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文档

时间:2019-05-12 19:5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文档》。

第一篇: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文档

关于印发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闽委教宣〔2011〕27号

各设区市委教育工委、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各省属中职、中小学校: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根据今年教育年度会议和全省教育工委工作会议要求,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中小学德育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

2011年5月27日

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和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重点,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优化育人环境,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到2013年,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深化;建立省、市、县、校四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健全完善中小学生法纪教育长效机制,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同比明显减少;设区市各建成1个示范性社会实践活动基地,70%县(区、市)各建成1个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实施培养培训百名德育名师、千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生管教师、万名骨干班主任计划;建设覆盖全省城乡学校的数字德育资源共享平台;健全完善全员育人的“成长导师”机制,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进一步形成。经过三年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普及深入,心理健康、文明礼仪和法纪教育更加有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更加丰富生动,校园文化进一步繁荣,德育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德育特色更加彰显,中小学普遍重视德育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科学发展。

遵循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生活打好基础。小学阶段德育目标是: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懂得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社会生活基本常识教

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阶段德育目标是:教育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国情,初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强化行为规范教育和法纪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逐步形成诚实守信、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科学意识。高中阶段德育目标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逐步形成法律意识、科学意识以及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中职学校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劳动纪律、职业规范教育和健全人格、自信自强、创业精神教育。

三、工作重点

2011年至2013年重点推进和实施10个行动项目:

(一)养成教育提升行动

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把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定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手册》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须知》,切实抓好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针对学段特点,小学重点开展讲文明、讲礼貌、爱劳动、爱集体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中学重点开展遵守校规校纪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各学校要制定行为规范教育规划和工作目标,落实岗位职责和评估考核制度,狠抓学生一日常规管理与教育,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把考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开展全省行为规范示范校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团、队在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管理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能力的运行机制。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引导学生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认真贯彻《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把文明礼仪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形成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分别确定小学、初中、高中的文明礼仪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各地各校要抓好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和中职学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不断扩大活动参与面和普及率。每个县(区、市)要创建2-3所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指导学校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二)生命安全教育提升行动

加强生命教育。制定实施《福建省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把生命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编写生命教育地方和校本教材。根据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重点内容,推进生命教育内容进课堂,将生命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把生命教育与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和专题教育有机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与学校日常生活与管理相结合。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组建福建省生命教育指导组,加强对学校生命教育的引领指导。各地各校要开展“珍爱生命、幸福生活”等主题教育。在福建中小学生在线开设“生命教育”频道、网页。

加强安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举办安全讲座、编写发放安全教育手册、制作安全教育动漫宣传片、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地加强学生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火防震、防拥挤踩踏、防食物中毒、用电安全等教育。加强学生安全自救技能训练,形成学校安全演练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规定和工作措施,不断推进日常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要重点加强校园保卫力量,加强门卫值班和校内治安巡逻,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各地要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特别是校车的管理,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三)法纪教育提升行动

全面开展“法纪进校园”和“法纪进课堂”活动,抓好每学期第一个月的“遵纪守法专题教育月”活动,形成制度、全面覆盖。中小学普遍开展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稳步推行全员育人的“成长导师”制度,让所有教师都负责到班,责任到人,担当部分行为有偏差学生的“成长导师”,或分担部分班级管理工作,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选聘、管理、考核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法纪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加强对校园暴力、网络犯罪、勒索等中小学生犯罪早期预防、预警和干预,建立学生校园伤害预警机制,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预防校园侵害案件的发生。

(四)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

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立省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建专家团队。全面建立省、市、县、校四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室、心理热线、心理论坛、网络咨询平台等的作用,到2012年实现学校心理咨询室基本覆盖,每个县(区、市)都要创建3—5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把每年5月最后一周确定为“心理健康教育周”,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优质课评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师生比1:1000配备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与水平,2013年前对中小学德育干部和骨干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轮训一遍。

(五)特殊群体关爱帮扶提升行动

各地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品行有缺点的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有心理障碍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帮扶制度。各地要发动社会力量,推广“爱心妈妈”等结对帮扶办法,让他们感受关爱,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培养奋发向上精神,减轻心理负担。学校要制定关爱帮扶特殊群体工作计划,采取多种救助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地为特殊群体排忧解难。要挖掘亮点,培育和树立特殊群体学生优秀典型。各学校要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做到一人一档,落实“一对一”帮扶。学校要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和社区联系,实施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和帮扶工作,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渡过难关,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发生。

(六)课堂育人提升行动

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教学。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化建设,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年级德育内容和目标体系,发挥德育学

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势,增强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和教研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德育教研员,组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加强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开展福建德育名师网上授课(教研)活动,展示推广各地德育课程优质教学资源。逐步建立省、市、县德育名师(德育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发挥德育名师和德育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促进德育课程教学和育人团队成长。实施开展全省德育课程“精彩一课”和优秀课件征集评选活动,积极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德育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德育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积极挖掘和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见》,整体规划好中小学学科德育内容体系,落实各学段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设立学科德育研究重点课题,利用中小学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找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合点,开发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教师教学参考资料。开展全省课程育德优秀案例评选和课程育德研讨交流活动,推广学科育人成果。把学科德育渗透纳入德育测评体系,到2013年实现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有机渗透。

(七)校园文化育人提升行动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要求,制定实施本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划。力争到2013年,使全省大多数中小学校拥有体现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各中小学要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加强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宣传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全省中小学“争创温馨班级、构建和谐校园”活动。

加强校园精神培育。各中小学要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并抓好贯彻落实,做到严格管理,规范有序。深入推进学风、教风、校风建设,通过校微、校训、校歌、校报校刊、校树、校花和校风、教风、学风宣传牌等载体表现校园精神,让师生受到熏陶和激励。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抓住重大契机开展主题教育,继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和“我们的节日”活动,办好“形势教育大课堂”。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系列活动,组织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中小学要普遍举办校园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各地要定期举办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积极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推广优秀少儿歌曲,广泛开展“班班有歌声”、“红歌大家唱”等活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与指导,每两年评选表彰“百佳学生社团”和“千名优秀学生社团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校园网络道德教育,推广建设学校“绿色网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八)实践育人提升行动

