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科医生从孩子发烧解读医患关系
儿科医生从孩子发烧解读医患关系
身为儿科医生,既要扮演医生的角色,又要扮演患者家长的角色,对医患关系的体会比较深刻。由于中国对输液和抗生素十分推崇,且家长希望快速解除孩子病痛的心情,因此医生处于迁就患者又自保的压力,让医患关系变得复杂。意见不同,听谁的?
患者家属与医生在治疗方面存在分歧,医生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裴洪岗是深圳一家三甲医院的小儿外科副主任医生,同时也是孩子的父亲。女儿还不满1岁,第一次高烧,全家人着急得团团转,凭着多年经验,他见孩子除了流点鼻涕外没有其他症状,听听肺部看看喉咙也无异常,判断是病毒感染,嘱咐家人多给孩子喂些水,体温太高时就给她喝点布洛芬颗粒。
但是,他的妻子和岳母就坐不住了。他的妻子是超声科医生,希望孩子这时赶快去看医生,而他的岳母是退休中医,想要去医院给孩子打针。到底听谁的?最终,裴洪岗妥协,领孩子去医院看医生,看了血常规检验结果,内科医生的诊断还是病毒感染,并说发烧有个过程,继续观察就好。于是,家人安宁了一天。
到了发烧的第4天和第5天,家人又闹腾起来,要去看医生,所幸,第5天的中午孩子的体温降了下来。
这件事让裴洪岗想了很多。“一家人的愿望肯定都是希望孩子好,本该信任无间,但由于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存在差异,还是产生了分歧矛盾。试想,如果我不是孩子的父亲而是别的医生,她们会怎么看待这个医生?面对她们的质疑,这个医生还会这样坚持原则吗?”
迷信输液和抗生素
目前,人们对输液和抗生素还是非常迷信,以为吃消炎,输液包治百病,且药到病除。裴洪岗另一次应对孩子发烧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
又一年春节,裴洪岗的女儿跟着妻子回老家,发烧迅速烧到40.2摄氏度。这是女儿第一次不在自己身边时生病,他心急如焚,想到孩子走前已有些呼吸道感染症状,现在又叫耳朵疼,他赶忙联系当地儿童医院的同学找到一位内科主任诊治。医生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发炎,建议打针并开了头孢噻肟钠(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
裴洪岗认为直接给孩子注射头孢三代针剂有些过了。他采纳了这位小儿内科主任的诊断,但没有用她开的药,让孩子吃了两天阿莫西林,烧退了。
在当下的医患关系中,这种用药思路值得理解。很多家长到医院就是要求立马解决孩子的病痛,不然就要问责医生,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更强力的广谱药物,选择起效更快的静脉给药,短期效果又快又好,病人欢喜,医生说不定还能获利,于是皆大欢喜。
现实当中,医生如果坚持不给患者开此类药物,会不会被家长认为不负责任?大年初二,就在裴洪岗成功用几粒阿莫西林给女儿退烧后不久,他的一位年轻同事因坚持认为不必给一个因病毒感染而发烧的1岁小孩输液,被孩子的父亲一拳击中面部。有着30多年临床经验的意大利儿科专家彼路易·切奇博士曾说,“你们习惯打吊针,好让发烧的孩子体温降下来,那是靠药物强制性降体温,对孩子病情的恢复没有积极的意义”。
这种对输液和抗生素的迷信始自何时?上述专家当时说,认为输液要比口服的药物药效发生得更快,这是家长的问题。裴洪岗反思了问题的另一面:中国如今成为“输液大国”和“抗生素大国”,医疗界可能也有问题。
但是,认为孩子发烧就不应该用抗生素,不需要打针输液,而应该在家观察,等待孩子自身免疫系统的抵抗。这却属于“过度解读”,也是要不得的。
神化或妖魔化,都不是科学的态度。裴洪岗认为,对待输液和抗生素,不应排斥,但前提是“合理”,如果病情需要,只要利大于弊,会毫不犹豫地使用。
医患之间应该多交流
利与弊,病与疗,这些矛盾与辩证的理念无时无刻不在医疗中体现,但当下的医患关系,却已经超出了对科学适度医疗的考量。当患者就医时从怀疑医疗水平演变为猜疑医疗动机,当医生诊治时从追求药到病除异化为企求“药到祸除”,要保护孩子们远离那些不该吃的药、不该输的液,该有多么困难?
