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媒介呈现的90后
媒介呈现的90后
“90后”群体的媒介形象
(一)以“90后”为主角报道的版面位置
中国新闻网把新闻文本归为21项,本文选取了报道内容相对较多的财经频道、社会新闻、体育频道、娱乐频道、文化频道、教育频道、健康频道做统计,其他版面的报道归为其他类。
财经频道为17篇,占6.7%;社会新闻为94篇,占37.2%;体育频道为16篇,占6.3%;娱乐频道为12篇,占4.7%;文化频道为14篇,占5.5%;教育频道为76篇,占30.04%;健康频道为15篇,占5.9%;其他版面为9篇,占3.6%。
报道内容中最多的是社会方面的信息,有94篇(37.2%),多于教育76篇(30.04%),同时媒体倾向于连篇累牍地报道不能代表“90后”整体面貌的违法犯罪事件。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90后”都处于在校接受教育的学生阶段,但与教育相关的报道却不到三分之一,而社会事件(违法犯罪占主要内容)的报道总量却位列第一。这说明媒体关注的内容和“90后”实际的生活常态有所偏差。
(二)以“90后”为主角的报道中的事件类型
心理健康类为11篇,占4.35%;荒唐事或不理性的行为类为42篇,占16.60%;违法犯罪类为56篇,占22.13%;社会公益活动类为19篇,占7.51%;家庭问题类为13篇,占5.14%;校园生活类为26篇,占10.28%;工作类为9篇,占3.56%;生活消费类为28篇,占11.07%;恋爱/婚姻/性类为36篇,占14.23%;其他类为13篇,占5.62%。
可见“违法犯罪”主题占有最大比重,为22.13%,同时,明显偏向负面的“荒唐事或不理性的行为”、“恋爱/婚姻/性”和“违法犯罪”三种事件类型相加,占据了约53%的比重。而明显构建正面形象的报道“社会公益活动”只占7.51%的比重。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违法犯罪”、“恋爱/婚姻/性”与“90后”的生活常态不符,媒体“把关人”在选取新闻题材,判断新闻价值时,过多注重“眼球效应”,对某些严重偏离生活正常轨道的行为进行大肆渲染,通过少数几个“90后”的犯罪、性放纵来构建整个“90后”的不良形象。根据议程设置的理论,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想什么”、“怎么想”,上述报道方式会使受众错误地感知“90后”问题的严重性,而没有认识到“90后”的真实面貌。
(三)“90后”在事件中的形象定位
与此对应,对形象定位的研究发现,在总计253篇以“90后”为主角的报道中,“90后”在事件中的形象定位情况为积极形象42篇,占16.60%;消极形象157篇,占62.06%;中极形象54篇,占21.34%。“消极形象”这一形象类型的比重最大,超过全部类型形象的半数,“积极形象”比例最低,大大低于“消极形象”比例。这充分说明,“90后”被媒体呈现为一个不良群体。
媒体呈现出的“90后”消极形象,主要包括:(1)违法犯罪形象(多为犯罪主题),如《90后争女捅死情敌 三人最高获刑12年 》、《找不到工作 两名“90后”少年竟杀人泄愤 》、《为男友筹钱玩网游 韶关“90后”女生狠心劫杀外婆 》、《四名“90后”白天当服务生 晚上持刀行凶》、《90后男子残杀工友被捕 杀人理由竟是“友太吵”》等。(2)荒唐不理性形象,如:《90后女孩为考验男友爱意 花500元求人绑架自己 》、《老板不让包夜上网 90后女孩割腕寻短见》、《90后非主流女孩烧百元人民币点烟遭网友痛批》、《90后情侣看<南京!南京!>笑声频发 被赶出影院》《90后妹妹衣着光鲜街头乞讨只为零花钱》等。(3)开放的性观念及功利性的恋爱婚姻观,如《90后男生向示爱女生提性要求:要拍拖?先上床!》、《 90后女专科生不顾学业忙相亲 20岁女孩相亲22次》、《 90后少女人流谈经历:已记不清和谁
发生的第一次》》、《“90后”女大学生奇怪:白毛女为何不嫁黄世仁?》、《工作难找身心备受打击 90后中专毕业生想找老公》等。
在关于“90后”的消极形象报道中,其中,以违法犯罪形象出现的最多,有56个,占消极形象的35.67%,违法犯罪成为新闻报道中“90后”消极形象的主体。
积极形象包括:《90后大学生冷水中捡垃圾 被称“最帅”男生 》、《90后少女“码字”挣生活费 靠稿费维持生活已5年》、《经济危机下90后脑筋急转弯:黄土能卖好价钱 》、《救起落水同学 “90后”班花溺水身亡》等,“90后”的积极形象特征并不显著,报道主题不集中,可以说“90后”的正面形象和积极风貌未能充分展现。
媒体建构“90后”形象的具体操作
(一)特征:怪异、另类
一般这类指向90后的外貌举止、衣着打扮,常使用“雷人的打扮”、“非主流”的标签,如:《90后违章男生爆炸状红发遮脸 打扮雷倒警官》、《天价剪个“奔驰”头 90后拿着明星照片要模仿》、《高一女生戴安全套耳环 90后怪癖引关注》,具体描述分别为:(1)一名90后男生打扮很是扎眼:染着红色头发,呈爆炸状,并将他的左脸全部遮挡。(2)许多80后、90后,把奔驰宝马标识移植到脑袋顶上,或者梳理成贝克汉姆的莫西干式发型,或者拿着快男、超女的照片,点名要高价发型师照样模仿,而且一周就换一次。(3)“太雷的打扮了,太非主流了,估计她们母亲知道了要被活活气死。”
(二)特征:蛮横无礼、自私、不负责任
这类指向90后的行为,常使用“不屑一顾”、“管我屁事”的标签,例证如:《90后开“大奔”高速路上逆行 面对危害不屑一顾》、《90后“夫妻”街头争吵 妈妈扬言捂死出生20天孩子》,具体描述分别为:(1)青年下车时不是拿出证件而是拿着钱包,还没等民警说话就直接来了一句:“就是罚款嘛,我有的是钱。多少?我给”。(2)“我不想跟你走,你信不信我弄死他,弄死了就和你没关系了。”“娃儿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你弄死管我屁事。”身穿红色睡衣一脸稚气的女子怀抱婴儿,正和一个身穿白夹克的小青年争吵着。就在两人此番对话后,女子突然一声尖叫,双手紧紧捂住裹着宝宝的襁褓。
(三)特征:卖淫、违法犯罪
般这类指向90后的人格品质与道德水准,常使用“堕落”、“敲诈”的标签,例证如:《四名“90后”白天当服务生,晚上持刀行凶》、《“90后”非主流女孩烧百元人民币点烟遭网友痛批》,具体描述分别为:(1)一个湘妹子实习护士,不好好从事本职工作,结交了社会不良青年后,白天当护士,晚上竟在娱乐场所陪舞挣钱,并发展到为了金钱出卖肉体的堕落境地。此后又在不良姐妹的教唆下,参与敲诈嫖客,因嫖客报警而案发。(2)一位女生表情非常悠然自得的样子,将新版百元人民币用来点烟。
(四)特征:愚昧、任性
一般这类指向90后的性格特质,常使用“无理取闹”、“脑残”的标签,例证如:《老板不让包夜上网 90后女孩割腕寻短见》、《两90后女生帖“大肚照”征孩子领养人》,具体描述分别为:(1)一名十五六岁的女孩左手握着一把弹簧刀在自己的右手腕上比划,看到民警前来,女孩一边大叫不活了,一边狠狠地割腕,鲜血立刻淌出。救治过程中女孩情绪十分激动,拒绝医生的救治,不是用头撞墙,就是双手挣扎,不让医生缝合。(2)三人本是好朋友,后来发生三角恋,两女生在一个月之内同时怀孕,且在怀孕约六个月后才知道自己怀孕了。“可能也只有脑残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结 论
在中国新闻网上与“违法犯罪”相关的新闻报道毫无例外地把“90后”描述成是法律意识淡薄、因一时冲动或无知而违法乱纪的“问题少年”,然而,2006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课题组对中小学生的法律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
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比较强的,与媒体构建出来的形象完全不同。“90后”作为青少年,必然有该年龄段特有的弱点,但被媒体描述成违法乱纪的高危人群,是不合现状的。同样地,媒体上也大肆批判“90后”的衣着打扮,并贴上“非主流”的歧视标签。事实上这也存在着夸大的成分,是非常个别的现象。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带有时代的鲜明痕迹。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青春期中存在着一段心理社会缓冲期,使青少年可以在一种允许和鼓励他们进行探索的氛围中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身份。角色的尝试往往包括尝试不同的外貌、形象、以及行为方式。在埃里克森看来,这是正常的。这也属于青春期特点之一,并非“90 后”专有,在每一代人身上都曾经有过这种角色尝试的经历。如果胡乱给“90后”贴上“脑残”、“堕落”的标签,一味地批评和否定,这只会加固成年人对“90后”的刻板印象,使人们把“拟态环境”看作是客观现实。
以上的文字并非出自我之手,但是查资料时看到了。觉得就是自己所想表达的内容 所幸就复制再粘贴。
一说起90后,大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脑残、自拍和非主流。无独有偶,国内某家门户网站在“90后印象关键词”的网络调查中,近3万网友给出的选择也是这三项。不过,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数据就能代表90后的真正面貌吗?并不见得!至少全体90后会集体大声说:NO!