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制定实施全省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指导纲要,着力解决制约中小学社会实践的安全、经费、时间、场所等薄弱环节,为学校开展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各校每年要制定各年级学生社会实践计划,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小志愿者”网上注册和校内外服务活动、社区实践活动、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要组织学生就近就便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

红色旅游。各校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师从事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指导工作,计算工作量,纳入教师绩效工资统筹管理。各地要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予以保证。完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切实保证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每学年1-3天、中高年级学生一般每学年5-10天;初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20天;普通高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30天的社会实践时间。

推进德育阵地建设。贯彻《福建省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的意见》,规划建设好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到2012年各县(区、市)全部建成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设区市各建成1所示范性社会实践基地,到2013年全省70%的县(区、市)都要建成1个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做好各类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配合工作,主动联合社会各个方面,充分发掘利用学校、社区、工厂企业、科研院所、体育场馆、文艺团体、驻闽部队、公园景点、公益服务场所、农业生态园区等社会资源,建立各类专题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

(九)数字德育提升行动

加强全省德育网络资源建设,促进德育管理、活动、课程、评价、培训信息化。加强全省中小学德育网络的统筹管理,整合各类资源,以福建中小学生在线为基础,建设福建中小学德育信息资源库,搭建省、市、县、校德育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德育工作动态管理新模式。加强德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整合、新建、引进一批优质网络德育教学资源,广泛开展网络德育主题活动、实践活动和教研活动,使农村师生共享优质德育资源。加强网络安全责任管理,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到2013年把福建中小学生在线、中职学生在线建设成为深受中小学生欢迎、有影响力的德育主题网站。充分发挥省级主题德育网站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广莆田绿色网室、厦门小学生文明博客的建设管理经验,全省每个设区市建立一个中小学德育主题网站,每个县(市区)有德育专题网页。建立网络舆论引导、网络监管、网络技术、网络评论员和BBS版主五支队伍,提升网络管理水平。开展全省优秀德育网站(网页)评选活动,促进一批德育示范网站和品牌栏目的形成。提高德育队伍应用信息技术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拓展德育新时空。

(十)队伍建设提升行动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深化师德师风教育,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重点,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全面提高师德人文素养。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定期开展全省“师德标兵”和“师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严格按照福建师德规范20条禁令的要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共同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推广实行“成长导师制”,提倡教师人人做学生的导师,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要求对挂钩结对的学生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将德育工作队伍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健全省、市、县三级德育队伍培训体系,提高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完善班主任培训制度,班主任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举办全省班主任素质大赛,编印《班主任工作手册》,提高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精细化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要求,保障班主任的合法权益,结合省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评选,每三年表彰一批“福建省十佳班主任”和“福建省百名优秀班主任”,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建设一批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培养学科德育专家骨干,促进德育与学校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各校要重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配齐配优中小学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定期开展团队干部业务培训。加强中小学生管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编制,选好配强生管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推行学生干部竞选制和轮换制,推动中学生业余党团校和学生会组织全覆盖。充分发挥教育关工委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扩展以“五老”为主体的关爱工作团和校外辅导员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师生根本利益的高度,把中小学德育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和创新学校管理。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工委、教育局都要建立起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专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各级各类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小学校长要切实担负起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

(二)加大经费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中小学德育工作专项经费。各中小学要保证学校公用经费中按学生人数安排3%以上的经费用于德育工作、德育实践活动,并逐年增加,为德育课教学改革与研究、德育队伍培训进修、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工作表彰与奖励等提供保障。

(三)完善“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承担社区教育职能,积极会同妇联组织加大家长学校建设力度,省里制定印发《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意见》,健全家长学校的师资、教材和教学计划。学校要主动承担责任,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发挥社区作用,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服务。各校设立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明确班主任家访制度及教师家访制度,并列入考核内容。加强与特殊家庭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各地通过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定期开展巡讲活动,把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配合,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以互联网、手机为重点的网吧、网络、荧屏声频、出版物净化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和新媒体管理,发挥好报刊、电视、电台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弘扬社会正气,努力提供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理论研究。充分利用福建省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资源优势,发挥德育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和《福建教育》(德育版)的导向作用,每年发布和组织实施全省中小学德育和校外教育研究课题规划,支持鼓励各地各中小学组织教师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推动德育工作信息交流。开展德育实验研究,在全省范围内分阶段建立德育实验示范学校,总结和推广实验成果。

(五)强化督导考评。完善德育工作检查考评机制,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德育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建立县(市、区)教育部门德育工作绩效评估制度。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年报制度和《福建省学校德育工作测评方案(试行)》的实施,把德育工作作为考核领导业绩和学校评奖、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作为文明学校的前提条件。对德育评估不合格的学校实行黄牌警告,并建议上级党委对学校领导予以降职或免职。建立和完善表彰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定期组

织交流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表彰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要建全校园稳定工作机制,完善“经常排查、定期分析、信息预警、事前预防、随时化解、应急处置,督导检查、责任倒查”的工作制度,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校园内、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执行课程计划情况的督查,既要开足开齐规定课程,又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充足的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六)推动工作落实。各地各校要坚持因地制宜,强化整体部署和局部推进相结合,根据本行动计划要求制定专项实施方案,促进各项工作落实。鼓励各地各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打造区域、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全省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推动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活动广泛开展,形成德育工作科学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新格局。

第二篇: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

黄池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

(2013—2016学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德育教育与德育活动,细化德育工作内容,丰富德育内涵,全面加强和创新德育工作,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重点,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使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普及深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文明礼仪和法纪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更加丰富生动,校园文化进一步繁荣,德育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德育特色更加彰显,德育工作更加科学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

为了保障德育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我校认真按照潞城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行动方案》中实施“六大行动”内容全面推进。

(一)德育课程提升行动

积极开展德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开全开足上好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等德育课程,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改进德育课教学,突出对话、互动、活动、实践、体验、探索性学习等方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各学科都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 德育资源,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远大理想;通过教学,给学生传授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创新思维,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到2015年实现各学科德育有机渗透。

在重视国家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利用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自然资源,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

(二)德育队伍提升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聘任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强班主任培训,定期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推广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改善班主任工作待遇,把班主任工作业绩作为绩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建设一支稳定的校内德育队伍。

