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优秀作文赏析
九年级优秀作文赏析
带着微笑出发
尤炜昆
风面对层层山峦的阻隔,依旧带着微笑是他积极乐观的态度,嫩牙面对重重泥土的阻击,依旧带着微笑是他心中闲适恬淡的体现,人面对他人的冒失,依旧带着微笑是他高尚情操和社会和谐的表现。
盲人歌手杨光,别人给了他这样的评价“看不见阳光,却仿佛阳光”。他纵然出生仅八个月就失去视力,纵然要面对摆在眼前坎坷的路,他依旧面对黑暗,带着微笑出发了。他那真诚、会心的笑容感动着你我他。也正因为这样,他一步步走向了春晚,在无色彩的世界创造了属于他的色彩斑斓的人生。他用阳光般的心情诠释着人生重要态度,杨光将自己的阳光带到了每一个人的身旁。
“五柳居士”陶渊明,他是一个黑暗王朝中的闪光者,是田间最美的一朵菊花,是世外最飘逸的一位仙人。面对晋朝的“五斗米”,他微微一笑,去追求心中那神圣的理想。那一笑是他不同流合污的愿望体现,是他闲适恬淡的心境情怀。这一笑使无数后人为之景仰,也造就了无数个陶潜似的高风亮节的人,用自己一笑,照耀出那个王朝的丑陋,照亮无数人的心灵,陶渊明用微笑向世人传递了那超然脱俗的心境。
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摖,但只要我们敞开心胸,淡然处之,摩摖终会灰飞烟灭。多一些微笑会活跃空气的温度,多一些微笑能拉近人们的心灵,多一些微笑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微笑似一缕阳光,激励人乐观向上,微笑如一篇诗文,带领人进入美好境界,微笑像一剂润滑剂,使社会更加和谐。让我们共同带着微笑,现在就出发吧!
带着微笑出发
黄中豪
微笑被誉为“解花之语,忘忧之草”,古今中外,人人都喜欢微笑的风采,所以造神者们总是聪明地把善神造成微笑的样子。东方的菩萨,西方的维纳斯,他们都含着微笑。
然而,生存竞争的巨大压力,已使我们的微笑,我们的快乐和温情悄然消逝。因此,我们必须微笑着面队这个世界,学会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让自己充满自信和快乐,让自己充满活力与朝气。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挑战,应带着自信的微笑出发。邰丽华面对逆境,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充满自信的微笑,并把它带给每一个健全的人。姚明在NBA赛场上,面对强手如林的局面,毫不退缩,以自信的微笑感染着坐在荧屏前的你我他。在学习中,面对强大的对手,更应该勇于挑战,以自信的微笑面对你的对手,让他的心里感到担心。带着自信的微笑出发,沉着地面对逆境。
面对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应带着热情的微笑出发,热情的微笑是社会的幸运,智慧的外化,和平的天使。曾经中美之间敌对的关系竟在那个热情的微笑中结束了,它是和平的天使。我们生活中更应如此,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代沟,邻居与邻居之间的冷漠,朋友与朋友之间的明争暗斗,只要微微一笑,那么相互之间的距离就近了,心与心的渠道就易于沟通。
面对生活中的枯燥无味,应带着洋溢着青春动感的微笑出发。日复一日的读书生活,三点一线的单调节奏,紧张激烈的书写竞争,早已将我们的笑容从秀美的脸庞摘走。我们应该抬头看窗户外面的马路,新鲜的阳光下,刚下完雨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墨绿色的杨树在微凉的风里唱着歌,这许许多多细小的美好,都会使心情变得充满笑意,那么,单调枯燥的世界也会变得充满传奇。
带着微笑出发,能使我们从容不迫地面对困难与挑战,能使彼此的心愈来愈近了,能使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给我一个微笑吧
柳静文
当春阳暖暖的升起,当树枝上渐露出花蕾样的细叶,当第一缕和风轻拂你的秀发,你微笑了吗?请送给我新春的第一件礼物,一个小小的微笑!
木然地坐在阳光下的老头,给我一个微笑吧!不要抱怨儿女多么争气,生活多么没活力。您已为子女奋斗大半辈子,是时间享受生活了,您应当微笑,因为您还能幸运地看到太阳,您在这个年龄仍活着,还能感受人间的人情冷暖。经历过岁月的磨难,您已淡然了,可以品一品佳茗,或与相处半个世纪的朋友散一下棋,不服老的话还可以像年轻人一样运动,旅行,为什么不微笑?
焦急等待公车的上班族,为什么不停下来,给我一个微笑呢?看,脚下水泥板的缝隙里,生长着一棵小小的绿草,你应当感动地微笑,一棵小草尚且在钢筋水泥中追求那一抹阳光照耀的幸福,你自己不也应当在忙碌而麻木的生活中保存哪还会微笑的幸福。忘记吧,疲于公务,麻木地在人际间穿梭,违心的应酬。找回吧!曾经的意气风发,永远带着年轻的成熟的梦,用你的微笑征服铁面的上司。
背着大书包低垂着脑袋的同学,我能体会你的苦难。给我一个微笑,让我们彼此取暖,你是不是像我一样三点一线地生活,父母老师的期待比书包中数十本书还重。你是不是也觉得身心疲惫不堪,但是,微笑吧,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兄弟姐妹们都陪着你没日没夜地啃书呢?这并不悲哀,只要你花时间搜寻一点一滴的快乐与幸福,也许它来源于飞行的小鸟,辛劳的父母,夜空的群星,高兴地对自己说一声“又是美好的一天”。忙碌而充实,请保持这青春,这活力,我们是勇敢乐观的90后。
给我一个微笑,不论你是谁,什么年龄,其实你懂,这是在给自己一个微笑,一种力量,不同的是你不仅给自己幸福,也给我带来快乐,你不仅得到属于你的幸福,也得到我的祝福。让我们在寒冷中彼此取暖,温暖中彼此分享。
嫩叶属于枝丫,小草属于大地,微笑属于你我,给我一个微笑,给自己一个微笑,我也还你一个微笑。
良药的价值 冯宇
刘向说:“书犹药也,可以医愚。”我说:“美德犹良药,可以医灵魂。”---题记
人生百岁,患病无数,需要对症下药,以求康复,而灵魂亦会患病,也需对症下药,以不同美德,医治不同的灵魂疾病。
爱心是一剂良药,专治冷漠、孤独和受伤的灵魂。修补灵魂,是爱心的价值。一位姑娘和一位男孩均换癌症,两人在同一病房,男孩的床靠近窗户,能晒到太阳,而姑娘却无法触及阳光。于是男孩每天用镜子将阳光舞到姑娘床头,让姑娘能抚摸阳光,感受阳光的温暖,灿烂,感受男孩那炽热的爱心。自此,一个失望、悲伤、孤独的灵魂被爱心燎然,欢舞在快乐、希望与阳光中。爱心是一缕暖阳,将冰封的灵魂解冻,将濒死的灵魂激活,将冰凉的灵魂温暖。
责任心也是一种良药,对医治自私、空虚的灵魂效果良好。充实心灵,则是责任心的价值。在一个古墓挖掘现场,一位非工作人员在一旁紧张地注视全过程,他最后看到完好文物时,欢欣雀跃,他守候了这个古墓几十年了。几十年前,他发现这里有一座古墓时,自觉承担起守护古墓的责任。几十年如一日,其间遇到的困难自不必说,他也奉献了几十年的时间,但他从中品味到了风险的乐趣,也于奉献中克服了据文物为己有的自私想法,更在这神圣的职责中将平凡的生活演绎得多姿多彩。责任心能教人奉献,远离自私;教人承担,远离猥琐;教人付出与回报,充实心灵。责任心如风,吹走自私的阴霾,将阳光导向灵魂,将阳光充满心灵。
美德是医治灵魂的良药,驱散疾病的枷锁,美德是医治灵魂的良药,修复受伤的机体;美德是医治灵魂的良药,使灵魂恢复健康,使灵魂的灰色淡化,放射永恒的光芒。
良药的价值
戢硕
泱泱中华五千年,回眸遥想:春秋的马鸣嘶哑了,秦汉的明月黯淡了,明清的自信消散了„„可那些人那些事却在岁月的冲刷下,愈显光芒。他们的精神品格永不朽,他们的高风亮节永不
朽,如一剂良药,永远彰显无限价值。