这些特征只是90后的一部分。与之相比,90后更喜欢承认自己很率性,强调自我,每个人都想成为独立的个体。
90后应该是而且必然是独立的新一代
敢想敢做敢当!这就是90后。
有梦想但绝不空想!这就是90后。
他们的青春也许不华丽,但从未缺少美丽!这就是90后。
常有媒体说90冷漠心中没有别人,说他们不知道奋斗,说他们脆弱经不起挫折等等。可是,可是汶川抗震救灾之时,这些缺点不仅没有了,反而凸显出许多优良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舍己为人的大爱之心、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机智勇敢的脱险能力等等。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表现似乎颠覆了人们对于90后这一代孩子的评价,5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的事迹材料,发现他们绝大多数都是90后一代,在他们的事迹中,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负责、顽强、机智和乐观,其中,机智脱险和坚定乐观展示了新一代的新特点。
相信北京奥运会的盛况依然历历在目。在那激烈的比赛过程中,中国选手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能,体操团队的优秀表现更是让人赞不绝口。龙清泉、王鑫、陈若琳、何可欣、杨伊琳、邓琳琳、江钰源、李珊珊……当他们荣获奖牌,当那庄严的国歌声在赛场中响起,我想此刻我们一定会心潮澎湃,我们自豪我们是中国人。在赛场外,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志愿者正在热情服务,他们的微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人倍感温馨。他们同是“90后”,但他们并不平凡。这是真正的时代新人。
凡事都有两面性,倘若媒体看到的之时90后叛逆 脑残 非主流的一面 岂不是一棒子打翻了一船人?
媒介,你该为90后树立正面形象了。
第二篇:慢直播生态传播下的媒介技术融合与文化呈现
慢直播生态传播下的媒介技术融合与文化呈现
——以新冠疫情下慢直播为例
摘要:“慢直播”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指的是利用视听技术对实景进行无压缩、超长时间地实时记录,是一种对场景进行原始呈现的直播形态。2020年是我国融媒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信息社会,视听元素已然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刚性需求。而直播作为视听元素的一种,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转变传统直播方式,运用先进技术和权威平台聚合力推出系列产品赢得社会好评,2020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全天候直播使“慢直播”的概念被大众熟知,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温度,也是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建设融媒体的阶段性成果,对于今后传统媒体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未来的文化生产和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回顾“慢直播”的定义、特征与发展历程,以2020新冠疫情为背景,从媒介融合的角度出发,探究慢直播生态直播下媒介技术融合的举措与文化呈现方式。
关键词:慢直播、媒介融合、新冠疫情、文化呈现
“慢直播”是一种站在人们熟知的传统直播(快直播)的对立面,与过去直播生态完全不同的概念。慢直播采用无剪辑、原生态的直播方式,相较于以往的新闻直播来说,漫直播画面 没有明显的视觉冲击,是实时场景的网络再现,其时长相对较久,短则十几个小时,多则几百个小时。慢直播作为一种直播生态,并不是第一次被应用,此前多用于旅游、形象宣传。如2018 年 4 月 20 日,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打造的中国首个鸟类湿地慢直播平台———“鸟岛慢直播”。当下,“慢直播”正在改变着传统视听行业的直播类节目生产方式。[1]
2020 年,“慢直播”在中国发展地如火如荼,已经成为众多广电媒体和网络平台争相践行的重要媒介活动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央视频等媒体连续多日24小时不间断直播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造。慢直播的兴起和发展是技术创新在媒体变革领域的一个缩影,是中国视听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运用之一。
慢直播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对画面的原始呈现,区别于新媒体时代的其他生态直播,在直播过程中没有对画面添加特效或进行后期剪辑,也没有旁白和主持等人声,将最真实和最客观的画面呈现,从而让用户自主地去感受和解读直播的内容和文化意义。[2]
对比融媒体时代的短视频形态,慢直播是一个实时、完整、等比、连续的呈现,这种直播方式能建立起用户对直播内容真实性的感知,从而打造沉浸式体验窗口,可以获得连续专注的文化体验。
慢直播是一个在视听领域有着前沿技术的交融形态,它融合了当下前沿的数字媒体技术,通过超高清视频画面、虚拟现实的交互设计以及立体空间的多角度呈现,以此打造一种沉浸式的临场体验,是建立在 5G、AR 和 AI 等高端技术基础之上的直播盛典。
二、“慢直播”的出现动因在2020年疫情报道之前,慢直播多集中于生活、旅游等休闲场景,“直播造医院”则开辟了一种以网络用户主观视角“亲历”新闻的报道方式。随着碎片化媒介使用习惯的形成,越来特多受众会赶到倦怠感、孤独感和弱参与感,慢直播的出现给大众提供了全员互动、全域参与和全程陪同的社交体验,这种沉浸式的集体文化消费体验 让大众感到亲切、新颖而充满归属感。
《媒介心理学》提到:“媒介不仅是“人的延伸”,越发成为“心理的延伸”火爆网络空间的慢直播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动态的新闻观察窗口,其让“陪伴感”最大化,为新闻传播营造了“最真实”的拟态环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可以分为5类,其中情感需求和归属需求都被列入其中。另外,慢直播同样符合“狂欢理论”,慢直播构建了一个万人“想象的共同体”,可以满足大众对社交共情和陪伴感的真实需求。在大数据下,相比其他旅游、动物类的慢直播,施工工地建设直播从内容本质来说并不具备趣味性和观赏性。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两日内收获大量忠实观看者,也和慢直播本身的特性正契合当下广大用户的心态息息相关。
此前,慢直播在国内便有着基础受众,尤其是在动物产业中,B站内24小时直播大熊猫日常生活状态的iPanda熊猫频道就拥有超过40万粉丝,许多用户有着固定收看熊猫生活的习惯。
(三)数字化创新的必然趋势在传统的直播场景下,频道播出时长、技术发展、移动接收终端等要素均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想要实现一场高质量、全过程和跨平台的慢直播难度相当之大。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迭代发展,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视频摄制技术越来越成熟,硬件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成本越来越低廉,“5G+8K”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大带宽、超高清视频服务成为可能。这些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创新为实时直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助推了包括慢直播、直播带货等新直播业务形态的产生。
