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一、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
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与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恒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持有什么样的个人动机和求知目的,取决于其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信奉什么样的精神信仰,从上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憧憬什么样的社会前景。学风所表现的精神倾向无疑与人才培养目标中最核心的起主导作用的部分紧密相连。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态度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日常学习中能否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深入钻研,寻根究底?还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在前人的学说和成果面前能否以破旧立新的勇气大胆质疑,寻求突破?还是恪守旧说,亦步亦趋?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能否保持赤子之心,不骄不躁,谦虚诚实?还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学习中能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博采众长,切磋砥砺?还是自高自大,文人相轻?这一切不仅反映出学习者人格的劣势、志向的远近,更关系到能否最终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精英。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学习者有无科学合理的治学方法?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是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一知半解?是以创新为旨,注重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拘泥于细枝末节的精确,热衷于术语、化淤的新奇?是局限于抽象理论体系的把握,还是既注重于理论逻辑体系的构建,又致力于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不仅反映出学习者科学素养的高下、学术造诣的深浅,更关系到其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创新活动中的后发力。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学风是学习者的世界观、方法论及相关心理素质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或者已经表现出稳定趋向是形成的。其发展过程虽然会有突变和飞跃,但更多是渐进、累积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优良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来不得一时一事的松懈;而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根本性、方向性和长效性的做学问、做事、做人的精神指导和实践途径,是其受益终身。
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是师生在治学目的、态度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和显著的共性特征的精神倾向、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表现为一种可以强烈感受个人心理形成的积极影响,造成一种相互激励、互相促进的强烈气氛;可以利用精神力量的渗透、感染作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的熏陶;可以凭借群体行为对个体的约束、规范作用,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这种小环境的积极影响,可以使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功能放大,因此,学风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大学学风是大学最高理想和信念体现,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动力源泉。随着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大学不仅使教学、科研中心,也日益成为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因此,大学学风不仅是社会风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社会文化的重要因素。建设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讲话校园空气,还会作为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任务,应该长期不懈地高度重视。
二、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新特点与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而,正像这种主要群体特征突出鲜明一样,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经历旁移等一直是老抱怨的问题外,当前大学生学风为题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涉及面比较宽。不同于以往学风问题多表现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现在学习懈怠的面更宽,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2)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入学分数很高的学生也会留级甚至退学;(3)干扰热点转移。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同学的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4)干扰前移。以往四年级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纪律下降,现在不少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甚至无心向学;(5)师生双向不满。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是
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学生也在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6)心态矛盾加剧。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由弱。这些是学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原因;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这里从下
面3个方面思考:
1.学业水准下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美国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出现过物力和英语等学科考试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的情况;从1975年到1980年,公立高等学校上数学补习课的学生增加了72;1984年10月,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的报告指出:“为攻取学士学位而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实际上只有一半人如愿以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发现: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进程,反复留级、中途退学、改学没有实际前途的科目,以及学生在结束学业时既没有获得公认的资格也没有公认的技能就离开学校等学业失败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资源紧张,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及由此带来的思想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结构失衡,一些与新的社会形态明显不相适应的专业未经改造,却仍在年复一年的招生,使很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险;由于生源差异增大。不仅使教学难度增加、效率降低,总体成绩水平下降,而且低分考生的不良习惯和风气对整个学风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改革滞后,专业口径偏窄、教学内容陈旧、制度激励不力等,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这些都对学风产生显性或潜在的影响。
