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9:1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第一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弱势群体,他们主要指城乡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当前高校的学生中也日渐形成了一个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关注。这个群体有的来自于社会弱势家庭,有的具有不同于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独特特征。这些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一部分,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力量,这部分学生能否成长成才,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高等教育的成效、学生的成长,有的学生甚至有沦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危险。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在经济、身体、心理、环境适应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具体说来,这部分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经济拮据型。主要是指贫困生。他们交不起学费,生活十分困难,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部分人当中有的表现得更努力、积极,主动去争取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减轻经济负担,化压力为动力,变弱势为均势甚至优势;有的则经常生活在焦虑、自卑之中,背着沉重的经济包袱,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学习上投入不足,成绩不好,拿不到奖学金等甚至考试还不及格。后者由于经常得不到“实质”上的关心,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问题严重时容易走极端,如偷盗、自杀、辍学等。

二是生理缺陷型。主要指身体残疾、有缺陷、体弱多病的学生。这部分人在学生当中占的比例不大,但其弱势不可忽视。他们当中有的对自己的长相、体重极不满意,有的身材比较矮小,身体局部畸形或残疾,有时受到同学的挖苦嘲讽,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承受着比普通人更大的生活压力、就业压力,表现得比较自卑、忧郁,总是担心自己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和伤害,做起事来瞻前顾后,畏手畏脚。

三是心理脆弱型。这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打击,经受不起较大的挫折和失败,对周围事物很敏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同,一旦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差距,往往表现得比较忧郁、失落、悲伤、精神压抑,最终导致心理畸形,形成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走极端。轰动全国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心理畸形导致的极端行为。

四是胸无大志型。这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意志薄弱,缺乏进取精神,很少考虑自己的将来和发展,放任自流,自我约束力差。有的经常逃课,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吧、录相室、电游室、桌球室、歌厅和舞厅等娱乐场所,不学无术,经常有多门课程补考甚至重修。他们不仅不关心自己周围发生的事,对自己的事也漠不关心。有的违反校规校纪,经常晚归、夜不归宿甚至在校外租房。有的经教育后仍屡教不改,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老师与家长共同做工作都无济于事。

五是交际自闭型。这部分学生往往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懦弱,缺乏基本的交际技能,在交际中处于被动地位,有心事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甚至自己的家人进行沟通。有的缺乏集体意识,经常离群索居,独来独往,交际范围狭窄,将自己自我封闭,缺少人们的关心。有的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愿意或者不敢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有的不能主动去适应新环境,遇到挫折或打击就自我逃避,沉默寡言,一个人承受各种压力,常常将自己的各种想法、打算闷在心里。

六是基础薄弱型。有的来自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省份,有的来自教育基础好的城市,进入大学时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压力大,学习上非常吃力,加之不够努力,时不时有补考甚至重修,大多难以通过英语四级;也有的原先学习基础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学里不思进取,成绩一落千丈,一蹶不振,由学习上的优势转化为弱势。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探析

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家庭的原因。这其中又包括经济、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等原因。有的来自老少边穷、农村地区,有的父母是下岗职工,收入微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有的教育方式不当,对小孩过于宠爱、纵容,对其成长大包大揽,导致小孩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弱;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很少花时间关心子女的学习和成长;有的家庭经常闹矛盾,父母婚姻不和,有的甚至是单亲家庭,与子女交流不够,导致小孩性格孤僻、自卑,产生消极、厌世情绪,给他们的成长蒙上一层阴影;有的家庭对小孩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给小孩的正常成长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使得他们产生反抗、抵触情绪。

2、社会的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完善,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对部分下岗职工、残疾人家庭、进城务工人员等低收入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不够,导致贫富悬殊过大,从而

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子女求学、成长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颓废主义逐渐侵入校园,学生的各种观念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他们常常表现得有悖于常理;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许多学生不得不面临着就业、竞争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严峻挑战;独身子女的增加使得他们依赖性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缺乏。

