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管理案例郑慧君
教师的期待对孩子的影响
教师的职业道德,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关注,身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来说,影响是多么大。
一、暗示对孩子的影响
1、儿子走路的思考
先不说别的,来举个例子,我有一个2周岁大的孩子,有一次,先生带他出去玩,让他从一条鹅卵石的小路上走过来。其实,他离先生的距离并不远,换在平时,他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可先生说了一句话:“宁宁,别怕,爸爸看着你,你自己走过来。”儿子刚迈出的脚,马上缩了回来,他站在原地,一点也不肯动了,要我拉着他的小手才肯过去。事后,我就在想,其实,凭儿子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己走过去的。为什么他又止步了呢?实际上,以前在同样的情况下,他能够自己走的。问题出在先生说的那句话上,那句话给了儿子一个暗示:那就是:这条路有点危险,需要小心,如果换成:宁宁,走过来。我相信,他肯定走得很好。
2、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这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例子,它让我想到,暗示,实际上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对孩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当我每天走进教室的时候,如果对哪个孩子微笑一下,他说不定会高兴半天。如果不经意地对哪个皱了一下眉头,他说不定私底下就在揣摩:我今天哪里做得不够好,老师为什么对我皱眉呢?于是,他会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度过一天。所以,当我面对孩子的时候,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情,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感觉到,老师今天对我很关注,她希望我一天比一天好。就算今天有一些事情让我觉得不尽如人意,我也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再去面对孩子。
有的时候,孩子在表达回家作业的时候,没有把意思说清楚,家长会打电话来问,他们或许是心情比较急(有一大早打电话来的,也有晚上8点以后打电话来的),我总是能够耐心一一回答他们。因为我知道,将心比心,如果我的孩子将来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在做过一番心理斗争以后,我也会给老师打电话的。
对于现在我任教的班级,当时在接班的时候,除了要把学校的校纪校规传达给家长外,还要做好很多工作。坐在后排的,要求换到前排;明明今天要打扫卫生,却告诉我今天要早一点回家,因为还要去学钢琴;孩子受伤了,除了告诉家长以外,我还要做临时的处理。诸如此类的事情,真是不胜枚举,如果没有一颗平常心,没有对孩子充满着火热的情怀,我觉得,是很难继续的。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象一个“武林高手”,孩子出一招,我就接一招;家长给我一个难题,我就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因为,我知道,如果带着情绪进入课堂,那孩子们可就“遭殃”了。所以,我尽量让孩子感受到我的存在,让他们明白,有一双温柔的眼睛在背后关注着他们。
二、要让“兔子”尽情奔跑
1、《哈佛家训》中的优秀裁判
最近,经一个好朋友推荐,我让孩子们买来了一本《哈佛家训》。我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翻开这本书的任何一页,我都可以阅读,每一则短小的故事,都是那么扣人心弦,让人耳目一新。与其说,这本书适合孩子阅读,倒不如说,这本书更适合当家长的人,为人师表的我们阅读。
在这本书中,有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画出正十七边形的高斯,有永远都坐前排的玛格丽特.撒切尔,有讲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也有讲母亲如何教育孩子的,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个孩子,他可以说是这个班里最不出色的孩子了,可他依旧很愉快地生活着。读了整整2年书,他只会从一数到九,他的老师和他的父亲都对他说:“你能干什么呢?”他们都认为,这个连十都数不到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有很大的成绩。而孩子却说:“我可以做一个只需要数到九的拳击裁判。”男孩长大后,真的成了一个很有名的拳击裁判。
2、别让“兔子”学游泳
这个小小的故事,让我感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事情确实很多,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仅仅让孩子读好教科书这样的事情上。我们还可以发现,其实,孩子还有很多迷离的光点值得我们去捕捉。”这又让我想到了孔子对他学生的教育,对不同的学生问“仁”,他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孔子拥有那么多的学生,有的可以是很出色的政客,有的是很好的屠夫,有的只能替别人清扫殿堂,形形色色,什么样的都有。可以说,如果让一个政客去当屠夫,让一个屠夫去穿针引线,那么,情况将会很糟糕。这就好比让兔子去学习游泳,让乌龟去练习赛跑。穷兔子的智慧与力量,它学习游泳绝对比不过鸭子,同样,乌龟再努力地跑步,也不可能在赛跑上超过兔子。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让乌龟去游泳,让它在水中游个痛快,让兔子发挥它的腿的作用,快乐地跑吧!
