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惯决定成败
习惯决定成败
——2012年秋刘雨桐家长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下午好!
说实话,能在这里发言,我很意外,也很荣幸。交流经验谈不上,充其量也就是抛砖引玉,就如何帮助孩子们养成让他们可以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这一话题做一探讨吧!
现在的孩子很少,一家一个,两个甚至更多的大人围着这小人儿打转转。可是,即便是这样,我们也时常苦不堪言:觉得孩子是越来越难管了。要么就是腻在电视机前,遥控器抱着,非别人莫属,动画片看个没完没了;要么就是守着电脑,各种游戏玩得门儿清。可是,一提到做作业,满脸不高兴,及其不乐意;书本,各种学习用具到处乱扔,今天丢了铅笔橡皮,明天丢了书本,后天作业本不见了。。老师们也越来越忧虑: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尤其是班主任,每天一上班,一大堆的头疼事:完不成作业的,迟到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下课疯狂打闹伤了同学的。。林林总总,着实让人头都大了。可是,孩子也有孩子的委屈:每天小大人似的背着重重的书包,奔波在学校和家之间,老师和家长们这也不让,那也不让,作业做也做不完,电视才看一小会就说时间到了,真烦!于是,越来越暴躁,越来越乖张,越来越不听话,遇到困难就哭,听不得批评,耐不住性子。原来,我们费尽了心思呵护的掌上明珠们并没有我们想给的快乐。真正是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其实,这一切,都只源于一个问题: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生活、学习当中的各种琐事乱了套,当然只能是各种事都乱了,那么,身在其中的家长、孩子、老师怎能幸免于“乱”呢?相反,如果,事事有安排,有计划,习惯成自然,按着流程走,自然也就有条不紊了。有了方法,就能出效率;有了效率,孩子们自由的时间也就多了;能自由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孩子就能感受到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自然就更愿意跟着这些习惯走,进而也就步入了习惯养成的良性循环。那刘雨桐来说吧,其实也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基本上来说她算是一个健康快乐、乐观向上、积极大方的女孩子。在她的教育中,我们家长注意了一下几个方面的习惯的培养。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孔子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孩子对一件事感兴趣后,学的是要比不感兴趣的事快得多的。可能,有时我们觉得对学习是否感兴趣的天生的,其实不然,可能有人是天生的,然而学习的兴趣其实是可以培养的。我们都有感触,孩子玩电脑需不需要我们教?不需要,可是她们一样会玩,而且玩的还不错。即便她们有时候有些指令的字都不认识。为什么?她们对玩电脑感兴趣!我们有时候可能这样训过孩子:要是你做作业像玩电脑这样专心就好了!我们其实也可从中受到启发:让学习也和玩电脑一样,让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快乐,让她们获得成就感,体验到受到肯定和认可的自豪。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对学习感兴趣并且爱上学习,从此乐此不彼。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你的态度决定了此举的成败与否。所以,所鼓励,少批评,多看进步,少说不足,让孩子看到希望,并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不然,我们可以想象,现在才小学二年级,还有多么漫长的学习路需要孩子去走,如果,现在我们的孩子就是不情不愿的,就是厌学的,将来的求学路走的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即便不为结果,我们也肯定希望在求学路上的孩子们是快乐的,是兴高采烈的,是带着对未知的渴望的。
二、按计划完成任务
这个习惯的养成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计划,二是按计划完成。每个周五,基本上都是我去接刘雨桐,大多数天气不坏的情况下,我和她都是走路回家。在路上,我都会问这个星期的作业,然后征求她的意见,星期五完晚上完成多少,星期六完成多少。因为是和她商量着定下的,基本上回家后,她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需要完成多少。