健全完善德育团队建设,由校长牵头,分管领导、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等成员组建德育工作干部队伍,定期研究、部署和实施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少先队要发挥优势,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

充分发挥关工委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扩展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加强与公安、交通、质监、食药等有关部门的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从整体上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三)阵地建设提升行动

充分发挥乡村少年宫德育实践活动主阵地作用,积极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课外活动,乡村少年宫根据培养目标、活动 时间、活动资源容量,统筹安排,动员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有项目,根据学生爱好使学生初步掌握两种乐器演奏技能、两种体育运动技能以及两种实践操作技能。

充分发掘利用学校、社区、工厂企业、公益服务场所、社会实践基地(太南八路军纪念馆)等德育资源,开足开好劳动技术课程、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广泛开展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社会调查、主题教育、素质拓展等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把绿化、美化、净化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扎实开展以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重视校风、校训的提炼和概括,重视校歌、校徽的创作和设计,使这些外显的精神文化象征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其内涵。积极打造高品位的“人文校园”、高质量的“绿色校园”、高效能的“数字校园”和安全有序的“平安校园”,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如黑板报、壁报、橱窗、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等,由专人管理,有计划的利用这些固定阵地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教育活动,积极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密切家校联系,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献计献策。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新机制,实现学校家庭互动,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连贯和延续。各校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议,举办两期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通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要按照“七有”,即有教学计划、有制度、有师资、有教材、有场所、有活动、有经费的要求,着力提高家长学校的开办率和合格率,积极创建示范家长学校。

(四)专项教育提升行动

深入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贯彻教育部新颁发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为重点,广泛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文明礼仪我先行”等专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自护、自救和自我防范能力。注重言行、交往、卫生、起居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精神。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科学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贯彻落实教育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开设心理辅导咨询,及时了解和掌握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需要给予心理帮助的学生,积极化解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效监控并防范各种突发事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

贯彻落实《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开全开足并上好法制教育课程,聘请法制副校长。依托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警示教育、警校共建、家校共建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

(五)品牌活动提升行动 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安全”为主题秋季开学第一课、9月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德育常规活动。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关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道德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5月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积极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

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部署要求,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期间,在学生中深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充分利用 “六一”、“七一”、“八一”、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以 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

建立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大力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提供更多关爱。把志愿服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

(六)先进典型选树行动

深入学校、教师和学生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热爱祖国、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鼓舞全体教师不断进取、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促使广大师生学有标杆、比有榜样、赶有目标。

采取多种方式,多角度广泛学习宣传国家、省市及身边先进典型人物的先进典型事迹,逐步扩大影响力和辐射范围。通过开展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演讲会等宣讲活动,开展“学典型、赶典型,超典型”主题实践活动,对先进事迹、典型做法、成功经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学习和宣传,不断拓展典型宣传的途径和手段,不断拓宽典型宣传的空间,着力增强宣传效果。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典型、走进典型、学习典型、成为典型。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让先进典型带头示范,推广经验,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以先进典型为导向,引领全联校形成良好风尚,引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典型的帮带作用,实行先进帮后进,启动后进内力,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我校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的贯彻实施,成立以刘杰彪校长为组长,崔红斌、郭锋锐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

(二)加大经费保障。为德育课教学改革与研究、德育队伍培训进修、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等提供保障,学校保证德育工作经费。

(三)完善“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学校要主动承担责任,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发挥社区作用,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服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明确班主任家访制度及教师家访制度,并列入考核内容。把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配合,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专项整治工作,弘扬社会正气,努力提供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推动工作落实。完善德育工作检查考评机制,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价体系,坚持因地制宜,强化整体部署和局部推进相结合,各校根据本行动方案中的德育工作提升行动,制定本校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计划,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和措施,每年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每学期制定德育工作行事历,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形成德育工作科学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新格局

五、工作要求

我校要以“一校一品,品中有特”为发展理念,在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着力打造“一校一亮点”的德育品牌。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上“星级”,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

我校要组建德育科研队伍,积极开展德育研究,制定课题方案,参与课题实验,形成浓厚科研氛围,做好德育成果的总结、交流和推广,不断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突出学校德育工作在考核班主任工作业绩、督导评估体系等工作中的权重,接受联校定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把对各学校德育工作考核结果作为申报和评选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学校的参考依据。

二〇一三年九月

第三篇:江阴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

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精神以及《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0—2012年)》、《无锡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0—2012年)》有关要求,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打造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新亮点,实现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提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遵循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意识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我市加快转型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强大后备军。

(二)工作目标

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经验成果,经过三年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普及深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更加健全完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活动开展更加丰富生动,德育队伍更加有力,德育特色更加彰显,中小学普遍重视德育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努力推动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继续走在全省的前列。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德育为首。牢固确立德育在教书育人中的首要地位,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坚持贴近实际。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广泛开展各类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活动,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3.坚持知行合一。注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思想品德修养与文明行为规范的统一,突出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养成文明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4.坚持改革创新。充分体现时代发展对德育工作和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创新德育内容形式,优化德育活动载体,拓展德育工作途径,努力构建与时俱进、开放有效的德育工

作新机制,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动力与活力。

二、主要内容

(一)德育课程提升行动 1.改进中小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和形式。积极开展德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开齐开足上好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等德育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落实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2.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鼓励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市级德育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初步形成优秀德育校本课程体系。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德育常规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德育效果。