所以,我一直认为,在生活中,千万不要去嘲笑那些在某方面不如你的人,因为对方所处的环境,是兔子在学习游泳呢!一旦兔子到了草地上,就没有人会嘲笑它了。孩子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有孩子自己的哲学,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多回忆回忆自己小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不会对后进生说“你笨”、“你能干什么”这样的话了。
三、用爱心去感染孩子
1、要有信赖孩子的境界
我们班有一个叫陈晨的小朋友,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直到有一次,他和赵洋阳两个人打架,我才慢慢认识他,才知道他在班级中的地位。那次他和赵洋阳都站到了我的身边,问他们为什么打架,陈晨却说,因为赵洋阳站在他的面前,很威风的样子,还说,你又不敢打我的。他一听就很生气,于是就打了他。在那一次的班队课上,班里的来鑫军对陈晨说,虽然你是班里面的老大,有时候对班里的同学很不客气,但是你有一次的作文写得非常好,我真的希望你在其他方面也能够这么优秀。我注意到了,陈晨的脸有一点红,似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了。我把他叫到一边,问他,是否能像来鑫军说的这样,做得好一点。一段时间的观察下来,他的表现果然有所好转。
后来,班里面要同学们主动报名参加运动会,他很踊跃。我有时候也可以听到班级里的小朋友在表扬他。他呢,跟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明朗起来。有一次,周雯说,她观察过了,陈晨最近对同学好多了,他会主动借同学文具,也会
帮助值日生干事情了。
但是,我又注意到了他的另一个缺点:傲气。有好多次,他都跟同学说,说他的同桌徐柯欣非常烦,他不喜欢和她同桌。我听了,觉得他的这种傲气,有点嚣张了。于是,我把他叫到一边,也没跟他多说什么,就跟他说,从现在开始,你每天要写一句话,内容是你眼中看到的徐柯欣的优点。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他觉得徐柯欣有很多地方值得他学习,再也不说她了。看到他慢慢地好起来,我的心里真的很高兴。
人家说,要表扬一个母亲,你就要表扬她的孩子,要表扬一个老师,你最好表扬他的学生。任何一个孩子,在他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都是非常顺利的。他有的时候,会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选择。这时,班主任老师就会告诉他,怎样做是对的。对一个班主任而言,没有比看到学生的进步更快乐的事了,因为这是一个师生共同自我提高、共同自我实现的过程,我们就在享受其中的喜怒哀乐。
2、“蹲下来说话”
“蹲下来说话”,这是我真切的体会。教一年级的时候,孩子的个子真的比我要矮很多。有的时候,他们淘气,我就教育他们。但有一次,一个个子特别小的孩子回答问题的一个姿势,引起了我的注意,小小的人儿,居然费力地抬起他的头,跟我说话。我意识到了一种不平等,就因为我个子比他高,我就让一个这么小的孩子,用这么累的姿势和我说话?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打那以后,我总是尽量蹲下来,认真地倾听,孩子为什么哭,为什么与小伙伴发生冲突,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我发现,只要能够仔细地倾听,每个孩子犯错误都是有理由的。孩子还是愿意接受老师善意的忠告的。
当然,蹲下来说话,更说明了老师应该和孩子平等相待,在内心深处,愿意接受孩子与自己是朋友这一现实。用一颗真诚的心与孩子交流,他们会越来越信任老师,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话都告诉老师,师生之间的隔阂自然就没有了。
亲其师,信其道。在我站到讲台前的那一刻,我知道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以外,我还要让孩子有良好的人格,要让他们从我身上感受到人格的魅力。许多年以后,当他们回忆起我的时候,还能说:这个老师,我很欣赏。我想,到那时侯,我可以说,我的师德是得到孩子认可的。我可以坐看山花烂漫。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案例(君君作品)
班主任工作案例
——————《爱的力量》
五十三团二中:何君
每当开学不久,学校都要组织学生进行根除全校杂草的大扫除活动。作为班主任,对这一个班集体学生的了解我还是很熟悉,毕竟带着个班已经两年半了。这个班学习、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都很积极,唯独对劳动一大部分同学不积极,这可能也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很多同学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来不干活,所以在学校其他表现都好就是劳动不积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全员性的集体积极劳动,而不出现任何安全问题,是每次劳动的重中之重。
刚开始同学们都于得很带劲、满头大汗,一会儿一些同学就开始偷懒不敢或者磨磨唧唧。我事先安排了劳动组长,我用先劳动完先回班休息,后劳动后休息,最后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我们才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之后同学们纷纷拥向自来水管冲洗脸上的汗水,然后又回教室做作业。
我来到教室时候,陈光毕同学正在发作业本,未干的脸上、头发上正滴着水珠。我回到办公室拿来一条毛巾递给他,说:“快擦干净吧,不然会感冒的。”陈光毕接过毛巾,很快地擦去头发上的水珠,只是冲我笑了笑,什么也没说。陈光毕是刚转来不就得学生,成绩差在以前巴楚上学时老师不太重视他,而且他还是一个十分调皮的学生,平时总是歪歪扭扭不服管教。当然我也不企望他会说一声‘谢谢’之类的话来。
过了两天写作文《我要感谢的一个人》,我批到了陈光毕的作文,其中有一段写到:自从我开始上学以来,在学校参加了好多次大扫除,也不止一次地用自来水管的冷水冲洗脸和头发,却从来没有哪一位老师给我拿来毛巾,让我擦干脸上的水珠,也没有谁对我说过‘别感冒着了凉’之类的话,而就在前几天,我遇到了我现在的班主任。我是一个不听话且又学习不好的学生,别的老师见我就烦,有人这样关心我,还是第一次。
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了班里许多学生送来的礼物,其中就有陈光毕的一份,除了两朵花之外,还有一张纸条,上面还有一行字: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辜负你对我的关怀,有你这样的老师,我有信心.....没有想到我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会给一个学生带来这样大的影响.在一个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与大多数学生相比,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出弱势,需要教师加以特殊的关照。只有平时对学生付出的哪怕是一点点关爱,也能让他们的内心泛起激荡的波澜。“关爱会给学生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也会让教师的教育是业更加充满激情。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