这剂良药是爱心。一千多年前,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栖居于简陋的茅屋内。可命运多桀,生活困顿,仕途失意,在“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境况下,他却大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却以他博大的爱民之心感动了世人,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这种大爱,可以驱散人心中的阴霾,让内心充满阳光,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温暖起来。
这剂良药是廉洁之心。嘉靖年间,官员昏庸无能,民生疾苦。唯有他——海瑞,在勾心斗角,全为一己私欲的官场上仍能保持本心。心系于民的他在黑暗势力的统治下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为民请命。难得的是,身居高位的海瑞从不假公济私,死后的遗物只是几件破衣与众多书稿。他的廉洁换来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这剂良药是责任心。今天,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建国初期的孔繁森,放弃了内地优厚待遇,毅然投身于西藏建设中,全国劳动模范徐虎,仅是一个水电维修工,他几十年如一日居民排忧解难,默默奉献,人民好警察任长霞为了打黑,伸张正义,废寝忘食直至付出自己的生命。正因为他们在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多姿多彩。
芸芸众生,我们仅是其中平凡的一份子,但我们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携一颗爱心,捧一颗廉洁之心,怀一颗责任心,我们也能创出自己的良药,缔造王争艳似的神话,突现自我的价值,在历史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第二篇:九年级作文赏析:温暖
温暖,就这么简单
寒冬,近晚黄昏,我从家里含泪跑了出来。我顶着大风,一切都那么寒冷,不管是手心,还是心窝。
不就是破了个盘子,妈妈何必吼外婆?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这样对待老人,而且凭什么我顶了几嘴就把我赶出家门。
我越想越气,越想越冷。于是赶忙蹿进一辆大巴车,想要到书城里窝着,躲避这刺骨的寒冷。
车上,黄昏带着几丝忧伤的晚霞钻了进来。由于是下班的高峰期,上车的人很多,但我还是抢到了个靠门口的座位。车上人来人往,互不作声,我不禁打了个寒颤,陷入了沉思……
忽然,车停了下来,打断了我的思考。本以为是乘客上车,车却迟迟不开动。我无奈地回过头——微驼的后背,枯槁凹陷的双眼,满头银丝杂乱无章地覆盖在头上。老奶奶一手拎着菜,站稳后,一手迟缓地在身上摸出一张“老人卡”。
车上早已没有了座位。老奶奶扶着把手颤颤巍巍地站着。广播不停地播放着“请给有需要的人士让座”的录音,但人们根本无动于衷,只是不时有人在窍窍私语。
我本想立马起身让座,但我心里仿佛有一块巨石,死死地把我按在座位上。如果让座会引来别人诧异的目光吗?让座,老奶奶会诚心答谢我吗?她会不会跟我妈妈一样那么冷漠?可我又想到我可怜的外婆……
我干脆扭头看着窗外。我有点羞愧,实在不忍心看着可怜的老奶奶。
窗外黄昏并不刺眼,它虽然微弱,但能穿过横斜的枝干,斑班驳驳地映在车里,像一股暖流沁入人心。
此时,只觉得老奶奶急促的呼吸声越来越近,近得仿佛能感受她的体温。我越加羞愧。我缓缓地回头,偷瞄了一眼老奶奶,没想到她连扶都扶不稳,时不时失去平衡。此时,一股力量还是驱使着我,我无法按捺自己了,我羞愧到了极点。我连忙站起,“您坐这里”,我轻声地说到,立马引来一片震惊的目光。“谢谢”,她微笑着,脸上的皱纹因为有了笑容而变得柔和。顷刻间,一种无法言衷的温暖从我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蜂拥至心底那个最寒冷的地方。
原来,一个不起眼的动作都能使人温暖,原来温暖就这么简单,原来当我们轻而易举地做着一些事,不仅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他人,温暖了身边的世界。
第三篇:九年级诗词赏析
九年级诗词赏析
<1>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在叙事写景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比喻。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请你从图画的构图、线条、色彩等角度中,任选一点,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作简要赏析。答:(1)构图角度: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延绵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然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2)线条角度: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力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3)色彩角度:这两句诗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3、从炼字角度赏析“大、孤、直、长、圆”。
答: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轻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暖和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2>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首句使用两个“笼”字,妙在何处?
答:笼:笼罩。这句诗运用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德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幽淡雅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清冷愁寂的气氛。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答:描绘了一幅烟水迷蒙、风景如画的秦淮河月夜图。
3、“夜泊秦淮近酒家”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一、叙事,“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点明时间,地点。
三、由“近酒家”开启下文,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可见,这七个字承上起下,结构全篇。
4、“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运用典故,“后庭花”是指《玉树后庭花》此乃亡国之音。诗人用曲笔手法,写出对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的深切忧愤之情。
5、赏析“犹”字。
答:一个“犹”字,凸显出诗人的忧愤之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写出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3>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首联中的两个“难’字,各指什么内容?