3、学校的原因。应该说,许多高校对弱势群体还是给予了充分重视,但收效却并不明显。有的对弱势群体的危害及其社会影响认识不够,“重视”停留在表面,配套措施不完善;有的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方法陈旧,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堵不疏,不注意社会变革时期弱势群体的新特点和具体情况,没有分类教育的措施,常常“一锅煮”,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缺乏对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挫折意识、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教育和培训,使得弱势群体学生在交际、竞争、就业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有的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稳定,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教书与育人被割裂开来,对学生关心、引导得少,有的弱势群体在同学中受到歧视;有的不重视跟学生家长的及时沟通,常常是学生出了大问题后才与家长进行交流,工作严重滞后,缺乏主动性。

4、学生自身的原因。从前述六种弱势群体类型来看,在当前高校,一些学生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价值缺失现象,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不能正视自身的弱势,不注意将自己的弱势转化为优势,背上各种各样的思想包袱;有的学生自我定位高,个性要强,功利思想严重,遇到挫折就情绪失控,而不是分析客观原因,找对策,导致心结越来越多;有的道德观念、纪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适应环境能力差;有的学生心灵空虚,经常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中,产生了厌学甚至厌世情绪,较少与他人交往,集体意识差;有的面对家庭、社会、学习、就业的压力无所适从,压抑、苦闷、悲观、无助情绪潜滋暗长。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由于弱势群体的特点,在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有针对全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也要有符合弱势群体特点的针对性的举措,结合他们的实情,注重工作的实效。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我们认为:

1、工作思路上要体现创新,构建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干部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社会要关心弱势群体,从政策上给予鼓励、帮扶,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促进良好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给弱势群体创造一个良性的生存空间;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台帮扶弱势群体的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学生弱势群体的成长;所有老师都应该本着“一切为了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培养学生”的原则,在教学、管理、思想教育中对弱势群体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和关怀,真正努力做到“有教无类”;注重辅导员老师与学生家长、学生干部三者间的及时交流与沟通,发挥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关心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

2、工作途径上要保持顺畅,搭好网络教育、文化活动、个体教育三个平台。弱势群体往往与人交流较少,他们更愿意通过虚拟网络来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网络教育中,要做到网前、网中和网后教育相结合,主动搭好网络教育平台,使他们愿意与人进行交流;要构建区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将不同学校的弱势群体情况及采取的措施实行资源共享。在文化活动中,要注意结合弱势群体的特点,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愿意打开心扉,在锻炼中提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在个体教育中,既要体现政策导向,也要体现人文关怀,使学生愿意真诚地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学生真正从教育中得到启发和帮助,从而逐步削减弱或消除弱势。

3、工作态度上要注重务实,树立政治意识、超前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要从人才强国战略、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来做好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不能认为对这个群体的教育可有可无,可大可小,可重可轻,可粗可细;要对弱势群体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不仅对他们当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也要及时跟踪并且准确预见他们当中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到未雨绸缪;要把学生当作精神产品的消费者,并针对弱势群体的特点,在教育的全过程中热情地为他们服好务,使他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关怀,一种包容;要对社会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也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将责任化作切实的行动。

4、工作原则上要用心育人,做到关心、爱心、细心、耐心。弱势群体比其他大学生更需要关心、支持、认同、帮助。在工作中首先要充满爱心,做到“精诚所至”,用真情去打动他们,使他们感受到他人的温暖;在有爱心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的言谈举止,从话语和行为中细心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由于心理等各方面原因,在做思想工作时,可能会遇到弱势群体的抵触、冷淡,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自己的言语是否考虑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从而加以改进,用良好的耐心去交流、沟通、说服,跨越交流障碍,达到“金石为开”的教育目的。

5、工作方法上要保持灵活,体现工作的主动性、目的的针对性、方法的系统性、手段的多样性、结果的实效性。在工作主动性方面,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主动与学生交流而不是等学生找上门来;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主动思考,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做一个救火队员;在目的针对性方面,要围绕“如何使他们走出弱势,将弱变强”、“如何提高他们的生存竞争力”下功夫,实行分类目标管理;在方法系统性方面,要多种方法并用,如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等;在手段多样性上,要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输血与造血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整体教育与分层次教育相结合,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在结果的实效性方面,要因材施教,要分层分类采取措施,最终使弱势群体在教育过程中,从自省走向自立,从自信走向自强。

