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德育工作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9:5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态化德育工作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态化德育工作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调查报告》。

第一篇:常态化德育工作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调查报告

[摘要]:德育是心灵的世界。要扭转德育失重、失衡、失效的现象,彻底改变以智替德、以说充德、以难弃德的工作局面,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常态化德育工作的管理,建立起长效机制。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在这三方面上狠下功夫。更新德育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创新德育工作,这是构建有魅力的德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常态化 德育工作 抓长效 呼唤创新

一、问题提出:

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的因素,要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因此,强化德育工作领导,培养好新一代的人才,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然而,现实中常态化德育工作的管理不容乐观,虚假、抽象、机械所造成的德育工作效益低下的现象依然存在。正如教育部长周济说的:“我们教育部门的领导都知道德育重要,但往往做起来往后靠,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德育效果上,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较差,对青少年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要扭转这种现象,我们要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做到学生心里去。”多么富有哲理的论述,它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常态化德育工作中的弊端,不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德育将是一句空话。

所谓常态化德育工作,就是指在正常状态下如何坚持不懈地、有效地抓好德育常规工作,细水长流,在德育管理中无声地渗透德育,让德育回归生活,悄悄走进学生心中,教会学生用心灵去爱这个世界,这是每位德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为此,本人用访谈法,对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进行了有关常态化德育工作管理的现状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查方法:

1,走访调查 10名社区家长,调查德育工作管理的现状。

2,随机抽取15名校外学生,剖析德育工作管理的方法。

3,座谈倾听20名一般教师,了解德育工作管理的途径。

三、调查结果:

1,调查结果表明,学校重视常态化德育工作,但有的认识还不到位,德育失重。

笔者走访了社区内不同类型学校10名学生的家长,调查德育工作管理的情况。70%家长感到学校重视德育工作,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尤其是德育网络的建立,教师与家长沟通多了。但30%家长认为有的管理者认识还不到位,德育形同虚设,口头上讲德育首位,工作起来是空位,抓起质量成缺位。全员育人意识差,找科任老师反映学生问题总是推卸给班主任。而交流的内容离不开学习,学校强调质量多,过问德育少,没有把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信念的确立当作德育追求的目标和归宿,搞德育没时间,搞德育活动怕不安全,还是抓好质量实在,德育失重。

2,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常态化德育工作措施有力,但工作方法不够创新,德育失衡。

在20位学生调查中了解到,75%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许多德育活动,管理措施有力,但由于德育目标过高,无法接受,喊口号多。教育内容枯燥无味,感受到理想与现实反差大,难以置信。使小学生对道德认识与道德判断产生了极大的矛盾,致使小学生的知与行存在着较严重的脱节,如:家长、教师与学生不善于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不一致,造成不诚实的现象较为普遍,年纪越大,说谎越多,方法越巧,并为说谎成功引以自豪。讲哥们、讲义气、讲攀比,《重庆报》还刊登新年小学生送贺年卡嫌太寒酸,改为互送金银首饰,明送礼物,暗中比富,浪费现象令人担忧。20%学生认为有的为了检查,突击开展德育活动。造假扭曲了学生的心灵。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一刀切机械的德育评价,和不负责任的语言伤害,都造成了学生的心理压力。5%学生认为对后进生关心不够,甚至另眼相待,管理方法欠创新,德育失衡。

3,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常态化德育工作认真实施,但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德育途径不畅,德育失效。

从座谈倾听20名一般教师中了解到,90%教师感到德育工作学校抓得紧,但由于受到了庞大的信息网络的影响,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社会有关部门打击力度不够, 校园周边还有大量的网吧、游戏厅,许多学生仍然光顾,无人过问。10%教师认为孩子是父母掌上明珠,家长关心的是孩子学习,道德教育却只字不提。致使有些学生道德滑坡,如:上车抢座位、公共场所乱扔纸屑、捡到东西不交公、考试舞弊、随地吐痰,不用礼貌用语、害怕劳动、校内外表现不一个样等表现,对生活中这些细小事情视而不见,学校、家庭、社会、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德育途径不畅,德育失效。

综合以上调查表明,学校对常态化德育工作管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对常态化德育工作没有从学生全面发展考虑出发,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缺乏理论指导,没有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工作方法简单脱离实际,全员参与氛围不浓。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四,情况分析:

当前,常态化德育工作管理中,管理者多数重视教学常规性管理,往往忽视对德育工作的管理。总是以智替德、以说充德,以难弃德。以为搞一两次德育活动就万事大吉,开一两场德育会议就解决思想问题。没有抓细抓实常态化德育工作的管理。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分析,清除管理中片面模糊的认识和调查中所出现的问题,否则,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

