成,就能相得益彰。因此我说,爱能创造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验的效应我想就是爱的结果。师爱是伟大的。作为一名教师,有了爱心,才能爱孩子;有了爱心,才能宽容他们。

师爱是无私的,博大的。读着张老师的《我的语文人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师爱。用一颗充满关爱和温情的心去欣赏我们的孩子。因为生活在鼓励中的孩子是自信的,生活在表扬中的孩子是乐观的,生活在欣赏中的孩子是宽容的。让鼓励、欣赏伴随孩子们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出色。

第五篇:聆听全国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作文课有感

聆听专家授课,吸取教学精华

本周五的教研活动,学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在多媒体教师,一起听取了全国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的作文课,活动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聆听了张老师的“快乐习作”指导课,被张老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深深吸引,被学生们在课堂上快乐的表现所感染,通过本节课,老师们受益匪浅,为我校习作指导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们会在不断地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指导水平,本次教研活动受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感受作文指导课的快乐

——听张化万老师作文课有感

周丽娟

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的作文课,我被他营造的亲切愉悦的课堂气氛所感染。“玩玩说说,让学生乐于作文”。在张化万老师的习作教学中,总能感觉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说得那么精彩,写得那么出色。

在进行《我发现„„》的作文教学时,张老师首先让学生发现“器材”,观察、思维、表达环环相扣,自然流畅。

开门见山,直奔“发现”,引导观察。观察是认识事物、收集材料的重要途径,“发现”教学是提醒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开启生活中的习作资源。

留心感觉,引向思维,激发习作动机。留心发现后的感觉,从认知走情感,“情动”而“辞发”,从而有了表达的欲望。

适时习作,真情表达。有了有趣、新奇的感觉,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习作有了真实的需要。同时,习作给予真情表达的时空。“真情”,抓住了习作之魂。从习作交流中,足见学生的情真意切,足见张老师教学之高效。

交流分享,平等对话,修改提高。课堂是“对话”的舞台,师生对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教师既要引领、完善,又要宽容、民主,以期畅所欲言。交流分享,是师生的共同诉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是一种开心的心态,是一种与人共享的美德。平等对话,是展开交流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交流的重要策略,张老师的对话教学,是一种艺术。

张老师让学生们回归到生活之中,放开他们的手脚,放开他们的思绪。在张老师的作文课上,孩子们忘却了对作文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兴高采烈地玩,无拘无束的倾吐。

这样的作文课,没有刻意的写作知识指导,但有所为而作,有感而发,语言是自然地流淌,其间却透露出多少教学艺术!

有感快乐作文课堂

——听张化万老师作文课有感

董馥光

今天学校教研活动,我们和全体语文老师一起听了全国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的作文录像课 ,又一次被他营造的亲切愉悦的课堂气氛所感染.”玩玩说说,让学生乐于作文”------在张化万老师的习作教学中,总能感觉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说得那么精彩,写得那么出色。

张老师的”玩玩说说写写”课,经常可以看到他在课堂上挤出时间来让学生尽情地”玩”,引导学生”玩”出感受,鼓励学生”玩”出名堂.张老师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只有让他们真玩,玩得开心,才会有新奇感,有兴趣,有激情,这样他们在写话和习作的时候才不会害怕和恐惧.”玩,让学生们回归到了生活之中,放开了他们的手脚,放开了他们的思绪,真情实感便宣泄而出.在张老师的作文课上,孩子们确实忘却了对作文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兴高采烈地玩,无拘无束的倾吐.在张老师的”玩玩说说写写”课上,还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不同的文章”.让学生自主拟题,尝试写作,交流评议,给学生提供了”开放政策”.使学生们敢于”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们品尝着成功的欢乐,抒发着独特的情感,创造着个性化的作品.这样的作文课,没有刻意的写作知识指导,但有所为而作,有感而发,语言是自然地流淌,能不文从句顺吗?情感驱动,关注过程,扎实习作,其间透露出多少教学艺术!张老师的课让我真正领略到什么叫不经意中透出自己的设想,达到教学无痕的境界.

下载《我的语文人生》张化万老师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语文人生》张化万老师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果我是语文老师 读后感

    如果我是语文老师读后感 下午在网上浏览文章,无意间读到了周国平的《如果我是语文老师》一文。读后感觉文短意深,语言朴素,旨意很明——他说“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

    《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5篇

    。、《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 张老师的《我的语文人生》中,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丰富实在的借鉴素材。通过阅读《我的语文人生》,也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岗位......

    我的人生规化

    我的人生规划 人生之旅由选定方向开始。没有方向的帆永远是逆风,没有方向的人生不过是绕圈子。其实,从小到大,都有着方向在指引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到大学或......

    这样做老师更幸福 张万祥

    沟通时,要走进对方的心灵 ------《这样做,教师更幸福》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全员培训的一项内容,我校决定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读书活动。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张万祥老师的《这样做,教......

    我和语文老师

    我和语文老师 小时候,我对语文并不感兴趣,但是,自从我上了四年级之后我就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这都归功于语文老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告诉你吧。我们上课的时候,要把老师上课......

    张选老师《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张选老师《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以前我一直在追寻幸福的答案,苦苦不得其解,甚至觉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本来就是一趟苦旅。后来学习了张选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才对什么......

    读张万祥老师《致青年班主任》心得体会

    读张万祥《给青年班主任的十二个小建议》心的体会 小泊头镇中心小学王俊霞 假期中读了张万祥老师的致青年班主任后很有收获,张老师第一个小建议是:随身携带一支笔几张纸,随时记......

    读张万祥老师《致青年班主任》心得体会

    《致青年班主任》心得体会 读了张万祥老师的《致青年班主任》后很有收获,书中张老师对班主任为什么要有追求做了详细阐述:追求是班主任巨大的动力之源;可以激励班主任实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