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三大方法
正确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三大方法
最近接到一位家长的咨询,说自己的孩子叛逆性很强,以前在小学时,还听自己的话,可上初一就经常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有时与我对着干,感到无可奈何,以前小的时候,还可以打他,要求他听我的,可现在孩子年龄大,个子大,脾气也大,我都是不敢训导他,我讲得话,他有时不听,怎样来缓解他的叛逆情绪?
卓卷曹老师回复:叛逆性是随着年龄 性格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所以家长要认真观察孩子所产生的变化,毕竟家长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谁能了解自己的孩子,那当然只有孩子的父母,特别是妈妈。
(一)年龄因素。在小学时,孩子的个性不强,但进入小学五六年级后,逐渐进入青春期,那孩子的独立性就更加了,当父母的观念与他的想法不一致时,他会产生排斥心理,拒绝接收外来的强加的做法,如对老师的强加要求产生抵抗。
(二)性格问题。性格是人的重要标志,性格有外向性和内向性,外向的性格容易把自己的心理反映及时表现出去,所以不会轻易形成“心理聚集”,也就是叛逆性强度比内向性的孩子要低。可内向的孩子不轻易把心理活动表现出去,所以很容易集中在一起,爆发起来就是不得了,对家人的表现就是一顿打骂。内向的人很难接受新观点,相对比较保守,也不会对外来的事物有浓厚兴趣。
(三)环境因素。环境是产生和激发叛逆心理的重要因素。如果家庭环境和谐,就不会激发孩子的叛逆性,孩子与父母沟通没障碍,就没问题。如果家庭关系紧张和压抑,那孩子的叛逆心理逐渐在加大。如何缓解孩子的叛逆心理呢?
(一)相互理解。“理解万岁”,这句话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十分重要,但能做到相互理解,是需要用心的事情。
(二)家庭关系和谐。家庭关系很重要,如果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那孩子肯定会叛逆,并且与父母对着干,具体把关系弄和谐点,主要是看父母如何对待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毕竟初中生不一样,人大[微博]了,就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这个需要父母理解,千万不能把孩子当成小学生一样,包办孩子的一切,这样反而让孩子无所事事,毫无上进心。
(三)换位思考。父母和孩子都要换位思考,要常常假设自己是个孩子,如果自己背着书包,每天上7节课,晚上要做作业2小时,这样的工作时间,这样的用脑强度对自己是否感到劳累,这样你就知道孩子的心理想法,而孩子要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家长,每天为了家计而不辞劳苦,对孩子照顾仔细,对于孩子来说,最好写出文字要好些,写出来之后,就知道孩子的心理。
第二篇: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要正确对待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要正确对待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段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各种心理问题、生理问题等接憧而来,不爱学习,叛逆,上网吧等,给家长带来了很大困扰。要认识孩子的青春期是每个家长所必经的一个阶段,这是孩子独立和成长的阶段,因此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家长的教育一定要多加重视。
卓卷教育心理专家介绍: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波动很大,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这时就会想要摆脱家长的束缚,由于各种原因,让他面临这个问题还是有所困难,但是家长的唠叨让他总是烦不胜烦,这时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青春期孩子心理主要特征是:
1、渴望认可。
追求独立就要求大人们对他尊重、认可和信任。家长要认为我可以做事,有能力自己做主,独立自己去解决问题。优点是孩子荣誉感增强,能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极端是他可发展到因为自卑而不愿和他人接触,采取对抗的态度或在学习以外违法乱纪以树立自己在同学中的威信。
2、渴望友谊。
尤其是同伴间的关爱,因为这种关系是平等的。孩子与孩子和孩子与长辈是不一样的,孩子与孩子是平等的,不受约束,有自由,即便是打闹,不高兴就哭,高兴就跳舞,真情流露,平视的、尊重的感觉,放开又开心。同龄人相互倾诉,共同的游戏和爱好……,这一切都是父母不能给予和替代的。大人的爱护,有时对他们来讲就像笼子一样,很不舒服。因此对于孩子在同伴间人际关系方面出现的困扰要予以高度重视。优点是推动人的社会化进程;极端是他可发展到因为与家长、教师、同学关系紧张,不跟看不起他的人说话,有意不学习,以求报复。
3、渴望独立。
追求独立和平等,渴望有些事能自己做主,渴望有自己活动的自由空间和时间。什么事不要都代我做主,我需要独立,需要负责任,需要被人信任,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功能。优点是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见解;极端是他可发展到独断专行,固执己见。
卓卷教育专家介绍: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不要过于的固执,可以进行适当的放松,给孩子定一个大的框架和原则即可,让孩子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决定的事情,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利,而不是代替孩子进行选择,剥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权利,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对孩子的每个细节都指手画脚,不要一切都由家长来决定,父母可能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这样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觉得家长不信任、不尊重自己,剥夺了他的一切自主权。为了挣脱束缚争取自由,孩子就可能选择与家长对着干,不论对错都会一律否认,来强调自身的存在感,对于孩子所出现的状况,家长莫要心慌,应当做进一步的自我反省,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凡是退一步,不要要求那么苛刻,这样问题就能很好的进行解决,比如天气转凉想让孩子加件外套,可以让他在夹克衫和运动服之间选一样;孩子偏食不爱吃绿叶菜,可以让他在菠菜和小白菜之间选一样。比如孩子习惯于晚睡晚起,只要他上学不迟到就可以;孩子偏爱打篮球而不愿早起跑步,只要他能够经常锻炼身体就可以。
