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学风建设的思考大全
关于大学学风建设的思考
支教教师尤利军
大学学风建设是大学建设永久的课题,也是大学工作的重点所在,同时更是我们整个社会良性发展的风向标。良好的大学学风利于我们整个教育体制的发展;利于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更是有利于我们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然而,现今大学学风却充斥着各种腐朽的、不尽如人意的东西。对此,我们应该如何防微杜渐?如何加强大学学风建设?如何净化我们社会仅有的一片心灵圣土?在此,我仅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希望可以帮助那些立志净化这片净土的人们。
关键词: 学风现状途径方法
一、当今大学学风的现状
1、大学生目标不明确,得过且过学生进入大学校门以后,普遍存在思想松懈,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目标缺乏等问题,甚至于部分学生迟到、早退、逃课、上课听音乐、睡觉、玩手机、不作课堂笔记、泡网吧、酗酒、迷情场等厌学现象。同时还对那些刻苦勤奋学习的同学讥讽、挖苦、打击,表现出“我不好谁也别想好”的很不健康的嫉妒心理; “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已成为一些大学生的时髦话题。
2、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有所下降,缺乏基础文明教育 ①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的浇灌,不少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文明道德和法制观念,玩世不恭,举止轻浮,不注意大学生应有的礼貌和风度。有些学生不尊敬教师,不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一些学生缺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损坏公物、浪费水电、花钱大手大脚。
3、一些大学老师文化素质不足,学术道德低级
现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然而很多教师的文化知识落伍、知识面狭窄,所讲内容单调乏味,不能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更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多大专院校聘任低学历的人员任教,年轻老师不是把自己的精力用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知识面上,而是整天抱怨社会不公、怨天尤人。这种情况无不让我们揪心。
同时,在各种利益的引诱下,一些大学教师(主要是年轻教师)不能以身作则,败坏学术风气,违反学术规范,背离学术道德,破坏学术研究的正常规律,害人害己。这种想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这一批人彻底亵渎了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4、混乱的教学管理体制
自“扩招”及“合校”以来,各类大学纷纷设立学院,甚至一些独立学院也设立了二级学院。同时又不能很好的消化院校“扩招”“合① 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考试吧
校”以及分列院系带来的硬伤,致使好多部门职能重合,管理混乱,原本应对专业教学负整体责任的部门处于了一种类似于教研室的地位,基本失去通过教学管理影响和促进学风建设的功能。
二、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学风建设的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纲,以学风建设为龙头,以增强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育人意识为基础,以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核心,以大学生涯设计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抓手,以班级建设和宿舍管理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品德高尚、学业精良、体现学校和学院特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以思想促学风
2.1.帮助大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很多学生不想学习,主要原因是进人大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为此,我们要通过“谈心”、各种讲座,加强学生的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个人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大学四年的学习发展规划。
2.2.加大专业思想教育①
专业思想的巩固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思想的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引导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专业情感,增强专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内动力,才能积极投入学习。
3、提高教师素质,拓展教师知识面,改进教学质量
3.1做好全系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加强政治学习,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和末位淘汰制,把教师队伍真正建设成政治思想过硬、学术风格严谨、教学质量一流的队伍。
3.2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拓展自己知识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加强师资建设,鼓励教师到国内外进行单科进修、短期培训、学历提高。同时,要积极聘请那些具有留学背景的、高素质的、愿意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人才。把国内、国际最新的学术动态、科研成果带给学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深化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我们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改革不符合当代的教育体制制度,要①高校学风建设探究《现代商贸工业》作者:李华云 陆永超
时刻谨记“教为民所用,管为民所为”的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积极稳妥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做到学生的大学为学生。
学风是一个社会的风向标,良好的学风是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力。我们应努力净化校园风气,让校园真正成为一片净土,成为我们心灵净化的地方。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风问题袁》学风委简报第九期贵 仁
②学风委简报第一期2006年5月23日
③《高校学风建设探究》现代商贸工业作者:李华云 陆永超
④《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考试吧
第二篇:大学学风建设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的思考
系别: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大学学风建设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育人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为学生的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风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高校里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经常逃课,沉迷网络等不良倾向,这充分表明新时期加强学风建设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本文将对当前我国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学风建设大学
学风是指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于主体本身而产生的外部反映。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好的学风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及心理健康,促使我们更好地成长,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则会营造出好的学风,从而使更多的人有个好的成长环境。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优良的学风需要长时间的精心培养,不可以速成,更来不得一时一刻的松懈,优良的学风形成后,可使我们受益终身,在优良学风中形成良好习惯的学习者,也可促使其更好的发展。
加强学风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风即学习之风气,包括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方法与态度,学习效果与纪律等。自觉培养优良学风,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在大学阶段,学习是大学生的基本职责,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只有学风端正,广大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光,真正学到扎实的知识,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要充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对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处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要很好的完成自己社会化的过程,从学校走上社会,并对社会做出贡献,只有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必备条件是拥有良好的学风。在一个拥有良好的学风的高校中,学生受益是最大的。严谨的学风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保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使自己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在各方面都能胜任的综合型人才,才能顺利走上社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不被淘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我们今后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根据调查得出结论,我校学风总的状况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得当,很多同学能严格自律,自觉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现象如下:(1)、部分学生没有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对大学生活感到很迷茫,特别是大一的学生。(2)、不能很好的安排好自己的课余时间,一部分学生把时间用在上网、玩游戏、聊天、谈恋爱上。
