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异议审计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9:0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质量异议审计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质量异议审计工作总结》。

第一篇:质量异议审计工作总结

2011年第一季度质量异议审计工作总结

依据工作计划和《产品质量异议管理规定》DLZGWA-10-21,审计部于4月11日至13日对2011年第一季度产品质量异议情况进行了审计。

一、一季度发生质量异议概况

一季度共接受客户8起轧辊质量异议,涉及12支轧辊,共61.239吨,其中3起是我方原因造成,5起是需方使用原因造成,具体情况如下:

上表说明:

1、对德龙钢铁2010年发出产品出现的多起质量异议,双方达成一致,德龙轧辊共计赔付2.5支新辊,拉回3支废辊。销售部解释,考虑我方利益,暂没对赔付做出实质性安排。经销售部测算该项质量异议损失金额约为11.8913万元。

2、协议赔付东阿山水的两只轧辊正在制造过程中。经销售部测算该项质量异议损失金额约为19.7488万元。

3、协议赔付唐山德龙的轧辊为我公司委托邢台钢联制造,由该单位直接赔付唐山

1德龙。经销售部测算该项质量异议损失金额约为0.8262万元。

4、其他由于使用原因造成的质量异议,我公司已经与客户协商妥善解决,没有赔付情况。

二、问题及建议

1、与客户发生质量异议后,需要给客户更换轧辊,原发出轧辊退回未及时办理入库。

因发生质量异议,2010年9月公司与唐山国丰达成协议,约定赔付两支10TN63002轧辊。赔付的两支新辊在2011年2月、3月各发货一支,废辊在2011年3月21日收回,但截止到2011年4月13日还没有办理废品入库手续。

查阅《产品质量异议管理规定》,废品入库手续只规定技术部办理退库和制废手续,对实物入库程序、手续及办理部门未进行约定。

建议:企管人事部对废品实物入库程序、手续及办理部门进行规范,及时办理入库。

2、与客户发生质量异议后,形成的质量异议赔付结果,没有或没有及时传递给财务部门。

第一季度发生的德龙钢铁、东阿山水质量异议赔偿合同,销售部没有传递给财务部门。

2010年10月10日公司与唐山国丰签订赔偿10TN63002两支轧辊,赔偿协议销售部在2011年4月13日才传递给财务部门。

建议:质量异议形成的赔偿协议应及时传递给财务部门。

3、赔偿协议中未对废辊是否拉回做出约定。

2010年与唐山国丰签订赔偿10TN63002两只轧辊,但未对出现质量异议的2支废轧辊是否拉回做出约定。

建议:在赔偿协议中约定废辊处置情况。

4、销售部没有及时将质量异议处置情况与技术部沟通。

2011年1月19日收到天津丽兴渤宇两支10DK033001轧辊质量异议,销售部表示,该项质量异议已经落实,属于需方使用原因;技术部表示,前期的确接到了销售部的通知,但一直没有通知技术部派人前往处理质量异议。

建议:销售部应将处理质量异议的安排和结果及时与技术部沟通。

5、销售部对补制产品编号未加“B”以示为补制产品。(DLZGWA-10-21-5.6)

6、技术部没有对质量异议做出结案报告。(DLZGWA-10-21-6.2)

2011年4月13日

审计监察部

第二篇:售后服务及质量异议处理管理制度

****公司售后服务及质量异议处理管理制度

1.目的为加强产品销售管理,树立企业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减少和避免因产品质量或售后服务不当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企业信誉度降低,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

产品质量和企业售后服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产品质量,搞好企业售后服务管理,对于公司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都有积极的意义。公司内各有关部门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工作。各级管理者以及其他有关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切实执行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经检验合格的出厂产品。3.职责

以顾客满意为准绳,赢得顾客,拥有顾客。销售部负责产品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公司内涉及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部门应密切配合,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售后服务。包括顾客询问,顾客投诉及时、满意的处理,退货保证等。3.1销售部在产品发出后应按照顾客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a)营销人员应及时按顾客要求在质量管理部办理产品质量证明书,质量管理部应严格按照产品出库单的要求及时办理,不得无故拖延,质量数据应实事求是,严禁虚开质检单据。