也有时候,她对自己估计过高,任务定的多,到了时间完不成,难免急躁。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坚持了,不能想着时间晚了,而放松或放任。当然,借着这个时机,我们也可顺理成章地教育孩子,要学会合理安排计划,不能贪多,也不能拖拉。很多的时候,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有计划并按计划完成的好处,比我们的没有针对性的说教要有用的多。
三、认真对待作业
我让刘雨桐记一句话:作业是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才艺的舞台。认真对待作业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认真审题,二是认真思考,三是认真书写,四是认真检查。可以说,这些习惯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成绩。孩子的年级越高,这些习惯对孩子成绩的影响就越明显。可是等到不认真审题就作答,没有想好就开始写,做完后从不检查这些坏习惯都形成后再来改掉,重新养成好习惯,何其难!比如这次期中考试,数学考试中有一道题3米加400厘米等于多少米,刘雨桐的答案就是403米!我想,做这样答案的肯定不止刘雨桐一个。什么原因导致的?我想不是孩子不会,就是刘雨桐的话:“马虎”。说到底,就是没认真审题。好在这只是二年级的期中考试,如果是中考呢,是高考呢,这个习惯可是要决定孩子的命运的!可是,到那时,悔之晚矣!再就是认真书写,又一次,我看刘雨桐的作业,看见她把孩子的子一笔写成,我问她的时候,她颇有得色的回答,我写的连笔字!我当时就生气了,批评了她。可是,看她的样子似乎不太
服气,问她,她也很直接:“妈妈,我看你就是这样写的!”我无言,不过,从那以后,凡是给她签字或是写别的什么,无论多忙,我都会写正楷,包括我的名字。慢慢的,她的连笔字也不见了。我们都明白,现在是打基础的时候,没有一手好字,是一生都要受影响的,虽然现在有电脑,可以打印。可是,试卷是不能打印的。再就是检查,老师们也很注重这个习惯的培养,每次的家庭作业都是要求检查的。可能,大多时候,家长代劳了。也是,有时候,难免心疼孩子,再加上我们检查的话,也会快的多。可是,其实,这对孩子养成做完作业后要仔细检查这一习惯并无裨益。为了培养刘雨桐的这一习惯,在做完作业时间还比较宽裕的情况下,我在检查她的作业时,会有意无意地漏掉一两个,然后告诉她妈妈只检查出了这几个,你先改,再看看还有没有。孩子都是有好胜心的,尤其在这种时候,于是她就仔细地找,有一次,她居然找出了六处之多,把有些不是太大问题的,比如写错了没擦干净的这样的小瑕疵也找了出来。这样的作业,如果第二天能拿个100分,孩子该有多兴奋?!下一次,她能不情绪高昂的仔细检查吗?
关于作业,太多的责骂其实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本来孩子天性都是爱玩的,如果我们一味地否定,只能更添孩子对作业的厌恶,将来,很有可能演变成应付。
四、从错误中学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别说七八岁的孩子。但,这也不等于说,纵容他们的错误,如果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那就不可等闲视之了。我们允许孩子犯错误,但要坚决杜绝同样的错误出现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记得小时候,她奶奶带她看学校烧水的锅炉,水开后,嗤嗤的冒蒸汽,她肯定觉得好奇,伸了一个手指碰了一下,烫,再让她摸,不肯了。有些事就是这样,与其我们三令五申地说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还不如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为什么不
能那样。也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家的开水瓶、杯子、碗、剪刀等有危险的杂物,从不曾像其他有小孩的家里一样束之高阁。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刘雨桐知道,那些东西她不能碰,就像她初开始也对开水瓶感兴趣,想摸,我就把开水瓶盖子揭开,让她摸,烫,她就知道了,开水瓶是不能摸的。从这些错误的举动中她学习到了哪些行为是可能对她造成伤害的,不能做。同样,学习也是一样的,要让他们学会当发现一种方法是错误的时候,迅速地改变方向去找另一种方法,而不是在这个错误当中死缠乱打。
五、会玩、会学、会思考
说到玩,可能,有人觉得,玩嘛,谁不会?是的,玩,谁都会,能在玩中学,那就不是人人都会的。我们也可能发现了,我们的孩子,你让他们自己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电视,就是电脑,但不能看电视玩电脑的时候,就傻眼了,直叫无聊。有人就总结了,现在的孩子是“瞎玩、胡吃”,也许有些偏激,但这种现象的确比较普遍。