12年前,彼路易·切奇医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医生和家长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把孩子的病情讲得很清楚,医生要多和家长交流,教育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病,同时向家长普及医疗卫生常识,这要花一定的时间。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第二篇:从医学伦理学浅谈医患关系
从医学伦理学浅谈医患关系
广西医科大学12级临床3班4组 杨学军 学号:201250468
【论文摘要】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医生和病人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在和谐的主流中也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因素,医患关系局部呈现紧张态势,时常发生一些医闹、伤医等恶性暴力事件,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将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不良影响、产生原因等方面入手,提出缓解紧张医患关系的对策,为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对策
Abstract:The essence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the community of interests , because of sharing the common goal of health, to achieve which we need both the doctors’ superb medical skills and the patients’ confidence of conquering diseases and cooperation.At present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our country is generally harmonious, but in the meanwhile, there are also partial disharmonious factors.,and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partially takes on tense situations,for example ,the accidents of intentionally disturbing the normal orders of hospitals and hurting or even killing doctors ,which do harm to the ha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ctors and the patients.This paper will analys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he influences of the tension, the reasons of the tens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neasures to eliminate the disharmonious factors,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Key Word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ension;
Reason;Countermeasures
【前言】医患关系是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患双方对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的一个衡量标准。在医疗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切医疗活动的首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转轨、社会的转型与国家的法治建设、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发展不同步,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主要表现为医患关系越来越尖锐,医患冲突越来越激烈,甚至发展到暴力冲突,伤医等恶性暴力事件频繁发生。【正文】
一、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1.医疗服务方面
1.1.医生和患者沟通不足:
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一个领域,对于广大患者来说,很难对深奥的医学知识做出正确全面的理解,医疗活动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高风险性,加上有些医务人员为了争取诊治时间或以患者听不懂为由,对病情解释不清甚至缺少必要的解释,人为增加医患沟通难度。此外,目前医疗检测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人性化,医务分工越来越精细,医生诊治疾病、搜集病情资料不再重视与患者的直接接触,而是依赖仪器的检测、理化报告。这样医生只见病不见人,忽视了对患者生命的关爱,淡化了对病人的理解与尊重,医患情感交流减少,易产生医患沟通不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发生暴力冲突。1.2.医德医风下降:
“医乃仁术”的传统观念,要求医务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时刻以患者的利益为重,然而现在有些医务人员道德素质不高,医疗观念滞后,对工作缺乏热情,对患者态度生硬,书写病历字迹不清、难以辨认,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病情、讲解医嘱时不够细致专心或者表达得不准确,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开大处方、过度医疗等,这些都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和不信任,破坏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1.3.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的缺陷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如果医疗质量差,患者的病总看不好,服务态度再好,患者也是不满意的,患者要的就是药到病除。尤其是医疗过程中的差错事故是导致医患冲突的重要因素。现代的人很多都有病,不是躯体上的病,就是心理上的病。并且心理上的病越来越多,人们的内心也越来越脆弱。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高追求,与落后的国民集体素质相比是多么的畸形。现在的医患关系好比,一个畸形的婴儿。她的成长是多么的不相称,她需要很多的营养,需要及时的矫正,不然这畸形将会伴随其一直下去。1.4.医生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条件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就医需要,造成了患者向大城市大医院的无序流动现象,医院的超负荷运转更为明显。
中国医生现状
2.患者方面
2.1.医疗知识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患者由于往往不能从专业的角度来审视病情,缺乏对医疗行为风险性、不可预测性以及个体差异性的认识理解,对治疗效果的期望过高,一旦未达到患者的预期效果,便常常引发医患矛盾,影响医患关系。2.2.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生的信任度不断降低,甚至出现个别病人家属与医生谈话时秘密录音;有的医院做手术还要进行公正,这些行为无形中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2.3.患者或其家属心理失衡:
医疗事故或意外的发生往往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精神方面的打击,使之易产生愤怒、绝望、厌世、报复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若得不到及时疏导或宣泄,加上医疗事故或意外带来的患者经济方面的巨大压力,患方极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3.社会方面
3.1.医疗体制方面的原因:
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仍然不足,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有限,医疗费用又在逐年上升,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不能得到消除,医疗责任赔偿机制欠缺,相关监督部门管理力度不够。3.2.媒体方面的原因:
在医患纠纷中有的媒体报道舆论导向有失偏颇。新闻媒体对于社会舆论具有导向作用。新闻媒体关于红包现象、医药回扣等问题的报道,对推进医疗卫生部门的医德医风建设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有些媒体工作者为了追求新闻效应,对某些未经专家鉴定的医疗纠纷进行草率的带有倾向性的发表,甚至失实报道,影响了公众对医疗纠纷的视听和正确的判断。3.3.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
我国在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大多法律只是对医疗机构和医护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规范,而对医患关系双方之间的关系该如何界定没有具体规定,没有出现专门的医患关系法律,由于有关医患关系理论方面的认识不统一,甚至不清晰,各地相继出台了有关的地方性规范法律文件,由此出现了更为混乱的立法和司法局面。
二、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
应当把握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要从大局出发,在不损害医患关系的前提下,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多做一些化解矛盾促使医患双方相互理解的工作,积极倡导“在服务上以病人为中心,在交往中相互尊重理解”的医患模式。2.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医院的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加强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务人员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服务,促进医患沟通,规范医疗收费,积极面对医疗纠纷,购买医疗责任保险以减轻医生负担。此外,医院还应注意加强和媒体的沟通,以便使其进行如实公正的报道。3.提高医生素质:
出现医患纠纷双方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不能只看问题的一面。医生做为素质要求较高的一方,需要抓好素质文化培养,首先从提高医生素质来减少或杜绝医生可能犯的错误。从而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4.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步伐:
医患关系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社会概念,要构筑一个新的医患关系,就必须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体制改革。针对普遍关注的药品价格问题,应当从流通环节入手,在控制源头的基础上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以保证广大老百姓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要把服务领域从单纯的疾病诊治向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转变,并进一步开展心理咨询、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等各项社会服务,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保证满足病人各种合理需求。
【结束语】紧张的医患关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长期发展形成的。目前,我国关于医患关系的法律体系、医疗制度体系等还不完善,正在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中。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各方的共同长期的努力。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努力学好医学知识以及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陈斌.浅谈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与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9):528-529.2、庄芬娜.强化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现代医院,2008,1:103-104.3、徐徳武.浅析医患沟通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江苏卫生使用管理,2004,(5):11-13.4、沈婵珠.探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其对策[C].中国医药管理杂志2012年2月第20卷第2期
5、任莉,白继承.从“医闹”与防御性医疗行为探索和谐医患关系.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年9月第2卷第5期
6、文劲松,浅谈医生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J].医学信息:医药版, 2009: 97-98.7、朱爱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之对策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 168-169.
