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幼儿园是孩子生活中的重大转折
上幼儿园是孩子生活中的重大转折,宝宝对与母亲的分离会产生焦虑 很少有孩子真正喜欢幼儿园的生活作为父母要理解这种心情幼儿园不是家 没有家中的自在 也不能轻举妄动,做父母的首先要理解孩子 然后对于孩子一些顽劣的行为不能简单粗暴的进行教育要了解宝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也许孩子会认为她在幼儿园表现不好就可以不用去了 也许是有些其他的什么原因做家长的首先要充分信任她先肯定她的优点表扬她做的很好的地方取得了她的信任当她知道你不是要批评她的时候再了解她真正的原因不光是孩子即便是大人知道你张嘴就是要批评自己也不爱听啊孩子的感觉很敏锐的四岁的宝宝脑容量在骤增的阶段 她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都在快速的发展所以大人要学会和宝宝以一种尊重的态度进行沟通和她讲道理 言传身教在这个时候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关于你说到宝宝好发脾气的问题首先要找到她爱发脾气的原因 是孩子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表现能力差?还是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断能力?
首先家长需要检查一下大人对孩子的态度是否一致,特别是当孩子发脾气时,周围的人是一味袒护她,还是教导她?假如一味袒护,就会使他尝到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他以后会闹的更凶。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该让孩子懂得并记住一个道理;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这样就可以使孩子明白用“哭闹发脾气当武器”不起作用。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育,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就会有所改变。家长平常要注意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他跟别的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多方面了解别的小孩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家长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孩子发怒的情绪的。
千万别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是天生的”,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也跟着发脾气,以暴制暴,绝对无法改变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即使有所收敛,青春期的时候,暴戾的性格也特别容易再度出现。
也有些母亲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拗不过他,就把他推给父亲管教,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妈妈对他发脾气毫无办法”,以后他会变本加厉。
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做事情的灵活性,孩子的能力发展有关键期,学习绘画宜在3-4岁;学习音乐宜在5-7岁之间。因此,兴趣的培养不要过早,也不宜过晚。孩子的兴趣特别容易转移,不要只根据家长的意见来决定,而应听听专业人员和孩子本人的意见。
参考资料:海豚出版社《给爸爸妈妈看的书健康成长0-6》
第二篇:孩子入学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艰难转折
孩子入学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艰难转折:
——人生使命发生变化:人生职业由轻松快乐的“玩”转换到不付出努力不可能成功的“学习”,“老师说就像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工作一样,学习是小学生的工作,不能玩儿了”; ——学习环境发生变化:生活的阵地从充满童趣的幼儿园转移到到处充满竞争血腥的小学,原先已经“混熟”了的幼儿园“小朋友”转眼就都换成互不相识的陌生“小同学”了;“幼儿园是老师顺应孩子,小学是学生适应老师”; ——学习内容发生变化:原先的主要内容游戏活动转换成听说读写算拼的知识技能学习了;玩成了完成学习任务后的“奖励品”、“奢侈品”; ——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幼儿园学习就是看老师怎么做自己再模仿操作,小学必须记忆、反复作业、多读多写;小学就有学业了,“业精于勤荒于嬉”;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幼儿园吃喝拉撒睡穿戴抹老师全程关照,吃饭都是老师分好了送到各自座位,喝水都统一行动,小学中午得自己排队领饭、自己记得喝水、吃完饭还得自己刷碗;幼儿园急了可以哭,“小学生怎么好意思哭呢?”; ——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幼儿园阿姨象妈妈,小学老师就是老师;幼儿园老师从早到晚一直陪着,小学老师们走马灯一样一个一个地来又一个一个地走,“车轮阵”似的“弄晕我们为止”,上完课就走了,倒好,课间自由了、也没人管了;“幼儿园老师哄着我们,小学老师拿纪律要求我们”;
——社会要求与家庭期望的变化:幼儿园比谁长得高、长得壮;在“学生的分数就是家长得面子”盛行的时代,小学生面临着更大的期望与压力;
——生活规律发生转变:幼儿园可以睡到较晚,从容起床到幼儿园吃早饭,上小学必须在家吃早饭;幼儿园中午可以睡午觉,小学顶多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幼儿园晚上回家没作业,困了就睡,小学必须写完作业才敢睡!
第三篇:孩子上幼儿园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宝宝有没有各种闹?教你几招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开学喽!这首欢快的童谣,有没有唤起爸妈们滴童年美好回忆?再看看今天第一天开学,娃儿们是不是都这样欢快呢?