(四)媒介事件的刺激作用2020年的新冠疫情的爆发打乱了社会的正常节奏,但是也加速了社会的运转,慢直播这项新技术的迅速应用与扩张也正是体现之一。2020年慢直播的首个爆款产品,就是央视频关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造的“中国速度”的慢直播,在疫情告急、生命关怀和大国实力等不同话题的共同作用下,这场直播自然而然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这种现象级影响必然离不开社会动因的影响,“新冠疫情”作为媒介事件的公共性社会事件自带的聚焦功能,使慢直播这一技术创新迅速得到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用户的积极参与”。[3]
三、“慢直播”生态传播下的媒介融合与文化体现直播并不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它源于电子媒介时期,最初的定义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应运而生,同步进行实况播送,多方展示,与用户通过弹幕或评论即时互动的网络内容服务形态,现在的直播多数指后者。而“慢直播”与这种直播是相对的,是对实景进行马拉松式的报道,没有前期策划也没有后期剪辑,较少进行人为干涉,最大限度地还原现场实景。
我国最早对这些现象进行研究的学者,又将其称为“慢电视”,“慢直播”与“慢电视”在内容呈现上具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现场实况进行无彩排、无剪辑的展示,但在信息载体上存在差异。“慢电视”依靠电子技术进行传输,“慢直播”则依托互联网技术,因此在互动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慢直播”中,用户除了可以与信息发布者互动外,还可以与其他用户互动“慢直播”形成了更加丰富的传播生态圈。
媒体可以利用慢直播将现场实况进行实时记录与传播,将广大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真实展示给公众,同时对新闻报道角度进行一种具有“实时性”的创新。例如在郑州特大暴雨期间,由河南广电通过其自建的“大象新闻”客户端进行了郑州地区的实况慢直播,充分满足了公众了解灾情现场的迫切需求,也有助于消除因面对未知而产生的恐慌,减少谣言对公众的影响。这种实时慢直播既为新闻报道开辟了新角度,其带来的信息对称能够消解人们的焦虑与猜疑,建立一个真实、健康、正能量的舆论场,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没有快速剪辑的镜头、没有精美的后期制作、没有任何加工,原生态、真实地展现事物发展的每一个细节,观众会以第三种视角自行思考接下来的“剧本”。现实是最没有悬念的,但对于观众来说,现实最精彩。第三代媒介环境学派代表人物保罗莱文森曾对媒介发展作出了通俗有趣的评述,并归纳了媒介发展的一些规律。他认为媒介进化不取决于技术含量、审美等因素,而是完全由人的需要主宰,且媒介的每一次变革,都是进步与缺憾共生,媒介是在不断的“补救”中向前发展的。因此,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互联网,它们都是人的某一感知模式的延伸,它们不是彼此消融的关系,而应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媒体+”可能更多的是给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创新的机会。
慢直播有着自身的媒介特征、情感属性和文化逻辑,这也是它能够带动大众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慢直播的应用场景会更加多元。首先,在新闻报道领域,突发性和非突发性的新闻事件都可以借助慢直播的平台进行原生态直播、全信息传递和跨地域互动,比如武汉的樱花节、北京故宫的文化展览,都可以成为慢直播的场景内容。其次,在其他视听产业乃至文化产业领域,“5G+AR/VR+云+4K/8K+AI”的技术组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塑造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调动用户的参与感,增强用户的现场感。不间断实景直播的慢直播可以进行云旅游、云演唱会和云综艺,全息投影和全景摄像技术带来临场化的沉浸感,还可以应用到电影、短视频、数字文化旅游等领域,进一步推进传媒业的深度融合和变革。可以说,一切注重场景、强调交互体验的活动,都可以借助慢直播建构云社区以实现更好的内容输出。
2020年1月27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慢直播”既叫好又叫座,它不仅是对新媒体思维的运用,还突破了新媒体目前的发展形态,是主流媒体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性发展举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央视频”于1月27日以“中国电信”为官方账号推出“疫情二十四小时”专题,推出了《慢直播 | 全景见证武汉火神山医院崛起全过程》《慢直播 | 与疫情赛跑——全景直击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最前线》,对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工地建设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
28日观看人数超100万,29日突破4000万,截至2月5日,观看人数已破亿。这次“慢直播”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除了特殊场景的影响,人们对真实权威信息需求的增长以外,也与“慢直播”这种主流媒体在媒介融合过程中的创新之举有关。
技术的推动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央视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 APP(应用程序),于2019年11月20日正式上线,结合了总台“5G+4K/8K+AI”的技术布局。这次的“慢直播”很好地利用了“央视频”平台的优势,运用“5G+ 光纤双千兆网络”技术,借助中国电信“天翼云”的云资源优势进行云网融合,基于智能视频云实现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的云监控系统平台建设,并保证了平台建设所需的计算资源 和存储资源,有力保障了“央视频”APP 上“疫情二十四小时”专题下系列栏目的高清直播。
在用户的信息接收方式上,近景与全景两个景别的搭配,使观众能像身处现场一样观察到工地建设的细节,又能借助全景突破生理因素导致的观看范围限制。“央视视频”还推出了 VR(虚拟现实)视角下的医院建设直播,观众无须佩戴设备即可观看,增强了沉浸感与交互感,使这场“慢直播”既充分调动了人的感官,又创新了人无须在场就能获取在场信息的新的感知方式这次的“慢直播”虽然借助了网络直播的形式,但在内容方面却与商业平台或传统主流媒体发布的内容存在差异。[4]