第三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医患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医患关系
当前,各医院都把医德医风作为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据不少患者的反馈意见表明,患者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评价并没有“水涨船高”,不妨从心理学角度对这种现象作一些探讨。
1、性格特征 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往往习惯于给病人劝告与指导,不习惯让病人作为合作者参与决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从众型人格、内向性性格并且情绪稳定的病人可以很好地接受。可是,如果医生碰到的是一位独立型人格、外向性性格而且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医患双方就容易对对方的行为感到不快,不易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2、移情与反移情 大多数人患病后,心境低落,情绪压抑,在医院的陌生环境中,同生疏的医生接触时,病人对这位医生的印象容易受其以往对类似人物印象的影响,如果他以前对类似人物有好评并有良好关系,那么,他对该医生便可产生移情,易于发展积极的关系。另一方面,医生也常常基于自己过去与他人的关系,将某些情感投注病人,此为反移情。
3、心理应激 对医生来说,不仅需要对病人做出正确的诊治,而且要帮助病人解决某些心理和社会问题,当医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满足上述需要时,就会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感到紧张焦虑。对护士来说,长期值夜班使生活质量下降,由于工作责任大,常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从病人方面看,生病本身就可以引起心理应激,特别是患急性病时。此外,病人向陌生的医务人员求助时,对那些不得不做的检查与治疗,对生疏的环境与规章制度等,都可能紧张、焦虑。如果医患双方心理应激过于强烈,或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可能以愤怒、恐惧等情绪形式爆发出来,从而对医患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4、医患间的动机冲突 医患的共同目标是战胜疾病,按理说不应当有冲突,但实际上医患间的冲突是十分常见的。医务人员期望病人不折不扣地执行医嘱,而病人期望医务人员用高超的技术为自己解除病痛,并能尊重自己。如果医务人员不能适当满足病人的需求,或者病人不能按照医务人员的要求去做,均会损害医患关系。
5、医务人员的情绪因素 调查发现,有32%的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而且女性高于男性,护士高于医生。护理人员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是:25~34岁、6~15年护龄、情绪不稳定型、A型行为者。可见,医务人员如果对自己心境低落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就
可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投射给患者,使其受到伤害。
6、医务人员的行为因素 在医疗过程中,如果医患之间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患者则根据医务人员的行为,评价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例如:尽管有的医务人员强调自己对患者的服务很到位,但是,患者对他们说话的语气和眼神感到不舒服。而有些情况下,虽然患者的疾病没有得到期望的疗效,但由于医务人员采取的治疗措施及时稳妥,患者及家属对此反而能理解。
日期:2001-6-16
结合归因理论
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的拥戴。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
关键词: 医院;医患沟通;医患关系
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的拥戴。良好医患关系从医患沟通开始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
1.1 加强医患沟通,是塑造医院形象的需要 医院尽管拥有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但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如果缺少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就会影响医院的形象。在医疗服务中良好的人文关怀要通过医务人员进行,所以加强医患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是塑造医院的形象。
1.2 加强医患沟通是患者及家属的需要 我们大都熟悉这样的情景——病人坐下来就诊时,总要把坐椅朝医生的方向挪一挪,向医师靠拢,这当然不会是完全无意识的行为,人际距离也是沟通的手段。靠拢医师,就是感受疾病痛苦的病人对来自医师方面的关切和爱的期盼。医师在与病人的接触中,如何建立合理的距离关系,是医患间真诚沟通的重要方面和手段。患者到医院看病,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平等交流,获得尊重,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利——知道病情是起码的要求。如果对自己的病情不明白,就不容易理解医疗方案,也可能因此而产生矛盾。医务人员如能告之真实病情,更能赢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属的支持,使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医生对在用药、检查、改变治疗方案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选择的告知,这样既尊重了患者,又拉近了医患关系,更能避免可能发生的矛盾。病人就诊 2
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温馨和体贴,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极为关注、敏感。如果医护人员稍有疏忽,就会引起误解,甚至诱发医患纠纷。
曾听说在某医院有一位医师总是得到病人好评,当向病人调查时,许多病人都提到“是一种感觉”、“说不出的感觉”。请病人举具体的例子时,众多的病人、众多的事例中有一项共同的内容,这位医师在与病床上的病人说话、诊治时,“他总是弯下腰来,前倾着身子,让人感到亲切、体贴”〔1〕。这里医生的身体姿势、行为方式就是沟通的媒介,能让病人感受到医者的关爱和体贴。可见,医患沟通是多方面的,随时、随处都在发生和进行的。
1.3 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工作的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一位顾问曾做过一项调查:当病人诉说症状时,平均19s就被医生打断了〔2〕。
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真正做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既代表了广大患者的利益,又代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愿和利益。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时体现对患者细心、耐心、关心和爱心,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是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知名医院被病人投诉于媒体,说医师对病人不负责、十分冷漠。院方在处理此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病人在投诉中反复强调:“在整个接诊的过程中,医生都没有抬头看过我一眼,居然把处方开出来了”。院方查看病历,发现医师记录了病人的主诉要点,用药非常对症,从诊断病情到开出处方都是正确的,这说明医师是认真负责的。为什么病人要投诉呢?就是因为医师“看都不看我一眼”,难道“看一看”就这么重要吗?在医疗服务中,“看一看”确实是重要的,因为当医师注视着病人时,他的眼神就会向病人传递着同情、温馨和关爱,沟通就这样得以完成。
将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所有的医患接触都当作真实瞬间来把握,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真实瞬间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服务提供者抓住机遇向顾客提供服务,展示服务质量的时间。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病人主要是通过这些真实瞬间感受医疗质量的好坏。医院的窗口服务、医生诊察、床前交班、查房等都是医疗服务的真实瞬间〔3〕。