委屈儿子VS凶悍老爸
我哭着对你说:“我不要去幼儿园!”
“哭什么哭?你看人家别的小朋友都好好去上学,你怎么就不行?”
老爸,本来人家就很伤心,讨厌你这种不公平的比较,呜呜„„
迷茫小宝VS极品老妈
听妈妈的话去上学?可是人家还没准备好呢?撇着嘴准备大哭了„„
赶紧拿相机,抓拍下宝宝第一天开学表情。
老妈,你有没有同理心啊,懂不懂我现在的感受啊?泪奔„„
你和孩子的开学第一天,上演了怎样的“爱恨情仇”?快快加入济南妈妈总群:256150876,来八一八吧!
一个合格的父母,不仅赚得了“提款机”,还要熬得成“心灵的鸡汤”,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全方位营养啊!开学之初,对于重回幼儿园的他,您可以这样做:
1、接纳孩子的情绪,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不负面评价孩子的表现。
2、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并针对性疏导,切忌敷衍。尤其不要说爸爸妈妈因为要上班挣钱,必须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会剥夺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3、接送孩子时,让自己保持愉悦的情绪,轻松的心态。
4、送孩子到幼儿园后要正式道别,告知来接的时间并保证兑现承诺。
5、晚上和孩子聊聊幼儿园开心的事,对孩子的进步表现及时肯定。如果孩子不愿意谈论,不要逼问,通过观察和亲子游戏侧面了解。
6、温柔而坚定,经过开学第一天,孩子可能会通过各种耍赖手段,拒绝第二天再去幼儿园,这时候父母要温柔而坚定拒绝这些无理要求,不是出现极特殊情况,比如真因为不适应而生病,孩子一定要坚持送,不要中断。
第四篇: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现今,许多家长和老师常常会抱怨: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不好,不够乖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幼儿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孩子们习惯的培养确实很重要。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而长大了要改正坏习惯就难了。
一、概述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其中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二、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容
(一)生活行为习惯
1、守时:按时起居、按时进餐、不挑食,爱惜粮食
2、物品玩具分类摆放,用后归还原处。
(二)卫生行为习惯
1、早晚刷牙、洗脸;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会使用毛巾、手纸。
2、坚持每天带手帕,不玩手帕,正确使用手帕。
3、保持仪表整洁、手脸干净,肯理发,肯洗澡勤剪指甲。
4、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三)礼貌行为习惯
1、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请、早、好、再见、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不说粗话。
2、尊敬长辈、爱护弱小,会让吃让坐,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3、会礼貌做客,不随意动别人的东西。
4、会礼貌待客,不打扰成人活动,乐意把自己爱吃好玩的与小客人分享。
5、不任性发脾气,上街不要这要那。
(四)爱学习的行为习惯
1、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感兴趣,好学多问。爱想象、创造、喜欢操作,做小制作,小实验。种植花卉、养蝌蚪、小金鱼、小松鼠。
2、爱听故事爱看图书,爱动笔画画写写,握笔看书姿势正确。
下面,我来着重谈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除了要学习简单的基础知识,再就是要学习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三、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措施
“角色扮演”模式的学习属于情境学习,幼儿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体验、思考,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技能。其理论依据是幼儿的学习是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它需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幼儿的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进而发展到理性认识。因此,家长和孩子通过对扮演内容的情景复现、模拟等方式,使幼儿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角色的语言和情节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引发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并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下面就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运用“角色扮演”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过家家”游戏角色扮演,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过家家”游戏内容大多是反映父母、老师对娃娃的关心和照顾,因此,每天回家后用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慢慢地,幼儿知道怎么样做爸爸,妈妈,在家中该做些什么事了。我们把生活情节分为七类:换洗,吃饭,上幼儿园,睡觉,打扫卫生,看病,外出游玩,根据主题活动及游戏情节的发展、分类对幼儿进行指导。如:“上幼儿园”这一情节,我们先提问:爸爸,妈妈送你上幼儿园,要你和老师说什么,和爸爸,妈妈说什么?来接你时又要你和老师怎么说?家长在游戏的过程中适时指导,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自理能力,卫生教育、尊敬长辈、有礼貌等的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感受,通过角色扮演和角色的榜样示范作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故事角色扮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当我们每天对着孩子们说出“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懂礼貌,讲卫生”这些泛泛的要求时,孩子们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我们不如运用故事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要求”润物细无声的传达给他们。比如:通过讲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瓜瓜吃瓜》教育孩子果皮垃圾应入箱;通过儿歌《自己吃饭正好》(小小手,真灵巧,扶住碗,拿起勺,轻轻舀,慢慢送,自己吃饭真正好。)来鼓励孩子自己吃饭;通过歌曲《三轻歌》教育幼儿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学会小声说话等等,同样在《拔萝卜》、《小红帽》、《狼和小羊》等“角色扮演”中,孩子既掌握了故事内容,又锻炼了能力,真正地达到了寓教于乐,更有助于帮助你的孩子从小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增强角色意识,培养优秀宝宝