1,常态化德育工作管理者认识不足,以智替德:

常态化德育工作是长期的、细致的、也常被人忽视的。管理者认识不足的原因,是对党的教育方针没有全面理解,缺少了德育的意识。总认为一所名校关键出在教学质量,思想表现不够,学习质量好照样考进中学,思想再好,成绩不够别想跨进中学大门。也就是说德育是虚的、软的;质量是实的、硬的。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存在,导致了德育靠边站。不是图形式、走过场,当着任务来完成,就是违背了德育工作的规律性。过于注重成事,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成人目标,关注的是行为的改变,忽略了情感的升华。因此,出现了德育环境实实在在,德育活动轰轰烈烈,德育效果冷冷清清。一句话,以智替德,使德育工作育者失去了光荣感、责任感。

2,常态化德育工作方法不妥,以说充德:

由于德育目标过高,脱离了学生生活,超越了学生认识水平,造成了德育活动形式呆板,没有了情感,成了空洞的说教,学生成了德育说教的容器。封闭型、灌输型、单向型的“德育经验”脱颖而出。只注重形式本身,忽视了德育目的;注重了立竿见影,忽视了养成教育;注重了对学生约束,忽视了道德情感;教师与学生交流机会少,指责多,不注重自身建设,如教师上课迟到,板书潦草,衣冠不整,上课打手机,给学生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再者,在德育工作方法上创新不够,总感到动脑筋费神,对德育对象的新变化缺乏敏感,德育过程中情感投入不够,重书本,轻实践,很难唤起学生内在的共鸣,很难打动学生的心灵,只好照本宣科。一句话,以说充德,使德育工作“涛声依旧”,结果还是知行脱节。

3,常态化德育工作途径不畅,以难弃德:

常态化德育工作需要一支热心有力的德育队伍,还必须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周密配合,相互沟通。然而,现实中,育人的责任还较为模糊。家长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进了保险箱,而家长的自身素质低,常在孩子面前发牢骚,不良言语给分析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的孩子起了催化作用。促使孩子道德观念淡薄。其次,家长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学生得不到温暖,就离家出走。有的给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学生感到厌烦,产生逆反心理。社会只光顾消费,与社会进步不相称,不健康的东西,时刻侵袭着孩子们心灵。给孩子创造社会育人的空间只停留在口头呼吁上。大家感到德育难做。常态化德育工作途径不畅,一句话,以难弃德,使德育工作目标不一致,干脆顺其自然,致使德育收效不大。

四、对策思考: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央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但随之而来的腐朽的思想意识通过各渠道渗透到孩子心灵中,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健康。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呼唤着常态化德育工作的创新。正如胡锦涛书记指出:“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重点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三方面上狠下功夫。”德育为首,充分说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要从小培养他们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常态化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和谐教育,至关重要。

(一)、要努力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重视德育工作,体现常态化德育工作的时代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个素质。”这有力说明了学校首位和根本的任务是育人,校长是常态化德育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德育工作。校长的天职是把以人发展的德育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去落实。因此,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是塑造下一代的心灵,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常态化的德育工作是从小事抓起,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既要克服传统德育偏向,又要善于创新,体现常态化的德育工作的时代性。

常态化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就要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以适应于是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要认识国情,树立民族自信心,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尽快适应新的要求。为此,常态化德育工作要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既要有长远的计划,又要有短期的安排,制定各年段不同的德育目标,有所侧重,逐步升华。不仅要考虑到德育内容的系统性,而且考虑各阶段的德育要求,注意其各自特点,抓住学生的活思想和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基础道德和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做到总目标与阶段教育有机联系,相互贯通。

如:我校开展的“尊敬师长”德育课题活动,围绕总目标又从阶段目标实际出发,让学生帮助妈妈做家务活,向来宾问好-—-—等这些具体的内容,看得见,摸得着,学生真正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常态化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就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工作。不要纸上谈兵,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要高喊“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而是从切实可行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如:爱国主义教育我校从爱班级入手,让学生代表班级参加学校各种比赛,去体验为班级争光的滋味,从中去感悟爱国的含义。

培养学生道德情感,还要优化校园环境,良好的环境具有陶冶学生情操作用。,让操场墙壁说话,提倡使用文明用语。要加强心理辅导与行为疏导工作,可举办心理素质教育讲座,组织讨论,化解他们的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对孩子多表扬,以民主、平等态度,科学方法循循善诱,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心理调适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常态化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就要捕捉信息德育工作。健全德育网络,学校可开设自己的网站、网页,开展网上各种比赛,引导他们进入安全健康网上乐园,要充分挖掘德育资源,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让生活成为德育的教材,让德育充满人性,促进学生德性发展,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里。