答:第一个指两人相聚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第二个指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与离别后双方所经历的情感煎熬。两个难字凸显两个人的情深意真。
2、“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出了什么?
答:此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写出了有情人的离愁别绪。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诗人以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上句运用双关手法,以“丝方尽”隐指“思方尽”,表明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下句运用比喻,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后人常用此句赞颂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4、有人认为颔联中的“寒”字似无道理:时值暮春,百花已残,岂有应觉“月光寒”之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一句诗是年轻女子对于对方的想象:深夜沉吟,孤寂无伴,应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一个“寒”字写出了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是借生理上寒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5、赏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答:引用神话传说,委婉含蓄表达出对彼此的宽慰和绵绵的思念之情。
<4>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心态? 答:“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回却又明知其难返的细腻心态。表现了对美好景物和难以忘怀的人世的留恋,对光阴易逝的无限惆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称为“千古奇偶”的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蕴含哲理等),作简要赏析。答:示例一:这一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对“燕”,“落去”对“归来”,对仗工整,音乐和谐。
示例二:诗句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表达了词人惆怅留恋之情。
3、“独”字表现了什么感情? 答:孤寂、惆怅、留恋。
<5>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小序有什么作用?
答:交代事件、地点、背景,总领全篇。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用: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由幻境到现实。
感情:这句词的意思是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这句话中带有人生的哲学,即有了正确对待事物的思想,那么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所作为。在人间可以得到快乐,何必定要到天上去?在外面做地方官同样可以做一番事业,何必一定要回到朝廷中?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追求,热爱人间生活的感情。
2、赏析“转朱阁,低绮户”中的“转、低”。
答:转:写出了月光在不知不觉中移动的情景;低:写出月亮渐渐沉下去的景象。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极富哲理,请作简要赏析。答:将人世间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所以实在用不着特别悲伤。此句层层推进,释却离怨,蕴含了人生哲理。
4、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作者唯愿离别的人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共浴月光,一同欣赏中秋明月之夜美好的景色,表达了它能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达观思想。
5、说说这首词受人们欢迎的原因。
答:诗人问天问月,气势非凡,想象大胆奇特,充满浪漫的情怀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耐人寻味。
<6>《关雎》
1、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热情、真诚、美好的追求。
2、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答:“悠哉游哉”是叠词反复,表现对姑娘的思念绵绵不绝。“辗转反侧”表示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从动作表现男子的思念之深。
3、诗歌运用什么手法?并分析第一句有何作用?
答:比兴。以雎鸠开篇,运用比兴手法,引出美丽善良的女子是男子好的配偶,以及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以舒缓平和之音引起全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4、全诗的感情变化的过程。
答:喜爱——思念——苦恼——愿望。
<7>《蒹葭》
1、《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点明时间为深秋的早晨,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为下文“伊人”的出现起兴。
2、诗中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写出了一幅凄凉、冷寂、露凝霜结的晚秋图,表达了诗人孤寂彷徨,忧思百结的心绪。
3、《蒹葭》中有多处词语的变化,有何作用?
答:词语的变化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他想见伊人的重重困难以及心情的急切和执着,但是姑娘却遥不可及。
(具体分析: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4、概括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答:不畏险阻,执着追求。
5、《关雎》的二、三章,《蒹葭》的前后三章都只更换了个别的字词,内容基本相同,这是什么表现手法?请谈谈这种手法的妙处。
答:重章叠句。这种手法的妙处是句式整齐,读起来押韵、上口,增强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感情愈来愈强烈,极具感染力。
<8>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首诗写了什么景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描写了早春西湖花繁草长、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
2、“最爱”二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对春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作者行踪的变化是什么?
答: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
4、从炼字角度赏析“几处”“谁家”“争”“啄”“渐”“才”“乱”。答:“几处”“谁家”写出了初春的特点,飞鸟不多,候鸟都还未从南方返回;“争”写出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写出了小燕子忙碌兴奋的神态,把小燕子写得活泼可爱;“渐”写出了初春花儿次第开放,发展变化;“才”写出了青草刚刚长出来的样子;“乱”写出了早春花多色繁、散长在草地上的情景。
5、用自己的话描述颔联和颈联的画面。
答: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不知是哪家的小燕子又在湖边衔泥筑巢,芬芳的野花四处开放,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碧绿如茵的嫩草,才刚刚能盖过马蹄。
6、这首诗结构巧妙,妙在哪里?
答: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巧妙。
<9>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词写到了哪些事物?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
答:西楼、(新)月、梧桐、深院、清秋;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以及亡国之痛。
2、词的上阕,“独”“锁”字内涵丰富,请简要赏析。
答:“独”极言孤独之感;
“锁”(写景):把秋意比拟为可以锁住的物品,形象生动的突出了梧桐深院萧瑟、秋意的沉重和凄清。(抒情):被“锁”住的何止是这满园的秋色,锁住的更是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一个“锁”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仇深似海的情感。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极生动形象,试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答:以丝麻来比喻离愁,生动形象地表明了离愁的多乱繁杂。突出了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沉重,无法忘却,越想心里越乱,抒发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4、“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答:运用白描,不加渲染的直接描写,没有说明离愁的滋味,表达出深痛与辛酸之情,让人有“言有尽而”之感。
<10>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上阕、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上阕:出城打猎之景;下阕:抒建功立业之情。
2、词中三处用典及作用。(老大,我没拿书,这个你帮忙搞定吧,以下这几个是网上找的,第一个没有。)A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3、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岗”并分析“卷”字。
答: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人马众多,速度之快,气势浩大的场景,形象的写出了出猎时壮观场景,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4、赏析“鬓微霜,又何妨”。答:虽然年龄已大,但希望仍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报国杀敌,表现作者不服老的心境。
<11>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极言宴席的华美,欲扬先抑,渲染欢乐的气氛,为下文作者抑郁苦闷的心情作衬托。
2、从炼字角度赏析“停”“拔”“投”“顾”。