2.大学生学风问题令人反思教学与管理中的师生关系。从终生教育的立场和人类知识的发展来看,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为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它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责任感。然而,在当前高校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忙于教学和其行政事务多,投入到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时间少,忙于应付面上的活动多,主动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的少;业务教师承受的科研、教学与进修压力都比较大,科后无暇与学生多作交流指导,甚至顾不上仔细批阅学生的小论文、大作业,抄袭的作业也能蒙混过关;不少教师仍因循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有的甚至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学校教学和科研脱节,高水平教师难以走到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前台,学生得不到有力的学业指导和志向激励,内在学习动力得不到升华;更有极少数教师存在责任心淡簿、履行职责不到位的情况,对学生到科情况不闻不问,对学生作业不认真批改,对考场纪律管理不严,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3.大学生学风问题折射出社会不良风气与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些弊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诚信不足、情绪浮躁等不良风气流行甚广,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方面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应试性基础教育使学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1)学习动机水平低。他们从小到大,考上大学就是奋斗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在理想的真空中迷失了自己,由于成长的每一个阶梯都是由老师或家长为他们做选择,因此缺乏自我设计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大学学习失去了新的动力。(2)学习方式不适应。当今许多大学生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是“抱大的”。进入大学后,不仅生活上有个适应过程,教学上以往老师“嚼烂了喂”到现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少同学不适应,有的甚至十分困难。(3)自控能力弱。中小学教育中“他律”重于“自律”,学生的自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大学宽松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同学明知不好好学习不行,但管不住自己,结果嬉戏无度,荒废了学业。(4)心理素质差。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都开的是顺风船,他们或很少遭遇失败,或在经历挫折时形成了不良的心理习惯,如逃避、推诿、自弃等,有的甚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已经有一些心理畸形,如封闭、抑郁、睡眠障碍等,因此一旦学习上受挫有时甚至是很小的挫折,也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些问题是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种滞后反应。
三、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设想
1.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按照人才培养与学风建设基本规律办事。要妥善处理好自我价值目标与公共理想信念、发挥个性特长与严格标准要求、增加自主空间与遵守纪律制度、提倡目标要求与强化管理过程、强调创新实践与学习理论基础、重视课外活动与提高课堂效益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当前在教学观念转变过程中,要防止将它们对立起来或强调一个方面的同时忽视另一方面的倾向。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学风建设不仅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工作,也应该是和教风、机关作风、乃至校风建设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抓学习纪律这样一些环节,还关系到教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加广泛的内容。只有全校齐抓共管、一以贯之、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取得学风建设的实效。
2.健全组织、加强队伍、落到实处,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学校成立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团委等部门领导组成的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各院系成立由党总支副书记、教学主任为责任人的院系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对辅导员加导师的工作模式,导师要侧重于学习的指导和学术思想的熏陶,兼顾政治思想工作,辅导员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兼顾业余学习指导的行政管理,两者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在辅导员加班主任的工作模式中,当前需要让教学水平较高、人生阅历丰富、学术造诣深厚、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进行全面指导的教师担任低年级班主任或导师,重点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要加强优良学风班和优良考风院系建设,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业动态;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作好学生个体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自主管理,着力发挥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学生评教、严格质量监控、实施岗位培训、树立优良教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3.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学风状况观测制度。学风培育离不开养成管理,要紧紧抓住日常管理中的四个“率”和四个人数,做好学风监测工作。四个“率”是:(1)学生上课出勤率,这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最直接的反应;(2)学生晚自修率,这是反映学生学习作业量和学习自觉性的重要依据;(3)学生作业上交率,这是了解教师是否布置作业、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以及学生完成学习进度情况的重要环节;(4)考试不及格率,这是反映学习失败学生所占比例的最重要指标,常常和学风问题密切关联。四个人数:(1)考试不及格、留级与退学人数,这常常是学风较差的群体;(2)作业抄袭人数和考试作弊人数,这是检验学生学习动机、学术品格乃至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3)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成绩明显下降人数,无论从群体还是从个体来说,都是观察学习风气转化的信号;(4)主动向教师质疑的人数,这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被激活程度的反映。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可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也可通过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来取得状况数据,使之得到较有益的监控,使学风建设更有针对性。
4.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学校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常会遇到来自外界的干扰,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教育投资意识的增强,要求高等教育有较高的回报率,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业水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严格管理与个别学生利益之间的矛盾有时会变得异常突出。这里有一个学生个体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学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如果为了学生个体或少数学生的利益,损害到管理部门的权威性,进而成为学风逆向转化的制度性原因,那损害的将是整个学校的质量信誉。作为教学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法按章办事、从严执教、从严管理、弘扬正气。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规范与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完善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实习考试等学习纪律,完善留级、退学等学籍管理与奖惩规章制度,明确校、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富有成效。