1.4 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学科。在生命过程和许多疾病中,还有很多没有被人类完全认识,有的虽已认识但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医患双方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互相信任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才能使医务工作者有良好的心态从事医学事业,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医患沟通中存在的医患矛盾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医患双方的矛盾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它始终贯穿于医疗工作的全过程是不能回避和掩盖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
2.1 医学科学的复杂性 医学科学领域有很多未知数,有的是尚无办法解决的,同时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有高有低,医疗机构的设备和级别也不一样,即使在医学发达国家也同样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而病人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2.2 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少数医务人员中存在着服务态度生硬冷漠,医疗技术水平不高,职业素质低,在医德医风中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人数虽少但影响极坏。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2.3 医疗体制和机制存在明显的不足 在卫生改革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旧体制和机制,束缚着改革的进展,也影响着医患关系,形成负面影响。随着医保制度的建立,改变了公费劳 3
保制度,实行基本医疗,用药受到限制,病人又要承担一部分经费,当病人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时,往往将不满发泄到医院或医务人员身上。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
现在许多医院都重视医患沟通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还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规范要求,有的甚至是量化的要求(如:规定住院医师1周内与病人沟通1次等),这些当然是有益的,但是需注意的是,沟通不仅仅是谈话。以为说了话就完成了沟通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病人对医者有殷切的期盼,有敏锐的观察。他们对医者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因此,为了发挥医者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医者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沟通手段和运用技巧。
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语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病人转忧为喜,精神倍增,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以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正处于改革中的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医方与患方关系的一些矛盾引起各方关注。我们应该分析其原因,认识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付之于行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医患关系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它是随着医疗事件的发生而形成的,这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我们不应该回避和掩盖这对矛盾的客观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1 解决医疗纠纷适用的法律不健全 医疗卫生事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针对其特殊性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卫生法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未能真正起效于解决现实中的医患纠纷。目前对卫生立法的更高要求是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但建立或健全的真空期,造成了有些纠纷在处理上的无法可依、无的放矢。
1.2 医学的复杂性 医学领域充满着未知和变数,针对复杂的患者个体,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知和医疗技术的运用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即使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一致承认的疾病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因此,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疗过程始终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病人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少部分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欠佳 少数单位和少数医务人员中存在着不正之风及服务态度差、职业道德水平低等问题。虽然医疗事故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中是小概率事件,难以杜绝,而对当事人来讲却是百分百。患方对医方的不满,加之始料未及的悲伤,也就难免使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升级。
1.4 部分群众对医疗制度改革不适应 随着医保制度的建立,医疗费用由过去的公费全包变为个人承担一部分。有些患者对自己花钱看病还不适应,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往往将不满发泄到医疗服务中。
1.5 体制问题 体制问题是改革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原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市场经济初建的今天,明显存在不合时宜的地方。在旧体制改革过程中,对医患关系进行分析时,我们不难发现:不适应时代的旧体制成分,在束缚改革进程的同时,也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隐患。
官方专业肿瘤会诊机构
1.6 新闻媒体的不当渲染 某些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些医疗事件时,未能考虑医疗问题的特殊性,对医疗事件的严重性存在不切实际的渲染,给群众就医留下了心理疑虑。改善医患关系的必要性
2.1 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而医患关系的紧张,必将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应该适当加快改善医患关系的步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环境、条件上的便利,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
2.2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社会主义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体现我们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卫生事业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只有积极、主动地改善医患关系,才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3 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卫生事业发展的两个主体方面,卫生人员的责任是通过服务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人民群众通过购买服务,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只有两者协调,卫生事业才能发展。处理好医患双方的矛盾,对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改善医患关系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医德教育,完善制约机制,寻找医患关系的平衡点 医德医风同医疗技术一样,其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医德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实践表明,医患之间的矛盾冲突,大部分是由医德医风引起的。因此,必须加强医德教育和完善制约机制,从而找寻医患关系的平衡点。