第三篇:改变孩子的逆反心理
改变孩子的逆反心理
小学六年级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性格极易扭曲的危险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较重,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内部冲突非常激烈,如果没有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及时指点,很容易造成强烈的挫折感、失败感,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发展障碍,严重者甚至造成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学习、交友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学校中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些“特殊”的学生,有的可能是成绩优秀者,有的可能是成绩较差者;有的表现为心理自闭,不敢与同学交往;有的表现为行为缺乏自控,有破坏和暴力倾向。不管是属于哪一种类型,都是我们教育和服务的对象,都不能弃而不管。
对待这样的“特殊”学生必须运用特殊的教育方法,教师则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
一、个案情况我班有一个叫XXX的男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可是他的性格却特别暴躁,有时为了一件小事或者是同学不经意的的一句话,就能引发他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举动,例如:一次班内的小竞赛,由于自己的小失误与百分擦肩而过,当看到别人获满分时他立刻用手将自己的试卷揉作一团,咬着牙、气得浑身发抖,还有如果在科任课上老师表扬了哪位同学,他就会想尽办法找那个人的毛病,类似的例子很多,就是说他总认为自己比谁都好,也根本接受不了别人比他强,在任何时刻想到的唯一报复方法就是“打”“骂”,随意顶撞老师,每天看到他的面部表情总是气哄哄地,让大家敢怒而不敢言,都渐渐地疏远他。
二、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
1、家庭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父母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送他参加了很多课外辅导班,他的奶奶对他要求也非常严,遇到成绩不理想,家长只会训斥,缺少沟通,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2、学校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在以前的学习中,一些不良的习惯和做法,老师只要通知家长,便会引发一顿不问任何缘由的打骂训斥,造成思维扭曲。因为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帮助,缺少耐心地与他沟通。而他又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美。造成他与老师对着干,有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使学校对他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到实处。
三、辅导过程及效果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 因此在开学初,我就及时的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在家的一些表现,及他与父母相处的关系,同时也希望家长对他多一些关心,能多与他交流。平时也不定期的与家长沟通,尽可能的了解在家里的一些小的进步,同时也把他在学校好的有进步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对他的教育也更有信心,同时也听一听家长的心声,融洽老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
2、班主任、任课老师互相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对一个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课任老师也要在自己的课堂中渗透德育。在课余时间我经常会有意无意地主动去关心他,拉进和他的心理距离。在与他的谈话中给他讲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让他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同时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介绍他的一些情况,争取得到他们的帮助。