(b)结算员应及时做好产品销售清单,在顾客要求的时间内在财务部办理增值税发票事宜,财务部应及时开据增值税发票,不得无故拖延。

(c)通过电话、传真、信件、走访等方式收集顾客意见和建议,解决顾客提出的问题并及时上报、反馈到相关部门。

(d)销售部应建立顾客档案,保持与顾客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3.2产品售出后销售公司营销员应做到(a)主动与顾客联系,听取顾客意见或建议。

(b)对顾客拒绝收货、要求退货以及其他质量异议等等的抱怨问题,应及时汇报销售部负责人,设法寻求处理渠道。4.质量争议处理程序

(a)顾客提出质量异议,销售部应做好电话记录,必要时要求顾客以传真形式提出,作为质量争议处理的依据。

(b)销售部应及时通知质量管理部质量争议原因。(c)提出处理质量争议方案。

(d)与顾客协商解决或派员处理质量争议。双方协商应达成共识并签订协议;派员处理,质量管理部应保留处理结果或相关处理单据。5.产品质量发生异议解决方式

(a)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律没规定的,以国家政策或合同条款为准。

(b)以双方协商解决为基本办法。纠纷发生后,应及时与对方当事人友好协商,在既维护本企业合法权益,又不侵犯对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c)因对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坚持原则,保障我方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因我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主动承担责任,并尽量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我方损失;因双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实事求是,分清主次,合情合理解决。

(d)公司内部在处理纠纷时,应加强联系,及时沟通,积极主动地做好应做的工作。

6.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〇一三年七月一日

第三篇: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狠抓“四点”、“四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抓好审计质量控制,对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笔者结合整理申报优秀项目档案的体会,认为必须按照《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和《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评分办法》的要求,特别注意抓住四个的质量控制点,并从四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一、狠抓四个方面质量控制点

(一)履行审计程序控制点

1.关注表明履行审计程序的相关资料。注意查看是否缺少审计通知书送达回证、审计组长授权委托书、审计工作底稿汇总表、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或审计组对反馈意见的说明等审计资料。

2.关注是否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审计(调查)。包括是否存在实施方案未经复核批准即开始实施;是否存在没有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分工开展工作;在需要调整审计分工时审计组是否编制调整实施方案。

3.关注是否存在逆程序操作,导致资料形成时间相互矛盾。例如在审计(调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按照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汇总表、编写审计(调查)报告的顺序进行操作,而是完成审计(调查)报告后,补充或修改其他资料。由此出现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及复核时间早于审计证据取得时间或晚于审计(调查)报告形成时间,或审计工作底稿汇总表编制时间晚于审计(调查)报告形成时间等问题。

4.关注表明履行审计程序的相关资料编制是否规范。包括是否存在审计(调查)项目虽然表明履行审计程序的相关资料齐全,但是缺少规定内容,或相关资料间对应关系矛盾;是否存在审计(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稿没有审计组组长签名和落款日期;是否存在审计(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反映的问题在代拟稿中修改,但审计组没有说明原因或理由;是否存在对被审计单位提出异议的问题,没有在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说明中明确表示审计组是否采纳。

(二)编制审计资料控制点

1.是否编写规范。包括是否存在项目审计事项或索引编号编写不统一;是否存在没有按照一事一稿的要求编写审计工作底稿。

2.是否缺少规定内容。包括在编制审计(调查)实施方案时,是否缺少组织方式、技术方法、进度安排、所需审计人员数量、审计范围等规定内容;审计(调查)实施方案是否缺少重要性水平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质量控制、纪检保密等规定内容的表述;是否存在审计(调查)实施方案对审计目标、审

计分工没有细化,审计的方法步骤编写粗糙、操作性不强;是否存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有的审计工作底稿反映的问题没有在报告中反映;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存在要素不完整,或者缺少查证过程、查阅资料名称或审计方法步骤。

3.内容是否规范。例如编制审计(调查)报告时,是否在基本情况中表述审计评价的内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是否出现报告反映的问题超出审计范围,或者对问题的定性与审计工作底稿定性不一致,且审计组没有说明原因,对明显违规甚至是违法的问题没有提出处理意见,也没有说明具体原因。