一是 对医务人员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充分认识医方与患者的对等关系,提高医务人员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的自觉性。二是完善医德医风制约机制。根据单位实际,建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体系。建立廉洁行医制度、社会监督制度、检查考评制度和医德奖罚制度等,通过制约措施和激励机制促进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3.2 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协调医患关系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拓展了临床医师的工作范围,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医务人员除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与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不能仅限于下医嘱,开处方,要根据医学的发展,尽快由单纯的医学范围扩大到社会范围,由只注意生理变化到既要注意生理变化又要注意心理变化,只知道病人患的什么病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患病的是什么人,什么情况下容易患病,要运用系统的观念来分析研究医学的有关问题,以适应各种患者医疗、预防和保健的需要。同时拓宽服务职能范围,开展承诺服务、便民服务、导医服务、咨询服务等,适应患者需求,密切医患关系。
3.3 规范卫生法律法规
由于医患服务的垄断性,在医患关系中,医方处于主导地位,医方与患方通常处于命令和服从的不对等地位。其中对传染病人的分类管理,更具强制性,这是医疗服务所需要的。这种关系,与民事法律法规的主客体关系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不宜以民事法律法规来规范医患关系。在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医疗管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引入国外先进管理模式,把我国现行的卫生法律法规在处理医患纠纷中的适用度不断完善和提高,有助于把日益复杂的医患关系处理得当,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
3.4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知道自己的病情是患者起码的要求,病人如果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明白,就会对医疗方案不理解,并因此产生矛盾。人和机器不同,在医疗过程中,必须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让患者知情,在大多数情况下,更能赢得患者的配合,使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医患关系得以融洽。当然,对患者的知情权的尊重,要根据病情的不同和病人本身文化和心理素质等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医生用药问题也是知情权的重要内容。如果是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药品,在使用前必须告诉病人,在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用药时,应遵从廉价有效的原则,而不能动辄就用贵重的药品。
3.5 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近年来,医患之间的恶性冲突时有发生,行为人的法律、道德意识淡漠固然是导致冲突的主要原因,但病人复杂的心理变化对医患矛盾走向极端不无关系。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病人在寻求康复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其中一些难以攻克的医疗难题,如某些疾病尚无有效治疗办法等,病人对此常常产生难以自控的情绪和行为。尤其是癌症患者、伤残严重的患者以及期望值过高的病人,当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又无法摆脱疾病带来的痛苦时,就背上巨大的心理负担。当患者把心理压力以消极的方式表现和发泄时,医患关系的紧张、激化就不可避免的了。所以,作为医方,必须在治疗疾患的同时,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以求得到患者的理解(下转封三)(上接1836页)与配合,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减少双方误会。
3.6 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保障体制改革 到2002年6月,全国已有93%的地级以上统筹地区启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覆盖人数约6000万人。但到2002年底,全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还有6个没有启动;全国单独统筹的1500多个县级统筹地区中,还有200多个没有启动;已经启动的多数地区还存在覆盖面小的问题。此外,许多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还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参加当地的基本医疗保险。在考虑城镇医疗保险体制完善与发展 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广大农村地区,完善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稳定因素,才能把社会主义医患关系向和谐的方向推进。
3.7 新闻传媒的理性与成熟 新闻传媒对社会事件的“曝 光”与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净化了社会氛围。然而,新闻传媒因出于新闻的轰动效应,对医患关系或多或少有不符实际的报道,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乃是天职。如果因为媒体的大肆渲染,不顾医学领域的特殊性,一味发掘所谓的医疗“内幕”,把简单的医疗事件作为新闻热点,无休止地披露,会使医务人员在急救病人时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而影响及时而准确的抢救。
医疗事件的处理结果直接影响到医疗工作,也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在我国,不管是医方还是患方,都应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时刻牢记社会主义的法律及道德规范,只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我们坚信,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思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前进,我国的医患关系必将朝着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医患关系从沟通开始
医患关系从沟通开始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社会关系,是一种治疗与被治疗的社会关系。目前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医患矛盾逐步升级,为使医患关系得到了改善,我们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形成了一个较好的沟通机制,特编制了《职工行为准则与医患沟通要点》,现将有关做法汇报如下:
一、沟通的做法
(一)全员加深沟通含义的认识
沟通就是医患交流,是双方就疾病诊断、治疗、护理、陪护、预期效果、预后、花费等进行告知、交流、协商和决策过程,通过有效地沟通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感情距离,建立正常医患关系,实现患者获得最佳健康利益,从而实现医患都能接受,促进相互理解。
从去年开始,我院就践行加强医患沟通的理念,并把“沟通”写入到院训之中,且逢会必讲,逢会必问,你今天沟通好了吗。近两年来,医院先后组织四次医患沟通为主题演示会,由院班子、科主任进行现场点评,以引导医务人员进行有效全面的医患沟通。
通过医院全员认真学习医患沟通学知识,总结医患沟通有四个特点:一是有特定的沟通主体,他既指医院,也指医务工作者,而更多的是指医生。二是有特定的沟通对象,即以生理上有病痛的患者或患者的亲戚朋友为沟通对象。三是有特定的沟通内容,即以疾病和健康为主要沟通内容。四是有多方面的交流,它不仅是传递诊疗信息的知情谈话;也包括分摊内心感受,卸下心中重担,润滑人际关系的感性谈话;通过语言接触和闲聊,分摊感觉的社交谈话。
(二)全面提升沟通语言的魅力
实践告诉我们,文明语言的艺术魅力是显而易见的,会说话的人在表达问题的态度和语言组织上基本上都会进行一番斟酌再说。医院印制了《职工行为准则与医患沟通要点》,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每位职工人手一册,组织全院职工共同认真学习了“文明用语”“服务禁语”“社交礼仪规范”,要求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要用“您好”“您哪里不舒服”“请走好”等文明用语,禁止使用让人感觉不尊重命令式、讽刺挖苦、不耐烦、生硬和可能让人羞涩的服务禁语。大会上还特别强调善于应用另一种无声的语言——微笑!医疗是最富有人性色彩的服务。病人就医,是生命中最脆弱的时刻。医务人员真诚热情的微笑,不仅能传递信息、沟通感情、融洽气氛、缓解矛盾,而且会使我们的医疗服务充满人情味!