5.深化教学改革,营造氛围、激活机制、拓展舞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让更多的教授、高水平师资开除本科生课程,同时加大学分互认力度,加快校内外资源共享的步伐,为更大范围、更大自由度的选课创造条件;要加大优秀生的培养力度,围绕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探索完善双学位、双专业制度,完善弹性学制,探索更加灵活的“出口”机制,鼓励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提前就业、提前攻读硕士课程,提前作流动助教、助研、助管等;试行荣誉学位制度,根据学生平均学分绩点的高低不同,颁发不同级别的荣誉学位证书;要实行更为宽松的选课制度,扩大学生重新选专业的次数和人数,扩大辅修专业的设置面和选择面;要把合格人才、优秀人才、创新人才的分层次目标融通在学分制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把课内学时降下来,把课外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切实加上去,增设自学学分、读书学分、学年作品(论文)学分、综合设计学分、网络设计学分、科研训练学分、竞赛学分、课外科技活动学分等,大大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成才的空间;要借助于校内外科技文化资源,聘请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各领域大师到校讲学,鼓励教师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创新活动,形成蓬勃向上、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整个校园的指示刺激水平和学生的兴奋水平。从根本上说,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只有加快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步伐,加快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的演变步伐,加快完善学分制、建立更具激励性的学习制度的步伐,加快实现学生自主创造学习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使学风得到好转。
第二篇: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一、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与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恒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
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持有什么样的个人动机和求知目的,取决于其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信奉什么样的精神信仰,从上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憧憬什么样的社会前景。学风所表现的精神倾向无疑与人才培养目标中最核心的起主导作用的部分紧密相连。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态度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日常学习中能否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深入钻研,寻根究底?还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在前人的学说和成果面前能否以破旧立新的勇气大胆质疑,寻求突破?还是恪守旧说,亦步亦趋?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能否保持赤子之心,不骄不躁,谦虚诚实?还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学习中能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博采众长,切磋砥砺?还是自高自大,文人相轻?这一切不仅反映出学习者人格的劣势、志向的远近,更关系到能否最终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精英。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学习者有无科学合理的治学方法?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是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一知半解?是以创新为旨,注重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拘泥于细枝末节的精确,热衷于术语、化淤的新奇?是局限于抽象理论体系的把握,还是既注重于理论逻辑体系的构建,又致力于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不仅反映出学习者科学素养的高下、学术造诣的深浅,更关系到其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创新活动中的后发力。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学风是学习者的世界观、方法论及相关心理素质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或者已经表现出稳定趋向是形成的。其发展过程虽然会有突变和飞跃,但更多是渐进、累积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优良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来不得一时一事的松懈;而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根本性、方向性和长效性的做学问、做事、做人的精神指导和实践途径,是其受益终身。
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是师生在治学目的、态度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和显著的共性特征的精神倾向、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表现为一种可以强烈感受个人心理形成的积极影响,造成一种相互激励、互相促进的强烈气氛;可以利用精神力量的渗透、感染作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的熏陶;可以凭借群体行为对个体的约束、规范作用,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这种小环境的积极影响,可以使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功能放大,因此,学风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大学学风是大学最高理想和信念体现,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动力源泉。随着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大学不仅使教学、科研中心,也日益成为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因此,大学学风不仅是社会风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社会文化的重要因素。建设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讲话校园空气,还会作为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任务,应该长期不懈地高度重视。
二、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新特点与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而,正像这种主要群体特征突出鲜明一样,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经历旁移等一直是老抱怨的问题外,当前大学生学风为题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涉及面比较宽。不同于以往学风问题多表现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现在学习懈怠的面更宽,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2)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入学分数很高的学生也会留级甚至退学;(3)干扰热点转移。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同学的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4)干扰前移。以往四年级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纪律下降,现在不少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甚至无心向学;(5)师生双向不满。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是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学生也在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6)心态矛盾加剧。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由弱。这些是学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原因;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这里从下面3个方面思考:
1.学业水准下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美国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
抓住日常管理中的四个“率”和四个人数,做好学风监测工作。四个“率”是:(1)学生上课出勤率,这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最直接的反应;(2)学生晚自修率,这是反映学生学习作业量和学习自觉性的重要依据;(3)学生作业上交率,这是了解教师是否布置作业、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以及学生完成学习进度情况的重要环节;(4)考试不及格率,这是反映学习失败学生所占比例的最重要指标,常常和学风问题密切关联。四个人数:(1)考试不及格、留级与退学人数,这常常是学风较差的群体;(2)作业抄袭人数和考试作弊人数,这是检验学生学习动机、学术品格乃至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3)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成绩明显下降人数,无论从群体还是从个体来说,都是观察学习风气转化的信号;(4)主动向教师质疑的人数,这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被激活程度的反映。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可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也可通过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来取得状况数据,使之得到较有益的监控,使学风建设更有针对性。
4.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学校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常会遇到来自外界的干扰,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教育投资意识的增强,要求高等教育有较高的回报率,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业水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严格管理与个别学生利益之间的矛盾有时会变得异常突出。这里有一个学生个体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学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如果为了学生个体或少数学生的利益,损害到管理部门的权威性,进而成为学风逆向转化的制度性原因,那损害的将是整个学校的质量信誉。作为教学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法按章办事、从严执教、从严管理、弘扬正气。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规范与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完善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实习考试等学习纪律,完善留级、退学等学籍管理与奖惩规章制度,明确校、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富有成效。
5.深化教学改革,营造氛围、激活机制、拓展舞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让更多的教授、高水平师资开除本科生课程,同时加大学分互认力度,加快校内外资源共享的步伐,为更大范围、更大自由度的选课创造条件;要加大优秀生的培养力度,围绕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探索完善双学位、双专业制度,完善弹性学制,探索更加灵活的“出口”机制,鼓励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提前就业、提前攻读硕士课程,提前作流动助教、助研、助管等;试行荣誉学位制度,根据学生平均学分绩点的高低不同,颁发不同级别的荣誉学位证书;要实行更为宽松的选课制度,扩大学生重新选专业的次数和人数,扩大辅修专业的设置面和选择面;要把合格人才、优秀人才、创新人才的分层次目标融通在学分制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把课内学时降下来,把课外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切实加上去,增设自学学分、读书学分、学年作品(论文)学分、综合设计学分、网络设计学分、科研训练学分、竞赛学分、课外科技活动学分等,大大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成才的空间;要借助于校内外科技文化资源,聘请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各领域大师到校讲学,鼓励教师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创新活动,形成蓬勃向上、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整个校园的指示刺激水平和学生的兴奋水平。从根本上说,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只有加快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步伐,加快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的演变步伐,加快完善学分制、建立更具激励性的学习制度的步伐,加快实现学生自主创造学习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使学风得到好转。
第三篇: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船电091303周明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的前提条件。优良的学风是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氛围和推动力,它使处于该氛围中的学生感到一种外在的压力、一种紧迫感,促使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它同时也是一种制约力,制约着不良习惯、倾向、风气的产生和发展。因此,高等学校要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就必须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学风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学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他们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努力,思想上有着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但是,确有少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了中学时那种明确的追求目标、忘我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有的同学学习纪律松懈,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经常出现,听课不专心,靠看小说、发短信、睡大觉打发时光。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靠抄袭完成任务。考前不认真复习,靠作弊蒙混过关;有的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把大量时间虚耗在学习之外,或沉迷于网络游戏,或陶醉于谈情说爱,或热衷于打工挣钱,或成天无所事事东游西逛;有的同学非常“实用”,将外语和计算机学得十分扎实,而其它课程的学习则“短斤少两”„„虽然这部分学生在数量上并不是主流,但其对高校学风和校风建设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和不可低估。以上现象也说明,目前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并不完全令人满意,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对目前学风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从学生方面看
第一,近年许多高校大幅度扩招导致学生生源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其中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全面、不扎实,深感学习力不从心,但又缺乏“先天不足,后天弥补”的刻苦钻研精神,因此在学习上出现了掉队的现象。
第二,“混文凭”的现象在一部分学生中仍然存在。有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学的知识并非一定就是今后工作中所用的知识,现在学得再好也无用,以后需用时再学也不迟;有的学生将自己的未来寄希望于社会活动或依靠父母和各种关系上,导致他们在学业上没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只求考试能够及格、毕业能够通过就行。
第三,专业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有的学生由于对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不了解导致在学习上“提不起神”;有的同学由于确实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深感自己“走错了门”,因此在学习上缺乏热情和动力。
(二)从学校方面看