4.审计复核是否规范。包括审计组在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时,是否存在简单签署“同意”,没有明确表明复核意见,或者没有进行复核就签字;是否存在有的签字确认的复核人员不是审计(调查)实施方案规定人员,而是审计人员互签;是否存在审计(调查)报告或审计工作底稿文字表述不简练、不清晰的问题。

(三)收集和使用审计证据控制点

1.是否符合合法性要求。包括是否存在审计(调查)项目在收集审计证据过程中,除红头文件之外的部分审计证据,没有逐页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或由审计组组长和审计人员予以确认;是否存在收集证言类证据时,没有说明证言人身份,缺乏法律效力;是否存在用铅笔或圆珠笔随意涂改审计证据,或者用碳素笔涂改审计证据中的关键数字后没有在涂改地方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予以确认;如果审计工作底稿上的数字不能直接从审计取证资料中获取,是否标注了相应的计算过程。

2.是否符合相关性要求。包括是否存在有的审计(调查)项目在使用审计证据过程中,多份审计工作底稿共同使用的审计证据,虽按照要求附在相关程度最高的审计工作底稿后,但未对其他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索引;是否存在将与审计工作底稿无关的审计调查统计表格、文件法规也附在审计工作底稿之后的情况。

3.是否符合充分性要求。审计(调查)项目在收集和使用审计证据过程中,是否存在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工作底稿表述的事实、定性或数据的情况。

(四)审计文书中反映的重要事项或数据控制点

1.是否存在审计定性不正确,将此问题定性为彼问题。

2.是否存在审计定性引用法规不正确甚至未引用法规。如审计定性时,没有引用审计定性的法规,而是引用了处理处罚的法规。

3.是否存在审计数字和专有名词不正确。如审计工作底稿,涉及审计定

性重要事项的相关单位名称和审计证据名称与审计证据不符。

二、从四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一)抓制度建设,全面规范审计质量专业标准

为使审计业务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有章可循,各单位在审计署制订的准则框架内,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全面细化审计质量专业标准、构建审计业务管理制度体系,并根据审计工作发展变化及时作出修订和调整。一是推行审计项目质量分级负责制。明确从审计组成员、审计组组长到审计业务部门负责人、办领导在执行审计项目过程中应尽的职责、承担的责任和相应的追究办法,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制订相应的追究办法;二是制订审计业务模板。统一规范审前调查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业务会议记录等审计文书格式,促进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抓复核程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按照审计署6号令规定的三级复核内容,严格落实复核责任。一是强化审计组的复核责任。审计组组长或由审计组组长指定的专人对审计组复核负责,要实时监控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提出调整方案的建议,履行调整手续;及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签署恰当的复核意见;二是切实发挥业务处的复核作用。对提交法制处复核的审计业务文书,业务处应对审计事实和证据、法规引用、审计评价、定性和处理处罚等方面进行认真复核,业务处负责人应严格把关。

(三)抓流程建设,突出重点环节着力贯彻落实

一是法制处要深入一线开展审计现场质量检查,督促审计组加强审计现场业务管理,规范审计行为,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坚持审计复核“预警”与审计情况通报相结合。即由法制处复核人员根据审计项目规定的审计报告上报截止时间,提前两周督促相关处室报送复核材料,以保证复核时间和复核质量。将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复核中发现的审计质量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每个季度在全办范围内书面通报一次,每年至少在全办大会上通报一次,起到典型引路和集中整改的双重作用;三是定期开展审计项目质量经验交流。组织有关业务处负责人开展讲座,结合以前完成的审计项目,剖析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问题,交流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经验,以此增强全员审计质量控制意识。

(四)抓流程规范,大力推广应用AO系统

对于有条件采集数据的项目,要大力推广应用AO系统。一是将AO系统的运用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始终。在审计方案中必须有应用AO系统的量化指标,在审计实施阶段必须运用AO系统采集的数据建立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和审计情况数据库,在审计结束阶段对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管理和控制审计过程的情

况进行量化评定;二是将AO系统的应用纳入主审负责制的任务内容。由主审规范审计公文及审计项目文档用语,并输入AO系统,然后打包传送给审计组全体成员,审计组全体成员根据承担的审计事项,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定期回传给主审,审计组长和主审借此可以对审计人员进行实时管理,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时效性。

