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

时间:2019-05-12 19:4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

第一篇: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

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

2011-11-28 16:

32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尽快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支撑的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现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出如下决定。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商洛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物质反复循环的闭合式流程,使原料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长期以来,商洛经济总体上一直属于“资源消耗型经济”,以“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为主要特点的矿产业,缺乏科学有效的资源整合,科技含量不高,上游产品偏多,下游产品偏少,产业链条短,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既是造成商洛发展缓慢落后的重要原因,更是制约商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推动资源能源消耗的发展方式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商洛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区和关中的生态屏障,既承担着维护区内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又面临着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挑战。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走以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尖锐矛盾,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随着商洛纳入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园区,我市的潜在优势和后发优势,都在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不仅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的客观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破解商洛发展难题、实现率先突破的重大平台和重要载体。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生态立市、实现商洛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目前,商洛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保护和发挥好这一优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模式,使绝大多数污染物内化于生产过程,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切实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保持青山绿水,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二、立足实际,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

4、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为主线,以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循环型企业、循环工业园区和循环区域为重点,逐步形成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区域循环式开发的局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科技型、效益型、环保型并重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四大产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走出一条符合商洛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基本原则。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商洛区域特色、产业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原则,把长期战略目标和近期工作重点结合起来,把社会整体推进和重点领域突破结合起来,把试点示范与循环产业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布局合理、互动发展、协调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原则,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企业为主体,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推进循环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原则,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真正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6、发展目标。到2012年,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循环产业主要链条基本形成;初步建立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全市产业结构得到较大幅度的优化提升,现代材料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9%提高到30%以上;各类矿产资源的回采率、选冶回收率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初步实现无害化处理,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五大河流干流达到Ⅲ类水质,中心城市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00天以上,为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生态经济社会体系,循环经济基础设施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以商丹循

环工业经济园区为核心,七县区工业园相互关联、左右支撑、协作配套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循环经济发展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

三、突出重点,全面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7、大力建设循环型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不断培育壮大循环型企业群体。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审计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引导和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水平。积极推动企业之间进行产业整合和物质能量的优化集成,延长产业链条,拓宽资源综合利用的行业和领域,推进企业尾矿渣、粉尘、废水、废气、余热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产出效益。以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着力引进上下游产品链接项目,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培植与资源优势相匹配的复合型产业体系。

8、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园区。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要求,立足区域内资源、物质、能源利用现状,以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建设规划为导向,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为核心,加大钼、钒、铁、金、萤石等优势资源整合力度,精心规划建设一批既错位发展又互为依托的循环型工业园区。按照“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加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布局配套对接,大力引进开发核心骨干性项目和关键性链接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循环经济园区快速发展。明确企业进入园区和产业集聚项目区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标准,严格园区准入门槛,引导企业走相互配套、专业协作的路子,防止再走“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发展老路。通过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专业协作、清洁生产,形成企业间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实现园区和项目集聚区内资源的高效利用、物料的闭路循环和污染物的“零排放”。

9、梯次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根据我市城镇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和生活等不同领域资源、能源、环境开发利用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结合城镇化发展趋势与特点,从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加大对“水、气、渣”的治理力度,推进生态城市和生态县区建设。逐步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推进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积极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和环境治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生态环境和谐、高效集约用地的生态型村庄。大力推行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中水回用率,加快建立废旧物资回

收再利用体系,推广应用废弃物资源化、无毒化新技术,提高绿色化程度。在全社会树立资源节约型价值观、消费观,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党政机关要实行绿色采购,率先推广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办公用品。着力抓好绿色村庄、绿色城镇、绿色企业、绿色河流等绿色工程建设,形成城镇与农村之间、三次产业之间、生产与生活之间的良性循环,相互协调,逐步建立循环型社会。