6、在工作措施上要强调配套。一是建立分类建档制度。将经济拮据、生理缺陷等六种类型的学生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的个人小档案,输入计算机进行系统管理,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建立教育质量跟踪制度。定期对各类已教育对象进行质量跟踪,了解教育质量情况和效果,对于表现好的要及时鼓励,表现差的要继续进行教育,并在摸清原因的基础上注意结合实际改进工作方法;三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通过学生党员、团委学生会干部、班长团支书反馈信息,了解弱势群体情况,形成完备的信息库,准确分收集,科学分析,认真处理,保证能及时了解到最需要关心的同学并能给予帮助。四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预警制度。对于弱势群体学生易出的问题要有预案,对于在部份同学身上发生的问题也要对其他同学进行预警,便于将各种问题的负面效应和后果降低到最小。此外,学校还要针对不同群体采取配套措施,如对经济拮据型加大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扶助力度,建立爱心基金,对经济拮据型、生理缺陷型设立自强奖学金;对心理脆弱型、交际自闭型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加强心理辅导,对基础薄弱型实行“一帮一”工程,通过优秀学生的帮扶带动后进学生。等等。

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大学生弱势群体,使他们能顺利成长,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发挥出他们应有的聪明才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内容摘要】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信息的“传道者”或“接收器”,通过课堂单向灌输教学,将书本知识或授课教师的个人思想传递给学生,最后采用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掌握程度,3.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向社会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人才,这一任务需要强大的高校教师队伍来实现,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分析,1.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长观、发展观的主要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在健康成才方面进行引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对高校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内容普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我国社会文化的热点信息无法及时准确捕捉,导致高校思想教育内容反应灵敏度低,不利于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此外,当前高校政治教学内容也相对空泛,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客观规律和古板理论,忽略了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的差异性。传统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容易使大学生从心里产生厌烦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信息的“传道者”或“接收器”,通过课堂单向灌输教学,将书本知识或授课教师的个人思想传递给学生,最后采用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方法毫无创新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人格魅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3.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向社会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人才,这一任务需要强大的高校教师队伍来实现。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最高目标,特别是应对新形势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必须配备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思想道德素质较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师资队伍。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综合能力不高、发展不够稳定,以及许多教师至今无法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缺乏新问题的解决能力等问题,最终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下降。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长观、发展观的主要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在健康成才方面进行引导。以教育、启发、监督、动员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他们的思想、行为都可以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走上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高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该阶段无论是生活上还是认识上存在着的彷徨、迷茫,及时加以引导,以免学生误入歧途。学校要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和启发,让大学生们能够跟着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步履坚实地步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方向上来。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调节个人情感,协调人际关系。

大学阶段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这一时期,人的身心发展还有待成熟。由此,该阶段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都需要积极加以引导。思想、心理、情绪是紧密关联的,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都可能因为压力大而产生一些逆反、悲观、抑郁、偏执等心理,大学生正值青春期,情绪易波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调节,以此提升身心素养、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大学生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常常会在人际关系等事项处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若对这些现实问题简单规避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他们的成长、生活、学习与工作,以及将来与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搞好人际关系,协调好利益冲突,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相处的氛围。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刚刚成年,在思想上还常常会感到混沌,甚至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人员要对这个群体正确施教,利用环境影响、纠正错误思想,帮助、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并使他们从认知层面到态度层面,再到行为层面,都发生转化,使他们走上正确轨道。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条件。同样,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也应具备一定的主体条件、物质条件以及客观环境条件才能进行下去。

1.主体条件:提升教育主体的创新素质。

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条件,要求主体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多元的知识结构以及较强的创新技能等。

第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超前、开放,视野开阔,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们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成果,会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改革能够倾尽全力。想要成为这类教育者,首先需要有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新颖的教育观、学习观、人才观、知识观、师生观、质量观。

第二,多元的知识结构。高校学生是教育的实施对象,也是教育的最终“产品”,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将这样一个群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其过程必定非常复杂,具有反复性、隐蔽性以及影响因素多样性、不可控性等特征,这与物质产品的生产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断革新教育教学方式,建立起多元的知识体系。

