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浠水县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与开放式养殖模式效益对比分析报告
浠水县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与开放式养殖模式效益对比分析报告
浠水县畜牧局 石松林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是指一栋可养5000只鸡、三机齐备(水帘风机、括粪机、喂料机)的全封闭式,环境可控的鸡舍。
这是浠水县畜牧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蛋鸡养殖业主参考全国各地蛋鸡养殖模式结合浠水县的实际情况而总结出的一种适合农民养殖的标准化鸡舍。为了科学地对这一标准化养殖模式进行评价,我对浠水县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与传统的开放式养殖模式的效益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选取
1.1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材料选取了洪都禽业、禹山畜牧、红莲合作社三家的养殖情况。通过调查、询问、查看档案等方式获得数据。具体见附表一。
附表一: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材料表
2010-8-8 11:36 上传
下载附件(162.83 KB)
1.2 蛋鸡传统开放式养殖模式材料我们选取了柴卫兵鸡场、可春来鸡场、红莲合作社三家的养殖数据。具体见附表二:
附表二:蛋鸡传统开放式养殖模式材料表
2010-8-8 11:36 上传
下载附件(181.29 KB)
2、效益对比分析
以5000只蛋鸡为一个养殖单位,从栏舍设备年均摊费、水电费、年劳动用工费、药物开支、产蛋量、蛋价、破损率、总耗料量、死淘数、料蛋比等9个方面对“153”模式与开放式进行了效益对比分析。
2010-8-8 11:36 上传
下载附件(313.57 KB)
附表三:5000只蛋鸡“153”模式与开放式效益对比分析表
2.1 “153”模式与开放式对比效益分析
2.1.1 栏舍年摊节约9915-9.356=559元
在一个生产周期(520天)内节约559×520÷365=800元,说明“153”模式与开放式在栏舍投资方面对所产生的效益影响不大。
2.1.2 水电费:2974-4710=-1736元,一个生长周期为-2507元,说明“153”模式耗电耗水比开放式大,表明“153”模式对养鸡环境控制能力强,而开放式利用自然环境充分。
2.1.3 劳动力:“153”模式一年节约劳动力费19780-18590=1190元,一个生长周期节约支出劳工费1719元,说明“153”模式省工,劳动生产率高。
2.1.4 药物开支:“153”模式一个周期比开放式少支出6835-3900=2935元,说明“153”模式蛋鸡生产期内发病少,开放式发病多,开放式的疫病防控难度相对较大。
2.1.5 产蛋数:“153”模式在一个生长期内比开放式多产蛋172.5-154.4=18.1万枚,增收18.1×0.4=7.24万元,说明“153”模式蛋鸡生产性能好,产蛋率比开放式高,效益明显。
2.1.6蛋品价格:“153”模式为蛋鸡生产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蛋鸡的生产性能得到了提高,蛋品质量也随之提高,基本达到了无公害蛋品的要求,价格每枚比开放式多
0.408-0.3917=0.0163元,整个生长周期增收172.5×0.0163=2.81万元。
2.1.7 饲料消耗量:“153”模式普遍比开放式多饲养30-40天,这主要由于“153”模式产蛋率比开放式高,因此“153”模式多耗饲料265.2-245.9=19.3吨,多增加成本19.3×2000×1.1=42460元。
2.1.8 鸡蛋破损率:“153”模式破损率为3556÷1725000×100%=0.206%,开放式为5140÷1544000×100%=0.333%,开放式是“153”模式的1.6倍,“153”模式少破损5140-3556=1584枚,增收1584×0.4=633元。
2.1.9 死淘率:“153”模式比开放式少418-309=109只,按每只价值15元计算,可节支109×15=1635元。
2.1.10 经济效益:“153”模式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按520天计)与开放式相比增收节支总额为800-2507+1719+2935+72400+28100-42460+633+1635=63255元,按一年计算可增收(节支)44400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3、综合评价
通过对“153”模式与开放式几项主要指标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①“153”模式与开放式相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②“153”模式比开放式对蛋鸡生长的环境控制能力强,开放式利用自然环境好。③“153”模式蛋鸡生长生产性能好,平均比开放式产蛋率要高1.5-2.3个百分点,产蛋数多。④“153”模式发病率比开放式低,节约了防疫成本。⑤“153”模式蛋品质量比开放式要好,鸡蛋破损率低,销售价格相对较高。⑥“153”模式比开放式死淘率低。⑦以5000只蛋鸡为一个生产单位,“153”模式与开放式相比,每年可增收(节支)44400元左右,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第二篇:蛋鸡养殖模式