把德育放在首位,就是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常态化德育工作,树立起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时时栓住德育这根弦,自觉地把德育渗透到发展学校各项工作中去,教师要为人师表,不仅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坚持正面教育,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防止成人化,空洞说教。因此,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新颖奇特的活动提高他们的认识,拨动他们心弦。同时增强德育工作者责任心,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为德育分担一份责任,为德育倾注一片爱心。

如:我校健全国旗下教师轮流德育讲话制度。让每位教师都要去留心观察学生的德育言行,都要引用学生的具体事例,都要用通俗易懂的道理给学生讲解,人人重视德育的意识增强了。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又带动了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二)、要敢于开拓创新德育,讲究工作方法,准确把握常态化德育工作的规律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都有其独特的内心世界。”德育是教育者的智慧与创造,生活就是德育,道德的养成在于感受,是在真实的生活和具体的精神中产生的,只有善待生命中的德育细节,才会在学生心灵深处慢慢内化升华。常态化德育工作要注重实施人本管理,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敢于开拓创新德育工作,实施个性化德育教育,让孩子成为德育的主体,参与道德体验中去,进一步落实《小学生守则》。因此,我们要改变德育思想观念,更新德育内容,发挥思品课主阵地作用,丰富德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诵读新歌谣和儿童诗歌,进行文明习惯教育和法制教育,让思想道德教育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把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孩子们心坎上。这既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适应未成年人成长的特点。

人的思想是活的,德育工作应讲究方法,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这样,教育情是真的,心是暖的,效果是实的。

要体现常态化德育工作的规律性,就必须改进工作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用生动典型的事例,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疏导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学生体验生活。请创业者到校作报告,让学生有竞争的压力,培养不怕挫折的精神。还要多开展主题辩论和自我服务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处事,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准确把握常态化德育工作的规律性,就要从实际出发,把思想性、趣味性、互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小、近、实、活的原则,在实践中多一些操作性强的做法,多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通过生活中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和价值。小:就是做到主题小,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近:就是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抓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实:就是要实实在在的教育,真真切切的收获。防止说空话、假话、大话;活:就是灵活应用多种教育方法结合,根据不同的学生思想,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不搞一刀切。

如: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是坚持了以上原则,上好了心健课,办起了心理咨询室,举办了心理健康讲座。开设了心理健康专刊和信箱,及时地解决了学生中小问题,有一位姓唐毕业生,因父母不和,对孩子撒手不管,致使孩子辍学,老师们发现了苗头,了解了小唐的内心世界,用爱去感化她;用微笑让她抬起头来走路;用热情去点拨她的闪光点,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小唐安心学习了。

要准确把握常态化德育工作的规律性,学校要教会学生做人,紧紧抓住道德情感这根弦,加大宣传法制教育,改变教育方式,把原来单调灌输式和教条式的法制教育变为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儿童的的法制意识。用通俗浅显的法律知识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要准确把握常态化德育工作的规律性,还要进行德育科学评价,建立和运用评价的激励、导向、制约的功能机制,做到岗位评价有德育要求,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德育要求,都要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授课评课要有德育内容,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过程都应有渗透德育内容的体现,真正地落实学科渗透德育的要求。晋级评先要有德育条件,应做到德育不达标,先进不能评。由此来推动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落实。

(三)、要齐抓共管德育工作,努力拓宽德育途径,大力增强常态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党重视德育工作,全社会共同参与作为根本措施,不断增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合力,要坚持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的途径,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成效。”由此可见,要增强常态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努力拓宽德育途径,形成齐抓共管德育工作局面。

努力拓宽德育途径,就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与家庭只有相互沟通,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德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自身素质,让他们懂得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哪怕是微小的细节都会给孩子带来影响。其次,家长要讲究道德教育艺术,对孩子既要严又要爱,对孩子的错误,应认真疏导,正面教育,要尊重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真诚地帮助孩子解决社会认识上的偏差,帮助孩子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心理学表明: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规范的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们、对社会做出的反应,德育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把道德原则、道德要求化成学生自觉行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校内外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教育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社会应该给孩子们道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免费开放公益文化设施,借助社会力量开辟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参加社区服务制度,培养他们道德感情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接受教育。如:我校组织学生参加了社区公益活动,禁毒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服务,参加社会实践劳动,让儿童实践自己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工作,对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各种不良因素要彻底治理。要净化社会道德教育,用社会主义良好的道德舆论,正面宣传讴歌新人新事,坚决取缔黄色书刊、小报腐蚀孩子思想的非法活动,公共图书馆应开设未成年人阅读的场所,净化音像市场,电影书籍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望。要彻底地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打击敲诈,聚众斗殴等不法行为,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精神环境,促进新一代茁壮成长。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育人的工程,要使常态化德育工作正常运转,不仅要努力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还要敢于创新德育工作,讲究工作方法,拓宽德育途径,齐抓共管,让儿童健康成长。我们决心为建立以学校、家庭、社会参与的全体互动的常态化德育工作管理的新局面而不懈地努力。为改变现状,为培育合格人才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第二篇:常态化的学校德育工作