第三,较强的创新技能。教育上的创新技能表现为: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运用能力;强劲的科研能力。信息时代的教育者要善于收集、筛选、整合学科间的有价值信息,让学科变得综合、丰富,同时更要善于从大量信息中攫取创造性信息加以整合,以替换传统的机械记忆的内容。

2.物质条件:具备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现代信息传播硬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当然,这方面的创新同样需具备客观条件,比如要对场所、传播媒介、教研工具等物质性能量、资源有所依赖等。科学手段、社会制度、社会的控制力量等同样具有物质性,因此,也可以当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能够依赖的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是教育方法得以创新的根本,客观条件满足以后,创新才能展开。对创新而言,不同条件意义不同,科学技术、先进设备等都直接影响着创新。

3.环境支持条件:社会支持创新的舆论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环境,是指对教育工作产生影响、制约的环境条件,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研究者创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从个体角度看,它区别于思想政治创新主体,是一种客观条件。本文主要针对有利于创新的舆论环境进行重点探讨。所谓舆论,是指多数人对一个事件或现象表达出的倾向性议论、看法,它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会激发并维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创新热情,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有重要意义。

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策略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高校需要坚持以人文本,坚持“三贴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理念。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全面贯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尊重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应具备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实践能力。高校应实施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讲究教学方法,考虑学生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第二,重视高校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制定个人成长规划时,应有效结合社会发展、学校发展以及学生个人发展,抓住学生自身的优势,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搭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平台。为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成长可能遇上的问题,并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

第三,满足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正确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校园资源,保证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中发挥潜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务必要进行创新,挖掘特色教育,选准方向,形成培养优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将社会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的教育体系中,使学生树立起正确观念,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向所在。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高校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心理还没完全成熟稳定,当面临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等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竞争与求稳、求知与辨别力差等矛盾冲突,高校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重担,及时消弭问题,化解矛盾。另外,大学生阅历欠缺,社会压力大,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增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对社会的深入认知。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高校应突出时代发展特色,提供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

第一,与时俱进地改革“两课”教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却并未真正发挥主渠道效用,大学生对待“两课”教学大多缺乏积极性。对此,一方面应创新“两课”教材内容,使之更具说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等更加贴近,具备鲜明时代特色;另一方面,高校应扩大投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强调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加教师的说服力。

第二,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建立网上德育新阵地。最近几年,网络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变化。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在进行网络建设,如何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不利影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渠道,服务于学生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第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校园受到越来越多外来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移。

因此,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是非辨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对高校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内容普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我国社会文化的热点信息无法及时准确捕捉,导致高校思想教育内容反应灵敏度低,不利于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此外,当前高校政治教学内容也相对空泛,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客观规律和古板理论,忽略了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的差异性。传统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容易使大学生从心里产生厌烦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信息的“传道者”或“接收器”,通过课堂单向灌输教学,将书本知识或授课教师的个人思想传递给学生,最后采用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方法毫无创新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人格魅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3.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向社会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人才,这一任务需要强大的高校教师队伍来实现。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最高目标,特别是应对新形势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必须配备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思想道德素质较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师资队伍。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综合能力不高、发展不够稳定,以及许多教师至今无法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缺乏新问题的解决能力等问题,最终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下降。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长观、发展观的主要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在健康成才方面进行引导。以教育、启发、监督、动员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他们的思想、行为都可以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走上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高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该阶段无论是生活上还是认识上存在着的彷徨、迷茫,及时加以引导,以免学生误入歧途。学校要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和启发,让大学生们能够跟着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步履坚实地步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方向上来。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调节个人情感,协调人际关系。

大学阶段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这一时期,人的身心发展还有待成熟。由此,该阶段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都需要积极加以引导。思想、心理、情绪是紧密关联的,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都可能因为压力大而产生一些逆反、悲观、抑郁、偏执等心理,大学生正值青春期,情绪易波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调节,以此提升身心素养、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大学生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常常会在人际关系等事项处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若对这些现实问题简单规避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他们的成长、生活、学习与工作,以及将来与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搞好人际关系,协调好利益冲突,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相处的氛围。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刚刚成年,在思想上还常常会感到混沌,甚至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人员要对这个群体正确施教,利用环境影响、纠正错误思想,帮助、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并使他们从认知层面到态度层面,再到行为层面,都发生转化,使他们走上正确轨道。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条件。同样,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也应具备一定的主体条件、物质条件以及客观环境条件才能进行下去。