我国蛋鸡业的快速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方式仍然是蛋鸡生产的主体模式,95%以上鲜蛋由他们生产。二是设施设备简陋,投资不足。三是疾病防控能力差、疾病困扰是养鸡的最大风险。四是生产具有明显的波动周期,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养殖户十分不理智。这种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更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况且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大规模、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蛋品加工企业,这与我们人口众多、市场巨大的国情很不匹配。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生产者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是我国发展畜牧业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蛋鸡养殖过程中不断地去摸索和调整养殖模式,使蛋鸡业得以健康稳定发展。
究竟什么样的养殖模式才能促进当前蛋鸡业的产业化发展?记者对现行的一些蛋鸡养殖模式进行了调查。
社会分工、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
据石家庄华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赵来兵董事长介绍,该公司通过二十多年的积极探索,践行了一种“社会分工、分段饲养”的养殖新模式。他说,这种模式在华牧被细化为:“适度规模、分散饲养、全进全出、集中孵化、统一销售”。其中,“适度规模”是指鸡场的布局和鸡群的饲养量和饲养密度要按照科学规律,只能养10万只鸡的村庄不要养100万只,每个养鸡场根据自己的实际饲养能力进行饲养;“分散饲养”是指每个养殖场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保证一家出现疫病不会影响另一家;“全进全出”是指把育雏、育成和产蛋阶段分开饲养、分散饲养,每个场只养一批鸡,同日龄进鸡,同日龄淘汰;“集中孵化”是指各个场生产的种蛋集中到一个场专门搞孵化,孵化场和种鸡场不能在一起,两者的相互污染、相互影响也很严重;“统一销售”是指统一销售一个品牌,将品牌做大做强。我国鸡蛋消费和国外的差别重点就在于品牌的差别,缺乏自己的知名品牌。华牧现在全力推出了自己的品牌鸡蛋“华牧安全蛋”,是河北省名牌产品,也是国家级绿色产品。华牧按照这样的生产模式进行运作,很好地解决了疫病问题和品牌问题。如果这种新的模式能够广泛建立起来,那么就可以通过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牵头,开创“龙头建协会,协会带农户”的紧密型的新兴产业化模式,进行标准化的生产,统一供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回收,统一销售,这样一定能够给养禽业带来新的生机,也会促进养禽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如何推进“社会分工、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新饲养模式的问题,赵来兵董事长指出,它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专业的育雏育成后备场。但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广大农村养鸡户缺乏资金建设新场和改造旧场,更不可能投巨资将后备鸡与产蛋鸡分开建场。所以迫切需要实行社会化分工,由各地政府规划、引导和扶持建设一批后备鸡场。产蛋前,由后备场饲养,产蛋后由农户饲养。后备场挣育雏育成阶段的钱,农户挣产蛋阶段的钱。有条件的农户可以自己投资建立自己的配套后备场。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可以先扶持建育雏场,待条件成熟时,再建育成场。后备场建多少,由市场调节。
赵来兵董事长以5万只育雏、育成场为例,对投资情况进行了预算。
育雏舍5栋:47×7×5=1645平方米,投资1645×140=23万元;育成舍5栋:10.5×70×5=3675平米,投资1650×130=47.8万元;育雏取暖设施费:1平方米40元,计6.6万元;办公生活区250平方米,1平方米300元,计6万元;育雏笼:每只鸡4.5元,共计25万元;育成笼:每只鸡4.5元,共计22.5万元;路、水、电及其他费用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合计约141万元;流动资金约70万元。
以上合计:141+70=213万元。
收益分析:以现市场算每只获利3.5元,每批100天左右收益16.6万元,每年根据市场育4~5批,年收益60~80万元,3~4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