四、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

10、科学制定规划。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全市资源基础、园区分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因素,高起点谋划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战略定位、科学布局。统筹抓好新能源及电子、有色金属材料及金属制品、黑色金属材料及制造业、非金属材料、化工材料、建筑材料、能源配套产业等七大循环产业项目的规划建设,突出抓好全市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把企业层面的循环、工业园区的循环、产业之间的循环、区域之间的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循环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加强政策调控,引导产业向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调整,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健全政策保障体系。以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规范、引导、鼓励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着力建立符合商洛实际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企业行为,形成有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制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时,要将发展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列为投资重点。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有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用地计划、信贷资金、保证用电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要安排环保和污染防治资金支持企业清洁生产的重点项目。相关财政专项建设资金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支持项目建设。税务部门对使用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环保产业设备的企业,要及时办理所得税抵免和加速折旧手续,切实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获得的优惠资金和减免税(费),要专项用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再投入。着力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运用价格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12、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循环经济公共技术研发机构、技术检测中心,合作办好陕西省材料科学工程院商洛分院,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充分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环保专项资金以及产业技术进步资金,大力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鼓励帮助企业引入发展循环经济所必需的科技和人才,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技术政策和技术导向目录,对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等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创新活动给予政策倾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积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

五、加强领导,形成全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合力

13、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机制,扎实有效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市上成立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研究、规划和协调,统筹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制定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考核办法,将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14、加强示范引导。选择对循环经济有显著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较大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社区,率先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从财税政策、协调服务、配套建设、项目争取等方面大力扶持,建设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及时总结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交流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充分发挥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社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循环工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工作全面开展。

15、加强监督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跨部门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落实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职责,依法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加大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对企业废弃物排放和处置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制氛围。

16、加强宣传教育。采用各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

环经济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各级宣传文化部门、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社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着力加强社会层面的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我市的资源环境形势,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对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的重要意义,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树立先进典型,倡导节俭文明,在全社会营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引导动员全市上下把科学发展观要求、循环经济理念、节约资源意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兴镇富民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

兴镇富民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

为加快王店子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8月31日,王店子镇党委书记宋凤军、镇长苗厚利带领镇政府相关部门及双孢菇养殖户一行18人,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针对全镇发展双孢菇养殖问题,到唐山怡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遵化市刘备寨乡科道屯村投资1.2亿元兴建的千亩双孢菇生产及精深加工示范基地,进行了参观考察。走进该示范基地的浸泡车间,看到十几名工人正在抓紧往浸泡池里投料。这些小麦秸秆和畜禽粪便在这里浸泡十几天,再经过两次发酵,就变成了双孢菇培育原料。据唐山怡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史国义介绍,公司的发酵料技术是从荷兰引进的世界先进技术,公司共有12条隧道,每条隧道每天能生产1000立方米左右,能够满足周边百姓对发酵料的使用。目前已竣工的一期工程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主要是生产双孢菇培育原料,预计9月底正式出菇。

双孢菇是世界上栽培最为广泛的一种蘑菇,生产双孢菇最好的原料是庄稼秸秆和牛粪、猪、马、鸡、鸭等畜禽粪便。我镇现有农田4.8万亩,生产庄稼秸秆5万吨之多,可谓资源丰富。我镇境内及周边有奶牛养殖小区5个,丰富的牛粪资源,可满足500—1000个生产面积200平方米的大棚。目前,双孢菇现在北京的价格为4-5元/斤之间,每平方米产菇30—40斤,按4.0/斤的价格,每平方米产菇30斤计算,每平方米产值120元。占地200平方米的大棚通过架式栽培种植面积可达到500平方米,一个大棚产值可达到6万元,1000个大棚产值可达到6000万元。而一个大棚生产原料及所用菌种成本,需5000元,建一个占地200平方米的永久性大棚需资金3.5—4万元,而其年经济效益是花6—7万元资金建成的占地400平方米蔬菜大棚的二倍以上。所以,生产双孢菇产业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经过对刘备寨乡双孢菇基地实地考察,认为在我镇养殖双孢菇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镇牛粪种植双孢菇项目的成功引进,必定推动本镇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延伸了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了生态循环经济一体化,使全镇形成了玉米秸秆青贮喂牛-牛粪种植双孢菇-出菇废料生产有机肥-有机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三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济南市作为全省循环经济的试点城市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原则,全力推进循环经济“678”工程,着力培育6个循环经济型县(市)区、7个循环经济型园区、8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良好局面。