答:四个动词描写了四个连续的动作,生动的刻画出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又不断挣扎的自我形象。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答:比喻、对偶。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说明自己的仕途受阻。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仕途艰难,蕴含着诗人无限的悲愤。
4、文中有三处用典,分析其作用。
5、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答:仕途不顺的茫然——对仕途前途的期盼——坚信抱负必能实现。
6、“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赏析。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赏析。
<12>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概括上下阙的主要内容。
答:上阕:军营的生活场景——军营宴饮,阅兵场面。下阕:激烈的战争场面——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沙场秋点兵”所展现的场面。
答:在深秋肃杀的疆场上,威严的将帅正站在高高的检阅台上,披坚执锐的将士神情肃穆,正在等待命令,随时准备去和敌人厮杀。
3、从炼字角度赏析“秋”。
答:点明季节,为战士出征渲染肃杀的气氛。
4、“壮词”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从语言、情感、题材三方面分析。
答:激昂奋发,豪迈壮烈的言辞语句;从感情上抒发了作者希望建功立业、报国杀敌,但却壮志未酬的悲壮豪情;从题材上描写了壮观的战争生活,从语言看壮丽而不纤巧。
5、“可怜”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复杂的心情? 答:“可怜”一词将词人从梦中拉回到现实,与前面诗句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和诗人痛苦无奈的感情。
6、“天下事”指什么?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这两句词写作者要为朝廷完成抗金大业 以赢得生前功勋,身后美名,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7、作者开篇就刻画了一个悲壮英雄的典型形象,试就此赏析“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答:剑本是英雄沙场立功的武器,而词中的英雄却只能在喝醉时灯下看剑。作者用“挑灯”“看剑”两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位壮士的形象,这两个动作又冠以“醉里”二字,充分表现了英雄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心理,以及壮志难酬的抑郁与悲愤,所以这是一个富有悲剧色彩的英雄形象。
第四篇:优秀作文赏析
高一语文周练:考场优秀作文欣赏 整理人:徐进 日期:7月2日
(2015新课标一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了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考题解析】
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是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这是一种直击社会热门话题的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充分体现公民意识、彰显大语文教学理念、洋溢着强烈时代责任感。社会现象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考生来说,写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题目没有做要求可以自拟,可根据你的立意拟一个贴切的题目,也可以直接写“给XXX的一封信”。注意材料中特别提醒,写信人姓名为“明华”。
可以写给老陈,也就是材料中的父亲。从感情上来说女儿报警了,表面上看是大义灭亲的行为,但是实际上是对父亲换一种方式的关心。提醒父亲,注意行车安全,这既是对父亲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其他行人负责,是为了父亲和更多人的安全。所以写给父亲老陈的信,可以从责任这个角度来写。可以提醒父亲,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不可以违反交通规则,不可以在开车的时候打电话。
可以写给小陈,也就是材料中的女儿。女儿举报父亲,对她这一行为,你有什么看法呢。写给小陈的信中,你可以对她的行为理解并赞同甚至拍手叫好,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坚信女儿的做法正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爸爸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不是因为是父亲就无尽纵容,而是找到一种可以有效的方式给父亲提醒。“小陈的做法还是有些欠妥,虽然爸爸开车打电话有些违章,但违章的是自己的爸爸,万一被交警扣留几天怎么办?”你也可以对她的行为不理解甚至嗤之以鼻,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父亲,可以更加宽容或者找其他方法帮助父亲开车不接电话,而不是以这种“极端”的方法。
也可以写给其他相关方。比如写给交通管理者。要求他们严格执法,对这种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惩罚。多做“摒弃交通陋习、倡导文明出行”的宣传。
【名师范文】:
致陈先生的一封信:做个敬畏生命的人
陈先生:
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网上略有了解。我想说,如果是我,也会如您女儿一般对您进行举报。我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您的所作所为违反了交规,更是因为当您开车载着家人时,那个接通的电话已经将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悬崖之上。下面请允许我和您谈一谈:生命关天,我们必须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无悔。《古诗十九首》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每个人都只是这天地逆旅中的暂住之客,我们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暂,无法重新来过。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对自我的生命心怀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对它的尊重。不由想起了那个“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残疾作家史铁生,当他说出“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时,当他穷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后的残存时间写下《病隙碎笔》时,当他在《命若琴弦》中塑造了千弦弹断希望不灭的盲人琴师时,陈先生,希望您能够懂得,正像当代诗人郭小川所说,“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让我们无悔此生。敬畏与自己相关的生命,此生有责。我们每个个体都与其他无数生命紧密相连,而这些与我们相关的生命,都是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需要对它们心怀敬畏。看,那为了让独居的母亲颐养天年而辞官奉母的潘岳挂起的官印,它提醒我们,敬畏亲人的生命;触,那落在为了给发烧的妻子降温而只穿单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它告诉我们,敬畏爱人的生命;听,那重
病在床的元稹在听到挚友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吟出的“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诗句,它教导我们,敬畏友人的生命。陈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当我们因敬畏而为与自己相关的生命负起责任时,我们才可以俯仰无愧,坦然前行。敬畏与自己无关的生命,此生崇高。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想,如果我们还可以对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存敬畏,则我们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说的那样:“我的灵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如韩愈一般,为了天下苍生不受蛊惑,上《论佛骨表》,被贬潮州仍“肯将衰朽惜残年”;如东林学派一般,为了黎元百姓乐于樵苏,发出正直呼喊,惨遭屠戮却成为“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如新东方学校一般,为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费巨大终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陈先生,相信您十分清楚,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们敬佩,正是因为他们都能对那些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怀敬畏,方能普施大爱,让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
这红尘,太污太苦太锦簇;这人情,总浮总疏总麻木。陈先生,您可以看到,当今时代,食品安全隐患多多、医患矛盾逐渐升级、老人跌倒无人搀扶,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似乎越来越淡漠。然而,越是在这时,我们越应该不断自省:对自我的、与自己相关或无关的生命,我们都要心怀敬畏。大儒张载说:“为生民立命。”我真诚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将对生命的敬畏放在心头,毕竟,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毕竟,我们等过了无尽黑暗才睁开了双眼;毕竟,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又不知何时会告别的世界。
陈先生,您说呢? 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
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致母亲的一封信 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分数不是唯一标准 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唯分数论之殇
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巴掌之吻教育之痛 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进步与退步
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一点进步一种人生 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勿以沉浮论英雄
致母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母亲:
您好!