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是一家一户分散饲养,饲养技术、管理方式、鸡舍、设备等都相对落后,尤其是鸡舍条件十分简陋,夏不避暑,冬不保温。长此以往,鸡只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其抵抗力降低,极易感染疾病,一旦染病常常无力或不能及时诊治,导致养鸡效益下降,同时由于细菌超标、药物残留造成鸡蛋品质下降,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重视食品安全、提升蛋品质量成为当务之急,而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产品质量,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养鸡必须要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道路。
大连韩伟集团董事长韩伟认为,今后的蛋鸡业发展要鼓励和支持发展大中型现代化、规模化养殖。他说,我国蛋鸡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鸡蛋市场已经进入相对过剩的时期,小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矛盾日益表现出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日益关注鸡蛋的新鲜度、药物残留、沙门氏菌污染等质量问题,优质的营养功能蛋和品牌鸡蛋也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鸡蛋中的药残和微生物指标要求越来越高,而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今后我国蛋鸡业的发展模式,不但要继续发展适度规模饲养农户,还要重视发展大中型现代化养鸡场。只有建立规模化蛋鸡饲养企业,才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和品牌的树立,提高产品竞争力。
发展规模化养鸡到底有什么好处?针对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养殖户,听听他们的切身体会。
黑龙江省双城市的养鸡大户温长果20多年前就开始养鸡,存栏量从起初的二三百只一直到现在的13500只,也算是具有了一定规模。他说,从一开始养鸡到现在经历过蛋鸡行业的风风雨雨,回头看来,比开始养鸡时的小规模好处有很多。现在规模大了,用的料都是厂家直接提供的,不用经过经销商这一环节,可以节约一部分成本。鸡蛋都是直接交到运货商手里,他们再直接向外运,不用经过小商贩,每斤鸡蛋可以高出5分钱。把这两部分综合起来作为养殖场人工费用,很大的节约了养殖成本。他还说,将来还会考虑养鸡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到那时候就不会整天靠市场养鸡了,可以抽出大量时间对市场行情进行分析,就可以自己掌控市场了。
河北邢台的养鸡户张会敏对记者说,他现在养了5000只鸡,已经养了18年了,随着市场的变化,不会原地不动,将来也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到那时候,就会对市场价格的波动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了,不像现在都得靠市场行情养鸡。而且,走上规模化道路了,对防疫灭病都会有一定好处,可以使养鸡的用药费用降低,也就会节约很大的养殖成本。
“公司+农户(农场)”的养殖模式
小规模养殖户身单力薄,难以抵御市场价格波动和疾病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依托大公司也许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青岛九联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说,九联集团是在村办蛋鸡养殖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4年完成了由蛋鸡养殖向肉鸡养殖的转换,便实施了“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把养殖户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随后又逐步把“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向“公司+农场”的先进养殖模式过度。实现了由现代化、规模化的集中统一养殖代替了过去条件差、技术低、规模小且分散的人工养殖,彻底解决了药残控制和疫情控制问题。又经过近两年的不断探索,决定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在“公司+农场”的基础上创造了“合作联社”的生产组织模式,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使普通农民成为股民,高素质的农民可成为养殖工厂的产业工人,将公司与农户通过参股的方式,紧紧地连接在一起,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和农户的生产风险、市场风险,增加广大农户的收入,实现了互惠双赢的目标。蛋鸡养殖也可以采用这条思路,把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户联合起来,也许能够改变蛋鸡养殖业的现状。
赵来兵董事长介绍说,早在1998年他们就发起成立了由养殖户、种鸡场、饲料厂及相关产业的厂家组成养鸡协会。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搞好“五送”(送鸡、送料、送药、送技术、送信息)系列服务,落实好“三率”(雏鸡10日龄成活率、公母鸡鉴别率、马立克保护率均达到100%),搞好“24小时服务热线”,设立“流动化验室”和“专家门诊”。华牧公司开发华牧安全蛋生产配套技术,制定标准,对基地农户实行统一供应苗鸡、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销售,实现了严格的标准化生产。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养殖基地已经扩大到了石家庄、邢台、邯郸等8个地市的30多个县,有1200个农户进行华牧安全蛋的标准化生产,公司按照合同以每市斤高于普通鸡蛋0.5元的价格回收,统一销售。同时,为提高广大农户素质,还经常举办培训班,或由龙头企业派人直接培训农户,通过不间断的培训,可以保证会员应用到最先进的养殖技术,“合作组织+农户”的养殖模式