(二)德育队伍提升行动 3.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建立班主任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层次有机衔接的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班主任工作协作交流活动,每年举办全市班主任工作技能竞赛,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实施青年班主任和德育骨干导师制,促进青年班主任加快成长。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完善表彰奖励制度,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优秀班主任”,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能手”和“无锡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新秀”。在教育媒体开设专题专栏,进一步加强优秀班主任典型事迹的宣传。4.加强中小学团队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中小学团队建设“三纳入”工作体系,规范团队干部上岗制度,配齐配优中小学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定期开展团队干部业务培训,每两年表彰一批“无锡市优秀团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实行学生干部竞选制和轮换制,推动中学生业余党团校和学生会组织全覆盖,定期评选表彰中学生业余党团校示范校,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5.加强德育工作专家库建设。加快培育德育专家骨干,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带头人”。充分发挥德育专家示范引领作用,成立由德育工作带头人、德育教研员、优秀班主任、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视导团”,以视导、培训、交流、考核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对全市中小学德育重点工作进行研究和指导。成立由班主任工作能手、新秀和优秀班主任等组成的“无锡市班主任工作讲师团”,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交流推广班主任工作成功经验。6.加强德育工作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关工委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小学关工委组织全覆盖,积极扩展以“五老”为主体的关爱工作团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完善表彰奖励制度,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中小学理事会成员多方组成的资源优势,开发利用理事会德育功能,依托理事会有效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三)阵地建设提升行动 7.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贯彻落实《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和《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纲要》,进一步规范江苏省无锡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各类挂牌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和各市(县)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市(县)区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管理,完善设施条件,丰富课程体系,提升活动效果。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实践基地的作用,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要组织学生开展为期1—2天的实践活动,高中要组织学生集中开展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参加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9.大力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积极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中小学每年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依托无锡教育网资源优势,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网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加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建设,依托学校办学资源优势,普遍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优秀学生社团”和“无锡市十佳学生社团”,并开展学生社团建设成果网上展评活动。美化校园育人环境,加强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校园电影院等德育阵地建设,开展优秀影视剧作品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10.促进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密切家校联系,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新机制。积极普及和倡导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办好各级网上家长学校,开办“家庭教育大讲堂”,每年举办全市现代家庭教育论坛活动。进一步巩固发展中小学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科学化引领和管理德育骨干队伍建设,抓好课程管理、师资培训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家长、优秀家长学校和示范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校本研究,评选推荐一批现代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和优秀校本课程。

(四)专项教育提升行动 11.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围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广泛开展主题报告会、主题班队会、征文演讲比赛、道德实践、读书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自

觉行动。13.强化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2012年实现学校心理咨询室全覆盖。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开展星级心理咨询室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竞赛和心理健康辅导优秀案例评比,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培训,鼓励学校引进、培养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开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职称系列和骨干教师系列。每年5月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月”活动,组织心理健康志愿服务进学校,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14.建立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全面、规范开展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明确不同学段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开齐开足上好法制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掌握。依托班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国旗下讲话、职前教育、警示教育、警校共建、庭校共建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每年暑假前开展全市中小学“暑假法制安全教育第一课”,活动,努力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配齐配优中小学法制教育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四帮一”教育和教师“爱生三走进”等帮扶助学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强化学生常规管理,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职校学生综合素质。

(五)品牌活动提升行动 15.深入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关于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在家庭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感恩意识;在学校开展“和谐校园,健康成长”活动,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在社会开展“传扬美德,奉献爱心”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观念。扩大主题实践活动联系点覆盖面,开展校级经验交流活动,推动每个联系点形成活动特色。每年组织开展“无锡市十佳小公民”事迹展评和“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双有”主题教育,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16.深入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部署要求,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突出“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尊老爱幼”主题;在清明节期间,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主题;在端午节期间,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主题;在中秋节期间,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主题;在七夕节、重阳节期间,突出“爱情忠贞、家庭幸福、敬老孝亲”主题,开展辞旧迎新、节日民俗、经典诵读、祭奠先烈、踏青远足、中秋赏月、对联诗会、尊老敬老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在学生中深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充分利用“五四”、“六一”、“七一”、“八一”、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以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成效。17.广泛开展“七彩的假日”学生假期系列活动。稳步推进学校文体设施节假日向本校学生和所在社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骨干作用,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精心设计“假日新视野”、主题游学、网上读书、红色旅游、“快乐大篷车”、“红领巾寻访活动”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学生节假日活动载体,不断扩大学生的参与面。积极开展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并逐步使其制度化。加快各级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城乡社区校外辅导站建设,坚持公益性原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拓展学生能力素质。18.深入推进“共同的家园”班集体建设创新实践活动。总结班集体建设工作经验成果,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全市中小学深化推进现代班集体建设创新实践,组织师生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具有“积极的发展愿景、良好的舆论规范、和谐的人际关系、自主的管理机制、鲜明的个性特质”等特征的优良班集体。精心组织“以共同的家园”为主题的班级系列教育活动,把握班级集体及成员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创设主题教育情境,依托主题班队会、班级特色活动、社会实践、集体心理辅导以及课外集体体育游戏等活动,推动现代班集体建设创新实践,培育一批现代班集体建设特色学校,定期展示现代班集体建设优秀成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首,把德育工作作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以推动。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完善各项德育工作制度,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要保障德育工作经费,完善德育活动场所设施,为德育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2.强化督导考评。要完善德育工作检查考评机制,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德育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办学绩效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完善先进表彰制度,定期表彰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加大德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展示德育创新成果和特色品牌,努力营造人人重视和关心支持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3.深化科研推动。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科研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支撑作用,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组织教师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开展德育校本课题研究,着力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各级教研部门要配备专职教研员负责德育科研工作,加强对学校德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努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一校一项目,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篇二: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小学

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上级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全力打造经济开发区联校德育工作新亮点,实现各小学德育工作新提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与时俱进,树魂立根,坚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对教师重点进行“师德行风”教育,对学生重点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及养成教育。将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丰富多采的课内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拓德育基地和实施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和方法,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从而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各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初步建立德育网络、德育队伍精良有力、德育途径更加广泛、德育特色更加彰显的工作局面,通过生动活泼的德育手段,富有实效的德育途径,以德育校本课程为载体,以日常行规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综合评价为导向,将日常教育与开展活动相结合,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具体目标为: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懂得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社会生活基本常识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工作重点

三年中,要重点推进和实施以下几个行动项目:

(一)养成教育提升行动

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切实抓好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各校要重点开展讲文明、讲礼貌、爱劳动、爱集体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深化、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月”(每学期的第一个月)活动,制定行为规范教育规划和工作目标,狠抓学生一日常规管理与教育,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把考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能力的运行机制。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引导学生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认真贯彻《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

要》,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各校要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初步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公德的良好习惯。

(二)生命安全教育提升行动

加强安全教育。举办安全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系统地加强学生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火防震、防拥挤踩踏、防食物中毒、用电安全等教育。加强学生安全自救技能训练,形成学校安全演练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规定和工作措施,不断推进日常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加强校园保卫力量,加强门卫值班和校内治安巡逻、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整治工作。