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名言:“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在那里。”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期望,希望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龙我能理解,世界上有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说,请原谅我不能一直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家吃饭,您就会说:“看
谁吃的最快。”每次看我快速的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我记得我去学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因为他有了一点进步。而我心理却是忐忑的,我因为您要求每次考试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
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的,就好像思想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新闻里报道的“虎妈”、“狼爸”,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年代希望能“与众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真的快乐。同为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小小年纪便已出书,但她并不是父母逼的,而是她真的热爱写作,到如今已是受广大读者喜爱的青年作家之一。母亲,我知道您一直很爱我,您外表严厉只是想让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也许您可以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我,鼓励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
今天,坐在高考考场上,人生往后漫漫长路也许就在我的笔尖下书写与改变,只是想借此机会,想跟您说一句:这一次,让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谢谢您,我的母亲。
您的儿子
***
2016年6月7日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书信。全文紧扣漫画内容,“一直优秀”“不能一直优秀”紧扣100分和98分;“成绩一般同学”“有了一点进步”扣住了55分和61分;母亲的“满意”“微笑”“严厉”等相当于“唇印”“掌印”。在书信中巧妙、多次扣题及点题是本文的特色之一。
全文的感情自然、真挚。母亲爱儿子,希望儿子优秀;儿子爱母亲、理解母亲,希望能“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这里没有点染、没有修饰、没有造作,是自然的流露。读之,让人心动,引人深思。立意深刻,中心突出,是本文的另一特色。开篇提出“人不能长久地站在荣誉的高峰”“我不能一直优秀”,观点鲜明。接着用自己成长的例子,说明母亲过高期望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及反感,并提出“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分析深刻、透彻。
全文用例恰当,中外并举,详略得当,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流畅,有一定的文采。假如说理能更严密、辩证一点,引用及用例再斟酌一下,本文会更精彩。
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我看到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漫画:第一幅图中一个满脸笑意的孩子拿着一张100分的卷子,颊上是他父母鼓励的唇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拿着一张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脸上巴掌印触目惊心;而第二幅图中,那个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脸上也因此添了一道巴掌印,另一个孩子却因为这次考了61分而获得了父母的吻。
这则漫画反映了如今家长对孩子成绩过于关注的现状“一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坏,退步了就打,进步了就夸,仿佛那白卷子上鲜红的数字就是衡量他的唯一标准,仿佛那冷冰冰的成绩就是孩子的一切,我理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我认为,他们这种过度关注孩子成绩的 “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私以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而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家长们将太多的期望寄予孩子,他们严苛的要求成了残酷的枷锁,将孩子牢牢捆绑在童年那绚丽的梦境之外。我知道很多孩子,他们一考不好就担惊受怕,生怕回到家里会经受父母“狂风暴雨”的洗礼。他们一想到考试就不寒而栗。他们的快乐童年已支离破碎,从来就只存在于记忆中遥不可及的一隅。的确,他们都是漫画中的孩子,无论55分还是 98分,只要未到标准,便被家长呵斥。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漫画中的家长用他们对“分”的严厉要求折断了
孩子的翅膀,当“分”真正成为了孩子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
然而,事实证明,分数的确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善良、勇敢、责任心等等,也许是比智力更聪明更为宝贵的品'质。同样,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的成就大小。中学时成绩平平的马云,却成为了今日的互联网大亨;科举屡屡不中的柳永,却在“浅斟低唱”中为后人留下了凄婉动人的词句。
所以,笔者恳请家长们,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漫画中的孩子,别让他们在分数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其他方面,让他们均衡、全面、快乐地成长。
要知道,一个孩子无论考了55分、61分、98分、还是100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脸上留下爱的一吻。但愿漫画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们身边的孩子身上复制!点评:
一、观点鲜明,有重点有分寸。文章的开头,用了占全文不足六分之一的篇幅,全面、准确地介绍漫画内容,为中心论点的阐述、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接着,扼要点明了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提出“‘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见解,文章由此展开。从题目到文中多处的论述可以看出,作者并未像相当多的考生那样,片面否定分数的重要性,而是在立场鲜明的同时,做到讲分寸、有弹性,彰显了作者深刻的思辨能力。
二、内容详实,有感情有层次。
本文与众不同之处,是能够用饱含情感的笔触,阐述“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的现象并分析原因,议论文中具有本文这种能感动读者的文段的,实不多见。“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的语句令人动容、引人深思。文章就此从“就事论事”的层次进入“因事说理”的层次,提出“分数”之外“善良、勇敢、责任心”等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出“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成就的大小”,举例虽少,但极为典型有说服力。文章结尾表达期望,点到即止,有荡气回肠之感。
当然,本文也有三点可以提高的地方: 1.“笔者”“我”“私(以为)”统一为“我”比较好;2.第三段行文不够简洁,条理性不够强;3.仅举马云、柳永两个例子略显单薄。
“唯分数论”之殇
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且说100分与98分有何 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再看那从55分进步到61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 孩子若拼尽全力考得55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 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的争论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 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也。
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 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 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
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昧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渐渐以更多元的角度评价儿童?
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从现在、从身边做起,拒以分数论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
点评:
本文亮点有五: 一是观点鲜明。作者一开始就抓住漫画中的巴掌和吻,引出其共同特征,家庭教育中的唯分数论。然后指出这种“唯分数论”要不得,它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思想深刻。作者认为产生唯分数论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偏离了求知的本质,影响了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是辩证思考。作者不是一味否定分数的作用。指出在当今中国,选拔人才的途径仍然需要考试分数,只是不能只看分数,要多角度评价。
四是善于比较。作者抓住漫画中的分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问题。认为进退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即使低分,也是努力的结果,素质与分数不能完全等同。并用我国的现状与欧美教育进行比较,认为要顺其自然,尊重天性。
五是语言简洁准确。全文没有多余的话,简洁流畅,恰到好处。用词准确,如“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不应苛责”等,都能体现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
巴掌之吻 教育之痛
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 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 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习作用时,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 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分还是61分都说明孩子学习状况不佳,”而只关注比上次进步了6分。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 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但有没有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呢?将分数进退当作唯一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其他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 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