由养鸡户自愿参加,实行自我服务的有一定分工的联合养鸡组织。除了养鸡户之外,有专职或兼职人员分别从事饲料加工、鸡蛋运输、购销、信息和技术服务,形成了上下结合、互为补充的养鸡配套服务体系,内联养鸡户,外联市场。这种养殖模式目前也很普遍,这种模式到底有哪些好处?记者对有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天津蓟县邦民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贵说,从1998年开始尝试办合作社到如今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10年间,见证了养鸡合作社从起步到发展到今天壮大的局面。创办合作社以来,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提供了一条既有保障又可行的路,他充分利用了农民家庭养鸡节约成本的特点,把分散养鸡与合作社统一管理模式成功地结合起来。合作社统一提供鸡雏、饲料、鸡药,负责鸡病防治。市场价格高时,按照市场走,低迷的时候,合作社统一收购。杨贵说,一家一户的养殖,农民遇到有很多难题,他们不懂技术,合作社负责直接把技术送到家。社员想养鸡,接入鸡雏需提前一个月预定,如何育雏、如何饲养,合作社都来教。合作社的好处还在于鸡饲料供给。老百姓在市场上买饲料经常买到假的,或者不适应这一品种的鸡,我们专门找有信誉的厂家。
河南内黄县土康养鸡专业合作社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每个月都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上海、河北等科研机构的专家授课,围绕蛋鸡饲养管理技术、饲料营养与保健、疫病防治等内容,免费培训合作社社员,使大家的蛋鸡饲养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治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他们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带领社员闯市场、跑销路,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在运作过程中,他们对全体社员实行“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统一供应疫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组织销售”的方法。说起合作社统一组织鲜蛋销售,合作社的社员喜不自禁,他们算了一笔账:提供给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的鲜鸡蛋,比养鸡户单独销售,每斤要高出1毛钱,如果每天销售2500公斤,社员就增加收入250元。
在这里,记者只对几种养殖模式进行了说明,通过调查,现行的蛋鸡养殖模式还有很多很多,如:地下和半地下养鸡模式、生态养鸡模式、将蛋鸡养殖与林果种植相对接、几个农户合股建标准化养鸡场等模式,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总之,无论我们采取哪种模式,都应该以改变传统的、千家万户、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方式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蛋鸡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取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
第三篇:广东地区鳜鱼成鱼养殖模式介绍及效益分析
广东地区鳜鱼成鱼养殖模式介绍及效益分析
前言鳜鱼又称桂花鱼,淡水品种,鲈形目,常见养殖品种有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翘嘴鳜的幽门盲囊数量最多,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强,因而生长最快,目前人工养殖最多的也是翘嘴鳜本文所说的鳜鱼就是翘嘴鳜。自古就有“海中梭,江中鲥,河中鳜”之说,从消费市场来分析,鳜鱼的市场定位:大众化的高档鱼品种,同时在淡水养殖的高档鱼中,鳜鱼是最有代表性的品种,几乎没有任何品种可以达到鳜鱼所达到的高度,比如曾经很火的鲟鱼、淡水石斑、大菱鲆。这些引进品种在上市初期价格非常高,不久就快速跌落,如鲟鱼上市之初价格高达近200元╱斤,仅仅3年就下跌到不到20元╱斤,与其他淡水鱼品种比较鳜鱼价格一直较为稳定,总体来讲鳜鱼是我国淡水鱼品种中比较有发展前途的品种。鳜鱼养殖现状与发展方向全国养殖鳜鱼规模与产量当属广东为最,江苏次之,广东亩产多在4000-5000斤左右,同时养殖成功率相对较高,其他省份平均亩产多在1000-2000斤。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苗种退化,病害严重,养殖成本高风险大,冬季饵料鱼难寻,用药多食品安全问题。