常态化的学校德育工作

新疆巴州尉犁县一中赵霞

德育工作自古以来,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不论是我们国家的教育

方针,还是素质教育中所提的几个“学会”都是把德育和学会做人放在首位。有人形象地说:“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

是危险品。”所以说,德育工作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中起着很重要作用。

然而,现实中常态化德育工作的管理不容乐观,当了十多年的班主

任,对现今学校常态化德育工作中的问题也有一些切身体会。首先,常态化德育工作管理者认识不足,以智替德.常态化德育工作是长期的、细致的、也常被人忽视的。而管理者认

识不足的原因,是对党的教育方针没有全面理解,缺少了德育的意识。

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存在,导致了德育靠边站。不是图形式、走过场,当

着任务来完成,就是违背了德育工作的规律性。过于注重成事,忽视了

德育工作的成人目标,关注的是行为的改变,忽略了情感的升华。因此,出现了德育环境实实在在,德育活动轰轰烈烈,德育效果冷冷清清。一句

话,以智替德,使德育工作育者失去了光荣感、责任感。

其次,常态化德育工作方法不妥,以说充德.由于德育目标过高,脱离了学生生活,超越了学生认识水平,造成了德育活动形式呆板,没有了情感,成了空洞的说教,学生成了德育说

教的容器。封闭型、灌输型、单向型的“德育经验”脱颖而出。只注重形

式本身,忽视了德育目的;注重了立竿见影,忽视了养成教育;注重了

对学生约束,忽视了道德情感;教师与学生交流机会少,指责多,不注

重自身建设,如教师上课迟到,板书潦草,衣冠不整,上课打手机,给

学生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再者,在德育工作方法上创新不够,总感到动

脑筋费神,对德育对象的新变化缺乏敏感,德育过程中情感投入不够,重书本,轻实践,很难唤起学生内在的共鸣,很难打动学生的心灵,只好照本宣科。一句话,以说充德,使德育工作“涛声依旧”,结果还是

知行脱节。

第三,常态化德育工作途径不畅,以难弃德.常态化德育工作需要一支热心有力的德育队伍,还必须有学校、家

庭、社会的周密配合,相互沟通。然而,现实中,育人的责任还较为模

糊。家长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进了保险箱,而家长的自身素质低,常在孩子面前发牢骚,不良言语给分析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的孩子起了

催化作用。促使孩子道德观念淡薄。其次,家长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学生得不到温暖,就离家出走。有的给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学生感到厌烦,产生逆反心理。社会只光顾消费,与社会进步不相称,不健康的东西,时刻侵袭着孩子们心灵。给孩子创造社会育人的空间只停留在口头呼吁上。大家感到德育难做。常态化德育工作途径不畅,一句话,以难弃德,使德育工作目标不一致,干脆顺其自然,致使德育收效不大。

那么,作为新形势下的学校,该如何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呢?我在这里谈谈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

一、努力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重视德育工作,体现常态化德育工作的时代性:

常态化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就要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以适应于是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要认识国情,树立民族自信心,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尽快适应新的要求。为此,常态化德育工作要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既要有长远的计划,又要有短期的安排,制定各年段不同的德育目标,有所侧重,逐步升华。不仅要考虑到德育内容的系统性,而且考虑各阶段的德育要求,注意其各自特点,抓住学生的活思想和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基础道德和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做到总目标与阶段教育有机联系,相互贯通。

如:我校开展的“尊敬师长”德育课题活动,围绕总目标又从阶段目标实际出发,让学生帮助“妈妈做家务活”、“向来宾问好”.....再比如,爱国主义教育我校从爱班级入手,让学生代表班级参加学校各种比赛,去体验为班级争光的滋味,从中去感悟爱国的含义。

二、开拓创新德育,讲究工作方法,准确把握常态化德育工作的规律性:

体现常态化德育工作的规律性,就必须改进工作方法。学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用生动典型的事例,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疏导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学生体验生活。请创业者到校作报告,让学生有竞争的压力,培养不怕挫折的精神。还要多开展主题辩论和自我服务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处事,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准确把握常态化德育工作的规律性,还要从实际出发,把思想性、趣味性、互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小、近、实、活的原则,在实践中