(三)法纪教育提升行动

全面开展“法纪进校园”和“法纪进课堂”活动,抓好每学期第一个月的“遵纪守法专题教育月”活动,形成制度并全面覆盖。学校普遍开展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稳步推行全员育人的“成长导师”制度,让所有教师都负责到班,责任到人,担当部分行为有偏差学生的“成长导师”,或分担部分班级管理工作,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校法制副校长的选聘、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法纪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加强对校园暴力、网络犯罪、勒索等小学生犯罪早期预防、预警和干预,建立学生校园伤害预警机制,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预防校园侵害案件的发生。

(四)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

积极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设立并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各校要积极创建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周”,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优质课评比。

(五)特殊群体关爱帮扶提升行动

建立和完善品行有缺点的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有心理障碍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帮扶制度。制定关爱帮扶特殊群体工作计划,采取多种救助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地为特殊群体排忧解难。挖

掘亮点,培育和树立特殊群体学生优秀典型。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落实“一对一”帮扶。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和村(社区)联系,实施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和帮扶工作,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渡过难关,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发生。配合做好“百万大手牵小手”关爱“十大工程”活动,充分发挥老同志对青少年学生的传承、引导、保护和关爱作用.(六)课堂育人提升行动

落实并抓实学科主渠道教育。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德育主渠道教育,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内容内在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力求实效。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利用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找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合点,落实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鼓励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初步形成优秀德育校本课程体系。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成人仪式等德育常规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德育效果。

(七)校园文化育人提升行动

加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全方位构建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从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师篇三: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

黄池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

(2013—2016学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德育教育与德育活动,细化德育工作内容,丰富德育内涵,全面加强和创新德育工作,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重点,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使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普及深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文明礼仪和法纪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更加丰富生动,校园文化进一步繁荣,德育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德育特色更加彰显,德育工作更加科学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

为了保障德育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我校认真按照潞城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行动方案》中实施“六大行动”内容全面推进。

(一)德育课程提升行动

积极开展德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开全开足上好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等德育课程,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改进德育课教学,突出对话、互动、活动、实践、体验、探索性学习等方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各学科都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德育资源,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远大理想;通过教学,给学生传授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创新思维,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到2015年实现各学科德育有机渗透。

在重视国家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利用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自然资源,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

(二)德育队伍提升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聘任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强班主任培训,定期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推广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改善班主任工作待遇,把班主任工作业绩作为绩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建设一支稳定的校内德育队伍。

健全完善德育团队建设,由校长牵头,分管领导、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等成员组建德育工作干部队伍,定期研究、部署和实施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少先队要发挥优势,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

充分发挥关工委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扩展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加强与公安、交通、质监、食药等有关部门的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从整体上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三)阵地建设提升行动

充分发挥乡村少年宫德育实践活动主阵地作用,积极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课外活动,乡村少年宫根据培养目标、活动 时间、活动资源容量,统筹安排,动员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有项目,根据学生爱好使学生初步掌握两种乐器演奏技能、两种体育运动技能以及两种实践操作技能。

充分发掘利用学校、社区、工厂企业、公益服务场所、社会实践基地(太南八路军纪念馆)等德育资源,开足开好劳动技术课程、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广泛开展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社会调查、主题教育、素质拓展等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把绿化、美化、净化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扎实开展以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重视校风、校训的提炼和概括,重视校歌、校徽的创作和设计,使这些外显的精神文化象征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其内涵。积极打造高品位的“人文校园”、高质量的“绿色校园”、高效能的“数字校园”和安全有序的“平安校园”,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如黑板报、壁报、橱窗、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等,由专人管理,有计划的利用这些固定阵地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教育活动,积极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密切家校联系,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献计献策。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新机制,实现学校家庭互动,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连贯和延续。各校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议,举办两期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通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要按照“七有”,即有教学计划、有制度、有师资、有教材、有场所、有活动、有经费的要求,着力提高家长学校的开办率和合格率,积极创建示范家长学校。

(四)专项教育提升行动

深入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贯彻教育部新颁发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为重点,广泛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文明礼仪我先行”等专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自护、自救和自我防范能力。注重言行、交往、卫生、起居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精神。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科学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贯彻落实教育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开设心理辅导咨询,及时了解和掌握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需要给予心理帮助的学生,积极化解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效监控并防范各种突发事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贯彻落实《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开全开足并上好法制教育课程,聘请法制副校长。依托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警示教育、警校共建、家校共建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

(五)品牌活动提升行动

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安全”为主题秋季开学第一课、9月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德育常规活动。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关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道德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5月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积极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

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部署要求,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期间,在学生中深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充分利用 “六一”、“七一”、“八一”、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以 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

建立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大力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提供更多关爱。把志愿服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

(六)先进典型选树行动 深入学校、教师和学生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热爱祖国、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鼓舞全体教师不断进取、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促使广大师生学有标杆、比有榜样、赶有目标。

采取多种方式,多角度广泛学习宣传国家、省市及身边先进典型人物的先进典型事迹,逐步扩大影响力和辐射范围。通过开展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演讲会等宣讲活动,开展“学典型、赶典型,超典型”主题实践活动,对先进事迹、典型做法、成功经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学习和宣传,不断拓展典型宣传的途径和手段,不断拓宽典型宣传的空间,着力增强宣传效果。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典型、走进典型、学习典型、成为典型。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让先进典型带头示范,推广经验,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以先进典型为导向,引领全联校形成良好风尚,引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典型的帮带作用,实行先进帮后进,启动后进内力,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我校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的贯彻实施,成立以刘杰彪校长为组长,崔红斌、郭锋锐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篇四: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东方学校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11 年 9 月

为进一步巩固学校德育工作经验成果,不断探索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打造德育工作新亮点,实现德育工作新提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和福建省、南安市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要求,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东方学校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意识和行为规范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心,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经三年努力,学校德育工作有新的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更加完善、健全,德育队伍壮大,校园文化更加繁荣,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丰富生动,心理健康,文明礼仪和法纪德育更加有效。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打好基础。