发展方向: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提倡无公害生态养殖,建立国家级鳜鱼良种场,探索鳜鱼饲料养殖,鳜鱼疫苗的研发与运用,工厂化养殖,拓宽消费市场如深加工。生物学特性典型的肉食性鱼类,终身以活鱼为食,鳜鱼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新、透明度好、有微流水、水草茂盛的河流、湖泊中生活,特别喜欢藏鱼湖底石块、树枝下面,一年中没有明显的停鱼期,当水温将至7℃以下时,便在深水处以其尾鳍扫去淤泥,形成凹穴以供藏卧,鳜鱼生长温度为7℃-32℃,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同时鳜鱼胆小怕光怕惊,一般夜晚摄食旺盛。广东鳜鱼成鱼养殖技术简介一:池塘条件池塘选择东西走向,避风向阳,水源较好,进排水方便,同时要有利于看守,防止被盗,水面多在3-10亩,水深1.8-2.5米,增氧能力:1-1.5kw╱亩,地址最好是砂质壤土,淤泥10-20cm为好,与饵料鱼的配套面积1:10左右(鳜鱼4000斤╱亩,麦鲮1800斤╱亩,饵料系数4.5计算)鳜鱼池塘 4亩二:清塘培水清塘有两点关键,第一:暴晒1-3个月,切记一定要多多暴晒,急不得,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第二:生石灰清塘,此处只介绍干法清塘:暴晒后进水5-10cm,在池塘四周和中间均匀挖几个小洞,将生石灰加水溶解,并趁热向周围均匀泼洒(此处一定要小心烫伤)生石灰用量50-100公斤╱亩;最好次日再用铁耙翻动底泥使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这样不仅能够杀死野杂鱼、敌害生物和各种病原体,还能使底泥的休眠浮游生物卵露出泥面得以萌发,加快浮游生物的繁殖和增加水体中钙离子含量碱化土壤,有利于鳜鱼的健康生长。提前几天进水,等水质稳定后再放苗,进水时用密网防止各种杂物进入;建议培出一塘有肥度,稳定的好水,可用茶仔、有机肥、无机肥等,水质要求pH、氨氮、亚硝酸盐在合理区间,藻类良好,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并且稳定性良好。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池塘四周或者四个角落种植水生植物,但需要注意植物品种和数量的问题。生石灰清塘三:放苗
1、选苗:选择优质的苗种很关键,选择花纹够大,大小均匀,无病无畸形(缺翅)的桂花种;买桂花种时最好别一条条数,选择称斤算,这样鱼没那么残,宁愿称斤少1000,也别要数残回塘死500;购买鱼种回来放下塘时用胶管放,别用随鱼车的布管放,容易刮伤。
2、规格与密度:鱼苗规格:3-10cm,早桂0.2-0.25元╱公分,中晚桂0.13-0.15元╱公分,上市规格0.8斤-1.5斤,称之为标桂,一般早桂在4月初放苗,养殖周期4-5个月,密度2000尾╱亩左右,价格多在28-30元左右;中桂多在6、7月份放苗,养殖周期一般4-6个月不等,密度4000-5000尾╱亩,价格一般在23-25元╱斤;晚桂在8月底和9月份放苗,养殖周期一般6-12个月不等,密度4000-5000尾╱亩,价格一般在30-40元╱斤左右。
3、放苗:在运输车上使用食盐水消毒,同时用多糖多维等增强体质防应激,用氧气袋装苗的就在池塘中进行,放苗前检测水质,并且先试水确定无毒后再放苗,同时记得平衡水温,避免温差过大引起应激,放苗前最好泼洒些抗应激类药物,最好在阴天、早晨或者傍晚放苗桂花苗种四:饵料鱼投喂
1、饵料鱼品种:主要有麦鲮、土鲮、白鲢、巴西雕,其中高温期以麦鲮为主,低温期一土鲮为主,白鲢为辅,其他省份以鲫鱼为主。土鲮肉质好,适口性好,耐低温较好,价格高,耗鱼低;麦鲮来源较广,产量高,适口性好,肉质、价格、耗鱼属于中等水平,白鲢耐低温,肉质差,耗鱼高,价格低;巴西鲷产量最高,但适口性差,价格最低。
2、饵料鱼要求:鳜鱼对饵料鱼有较强的选择性,喜欢吃体形长、无硬棘刺的饵料鱼,同时饵料鱼要求适口、均匀、不带病菌、虫害,太大鳜鱼难于吞咽,容易导致肠炎,太小鳜鱼追鱼难度大,耗鱼高,以鲮鱼为例适口饵料鱼的规格为鳜鱼体长的50-60%(实际上是以体宽为记),巴西鲷为体长的40%左右,体宽、硬棘刺的饵料鱼适口规格相对较小。
3、饵料鱼投喂:投喂量根据季节和鳜鱼摄食强度确定,夏天高温可适当多投喂,建议投喂时间2-3天╱次;低温适当少喂,建议投喂时间7-10天╱次即可;一次性投入太多容易导致鱼浮头,甚至水变,同时饵料鱼会饥饿消瘦。鳜鱼每阶段日吃食量对应表(以高温期鳜鱼摄食强度正常时为例)五:日常管理
1、多增氧、会增氧:溶氧限制产量,多氧肯定多产,同时要会增氧,建议阴雨天,晚上,加鱼仔当天多开增氧机,对于水瘦水浑的鳜鱼池塘,高温晴天白天不用开。
2、勤巡塘:发现鳜鱼慢游或死亡及时检查同时捞上岸,观察饵料鱼是否充足,鳜鱼追鱼是否正常,另外还要学会看鳜鱼的粪便,粪便稀松末端发黄可能有肠炎,最后一定要做到防盗措施,尤其是鳜鱼到达半斤以上,因为死桂花也值钱,一般为活桂的半价。
3、水质管理:鳜鱼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必须下足够的功夫在水质管理上面,常见的水质主要有偏酸、亚硝酸盐高、氨氮高,水瘦、水混等,水质调节贯穿整个养殖过程。