多一些操作性强的做法,多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通过生活中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和价值。小:就是做到主题小,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近:就是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抓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实:就是要实实在在的教育,真真切切的收获。防止说空话、假话、大话;活:就是灵活应用多种教育方法结合,根据不同的学生思想,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不搞一刀切。

如: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是坚持了以上原则,上好了心健课,办起了心理咨询室,举办了心理健康讲座。开设了心理健康专刊和信箱,及时地解决了学生问题。

三、齐抓共管德育工作,努力拓宽德育途径,大力增强常态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常规育德——于细微处入手

1、细中求实构建评比体系

常规管理工作,只有在评比中促进,在评比中完善,在评比中实现。学校构建了从上到下,从整体到个体的评比网络体系。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特点,制定学生自评互评细则,每周进行。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互相比成绩、比进步,相互教育,督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常规评比;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评比,每月进行量化考核;学校又以年级为单位,学期评选“优秀年级组”予以表彰。这样,以集体的力量来教育个体,规范个体行为,同时在评比中挖掘典型,激励先进,在竞争中优化行为,养成习惯。

2、微中存真,形成教育机制

对学生道德的教育离不开循循善诱,离不开因势利导。学校设立了“每日一分钟课前演讲”和“新闻袋袋裤”、“每日小广播”栏目。由学校全体教师、学生干部轮流以校园里学生中的细微良好言行点滴问题行为为题,进行点拨式引导。有学生弯腰拾起一片纸屑,便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学生偷改“文明班队评比”分数,便进行诚信教育......这不仅形成了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教育机制,而且促进师生时时、处处、事事育德。

(二)文化育德——于熏陶中入情

校园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复合体,在校园中,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甚至可以影射校园之外,它具有潜移默化的天然功能。未成年人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品

质、行为价值及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1、环境文化:用绿色陶冶情操

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充满生机活力的花草树木,清洁卫生的校道,别致的盆景,温馨的长椅等营造的良好文化氛围,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舒适,产生一种规范的体验,而且可以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学生主动投入净化、绿化校园环境的工作中,建岗立制,责任承包,自觉维护校园环境,逐步养成爱绿护绿的习惯。同时发挥环境隐性教育作用,注意文化橱窗布置,让墙壁、石头说话,让学生在不自觉的“绿色”校园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启迪。

2、节日文化:用快乐塑造品格

孩子们什么时候最快乐?过节时最快乐。认识分析挖掘利用“节日文化”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以极具亲和力和吸引力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指导他们的休闲生活让他们变得心灵手巧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是我们德育工作大力倡导“节日文化”的意义所在。除了充分利用清明节、端午节、六一节、七一重阳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集体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外,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校园活动节中有朗诵比赛、阅读之星评选等项目,促使学生成为爱读书、会读书的人;“校园艺术节”中绘画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更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广播操比赛、运动会不仅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更培养了学生公正负责与同伴合作的良好品质与习惯;“节日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将道德、情感、创新渗透于方方面面沁入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三)生活育德——于体验中入心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课堂,而学生就应成为广阔天地大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者。学校的道德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道德需求,努力践行“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突出活动与渗透强调实践与体验

1、主体参与,释放生命潜能。

学生是感性的生命体,是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识选择愿望的主体是具有生命冲动鲜活情感的人。我们教育者就应时时关注孩子的情感意识是否被激活情感需要是否被满足创设有利于他们全面主动发展的丰富

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情境,增强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培养对待世界对待社会和对待自己的态度。首先要注重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每次德育活动的开展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如学校的文明监督岗轮值,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自治、自理、自立,培养主人翁意识,并使每个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历他律和自律,学会管理自己,又学会管理别人。其次,注重坚持全体参与,走出应付中心工作的任务式小圈子,真正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班级“班干部的轮岗制”和“角色岗位的体验制”就是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唤醒每位学生身上的潜能,激活他们身上最优秀、最灵动的方面,形成事事有生管,生生有事做“的制度。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就珍视了孩子们的需要与满足,明确了学生道德生成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能动的、自主的、个性张扬的、情感生命得以释放的人!