是啊,关爱就是教育,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陶行之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爱”字,即热爱学生。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第三篇:王慧君心得体会
做一个合格的
城关小学
王慧君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于程和王茂宇同学是两个听力有严重障碍的聋童,他们戴上助听器后的听力也不及正常儿童的十分之一。这给他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给老师传授知识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着聪明可爱,渴求新知的孩子,我的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憾。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够享受到的一切权利。课堂上,为了让他听懂我说的一句话,我经常口对口地为他单独说上五、六遍。下课了,为了使他读准一个字母,我几十遍地和他们一起重复那些单调的发音;为了和他扫除交流障碍,课下我刻苦学习聋童心理学,仔细揣摩他们的独特个性;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更是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和其他正常同学一样参加唱歌、跳舞等集体活动;面对他们的调皮和恶作剧,我一次次苦口婆心地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孙浩同学在听、说、读、写、算、唱、跳、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水平。
二、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三、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第四篇:郑君外文翻译
How Punishment Affect Behavior
Operant behavior can also be conditioned through the use of punishment.Here the goal is not to reinforce a response, and therefore make it likely to occur again in the future, but to eliminate a response by following it with an unpleasant experience.Most people and indeed society as a whole seem to believe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punishment as a form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Toddlers are punished by a slap on the hand if they grab at a fragile lamp or by a slap on the hand if they whine too much.Older children are punished if they are “sassy,” get into fights, or refuse to do their homework..Researchers studying marriage have found that it is not uncommon for one or both partners to use punishment in an attempt to change the other’s behavior.Note this case: A husband was annoyed because whenever his wife was in a bad mood , she had the habit of swearing at children if they misbehaved.In an effort to change her behavior ,he yelled at her ,or stormed out or the house for the evening ,or stopped sharing in household chores when she swore at the child.The wife ,in turn ,was annoyed because the husband always left the den in a mess----with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books scattered over the floor and on top of the television set.In an effort to change his behavior, she threw out his magazines out his magazines, stopped talking to him, and rejected his sexual approaches whenever he left his den in a mess(Patterson, Hop, Weiss ,1975).Both were saying, in effect, “ Yes, I’m punishing you by being as unpleasant as I can----and I’ll do it until you change your ways.The question is: Dose punishment really work? In the case of the couple just described, it did not.They wound up talking their problems to a marriage counselor.But the question cannot always be answered with a simple yes or no.It is surrounded by many complications, all bearing on our attempts to get along in society and with our fellow human beings.Punishment with Animals----and with People