医患之间的沟通成败全在开头几句话,为此我们要求医护的语言要向职业化转变,要注重通俗易懂,多用良性语言,少用刺激性语言和患者产生疑惑的语言。
(三)全位规范沟通行为的形象
《职工行为准则与医患沟通要点》册子中谈到合格职工的基本要求,从着装、举止、站立、坐姿、行礼、行走、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医院深远的文化和优质服务理念。让职工明白我们的仪容整洁、仪表端庄、仪态大方、举止得体、行为规范、语言文明、语气温和,能给人一个良好第一印象。
(四)全心互动沟通情感的默契
医务工作在与患者沟通时,最起码要有一个诚恳的态度,为此我们要求医务人员倾听、倾听、再倾听患者的诉求。明白不是要患者忠诚我们,而是我们要忠诚于患者。我们通过忠诚来获得患者的理解,以患者的立场定位我们的职业,将心比心解答和解决患者的问题,在达到情感默契的基础上,缩短医患距离。比如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讲解有关医学知识,缩小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差异。在取得理解的基础上,道出医患共同承担风险,主动还权于患者,获得患者良好的心情配合治疗。我们还注重开展“站在病床边,躺在病床上”互动体验,感化医患双方的心灵。
(五)全程总结沟通环节的要点
有效的医患沟通表现为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个层级、多种内容的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信息的需求。《职工行为准则与医患沟通要点》专门针对各岗位人员的医患沟通的时机、内容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如当一个患者来医院就医时,第一步导医就会
上前笑脸相迎,并主动给予满意的回答,引导挂号,进入门诊首诊医师处。如果是要办理住院手续的患者,就会有入院、病区首诊医师的入院前沟通,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沟通之后,就会有入院第三天的沟通及整个住院其间的病情变化、有创检查、风险处置和变更治疗方案等沟通。最后出院时和出院以后的有效沟通。
(六)全力掌握沟通技巧的运用
我们要求医务人员注重一个沟通技巧——倾听;两个掌握—掌握病情、治疗情况和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三个留意—-留意对方情绪状态,留意对方病性认知度和交流的期望知,留意自身情绪反应;四个避免——避免强求对方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词语,避免使用专业词语,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情绪。注重沟通方法,讲究策略,医院要求医护人员沟通时以预防为主;在与患者沟通有困难时,变换沟通对象.(七)全能督促沟通执行的情况
将医患沟通制度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独立作为质控点,各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作为日常工作内容之一进行监管;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对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督察中对未按要求进行医患沟通者或患者投诉,每次(例)罚款50元。
二、沟通的体会
有效的医患沟通不仅是良好的个人魅力,娴熟的沟通技巧,优良的道德品质的体现,也是医院获得患者充分信任、尊重的保
证。通过加强《职工行为准则与医患沟通要点》的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折射出来的作用。
(一)、患者的笑脸多了
患者的笑脸就是我们医务工作的莫大的欣慰,每位员工都能深深体会到加强与患者沟通的作用,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达99%。多年来,医务人员把病人当亲人,精心照料患者,及时沟通,取得患者的信赖,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在患者及家属的心目中,双方理解了,心理自然就能接受了,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笑脸 获得了更多患者笑脸的回馈,大家都感觉笑脸多了。
(二)、员工的修养高了
一流的品牌,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医院形象来自于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通过加强职工的行为准则的学习,学会使用文明语言,接待不同的人员用不同行为规范,得到了更多群众的认可。员工也做到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促进了团队协作精神,医院的和谐氛围浓厚了,更体现出职工的个人修养提升了。
(三)、医患的纠纷少了
医院目前保持了“无差错事故、无医疗纠纷”的记录延续了两年零七个月,与之一同增多的,是医院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的好口碑。这些都主要得益于医院加强了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
第五篇:从自然辩证法看医患关系
安徽中医药大学
自然辩证分析 医护人员被伤害事件
针灸推拿专业 学号:20140158 姓名:陶秀传
自然辩证分析医护人员被伤害事件
摘要:这几年,医患关系紧张,医闹事件频发,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医生被砍伤,甚至出现医生被杀的事件。现将从自然辩证法出发,分析医患矛盾的现状、本质以及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医方、患方、其他社会因素方面考虑,提出医生被伤害的解决方法。
关键字:医生被伤害,医患矛盾,原因,解决方法
1.医患关系的现在状况
近年来,医患关系问题一直是舆论的焦点。小到辱骂推搡,大到殴打、行凶杀人的事件多见报端。2014年1月24日晚,医院告知董芳泽(患者,女,24岁)有重症抢救病人需要住进其病房,在该病人住进后,董芳泽,于是联系父母。其父母董安庆、袁亚平25日凌晨,在病区护士站与当班护士协商无果情况下,袁亚平使用折叠伞打了护士肩部和腰背部各一下,并走进护士站抓住陈星羽衣领,将其拖出护士站。并与前来制止的医护人员发生强力推搡,该护士被诊断为双下肢瘫痪。2014年,全国多地发生伤医、杀医事件。此事件将医患关系问题再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发布《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指出,2003年至2013年,近10年间共发生导致医生残疾、死亡的恶性暴力伤医事件40起。2012年达到顶峰,共11起。有96%的医院的医务人员遭到了谩骂、威胁。超过六成的医院有医生遭受过患者的攻击并明显受伤。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王玲玲表示,根据调查,2012年,参与调查的医院中,有96%的医院医务人员遭到过谩骂、威胁。医务人员躯体受到攻击、造成明显损伤事件的次数逐年增加,发生医院的比例从2008年的48%上升至2012年的64%。根据统计,近10年来发生的40起恶性暴力伤医事件的肇事者以30-50岁男性居多。行凶的主要原因多是患者死亡、久病不愈或仅仅因怀疑而怀恨报复医方。这其中也有精神病患者行凶,但不足一成。肇事者中家庭不幸的也占多数。其家庭多有不幸,父母离异、本人离婚、被骗婚、未婚、童年不幸占五成以上。从本人性格与精神状况来看,近四成性格内向、孤僻、偏执,近三成曾有精神病史。如果分析这些人暴力伤医的原因,对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检查结果等不满意迁怒医生的占八成以上。只有3起是和医院有医疗纠纷。据了解,此次《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对象包括全国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及患者。共发放调查问卷32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908份,有效回收率为52.2%。覆盖30个省份,涉及医院316家,医务人员8267名,患者8204名。①