第四篇:如何保证审计质量

如何保证审计质量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审计准则规范体系。

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家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后审计署相继以审计署令的形式出台了一系列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审计准则规范体系。国家审计基本准则,是制定其他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的依据,是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办理审计事项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审计准则提出了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要求,是对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基本约束,为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提供了依据,是全面质量控制的制度保证。《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则是对审计法和审计准则的细化、完善和发展。它既体现了审计准则的原则要求,又符合突出重点、分步推进、讲求实效的精神,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审计署发布的一系列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办法,都是规范审计项目基础工作的重要措施。

(二)坚持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应当严格按照《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审计应有的独立性,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正直、诚实的品质,严谨的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本领从事各项审计工作。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本要求。

(三)编制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

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是强化审计质量宏观控制的要求。审计机关通过编制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努力提升审计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总体质量。审计计划应当紧紧围绕计划确立的审计工作总体目标进行编制,既要体现全面审计,也要突出审计重点,权衡质与量的关系,科学安排审计计划,还应当考虑审计项目的时间、经费和人员要求,做到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统筹协调,合理均衡,使审计计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供保障。审计计划既要紧跟经济发展形势,认真查处妨碍经济发展的违法乱纪问题,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还要考虑审计项目计划本身的问题,如项目的全面性、项目的影响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同时,还要建立审计计划执行进度报告制度,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以确保审计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人员的素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一般说来,审计人员素质越高,审计质量也越高。审计机关既需要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以适应审计高层次监督的要求,又需要审计人员在能力上具有层次结构,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审计工作的要求,又能降低审计贡献成本率,审计机关还需要多结构、复合型的专业审计人员,要求不同专业的审计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因此,审计机关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第五篇:审计质量控制

(一)加强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是CPA审计服务的主体,他们是审计产品的直接提供者,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对于审计质量负有重大的责任。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应该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点工作,重中之重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审计人员把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执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培养审计人员的思维能力。

四、提高素质,强化管理,实行全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是搞好审计的基本前提。要强化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的理念,强化审计机关全员质量控制的理念,审计机关每个人的工作都构成审计质量,人人都要为审计质量把关,这一点对审计业务人员都可理解,但实际上审计法规复核人员、审计监督管理人员、打字文印人员乃至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实际也直接或间接形成审计质量。

《审计准则》中明确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审计业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并且对审计机关在任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审计人员具有与其审计业务相匹配的职业胜任能力。这些规定对确保提升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作风,经过全体审计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审计质量。

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提高员工的执业技术水平。执业质量与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现在会计造假的水平越来越高, 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你没有好的’‘金钢钻” 是做不好“瓷器活” 的。没有过硬的本领、难以发现假账, 即使发现了也可能会把错的当成对的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 必须把提高员工的执业技能作为一项大事抓实抓好, 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业务技能,开展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必须从思想根源,加强诚信教育,防止审计失败,这提高审计质量的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社区教育培训和职业道德展览,一方面增加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项目经理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内部审计,加强诚信教育。

2.对审计过程的控制。审计过程的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对质量控制而言, 在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实施阶段, 事前和事中的指导和监督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而在审计完成阶段, 由事务所高层负责人进行最终复核是把住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 必须重视审计计划的编制, 并保证按计划实施审计工作。同时建立三级复核制度, 事务所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对具体项目工作底稿逐级审查复核并签发审计报告, 由于审计业务本身的复杂性, 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审计风险以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 对某一经济事项难免有错误的判断,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 减低审计风险, 明确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 建立三级复核制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审计计划阶段的质量控制。要保证审计质量,首先

要以科学发展观制定和管理审计计划,树立审计项目计划意识,明确审计工作目标,点面结合,重点突出。(1)科学选择审计项目。要紧紧围绕政府的工作重心,树立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意识,在认真调查审计需求的基础上,对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从项目重要程度、项目风险水平、审计预期效果、审计频率和覆盖面、项目对审计资源的要求等方面对初选审计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审计项目及其优先顺序。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单位应当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既要有创造性,确保审计计划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同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性,避免重复、无效的审计项目,适度核算审计成本,避免给被审计单位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3)合理分配审计资源。要正确评估审计项目与审计资源,找到最佳切入点,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控制审计成本。(4)及时评价计划执行情况。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和实施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统计制度,定期检查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评估执行效果。