4、病害防治:鳜鱼一般发病频率不是很高,慢性病也较少,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病毒病、斜管虫、水质病、烂鳃、出血病,其他如车轮虫、针虫、肠炎影响一般较小;其中病毒病是危害最大,也是最需要防范的重点。有关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治下次会有专题报道,此文不做详细解释。六:效益分析以下数据都是以正常情况下的平均值,按一亩计算影响早桂、中桂、晚桂养殖效益的几大关键措施早桂:早桂价钱比较高,只要在9月10日之前卖一般都有28元╱斤,同时只要养殖顺利一般饵料系数不会很高,早桂遵循疏养、早卖原则,不求产量只求价钱,所以早桂养殖要求①早放苗,3月底或4月初;放大苗,8-10公分最好;③低密度,控制在2000尾╱亩以下,大塘,8-10亩,总产量高,效益更高;④调水、防病、促生长,保持鳜鱼长期追鱼正常,促进鳜鱼快速生长,达到早卖鱼的目的,早桂养殖核心在于“早卖鱼”(资金回报率41.8%5个月)中桂:中桂价钱偏低,11-12月份卖多数稳定在23-25之间,最关键在于降低养殖成本,建议①自己配套养饵料鱼,买鱼仔成本更高②早放苗、早卖鱼,最好5月份放苗,最晚10月份就卖鱼,此阶段鱼仔价钱相对较低③多调水防病,降低饵料系数,中桂养殖核心在于“降成本”(资金回报率20.4%5个月)晚桂:晚桂一般在每年的6-8月份价钱会很高35-40元╱斤左右,4-5月份30-35元╱斤左右,但养殖时间较长,成本较高,病害多,同时开春后鳜鱼“上春”“散春”,会掉膘,并且体质差,易感染疾病,利益高伴随的是高风险,晚桂养殖病害防治和对风险的控制很关键,晚桂养殖几大关键点①年前规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般平均5-7两为好,规格太大导致亩存塘量大,风险高,太小影响“上春”“散春”导致鱼大的慢②4-5月份“上春”“散春”期体质差,天气水质变化大,此时病害防治要到位③6-7月份高温期存塘量大,对水质溶氧要求很高,日常管理很关键,晚桂养殖核心在于“控风险”(资金回报率34.1%9个月)欢迎广大鳜鱼养殖朋友共同交流养殖心得,促进鳜鱼行业可持续发展,最后祝各位养殖朋友养殖顺利、健康又高效!作者:广东肇庆浦丰生态鱼苗场 徐伟辉(本文已被浏览 3876 次)水产养殖就用水产村APP,水产问题快速解决!点击进入水产村APP下载>>
第四篇:传统畜牧业养殖模式与标准化养殖模式的利弊分析(最终版)
传统畜牧业养殖模式与标准化养殖模式的利弊分析
黄丽萍李仲佰
(贵州省盘县种畜场贵州省盘县农业局)
摘要我国畜牧业正处在传统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转变的关键时期。目前政府为了推进标准化养殖的发展,投入了大力的人力物力,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仔细分析他们之间的利弊,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资金效益及政策效应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传统养殖模式标准化养殖模式利弊分析
1.传统畜牧业养殖模式的利弊分析
1.1传统畜牧养殖业模式的不利方面
1.1.1养殖业发展水平与现代化发展不适应
目前养殖业仍然是小规模大群体式的,大规模专业化较少,这就决定了这种小作坊式的畜牧业规模小,设备简陋,不需购置复杂、先进的设备就能生产,这也是畜牧业本身本质决定的。
1.1.2养殖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
由于在农村、小农意识浓,农民仍处于温饱水平,想靠养殖业达到小康水平,资金缺乏,没有能力购买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而在大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其思想认识都较农村农民先进,他们以盈利为推动力,具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所以发展快,容易占领市场。
1.1.3缺乏总体规划
由于规模小,还未将总体发展规划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人们的思想中还缺乏整体规划意识。
1.1.4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养殖业的大起大落
由于粗放生产,各种资源转化率低,现代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力差。从狭义上讲畜牧业现代化就是养殖业机械化,即在饲养管理上的机械化,从畜禽进入舍内,包括自动供(喂)料,自动饮水,定时光照,自动刮粪,消毒直到出栏淘汰时的操作过程;广义上严格地讲是高度的集约化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操作过程全面机械化和自动化,包括与养殖有关的种畜禽生产,畜禽的饲养及出栏淘汰屠宰加工和粪便的清理烘干等相关行业的机械化操作过程均采用电脑控制进行的,使之按规定程序自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称为畜牧业现代化。现代化畜牧业可以大大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2、传统畜牧养殖模式的优势方面
1.2.1农村生物资源充分利用
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精粗和青绿饲料。这是机械化饲养绝对做不到的,尤其传统养猪、养牛。
1.2.2可以提供很多就业机会
传统饲养可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否则如此众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大中城市,对社会将形成难以承受的压力。传统饲养业更能承受市场波动所带来的冲击,船小好掉头,当猪肉价格下跌,农户就可以少养或不养而改为养牛或养鸡,但是如果一万头场少养一些就要亏本,同时房屋及设备的折旧、维修、工人的工资仍要支出,处境就会相当困难。
2、标准化养殖模式的利弊分析
2.1、当前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的现状
