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高校

时间:2019-05-12 02:3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构建和谐高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构建和谐高校》。

第一篇:如何构建和谐高校

文章标题:如何构建和谐高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学习和领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深入思考构建和谐学院的问题,是摆在全体教职工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一、深刻领会“和谐”、“和谐社会”、“和谐学院”的精神实质

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比如“和衷共济”“厚德载物”“和气生财”“和为贵”都是对这种和谐精神的注解和说明。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和”与“不同”都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学者乐黛云指出:“‘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这种追求新的和谐发展的精神,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不尽的思想源泉。”构建和谐学院就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内涵,胡锦涛总书记作出了明确的阐述。他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治国理政的事业拓宽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战略思想,又是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勾勒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路径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

何谓和谐学院?和谐学院并非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和谐学院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是各方面利益。和谐学院就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模式;是以学院为纽带的各种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工作氛围;是指在学院中个人自身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各部门之间和谐,个人、单位与自然之间和谐;是整个学院与外部单位的和谐友爱的关系;是学院各个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教学发展、教师发展、科研发展、管理发展、服务发展等各个方面带动学院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学院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教育系统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我们甘肃行政学院作为培养全省公务员的主要基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要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把构建和谐教育、和谐校园作为自己最基本的任务。

首先,建设和谐学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必然。建设和谐学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学院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其次,构建和谐学院是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学院的前提和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学院,可以更好

地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再次,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学院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院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职工的首创精神,使学院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

最后,构建和谐学院,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学院一个重

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三、和谐学院的标准

(1)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民主法治的学院。

民主法治就是要通过法律程序管理学院,这就意味着要尊重广大教职工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对学院重大事情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及民主监督权,在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基础上,使教职工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同时,这种民主要与法治相结合,使整个学院的运转服从于法制的权威,真正做到法律高于人情、法律高于权力,从而使依法治院基本方针得到切实落实。

(2)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学院。

讲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处理和协调学院各部门之间、教师和学员之间、领导与部属、同事之间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我们强调的公正、公平,是广大教职工在学院管理、教学、生活工作中地位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以及整个学院规则和机制的公平,是一个公平发展的体系。

(3)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诚信友爱的学院。

诚信是中国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建设和谐学院要大力强调诚信友爱,就是学院全体教职工(包括领导在内)做到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做到这几点,就须以道德作支撑,以法律、制度、规范作保障。

(4)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学院。

如何使一个学院充满活力?一是要有一个各方面水平较高的领导集体,尤其领导个人的政治素质要强,领导要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有一批名家教授,要有名师、大师。使教学、科研尽快提高上层次;三是学院应做到“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是要积极营造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环境氛围,使一切有利于学院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使学院活力竞相迸发。

(5)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安定有序的学院。

一是班子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民主法制的管理机制。总之,要通过建设安定有序的学院,使大家安居乐业,学院稳定、团结、有序。

四、怎样构建和谐学院

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那么构建和谐学院就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工作。对于如何构建和谐学院,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概括起来即:贯彻一个龙头,抓好两个坚持,发扬三种精神,培养四种素质,做到五个加强。

一个龙头: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龙头

对国家来说,抓好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对我们学院来讲,抓好发展是学院生命和活力的内在要求。学院发展是建设和谐学院的根本之道,在构建和谐学院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扭住发展这个执政兴院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学院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两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院党委、院领导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扬民主,特别在一些群众关心和敏感的总题上,要公开、公平、公正,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出名师、育名人、做名院。

三种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发扬精益求精精神,发扬敬业奉献精神。

新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精益求精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院全体共产党员乃至每个普通员工都要以这种精神为指导从事本职工作。一是要大力发扬敬业思想,一门心思干工作,做一个爱岗敬业者;二是大力发扬责任意识,敢抓敢管干工作。自觉坚守岗位,积极担负起本岗位的责任,努力将自己份内事办好;三是要大力发扬务实作风,在务实中创新。要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务必求真务实,切忌心浮气躁,更忌弄虚作假,从实处着手,做好职责内的每一件事,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四是要大力发扬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服务,为学院服务,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要做好服务工作。每个人职位不同、权力不同、岗位不同,所服务的表现形式似乎也不太相同,但服务的本质是一样的,那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四种素质:构建和谐学院应具备四种人文素质