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18吨标煤,同比下降4.64%,超额完成了下降4.5%的任务目标;万元gdp取水64.56立方米,下降9.6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6%,与去年持平;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0.46,同比提高0.02;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328.64万元,增加35.11万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79%,提高0.36个百分点;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72.65%,提高1.37个百分点;城市再生水利用率20.01%,提高

1.34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27%,下降2.31个百分点;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11.3%,提高8.3个百分点。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济南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高度重视,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体制。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市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下设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处,具体承担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形成了部门各负其责,市县上下联动的发展循环经济长效机制。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济南市循环经济实施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效地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编制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意见》、《济南市节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济南市节能奖励办法(暂行)》等,把循环经济作为鼓励支持的重点。三是健全统计评价体系。建立了市、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100家重点用能企业三级能源利用统计体系,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区的能源消耗状况,每季度公布一次重点用能单位重点产品的能耗情况,每年对签订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地区和企业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地方政府、有关企业领导班子和成员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动

(一)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一是扎实做好清洁生产试点工作。为了积极稳妥的推进全市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本着抓住重点、覆盖行业、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全市冶金、化工、建材、酿造、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二是强化清洁生产培训工作。清洁生产审核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开展扎实有效的培训是做好清洁生产的基础。济南市经委积极组织开展由县(市)区经贸局(发改委)、部分企业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培训。重点是学习清洁生产的基本知识、清洁生产审核的要求和方法,先进企业介绍开展清洁生产的成功案例,大家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经验。三是加强对试点企业的督导。强化对清洁生产审核试点企业的调度和监督,及时掌握企业清洁生产的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截至目前,济南市已有51户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使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一是指导服务。今年,全市先后组织了二期资源综合培训和重点讲解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认定程序、申报材料要求等内容,为全市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搞好指导服务。二是严把程序。济南市经委对通过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按照《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有关减免税政策;对年检不合格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停止其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今年将对所有认定的综合利用企业(产品)进行检查。

三、调整结构,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严把产业准入关,从源头遏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一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等“六项必要条件”,坚决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停批和限批力诺玻璃热电联产等18个项目,全市没有新上一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二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淘汰责任书和全市淘汰计划,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淘汰任务重的有关县区、企业主要负责人下发了督导函,对进展迟缓的区县和企业派出重点督导组,确保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经济结构和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

节,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11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51.18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已经达到149.1亿元。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735.63亿元,同比增长33%,新能源产业产值已经达到96.85亿元,同比增长41.16%。

四、抓技术创新,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加大自主创新支持力度。济南市把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列为《济南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加大支持力度。2007年,支持项目64项,经费1960万元,其中,国家、省级项目15项,经费1098万元。2008年,又加大了项目的申报力度,能源技术申报35项,占全部申报项目的5.85%,资源与环境技术60项,占全部申报项目的10.03%。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精密跟踪、阳光采集传输技术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和产品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重点推广应用冶金、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等产业先进技术,如冶金行业的干熄焦、燃气蒸汽联合发电、连铸连扎、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行业的冷却水余热利用、热电冷三联产技术;炼油企业的火炬气回收、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以及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秸秆锅炉、绿色照明、电机变频调速技术等。完成济钢集团、山水集团余热发电、新华能源煤矸石综合利用、十方新能源垃圾填埋沼气发电等节能项目65个,实现节能量40万吨标准煤。

五、以点带面,典型推动

市经委及时召开了全市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在循环经济方面做的比较好、做法相对成熟的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市琦泉热电有限公司等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大家学习先进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切合本单位实施的目标,不断制定和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济南百川同创实业有限公司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试点示范,通过快速低成本收集,简化预处理后压缩成型作为燃料,即解决秸秆焚烧污染,又开发利用了新能源。

六、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发挥央视、经济日报、省电视台、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曝光严重破坏、浪费资源的行

为。开展发展循环经济讲座和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营造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建设低碳城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建设低碳城市

[摘 要]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在全国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各地都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两型经济,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两型经济”四种概念进行深入辨析,阐述其基本实质内涵和偏重点,并阐述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关键词] 循环经济、低碳城市、发展策略