我国畜牧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畜产品匮乏、限量供应的局面已得到根本转变,肉类、禽蛋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畜禽个体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通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配合饲料、饲养管理、青贮氨化等技术,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方式被现代科学技术所改造。“一勺泔水一把糠,一头猪养一年”已成为历史。养殖者通过应用科学技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养殖者所认识、所接受、所掌握。畜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畜牧业增长方式需要加快转变,质量、效益是关键,这就对畜牧业科技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发展畜牧业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从源头上解决“放心肉”问题,二是有效抵御畜禽疫病,三是解决畜禽粪便造成的面源污染。有效破解上述三大难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规模化养殖场不仅仅是一个组织生产形式,它不能靠数量的扩张,而是要成为科技成果应用的基地。无论是技术推广机构,还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都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农户进行培训、指导,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依靠科技提升规模化养殖场的生产水平。
2.2、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的优势
2.2.1实现畜禽品种资源多样性
根据不同区域市场,在不同规模化养殖场养育不同的畜禽品种,如追求 “长得快、产量高”,或瘦肉率高,或抗病力强,或风味浓郁等。
2.2.2改善环境污染问题
畜牧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排泄物,即畜禽粪便;二是废弃物,主要是病死畜禽。通过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常能妥善处理畜禽排
泄物及病死动物的处理问题,杜绝随意排放、到处乱扔,改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
2.2.3食品安全有保障
畜产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药物残留与病原污染两方面。通过规模化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强制要求用药规范、含药饲料使用规范、防疫技术规范等,最大限度地避免药物残留、细菌等的病原污染。
2.3、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应当防止出现的问题
2.3.1场选址方面
如果在规模化养殖场的选址、圈舍建造、废弃物处理、人流物流等方面缺乏科学的设计和管理,小区随时会成为疾病疫源地,所带来的损失、危害更大。如,部分地区的规模化养殖场有的建在主干道两旁或离庭院很近,有的离人饮用水源不远,有的圈舍间距太近,有的没有消毒设施,有的粪便到处堆积等等,这些都会成为疫病流行的隐患。规模化养殖场的最终功能是为社会提供畜产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愈发关心自我的生存状况,“民以食为天”,食物是公众最为关心的。二恶英事件、瘦肉精事件、禽流感、药物残留等有关话题,使畜产品的消费蒙上了一层阴影。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就是从生产源头开始,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技术法规,把技术标准融化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合理用药,不滥用药物,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畜产品。
2.3.2规划布局方面
规模化小区规划、布局不合理,建区随意性大。
①选择不当。有些把小区建设在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两侧,人流、车流、物流多,噪音大,影响畜禽生产,增加了疫病传播机会;有些为了方便生活,选址离居民点很近,交叉污染严重;有些因集中调地困难,允许养殖户把场建在责任田里;有些因陋就简,不加改造地把小区建在低洼湿地,不利排水,疫病多发;还有些小区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厂、水泥厂等厂矿附近,使小区空气和水流受到严重污染,后患无穷。
②小区布局零乱。小区未请专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场规模大小不一,建场方向不一,有东向,有西向,有高有矮,五花八门。
③区内饲养畜禽品种混杂。同一小区内饲养畜种杂乱,猪、鸡、牛、羊什么场都有,有的甚至一场多畜。