1.主体条件:提升教育主体的创新素质。

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条件,要求主体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多元的知识结构以及较强的创新技能等。

第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超前、开放,视野开阔,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们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成果,会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改革能够倾尽全力。想要成为这类教育者,首先需要有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新颖的教育观、学习观、人才观、知识观、师生观、质量观。

第二,多元的知识结构。高校学生是教育的实施对象,也是教育的最终“产品”,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将这样一个群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其过程必定非常复杂,具有反复性、隐蔽性以及影响因素多样性、不可控性等特征,这与物质产品的生产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断革新教育教学方式,建立起多元的知识体系。

第三,较强的创新技能。教育上的创新技能表现为: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运用能力;强劲的科研能力。信息时代的教育者要善于收集、筛选、整合学科间的有价值信息,让学科变得综合、丰富,同时更要善于从大量信息中攫取创造性信息加以整合,以替换传统的机械记忆的内容。

2.物质条件:具备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现代信息传播硬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当然,这方面的创新同样需具备客观条件,比如要对场所、传播媒介、教研工具等物质性能量、资源有所依赖等。科学手段、社会制度、社会的控制力量等同样具有物质性,因此,也可以当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能够依赖的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是教育方法得以创新的根本,客观条件满足以后,创新才能展开。对创新而言,不同条件意义不同,科学技术、先进设备等都直接影响着创新。

3.环境支持条件:社会支持创新的舆论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环境,是指对教育工作产生影响、制约的环境条件,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研究者创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从个体角度看,它区别于思想政治创新主体,是一种客观条件。本文主要针对有利于创新的舆论环境进行重点探讨。所谓舆论,是指多数人对一个事件或现象表达出的倾向性议论、看法,它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会激发并维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创新热情,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有重要意义。

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策略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高校需要坚持以人文本,坚持“三贴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理念。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全面贯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尊重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应具备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实践能力。高校应实施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讲究教学方法,考虑学生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第二,重视高校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制定个人成长规划时,应有效结合社会发展、学校发展以及学生个人发展,抓住学生自身的优势,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搭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平台。为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成长可能遇上的问题,并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

第三,满足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正确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校园资源,保证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中发挥潜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务必要进行创新,挖掘特色教育,选准方向,形成培养优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将社会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的教育体系中,使学生树立起正确观念,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向所在。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高校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心理还没完全成熟稳定,当面临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等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竞争与求稳、求知与辨别力差等矛盾冲突,高校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重担,及时消弭问题,化解矛盾。另外,大学生阅历欠缺,社会压力大,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增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对社会的深入认知。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高校应突出时代发展特色,提供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

第一,与时俱进地改革“两课”教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却并未真正发挥主渠道效用,大学生对待“两课”教学大多缺乏积极性。对此,一方面应创新“两课”教材内容,使之更具说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等更加贴近,具备鲜明时代特色;另一方面,高校应扩大投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强调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加教师的说服力。

第二,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建立网上德育新阵地。最近几年,网络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变化。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在进行网络建设,如何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不利影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渠道,服务于学生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第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校园受到越来越多外来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移。

因此,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是非辨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思考

《基层政工宝典》多媒体课件

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优良传统,“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在我党我军的长期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优势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的长足发展、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以及军队建设现代化新课题的出现,已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有新的加强和改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科学认识自身的基础上,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指导原则。

而现实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原则存在着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不敢理直气壮地讲马克思主义“大道理”和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两个方面。不敢理直气壮地讲马克思主义“大道理”,是指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中遇到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带来的“不愿听”、“不爱听”现象以及“过时了”、“不顶用”等错误思潮时,不愿讲、不敢讲马克思主义“大道理”,遇到困难绕道走,只求一时无事,不顾长远目标,用一些“小道理”甚至是“歪歪理”来替代马克思主义“大道理”,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坚定理想信念上的功能大大削弱。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是指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中,单纯地灌输马克思主义“大道理”,不注重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来结合实际回答现实中困扰受众的思想问题,使