1、要有共生的理念。和谐社会承认社会的不同主体和要素可以而且应该和平共处地存在,即共生。共生意味着所有成员能够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增进利益。所以,作为学院的每一个成员,要有一种共发展、共利益的意识,要有一种“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理念。

2、要有宽容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寻求问题的积极解决,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宽容可以是对人的宽容,一类人对另一类人的宽容,也可以是对一些事情,乃至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学院的宽容,是和谐学院所需要的美德。

3、要有感恩的意识。每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和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天地的养育、社会的保障、家庭的关爱、朋友同事的帮助。饮水思源,要学会心存感激,而不能刻薄寡恩,更不能让人总觉得是“欠你的”。感恩而后懂得珍惜,才会加倍珍视自己拥有的一切。

4、要有审美的情趣。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应该有超功利的审美尺度,应该以审美的眼光来重新打量和发现身边的世界。一旦拥有了审美的情趣,就会发现自然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它更是人类诗意的家园;社会不仅仅是名利场,它亦是人们共同完成的无以伦比的艺术品;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物的依赖关系”,人最需要的就是人本身。这样人们收获的就不是浮躁、倦怠和郁闷,而是公开、舒畅与愉悦。

五个加强:和谐学院首先是法制的学院,依法治院就是要在法律框架内实施校园管理,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建设一个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和谐校园。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做好学院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发挥好党员、骨干的桥梁作用,完善制度,坚持等好的做法。

2.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古语云:“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建设和谐学院就是要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建立健全的、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各部门和职工主动发展。

3.要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作风建设,要不断提高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突出提高谋求发展的能力、管理学院事务的能力、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维护学院稳定的能力。学院要加强班子建设,任人唯贤,率先垂范,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实施集中领导,分层管理,权责到人。

4.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作用,以师德建设为载体,突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倡讲团结、讲协作、讲守信、讲友爱、讲宽容的新风。

5.加强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态度、感情、利益、同学院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围绕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提升、评优、晋升、基建、财务收支等,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职工人心顺,主人翁意识增强,就会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构建和谐学院,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构建和谐学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院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我们学院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新时期,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公平观、荣辱观、和谐文化观,在院党委坚强领导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把我们的学院建设得更好!

《如何构建和谐高校》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如何构建和谐高校。

第二篇:浅谈新时期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新时期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朱维全宋辉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300)

[摘要]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关系到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关系到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的未来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师生关系呈现出许多新情况,面临诸多新挑战。因此,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新时期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就其实质而言,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的认知和情感交流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改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师权威的形象逐渐被打破,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传统教师的角色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和谐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校园和谐,不仅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因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教与学进行的,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可以说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从身份来看,教师是科学知识的开拓者,是知识和智慧的引渡者,是学生成才的领路人,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主导作用;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服务对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主体作用。因此,高校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师生关系和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2.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为:第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觉得处在一个和谐、友好的环境中,形成彼此尊重信任,待人热情、诚恳、乐观等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强精神。第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师生间相互尊重、互相关爱,既陶冶学生的情感,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进而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智力的发展。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效率也会调整到最佳状态,此外,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学生心理需要的满足、有利于学生心理压力的缓解、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发展。

3.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过程顺利实施。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双边合作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如果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这不仅对教师是一种激励,会使教师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配合教师达成教育目的。反之,则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水平。赞科夫曾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①师生关系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巨大的教育因素,教师对此因素把握得当与否不仅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而且对教育过程的顺利实施也有重要的影响。