伤医的原因一般是不满意治疗效果、不满意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沟通不良等。不难想象,这些伤医、杀医者怀疑医生缺失医德,有着满腹牢骚和怨恨,认为自己或家人被逼得走投无路进而采取暴力报复,那么难道医生就应该用自己的生命为他们所犯或未曾犯过的错误买单么?
2.医生被伤害的本质内容
任何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矛盾统一体,其中包括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同时每一个具体矛盾有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作为矛盾方面存在着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也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由于矛盾具有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发展也具有复杂性,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解决不同矛盾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应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②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医和患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其对立性或斗争性是指医生和患者在诊疗期间处于施事与受事,服务与被服务的供需关系;病人缴纳一定数额的治疗费用,实质上购买的是医生较高的专业知识来为自己治疗病痛,因而对治疗结果抱有较高的期望,认为医生收了钱把事办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相对而言,医生则是出售自己的技术知识以换取酬劳,但考虑到自身职业技能、病人身体状况、设备、药品等多方面因素,并不能完全保证把病人医治痊愈。
另一方面,医患双方又是统一的。医生和病患相互依存,没有病人,医生就无法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将会面临失业,失去存在的价值;没有医生,病人将无法得到救治,生命健康得不到保障;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战胜疾病,实现各自的期望;病人通过治疗能减轻或消除病痛,恢复健康,医生能从病人的病情好转和感谢中获得满足感和自我认同,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立统一规律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当前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的武器,无论医务人员还是患者,无论主管部门还是媒体,必须好好利用这一宝贵手段解决问题。
3.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医务人员方面
1.1 专业思想不稳定,服务观念相对滞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医院引入竞争机制,医务人员的付出与回报(报酬)无法与其他行业相比,而服务对象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从被动开始走向主动。如果不能很快适应改革发展的形势,专业思想不牢固,工作就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日常工作中,会表现态度生硬、解释不耐心、表情淡漠,不尊重患者,与患者缺乏沟通,是引起冲突的主要原因。
1.2 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质量不保证 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而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还相对淡薄,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致使有的同志工作马虎不认真,敷衍塞责,违反操作规程,不能做到慎独,使患者对其信任度降低[2],或工作不负责任,推诿扯皮,属于医护人员做的事,让患者或家属去做,引起患者的不满情绪,导致医患冲突发生。
1.3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来院就诊的患者形形色色,其中不乏修养不高、素质低下者,如出言不逊、恶语伤人、不听劝告、不配合治疗,使医嘱无法完成,有些医务人员情急之下与之争执,导致冲突发生。
1.4 技术水平不过硬 专业理论知识不足,如穿刺不能一针成功,对疾病治疗护理知识缺乏,抢救仪器不熟悉,操作不熟练,抢救患者时动作迟缓,病情观察不严密,处理问题不果断等,给患者增加不应有的痛苦和麻烦,容易引起患者或家属的误解,在得不到谅解的情况下,易发生医患冲突。
1.5 工作任务硬繁重而人员不足 尤其是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而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危重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等,加之额外的记账、催款、送标本等工作,导致护士身心疲惫,无暇顾及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使患者或家属产生不满。
患者方面
2.1 素质低下 不尊重他人的劳动,主要表现为治疗护理不配合,说话尖刻,尤其对待护士,不懂得“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认为护理工作低人一等,从人格上歧视护士,使正常的护理工作无法实施。
2.2 病情变化对患者情绪的影响 由于患者的思想认识水平、社会地位、阅历、从事职业、个性等不同,对待疾病的认识也不同。慢性患者情绪敏感、脆弱或者由于病痛的折磨使患者产生焦虑、易怒情绪,甚至报复心理,易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
2.3 患者及家属的期望过高 认为来到医院医护人员就应治好病,解除痛苦,恢复健康,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但是医疗服务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服务,医学的发展还存在难题,还有其局限性,一旦患者病情好转过程长,甚至恶化或不治身亡,其家属便失去理智,导致激烈的医患冲突。