受众误认为 “听起来字字珠玑,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种“不务实”、“假、大、空”的印象。除此种种,还有一些诸如“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硬办法用不得,软办法不顶用”的悲观失望论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轻视论等模糊认识。

针对以上种种,要澄清模糊认识,建构并把握好科学的指导原则,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人与用非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人的关系。

毛泽东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我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人,这是我党从思想上政治上掌握部队的必然要求,是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江泽民语,三38)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决不允许理论基础的多元化,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情况下,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灌输。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人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与基本原理”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坚持用我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创造性理论成果”来教育人培养人。如革命年代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年代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以及新时期江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尤其是江主席最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新的历

史时期我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坚持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教育人培养人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教育人培养人的最好体现。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单纯地一味排斥非马克思主义,对非马克思主义要有一个辩证的分析。非马克思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可分为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指那些以破坏、颠覆马克思主义为主要目的的理论,如“自由化”、“军队非党化”等等错误思潮,对于这些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抵制;“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指那些不反马克思主义,能对马克思主义的阐述有益的一些理论,如我国古代的伦理思想、美学思想以及西方诸如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精华,我们都可以批判地继承和吸收,用以弥补单纯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单打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面。

诚然,我们承认非马克思主义中的“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合法地位,并不是说“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平分秋色,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体与补充的关系。运用“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其目的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其本质目的是更好地阐述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

(二)、正确处理整体的先进性要求与具体工作的层次性要求的关系。

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体现党和国家政治优势的重要力量,是社会成员中比较先进的群体,其性质决定了必须以党的理想为理

想,以党的奋斗目标为目标,在思想上政治上应当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此,《决定》强调:“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努力走在全社会前列”。因此,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突出强调其整体的先进性要求。必须指出,对我军整体的先进性要求的内涵应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其先进性要求的程度标准应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建立,既不能随意降低也不能人为拔高。随意降低必然使我军先进性要求成为一句空话,人为拔高则可能出现虚伪的先进性。因为人为拔高的先进性要求很难使官兵接受并为之不懈努力,即使迫于集体组织纪律而接受这种拔高的先进性要求,而内心不认同、行动上落实不了,就容易出现表面高尚实则不然的结果。这正如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道德绝对主义的人为拔高要求,使人们在理想主义口号下不得不违背心愿进行道德标榜,最后导致了道德虚伪现象产生一样。

在实现与保持整体的先进性要求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正视官兵的层次性,不能单纯的搞“一刀切”、“一锅煮”。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有人群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因此,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官兵在觉悟程度、道德水准、文化基础、接受能力和社会经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遵循官兵成长进步的基本规律,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人员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进步标准与奋斗目标,使官兵在各自原有的水准之上确实有所提高。

整体的先进性要求必须依靠具体工作的层次性要求来实现,而具体工作的层次性要求标又必须以整体的先进性要求为宏观指导。失去了具体工作的层次性要求,整体的先进性要求便会成为空谈;失去了整体的先进性要求的匡正,具体工作的层次性要求则会陷入迷茫。

(三)、正确处理坚持培养“四有”新人与为完成各项任务发挥服务保证作用的关系。

官兵素质是军队建设水平的基本标志,是我军履行职能、完成各项任务,实现“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的决定性因素。江主席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是党对我军的政治要求和履行我军根本职能的客观需要”,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武器装备的更新,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始终把坚持培养“四有”新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实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个根本目标来展开”。可见,提高官兵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发挥其在完成各项任务中的服务保证作用。一方面,通过及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鼓动官兵,启发官兵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另一方面,针对官兵执行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科学务实的回答,引导官兵明辨是非,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就坚持培养“四有”新人与为完成各项任务发挥服务保证作用二者的关系而言,前者是根本目标,是灵魂,是统帅,具有长期性、内隐性、综合性;后者则是具体表现形式,是躯体,是分管,具有即时性、外显性、简便性。