孩子们都是爱听好话的,所以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善于抓住幼儿瞬间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行为,加以肯定,加以赞赏,让幼儿在宽松、自信的心理条件下得到发展。因为孩子年龄小,在游戏中有许多无意识的行为,如随便乱扔东西、不顾别人感受、做危险的事情等等,这时家长除了严厉批评外,可以尝试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例如:巧虎是怎样做的,火帽子是怎样做的,阿眯虎是怎样做的„„这样做,既可以让幼儿的情绪获得满足,也可以培养起幼儿的角色意识,从而培养我们心目中的优秀宝宝。
(四)通过角色扮演教育孩子关心别人,共享快乐
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为了杜绝幼儿不良性格和行为滋长,家长应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的良好习惯得到陶冶,如吃东西时知道谦让,不能自私独霸,同时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与同伴交往时,要与他人友好相处,照顾好比自己小的同伴,能借玩具给同伴玩,对小同伴应该谦让、关心、友爱,懂得分享。让孩子从小心就播下关心别人,与人共享快乐的种子。
幼儿的心灵世界里,既有天真的想法,也有成熟的思考,更有大胆的想象,而这些,只有在自由的“角色扮演”中,幼儿才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我相信,只要给他们一个“角色”,耐心地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就可以发现,同时我们也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就能为孩子创造全方位学习的机会,提高其日常生活中的辨别能力,促进幼儿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作用
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而角色游戏更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然而游戏又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要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并使游戏和其他活动结合起来,必须有教师的指导。“角色扮演”模式的学习属于情境学习,幼儿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体验、思考,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技能。其理论依据是幼儿的学习是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它需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幼儿的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进而发展到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和孩子通过对扮演内容的情景复现、模拟等方式,使幼儿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角色的语言和情节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引发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并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教师可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计、组织一些游戏活动,以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五篇: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幼儿年龄越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各种好习惯越易形成。我们应抓住习惯培养的最佳期,提出适宜幼儿的习惯培养方案,坚决、耐心、持久地实施...,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二天打鱼、两天晒网”,以求获得良好效果。孩子一出生,即应注意开始训练,为小儿制订一个体活日程表,使小儿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两三岁时、应强化模仿、学习,以行为主,以理为辅;3岁以后,则行教并重、讲练结合,使幼儿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有初步了解。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良好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所谓生活制度指的是有科学根据的生活秩序。为孩子制定生活制度就是把孩子一天在家里的各种活动和休息时间,如起床、吃饭、活动、睡眠等的时间和次序科学地安排,并将它固定下来,持之以恒。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幼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有规律地转换,做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条件,从而进一步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饮食习惯的养成。
应根据月龄的增长训练小儿独立进食的能力。如6个月的婴儿就要训练他拿着奶瓶喝奶。再大一些就可以培养按进餐的马惯,进餐前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进餐的环境应安静、舒适,固定进餐的位置和餐具,有些家长发愁自己的孩子不认真吃饭,吃几口就去干别的,饿了又回头找吃的,这是孩户开始独立吃饭时大人没有把握好造成的。进餐除定时外,还应定量,孩子饭前短时间内不要吃杂食。以免影响正餐的食量。平衡膳食,荤素搭配,为养成孩子不挑食的习惯,父母要做好榜样。(三)唾眠习惯的训练。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小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婴儿睡眠时间的长短。可因年龄而有不同,一昼夜所需睡眠时间新生儿约18-20小时,2-3个月为16-18小时,5-9个月为15-16小时,1岁时为14-15小时。1-3岁小儿每日睡眠时间12-14小时,白天安排睡1-2次,晚上开窗睡眠,冬开气窗,夏开门窗,养成习惯可防止呼吸道感染。在规定的睡眠时间内,要培养孩于主动入睡的习惯。家长不要抱着、拍着或唱催眠曲使孩子入睡。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睡眠条件,如室内要安静、温度要适宜,睡前要大小便,换干尿布,使婴儿能适当入睡。