2、亲历体验,生成道德意识

生成在于活动。学生的精神世界、道德规范不是靠外部力量塑成的,而是在亲历体验中生成。所以我们要创造性地为他们开拓生活与活动的方式和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道德情感,在亲历中生成道德意识。如学生在“班级文化阵地设计”——“今天我当家”、“一日小交警”等一系列活动中亲身参与、真切体验,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深刻感悟,明理践行。教师在其中也不是无事可干,而是在学生亲历前、体验中及总结时,体验一个”引领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感受、体味,创造性地为丰富和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创造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去亲历,生成道德意识。

总之,德育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也是一个学校的生命,更是抓好其它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要各级各类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能够大胆、细心、认真、持久的去做,我想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实效,结下丰硕的果实。

姓名:赵霞工作单位:新疆巴州尉犁县一中联系电话:***

第三篇:当前高中生现状与德育工作对策

当前高中生现状与德育工作对策

漯河二高张泉辉

当前高中生思想和行为特点的分析:、价值观念取向的多元化。在价值观念取向上,多元化是当前高中学生思想和行为最明显的特点。我国现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的格局,即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这些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反映到当前的高中学生身上,自然会使学生的价值观念趋向的多元化。在当前的中学生身上体现出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日益活跃,观察力敏锐,富有时代气息,特别关注国家的政策、时事和社会热点,注重改革开放的进程,对社会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这是正效应;二是当前的高中学生对现实的观察和判断缺乏理性的标准,看问题离不开自我,重结果,轻过程,道德伦理观念差,思想意识和行为相互矛盾。这是教育的负效应。、自我意识强化和奋斗意识诚弱。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优越的家庭环境养成和造就了高中学生狭隘的自我意识。表现在行为上考虑自己的多,想到他人的少,缺乏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再加上受前一段社会舆论和大众媒介过分宣传自我观念的影响,当前的高中学生也卷入了世俗文化的浪潮中,逐渐强化了这种自我意识。它侵蚀了奋斗意识,使当前高中生只看成功果实的辉煌,没有看到艰苦奋斗的艰辛。、校园生活的暴力和早恋现象。当前高中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已经表现出准成人化的现象。在升学的空前压力下,有的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心灵空虚,寻求感情寄托(上网聊天)和暴力刺激。结果使有些中学生“哥们义气”严重,结帮拉伙,欺负同学、打架斗殴,甚至造成了同学之间非正常伤亡的恶果。也有学生盲目追求异性,超出友谊的界限,沉溺于感情的旋涡,荒废了学业,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

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对策、重视和加强对高中生进行系列规范化的教育。学校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力戒零敲碎打,必须规范。对学生实行德育一定要依据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识与接受能力,切合高中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特征的实际。虽然当前中学生的价值观念是多元化的,但我们德育的内容和培养目标是明确的。德育内容就是国家教委确立的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目标是培养一代“四有”新人。所以我们要按照德育内容和培养目标,抓好当前中学生的三个系列规范化教育。(1)抓好对中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每个学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该坚持什么,扬弃什么,追求什么,建立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体系。这是我们进入现代社会的“政治保证”。(2)抓好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法制观念与道德伦理的教育,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重新调配人们物质利益的新情况下,使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和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可信,富有爱国情感和道德观念,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是我们迈向现代社会的伦理基础。(3)抓好对中学生政策时事和社会实践的教育。让中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把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关注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树立理想,学好知识,并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解社会,体会艰苦创业精神,自强自立,早日成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施展自己的抱负。、重视和加强德育队伍培养,建立德育网络体系。建立完善的教育网络体系是做好德育的基础工作,而培养高质量的德育队伍更是搞好学校德育的关键。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承担着中学生智育任务,而且肩负着中学生如何做人的德育重任。当前,在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大学生道德滑坡令人震惊的事件,这都说明中学德育的成败关系到未来民族的兴衰,所以说加强德育队伍的培养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现实看,我们德育队伍的素

质是较高的,可是,在整个社会转轨过渡时期,有许多新知识需要学习,当前中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特点也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因而在继续倡导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的同时,须更加努力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面对当前中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德育工作。社会各界和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应采取措施,尽可能地提高德育队伍的社会与经济地位,使我们能以德立教,律己律人,全身心投入德育工作,做到“独爱育桃李,春蚕吐尽丝。”另外,我们要和社会各界共同协作,建立以政教处(或学生处)德育工作者为主体,班主任老师为骨干,校外辅导员(如法制副校长)为基础的纵横相交的德育网络,覆盖校内校外,强化德育工作基础建设。、重视和加强改善德育的方式与方法。当前高中生思想和行为的新特点需要我们必须改进德育的方式和方法。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要求,重新审定德育方式、方法,该继承的继承,该发扬光大的发扬光大;该摒弃的摒弃。在德育的方式上应重视开放性和疏导启发性,学校的工作不可脱离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孤立地存在,我们要把德育的内容转化为中学生的日常行为意识,让德育内容渗透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成为中学生立身处世的准则和信条,使中学生切实感到德育对生活、工作、学习是有用的,使我们的德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德育方法上应重视情理性与自主性。德育教育必须要以情感人,以理育人,空洞的说教不能教育当前的中学生,严厉的批评也打动不了当前中学生的心灵,唯有情感教育才能使德育内容真正入脑入心。自主性就是创造条件激发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集体、爱国、上进的观念,养成良好心理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实现德育的内容和目的。