第五篇: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着力提高政治工作质量和效果,是政工干部的首要任务。笔者利用在基层蹲点机会,对基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就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以尝试性的思考。

一、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基层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基本能做到了教育时间、内容、人员的“三落实”,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看,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布置的教育任务。尤其对上级部署的重大专题教育,能做到支部议教,制定方案,思想动员,备课授课,但是,从少数基层单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折射出的问题看,还存在以下等问题:

一是思想重视,但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一是教育的持久性不够,存在“三重三轻”现象。即重视教育计划的制定,忽视教育计划的落实;重视考核检查前的查漏补缺,忽视平时教育内容的落实;重视专题教育,忽视基础性教育。二是教育检查力度不够,存在“三多一少”的问题。即发文件多、提要求多、检查多,深入指导少,没有扑下身子蹲在基层搞教育,检查时当当“评委”、考核时做做“裁判”。三是教育“软指标”思想。教育不能正常进行,被占、挤、压情况时有发生。以致什么工作都可以向政治教育要时间,往往是空时天天搞教育,训练忙时没教育,没有从根本上保证教育时间、内容及效果。

二是内容落实,但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内容上“照本宣科”。对上级布置的教育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备课,只求“搞过了”,不求“搞好了”,“照葫芦画瓢”地把教材在课堂上念了一遍、题纲用投影仪放一放就算了事。如,今年组织的主题教育的四个专题的备课,基层在组织教育中没有进行有机结合,上面怎么备的课,基层就怎么讲。二是在时间上“偷工减料”。规定二天的内容,一天时间就学完;要求利用半天时间学的内容,却只用十几分钟就学完,剩余时间不是抄笔记,就是组织部队打蓝球或者清整卫生。表面上看,每项教育都有着落有回声,但时间往往被“截流”,程序被“减化”,内容被“折扣”。三是效果上“囫囵吞枣”。由于授课方式单一,不结合官兵思想实际,尽管教育声势造的不小,有的中队打出“横幅”,黑板报出了不少,但没有很好地解决思想问题,不是内容安排过满就是时间要求过急,从调查情况看,有的一个星期内,好几项教育内容,有军事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也有后勤方面的,有的需要集中时间搞,有的需要结合工作搞,有需要应附检查搞,战士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熟记掌握、汲收和消化,致使教育效果不明显。

三是条件改善,但方法老套。近几年,基层中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本上都配备了电脑、电视机、影碟机、音响、投影仪等设备,教育手段是先进了,教育方法却没有多大变化,仍然存在“三老”现象:一是“老观念”。有的政治指导员,上政治教育课依然是台上念一念、投影仪放一放,调动不起

战士的兴趣。二是“老套路”。有的政治指导员进行教育还是一上课、二讨论、三总结的“三步曲”,有的中队甚至连“三步曲”都不走好,上完课后,也不讨论,小结基本省略。三是“老经验”。思想政治教育总结过走场,找不到问题,理不出经验,以致在工作没有新的突破。“三老”现象直接导致基层官兵对思想教育感到疲劳,提不起兴趣,对学习缺乏积极性,使得思想教育的功效大打折扣。

四是内容丰富,但对象不分。近几年,开展教育的内容比较丰富,官兵接受的新思想比较多,开展的“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战斗精神教育”、“三兵教育”、“三真教育”等专题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从实际教育来看,官兵不分、层次不清的状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锅煮”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本应该在干部中开展爱兵教育,在战士中开展尊干教育,但基层在教育中为图省事,干部战士同课堂,一个教案大家听,没有从层次上分开,许多该讲的话不能讲,不该让战士知道的事情却让战士知道了,教育效果非但不理想,甚至造成负影响。在教育形式上往往只注重战士的特点,而忽视干部的层次。不是按照干部学习的标准组织战士学习教育,造成要求过高、战士理解不了,就是用验收战士的尺度去衡量干部教育的效果,造成干部教育质量不高。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重视不够影响教育质量。虽然上级部署教育任务时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但在实际操作中,基层没有真正落