也是,只有一个孩子,没有伙伴,家长们也比较忙,没有作业的时候,孩子也只能看电视,玩电脑打发时间。但长此以往,对孩子的不利之处显而易见的。也是考虑到这一点,也因为刘雨桐的眼睛已经开始近视了。所以从周一到周五,中午就陪她玩,天气好的时候,带她出去转转,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在家下五子棋,或者听听故事。周末,我们就带她出去玩,他们做的巧克力刘雨桐宝贝似的收藏着,我收拾屋子的时候,嫌脏,扔了,她还哭了一场。
对于中国父母来说,孩子是我们最大的事业,有位名人这样说过:“没有什么比一个不成器的孩子更让你晚景凄凉”。我们晚景是否凄凉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这么爱的、我们愿意为之付出所有的孩子是否幸福快乐,这与我们才是最最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切记:
一、做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虽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说,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要想让我们的孩子不负我们的期望,那我们就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多陪孩子。不让孩子做的我们坚决不做,让孩子做到的我们坚决身体力行。
二、坚持
虽然有研究,一个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但实际上,真正需要的时间肯定远远不止21天。因为,我们在让孩子坚持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不能因为工作忙,琐事多,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坚持才能有结果,坚持才能出成绩。说了这么多,也不过是六年半来辛苦养育孩子的真实感受,说的不妥的地方请大家见谅。若有更好的方法,也请大家不吝赐教。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第二篇:习惯决定成败2
习惯决定成败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可是就是这些小事往往却决定了一件事情的成与败。
我们片区刘经理每天下班时都会关掉饮水机的开关,就是外出办事也不忘嘱咐我们下班时把电源开关检查好,开始我们都觉得没必要,把灯、电脑关了不就行了嘛。她却说“灯和电脑都关了,也不差这一样,这不既省了电又防止了安全隐患吗?”在她的影响下,现在我们每天下班时,都会很自然地把电源开关检查一遍,把门窗关好,有时都关了门还不放心的再进屋检查一下。这样一来,即使夜里刮起风下起雨,我们也没什么可担心的。我曾看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小和尚学习剃头,老和尚就让他先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就会随手将剃头刀就插在冬瓜上。老和尚看见后,就批评说“这种习惯不好,剃完头应该将剃刀放回工具盒,不要将剃刀插在冬瓜上。”小和尚争辩说:“那有什么关系,这是冬瓜,我又不会往人的头上插的,师傅你就放一百个心吧!”老和尚听了徒弟这番话,想了想也有一定的道理,就默许了。小和尚终于可以为老和尚剃头了。刚剃完了头,老和尚还没来及夸奖小和尚,只听到“扑哧”一声,脸上溅满鲜血,原来小和尚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养成好习惯可以受益终生,坏习惯却可能毁掉人的一生,不要以为一个小小的习惯无关紧要,我们将要面临的许多成就或祸患其实就是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形成的。我们做安全工作也是一样,在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细节,避免习惯性违章。同时,当我们发现周围有违章行为和不安全因素时,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要及时制止,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安全工作。
镇龙加油站
第三篇:习惯决定成败读后感
习惯决定成败读后感
我读了《习惯决定成败》这本书,受益匪浅,习惯决定成败读后感。这本书的作者说得对,“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其实,在每一天,我们都会说一些话,时刻做着自己感动自己的事情。可这一些细微的举动就会养成好习惯或坏习惯!