(3)、上课时存在大概三分之一的同学不能集中注意力,还有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打瞌睡等......(4)、课后作业的问题,部分学生的课后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别人的,更有甚者完全不做作业。(5)、学习态度,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还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只要不挂科就可以了。更有少数学生觉得只是随便混混,没有明确的目标。
原因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学校原因。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资源紧张,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及由此带来的思想问题比较突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诚信不足、情绪浮躁等不良风气流行甚广,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方面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我们在初中,高中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家长总是有意无意的强调到了大学就轻松了。使同学们心中产生一个“大学就是玩的地方”的错误的观点。且大一新生由于刚从高考的独木桥上挤了过来。他们从小到大,考上大学就是奋斗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在理想的真空中迷失了自己,由于成长的每一个阶梯都是由老师或家长为他们做选择,因此缺乏自我设计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在大学学习失去了新的动力,致使出现很多人感到迷茫的现象。
目前高校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大多数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素质较脆弱。进入大学后由于种种原因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使得他们考虑问题过多、心理负荷过重,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还有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学习与娱乐、学习与休息的关系,学习态度变化不定,学习成绩飘忽不定,学习风气亦随之大打折扣,这是学风建设中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总是觉得自己考入的专业没有前途,或者“自己根本不喜欢”,所以导致学习不安心,由此产生厌学、混学的情绪和行为。学生若无敬业、爱业精神,当然就无法确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并去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对专业学习自然就会产生抵制情绪。导致学习上不思进取、不肯钻研。从而学习上出现问题,产生一种不想、不愿学习的风气。
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解决的建议: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自己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和专业思想教育,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学风建设,是学校落实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风问题主要是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抓素质以创学风的基本内容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摒弃一些急功近利的狭隘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使他们目标明确、勇往直前,为祖国、为民族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通过参观专业实验室、邀请专业教师做专题报告、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产生专业自豪感和学习专业知识的紧迫感;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通过开展本专业的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把握社会生活对专业的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让他们明确学习的方向,使他们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2、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促进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既要靠教育,又要有规范的制度来保证。要加强纪律管理、学生行为管理、教学管理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严管理,狠抓落实。学校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严肃查处和纠正学生中的各种不良行为和违纪现象。有惩罚就要有奖励。同时也应建立竞
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好考评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风建设。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风是一种校园文化氛围,也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学风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文艺、音乐、体育、学生科技、社会实践活动等,甚至包括勤工助学活动。这些活动要以促进学风建设为出发点,例如可根据学科专业和年级特点组织各种学术报告会、学科竞赛等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文化生活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通过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同学们激发学习热情。另外,通过改善教学和生活环境,增加必要的公共设施,搞好校园环境卫生,让学生在文明、整洁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效果。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文明良好环境,会对不文明行为产生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学生营造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氛围。开展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科技和体育等活动。加强广播、报栏、专刊等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发挥正确的导向和宣传教育功能。
4、加强教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学生和老师是学校的主体,学风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学生的事情,一个好的学风的建立应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教风建设是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源头性工程,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品行对学风建设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为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小小的举动而改变一个学生的思想的现象也不是没有。学校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动力。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集中教育培训等方式,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加强教师考核与管理。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对教师的职务聘任实行考核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总而言之,大学学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校教职工的责任,当然最重要则是我们学生自已。优良的学风需要健全的制度、科学的管理、一定的激励和导向性措施作为保障,还需要我们自己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潍民.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罗文陶.浅谈高校班级建设的策略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2007.7.