第四篇: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工作核心,着力做好人的工作。学校是以培养人事业的阵地,做好人的工作,特别是下一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工作的重点。学生的德育不好会出危险品,因此,作为主抓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时刻从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格外关心下一代人的成长与成才,才能促进人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取得的成绩是主流。但我们必须看到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近段时间来,学生的思想消极,不求上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普遍缺乏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缺乏青少年应有的蓬勃朝气,让人深感担忧。经过调查发现,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由于上一个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本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抓好教学质量上。特别是上届初三教师,忙碌一年到头,却落了个罚款的下场,一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不如以前,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学科的教学之中,很少顾及德育工作;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有的学校每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被占用。由于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其二各个学科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模式,“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有学生反映:校会老调重弹,国旗下讲话东拉西扯,团、队活动很不正常,至于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也难得搞一次。

2.学生德育活动时间不够。安排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有时候很尴尬。现在学校的课程排的很满,很难让学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做有充分准备的德育实践活动。

3.班主任德育意识不强。班主任忙于事务性的检查上交,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所以每次的德育例会成为了很多班主任诉苦的时间。班会活动只做记录,不开展活动,或者有一点点时间应付性的开展活动,剩下的时间用来上课,甚至直接上课。对于必须参加的大型德育活动,也只是选择一两个人训练,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存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懒散,熟视无睹,不能积极引导和纠正。比如做操。

4.全员育人成为一纸空文。开展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是班主任;组织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处室管理人员。很少有主动关心德育活动的其他教师。全员育人,除了在课堂上能有所体现,课后很难见踪影了。学校制定的《全员德育工作考评》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加上但主观上努力不够,德育这一块在整个考核方案中所占比重很小。还有人反映,以往评选德育先进学校凭印象、凭上报材料,很少进行认真扎实的实效评估,评优的不公正也挫伤了一部分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5.教师的精神面貌待调整。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有相当的影响。升国旗讲话,队容不整;开会接电话,上课打手机,学生做操时、上课时大声喧哗,讲笑话或开不宜在学生存在的公共场合开的玩笑;学生进办公室是打游戏,种qq农场;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等现象在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

6.三结合的教育力量失衡。学校是育人的殿堂,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目前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很不协调,特别是撤乡并镇后,我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尤其是失调失控的网吧,无人监管,有的孩子成天挂念上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成为现实生活没有网络生活精彩的诱因之一。大多数青少年的品行不良也与家庭教育失当有很大关系。当前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单亲家庭,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

第五篇: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工作核心,着力做好人的工作。学校是以培养人事业的阵地,做好人的工作,特别是下一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工作的重点。学生的德育不好会出危险品,因此,作为主抓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时刻从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格外关心下一代人的成长与成才,才能促进人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取得的成绩是主流。但我们必须看到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近段时间来,学生的思想消极,不求上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普遍缺乏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缺乏青少年应有的蓬勃朝气,让人深感担忧。经过调查发现,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由于上一个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本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抓好教学质量上。特别是上届初三教师,忙碌一年到头,却落了个罚款的下场,一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不如以前,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学科的教学之中,很少顾及德育工作;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有的学校每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被占用。由于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其二各个学科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模式,“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有学生反映:校会老调重弹,国旗下讲话东拉西扯,团、队活动很不正常,至于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也难得搞一次。

2.学生德育活动时间不够。安排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有时候很尴尬。现在学校的课程排的很满,很难让学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做有充分准备的德育实践活动。

3.班主任德育意识不强。班主任忙于事务性的检查上交,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所以每次的德育例会成为了很多班主任诉苦的时间。班会活动只做记录,不开展活动,或者有一点点时间应付性的开展活动,剩下的时间用来上课,甚至直接上课。对于必须参加的大型德育活动,也只是选择一两个人训练,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存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懒散,熟视无睹,不能积极引导和纠正。比如做操。

4.全员育人成为一纸空文。开展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是班主任;组织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处室管理人员。很少有主动关心德育活动的其他教师。全员育人,除了在课堂上能有所体现,课后很难见踪影了。学校制定的《全员德育工作考评》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加上但主观上努力不够,德育这一块在整个考核方案中所占比重很小。还有人反映,以往评选德育先进学校凭印象、凭上报材料,很少进行认真扎实的实效评估,评优的不公正也挫伤了一部分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5.教师的精神面貌待调整。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有相当的影响。升国旗讲话,队容不整;开会接电话,上课打手机,学生做操时、上课时大声喧哗,讲笑话或开不宜在学生存在的公共场合开的玩笑;学生进办公室是打游戏,种qq农场;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等现象在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