近几年,在全国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按“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理念,国内各地纷纷出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手段。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大会后,“低碳经济”这一新的名词又开始盛行于各级各方的施政报告之中,加之此前的“绿色经济”与“两型经济”等概念,一时概念飞舞,有让人目不暇接的感觉,本文试图对这几个热门概念内涵进行辨析,并阐述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一、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两型经济概念及内涵辨析

循环经济的定义,国内外文献有多种说法,国内最早由刘庆山于1994年开始使用,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目前,最权威、简洁的定义普遍认同2009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的提法:“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1]。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是综合反映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典型经济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

绿色经济是一种形象而生动的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描述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等五项准则,并且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2]。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避免为了短期利益而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最终损害人类总体福利的非人本主义的经济速度的增长。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或称“碳足迹”)而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自从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斯特恩气候变化报告》发表之后,低碳经济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一些国家还发表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倡议书和行动指针。然而,究竟什么是低碳经济,尚没有严格的定义。目前被广泛引用的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其核心内容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3,4]。低碳技术涉及到电力、交通、建设、冶

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利用、二氧化碳捕获买存、低碳建筑技术、有效利用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等[5]。

两型经济,是国家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情况下,实施综合配套改革中经济领域对应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支撑,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具有较高生态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这两个国家级“两型”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中提得较多、其核心即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标准,主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高科技和环保、节能型产业等途径予以体现。[6]

从以上四者的定义可以看出,无论是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还是绿色经济、两型经济,基本实质内涵是相同的,其针对问题均是相对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经济发展模式;其典型特征是共同的,即“节能与减排”;其发展目标是共同的,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其衡量标准是共同的,即“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只不过,四者在定义来源、侧重内容、应用背景等几个方面有所不同。循环经济起源于日本与德国的“垃圾经济模式”,强调的是资源的循环利用。低碳经济起源于欧美等国,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绿色经济起源于环保组织的呼吁,侧重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两型经济则发端于国内“两型社会”的建设,强调的是资源节约和环境的协调。因此,四者从本质上是没有多少区别的,均是世界面临共同挑战、为了共同目标而需求的新的经济模式的不同称谓而已。鉴于从发展的历史看,循环经济这一称谓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各国已有广泛认同和发展经验;从制度层面看,我国已颁布《循环经济促进法》及大量政策规章;从覆盖范围看,“循环经济”相对较广,特别是“低碳”经济重点关注碳减排,过于狭窄,“绿色经济”则过于抽象,“两型经济”则过于生疏,因此,为便于政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避免陷于语义混杂、热衷时髦、难以理解、政出多门等不必要的词语困境,建议相关政府部门统一使用“循环经济”提法,以使政策更加集中,地方执行部门和公众也易于接受。当然,从城市的区域化管理角度讲,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重点,很多国际大都市把发展低碳城市作为目标,低碳城市既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发展循环经济最终也是要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可延续发展循环经济为重要手段的提法,以建设低碳城市为城市管理者的追求目标来倡导。

二、把握重点,理清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1、发展循环经济的三个重点环节:投资、生产、消费

循环经济是一种广域性、全民性、全程性的开放式(从参与和受益角度)、闭合型(从物质、能量流角度)经济模式,它强调应从投资、生产、消费三个环节统筹考虑。在投资环节,应强调“环评”、“能评”的准入审核把关,应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在宏观经济低迷时,特别是产业的国际化梯度转移中,以各种名目“死灰复燃”,防止“两高一低”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发达城市向中西部城市转移、从城市向偏远农村转移。当前,各中西部城市应下狠决心淘汰小水泥、小造纸、小冶金等落后产能,否则“不破,焉能立”。在新引进项目时,在“环评”、“能评”之外,还应综合评估土地利用强度、技术先进程度、市场饱和程度、资源依赖利用强度、产业耦合配套程度等,切忌盲目上马,仓促上马,急功近利。在生产环节,应强调产业项目的集中布点、集中截污、集约集群,防止“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应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