第三篇:浅议大学学风建设
浅议大学学风
摘要:
学风,特别是大学的学风,近些年来,一直为社会所诟诘。何谓“学风”?我的理解,狭义讲,是指学生的“学习之风”,教师的“学术之风”;广义说,乃为学校的“为学之风”,国家的“办学之风”。俗话曰:“无穴不来风”,哲学家说:“存在决定意识”,而毛主席则更是早有高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所以,我觉得,“学风”问题,应是“办学之风”所为,“为学之风”所致,整肃学风的板子要往办学制度上打,治理学风的根子要从为学思想上挖。关键词:大学学风 学术道德 监督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环节,这些年来,由于大学急速扩张后的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师生比”大大提高,加之追求公司式的办学规模效应,大学的“班”名义上还是原来的那种“班”,但上课却不是,而多是多班集合,大班授课。拼班上大课的弊端,主要有三:首先,稀薄了教与学的互动。大课堂学生多,师生之间如何交流?就算是最优秀的教师,面对熙熙攘攘的学生,他又怎能面面俱到?怎能细心地去关注每个学生的基础、心理、特长、能力等个性特点来因材施教?如何能集中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提问、讨论的机会?学生之间又如何去开展研讨、沟通与相互启发?其次,加大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难度。我的授课理念从来是,要用“激情、思想、幽默”去自然吸引,而不是用点名去强制约束学生,但有一次我试着以点名去记住学生的名字,结果是点名一遍,足足占用了一节课的1/3时间,点名后,为了完成上课进度,就只好对着教材读,依照PPT念,没有讲课的抑扬顿挫,没有简单明快的板书,焉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精力提上来?再次,降低了教师的备课要求。大学的课程本来是讲究学术性和前沿性的,要有深度和信息量,要有不同观点和思考的碰撞,可现在,不少教师特别是有些年轻教师是不管是什么课,拿起来都敢讲。反正是大课,反正是学生提不了问,反正上课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承,因此,就备课不认真,不严谨。
人们常说:大学之大,不在大楼,在大师。为什么要“大师”?大师道德高尚,学富五车。正是有了大师,有了大师带领下的一大批学者,大学才能成为思想圣地、学术高地,才能守正义之门,创科技之新,涤官场之浊,领社会之行。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老师与学生是大学学风建设的主体。在我们学校,老师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而学生学习的任务则不仅要获取知识,而且还要创造性地传递知识的火炬。师生间学术薪火的传承,并不仅仅在知识的层面,我们更要强调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求真、求知的道德感和责任感的传承,这种传承,正是大学学风形成并且世代相传的一个基础
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中教授学风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一所大学学风的优劣。换句话说,一所大学的学风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学者积累起来,一所大学要有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首先要求大学中的教师要有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那么,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教授,或者即将成为教授的各位老师中倡导一种怎么的学风呢?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学者要以学术为志业。作为一个学者,他应该以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为己任,他应该有高尚的道德,并以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服务。搞学术、做学问,不仅仅是学者的职业,更重要的是我们毕业追求的事业,对待这个事业,我们要有一种神圣感和使命感,许多杰出的学者,他们用毕生的努力告诉我们,什么是神圣的学术,也正是他们,为我们奠定了中山大学今天的地位,在我们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
针对学校教师中个别的学风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就更应该提倡优良的学风。学风,决不能仅仅要求我们的老师不抄袭、不剽窃,讲真话、不说假话,对学术道德的倡导,如果仅仅停留在对这些不良现象的批判或者惩处上,层次也未免太低了些。我们所倡导的学风应该是富于道德感与责任心的。对于一个学者而言,学术应该是他们毕生的追求,他们要有一种为了真理而献身的勇气和信念。不作假,不抄袭,只是他作为一个学者的道德底线,这就象我们要求一个文明人不能随地吐痰一样。学术的核心价值是创新,是发明,是发现,是发展,王国维先生就曾经说过,所谓学术,就是要觉前人之所未觉。
目前中国学术界最大的问题不是学术道德的失范,而是学术研究的平庸。对于一流的大学而言,对老师的要求就是要创造知识,要以学术为志业,以严谨的态度去追求真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兴旺昌盛作出贡献。如果只是低水平的重复,搞泡沫学术,这样的所谓学术除了创造了一堆垃圾以外,什么也没有创造
看一个老师的学风是否正,我想至少有一条标准是必须要拿来衡量的,就是他对待学生的态度。作为大学教师,教书是他的天职,一个在学术上有成就的学者,必须同时也是一个好的老师,因为严谨的学风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如果在教学上马马虎虎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学者,是老师,就应该满腔热忱地对待学生,去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无条件的,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学生首要的任务就是读书,研究型大学与一般教学型大学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型大学的学生不仅要在学校里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到创新的理念,学到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的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重要的还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创造性地传递知识的火炬。
在学生中似乎也有一种浮躁的空气,许多学生读书只是为了谋职,或急于成名,或急于获利,这些都是学风不正的表现。一所大学优良学风的形成是要经过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的,在学生中倡导一种好的学风,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学风问题,很多时候涉及到学术道德,于是学术道德的失范,就存在着自律与他律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做学问的目的,上者是为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下者是为了个人的前途,一旦作假,一切皆空。做学问本身就是一项很神圣的令人向往的事业,因而读书人的自律当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他们是这个社会中最有知识的一群,他们也应该最具有廉耻之心。我们也不能排除寡廉鲜耻之徒的出现,因而他律也是必须的。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外部监督,明确各种惩戒措施。不断地加强各方面的监督机制,让学术上的不道德者在大学校园没有立足之地,不再逍遥自在。
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于物欲的追求已呈不可阻挡之势,即使整个社会都被横流的物欲所主宰,大学,仍应该是这个社会最后的一块净土。大学的品格,大学的学风,就是抵挡物欲社会的坚强之盾。1.