比如有些人,在开玩笑的细节上过了火,原想逗逗别人乐,却使两人发生了不愉快的反应。其实讲话或开玩笑,先在脑中思虑一下,不要随口既出,不然给别人的欢乐会随时变成武器伤害了人。这完全需要自己控制自己。
在生活上,自己的一些行为或心态要自己去控制调节,不让自己成为习惯的奴隶和仆人。如有的学生,爱吃零食,一有钱就直往外掏。就随意放肆自己,慢慢成了“瘾”!有钱就花,无钱就借。有时与自己的思想打过斗争,可无多大成效。他照样从买早餐钱中抽出5角让自己买零食吃。
他们不单控制不了自己的毛病,而且不懂得自我批评与反思。所以,从来不会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
现在我明白了,在人生道路上,习惯决定了成功,决定了失败。习惯往往驱使了自己,自己也往往抗拒不了习惯摆弄。但其实自己有信心来克制自己,我们就不会成了习惯的奴隶。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日本汉学大师安冈正笃说:“习惯变则人格亦变,人格一变人生也就随之改变。”很多人就是因为有着不良习惯,终生被阻隔在成功的对面。初入社会的你,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而自己却未能察觉。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能使你正习惯,明得失,并终而牵手成功。
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你清晰的鉴查身上种种以前视而不见的坏习惯,教你怎样跨越人生的障碍,为你个人事业的发展提供指导,重新定位你自己新的生活,明晰自己人生的方向。并帮助你在年轻时培养出走向成功人生的优秀素质,为你送上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日本汉学大师安冈正笃说:“习惯变则人格亦变,人格一变人生也就随之改变。”很多人就是因为有着不良习惯,终生被阻隔在成功的对面。初入社会的你,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而自己却未能察觉。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能使你正习惯,明得失,并终而牵手成功。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读后感《习惯决定成败读后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第四篇:习惯决定人生成败
习惯决定成败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叫习惯呢?首先请同学们听一个故事: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样荒谬的场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可见,所谓的“习惯”是指长期重复地做并逐渐养成的不自觉活动。习惯的力量很大。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
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学习上一定要注意: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还要注意养成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编错题集等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你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习惯也是可以通过人的意志力改变的。改变习惯最初的时候会感觉别扭,20次以后就会适应,而90次以后新的习惯才会固定。所以新的习惯的养成全在于坚持,你不妨尝试着习惯于清晨的大声朗读,习惯于坐姿端正地听课,习惯于课后及时复习,习惯于收集整理所有的错题,习惯于今天的问题今天清,习惯于课堂上的积极思维踊跃发言,习惯于高质量地完成所有的作业,习惯于做保护环境的使者,习惯于做文明的行人,习惯于先人后己,习惯于自觉维护学校、班级的形象,习惯于成为学校各项活动的参与者,最后习惯于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一位教育专家讲过:决定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天分或者说是智商,二是学习条件,三是习惯。他说,现在,人与人之间智力差异并不是特别大,人们的学习条件也相差不多,关键要有好的习惯。,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可见,习惯是一种养成,是一种比较确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初中三 年最要紧的,是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先说学习的习惯。
第一要刻苦,要舍得花时间。每天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养成习惯。谁也不是天才,不可能不学就会。简单地讲,要取得好成绩,数理化是做题做出来的,英语是背单词背课文背出来的,语文是多读多写出来的。时间是“抓”出来的,每天一个小时,可以干很多事。20分钟可以背30个英语单词,20分钟可以读1~2篇好的散文,有些事情你觉得难,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坚持做,积累起来,效果绝对超过你的想像。
第二要讲究方法,要少走或者不走弯路。你再用力,花的时间再多,如果方法不对,尽走弯路,效果也不好,还会影响信心,打击自己的积极性。怎么才能不走弯路呢?首先起点要对,养成一件事从开始就把它做正确的习惯,不要稀里糊涂,不假思索地就开始,等发现错了再改,肯定浪费时间。其次标准要高,养成一下子把事情做到位的习惯。比如学数学,学了概念和公式不一定会做题,会做题了未必能讲明白,如果你按照能讲明白的标准去学数学,那么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用高标准学习和用低标准学习所用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可结果却差很多。
怎么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呢?