标准,建立重点企业的能耗与排放的实时监控平台,建立清洁生产审核的监管长效机制。在消费环节,应倡导绿色消费的“节约、健康、环保”消费理念[7],引导消费者对资源和物品的“重复使用,多次利用”,注重消费过程中废弃物的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倡导“绿色生活,环保购买”的新生活,这其中,作为最大的消费群体之一,政府及相关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应实施强制性的“绿色采购”制度,积极引导培育循环型产品市场。

2、发展循环经济的三个重要载体:企业、园区和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应有步骤、分层次地实施,一般而言,即应先后实现企业的“小循环”、园区的“中循环”、社会的“大循环”,企业是经济的载体、市场的细胞。企业的“小循环”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在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建设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对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料、废热进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产生的最小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园区的“中循环”最具代表性的是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把上游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或废物料用作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料,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社会的“大循环”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立法追求的“循环社会”,日本于2001年起先后颁布《家电再生利用法》、《汽车再生利用法》、《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建筑材料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全面约束和规范政府、社会、企业和园区的行为,使整个日本社会朝循环型社会发展。目前,我国可从国情出发,先从循环型工业园区、社区、循环型区县市试点做起[8]。

3、发展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在国外,循环经济又被称为“3R经济”,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资源化Recycle,“3R”即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从源头节约资源,实现“零排放”。当前,减量化在各地方政府中重视较多的是“节能”,更具体点讲是“节电”,当然这是发展循环经济首要要抓的,但绝不是唯一的,还应高度注重节材、节地、节水、节时等。在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建筑与制造、交通领域的节材显得尤为重要,耐久性、简约性、通用性应成为社会各界共识;季节性、流域性、水质型缺水应引起南方传统意义的所谓“丰水型城市”的高度警惕;节时也应引入工业制造与政府管理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只争朝夕的发展中国家是最重要的节约观念;另外在目前国内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一些好的大型项目基于利益动机,为早日多圈地、圈好地,动辄向急于引资的地方政府要地几百几千亩,地方政府迫于“招商引资”压力,也往往以“要多少给多少、低于成本价甚至零地价”的政策来吸引和留住大企业大项目,既给耕地保护和征地拆迁带来巨大压力,更易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因此,土地的节约是当今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最薄弱的但也最严重的一个问题,亟待引起更大的重视,造成这类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招商、发改、工业、国土、规划等政府部门间的沟通脱节造成的“信息孤岛”现象,需引入目前英美澳等国倡行的整体性治理思路(holistic government)予以解决,防止发生任何公共政策议题“一热就抢,一抢就乱”的现象。再利用原则要求制造产业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利用,要求制造商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呼吁抵制一次性用品,大力发展再制造业。当前,在消费领域应注重抵制一次性用品,如从2009年起,长沙市政府规定宾馆、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七小件”用品,就是很好的做法;在生产领域主要是鼓励发展再制造业,废旧零部件再制造不仅能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其产品性能也不逊于新产品,而成本只为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我国设备总资产已达几万亿元,若其中10%的报废设备能够利用再制造技术形成新产品,将产生十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发

改委和工信部等部门已开始在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等领域开展再制造企业和园区试点。资源化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在德国和日本,按循环经济的要求,生产和消费者应该分担解决废弃制品的处理责任。

4、发展循环经济的三个重要主体:政府、市场和公众

发展循环经济依赖于政府--国家行政及法律机制、企业--市场竞争及淘汰机制、公众--社会参与机制,对应的是应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制性政策、市场性政策和参与性政策。现代政府应作为发展循环经济义不容辞的主要责任主体,因为循环经济的跨区域性、外部性、战略性,易被短期利益和地方利益目标所压制,只有政府站在全局、战略、民生的高度,充分发挥指导、引导、规范、服务和协调作用,循环经济才能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当前,各地要抓紧时间制定好“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好“绿色GDP”及财税补贴奖励等政策大力予以扶持。市场机制主要利用制度经济学原理,将“外部性内部化”,使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与节约、环境的保护与破坏均形成有边界、可核算的成本与效益,刺激企业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如模拟CDM(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开展地方区域性排污权交易、对排污企业的罚款、对非环保产品的市场限入等,通过不断扩大“不节能、不环保”型生产者的责任,刻意扩大“节能环保”型生产者的利益,从而逐步形成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内生机制。在许多城市,循环型的节能、环保高科技企业还可结合本地资源及市场优势作为战略性优势产业来予以培育,这是符合当前中央经济工作指导精神的。社会参与机制主要是,一方面应通过立法明确公民在循环经济中的责任与义务,一方面应通过宣传教育推动公民在循环经济中参与与监督作用。当前,应借鉴国外做法,重视在中小学教育与社区宣传中增加发展循环经济内容,重视引导和培育“环保NGO(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总之,要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机制与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08.[2] 张 叶,张国云.绿色经济[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07