二、新时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师道尊严的传统,虽然总体上讲,当前学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展的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些多重因素致使学校师生关系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1.师生关系冷漠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日新月异,知识已经成为市场交易的资源,拥有知识资源的人即可拥有知识资本。这样,师生关系也会随着这种市场关系而发生变化。知识经济条件下,虽然政府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但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教师自身的职业操守都在受到质疑。一方面,教学方式、教学空间的变化使师生之间交流更多地仅限于纯粹的知识传授而缺乏相互的充分了解和沟通,使得师生之间关系趋于冷漠。另一方面,①(苏)赞科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

4功利主义思想使部分师生将知识的传授过程变为利益交换的过程,淡化了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此外,指标性的科研任务和商业化的社会兼职占用了大量师生交流和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业务质量的时间,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学生对教师职业操守的评价,师生关系冷漠也就成为了必然。

2.师生关系功利化。高校教育产业化的推行改变了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教育的认识,致使师生之间缺少产生更深层次感情的基础。就老师而言,有些教师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把师生交往作为权力寻租甚至是利益交换的工具,给师生关系掺入利益因素,使学生对老师缺少必要的信任和尊重,缺乏敬畏感,老师也因此对职业失去神圣感,造成恶性循环。就大学生而言,教育被部分人等同于商业服务,从而将教师的辛勤培育视为金钱换取知识的服务过程;一些学生还将物质利益作为向教师换取成绩、取得荣誉的工具,不仅为权力寻租提供了土壤和温床,也可能导致自己精神追求的淡化,产生利己主义思想,从而成为社会问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师生之间关系的功利化不仅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3.师生矛盾过激化。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高校教师与学生在客观上主观上都存在着差异,因而师生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一方面,由于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年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思想道德水平、认知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师生间又缺乏必要的深入沟通,这就容易造成二者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高校学生有理想、有抱负、积极向上,但有时也把握不准自我,往往个人理想与现实要求产生距离,这时教师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当与学生在某些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时,师生间就会产生矛盾。因此,随着网络时代知识传递渠道的多样化以及个人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得教师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念与学生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之间的差异日益凸显,师生矛盾将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甚至有时还可能呈现出过激化的趋势。

三、新时期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的几点建议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

②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既

是组织者,又是管理者和领导者,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②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导力量。因此,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新型的师生观,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新型的师生观是相对于传统师生观而言的。传统的师生观提倡“师道尊严”,教师在师生交往中是绝对的“权威”。但是从效果来看,这种师生关系不但不利于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还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封闭或心理逆反,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和平等交流。而新型的师生观则认为教师在学校的组织体系中是教育者、领导者,又是服务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被领导者,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学生的选择和建议以及学生的内心感受。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流沟通,准确掌握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发展变化等特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全体教师都了解涉及每一个学生的一切,即了解他们的思维、情感、天资、能力、兴趣倾向、爱好,这都是我们的职责。”③这样,教师才有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础,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随着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增多,学生会减少对教师的陌生感、敬畏感,增加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赖感。可以说,相互平等、相互尊敬的新型师生观,是增进师生沟通,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条件。

2.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观,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师德修养。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调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随着教师职业活动的产生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通过调节教师的行为,实现对教育过程的整体协调和导向的功能。因而,调解人际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直接体现,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师德修养。第一,教师要认真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用广博的知识吸引学生,树立威信。第二,教师要严格遵守各种教育法律法规,避免损害学生利益、侵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发生。第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形成彼此尊重信任。第四,要注重教师的语言、仪表、风度、法纪等方面的要求,为学生做出表率。因此,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观,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师德修养对建设和谐的高校③(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4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形成正确的矛盾观,科学合理地处理师生矛盾。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有其特殊性。从出生的时代背景来看,他们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成长历程来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个人身心发展与社会基本规范的要求之间尚存在着诸多矛盾,自身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点和问题。可以说师生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的产生与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将矛盾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防止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甚至引发师生冲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总结、分析并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勤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减少甚至尽量避免误解的产生。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成长的现实状况出发,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既要严谨认真,又要富于理解;要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人民教师身份,要始终把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徐平.反思:大学师生关系缘何陷入功利化冷漠化境地[N].中国教育报:2011-1-3.