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之弊,正中痛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 道”,“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中我们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为契机,给孩子的成长路上正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获得除了分数的其他优良品质与综合能力,以真正的吻报以最大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对待他们的教育报以决心与坚守。
巴掌与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点评:
本文最大亮点是语言出彩。一是语言凝练。开篇“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14字即概括了漫画的内容,可谓惜墨如金。“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得体现”,语句简洁,观点鲜明;结尾简短有力,回应首段。
二是句式灵活多变而又自然流畅。开篇以两问自然引入。第二段以“是不是……呢”设问引出对
漫画内容的分析。第三段结尾的设问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产生的“对分数的执着”的社会根源,使论证更深一层,也发人深思。第四段,“但有没有更深一层更本质的原因呢?”是由前一 句“固然”而来,避免了绝对化,具有思辨性。本段结尾两个反问句,鲜明的观点自在问中,又自然引出第五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进论证向更深一层发展。结尾设问回应开头,句式又略作变化。全文文气涌动,文脉清晰,皆赖这十问之功。
三是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娴熟运用,表达得体,用词准确老练,仅用950字便把道理说得透彻,思维严密,颇见老辣的写作功底,这正是当前中学生最为欠缺的语文素养。
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 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
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 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大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 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点评:
这是 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该生的“规定动作”做得十分到位:紧扣漫画的关键内容与寓意展开写作,符合题意;题好文一半,其所拟题目与其他考生相形,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即题目有辨异性;起段三言两语,导入简洁,入题快;第二三段分别评述漫画中的分数及其产生此一现象的社会背景,如果说第二段是围绕“点”来展 开,那么第三段就是围绕“面”来展开,第四段则是围绕“理”来展开,角度斑斓,内容充实,逻辑(台阶术)严密;第五六七段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形象生动,文势壮又能以理服人
该生的“自选动作”也同样做得十分到位。比如“立意高远”——作文以哲理立意,难度系数高,区分度自然也高;辩 证思维亦颇具特色,论证扎实、理性、稳健;论述相当集中,从题目至结尾绝无蔓笔,析题切题扣题点题,一以贯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用的“古人说”妥 帖,所用的“波浪说”无可辩驳,所用的“企鹅说”新颖、生动、精当、有情趣。此外,该生的“情文并茂”能力、“孟辩素养”(孟子式的辩论素养)也值得点 赞。
进步与退步
在第一幅漫画中,前一位小孩因考得100分而获得了家长的亲吻,后一位则因为拿了不及格的55分而被家长打了一 巴掌。然而在第二幅图中,曾获100分的小孩因只得了98分而被惩罚,后一
位不及格的小孩因为进步得了61分而受奖励。两图对照,不难看出这其中蕴含的进 步与退步的关系。但在我看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要给孩子进步的鼓励,也应给孩子留有一定的退步空间。
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方向。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则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待进步与退步,教育者应秉持科学的态度,鼓励进步者是鼓励其不断砥砺自我的奋进状态,而鼓励退步者则是为其留 足反思的空间。利用好暴露的缺陷,实现自我完善。正确地处理进步与退步,最终都将促使受教育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
家长应鼓励孩子前进的每一小步。漫画中的第二位小孩两次获得的分数均未超过第一位小孩,但其家长仍在他获得进步后予以鼓励,这是我所赞同的。即便55分到61分只有6分的进步,且61分离满分还有很远距离,但这个鼓励是应有的。家长以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不积跬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自我的升华过程中,需要一个量的积累,一小步的前进相对于从差到优的路途来说是微小的,但没有这一步步的积累便不可能到达优秀。因此,家长给予小孩进步的鼓励,应从细微处出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指引,脚踏实地,滴水穿石。
家长应给孩子的退步保留一定的空间。孩子的成长发展就如同发掘一处金矿,不可能出现每一次挖掘都能见到金矿的情状。单纯地把孩子的退步视作一种失败,而不仔细推究其中的原因所在,那么这一个退步或许会变成孩子走向衰颓的一个开端。因此,给孩子的退步留一点空间,就 如陈忠实在寻找中不断剥离过去的束缚重建自我一样,就如王阳明在被贬作驿使仍静心思悟一样,就如杨绛在下放到干校改造仍潜心学习西班牙语一样。从一个小退步入手,引导孩子给自己一个反省的空间,在退中求进,才能如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一样在面对人生的退步时以正确的态度重建自我,上下求索。
进步和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以单纯地奖惩来对待孩子的进与退,才能让孩子在独当一面时正确处理自己人生的进退,成为一个能够推动社会在变动中求稳求发展的栋梁。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很多考生都是从漫画的内容角度立意的,而这篇作文却能从寓意的角度立意。该文正确地指出,这幅漫画蕴含着进步与退步的关系,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同的方向,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进步与退步 是相离相生的一对。一篇高考作文,能有这样由表及里的思考深度,实为难得。
作者不空谈进步与退步的关系,而是联系漫画所提供的材料。作者指出,家长教育孩子时,既要给进步的孩子以鼓励,也应给退步的孩子以空间,这种做法也是值得提倡的。
该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第一段引材料摆出自己的中心论点,是“起”的部分,第二段是对中心论点进一步阐述,是“承”之一;第三段讲应对进步的孩子以鼓励,是“承”之二;第四段是讲应给退步的孩子留有空间,是“承”之三;最后一段回扣中心,是“合”的部分。
这篇作文思想深刻,内容充实,文体特征鲜明,论证方法多样,语言流畅,书写漂亮,是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
文章第四段所举的陈忠实、王阳明、杨绛的例子不太恰当,人生遇到挫折,遭遇厄运,不等于退步。
一点进步,一种人生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
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的人生疼。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
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卷。也许是好事多磨,女孩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多出了很多,但依然未能考上梦想院校,只因几分。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到躺倒在地。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点点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这时,女孩的父亲
躺在了她的身边。“对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有进步就是好的,虽然你的进步并未帮你达成目标,但那又怎样?只要能进步,在哪都能成就精彩。”
父亲的话好似一豆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哪怕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几个月后,孩子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个二本的院校,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那后来女孩大富大贵了吗?没有。毕业后,女孩搭上南下的火车,找了份工作,平平淡淡地活着。只不过,不管有多平淡,她都会把生活过好,努力让自己进步。
再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小孩,成为了我的母亲。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妈妈从小到大都不太在意我的成绩,所以在别人学奥数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扔泥巴。但我妈妈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要求我每次都要考满分、90分,她只要求我每次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
上了高中后,由于我的爱好,我学了艺术,成为了艺术生。功课落下了不少,成绩自然也不算优秀,妈妈也还是只有“进步”一个要求。她只是不想我也像她一样因为没有努力和进步而在迷雾中穿梭。
如今,我走在了妈妈曾经走过的路上,只求问心无愧和争取进步,或许我的进步十分微小。使我赶不上我想要搭乘的那辆列车。不过,后面其实还有很多辆车在等我,因为我一直在努力进步,就像小树一直在努力进步和成就一片繁茂;就像水滴一直在努力进步汇成一曲江河,奔向所梦想的远方。一点进步,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点评:
与一般考生作文写法不同,本文并不是千篇一律地从漫画材料的描述分析开始,而是用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描写性开头,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来吸引读者。文章“有进步就是好的”这个立意却完全是从漫画材料中来,并对成绩优劣与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符合题意,中心突出。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的转折点是她“成为了我的母亲”,叙事的时间跨度使文章产生了历史感,情感色彩从忧伤苦闷逐渐转为平和豁达,内容和情感丰富充实立体。母亲并没有把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对“我”的期待与评价着眼于“是否有进步”。在追求完美、施行“虎妈狼爸”教育方式的中国父母群体中,这位母亲的宽容心态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她或许就是考生们笔下心心念念呼唤的那位“母亲”!