三、学校德育创安工作提升行动重点项目(一)强化养成教育,促学生言行文明程度提升

1、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 学校道德工作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切实抓好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重点开展遵守校规校纪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深化、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月 ” 活动,制定行为规范教育规划和工作目标,狠抓学生一日常规管理与教育,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坚持宿舍管理和班级管理五项评比,把考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在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能力的运行机制。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引导学生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2、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将文明礼仪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重点培养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

明人的意识,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的能力,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完善个人素养。让学生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合作、参与、交往的能力,培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形成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二)开展系列安全教育,促校园安全系数提升

2、加强安全教育。举办安全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系统地加强学生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火防震、防拥挤踩踏、防食物中毒、用电安全等教育。加强学生安全自救技能训练,形成学校安全演练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规定和工作措施,不断推进日常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建立校园应急小分队,加强校园保卫力量,加强门卫值班和校内治安巡逻,加强学生宿

舍安全管理。(三)严慈相济,促遵纪守法意识提升 开展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引 导学生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推行全员育人的“成长导师” 制度,让所有教师都负责到班,责任到人,担当部分行为有偏差学生的“成长导师”,或分担部分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法纪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加强对校园暴力、网络犯罪、勒索等中小学犯罪早期预防、预警和干预、建立学生校园伤害预警机制,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预防校园侵害案件的发生。(四)倡导德育入心,促德育实效提升

1、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教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德育课程。组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加强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发挥德育名师和德育学科带头人的引 领作用,促进德育课程教学和育人团队成长。实施开展德育课程“精彩一课” 和优秀课件征集评选活动,积极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育教学活动,存进德育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德育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2、积极挖掘和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利用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找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合点,落实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3、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学校充分发挥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初步形成优秀德育校本课程体系。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成人仪式等德育常规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德育效果。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育人氛围提升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要求,制定实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划。努力使学校拥有体现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加强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宣传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2、加强校园精神培育。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并抓好贯彻落实,做到严格管理,规范有序。深入推进篇五:金塔县北苑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北苑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13—201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全力打造北苑小学德育工作新亮点,实现德育工作新提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与时俱进,树魂立根,坚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对教师重点进行“师德行风”教育,对学生重点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及养成教育。将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丰富多采的课内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拓德育基地和实施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和方法,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从而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各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初步形成德育网络科学健全、德育队伍精良有力、德育途径更加广泛、德育特色更加彰显的工作局面,通过生动活泼的德育手段,富有实效的德育途径,以德育校本课程为载体,以日常行规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综合评价为导向,将日常教育与开展活动相结合,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具体目标为: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懂得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社会生活基本常识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工作重点

三年中,要重点推进和实施以下几个行动项目:

(一)养成教育提升行动

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切实抓好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各年级重点开展讲文明、讲礼貌、爱劳动、爱集体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深化、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月”(每学期的第一个月)活动,制定行为规范教育规划和工作目标,狠抓学生一日常规管理与教育,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把考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能力的运行机制。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引导学生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认真贯彻《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各校要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初步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公德的良好习惯。

(二)生命安全教育提升行动

加强安全教育。举办安全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系统地加强学生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火防震、防拥挤踩踏、防食物中毒、用电安全等教育。加强学生安全自救技能训练,形成学校安全演练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法纪教育提升行动

全面开展“法纪进校园”和“法纪进课堂”活动,抓好每学期第一个月的“遵纪守法专题教育月”活动,形成制度并全面覆盖。学校普遍开展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稳步推行全员育人的“成长导师”制度,让所有教师都负责到班,责任到人,担当部分行为有偏差学生的“成长导师”,或分担部分班级管理工作,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结合多种形式的系列法纪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加强对校园暴力、网络犯罪、勒索等小学生犯罪早期预防、预警和干预,建立学生校园伤害预警机制,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预防校园侵害案件的发生。

(四)课堂育人提升行动

落实并抓实学科主渠道教育。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德育主渠道教育,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内容内在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力求实效。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利用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找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合点,落实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鼓励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初步形成优秀德育校本课程体系。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等德育常规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德育效果。

(五)实践育人提升行动

教导处每学期要制定学生大型活动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的精神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以少先队为组织途径,把学生放进社会大课堂中接受体验教育。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信念。

(六)队伍建设提升行动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推广实行“成长导师制”,提倡教师人人做学生的导师,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要求对挂钩结对的学生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强化教师全员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抓好班主任、年级组长队伍培训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全校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发挥学校教导处作用,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加强实践指导。发挥综治副校长及校外辅导员作用,建立家长学校,提高全民德育意识,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

(二)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引导全校上下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和重在落实的思想。通过举办德育例会、组织优秀德育案例评选、开设德育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围绕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开展德育热点、难点工作研讨,促进教师更新德育观念,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深化科研推动。

第四篇:深圳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明确深圳中小学德育未来三年工作发展思路、目标和路径,加强对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引领,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聚焦德育问题,破解德育难题,创新德育思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实施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注重时代特点。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准确把握时代特点,落实新时期、新形势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各个层面的引领作用。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规划。聚焦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学生全面发展工作存在的核心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寻求解决路径。整体规划各学段育人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积极构建社会共育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坚持尊重差异,注重工作实效。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育和心理认识特点,合理确定不同年龄学生发展指导内容与重点。建立健全德育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创新途径和载体,将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注重知行统一,强化养成教育,努力形成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三、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格局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的方法和路径进一步丰富,德育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进一步提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学德育体系基本形成,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基本健全,努力达到让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德育工作格局,凝炼具有深圳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准,建设文明和谐、自主发展的育人环境,开创深圳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

1.建立中小学生分层德育目标的“深圳标准”和实施路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增强广大中小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打造一批德育“好课程”和地方德育课程,逐步形成地方特色德育课程体系。

2.培育30个市级特色德育品牌项目,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营造班班有文化、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德育活动氛围。

3.建设49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带动区、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培育一批德育工作骨干力量。

5.建设一批书香校园和生态文明绿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三风”建设和环境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6.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60所,构建学生心理健康安全保障体系。

7.新建1个以上市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全市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各区均拥有至少1个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各单位和各大企业,遴选100个以上人文历史、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类别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以点带面的“1+N”实践基地体系。

8.100%学校建有家长学校,打造一支家庭教育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四、行动计划