[3] 辛章平, 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 2008(15)4:98-102

[4] 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05

[5] 金乐琴,刘 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 2009(1):84-87

[6] 吴前进1.以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J].资源与产业, 2008(6)10:1-4

[7]关凤峻,王永生.循环经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4(1):4-6

[8]范连颖.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思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0

第五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

环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共中央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面向新世纪、新阶段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人类社会要不断前进,经济要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1962年,鲍尔丁提出的著名“宇宙飞船理论”,可看作是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引发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宣言,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标志着循环经济的诞生。循环经济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为基础,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即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

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扩展成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发展循环经济也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问题。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同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选择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增长方式;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选择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方式;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 的关系,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把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在物质高效利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就是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业等途径,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就是建立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为目标的新型价值体系,变革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实际出发,理清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思路,以优化资源利用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并在规划中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切实

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做到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使各方面的工作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合力。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结构调整既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产出率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做好规划指导,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建设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形成单位企业内小循环、园区(块状经济)中循环、区域大循环,并逐步纳入省、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总循环体系。工业集聚区要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布局、规划、建设,形成支柱产业之间高关联度,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努力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在提高质量效益中求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

用的产业链,使原来那些“被放错位置的资源”在产业链中适得其所、变废为宝,提高资源产出效率。逐步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推进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综合利用秸秆,大力发展沼气工程,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健全政策机制,为循环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规范、引导、鼓励和支持为主要内容,加快研究制定地方性政策,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多元投入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帮助企业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开展循环经济的统计核算,加强对循环经济主要指标的分析,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

性生产方式,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企业管理,完善各项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节奖超罚,推进循环型企业建设。

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循环经济效益。降耗增效是科学发展的核心,更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而效益的实现和提高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没有先进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目标就无法实现。要按照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要求,积极组织和引导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共同研究解决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争取在一些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共性技术的攻关力度和产业化示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作用,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实现循环式生产。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积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推动交流与合作。各级各类企业要确立循环经济理念,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企业和实施示范工程,带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需要试点推动、典型引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大胆创新,从生产、消费、回收环节,从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从城市到农村,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实践形式。树立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交流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实施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争创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积极创建生态城市和村镇,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

要途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在发展思路上,将发展循环经济贯穿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结合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污水与垃圾处理能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和环境治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的、节约耕地的生态型村庄。在全社会树立资源节约型价值观、消费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着力搞好资源节约,杜绝资源浪费,真正实现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相统一。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方面面,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

各种媒体和手段,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普及循环经济知识,使全社会都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思想基础。加强循环经济教育和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对发展循环经济迫切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产品竞争力。

下载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刘雪荣 2005年第8期 ——第一要务近年来,潜江市坚持加快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七台河是一座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对于全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近几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掀起了一场学习沿海先进经验,加快“三个转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为了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切实为我市民营经......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精选五篇)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筠连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夏敏近年来,筠连县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经济社会取得......

    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余培发 近期,为探寻丘陵地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切实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笔者组织有关人员专程到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河西乡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从2007年开始进行规划建设,历经5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以煤为基础的煤—洗煤......

    循环经济发展计划

    谢政字【2010】24号关于印发《谢集乡2010年度循环经济工作计划》的通知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谢集乡2010年度循环经济工作计划》已经乡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

    循环经济自查报告

    2011年度山西东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节能自查报告山西东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2012年03月18日企业名称(盖章):山西东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报告编写人员(名单):鲍家齐王泽锋陈鹏举 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