2.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只有通过恰当程序获取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能充分揭示和正确评判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状况和遵守财经法纪的真实情况。

(1)恰当组织审计组。根据审计需求恰当分配审计人力资源,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

(2)充分开展调查了解程序。“调查了解”作为审计实施的一部分贯穿于审计实施的全过程。审计组应当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重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充分运用职业判断,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

(3)精心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机关要在做好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重点及审计措施,审计工作要求等四项内容。在审计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实施方案的制定,内容要具体,要具有可操作性。

(4)依法获取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等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并评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5)规范编制审计记录。审计记录包括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和与审计项目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以实现下列目标:①支持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报告;②证明遵循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③便于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

(6)规范撰写审计报告。《审计准则》强调了审计组讨论形成审计报告,以第五章整章的篇幅对各类审计报告的格式、构成要素、编写内容、行文程序、复核重点、审理重点、签发程序、送达和报送程序、对外公布程序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形成了严密的审计公文编审运转程序,筑成了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防线。

(7)严格执行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环节。为了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准则要求在审计报告签发前要经审计组组长审核、业务部门复核、审理机构审理。3.终结阶段的质量控制。一是签发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经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后,报送被审计单位、被调查单位。二是积极实施审计整改检查。审计整改检查是审计准则的新增内容,要求审计机关建立审计整改检查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和其他单位整改,审计机关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检查、了解整改情况,并向审计机关提出检查报告。审计机关可以采取实地检查或了解、取得并审阅相关书面材料等多种法师检查了解整改情况。

.健立健全各项挽章制度, 从全过程进行质童控制实践证明, 仅凭事后通过工作底稿的复核来进行质量控制的效果不理想, 要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必须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从接受委托、签订业务约定书, 直至出具审计报告的各环节都要按照执业规范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 把质量隐患消除在各个环节中。要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事务所必须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如业务承接与签约规定.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指引, 人员委派制度, 分级督导制度, 业务操作流程, 外勤工作规则, 三级复核制度, 重大及疑难问题会商制度, 工作质量考核奖惩制度, 文印及档案保管制度、报告签发制度等等, 有了这些规章制度, 才能在质量控制方面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规章制度建立后, 关键是要落到实处, 因此, 事务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要经常性地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行。

(一)审计前的质量控制。审计前的质量控制指从一个项

目的开始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过程的时间

与成本。加强审计项目前期审计质量的控制,必须抓住审计项

目立项和审前调查与方案编制两个方面,一是审计项目的立

项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做到项目目标明确;二是审前调查与方案编制,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

(二)审计中的质量控制。审计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

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在具体审计业务实施阶段,要按审计外

勤工作的管理制度规定,严格外勤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负

责人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在工作底稿上反映出其专业判断的过程和工作轨迹,把好审

计证据的质量关,完善信息传递系统,保证上下之间信息渠道的畅通,避免外勤工作的失控。审计工作人员应记录对质量控

制制度的遵守情况,以供日后修订和完善质量控制制度使用。

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

至终都符合相关准则的要求。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对报

告的起草、签发、打印、签章及分发使用作出具体规定。保证审

计报告按规定的程序、格式对外出具,避免出现纰漏。完善复

核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提升审计质量控制机

制。

(三)审计后的质量控制。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审计人员

都应对本次审计工作及时迚行总结,简要阐述本次审计工作

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指明今后类似审 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此外,还应针对不同行业、系统的审 计工作迚行总结。审计总结对今后的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 导意义,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加强审计 档案的管理。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应当妥善 管理和保管。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为今后的审计 业务服务。同时,对于降低审计风险,化解潜在的诉讼具有特 殊作用。

二要把握审计质量控制点,建立质量控

制体系。审计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 及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是把好审前调 查关,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通过审前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并对审 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确定审计重点,分解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 容,明确审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落实审计 责任;二是规范审计取证工作,提高审计证 据质量。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取得的证据进行 分析、判断、综合和归纳,科学地决定审计证 据的取舍,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充分和合 法;三是推行审计日记制度,健全审计项目 质量的内控机制;四是重视审计复核工作,加大审计复核力度,严格执行审计复核和审 定制度,实行审计项目三级复核制,所有重 要审计项目都要通过审计业务会议集体审 定;五是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强化 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各个环节应该完 成的工作和各个环节的责任,实行一环扣一 环的质量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除此,从一 般的审计人员到审计机关领导,不论是谁,只 要在执行审计项目过程中违反了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和审计质量控制规定的,都要追究 相应的责任。