第一,目前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表现在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与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学生不能完全用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易导致“高分低能”;有的学校考试方法单一,评价标准陈旧,学生的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这些都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影响。
第二,有的高校对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缺乏高度重视。一些高校教师不是把上课、教改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搞科研或干校外的兼职工作。因为科
学研究最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职称晋升和业务等级评定,并能名利双收。而从事教学工作既费时间又不容易出成果;有的教师从事第二职业还会给自己带来比从事教学工作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导致有的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照本宣科,纯粹敷衍应付,讲课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差,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扩招及学分制的实施导致高校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不易到位。由于学分制的实施和推广,学生中出现的“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导致学生更分散、更难管理,也使学生政工干部不能很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作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虽然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班主任制度,但由于班主任多由行政人员或任课教师兼任,有的班主任由于自身精力不济或工作繁忙,无法经常深入学生中与他们进行交流并作好教育和引导工作,使学生在学风方面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未得到及时的解决和有效的疏导。
(三)从社会方面看
第一、追求金钱和享乐的价值观影响学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袭了部分青年学生的心灵,其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方式以及信仰追求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学生追求“金钱至上,享乐第一”的价值观,认为“与其辛苦读书,不如抓紧挣钱”、“与其枯燥学习,不如快乐享受”,因此平时不努力学习,考前想方设法过关。
第二,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学生。现实生活中,大量投机取巧、制假贩假现象的存在,使部分学生的心理受到污染。有的学生不愿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劳动,也想通过某些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学业成绩,甚至把这种行为视为适应社会的一种“能耐”,做作业时抄别人答案,考试时耍“小聪明”。同时,网络游戏的蔓延使部分学生受到影响,不思进取,玩物丧志,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第三,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和就业要求影响学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双向选择”已成为学生就业的基本方式。但由于目前整个社会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的大环境,学生的就业竞争中夹杂着一些社会关系的竞争和某些利益关系的选择,男女同学之间某些明显的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就能找到好的工作,致使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此外,某些专业由于就业形势的不乐观,许多学生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唯一出路,他们平时把主要精力用于考研复习或重点学习考研的相关课程上,对其它课程的学习则采取应付态度;同时,由于就业应聘对其它技能的较高要求,也促使部分学生采用“选择学习”的对策,有的学生对外语、计算机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的锻炼比较热心和积极,而对其它课程的学习则采用“六十分万岁”的态度。这些都对学生的学风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学风
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内在的自觉性,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真正形成学风建设的内动力。为此,必须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作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辅导员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课堂,既可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情况,了解学生思想深层次的想法,还可与任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作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通过发挥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干部的积极性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等活动,可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学勤奋学习,积极进取;通过向大学生开设学习指导课、举办系列学习讲座、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可以引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和关注,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请老教授、优秀毕业生、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进行座谈,使低年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知识特点和学习规律,认清自己所学专业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学习价值和从事这一专业的社会价值,从而使他们安心专业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和国家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动力;通过请先进人物、科学家、企业家给学生作报告,可以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增强责任感,努力学习;通过建立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召开家长座谈会经常沟通信息,及时将学生成绩单寄给家长,充分依靠家庭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也有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
(二)狠抓教风促进学风
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学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风。好的教风滋生刻苦勤奋、脚踏实地、上进求实的良好学风;不良教风则易产生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浮躁放纵的坏的学风。因此,抓好教风建设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并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平时高校的各级组织要通过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党团活动、专家讲座、座谈会、参观学习、观看录像、先进事迹报告会、个别交心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的教育,使他们树立起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思想。平时刻苦钻研业务,熟悉相关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吸收科技新信息、调整知识结构、开扩学术视野,将本学科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及时传授给学生。其次,要改革那些与培养新世纪人才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改革考试方式促进学风