[3]马俊刚.高校师生管理渐行渐远[N].中国青年报:教育版,2007-11-16.

[4]王蓓颖.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大学[J].教师教育研究,2006,(05):65—69.

[5]田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0):4l—42.

[作者简介]

朱维全(1980-),男,辽宁省普兰店人,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宋辉(1979-),男,河北省兴隆县人,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

第三篇:关于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七)

关于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栾敏

昆明市新闻路257号邮编:(650030)电话:1380871697

3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文章从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制度、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发挥教师优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和谐校园以人为本教师与学生校园文化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思想,并将和谐社会建设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一起作为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目标。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地位重要、作用重大,而高校在传承文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具备的人文优势,更应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因此,打造优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的着眼点是人,和谐社会实质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每个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具体说,要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切实解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有效调控师生的差异,让师生享受教育教学的成果,能得到发展、提升的实惠,再以法规、道德、政策和舆论的力量,确保学校的稳定和谐,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师生的发展创造稳定公平的校园秩序与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保证校园的和谐发展

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依法治校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保障师生民主权利的必然要求,是平衡和调节校园利益关系、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有力保障。通过依法治校,运用法律、制度、校规的力量来预防纠纷和事故,不断化解矛盾与冲突,弥合裂痕,整合校园资源,维护校园秩序,以文明、理性、平和的方式消除校园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形成人心安定、秩序井然、教学相长的和谐。以德治校是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理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以德治校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以德治校领导体系,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通盘考虑学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构建包括学校公德、干部道德、教师道德和学生道德以德治校的内容体系;其次,要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知识渊博、品格高尚、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这样做,必然可以为建设和谐校园奠定基础。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是治理现代化高校的两种手段,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以德治校是实现依法治校的基础,依法治校是实现以德治校的保障。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必须坚持德法兼治的原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大力实施依法治校,最终实现以法保和谐,以德促和谐。

三、发挥教师优势,构建校园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服务学生的主体,学校应该关注教师的价值、潜能、作用、需求、情感体验、道德生活以及人格养成,用心去评价、理解、尊重他们的工作,力争把最优质的资源用到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上来,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良性竞争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潜能。一是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增强责任感,做学校主人”等活动,引导教师从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观念、心理要素、工作潜能等方面,注重自我内化的和谐,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增强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二是要引导教师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坚持“学生第一、育人育才”的宗旨,对教育事业做到有热心、耐心、细心,培养顾全大局、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妥善处理教与学中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关心、理解、信任学生为前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要辩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的客观差异,公平调控差异,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条件,支持教师进修,分批选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给教师提高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发挥潜能的空间,为他们营建提升素质、发挥作用的平台。

四、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达到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目的。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学校实施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感受生命和体会经验的过程,要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主题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知、情、意、行诸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鲜活的个性,凝练精湛的技艺。高校还要善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懂得人与社会的融合,包括了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内外和谐、上下和谐与长幼和谐等;懂得个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必须达到有机统一,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实现;懂得自律与他律的和谐,知道接受来自学校的管理和规范的过程,也是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不断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通过参与学校的管理,培养自主、自决、自择、自律的能力;懂得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生活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惑的同学,尽心竭力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情系同学,互助互爱。传统的衡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标准,已经暗合了和谐发展的要求,学校要结合当今社会的新情况、新时期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赋以全面发展新的内容。

五、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体现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灵魂,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对师生的道德情操、精神面貌和行为举止产生重要的影响。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也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价值观对广大师生行为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大力开展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教育,不断提升高校师生员工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教育引导全校师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全校师生中树立起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定有序、宽容和谐的良好氛围。另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还要教育引导

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开辟德育基地、德育展室、校园网站等,以各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加强德育教育。总之,要根据学校特点、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努力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使全体师生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熏陶,实现人格的升华,实现科学、道德和艺术的统一以及人的和谐发展与学校和谐发展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M].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2]郭枫焰,范俊德.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J].华南新闻,2005-03

[3]邴正,以德求师以德育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师德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1,(11).