实,积极性不够,等、靠思想客观存在。不少干部战士,认为教育是个“软指标”,不会给部队中心工作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工作头绪多、时间紧、任务重等情况下,认为教育可以放一放,先给其它工作让让路,教育补补笔记就行,有时为了应付检查,也将教育时间拿来清整卫生,干一些做做表面文章的事情,影响了教育。

二是素质不高影响教育质量。从当前支队政工干部队伍的结构看,一是生长类干部,直接从战士考上的,虽然经过院校培训学习,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但理论水平仍存在不高等问题。二是地方入伍大学生,经过了高等正规院校学习,知识面较宽,但是入伍时间短,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开展思想教育结合实际不紧,常常“跑题走调”,缺乏针对性,说服力不强,使教育质量不高。

三是内容繁杂影响教育质量。当前,基层开展教育的内容较多,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据初步统计有近30余种,除主题教育外,还有诸如:《纲要》学习、条令条例教育、尊干爱兵教育、法纪教育、反邪教教育、勤务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常识教育、管装爱装教育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等,教育内容繁多,哪一项教育内容也不能少,上好这些教育内容,不仅要求授课者需要达到“万事通”的水平,同时也给战士学习上带来一些困难,可以讲战士学好的能力与各级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少数干部的责任心事业感不够强,授课质量不高,使战士对于学习教育提不起精神,产生不了兴趣,久而久之形成教授者无所适从,受教育者逃避学习的不良局面。

三、加强基层思想教育的对策

一是把好脉搏,增强教育针对性。当前,部队官兵思想比较活跃,经常会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甚至会产生了一些倾向性的思想问题。如果教育还一味采取“填鸭式”的方式,不仅不能使战士引起共鸣、有所感悟、有所感动,反而还会引起战士的反感。可以讲,战士接受教育不再是你讲我听的被动汲取和消化,而是有选择性的“过滤”教育内容,对我有所用的则听无所用的则废。针出现的这种新情况,只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官兵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就能提高官兵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是区分对象,增强教育的层次性。当前基层思想教育效果不明显,开展教育不区分层次,干部、战士、义务兵“一锅煮”是一个重要原因。基层二期以上士官,一些经常性教育都听了好几遍,内容依旧,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应区分层次进行教育和讨论,一般可区分干部、士官和义务兵三个层次进行,三期以上士官可参加干部教育。从教育的目的看,要各有侧重,义务兵应着重围绕“为什么当兵,怎么当好兵”的问题,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士官应着重围绕“提高素质,发挥作用”这个主题进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干部应着重围绕“强素质、守纪律、有作为”这个主题开展,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敬业奉献、履职尽责的思想。

三是丰富内容,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当前,官兵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教育环境的宽松,教育内容的广泛,官兵对教育的需求也在进行择优性接受,如何适应官兵受教育的需求,应做到“三个力求”:一是力求新颖。进行传统教育时,很多内容战士都听过,但要争取用新的视角来讲,努力让官兵有一种旧瓶装新酒的感觉,别有一番滋味。二是力求感性。基层战士对感性的知识更易接受,特别是进行理论性较强的教育时,教育者要尽量将内容变得感性一些、通俗一些,使官兵更容容易接受,听得更懂。三是力求共鸣。生动的教育能够深深打动受教育者,人人爱听,容易产生思想共鸣。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紧紧把握住官兵的思想特点,尽一切力量把上级的教育目标与官兵的需求特点结合起来,使官兵有听头、有看头,从内心接受教育、感受教育、享受教育。

下载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彭有祥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学校是培养各类重要人才的摇篮,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评估是进行德·智·体·美全面评估。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的全面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青年作用 建设“三增”幸福社区 之龙华社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义务家教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团结、凝聚和服务青年的职能作用,扎实全力落实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16

    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显得突出和重要,主要是一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大学生虽然独立性,自主性强,但他们毕竟涉世未深,社会生活经验有待丰富,因而需要正确的思......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贺美英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7年第10期 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校狠抓实......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服从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学生......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在传统的“硬实力”的竞争之外,还包括与之对应的“软实力”的竞争,即一个国家对内所表现出的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姓名:高莹 学号:2009405303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