目前,不少大学课程的考核均是单一模式,学生的成绩仅仅取决于期末的一次考试,这种考试方法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采用全程式的多样化考核方式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调动学生全程学习的积极性。(1)加入期中考试。如果只有一次期末考试,可能会助长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期末突击学习的风气。(2)安排课堂小测验地在平时上课时进行一些小测验,有助学生的出勤情况,督促学生上课,减少旷课现象。(3)重视平时成绩。实践证明,将平时作业、课程论文或阅读报告等作为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是强化学风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教师教书育人促进学风
由于大学任课教师大多学历高,知识层次高,在学生中享有较高威信,他们的言行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青年大学生往往有着重要的影响,知识渊博、人格高尚的大学教师也容易与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因此,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能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目的地、有机地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各个环节中,有时仅寥寥数语,就会收到显著效果,可极好地促进学风建设。比如,教师在参与对新生的入学教育时,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讲解专业的发展方向,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从而使他们热爱专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利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带领学生走进工厂的机会,通过安排厂史宣讲、参观重大技术改革项目、毕业校友先进事迹介绍等,可以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教师利用自己带领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研究的机会,通过对学生不断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科研兴趣,增长知识,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追求科学真理献身科学事业的教育;教师利用担任学生课外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机会,深入学生寝室与学生心交心,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深刻感悟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努力学习。
2011.6.9
第四篇:大学生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调查分析数据
针对我校辽宁工业大学学风建设为巩固民主工作,促进学校行风建设的良好势头,认真扎实地做好第四阶段总结整改工作。学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民主评议行风代表提出的意见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认真整改,并结合学校工作,逐条逐项分解立项落实到部门。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让同学们满意,确保民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响应学校号召,外国语学院商务日语081全体28名同学认真且积极的参与了这次问卷调查的配合工作,积极支持和响应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
下面是商务日语081全体同学每个同学的参与。由班长总结如下:
根据以上的总结与调查发现以下情况: 1.1对学风建设的重视不够
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在上基建、上规模、增设备等方面抓得比较紧,而对学风建设等方面则抓得比较松。另外,由于管理上的条块分割,许多部门认为学风建设只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导致学生管理部门孤军奋战,在学风建设上形不成整体效应和持久效应。1.2教学改革滞后不利于学风建设
近年来,由于各高校扩招压力较大,许多高校最具影响的教学改革并未深入展开,教学的中心地位并未真正确立。虽然扩招一方面使得各高校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另一方面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则表现出明显不足,一些教师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教学质量有滑坡之虞。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质量上不去,学风建设必然受到很大影响。
1.3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学生的管理带来了不便 高校实施后勤社会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把学生公寓建在校外,这就使得原来校内学生宿舍统一管理的局面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校外学生公寓周边的不良环境对学生会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使得校外学生公寓的教育管理、文化建设等工作要比校内面临更复杂的局面,这种状况客观上不利于形成统一的良好学风。
1.4高校学生群体本身的复杂性,使学风建设的难度加大 目前高校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大多数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素质较脆弱。进入大学后又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压力以及经济压力,使得他们考虑问题过多、心理负荷过重,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学习与娱乐、学习与休息的关系,学习态度变化不定,学习成绩飘忽不定,学习风气亦随之大打折扣,这是学风建设中亟代解决的新问题。
1.5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积极性不高
有关资料表明,当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总是觉得自己考入的专业没有前途,或者“自己根本不喜欢”,所以导致学习不安心,由此产生厌学、混学的情绪和行为。这种现象说明,新生入学时专业教育未达到相应的目的和效果。学生若无敬业、爱业精神,当然就无法确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并去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对专业学习自然就会产生抵制情绪。导致学习上不思进取、不肯钻研,荒废学业的严重后果。2 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述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
2.1要加强对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 新的形势对高等学校加强学风建设,保证育人质量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因此,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在新时期加强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培育优良学风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制定有利于优良学风形成的实施细则,开展富有成效的学风活动,把工作落到实处。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同心协力,齐抓共管,要把它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
2.2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深化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并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开放实验室,加强以文学、艺术和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3以教风促学风,形成教风学风的良性互动
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广大教师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校要通过开展评选和表彰师德优秀群体和师德标兵、学习和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等活动,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氛围。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结合起来。在校风建设中,学校必须针对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