第四篇:浅谈高校辅导员与构建和谐校园建设

浅谈高校辅导员与构建和谐校园建设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云均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学生成才的必要保障,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优势,因势利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和谐校园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和谐校园

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高校应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优势,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学生成才的必要保障,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系统。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多功能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谐校园构建好了,就能无形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就能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示范作用,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宏伟的目标,需要全体师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校园是整个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分层状况和利益关系在大学生中有直接的反映,社会中的人才标准、社会观念、政治原则与价值规范也

体现在校园整体风尚之中,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和谐融洽程度更是社会和谐的影响要素。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二、和谐校园的表现形式

校园的和谐不仅表现为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还体现到人与人之间、人与人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融洽与和睦的氛围,以及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群体的和谐,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首要条件。在学校中,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校园内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关系上,积极构建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团结和睦的人际交往氛围是和谐校园构建的题中应有之意。

2、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在学校在注重发展的同时,要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本学校探索的基础上,吸收其他院校的先进管理理念,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

3、师生关系的和谐,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教与学一直以来就是学校的一对主要矛盾,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要实现校园的和谐,首先应当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具体的实践中,就是要求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学生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为学生创造一种提高学生健康成才的适宜环境,实现学生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优势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新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式下,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一)辅导员要做好政治上的引导者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辅导员最重要的方面是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落实。稳定是和谐的重要内涵,保持学生队伍的稳定,这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政治辅导员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向,能否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方法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辨别是非,使大学生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要通过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开放意识,能够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辅导员要做好学生思想上的教育者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是思想育人。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后接触到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大学期间交往接触最多 的老师。其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辅导员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其在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者的角色。思想政治辅导员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工作与两课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两课的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可以通过每年评优和表彰先进人物的方式,激励学生奋发进取,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从而使学生充满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活力。也可以利用“五四”等节日评选各方面的青年模范,利用校园宣传渠道报道他们的事迹,营造尊重模范、学习模范、崇尚先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的浓厚氛围。

(三)辅导员要做好日常工作的管理者

健全、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是学校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的基本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管理者的辅导员自然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载体,成为学校规章制度的监督者和执行者。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辅导员应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特点,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主动地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灵活地提出各种应对措施,成为一名有统筹能力,善于协调各种关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管理者。

(四)辅导员要创新工作思路

和谐校园建设给辅导员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培养目标、工作内容等方面的转变以及大学生群体在价值取向、思

维方式等方面的新变化,都给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辅导员工作必须以创新谋发展,以创新求实效。在工作思路上要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在工作方法上要避免单一化、程序化,加强学生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手段,改进方法;在活动安排上要丰富载体,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形式新颖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而且可以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起到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的作用。要围绕和谐校园建设这个中心,整合自己手中的资源,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综合效能。也就是要把学生党建、学风建设、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有机的联系,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为和谐校园建设作出贡献。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作为最直接和大学生接触的大学老师,肩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必须做好大学生政治上的引导者、思想上的教育者、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辅导员工作的新方法,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不断努力。

第五篇:加强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 构建和谐实验室

加强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 构建和谐实验室

摘 要: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主要为高校生物教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场所,本文从完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生物教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以及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建立和谐的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模式,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和谐;管理

生物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只有具备扎实的科学实验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目标,科学研究是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实验室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迅猛发展,这也给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是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高校生物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现行的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管理漏洞,实验室管理观念落后、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实验室秩序混乱,没有人愿意管理,仪器设备种类多、丢失现象频频发生,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最大化利用已经成为了高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建立完善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规范和协调从事实验的人员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行为准则,是维护实验室正常管理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主要依据。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教学实验室的实验人员流动大,新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更新,根据学校实验室管理的规定和生物学实验室的特点,建立一套全新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包括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实验室使用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室守则、学生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办法等[2]。这些制度的确立是建设一个规范、安全、高效、和谐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基础。加强生物教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建立和谐安全有序的生物教学实验室,平时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时刻树立忧患意识。