它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景,针对部分确诊患者无医院救治的情况,展开以医院工地建设为内容的直播,内容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事件,不同于商业平台的娱乐属性,基于大众对安全的需要。同时,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直播内容,围绕大众的共有经历,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盛大仪式。它以一周建起一家专用医院和十天建起两座医院被喻为“中国速度”,观众由医院建设“云监工”的身份转变为中国发展速度的“云监工”,大众的社会情感被激发,引起了群体的共鸣和共情效应,构建了全国抗疫的共同记忆。在功能层面,“慢直播”凭借超长时间展现事物发展的整体过程,这种持续的时间使群众的“围观”心理得到满足。互联网上热点的发酵到结束,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进行,而“慢直播”给予观众较长的时间实现从“围观”状态到“参与”状态的转变[3]。由“听他说”到“听我说”,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削弱信息的不确定性,缓解焦虑,重获安全感。
4.创新的受众心理文化呈现从受众心理方面看,央视频“慢直播”下呈现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中国速度”,提升了观众的“在场感”和“参与度”,在观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慢直播中,直播间内网民可以自发评论,一方面可以观看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崛起全过程;另一方面人际交流带来的陪伴感,如“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大家相互传递自信和能量,可以更好地缓解内心的焦虑;还有评论内容带来的场景感,如“监工”在评论区打卡、倒班,都创新体现了受众心理,这种虚拟情境下的受众体验,满足了受众的求真心理和求近心理,符合受众的心理期待和心理上亲切感的需要。[5]
四、慢直播生态传播下媒介创新与文化呈现的启示与总结此次慢直播的成功让人们感受到技术赋能下抗疫传播的力量,这是单项传播和选择性传播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这无疑 是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建设融媒体的阶段性成果对于今后传统媒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6]
新闻的本质是真实客观,慢直播的形 式尊重了大众的知情权,使其更好地行使了监督权。同时,由直播内容衍生出来的“疫情文化”,也凸显了全国人民对武汉的支持,有利于凝聚社会力量,体现了主流媒体在大灾大难面 前,既尊重客观事实,又彰显社会温度。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空间充 斥着大量难辨真伪的信息“把关人”效力缺失,从而影响人们 的判断与思考,而对于具有很强社会公信力的主流媒体来说,新闻真实客观性是其维护自身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对新闻事件进行议程设置、传播客观事实、发 挥舆论引导作用,是其责任与义务。疫情期间,“双黄连事件” 让人们再次认识到谣言可畏,所以主流媒体开展慢直播尽最大努力还原新闻真相也是为自身树立品牌、提升权威与公信力的重大举措。
至于“慢直播”未来的发展,与“快直播”相比,“慢直播”除了能够满足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切和对超出自己专业领域的探索外,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客观真实性与沉浸性。对舆论争议较大的事件可以利用“慢直播”的形式还原事实,让群众发现真相,减少群众对官方报道的“抵抗式”解码。沉浸性即观众以第一视角切入直播画面,且向观众呈现一个完整的事物发展逻辑。这一点可用于特殊的节日活动策划,凭借其仪式性打造观众的“集体记忆”,引起观众的情感共振。[7]
参考文献
1] 郑玄.从“慢直播”看中国视听媒体融合发展的业态创新[J].现代视听,2021(04):27-31.2] 张宜弛,马云.慢电视传播受众分析[J].今传媒,2018(10):45-46.3] 邓若伊,喻枫桥.“慢直播”:主流媒体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新探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1):53-56.4] 胡学敏.媒介融合视域下“慢直播”的发展与突破——以火神山、雷神山“慢直播”为例.新闻研究导刊.[A].2020.08
5] 孙玮.融媒体生产:感官重组与知觉再造[J].新闻记者,2019(03):27-31.6] 邹鑫.新媒体时代下视频直播生态的融合与创新———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慢直播为例.路标与航向.[J]2020.04
7] 郑玄.从“慢直播”看中国视听媒体融合发展的业态创新.现代视听2021.04[J]
第三篇:媒介词典
媒介词典
一、电视广告篇 电视广告的形式
1、电视广告片
电视广告片时间长的一般有30秒或一分钟,现在最为常见的还是15秒。更多的广告从业者希望用15秒时长的广告片来负载更多的广告信息,并认为15秒广告片有着30秒广告片一半的价格优势,因而都乐于采用。然而,现在15秒广告的价格己今非昔比,约为30秒广告的85%。
2、标版
标版时间较短,一般为5秒,甚至更短,通常只有一两个体现企业形象的画面和一句广告语。电视黄金时段的标版为企业所看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5秒标版,连续多年成为企业争夺“标王”的标的物。
3、赞助形式
赞助电视晚会、赞助体育比赛直播、赞助卫星实况转播某些大事件、赞助有奖智力竞赛、赞助电视片和电视剧的拍摄、赞助进口大片的放映等,一般在片头、片尾注上某企业赞助字样。在电视乾和电视剧的拍摄中,赞助形式甚至“渗透”到电视片和电视剧的道具和场景中去。电视媒体是塑造企业形象的有力手段,企业可以通过电视赞助的形式来塑造形象。
4、栏目冠名
将电视台的某些热门栏目以企业的名称或产品品牌命名,这也是一种常用的企业赞助形式。如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万宝路体育大世界”等。挂名“特约播出”,也属于栏目冠名广告。
5、电视信息(专题)片
这是一种传播产品信息的“二级”广告片,内容大多是对产品功能进行介绍和演示,电视直销广告片就属于这一类;另有一类侧重展示产品形象。一般时长在两分钟以上。电视直销广告片与其他电视广告片不同,往往会出现产品价格,并供消费者电话订购。
6、贴片广告
即跟片广告。广告片本身并无什么特殊之处,但贴片广告是固定地“贴”在某一部电视连续剧的片头、片尾或片中插播的。
基本要素
常规硬广插播示意图:
电视剧广告插播示意图:
电视剧挂版示意图:
角标示意图:
标板示意图:
二、电视广告收视效果评价篇 常用术语分类
收视指标:收视率、总收视率、集中度、市场占有率
成本指标:千人成本、收视点成本、累计指标:观众构成、到达率、接触频次
具体说明:
1、收视率(Rating)
概念:在一段时间内收看了某节目或某一频道的目标观众人数占目标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公式: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目标观众人数/目标总人数*100%在同一平台下(调查总体),收视率是评估节目或者频道最基本的指标,收视率越高表明收看该节目或者频道的人群越多。当观众被锁定为总体推及人口的一部分时(如4-14岁的儿童),收视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目标观众收视率。