2.4加强学生工作,抓落实、求实效,促进学风建设 首先,要把规章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作为学风建设的切入点来抓。学校要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其次,逐步健全辅导员制度和导师制度,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和专业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生在为学、做人,就业等各方面的指导和影响,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三,要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学风建设的工作考核机制,把学风建设作为院系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将之列入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积极建设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加大奖优促劣力度,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奖评结合、以评促建”工作,重点是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来带动学风建设发展。2.5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促进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种校园文化氛围,也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学风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文艺、音乐、体育、书法、美术、学生科技、社会实践活动等,甚至包括勤工助学活动。这些活动要以促进学风建设为出发点,要重视学生学习、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学术创新活动,例如可根据学科专业和年级特点组织各种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学科竞赛、外语角等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文化生活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通过高尚的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帮助同学们激发学习热情、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面素质。另外,通过改善教学和生活环境,增加必要的公共设施,搞好校园环境卫生,治理“脏、乱、差”,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工作,让学生在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利于激发学习之情,增强学习效果。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文明良好环境,会对不文明行为产生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第五篇:关于学风建设的思考
刘扬 学风即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面貌。优良的学风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是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也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和成人成才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应该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努力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我校的学风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学则行远,习如自然”。下面以这一学风为例,来探讨学风建设问题。
一、学则行远: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 “学则行远”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要实现远大目标,就从近处出发;要想攀登高峰,就得从低处起步。从学校来说,就是要求学生既要眼界高远、目标远大,又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做不到志存高远的学生,就不会脚踏实地从事艰苦细致的学习活动;相反,一个不能脚踏实地地对待学习的学生,也肯定是一个做不到志存高远的人。可见,学则行远是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的统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学则行远呢? 1.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 笔者看到那些特别厌学的学生就感到痛心,他们似乎什么课都不想上,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什么活动都不愿意参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缺乏热情。厌学的学生存在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懒。观察发现,厌学的学生其懒惰程度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懒得做家务,懒得做值日,懒得做操,懒得唱歌,懒得做作业,懒得听课,懒得思考,有的甚至懒得拿起笔、懒得打开课本、懒得在课本上把重点内容划一划。二是虚。现在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充裕,有的可以说很充裕,但精神生活比较空虚,有的可以说极端空虚。三是迷。一些学生价值观模糊不清,迷失了人生的正确方向,缺乏崇高的理想,缺乏远大的志向,缺乏高昂的志气,缺乏高雅的志趣,缺乏高尚的追求。正是这种“懒”“虚”“迷”,造成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淡化或弱化。要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在改变学生的“懒”“虚”“迷”等方面狠下工夫。一要强化劳动教育,增强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彻底改变学生懒惰的毛病。二要强化精神培育。精神空虚需要精神生活去充实。如何充实精神生活?那就是引导学生去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缺乏真正的阅读,缺乏抓住理智和心灵的阅读,缺乏激发出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思索的阅读,缺乏迫使自己审视和细察复杂的人心和深思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的阅读,是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朱永新教授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可见,没有真正的阅读,学生的心灵必定是一片沙漠,学生的精神必定空虚。强化精神培育,就要从强化学生的阅读开始。三要强化价值观教育。要借助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端正人生态度,树立人生理想,确立人生志向,明确学习目的,实现人生价值。2.开展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悟提升 现在,有多少学校在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种校内活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就是一些学校现状的生动写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本该开展的校内活动被取消,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作业还是作业,除了考试还是考试,本该快乐幸福的校园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甚至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何谈志存高远?现在的学生,有多少真正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平时天天从家里走进学校,再从学校返回家中,除了应试,还是应试;双休日、节假日,不是在家学习,就是在家看电视、玩电脑,要么就是出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社会实践活动的欠缺,使他们欠缺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欠缺了实际生活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欠缺了社会责任感,欠缺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欠缺了生活的欢乐和动力,也就欠缺了人生的志向和目标。可见,学校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各种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提升,逐步使自己成为志存高远的人。3.树立行为的标杆,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模仿力非常强的中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会更大。因此,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就需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一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和感染学生;二是通过革命传统教育,用革命前辈为真理、为正义、为自由、为解放而奋勇拼搏乃至英勇献身的事迹,激发学生的雄心壮志;三是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模范人物,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四是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为理想而辛勤工作的教师、为理想而勤奋学习的学生的事例,为学生树立行为的标杆。4.从身边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完成学习任务 中学生往往存在学习浮躁、不踏实、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三分钟热度等毛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完成学习任务。一是充分利用时间,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看电视、玩手机、上网玩游戏上面;二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能精力不集中,不能懒得思考、懒得合作、懒得举手;三是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不能无缘无故不完成作业,不能轻视巩固练习的作用。