第一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要明辨是非,随时提醒自己。比如,注意自己的站相、坐相、走相、吃相,注意每一次作业或考试书写的工整,注意待人接物的礼仪,等等。一开始可能有点儿“累”,但用不了多久,你就习惯了,而且让你一辈子受益。
第二是开好头不开坏头。习惯是通过过程养成的,而过程都有开头。只要是想好了准备做的事,就要果断地开头,不要拖,不要等。比如:我打算背单词了,好!开始背。我打算写日记了,好!开始写。一段时间以后,你觉得它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了,甚至没有什么觉得不觉得,到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去做了,好习惯就养成了。相反,坏事千万别开头。因为开了头就会对自己放纵了。对于电脑游戏,好玩,爽!可它真耽误事。你要被它抓住了,陷在里面了,一时“爽”了,一辈子可能就不“爽”了。千万别迷上它。人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有些事是他该干的,有些事是他想干的。要命的是,该干的往往不想
干,想干的又往往不该干。怎么办?只能管住自己,想办法把想干的纳入该干的范围,把该干的有兴趣地干好。能比较自觉地这样做了,就是成熟了
第三是咬牙坚持。开了好头就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要咬牙坚持,千万不能松劲。
第四是创造好环境。可以几个人约定,也可以班级倡议,大家互相督促,把某些好的东西坚持下来,杜绝和克服那些坏的东西。这样做很有好处,不仅有利于养成好习惯,而且,好朋友有了,好的集体风气有了。
第五是不找借口。据说美国西点军校有一条规矩,就是:不许找借口!这对于养成好习惯非常有帮助。人最容易原谅自己,事情没做好,想办法找一些原因,让自己心安理得,这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你软弱,会让你偷懒,会让你逃避,结果你丧失了勇气。
第六是要利用一切机会来锻炼自己,习惯于为他人服务。建议大家有机会的话要乐于担任一些社会工作,如:班干部,科代表等等。它不仅不耽误学习,反而是锻炼自己责任意识、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工作能力的好机会。这些东西形成了,也是一种好习惯!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主人。好习惯让孩子学业优秀,坏习惯则削弱我们的竞争能力。让我们牢记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一段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昨天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天的我们;今天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优秀的人。
第五篇: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
细节决定成败
习惯决定命运
一个铁钉与一个国家的故事:
相信有很多对政治军事及管理感兴趣的朋友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国王理查三世和公爵亨利准备选举拼死一战,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一个马夫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铁匠埋头干活,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铁匠准备砸钉子将马掌钉好,但在马夫的催促下,只好将马掌挂在蹄子下。两军交锋了,理查国王就在军队的阵中,他冲锋陷阵,指挥士兵迎战敌人。远远地,他看见在战场另一头自己的几个士兵退却了。如果别人看见他们这样,也会后退的,所以理查快速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头战斗。他还没走到一半,那只挂着的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在地上。国王还没有抓住缰绳,惊恐的畜生就跳起来逃走了。理查环顾四周,他的士兵纷纷转身撤退,亨利的军队包围了上来。他在空中挥舞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从那时起,人们就说: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丢了一个将军。少了一个将军,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会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
关注细节,这是一个管理者不可缺少的素质。很多大人物,往往在小事情上失足。细小而关键的一些因素,有的时候看起来毫不起眼,可是却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功与失败。
同样,一个新产品的开发、一个新项目的建设,其成败往往在制定产品的开发计划时期、项目建设规划之初就已经定型了。
“产品开发计划--设计任务分派—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试产—试用”整个过程缺一不可,倘若由于开发时间紧迫、急于上市而过度简化了必要的流程,或为了节约成本选用过时的设计方案及关键器件,最终势必造成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难以获取预期的最大利益。根据国际认可的质量管理理论,任何一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都必然的要付出一定的质量成本,即产品认证。比如通过了3C认证,对于产品的市场推广而言,则给了产品销售的一个合法的质量身份;而对于产品本身、企业利益而言,则从根本上消除了产品的质量隐患,提高了产品稳定性,最终将会减少或避免售后的产品质量事故,否则隐患造成的质量事故将会为企业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犹如牙齿最好每年都找牙医清理牙结石一样,每年被牙医敲打一遍,牙齿寿命将会大大延长;电子产品被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检测、认证之后将会及时发现并纠正设计缺陷,有效提高产品性能。
企业的管理体系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标准的管理体系要求而建立的,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理论依据,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的每一点要求应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而实际运行的整个过程亦应按照体系要求执行。比如,合同签订之前一定要进行全面评审、新产品上市之前要先后经历α测试与β测试。假如觉得这些条条框框使得工作更加繁琐或者造成了重复劳动与增加了成本,却不能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只能说明企业的管理体系设计制定不够成功,必须加以完善。而一旦证明该体系能够符合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公司效益,则必须按照要求执行。另外,管理体系对于公司运作的益处,是长远的,而不会立竿见影。比如体系要求我们工作中要建立并保持各种工作记录,我们在作记录的时候觉得很麻烦、多此一举„,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如果因此而省略了该步骤,几个月之后由于某些原因需要再次查询该事件的时候,却已经不可挽回了。
勿以善小而不为。为了工作更严密,建议大家养成一个善于做工作记录、写工作日志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将带来不小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