6.三结合的教育力量失衡。学校是育人的殿堂,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目前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很不协调,特别是撤乡并镇后,我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尤其是失调失控的网吧,无人监管,有的孩子成天挂念上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成为现实生活没有网络生活精彩的诱因之一。大多数青少年的品行不良也与家庭教育失当有很大关系。当前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单亲家庭,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三是部分家长言行不检点,对社会

二、对策思考

1、认清形势,同统一认识,确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尽管我们过去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应该让所有的人,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从更高层次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极大影响。面对日益复杂的形势,学校领导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提高民族素质,事关国家安危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到“以德治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当前,应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当作中心工作来抓,掀起再动员、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热潮,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上定位。其次,学校要根据《意见》要求,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纲要》等德育规章,解放思想,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计划,要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

2、要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机制。

学校应该发挥党支部、工会、团队组织的作用,培养好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机制。要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德育室、安全室、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要尽快成立有效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实施行之有效的德育全员考评,并纳入绩效工资。改变单一的考评班主任的办法。

3、要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体现。”如何提高德育实效需要根据校情、班情和学情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我认为要增强德育实效,首先,观念要更新,方法要创新,要坚决摈弃赶时髦的应景教育、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教条主义的空洞说教。其次,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给班主任适当的工作弹性,要注意“六性”:一是教育目标的层次性。要根据《纲要》和《意见》的要求区分不同年级,不同对象设置教育目标,分层施教,层次递进,避免“一刀切”的现象。二是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德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德育的内容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不断注入时代内容,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要紧扣小公民道德建设这个主题,充分利用德育资源配合教育教学。三是教育策略的开放性。开放式的社会每天都向青少年传播各式各样的信息,如果再用过去那种封闭式的德育方法,势必造成校内外“观念落差”的冲突,使学生无所适从,学校应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陶冶情操。四是教育管理的民主性。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应坚持民主的原则,多对话,多交流,少批评,少训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为人师表,使说服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让学生自主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身愿望。五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优势,把德育观念、德育要求、道德标准融化在具体、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道德教益。六是德育工作的持久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校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特别是对后进生要紧盯不放,要紧扣小、细、实,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日积月累,逐步形成规范,坚决杜绝“雨过地皮干”的短期行为。

4、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是一个比喻,实质上是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一方面,栽种花草苗木,设置人文景点等,绿化、美化、净化校园,让学生在优美洁净的环境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当前我校的花草树木的保护工作、植花种草,迫在眉睫,一些花坛已经光秃秃了,没有了花草,学生把他当做了玩耍的场所。树木造型缺乏美感,急需要修剪。另一方面,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橱窗、画廊、黑板报、广播)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营造处一种浓郁的道德习惯教育的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学部广播台也可以建立起来。

教师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德育教育平台。如主题班会、举办艺术节、体育节、开学(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团(队)仪式、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得到自我教育。一旦自我教育主体认识到个性道德发展成为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时,教育主体就能发挥自身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个人道德修养最高境界,即慎独自治。这正是道德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先成人,后成材。少年儿童一旦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不仅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延续,也将使青少年本人受益终身。德育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探索并正确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明晰思路,科学决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把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下载常态化德育工作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态化德育工作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常态化管理

    安全常态化管理 安全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身体力行安全管理制度和要求。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努力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常态化安全管理模式,精......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doc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工作单位:上高县塔下中心小学 作者姓名:董友林 学科:小学思品 【摘要】: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

    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5篇

    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一、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德育阵地建设。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正在加强,各中小学开设的思想品德课(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

    谈经济新常态下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谈经济新常态下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现况与对策 (内蒙古隆泰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阿刀亥煤矿 霍志朝)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本文结合经济新常态下煤炭行业的特征,对煤炭......

    施工质量常态化管理

    施工质量常态化管理 1.三检及交接检查制度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避免不合格产品转序,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约定标准,特制定此制度。 1) 各检验批、分......

    优质服务常态化管理措施

    优质服务常态化管理措施 为了加强我中心优质服务的常态化,更好的为群众服务,特制定如下管理措施: 一、首问责任制 为方便群众和其它机关同志来我中心办事,更好地为公众服务,遵......

    优质服务常态化管理措施

    周鹿初中优质服务常态化管理措施 为确保“优质服务在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积极开展创先争优,高标准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特制定如下管理措施: 一、成立优质服务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优质服务常态化管理措施

    鹤审办〔2014〕34号 鹤壁市审计局关于修订 优质服务常态化管理措施的通知 各科室、中心: 2014年,我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