In general, punishment often results in rapid and long-lasting earning by animals(Solomon, 1964).As might be expected from what was said earlier about delayed reinforcement, the punishment is most effective if administered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the experiment wants to eliminate(CampbellChurch,1969).The punishment is most effective of all when combined with reward----that is, when the “wrong” behavior is punished and the “right” behavior is rewarded.This has been shown by placing a rat in a simple T-shaped maze.The animal starts at the bottom of the T and has the choice, when it reaches the top , of turning either right or left.A really-life demonstration of the same principle is provided by the housebreaking of a young puppy, which, as countless dog owners have discovered, is best accomplished by punished by punishing the animal immediately by slapping it with a rolled-up newspaper when it wets the rug and showing it that the same act is praiseworthy when performed outdoors.In at least some cases, punishment also helps babies and small children to learn.Its use is sometimes unavoidable.A slap on the hand when a child reaches toward a forbidden object may be the only way to prevent damage, as when the object is a fragile lamp, or even serious injury, if the object happens to be a sharp knife.With older children and adults,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of punishment is much less clear.One reason is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say how any give individual feel about any particular kind of supposedly punishing treatment.If that statement strikes you as peculiar, consider this situation: A mother and father make it a regular practice, when their children misbehave, to raise a great fuss.They yell at the children, call them to task, bawl them out, threaten them with everything from
being sent to bed without supper to a thorough spanking.They believe that this punishment will make the children mend their ways.The children, however, may view the situation in an entirely different light.Let us say that their parents ordinarily ignore them, displaying very few signs of interest or affection.Thus, to the children, the intended punishment is actually a form of attention, which they desperately crave.It constitutes a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hat they are likely to seek again and again.In these cases even a spanking may be regarded as a positive reinforcement.Psychologists are well aware that punishment often achieves exactly the opposite of its intended effect(Feshbach, 1983).It can create a vicious circle within a family: The child misbehaves, the parent punishes, and the punishment leads to further misbehavior(N.E.Miller, 1975).Punishment may also have far-reaching side effects.Studies of children who received drastic verbal or physical punishment have shown that they tend to acquire a dislike for the people who punish them, such as their parents or teachers.These children often become aggressive and punishing toward other children---and as adults frequently are cruel to their own offspring.惩罚如何影响行为
行为模式也可通过运用惩罚加以控制。在这里,惩罚的目的不再是强化某种反应,以使它将来再次出现,而是通过呈现不愉快的事件以消除其反应。大多数人似乎更加相信惩罚是以一种行为修正的方式而起作用。幼儿常常因为抓住易碎的灯具而受到打手心的惩罚,或者因为他们太爱哭、太闹而被打屁股,大一点的孩子呢,如果他们表现的无礼、莽撞,或打架斗殴,不写家庭作业,同样也会受到惩罚。
有关婚姻生活的研究者发现,对于夫妻双方试图运用惩罚来改变彼此行为这一现象是十分常见的。注意这个案例:每当妻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往往有在孩子犯错误后严厉责骂的坏习惯,这让丈夫很恼火,为了改变他的这一行为习惯,他曾在她发作时冲她大嚷,或者冲出家门直至深夜才归,又或者不帮她做家务。转而,妻子也常因为丈夫将书房弄得一团糟而生气,报纸、杂志、书本散落满地,连电视柜上也不例外,为了改变丈夫的这一坏毛病,她曾将他的杂志丢掉,不跟他说话或拒绝他的亲近等,事实上,所有这些都在说,“是的,我要尽我所能的惩罚你,给你不愉快,除非你改变你的行为方式。”
可问题是:惩罚真的有用吗?就像以上的案例一样,其实根本毫无作用,他们最后很可能去咨询心理顾问,然而,这个问题又很难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复杂的因素在里面,而这些又是我们在社会中人与人交往中不得不承担的!