2.1 给实验桌编号,固定学生座位

实验室的实验桌要进行编号,学生对号入座,学生2-3人一组,每组选一个负责人,清点、核对自己小组内的实验器材、试剂等,从入学至毕业,进入不同的实验室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每次实验前对自己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药品、课前课后随时检查,并填写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仪器设备损坏登记表,低值易耗品消耗登记表等。最后由实验老师签字,可作为实验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项指标,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杜绝仪器设备丢失现象。

2.2 实验试剂、低值易耗品管理要规范

生物教学实验室种类多,如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实验试剂种类多,还包含有毒有害危险品等,所以本科教学实验试剂、低值易耗品应统一由实验中心管理,专人负责,实验教师填好试剂订购单,由实验中心审核、统一订购;实验教师每次实验前向实验员领取所需物品等,并填写领用登记表,实验完毕,统一收回并交由实验员统一保管,每次实验所剩余的试剂原则上短时间内不用,应妥善处理。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应倒入废渣废液回收桶,由学校主管部门定期进行回收处理。

2.3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种类比较多,在管理这些仪器和设备的时候要做到规范、科学。一些特殊的仪器不能随便移动和存放,而且对环境要求高,大型仪器设备需要专人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使用人员需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对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登记,切勿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阻碍整个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实验教师在开设本科教学实验前应向实验中心提交所需仪器设备清单,由实验中心统一安排,对有问题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以保证实验课正常进行。

2.4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频频发生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这充分暴露出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实验室管理部门工作存在很大漏洞,因此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实验室除要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外,实验教师要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统一倒入废液废渣回收桶,对有毒有害的废液废渣需单独存放,并由实验技术人员统一管理,学期末由学校实验室管理处统一回收。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涉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培养基,实验后一定要灭菌处理方能丢弃。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

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实验工作的准备,实验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就要求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和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使用规则,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遵守相关规程,这对于和谐实验室的构建至关重要。同时对在实验仪器的维护,实验室的管理上有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并作为年终考核优秀的指标之一,提高实验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熟悉业务、技术能力强的理论课教师参与到实验指导工作中来,也可根据学科特色,聘任相关企业专家担任实验教师的指导顾问,使实验教师所开设的实验课内容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起来。

实验人员还要加强理论和学术上的进修,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校要对实验人员加强业务上的训练,定期地培训实验人员,组织他们到高水平的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结语

随着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构建和谐实验室,是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从实际出发,对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认真分析思考和总结,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师尚丽,周银环.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J].中国现代技术装备,2012(1):35-37.[2]邓芳.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几点体会[J].神州,2014(5):275.[3]张有义.浅谈如何加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2):70-72.[4]朱维红.浅谈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J].才智,2013:111.[5]吴娟英.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管理浅探[J].新课程学习,2014(7):160-161.[6]汪展.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212.

下载如何构建和谐高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构建和谐高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党建工作构建和谐校(小编整理)

    高校党建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目前,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这种形势下,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党建工作也应该跟上节奏,二者的步伐必须是一致的。社会和谐是中国......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祥德路小学 吴建 在践行国家、上海市和虹口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我区教育局确立了以“绿色生态化、特色多样化、教育国际化”为抓手的......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浅谈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和谐社会”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企业,和谐企业离不开和谐社会。天铁集团......

    构建和谐班级

    构建和谐班级,培养高素质人才 和谐的教育能造就和谐发展的人,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都注重讲民主、促和谐、求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沐浴在阳光下,享受爱的温暖,从而促进整个......

    构建和谐领导班子

    这次民主生活会的中心议题就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着力构建和谐领导班子。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各级党委都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和谐建设。所......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场所,一个班级,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班主任是师生关系链条的中间环节,营造一个健康、和谐、优雅的班级,能够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科室

    一、和谐的基本概念和谐二字,可以说是当今社会最流行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豪不夸张的讲,我们一切工作的归宿都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不管是对政府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而言,单单是......

    构建和谐班集体

    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 一、确定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 班级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方向,是构建良好的班风,形成班级和谐的基础。共同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