睡眠时,要注意孩子姿势正确,独立安静的睡眠习惯。有一个问题让许多父母感到头痛,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入睡开始慢了,或者贪玩,或者要吃的,或者要听故事。这是因为孩子心理发育不稳定,入睡前无所适从。为了保证睡眠质量,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诱导他尽快入睡。
可以用一种办法是把闹钟放在孩子旁边,告诉他指针指到哪一点之后我们就安睡觉。虽然孩子不会看钟,但他知道钟的指针的运行方向,并且闹钟走动的轻微的声音也可以起到诱导作用。这个方法还可以让孩子逐渐学会看钟。
孩子独自入睡前不要让他剧烈地玩耍。要和孩子平静地玩一会儿。也可以让孩子熟悉的玩具或小动物模型陪伴在身边。(四)大小便习惯的养成。
要养成小儿夜间少尿或不尿的习惯,这要从满月后开始训练,入睡前要少喂或尽量不喂水,喂饱奶、入睡前把一次尿。做父母的要细心观察小儿排便时间,掌握其排尿规律。
每天在固定时问让小儿坐盆排便,逐渐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训练排便也同排尿一样,要摸清其规律,良好的排便习惯,不仅有利于卫生,也有利于消化系统活动的规律性。(五)个人清洁卫生习惯。
着力培养孩子勤洗澡、勤换内农,每天洗脚、洗屁股。经常洗头,2岁起学会自己洗手的习惯。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保持家庭舒适整治、干净卫生的环境,自己养成良好的衣着习惯。(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较好的生活自理技能会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孩子会有较强的自信心、也会表现得较愉快、较活泼。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观察到两类孩子:一类是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一类是处处要人照顾的。包括饮食、穿衣等。前者显得乐观自信;后者显得被动退缩。
因此,在孩子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显得有兴趣的时候,家长便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学习做他们能做的事,例如进食、洗手、洗脸、刷牙甚至上厕所时脱下和穿上裤子等。起初做得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肯做。如果孩子乐意做事,而成年人不给他们机会,他们会觉得很扫兴,日子一长、这“想做事”的年龄一过,他们便会失去想做的兴致,以后叫他们做事,他们就提个起劲来做事了。这是十分可惜的。
孩子小的时候不明白整理物品,在玩玩具时会随意丢弃玩具,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家长注意到这个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整理这些东西,适从引导孩子自己收拾和整理放乱的玩具。不要总是代替或帮助孩子做这些事情。
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父母和家人共向的言传身教方有成效。在幼儿形成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幼儿快而有效地达到目标,还要重视无声的身教影响。例如,要求孩子不挑食,可成人自已却在饮食上挑肥拣瘦的,这必然会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负面效应。要幼儿按时入睡。同样首先应以家庭全体成员的有序生活方式为基础背景。成人的言行是无声的榜样。如果只是强迫孩子该如何去做,而成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那效果一定不会令人满意。
因此、我们郑重提醒年轻的父母们注意:可爱的宝宝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可以画最美最好的图画!但是,也很容易画成一幅“不堪入目”的图画!宝宝很容易受你们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因为你们是宝宝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如果你们有什么不良行为习惯、不知不觉就会影响孩子。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成功,你们自己首先有必要检视一下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
二、家庭中进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方法
1、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
家长切记包办代替,要学会等待。如晚上请孩子睡觉的时候,孩子脱衣服磨磨蹭蹭,有的家长就可能觉得不耐烦了,就走过去动手包办了,而忘记了引导孩子快速脱衣服,这样在不自觉中就失去了孩子一次锻炼的机会。
同时,在让孩子自己动手时,我们也同时让孩子学习一些正确做事的方法。
2、制定并维护必要的家庭生活规则
在这一方面,可能我们有好多的父母认为这是没有必要,孩子已经在幼儿园已经有较严格的生活规章制度了,在家里就免了,让其尽可能放松一点。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从爱孩子的角度和家庭特有的个体环境来说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哪成方圆”,因此,在家庭中对于孩子来说,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些必要的规则。如: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饮食要定时定量。每日三餐外,可有1—2次加餐或点心。不要随意吃零食,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甚至拒食。要防止边吃边玩或边听故事、边看电视。鼓励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贪食,少吃零食,保持正餐有旺盛的食欲。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树立榜样,就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时候,可以树立一定的榜样,引导孩子进行模仿学习。这个榜样可以是家长自身,也可以从书本上、动画片中寻找。而在其中,我们认为,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强,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4、及时表扬和鼓励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因此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上,我觉得我们的家长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夸奖和奖励的方式,对孩子良好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刺激。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听见别人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也一样。但是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避免一个奖励的误区,“奖励”成为孩子的要挟之手段。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幼儿一分享用终生的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