一、突出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

审计方案包括审计机关审计工作方

案和审计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案是

审计质量控制的“龙头”,是指导审计人

员实施审计的“路线图”。要高质量地编

制审计方案,首先要搞好调查了解,在此 基础上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重要审计项 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

责人审定;其次要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 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确定审计步骤和 方法,落实审计分工和审计责任,增强审 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指导性,防止审计 操作与审计实施方案脱节,真正发挥审

计实施方案指导、规范和控制审计过程的作用。

二、突出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

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提

高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审计实施的主

要工作是收集、整理审计收据。收集审计 证据时,必须注重审计证据的质量要求,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审

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和与审计目标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为 编制审计报告提供支持。要加大审计组

组长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现场审核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证据不充分、不适

当,审计结论不恰当等问题,加强对审计 人员现场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审计复核制度,切实解决审计工作底稿未经复核或复核

流于形式的问题。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

和审核工作中,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注重

规范与完善。

三、突出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反映审计工作情况和审

计结果的载体,审计质量最终体现在审

计报告上。审计报告必须以审计工作底

稿为基础,以审计证据为依据,如实反映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做到内容完整、事 实清楚、结论正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应当集体讨

论起草事项并作出记录。审计组应当在防范审计风险的情况下,按照重要性原

则,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提出 审计评价意见。审计组应当根据审计发

现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原因和

审计报告的使用对象,评估审计发现问

题的重要性,如实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

映。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对审计报告

进行复核并提出书面复核意见。审理机

构可以根据情况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

审计报告原则上应当由审计机关业务会

议审定。要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综合分析水平,重点分析宏观性、普遍性、政 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并提出改进建

议,充分体现审计成果,提升审计质量。

2.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加强会 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首先要保证业务流程质 量控制要到位。其中, 在业务承接阶段, 控制的 重点是充分评价客户风险, 将不良风险的可能性 降至最低。在审计计划阶段, 控制的重点是进一 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选派熟悉客户行 业特点和生产经营流程且与客户无利害关系的审 计小组成员执行审计项目, 制定周密的审计方案。在审计实施阶段, 要针对具体的会计报表项目, 确定有效的实质性程序及其执行的范围和具体时 间, 以搜集充分的、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编制 完整、清晰的审计工作底稿, 记录审计测试的执 行过程和结果。在审计报告阶段, 控制的重点是 根据审计程序执行的充分性和被审计单位未调整 事项的重要性等发表适当的审计意见并撰写审计 报告。此外, 要严格执行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 和事务所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 保证审计质量。

下载质量异议审计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质量异议审计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审计项目质量经验交流材料

    审计项目质量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县审计局对重大、重要的审计项目采取集中讨论、领导跟进、观摩学习、汇报分析等方法,集思广益,取他山之石以攻玉,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审计项......

    供应商质量审计管理制度

    供应商质量审计管理制度 1.为确保生产用物料质量稳定、可靠,应对主要物料供应商进行质量审计。 2.物料供应商首先应证照(企业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原辅料及内包装材料供应......

    内部审计质量提高

    一、合理确定内部审计项目,科学选择审计对象内部审计是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内部审计部门在确定审计项目时要考虑以下三点:一要体现重要性原则,即立项和计划审计的项目必须是......

    提高审计质量工作经验材料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已成为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审计机关如何树立科学的审计质量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水平,是摆在我们全体审......

    如何提高跟踪审计质量

    如何提高跟踪审计质量一、跟踪审计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必要性(一)跟踪审计的概念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是依据法律法规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咨询......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机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讲究审计质量不仅是审计机关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社会和各级人大、政府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浅议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浅议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浅议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海原县审计局包兆武近年来,审计质量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审计署于2004年2月发布了第6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水平1、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3、重大项目会审制度 4、档案管理制度 1、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1.1 专业项目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