2、总收视点(GRP-Gross Rating Point)
概念:指一定时段内所有单位时段的收视率总和,又称毛收视率、总收视点、毛评点(总收视点不考虑重复,因此有可能大于100%),总收视点是计算媒体投放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3、观众集中度
概念:对于特定时段(或节目),目标观众(如15-34岁人群)收视率(百分比)与参照观众(如4岁以上所有人)收视率(百分比)的比值。
公式:集中度=目标人群收视率/参考人群收视率
注意:观众集中度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参照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以此来反映目标观众对特定频道(节目)的收视倾向;目标观众收视率和参照观众收视率对应同一时段和同一频道。
4、市场占有率
概念:也叫市场份额,指特定时段内收看某一频道(或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打开电视机收看总人数的百分比。
公式:占有率=收看某一频道(节目)的人数或(家数)/打开电视机人数*100%
5、收视点成本(CPRP-Cost Per Rating Point)
概念:指每得到一个收视百分点所需花费的成本,也称为毛评点或点成本。
公式:每收视点成本=广告成本/所得的总收视点在投放评估中,收视点成本是衡量一个栏目投放效益的重要指标
6、千人成本(CPM-Cost Per Thousand)
概念:指一次投放每接触到1000个人所花费的成本
公式:每千人成本=广告成本/总接触人次*100%千人成本与收视点成本区别每千人成本和每收视点成本都是关于广告成本效益的指标;当评估不同平台,不同媒体形式广告成本效益时,使用每收视点成本指标并不合适,最好使用千人成本,因为千人成本指标将收视点转换为实际收视人数,无论市场大小,评估具有可比性。收视点成本适用于同一市场,同一媒体平台的广告成本效益。
7、到达率(Reach)
概念:指收看过某一频道(节目)的不重复的观众人数占观众总数的百分比。
公式:到达率=总收视率-重复收视人数百分比
8、总接触人次
概念:某次投放,或者特定时间内收看某一频道或节目至少一次的不重复的观众人数。
9、平均暴露频次
概念:为一定时间内,在有机会接触广告的人口中,每人接触广告的平均次数。
公式:暴露频次=总收视点/到达率
10、电视广告价格核算方法(以15秒为核算基准)30秒=15秒*1.8 5秒=15秒/3*1.6 10秒=15秒*0.8 20秒=15秒*1.36 25秒=15秒*1.6
三、媒体熟悉篇
1、中视行动主要承包资源为CCTV-3《经典综艺套》,平均每周21次,可以根据客户预算多少进行拆分(一周拆两周,一周拆四周),对外统一报价为15万/5秒/周,10秒价格=5秒*2;15秒价格=5秒*3。与公司结算为12.5万/5秒/周。10秒、15秒倍乘关系。
《经典综艺套》黄金时间(19:00-21:00)的频次为6次(详见节目表,同时所对应的栏目要记熟),白天频次为15次。务必熟悉拆分方法,这在给客户做方案排期时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现在对我们销售3套非常有利的是,CCTV-3正在进行改版,从周一至周日我们对应的时间点都是播的诸如《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非常6+1》《欢乐中国行》等栏目,我们客户的广告可以随播,打打提升了媒体价值和传播效果。
2、熟悉并掌握我司代理的CCTV-1《全天套》《精品套A》《精品套B》的价格、折扣、播出时间、对应栏目,播出方式;
3、熟悉并掌握我司代理的CCTV-7每天8个时间点的播出时间、价格、对应前后栏目、折扣、播出方式;
4、熟悉并掌握我司代理的CCTV-8每天7个时间点的播出时间、价格、对应前后栏目、折扣、播出方式;
5、熟悉并掌握我司代理的CCTV-2《交换空间》的播出时间、价格、对应前后栏目、折扣、播出方式;
6、熟悉并掌握我司代理的CCTV-13新闻频道晚间21:30档《新闻1+1》《新闻周刊》《面对面》的播出时间、价格、对应前后栏目、折扣、播出方式。
二、央视频道定位描述(必记)
CCTV-1综合频道
CCTV-2财经频道
CCTV-3综艺频道 中青年女性偏多
以音乐及歌舞综艺节目为主 受众广泛,25岁以上居偏男性 多
中年群体集中度高
集中了央视最优秀栏以财经、资讯、生活服目,将新闻、电视剧和务节目为主 综艺节目优化整合播出 CCTV-4国际频道 CCTV-5体育频道 CCTV-6电影频道
男性偏多,中青年居多 偏男性,年龄在40岁上偏男性,中青年居多 以居多
唯一国际级体育频道,每天播出8部不同风格电影纪录片等
以新闻类节目为主导,拥有多项国际顶级赛事以文化类为支撑,以对独家转播权 台湾报道为重点
CCTV-7军事农业频道 CCTV-8 电视剧频道 中高年龄群居多、中等偏女性,中年居多 文化程度
CCTV-10科教频道 偏男性,年龄偏大
以优秀电视剧为主要播开办有二十余个科教栏目
唯一专业传播农业科技出内容 信息的频道 CCTV-11戏曲频道 中老年居多
CCTV-12社会与法频道 CCTV-新闻频道 受众广泛、偏男性
汇集各地戏曲种类200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法制以时效性为核心宗旨 多个,播出新戏和传统戏
专业频道,以普法、讲法为主要宗旨
三、CCTV各频道观众结构(必记)
CCTV-
1、3套、12套和音乐频道受众结构相对大众化——男女比例相当、偏中老年化群体;
CCTV-2、4、5、9、10、新闻频道偏男性高端化群体,学历、收入偏高,第一时间报道重大新闻事件 偏干部管理群体;
CCTV-6套受众偏男性大众化群体;
CCTV-7套受众偏男性,收入偏低的群体,城郊结合处和农村受众比重较大;
CCTV-8套受众偏女性大众化群体;
CCTV-少儿频道受众偏儿童和妈妈群体。
四、各频道受众特征综述(必记)
一套(综合频道):央视主频道,影响力强,覆盖人群广泛; •
二套(财经频道):频道定位经济,受众收入高,农村收看较少; •
三套(综艺频道):大众化综艺,受女性偏爱,收视人口广泛; •
四套(国际频道):主要覆盖海外,高龄男性观众居多,收入一般; •
五套(体育频道):体育直播赛事,偏向男性观众;
六套(电影频道):主要播放电影,观众细分不明显,男性偏多,收入水平中下;
七套(军事·农业频道):面向农村,整体观众学历、职位、收入等较低;
八套(电视剧频道):热播电视剧,以中年以上家庭女性收看为主; •
九套(英语频道):节目全部以英语播出,面向外籍人士; •
十套(科教频道):面向文化传播领域,男性偏多,其他观众群分布相对平均;
十一套(戏曲频道):以老年观众为主,主要播出各类戏曲节目; •
十二套(社会与法频道):各类法制节目、影视剧,受众学历、收入偏低;
新闻频道:专业化新闻定位,高端男性偏好强;
少儿频道:观众以青少年为主,播放各类卡通,少儿节目;
五、客户销售明晰
无论投放什么广告,我们都要知道这些问题:1.投放目的: 2.目标受众3.覆盖面4.投放频次5.投放区域及媒体6.投放时间7.投放预算。
知道以上这些,就方便我们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同时也基本上会比较吻合客户的投放需求。
第四篇:广告媒介
一、名词解释
1.普及率(penetration):在行销上指的是消费者使用商品的比率,而在媒体上则指消费者对各媒体类别的接触的比率。2.覆盖率(coverage):在定义的目标消费群中,暴露于一个媒体类别,或载具,或媒体排期计划的人数占总目标人口的比率。3.媒体投资占有率(share of spending):指品牌在媒体投资量上占整体品类的比率,计量单位通常为金额。4.媒体音量占有率(share of voice):指品牌在媒体传送量上占整体品类的比率,计量单位通常为GDP或impression.5.媒体载具(media vehicle):指媒体类别下再细分的个别承载讯息的媒体载具,如电视媒体类别下的某个节目、报纸媒体类别下的某份报纸等。6.媒体行程(media scheduling):在媒体策略中,根据品类与品牌消费,以及传播活动类型等,制订媒体露出模式与时机。7.连续式(continuous pattern):在媒体行程策略中,以未出现长时间空挡的露出模式。