第四篇:浅谈大学学风建设
学校:云南农业大学 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姓名:洪发旺
学号:2010311382 电话:***
浅谈大学学风建设
所谓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一个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今天,一所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我们学生的德、智、体等个方面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学风的建设对学是一项很重要的工程,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学校,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学生,要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
从我们学生的角度讲,学风就是学习的风气,是学生思想作风在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和习惯等的综合体现。因此,不难看出,学风包括了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学习态度直接反映一个人的作风,当然也关系到其个人的成才。在一所大学里,学风问题不仅影响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它会涉及到学生人品品格的形成问题。
今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各行各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化也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大学生受到了金钱的影响,有部分学生过多考虑个人利益,造成学习目的的不正确,学习态度功利化等等,这些是具有很大危害性,不容忽视。这写学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大学生心无理想,缺乏自控能力,没有考虑尊严把握好自己的大
学生活,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优秀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思想上认为大学只为捞那张所谓的大学文凭来装点门面。在行动上,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学习态度散漫,早退,迟到,无故旷课,在宿舍抽烟,聚赌,打麻将,网吧打游戏等等,毫不在乎。平时学习不用功,考时临时突击打夜工,甚至在考试中采取各种手段作弊,情节十分严重。
二、学习目的不正确。有些大学生只看重学习成绩,以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会有好工作,导致应试倾向严重。思想上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劳动观念和集体观念淡薄,不讲究个人与公共卫生、仪表、举止、语言缺乏文明,这些方面对自身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贪图玩乐,追求享受。很大一部分学生不难处理好休闲时间。一直沉于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聊天、看小说、泡酒吧等等,只求生活潇洒,快乐。白白浪费了大好青春时光,严重破坏学风和校风。
……
在我看来,造成以上学风问题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由于学生无敬业精神,没有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一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的不正之风的影响,造成了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从而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使学风大幅度的衰退。当然了,也不能全怪学生,其中一部分也有教师和学校方面的原因。部分教室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投放于其他事情上,上课敷衍了事,责任心不强,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学校管理不力和办学指导思想上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趋向于商业化的现实,忽视了大学生的育人工作,这造成了相当程度上导致学风不正。因此,大学的学风建设要结合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提升学生理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主要是在体力、智力、品德、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2001年,在庆祝清华大学建设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五点希望”:希望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这与当年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以及邓小平提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也一样,作为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作了正确定位。简单地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一所大学所培养人才的目标与追求,大学应以人为本,关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然而,今天的现状,大学的教育以过分强调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使得大学生片面追求“证书”的现象十分普遍。拼命地学习,往往就为了获得一张文凭和一个个证书。这种带有强力功利色彩的片面发展的学习风气,使大学生缺失了人文素质,拥有了某种专业知识或技能 的同时,却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去多大学生在处理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毫不关怀,不讲诚信,奉行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特此,一位美国教育学家呼吁: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发挥人性,使人达到完善的地步,教育的目的是人性而不是人力,教育不应该成为可悲的经济工具。
因此,大学的学风建设在抓学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学会做人的氛围,让我们大学生懂得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今天,社会发展如此之快,经济进步智迅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现代社会需要善于终身学习和不断进行道德自我完善的人才。大学只有加强学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让大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学会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在我看来,一个大学生只有明辨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一个全面学习的社会有用之才。
特别地,今天的大学生必须要学会适应环境以求生存,改造环境以求发展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第五篇:关于大学学风建设
关于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校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从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学风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它体现着学校的文化传统、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谋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学风。
在学风建设中,治学风气是主导,学术风气是基础,不良的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直接影响和腐蚀着学习风气。高等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是良好学风的前提和保障。教师的品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及价值取向,但学风作为一种群体风气或育人单位的文化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师德学品问题,还与学校的历史积淀、管理体系及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学风问题涉及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