二、习如自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如自然”源自《颜氏家训》:“少知砥砺,习若自然”。意思是说,知道磨砺自己,习惯成自然。从学校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呼吸一样自然。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习如自然呢? 1.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在,许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被动地听课,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被动地完成作业。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一是营造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就会逐渐主动起来;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主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对学生多鼓励、对表扬,使其产生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增强其主动学习的动力。2.引导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一些学生上课不喜欢思考,不喜欢回答问题,也不喜欢质疑,更不喜欢探究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积极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甚至是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有独特价值的问题;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现有结论,大胆进行质疑问难;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3.引导学生养成在规定时间学习的习惯 有的中学生,习惯于小学的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后,如果没有作业,也就不学习了;或者是很快写完作业了,也不学习了。这样做是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要求的,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的习惯,不管有没有作业,都要学习。如果有作业,就要完成作业,如果没有作业,要么复习,要么预习,不能让时间白白流失了。4.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知识是容易遗忘的,并且新学的知识更容易遗忘,而克服遗忘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时复习巩固。一些学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知识学过之后,就不去主动复习、巩固。结果,几天之后、一周之后,所学知识就忘记得差不多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这样做的一个前提是,各科教师要科学布置作业,尽量减少作业量,尽量为学生留出除了作业之外的复习巩固时间。否则,学生即使想复习巩固也没有时间。5.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远远没有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学生长期固守课本,死读书、读书死,结果是要么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要么视野狭窄,见识短浅;要么继承有余,创新不足,难以成为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坚持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节假日更要坚持课外阅读。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特别是加强对学困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促使学生爱上课外阅读,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6.引导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现在,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日益普及,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搜集渠道。但是一些学生没有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即使有条件使用网络也懒得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善于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利用网络保留资料。7.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有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要求。这些常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是“常规”要求,但是许多学生也没有做到。例如,课前两分钟入静,即坐在座位上,保持安静状态,等待上课。但是一些学生就没有养成入静的习惯,不在自己的座位上,而是在教室里、走廊里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再如,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一些学生要么不举手就发言,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要么会也不举手,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如,遵守课堂纪律,不交头接耳,不随便说话。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上课不专心,管不住自己的口,或窃窃私语,或大声说话,或左顾右盼。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对课堂常规常抓不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下去。如此,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一定能养成。8.引导学生养成制定目标、排除干扰的习惯 成功的学习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地执行目标。有的学生,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目标,整天东一头、西一头,要么该预习的内容忘了预习,要么该复习的内容没有及时复习,甚至该完成的作业都忘了完成;也有的学生,虽然制定了学习目标,但是一遇到干扰,例如迷恋电视、痴迷游戏等,就改变了甚至放弃了原来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制定目标、排除干扰的习惯,督促学生制定和执行目标,监督和检查学生目标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意志力,提高学生排除学习干扰的能力。9.引导学生养成接纳、欣赏教师的习惯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还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特别是存在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和排斥心理,或对教师采取敬而远之的做法,不愿与教师交流,不愿与教师坦诚相见,对教师采取挑剔的眼光,更做不到欣赏教师。其结果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应该由教师帮助指点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指点,更不会因为欣赏教师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悦纳、欣赏教师的习惯,做到尊重和理解甚至是谅解教师,适应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教学个性,欣赏教师的优点和特长,发现教师的可爱之处。(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