8.栏栅式(flighting pattern):在媒体行程策略中,以露出一段时间,间隔一段时间的露出模式,称为栏栅式,也称跳跃式。9.脉动式(pulsing pattern):在媒体行程策略中,基本上维持未间断的露出,但露出的讯息量出现高低起伏。10.品牌发展指数(brand development index,BDI):品牌在一个地区(或区隔)的销售比率除以该地区(区隔)的人口比率,即为品牌在该地区的发展指数,用以评估品牌在该地区(区隔)的相对发展情况。11.品类发展指数(category development index,CDI):品类在一个地区(或区隔)的销售比率除以该地区(区隔)的人口比率,即为品类在该地区的发展指数,用以评估品类在该地区(区隔)的相对发展情况。12.接触人口(advertising impression):指暴露于一个媒体载具或媒体排期计划重复计算的接触人次。13.总接触人次(gross impression):一个媒体排期所接触的人次总和,包括排期中所有运用的媒体载具。接触人次属重复计量方式,即一个消费者接触3次或3个消费者各接触1次,皆记录为3人次。又称广告总印象。14.看到机会(opportunity to see):媒体接触数据,包括收视率、阅读人口等皆为媒体暴露,由于受众对广告的主动回避与刻意忽略等,造成暴露与看到之间的落差,事实上,收视率与阅读人口等媒体接触数据真正的意义是都有看到机会,是看到的极大值,并非就是真正看到。15.收视率、收视点(rating point):受众或家庭在固定时段接触某电视节目的比率,计算方式为接触该电视节目的人数或家庭除以总人口数或总家庭数。16.总收视点(GRP — Gross Rating Point)。媒体传送量的计量单位,为媒体排期或在一定期间内所有投放档次收视率的总和,或等于到达率乘以平均接触频率。
17.到达率(Reach):人口或家庭暴露于一个媒体排期的百分比,为非重复性计算数值,即在特定期间内暴露一次或以上的人口或家庭占总数的比率,在期间的定义上一般指的为四周期间,也称“非重复到达率”或“净到达率”。18.平均接触频次(average frequency):简称频次,即暴露于一个媒体排期计划的家庭或个人当中,每家庭或个人的平均接触次数,其计算方式为GRP除以reach,因此GRP=reach*frequency.19.有效接触频次(effective frequency):消费者对广告讯息接触次数累积到可以充分记忆广告讯息的接触频次,即为有效频次,一般以3+或5+等表示有效频次。
20.有效到达率(effctive reach):在有效频次以上的到达率,例如有效频次定义为3次时,则3次以上(含3次)的到达率即为有效到达率,一般以3+R表示。
21.收视点成本(CPRP— Cost Per Rating point):在电波媒体中,每购买百分点收视(听)点所需支付费用,在计算上是以媒体单价除以收视(听)率,收视点成本将随不同的市场、目标消费群,甚至不同广告公司或客户而有所差异。
22.千人成本(CPM—Cost Per Millenary):媒体载具每接触1000人所需支付费用。在计算上是以媒体单价除以接触人口,再乘以1000.23.视听众占有率(share of audience):电波媒体中,节目中止而出现广告的时段,在印刷媒体中则称为广告页。24.发行量(circulation):在印刷媒体印制量中,每期实际发行到读者手中的份数。
25.传阅率(pass along rate):印刷媒体中,平均每份刊物被传阅的次数,计算方式为传阅人口除以发行量。
26.编辑环境(editorial environment):指品牌广告所出现媒体载具的内容、风格与调性,品牌应尽量寻求与其相匹配的编辑环境,以利于吸引兴趣相投的消费者。
27.广告环境(advertising environment):指品牌广告出现时,其前后所出现的广告品牌,品牌应尽量寻求与其相匹配的广告品牌,以利于消费者对品牌的等量齐观。
28.促成行动成本(CPA):网站或网页广告中,促成受众采取行动所需成本,所谓行动可以定义为点击广告、索取目录或达成销售等。
29.点击成本(CPC):网站或网页广告中,促成受众采取点击行动所需成本。30.广告干扰(ad clutter):媒体载具中,广告互相干扰的程度,计算基础可以是广告版面或时段长度占载具本身内容的比率,或以竞争品牌为基础,计算品牌露出的比率。
二、填空题
1.媒介的发行量有哪些:稽核发行量和宣称发行量。在刊物整体发行量下,可以再细分为赠阅发行量,订阅发行量与零售发行量。
2.购买风险的类型:产品功能风险,社会形象风险和自我形象风险。4.媒体行程模式有哪些:连续式,栏栅式和脉动式。
5.广告媒介指的是为广告主传播商品、劳务和观念等广告信息的载体。
6.广告媒介策划:指在特定的营销环境中,从媒介投资的角度去思考,形成投资策略及执行方案,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去接触消费者,以解决营销所要求的目标。
7、媒体分类:按媒体的受众面可分为:大众媒体、中众媒体、小众媒体。按媒体的涵盖面分类:国际媒体、全国媒体、区域媒体。从受众对媒体的感知来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
视听媒体。按媒体的表现形式分类:印刷媒体、电波媒体、户外媒体。按媒体的传播内容分类:综合性媒体、单一性媒体。
8、电视媒体的评估方法:日记法、个人收视记录器法、被动式记录器法
9、印刷媒体评估:印刷量、发行量、阅读人口、传阅率
10、户外媒体为地区性的媒体,评估主要在:高度、尺寸、能见角度、材质
12、营销环境,包括市场规模、品牌占有率、产品生命周期、CDI/BDI等
14、品牌的传播资产包括:
1、品牌知名度;
2、品牌形象。
15、媒体组合的五大考虑点:
1、策略层面(是否与品牌定位相吻合)2.受众习惯(所揭露的媒体是否受众迎合)
3、商品特点(媒体是否可以发挥产品的特点)
4、信息内容(媒体能否有效传播广告信息)
5、媒体特性(本媒体的独有特征是怎么样的)
16、营销因素:产品生命周期;品类关心度;新商品与既有商品;市场企图;市场占有率;品牌形象;品牌忠诚度;竞争压力;商品使用和购买的频率;商品对象阶层。
17、创意因素:新广告活动或是持续性广告活动;创意冲击力;讯息的复杂程度;创意单位的大小;创意版本的数量;广告目的。
18、媒体因素:媒体干扰度;媒体环境与品牌的相关性;媒体行程;媒体类别。
三、简答题
1.媒介的特点:【杂志特点】 优势
1、阅读时间长,可长期保存,广告传播效果持久。
2、印刷质量好,能表现商品的绝好质感。形势较灵活。如插页的大量应用。
3、读者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广告目标受众明确.不足
1、时效性差,无法及时传播信息。出版周期相对来说较长。
2、受阅读能力的限制。
3、覆盖面较差,无法以较低的成本达到大批的目标受众。
4、售价较贵。
【报纸特点】 优势
1、具有评说,论述性能,长于传达深度信息。
2、阅读的自主性相当大,基本上不受时空限制。
3、信息量大
4、可重复阅读,保存性强
5、确切的到达性:对于那些订报纸的来说,到达性比较确切。能满足特定读者群体的特殊兴趣和需要:专业报纸 不足1.时效性不是很强:报纸的截稿和印刷时间固定,不能及时补充。2.阅读者受文化水平的限制:盲人、文盲和阅读能力低的人,很难利用这一媒体。3.感染力相对较弱,较缺乏动感,立体感。
【广播】 优势
1、传递速度快,时效性强
2、受众众多,覆盖面广。
3、声情并茂,想象空间丰富,参与性强。
4、收听方式十分灵活。
5、技术简便,价格低廉。不足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2.容易产生理解偏差:人传递信息是7%用语言,38%用声调,55%靠手势、表情等3.线性传播,可逆性差。
【电视】优势
1、视听兼备的信息符号
2、长于再现的媒介,可信度高
3、时效性强
4、娱乐性强 不足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3.电视画面传播的局限性:不能表现观念性的内容,不能表现消失了的事物。
【网络】 优势:速度快;海量信息;传播范围广,几乎不受时空限制;双向互动,反馈便利;多媒体形式;广告效果测评较易。不足:信息冗杂;受众受知识技术、设备限制较大;信息可信度不高;花费较高。