这是一篇构思新颖、有创意、以情动人的散文,它不以强势的说理取胜,而是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独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这种真诚的书写恰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 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仅以 “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 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刻背负“优生的 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点评:本文是考场中一篇精彩的议论文。首先,作者能准确地解读漫画的寓意。题目“点点浮沉”四字用词非常精 妙,体现了该考生对漫画的全面评价。全文紧紧围绕着“点点浮沉中的成绩”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议论。文章思路清晰,从分析“只看分数浮沉”的错误观点给孩子造 成的危害,进而能高屋建瓴地提出教育的本质应在于看“浮沉分数”背后的真正意义,体现了考生极强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再者,文章最为精妙之处,还在其语言文字的亦雅亦俗,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考生,极富有说服力。成语的运用顺手拈来,比喻的句子生动形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等经典语句的引用,更能表现出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
第五篇:优秀作文赏析
04 结构清晰
优秀作文赏析
携规则之桨,渡社会长河
林谷芳先生一语精妙:“学般若菩萨者,如冰凌上走,似刀剑上行。”其言冰凌与刀剑即是社会之规则,唯携规则之桨,堪渡社会长河。
念经理小雷为一己之便,而视交通规则如虚设,最终妨碍他人,也使自己丢掉合作机会,何其可悲!罔顾规则,实属不该。
丢了心中的规则律,忘了头顶的道德经,便会失掉人生的源起。雷经理一念之差,又或许是日常的习惯使然,致使自己惨失合作良机。冯经理做法无可非议,坚定地拒绝是对本公司的业务负责,而委婉地取消,是对雷经理的善意警醒,倘若雷经理就此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何愁再无此合作良机?何愁人生不坦途?
社会像迷宫,规则是打通迷径的通行证。汽车单向通行,一且堵之,众车皆苦。遵守交通规则,是对其他车主的尊重,道路畅通,也自然使自己受益良多,何乐而不为?规则不应是纸上文章,而应是人们内化于心的价值准则,让有思想的芦苇扎根愈深。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纵使个人只是社会小小的一分子,但其却拥有将社会之水搅浑的力量。倘若雷经理之类的人些许存在,那么即使是一次不经意的做法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很多人,从而形成众人皆不守社会规则的可怕风气。奈何停之随心意,视规则如草芥?须得驾车谨留心,顺规则如流水。
观之李叔同“灵山迦叶拈花一笑,心与灵山咫尺之遥”轻嗔挤破头颅者的攀援,自然是对自己内心规则的顺遂。规则或有千万般,有时呈于纸面,有时化于内心,但只有一点亘古不变:守规则,方可成自我,惠他人,福及社会。
由此观之,规则之遵守实为必然,雷经理其人须幡然醒悟,社会公众也须从己做起。本善习远,故需经由规则约束与后天教化回归到原有之善。
不以一眚掩大德,不以一瑕掩大瑜。雷经理需要做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做的:遵守心中的规则律,打通社会的迷径,同化千万人之心。用一人的遵守规则,汇聚万千力量,探求人生的源起,打造以规则良善支撑的清正社会!
谨携规则之桨,横渡社会长河,绕过泥沙渣滓,拥抱清风满怀!
05 引用纷呈
忌复制,务创新
罗素曾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直引)诚如斯言,这世界,忌讳千篇一律,青睐时时创新。
一商人以蒜易黄金,另一商人欲循其例,反落得以葱易蒜的结局,令人啼笑皆非。同时也予人以启迪:一味复制不会给我们带来想要的结果,适时创新才是王道。
黄遵宪写诗:“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写诗,……作词,……写曲)他的创新,难免遭人讥讽,可他不在乎。昔日义玄禅师,别人讲的他不这样讲,越发显得他是野狐禅,被骂得扫地出门,好不凄惨。正所谓“一路行遍天下,无人识得,尽皆起谤”。(以其语写其人)后开临济一宗,法脉延续最久。当年马云四处游说,描绘网络购物的愿景,也四处碰壁,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歪瓜裂枣的笑话。
然而,他们拒绝复制他人的路。他们的个性叛逆,正是创新最初的倒影,终有一日,能够天随人愿,修成正果。
《庄子.齐物论》里风吹万窍,声音各异,有鸣咽声,有的像鬼哭狼嚎,也有动听的沉吟,“吹万不同”。(释+引)于是时,百态尽现,没有千篇一律的复制,只有各抒自我的新意。
也许是不相信皇帝真穿了新装的质疑,也许是“老鱼跳波瘦蛟舞”(单句引诗)的诗意,也许是各人均无却我有的锐志。它们都是创新的灵光一现,将这世态,装饰得斑斓多彩。
可是,我们看见多少中规中矩的标准,扼杀了个性,也扼杀了创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人物+作品+引言)多少有棱角的后生被磨得合乎所谓的规矩,少有创见,没有创新,察言观色,人云亦云。
龚自珍诗说“不拘一格降人才”,这诗现在依旧不会过时。有人曾批评如今的年轻人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批评得对,可是,什么环境促使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日渐稀薄,更值得商榷。否则,未来的年轻人依旧暮气沉沉。
《一代宗师》中,八卦掌掌门人年事已高,承诺退隐,说: “年轻人要出头,总要给他个机会不是?”(加入情境)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彰显个性,锐意创新,由他们造反为王去。
人路不平,忌复制。创新盈满,人生路。07分析辩证
对己负责,乐于奉献
炎樱曾说过,“每一只蝴蝶都是花朵的灵魂,回来寻找它自己”鲁迅亦曾言:“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截然相反却内有关联)人生在世,只有坚持追随自己的心声,为自己而活,同时坚定信念,为他人与社会做出贡献,(辩证分析)才能在过程中擷取充实,在曲终时收获幸福。