2.4 经济因素 患者的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也是直接制约患者情绪的主要因素。目前,由于新型诊疗设备的引进以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相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而社会支持、保障系统还不够健全。当患者花了钱,治疗效果却不明显,或对收费不满,欠费治疗不能满足时,就会发泄怨气。
2.5 健康意识、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媒体的宣传及“举证倒置”的实施,使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希望了解病情,参与治疗。如果忽视了属于患者享有的权利,采取了不耐心,甚至敷衍了事的态度,则会引起医患冲突。③ 3.3 从其他社会因素分析
从政府方面看,社会的发展包括环保、医疗、教育、退休养老、社会救济等等,改革开放20年来,政府注重以GDP为导向的经济发展,相对忽略了以医疗为代表的社会发展建设。近年来,医疗制度和医保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政府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不够,医院要维持经营就不得不关注经济效益,产生逐利行为。
从法制方面看,规范医疗市场活动的法制并不完善,导致非法行医、非法操作等行为,这一次次挑战者患者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底线;同时,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不健全,导致医疗纠纷难以解决,患者一旦对司法机构失去信心,变会报复医生,甚至要求偿命。
从媒体方面看,许多不良媒体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将涉及面广、受众面宽的医疗问题作为炒作的首选对象揭露医疗行业的阴暗面或潜规则。他们正是利用了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以及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④,将患者置于报道的弱势地位,让医生从“白衣天使”变为“白眼狼”,对医患矛盾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4.医患矛盾的解决方法
了解了矛盾产生的原因,就需要对症下药。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善于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前面已经提过,医和患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我们要重视这种矛盾的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实现医患的共同目标——战胜疾病,从而防止医患矛盾的加剧,那么,解决的措施有:
4.1 从医方考虑
对于医方而言,医生应该认识到本着仁心看病救人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对病人的诊治既是自己的生存需要,有助于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需求。因此,对待病患应该认真负责,以人为本。此外,治疗获得的收入不仅是一种物质价值,也是一种精神奖励,不应与非法行医、非法操作得来的不义之财混为一谈。
对于医院而言,应该纠正错误的经营思路,规范全体医护人员的职业行为,着力于提升 其职业素养,进行不定期考核。同时经常与患者沟通并听取意见,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4.2从 患方考虑
患者应该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减少与医生的沟通障碍,不要一知半解就妄下定论。相信医生的医术和职业操守,认真咨询并听取医生的建议,遵照医生嘱咐按时就医、吃药。在具有维权意识的同时,患者应该理性看待医患矛盾,了解医疗工作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不能因钻牛角尖而酿成大错。
4.3 从其他社会因素考虑
政府应该重视医疗卫生建设,完善医保体系,规范和整治医疗行业中的违规行为,让人民真正能放心就医。同时,应增加对医务工作者的关怀,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做好医患纠纷后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其无后顾之忧。
在法制上,相关部门应加强立法,规范医疗事故鉴定及赔偿标准,使医疗纠纷的解决有法可依,有法可解,保障医方与患方的利益。
媒体在报道医疗纠纷时应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既要看到医方的过失,也要分析患者或其家属的不当之处,不能有失偏颇。同时,除了报道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也应多向大众展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正面形象,在社会传递正能量,恢复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心。
5.结语
医患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患者希望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服务和最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等方面原因和现有的技术水平有时难以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故冲突难以避免。只有正确对待医患冲突,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改进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才能减少医患冲突地发生,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治疗才能得以顺利开展,伤医杀医这样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参考文献
1.秋实时间: 2013年08月20日 来源: 经济网
2.黄志斌.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3.《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作者:张爱勤 徐伟琴 卢清丽 叶文静 2008-6-5 4 唐天奕.(2013).医患关系报道中的误区及对策.《新闻世界》, 2013年04期.5 王晓燕, 梁立智, 鲁杨, 吴利纳.(2008).医患关系现状的医方因素及对策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第5期.6 修燕, 王军.(2013).医患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重庆医学》.第8期.针灸推拿专业
学号:20140158 姓名:陶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