2.媒介选择的作业过程:目标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分析、目标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分析、媒体评估:频道选择、时段选择、节目选择、选择媒体时媒体的性质和数量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3.如何评价一个新媒介的广告传播价值?评价新媒体的四大要素
第一是覆盖率和到达率。覆盖率主要测量的是新媒体的覆盖范围和总体人群规模,到达率则是从受众的角度来测量的指标,但是,对于广告投放而言却是媒介选择的入门指标。
第二是媒体的环境特性。媒介环境是保证一个新媒体是否能够深刻影响受众的关键,媒介的环境特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评价,一方面,新媒体是不是处于媒介相对稀缺的环境,即受众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有着本能的资讯或者注意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介质和表现形式是否足够吸引受众主动去观看。
第三是媒体的关注度。媒体的环境特性是去看新媒体所处的空间的优势和价值,而新媒体是否被受众关注,受众关注媒体的时间长度,受众与媒体的黏性或者依赖度等却是新媒体是否可以有效的切中目标受众的关键指标。
第四是媒体的广告效果。这属于事后评估的内容,可以通过后期对于受众的测试得出,即广告主在新媒体投放的广告是否有效果,测量其广告传递的信息多大范围被受众认知。
四、应用题
1.【指数】:把一个数字和另一个基本数字联系起来的百分数。指数可用于快速而清楚的比较数值之间的差异,或整合数值的单位以利于相互比较。【运算】:可以任意的在比较项中选择一个作为基数,把它的指数设为100%(注易,指数的百分号习惯上省掉,但指数的实质还是一个百分数),然后把比较项与基项的数值相除,再乘以100%,结果就是该项得指数值。
2.【加权指数】指的是在整个评估中,根据每个评估项的重要性而赋予指数一定的权值。对加权以后的值进行衡量和比较,就比较科学了。各项指数加重要性的总和必须是100%。在用于评估多个项目的时候,每一个评估项目对于整个评估来说其意义不一样,重要性也不相同。
【运算】每一个评估项的指数乘以该项的权值,然后把每一项的结果相加。3.【CDI与BDI】
概念:CDI:(Category Development Index)品类发展指数。BDI:(Brand Development Index)品牌发展指数。
CDI与BDI为评估品类及品牌在一个地区发展状况的工具。
运算:CDI:品类在该区的销售占全部销售的比率/该区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率×100 BDI: 品牌在该区的销售占全部销售的比率/该区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率×100 CDI 与BDI的交叉检验:
组合状况:高CDI、BDI:品牌发展状况良好,且处于相对成熟的市场,显示较高的市场回报。
高CDI、低BDI:品牌发展不够,但处于成熟的市场;市场前景比较好,品牌还具有发展空间。
低CDI、高BDI:品牌发展比较好,品类发展不够,要对市场进行评估。低CDI、BDI:品牌发展状况不好,同时处于相对低的发展前景。4.【成本与效率评估】
媒体引起对大众的影响力而产生商业广告价值,所以媒体价格的高低也依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来确定。媒体投资效率是从单纯的量化的角度来评估媒体载具的投资效率。
主要的评估工具:
5.千人成本(CPM—Cost Per Thousand,M是罗马计数单位的千,写CPT也可):对不同的节目,广告每接触1000人所花费的金额。(可以跨媒体类型比较)计算方式:A节目CPM=A节目广告单价×1000/总人口×电视普及率× A节目收视率=全部媒体费用/受众总数)×1000 6.(收视)点成本:对不同的节目,每购买一个收视点所需花费的金额。计算方法:A节目CPR=A节目广告单价/A节目收视率。
浪费度:非品牌设定的对象阶层收看某一电视节目人口/所有收看该电视节目的人口。购买一个观众组合上绝大部分的观众为非品牌设定对象阶层的电视节目,表示购买该媒体的费用是花在非品牌设定阶层上,就被视为一种浪费。
媒体质与量的评估
媒体质与量的综合评估:
1、为整合所有评估项目并进行运算,必须把所有项的数值转换成指数,整合成综合指数。
2、在数值转换为指数时,有些项目为正相关,即数值越大越好,如收视率、关注度、相关性等,有些则为负相关,数值越小越好,如CPR、干扰度等,注意运算的方式的差异。
3、正相关项目的运算与前述指数的运算相似。
4、负相关项目的运算与之相反,以最低数值为固定的基项,再除以各载具在该项目上的数值。
5、权重根据品牌的实际情况设定,但总值要为1(100%)。
6、加权指数,计算方法为载具在各评估项目中得到的指数乘以该指数权值的总和。
7、综合指数的评估不能用在跨媒体类别的评估。
1、为什么要进行媒体质的评估及必要性、意义?
媒体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偏向于数量的评估,如涵盖、人数、千人成本等。但是,广告主投资是要达成广告效果,如知名度的建立、偏好度的提高等。那么,媒体的评估还要涉及接触的效果。如果单纯只是追求量的绝对数,而不注意传播的质量,媒体的投资就被浪费了。
量化评估的一个基本假设:设定同一媒体类别下的媒体载具对于各广告活动是等值的。即不同的电视节目所产出的每个百分点的收视率对于任何品牌及广告活动都是同样的价值。实际上,各载具因时段、形态等的不同,对个别品牌所提供的价值也是不同的。刊物也同样如此。
媒体的质,指的就是不能跟据统计加以量化,但实际影响媒体投资效果的因素,其与量化评估的差异在于,量化评估重视广度及成本效率,而质化评估指的是说服的深度及效果。
2、质的评估要素:关注度、干扰度、编辑环境、广告环境、相关性(补充:2008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系数研究)
接触关注度指的是当消费者接触媒体时的质量,即对媒体节目的关注程度。干扰度指消费者在接触媒体时受广告干扰的程度。
编辑环境指媒体载具所提供的编辑内容对品牌及广告创意的适切性。主要有两个方面:载具形象、载具地位。
广告环境:指载具承载其他广告所呈现的媒体环境。
相关性:指产品类别或创意的内容与载具本身在主题上的相关性。
补充:
营销策略:从常规的4PS角度所制定的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产品改良计划;产品线延伸;新产品上市;产品的优先顺序(多个产品)
2、价格策略:零售价、批发价、利润
2、、渠道策略:各地区渠道的提升计划;新产品的渠道策略;经销商策略。
4、促销策略:促销活动的计划;行程;促销效果的预估;广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3.世界上最早的杂志也诞生在德国。1588-1598年,德国法兰克福印刷商米夏埃尔·冯·艾青格尔每年印刷出版两次刊载半年重大事件的文集《书市大事记》,这份半年出版一次的出版物是世界上第一份固定刊期的杂志。
4.行程影响要素:销售季节、市场目标、预算、竞争品牌的广告模式、广告活动、媒体的考虑、特别的需要、实际性、购买周期
11、媒体目标制定的原则:1.销售目标2.竞争目标3.传播上知名度、理解度的建立4.建立品牌形象、支援铺货、支援促销
12、消费者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决定者、购买者、使用者及影响者
二、广告效应系数(CMEA):2008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系数研究黄合水、曹晓东、丘永梅等调查了6000名消费者、200名经销商对87家电视台的相关资料。分析指出:媒体广告效应系数的因子模型是稳定的,媒体附加在广告上的作用是明显而可靠的。这一研究指出,收视率指标只在认知层面衡量广告投放的效益,只考虑是否接收到信息,而不考虑是否接受。没有考虑到受众对于信源(媒介)的认知状态会影响到他对于信息的解读。但实际上,传播学研究表明,受众从不同的媒介接收统一信息所受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媒介,在广告说服方面的效果是不同的。黄合水等人的研究试图对不同媒介的说服能力作出评估。