对动物的惩罚—对人的惩罚
通常情况下,惩罚常常导致动物快速及持久的的学习,也许我们通过以前的延迟强化学习更坚定:只有惩罚及时出现在想消除的行为之后,才会最有效。
惩罚只有与奖励相结合,即,当错误的行为受到惩罚时,相应的正确的行为要被奖励。这一原理表现在走T型迷宫的小老鼠身上,这个动物明星从T型迷宫的底部出发,自身具有选择权,当到达T型迷宫的顶部时,要不向左,不然向转右,如果当它向右走而得到食物奖励,向左走被触动震撼时,它就会很快认识到“正确”的路线。同样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则表现为破门而入过的小狗身上,因为无数养狗的人都已经发现,对于“破门而入”这种情况,最好的惩罚方式是当它弄湿地毯时就立即挥动报纸打它,并告诉它这一行为在室内不比户外。
另外,在一些情况中,惩罚也可以帮助幼儿、孩童进行学习,惩罚的运用是不可预测的,在孩子试图够一些禁止触摸的物品时,打他手可能是唯一能阻止其受伤的“惩罚”方式,因为这些物品可能是易碎的灯具,当然如果是锋利的水果刀的话,就更容易受伤了!
然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或成人而言,惩罚的效力却不是很有力。其中一个原因是对于既定的人给予有计划的的惩罚其涉及范围是有限的。试想一下,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一对夫妇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当他们的孩子犯错时,他们大声的责备孩子,严厉的训斥他们,甚至做每一件事时孩子都受到威胁,从不准吃晚饭到十足的责骂,他们认为这
样的惩罚将会使孩子们改正错误,然而孩子们却完全不这样认为,其观点与之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父母他们根本就是忽视子女的感受,这惩罚毫无效力所言。于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蓄意的接受惩罚实际上只是一种渴望引起父母注意的方式,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是惩罚却也变成了强化,周而复始。
心理学家也注意到了,往往惩罚的后果是使其结果背道而驰,它导致了家庭中的一个恶性循环,即,子女犯错父母就惩罚责骂,而这惩罚只会导致再次犯错。而且,惩罚也可能具有远效应,有关儿童的研究表明,常受到言语责骂及体罚的孩子常表现为不喜欢施罚的人,如他们的老师、家长等,这些孩子常常变得激进且易向别的孩子施罚。若是成人则很可能对后代子女也很粗鲁!
第五篇:班主任教育案例 隋英慧
给孩子一片爱的天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从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已经带了三届学生。十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知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只要我多付出一点热情,就能点亮孩子们的生命之火。我的家离学校很远,来到学校要将近两个小时,每天在车上要度过4个小时左右,早出晚归家里一点也照顾不上,但我知道工作不能耽误,困难却能克服。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工作,怀着一颗爱学生的心,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仔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深受学校领导、学生及家长盛誉。在班级中我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充分得以自由地运用。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孩子们分成小组,并让他们每个人在组中都担任一个重要的角色,让学生们真正做到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极高,效果很好。得到了家长和同事们的认可。在生活中我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尊重个体差异,他们成为鲜活的个体。在各种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挥他们最擅长的,比如在跳绳比赛中,我们班的女生获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擅长跑步的,运动会为班级增添的许多成绩,我们班连续多年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还有在各种智能比赛中他们学会了团队精神并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歧视另类学生,奉献更多的爱。刚上班时,我的班上有过五十多岁的大学生,她是为了圆大学梦才从小学开始念的。由于年纪较大,在理解和速度上远比不上正常的孩子,让很多老师头疼并产生反感。但她的乐观和坚持让我深受感动,我利用休息时间给她补习,在课下与她谈心聊天,了解她学习的动力及学习的状况,了解了她内心渴望知识的热情,虽然跟着很吃力,但她的作业从来都按时完成而且写得认真工整,渐渐的她跟上了进度,而且我们还成了好朋友。还有一个孩子从小就是小儿麻痹症,可能由于病魔的折磨,他身体瘦弱,性格怪癖,为了不让他孤立自己,让他在学校安全不出意外,在班级我强调让所有的孩子都去帮助他照顾他,我与孩子及家长经常的沟通,贴近他的内心,让他消除自卑感,感受周围人的爱,原本孤僻的性格,逐渐变的开朗了,所以五年孩子没有犯过一次病顺利的毕业了,孩子母亲激动的抓着我的手含泪说:”这几年多亏有你这位好老师啊!” 