(一)标准育人行动。结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版)和我市中小学生“八大素养”,研制符合深圳实际、具有鲜明时代性和特区特色的深圳市中小学生文明行为标准和实施计划。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探索发布中小学生文明行为指数和心理健康指数。开展深圳市中等学校“优秀学生”和“特区模范少年”评审,总结、归纳特区中小学生行为和精神特质。探索对学生参加综合实践、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活动课程的评价模式、方法和程序,积极推进综合评价工作。

(二)管理育人行动。完善德育工作体制机制,成立深圳市中小学“校外教育联席会议”、“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等协调议事机构,加强对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规范校规等日常管理制度,打造一批依法治校和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制定全员育人工作方案,明确每个岗位每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做到人人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引导广大中小学校开展特色德育项目研究和创建,在全市培育30个具有广泛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特色德育项目。开展“中小学生欺凌和防治工作宣传周”活动,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

(三)课程育人行动。按照国家和广东省有关要求,学校德育、综合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足开齐。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学科课程的德育渗透,市、区教研部门结合区域实际开发1门以上理念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地方课程。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和特色,至少开发3门以上德育校本课程。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将德育内容和目标以适当形式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好课程评审和学科德育优秀案例评选、展示、交流和研讨活动。实施卓越课堂优质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精品选修课程建设项目,完善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四)文化育人行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和秩序,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育人功能,形成校园文明建设常态化机制,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名家进校园活动,创建一批书香校园和生态文明绿色学校,实现中小学文明校园和垃圾减量分类示范学校创建100%覆盖;100%学校均拥有校报或校刊,100%班级均拥有班名、班微、班歌、班级口号等。每所学校都建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公众群,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防止沉迷。依托共青团和少先队,指导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支持学生自主管理,每年开展优秀学生社团评选活动。

(五)活动育人行动。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主题教育。结合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党的生日、香港回归日、抗战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庆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澳门回归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理想信念和社会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开展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教育;结合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节电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清洁地球日、世界粮食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丰富升国旗、班队会课、入团入队仪式、校园节、运动会、“四点半学校”等活动形式和内容,创新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模式。探索体育、艺术活动融合德育内容,明确学校体育、艺术活动中的德育目标和实现路径。

(六)实践育人行动。落实综合实践课程不同学段课时和目标要求,研发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课程体系。新建1个以上市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每区至少拥有一个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用好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确定100个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研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研学旅行课程,出台研学旅行工作方案,规范管理。发挥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典型宣传。

(七)专业育人行动。进一步发挥班主任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班主任聘任、考核、培训、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班主任职级制。举办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风采大赛和“我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活动,为不同层次班主任专业成长搭建不同平台。充分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在师德师风、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和培训交流方面的引领、辐射作用,健全市、区、校三级名班主任工作室网络体系,创建40个以上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覆盖全市所有区域和中职、高中、初中、小学所有学段。

(八)心理育人行动。针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完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和心理辅导室建设。开展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和心理健康教育A、B、C证培训,大力提升心理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60所,加强引领示范。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参与和支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九)协同育人行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建有家委会,引导家委会有序参与学校管理和课程建设。100%的学校建有家长学校,指导社区学校开展婚前教育、育前教育、学前教育等准家长教育。每年举办家庭教育系列论坛,研究讨论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育和认证制度。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家庭、学校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注重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资源引进校园,发挥“五老”亲身示范和关心一下代的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德育工作领导机制。学校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引领作用。

(二)加强业务指导。成立市、区两级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加强对全市德育科研、培训和活动组织的统筹力度。市区科研院所要加强对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建立专业学习和发展共同体,加强对育人目标、内容、方式、途径、评价、理论基础、当下困境、未来发展等内容的全方位研究。

(三)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不断加大德育工作经费投入,将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经费纳入德育工作经费预算,各中小学校要设立德育工作专项资金,“四点半学校”活动费用中用于德育活动、社会实践的经费不少于三分之一。

(四)加强督导评价。要将德育工作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对区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和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第五篇: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0—2012年)

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精神以及《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0—2012年)》、《无锡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0—2012年)》有关要求,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打造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新亮点,实现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提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遵循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意识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我市加快转型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强大后备军。

(二)工作目标

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经验成果,经过三年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普及深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更加健全完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活动开展更加丰富生动,德育队伍更加有力,德育特色更加彰显,中小学普遍重视德育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努力推动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继续走在全省的前列。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德育为首。牢固确立德育在教书育人中的首要地位,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坚持贴近实际。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广泛开展各类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活动,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坚持知行合一。注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思想品德修养与文明行为规范的统一,突出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养成文明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4.坚持改革创新。充分体现时代发展对德育工作和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创新德育内容形式,优化德育活动载体,拓展德育工作途径,努力构建与时俱进、开放有效的德育工作新机制,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动力与活力。

二、主要内容

(一)德育课程提升行动

1.改进中小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和形式。积极开展德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开齐开足上好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等德育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落实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2.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鼓励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市级德育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初步形成优秀德育校本课程体系。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德育常规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德育效果。

(二)德育队伍提升行动

3.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建立班主任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层次有机衔接的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班主任工作协作交流活动,每年举办全市班主任工作技能竞赛,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实施青年班主任和德育骨干导师制,促进青年班主任加快成长。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完善表彰奖励制度,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优秀班主任”,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能手”和“无锡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新秀”。在教育媒体开设专题专栏,进一步加强优秀班主任典型事迹的宣传。

4.加强中小学团队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中小学团队建设“三纳入”工作体系,规范团队干部上岗制度,配齐配优中小学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定期开展团队干部业务培训,每两年表彰一批“无锡市优秀团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实行学生干部竞选制和轮换制,推动中学生业余党团校和学生会组织全覆盖,定期评选表彰中学生业余党团校示范校,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5.加强德育工作专家库建设。加快培育德育专家骨干,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带头人”。充分发挥德育专家示范引领作用,成立由德育工作带头人、德育教研员、优秀班主任、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视导团”,以视导、培训、交流、考核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对全市中小学德育重点工作进行研究和指导。成立由班主任工作能手、新秀和优秀班主任等组成的“无锡市班主任工作讲师团”,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交流推广班主任工作成功经验。

6.加强德育工作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关工委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小学关工委组织全覆盖,积极扩展以“五老”为主体的关爱工作团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完善表彰奖励制度,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中小学理事会成员多方组成的资源优势,开发利用理事会德育功能,依托理事会有效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三)阵地建设提升行动