④小区内各场建设步调不一。由于大多数小区是以农户为投资主体,因受资金或其它条件限制,有些户已投入生产,有些户才开始土建,战线拉得过长,给统一防病和统一销售畜产品带来不便,对生产经营十分不利。
2.3.3建筑物与动物福利方面
养殖场内部建设不合理。大多数养殖户都是“以场为家”,生活区与生产区紧紧相连,有的甚至连围墙也不砌,生活、生产混为一体;畜舍之间间距过小,畜舍过于低矮,窗户少而小,采光通风不良。养殖场大门口未设消毒池,生产区门口未设消毒间。
2.3.4生产制度建设方面
①养殖小区防疫制度不健全。小区内防疫消毒没有制度化。畜舍内外环境没有进行定期消毒。各养殖户的免疫程序千差万别,有的养殖户以为免疫接种多多益善,本地没有的疫病也搞防疫注射。相反有的饲养户图省事,该
防的病不防,还有的购买低价劣质疫苗或采用不恰当方法接种。结果起不到免疫作用,甚至造成疫情扩散。
②养殖小区组织管理不规范。一是村里无专人负责协调小区内公共基础设施问题,比如水、电、路三通问题;二是小区内没有自己统一组织,引种、供料、防疫、销售互不联系,各讨方便,导致生产秩序混乱,综合效益不高;三是小区无章无制,形象欠佳。由于组织管理不到位,小区内部没有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消毒设施欠缺,畜禽粪便乱堆,病死畜禽乱扔,购销者随便出入。
第五篇:黄粉虫生物链养殖模式报告
生物链养殖模式报告
家禽、昆虫(黄粉虫)植物之间天然的链接,加以科学的开发,高效利用,就形成了生物链养殖模式,此模式节省养殖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创造产品高品质,在复杂多变的农产品市场中有很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本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20号,主要从事黄粉虫养殖及加工,由于黄粉虫食性杂繁殖快,产量高,抗病性强,及高营养为此决定了它是一个很好的生物链的节点。公司于2008年开始草鸡和黄粉虫配合养殖,具有很好的高利用价值。黄粉虫的粪便中含有,氮、磷、钾、锌、硼、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可直接作为肥料试用,施用后不仅增肥地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种植业的持续发展,黄粉虫粪便在生物链中具有重要作用。
引进生物链中的主要微生物有乳酸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他们能够分解鸡粪利用鸡粪产出菌体蛋白供鸡采食,还能将鸡舍改善为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和病毒滋生,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黄粉虫是富含营养的昆虫,干虫蛋白含50%、脂肪含量27%、甲壳质含量7%还含有氮、磷、镍、锌、硼、镁、铜、钠铁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黄粉虫基本能满足家禽的营养需要,平均每只鸡每天食用10条黄粉虫即可满足营养需要,1000只鸡需要4斤黄粉虫用量,自配料珂控制在0.15斤/只,1000只鸡可节省日粮50斤,去除黄粉虫的成本,每天节省饲料40斤。
农作物是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节点,也是生物链中的基础,养殖粪便,下脚料可作为作物的优质肥料,节省成本净化环境,有了农作物链结才能形成闭环,这样不仅充分,高效利用各个节点的能量,还能自主控制各个环节的状态,使之生产绿色农产品,现在的养殖业,由于养殖和种植分离,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产出不计其数的垃圾食品,污染环境和人们的饮食。
整合土地资源,科学利用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本性,开创新的养殖模式必定是将来发展的方向。
为了做好生物链养殖模式,公司(公司地址位于李集镇)现又在睢宁县魏集镇承包了100亩农用地,作为生物养殖和种植基地,主要以黄粉虫养殖加工,和草鸡虫子蛋的养殖培育,另外有农作物种植做到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本公司以黄粉虫为主,预计在基地自养殖2500框---3000框,共计8500斤。
现已带动养殖户150户,已经能出售的养殖户56户,9月份后将有90户。缴虫预计年收鲜虫28万斤,干虫10万斤。
现有设备粉碎机、烘干机、农用机械浇灌设备等,公司最近将持续完善如监控、卡车等,预计投资65W元。年折旧费在12000元。
现有草鸡5000只,成年鸡1500只,已经产鸡500只,公司将在9月份上第二批10000只,利用黄粉虫和下脚料配合玉米、麸皮、豆粕、草、菜、大蒜等莱饲养。
作出产品品质好、无激素、无污染虫子、鸡和虫子蛋(已注册)力争年产200W个虫子蛋。
公司为了做好公司加农户和生物链工程,将大力发展养虫户,公司已配备流动技术人员上门辅导传授养殖技术提供技术资源、光盘。确保发展一户成功一户,现金回收养殖户的商虫。及虫粪。
公司在魏集镇基地已种植作物80亩,有山芋。玉米、草、花生等,来作为无污染、无公害、无药物的试验地,用黄粉虫的粪便,来增加肥力,中和土壤,粪便还可以发酵做鸡、鸭、鱼、鹅、猪等饲料,还可以做花草肥料。
本公司现有技术人员3人,管理人员2人,在100多个养殖户当中影响很好,管理得当,烘干人员技术性好,烘干出的干虫商家和外贸很满意,公司现在的收进、烘干、包装、运输等各项工作一切流畅。
科学创新的模式加公司和农户养殖是一种新型理念,开始我们自己的养殖业品牌的创立之路。
睢宁县久盛黄粉虫生态养殖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