“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乔布斯正是这句箴言的践行者。“不要为别人而活”他锐意于苹果产品的创新开拓,不以沿袭先人陈旧为路,奔着心中对极致与高端,对精简与纯粹的渴求,在信息高速的现代社会走在了科技的前沿。倘使乔布斯拘囿于他人的非议与反对,那么苹果公司是否能占领全球庞大的市场,或未易量。(假设论证)正是循着内心的声音,对自己的梦想负责,乔布斯才铸就了他人生的辉煌,令世人仰望。
战火的硝烟遮蔽不了他关怀人民疾苦的忧忡目光,学术的荣誉淹没不了他内心道德良知的绝响。一篇和平宜言,道明了罗素和爱因斯坦以科学造福人类的终极目标。突变诡奇的勾勒,万千变化的风格,毕加索在野兽般的怒吼咆哮中挣扎在黑暗现实与渴求和平安宁的对峙里。抛却一已私利,甘愿造福众生,纵使小我牺牲、受到化学折磨,皮埃尔和居里夫人将镭的光芒普照人间。他们的世界或许平凡,却因拥有献身于人类事业的情怀而弥足珍贵,熠熠生辉。(排比论证)
为别人而活,是以奉献为信条,而绝非个体的言听计从,失去自我。具有普世价值观的生命,对自己抑或为别人,都是崇高的灵魂礼赞。(立意过渡段)
当梁思成与林徽因为保护古建筑而栉风沐雨;当曼德拉因为追求种族平等而在牢狱中沉寂: 当王澍因为思索现代人居与自然的有机协调与众多学者对立(“当”字结构,句式整齐,气势磅礴),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独立浩然,他们的兼爱济世。他们对自己的灵魂负责(三个“他们”连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甘于奉献社会,同锋利对峙,同荒芜对峙,同世间无数苍莽对峙(三个“同……对峙”,同样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在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的风击霜砺中打磨出了钻石一般的坚韧与光芒,闪耀着自己,也照亮着尘世。(本段论证很是出彩,出现了很多语言上的小亮点,特殊结构和简单排比的使用往往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排例辩证)
顾城说:“我想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当万籁俱寂,仅留心跳回响,大概便是这种感受了。人生纷繁,我们需要倾听内心的声音,以造福社会为准则,行走自己的旅途,创造别样的价值。
对已负责,乐于奉献,让我们于绝俗济世之间独舞,奏响生命的昂扬序曲。
08 用词精准
啁啾哺幼,怎奈孤老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一半是温暖的巢床,一半是火红的希望。”语意深妙,然而悲凉,可怜那老人只有空虚的巢床,却无火红的希望!(对比式语言)
茹苦含辛,哺育幼雏:独守空巢,欲哭无泪。远方青山,夕阳西下,雁过无痕,尽见悲凉。(四字结构,绘景写情立意)
如今,我们将老人置于怎样的尴地境地,操劳一生,却被子女像无用之履一般无情丢弃。仿佛全然不记得,在远山深处,我们还有一个家,在空巢寂寞底,我们还有一双父母,他们在流泪,在等待在期盼哪怕万分之一他们曾给予我们的温暖。(程度词使用)不可否认的是,世界有孝心,却难有孝行,被迫离家,在其他的城市漂流怅惘,很多人像一叶不系之舟,早已忘了那岸的牵挂,又或者,漂流太远,我们已无力回家,诸般不易,可父母脸上的沟餐由谁来填?父母心中的鸿沟由谁来平?(同成分,组对仗)
当越来越多的“常回家看看”变成无奈的向往,当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等待中心成槁灰,当越来越多空虚的巢床被高高搭起,我们距离心灵荒原也将不远矣。(形容词使用)
《弟子规》有训:“父母呼,声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然而父母出于对我们的体恤,已不愿对我们提出回家探望的要求,但他们的内心是渴望温暖的,正如央视公益广告所展现,即使病倒,他们也会选择善意的谎言,因为不愿让自己的身体耽误了儿女的工作和学业。
我们只见林徽因在儿子出生后写下“你是爱,是暖,是梁间的燕子呢喃,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只见周国平为患癌症的女儿写下《妞妞》只见杨绛百年之际深情回忆女儿绘就《我们仨》,然而我们却少见其子女把对他们的爱化作点滴墨翰,留传给世人。(动词避免重复)
龙应台仿佛对此看得通透: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一步步送他远行,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可是真的通透吗?(先肯后否)《目送》读来,字字含泪。作为一个母亲的龙应台,也是很希望儿子回应他以温暖的拥抱的,而不是努力挣开,僵僵地像一只长颈鹿,头也不转。
即便是最蹩脚的拥抱也胜过最高明的空巢(最高级使用),请如同一轮冬日的暖阳,为父母送去温暖和光亮,温暖你,照亮我
09文采飞扬
层柳相叠春益深
诗人马林.索雷斯库有诗言:“所有的事物,我都要看上两遍,一遍让我欢欣,一遍令我忧伤。”生活浸透时光,美好在心头荡漾,一遍掠过眼旁,一遍相加扣问在人生路上。
一桥轻雨一湖春,一步观花一树深,一梦黄梁一壶酒,相依相衬美方存。拾生活所赐,智慧相加而成人生之乐。
台湾著名学者蒋勋曾言:“且美且独立”,然而相融而成和谐图画亦另有妙处,他所描绘独立之美的春,江,花,月,夜自是未因彼此紊乱了圆缺,或是忘记了绽放,但于诗中,皎皎孤月,江流宛转。花林似霰,终究融于海上风景,叠于空灵之情。
一诗之妙见相加之力,文章与音乐的相加亦能拓宽传统音乐的精神航道,找回流俗中的宁静。
历史留给胞勃: 迪伦的不仅仅是时间,岁月赐给他的也不仅仅是编曲之才,延伸值便在“写诗的秋千”上碰撞而生,清新婉转的中国风曲作和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相和,周杰伦浅吟低唱让《青花究》经久不衰,文艺的加法,便是心灵为寻求美而画作的地图。
闲适中雅趣创作,愁烦中仍具潇洒襟怀,方为人生加法的内涵,正如周国平在《守望的距离》中提到。“一切深刻的体验都着于表白,一切高贵的情感都拙于言辞。”子夜荧荧,一灯如豆,凝握成冰。蒲松龄却用纸笔一笔一笔地相加,雕刻成《聊斋》中的爱情传奇,将苦难在心胸相砌相加,那便不再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走过是是非非,穿梭于人生驿站,点滴欢欣都值得珍藏,值得在心中千万次回放,重叠,勾勒出温馨的情感。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独自回忆往事,将快乐的片段相加,用以陪伴人生边上的自己,牛奶红茶也会绽放无尽的情思,掩盖“彩云易散琉璃脆“的无奈。
冲破桎梏,在广阔世界中对人类情感的关爱和呵护将历史相加,演变为永恒,“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不仅是诗,更是日常生活的真谛,将善恶美丑相加之后,便有了认识生活的途径和眼光。
在人生封面之间搜集起爱的事物,并将它们爱上两遍。相加是看墨,着神,着色,莲叶重重散氤氲,层柳相叠春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