7.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贯彻落实《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和《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纲要》,进一步规范江苏省无锡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各类挂牌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和各市(县)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市(县)区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管理,完善设施条件,丰富课程体系,提升活动效果。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实践基地的作用,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要组织学生开展为期1—2天的实践活动,高中要组织学生集中开展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参加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

8.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特色基地建设。充分发掘利用学校、社区、工厂企业、科研院所、体育场馆、文艺团体、驻锡部队、公园景点、公益服务场所、农业生态园区等德育资源,建立校级、市(县)区级、市级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特色基地体系,广泛开展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主题教育、素质拓展等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贯彻落实全省《关于加强“馆校衔接”,共建“第二课堂”的实施意见》,促进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名人故居等公共场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开辟德育“第二课堂”。

9.大力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积极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中小学每年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依托无锡教育网资源优势,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网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加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建设,依托学校办学资源优势,普遍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优秀学生社团”和“无锡市十佳学生社团”,并开展学生社团建设成果网上展评活动。美化校园育人环境,加强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校园电影院等德育阵地建设,开展优秀影视剧作品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10.促进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密切家校联系,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新机制。积极普及和倡导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办好各级网上家长学校,开办“家庭教育大讲堂”,每年举办全市现代家庭教育论坛活动。进一步巩固发展中小学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科学化引领和管理德育骨干队伍建设,抓好课程管理、师资培训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家长、优秀家长学校和示范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校本研究,评选推荐一批现代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和优秀校本课程。

(四)专项教育提升行动

11.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围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广泛开展主题报告会、主题班队会、征文演讲比赛、道德实践、读书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12.深入推进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深入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学习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为重点,广泛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文明礼仪我先行”、“市民文明公约和行为准则进校园”、“文明交通进校园”、“校园文明礼仪之星”评选等礼仪、礼节、礼貌专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形成崇尚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学生的良好校园风尚。充分发挥仪式教育作用,规范入学、开学、入队、入团、毕业、成人仪式等各类仪式教育程序,实施让学生难忘的“成长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组织开展绿色上网承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

13.强化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2012年实现学校心理咨询室全覆盖。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开展星级心理咨询室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竞赛和心理健康辅导优秀案例评比,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培训,鼓励学校引进、培养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开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职称系列和骨干教师系列。每年5月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月”活动,组织心理健康志愿服务进学校,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14.建立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全面、规范开展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明确不同学段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开齐开足上好法制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掌握。依托班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国旗下讲话、职前教育、警示教育、警校共建、庭校共建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每年暑假前开展全市中小学“暑假法制安全教育第一课”,活动,努力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配齐配优中小学法制教育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四帮一”教育和教师“爱生三走进”等帮扶助学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强化学生常规管理,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职校学生综合素质。

(五)品牌活动提升行动

15.深入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关于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在家庭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感恩意识;在学校开展“和谐校园,健康成长”活动,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在社会开展“传扬美德,奉献爱心”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观念。扩大主题实践活动联系点覆盖面,开展校级经验交流活动,推动每个联系点形成活动特色。每年组织开展“无锡市十佳小公民”事迹展评和“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双有”主题教育,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

16.深入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部署要求,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突出“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尊老爱幼”主题;在清明节期间,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主题;在端午节期间,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在中秋节期间,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主题;在七夕节、重阳节期间,突出“爱情忠贞、家庭幸福、敬老孝亲”主题,开展辞旧迎新、节日民俗、经典诵读、祭奠先烈、踏青远足、中秋赏月、对联诗会、尊老敬老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在学生中深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充分利用“五四”、“六一”、“七一”、“八一”、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以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成效。

17.广泛开展“七彩的假日”学生假期系列活动。稳步推进学校文体设施节假日向本校学生和所在社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骨干作用,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精心设计“假日新视野”、主题游学、网上读书、红色旅游、“快乐大篷车”、“红领巾寻访活动”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学生节假日活动载体,不断扩大学生的参与面。积极开展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并逐步使其制度化。加快各级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城乡社区校外辅导站建设,坚持公益性原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拓展学生能力素质。

18.深入推进“共同的家园”班集体建设创新实践活动。总结班集体建设工作经验成果,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全市中小学深化推进现代班集体建设创新实践,组织师生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具有“积极的发展愿景、良好的舆论规范、和谐的人际关系、自主的管理机制、鲜明的个性特质”等特征的优良班集体。精心组织“以共同的家园”为主题的班级系列教育活动,把握班级集体及成员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创设主题教育情境,依托主题班队会、班级特色活动、社会实践、集体心理辅导以及课外集体体育游戏等活动,推动现代班集体建设创新实践,培育一批现代班集体建设特色学校,定期展示现代班集体建设优秀成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首,把德育工作作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以推动。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完善各项德育工作制度,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要保障德育工作经费,完善德育活动场所设施,为德育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强化督导考评。要完善德育工作检查考评机制,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德育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办学绩效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完善先进表彰制度,定期表彰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加大德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展示德育创新成果和特色品牌,努力营造人人重视和关心支持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3.深化科研推动。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科研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支撑作用,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组织教师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开展德育校本课题研究,着力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各级教研部门要配备专职教研员负责德育科研工作,加强对学校德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努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一校一项目,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4.积极探索创新。创新是体现德育工作时代性,增强德育活动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各地各校可依据本行动计划,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制订区域和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德育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更新德育理念,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工作方法,拓展活动载体,精心设计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不断巩固提升德育工作成果,打造区域、学校德育特色品牌,为推动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科学化发展,开辟德育工作新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福建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福建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福建......

    兰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134”行动计划

    兰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134”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

    梧桐附小学校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合集]

    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 工 作 方 案 梧桐中学附小 2011-6-23 梧桐附小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

    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行动计划(转)

    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行动计划(2012-2015年) 为深入贯彻2011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十二五......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沪教委基„2010‟3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提升中小学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年)》的通知各区县教育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

    bd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三年行动计划

    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 三年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全国、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严......

    杞县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

    杞县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汇报 为全面落实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和《开封市关于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意见》、《开封市城乡建设三年大提......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 (征求意见稿)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上海币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