还有一个高个子的脑瘫女孩,刚看到这个孩子心里有一阵刺痛,她长的很漂亮,但无法正常表述自己的意思,说话很困难,手指佝偻了,无法伸直,生活自理都很困难,着实让我很揪心,为了让她能正常的生活学习,我组织了专门的帮扶小组在学校内,在放学后都认真负责的照顾着她,上课时,我经常走到她的身边问问她听懂了么,有没有需要帮助的,而她总是面带笑容的回答我,她的作业从来都按时交,而且写的特别工整,同学们下课都围着她聊天带着她玩,她在学校生活的很开心,而且学习也没有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她家里为她看病花了很多钱很不富裕,我就经常给她一些生活用品和衣服,她的父母常常感动的流泪,我只是告诉他们这是我应该做的。另外还有个男孩右耳粘连,听声音比其他学生要吃力,我每次对他说话时声音都略微的高一些,每次我都走到他身边再清晰的说一遍,并让他同桌帮助他,还嘱咐其他学生不嘲笑他,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我们这的重点中学,并且每年教师节都会回来送我一束鲜花,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快乐,这也许就是做老师真正的幸福吧。用爱去温暖孩子的心,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我们班上一个孩子不知什么原因得了白血病,由于无钱医治在家养着,得知后我让几个离他家近的孩子每天给他补课,然后立即反映给校长,然后全体老师和学生都为王瑞进行了募捐,我们把所有募捐的钱都给了孩子家长,孩子家长泣不成声,连声说谢谢。在这次捐赠中,我们班捐的最多,获得了“爱心班级”的称号,在同学们的关心下王瑞顽强的与病魔做着斗争,我们都希望他能早日回到学校。另外在班级中父母离异的较多,对孩子影响较大,我就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其聊天疏导他们的情绪,还开设了一个秘密信箱,如果不方便说或不好意思说的话,可以通过信箱来跟我交流,让他们能正确的对待家庭和学习端正态度,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感觉没有被抛弃。有些孩子家里条件不好,衣服常常破了也没有人缝补,我看见了就在办公室备一些针线,常为他们缝补衣服,有时也会给他们一些衣服和学习用品,并不断鼓励他们,不让他们有自卑的心里。因材施教,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班里来了一个“滚刀肉”,别的老师说他软硬不吃,总打架,不学习,很让人头疼,已经降三年了。我知道又有难题了。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对待他不能太急,要有耐心、多表扬,在班级我安排了帮扶组,和他的比赛对象,一段时间下来他爱学习了,也爱帮助人了,性格也温顺了很多,可就在快毕业的那几个月,他的父亲车祸去世了,他一下子掉到了低谷,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习,我私下找他谈话给他补课,几个月下来总算没有让他掉队,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初中。走时他说,谢谢您陪我走过了那段痛苦的时间。在教学和自我进修方面。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学习,在东北师范大学进修,并取得了本科毕业证。积极参加学校及中心等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取得了继续教育证书,信息技术证书,在教育中心举办的“第三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中获三等奖,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零八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平时我还注重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总结和理论的提升,结合现实和学生实际,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大胆尝试,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办法,并撰写了一系列教育教学论文,如《师德乃师之本》获中国教育创新论文二等奖,《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方式》被人民日报出版社入选进教育文献。在参与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我的课件《荷叶圆圆》获二等奖,课堂实录《荷花》获优秀成果一等奖,《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方式》获论文二等奖,《妈妈的爱》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均获一等奖。并获得课题组颁发的优秀实验教师证书等。班主任教育案例 给孩子一片爱的天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中第二小学 作者姓名: 隋英慧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