研究发现,不同媒体附加在广告上的作用的差异主要是由“广告印象”、“公信力”、“影响力”、“吸引力”四个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 “公信力” 要素包括“权威性”“责任心”两个影响因子,“吸引力”包括“知识性”和“娱乐性”两个因子。最终黄等人把这些要素用数学方法合成一个综合指标——媒体广告效应系数(CMEA)。再把这一效应系数与千人成本、点成本、毛评点等联系起来,最终来评估媒体。
二、地理市场的评估要素:
1、CDI与BDI
2、品牌铺货状况及进展
3、对象阶层的人口数量
4、经济发展状况
5、销售成长趋势
6、品牌市场占有率
7、品牌过去所累积的资产
8、市场对传播的反应
9、媒体投资的效率
10、竞争状况。总收视点(GRP — Gross Rating Point)。为所有播出档次收视率的总和(专指电波媒体)。总收视点的另一种计算方式为到达率乘以平均接触频率(GRP=R×F),在总收视点固定的前提下,到达频率与接触频率即形成取舍:高到达率代表低的接触频率,反之亦然。
GI: Gross Impression指一个媒体排期计划所接触的总人次。可以跨媒体类别计算,且为重叠的计算,如一消费者接触任何媒体露出3次,或3个消费者各接触1次,都记为3人次。
接触频次(Frequency,简写为F)。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指4周)接触广告的消费者的接触次数。在分析时,接触频次通常被分成平均接触频次、接触频次分布、有效接触频次,以更有效的了解消费者对媒体的接触状况及更精确的掌握传播效果。
1)平均接触频率:指接触广告的消费者中,平均每个人的接触次数。习惯上,接触频率指的就是平均接触频率。
2)接触频率分布:指的是在每个接触频次上的消费者比率,即接触1次的消费者占总消费者的比率,及接触2次、3次、4次等的消费者的比率。
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暴露于个频次的消费者的比率,消费者的接触频次不同所产生的广告效果与大不相同。
消费者接触不同频次的广告,将引起不同的反应。传统认为四周内有效频次3次为最低限。总的来说,影响有效频次高低的因素有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营销因素、创意因素、媒体因素。
第五篇:媒介年终工作总结
篇一:媒介专员工作总结范文 媒介专员工作总结范文
拓展事业部作为真心公司新成立的一个部门,主要从事调味品的生产与推广工作。而我作为本部门的企划推广专员,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媒介专员工作总结。
1、前期酱油产品上市合作广告策划公司的寻找,竞争对手市场情况的一个初步信息的掌握;
2、酱油产品上市前期市场调查,主要走访了六安、安庆、淮北、阜阳等市场,了解安徽市场酱油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掌握了酱油市场消费的基本情况,为以后真心酱油的市场开拓做好准备;
3、酱油前期广告策划宣传公司的选择及媒介推广方案的初步制定,包括导购员手册、前期推广活动方案、产品手册、活动物料清单、渠道推广方案、上市中奖方案等各种初步方案的制定;
4、协助五行广告公司开展市场调查及各阶段工作的对接与协调工作,包括产品定位、广告语、宣传策略、包装文案、品牌手册、黑豆功效手册、包装箱等一些列设计调整工作;
5、产品上市所需各种原辅料的制作采购并物流发送工作,包括了包装箱、瓶贴、品牌手册、宣传海报、促销物料等;
6、协助进行产品上市征订会的相关组织、布置、招待工作,并进行相关开盖有奖促销政策的讲解;
7、与合肥分公司及区域经理随时进行市场反馈情况的对接,了解市场一线业务人员对我公司产品及销售政策的真实信息,以供总监参考;
8、配合市场、技术人员开展其他需要配合的工作。篇二:2015媒介专员个人工作总结 2015媒介专员个人工作总结 本周的工作正式开始与媒体接轨,也让我对本职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虽然只是表面的接触,文章对一年的工作进行了两方面总结,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媒介专员个人工作总结。我感觉到了这份工作蕴含的“技术含量”不低于其他任何一项工作,它需要长时间的深入挖掘,不断整合。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对它也真正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下是本周工作事件的总结:
在固定的版块内容,坚持原创的内容,坚持转发最有热度的新闻,新鲜、有趣、价值。微博模板已经更换成功。并在妇女节时发布了节日的图片是企业生活化的信息,以后会多一点这样的博文。但还是忽略了水军号的作用,下周一定不能忘记。
投票活动在周四上午结束,本次活动共有164人参与。周三开始投票人气陆续上涨,尤其在超过100人次以后,人气提高速度逐渐攀升,由此可以看出,投票活动在人气积累到一定阶段:≥100人时,可以增加活动人气;与节日相关的活动越临近活动日被关注的数量也会攀升。
2、微博样本调查:
针对新项目的需求,搜集微博上与项目主题相匹配的人的言论,作为项目调查的样本。通过此次搜索,更显明了微博的一个“聚集”作用,一个“发现目标客户”的作用,所以现在在选择关注的粉丝时更注重粉丝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关注,这样以后就可以用微博很容易地找到我们的目标客户或可以合作的对象,本周加大了了对各类媒体、编辑,行业知名人物等的关注。篇三:新媒体工作总结 队伍培养
新媒体平台是学院紧跟时代步伐、学生兴趣特点开展思想教育、舆论引导的新阵线。在过去的一学年我们不断摸索总结,逐渐形成出了一支由学院团委书记领导,八位院学生会成员带头的新媒体精英工作团队。我学院形成了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内更新学院新媒体平台密码,由院教师牵头对院网络宣传员进行培训,再由院网络宣传员对班级网络宣传员进行培训,网络宣传员每周三定期召开例会讨论周工作计划的一系列工作培训机制。
(下图一为3月12日我院郑老师对宣传员进行培训,图二为3月23日院网络宣传与班网络宣传员进行探讨研究)
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和建设,我院的这支网络宣传队伍虽然仅占学员人数的0.9%,但是有着很高的运转效率、执行力和保密能力,他们肩负起了学院pu等四大平台管理,联络各班新媒体平台控制人,组织新媒体平台培训等工作。(下图为我院学生会微博响应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
pu平台建设和使用
在使用方面,我院充分发挥pu平台便于统计课外实践学分、统计活动报名参加人数等优势,让青马工程培训、学生会及社团活动、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pu平台上发起并共享活动照片与新闻稿。pu平台的推广与使用有效扩大了学院活动的影响力,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新媒体工作
腾讯微博2013年9月份的关注人数为132,到2014年9月1日为止上升到170人,增幅29%,收听120个省、校、学院组织官方微博,2013-2014年原创及转发信息387条,做到了让学生每天有东西可读,其中转发省、校团组织信息67次,有效扩大了省校团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
(图为我院学生会微博9月2日为潘飞同学发起慈善募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