第四篇: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的成长历程决定了他的性格,从7岁以下的幼儿心理角度来讲,没有逆反的孩子,因为所有的宝宝都是一样的,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我需求为出发点,从生活中自我总结规律和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要孩子听话,不是要说给他听,而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形成一种生活规律和沟通习惯,并且大人也要按照这些规律和习惯来行事才可以让孩子保持这样的状态,否则,如果你们没有规则,比如今天晚上可以晚一点看电视,可是明天晚上说不可以看电视了,小孩子会混淆会反抗,这不是逆反,这是维护自己的规律和利益。研究幼儿心理的专家说过,他们发现幼儿是最简单的,他们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心理和习惯,至于表现不同,是因为家庭教育和环境的主导因素。再比如,有的孩子会动不动躺在地上闹情绪,我想除了孩子的性格比较激进外,成长过程中,自己通过激烈的方式争取自己目的的初期得到了满足,就会延续这样的方式,并且会不断地改进方式的激烈程度,所以控制的方法在于最初就不要让他的这种方法成功,他就会学习到对他的家人来讲没有用,就会放弃这种方法。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多数跟7岁以前的生活会有些关系,另外,父母跟他形成的沟通习惯,和父母自己的沟通习惯,以及父母的言行举止等,都会决定是否会有逆反的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而且这些孩子开始有比较强的个人意识,也同时拥有了社会意识,除了家庭,身边的同学、朋友以及社会都会给他们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重要的阶段,如果能够达到和父母良好的沟通,有父母陪着成长可能是最理想的,但假如和父母的沟通存在问题,那么对父母来讲孩子就是逆反的,但其实他还只是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已,这样的结果可能有几个原因:
1、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崇拜和信任
孩子小的时候,眼中的父母就是天,父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可是慢慢的孩子发现原来父母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地方,于是失去了对父母的崇拜和依赖,可能就开始从沟通上首先疏远了,更有甚者,有些孩子会看不起自己的父母,这个时候就有些问题了,很容易和父母对着干,即使有时候父母是对的,他们为了表达自己比父母有思想有认识,坚持自己,这一切或者是父母自己没有树立好榜样,或者就是沟通的基础没有打好。
2、孩子所接触到的社会或者朋友的影响
在一定时期内,很多孩子可能会失去自信心或者迷失方向,全新的社会尤其其中黑暗、恐怖和复杂的现象让他们以前美好的社会景象全部颠覆,这个时候一方面他们和父母沟通疏远,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新的精神依赖者,思想会很混淆,身边的朋友或者同学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生活参照,比如很多人早恋不是因为真的情窦初开而是因为别人都那样自己不那样不是很老土或者没面子?逆反心理同样也会有这样的传染效应吧。
另外,不要试图让孩子听话,听话的孩子除非是傻傻的,没有自我的,独立性很差的孩子,总有一天他都要成长到有自己的思想才行,早与晚而已。任何时候都要跟孩子良好沟通,达到彼此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建议看一本书《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这个是全世界的经验之谈,似乎对各阶段的逆反都很有借鉴意义吧。记住一点,爱他是前提,让他感受和了解你的爱是基础,用他的方式爱他是方法。
第五篇:如何疏导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何疏导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查了一些资料,但资料上面讲的太理论,不切合实际,不能直接解决现实问题,以下是我个人对如何疏导孩子逆反心理方法的总结,仅供参考。
1、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和孩子一开始在平静的交谈,突然孩子反应激烈和父母引起争吵,这时候做父母的要反思是哪句话激起孩子这么大反感,以后交谈时要回避此类话题,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冲突的再次发生,影响父子的感情。
2、逆反期的孩子不喜欢对父母言听计从,按父母为自己铺好的道路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他往往和父母对着干,你让他做这,他偏不做,此时做父母的不宜威逼孩子非让他做某件事,并说你不做这件事将怎么怎么样,往往父母这样做都会自食其果。所以当遇到孩子做某事和自己意愿相违背时,我们要和孩子平等交谈,论述做两件事的利与弊,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孩子自己心服自愿去做你想让他做的事,而不是强迫其做某件事。
3、在平时生活中,父母要少对孩子的行为做评价性的结论或则对孩子的行为给以否定,要以一个分析员的身份与孩子交谈,让孩子自己分析思考具体行为,自己认知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4、逆反时期的孩子太要强,要突显表现自己,所以当父母遇到孩子和自己“抬杠”时、诡辩时,父母要权衡一下事情的重要性,要不是原则性问题,父母不必和孩子抬理,要一笑过之,其实孩子也许知道自己错了,只是他想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而已。
5、逆反期的孩子有可能不太愿意和父母交谈,这时父母不宜刻意去和孩子交谈,否则会引起孩子对自己更加烦感。父母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当孩子在自己房间看书、玩电脑时,父母可以端杯热茶给他,然后就走。当孩子休息很晚时,提醒他一句话“不要玩太久,早点休息吧”,但不要强求他立即休息,等等一系列小动作让孩子不自觉地感受到父母的爱,渐渐地拉拢感情,长而久之孩子就愿意和自己交谈,或则父母有时间带孩子去旅游,在愉快的氛围下培养父子的感情。
6、父母要用同理心去感化孩子,比如当孩子喜欢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时,父母不要上来就严厉批评禁止,要和他交谈,比如说“孩子,我明白你现在的想法,你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向往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个想法本身没有错,我年轻的时候也这样想呢!可是又怕由于自己的叛逆,失去了学习的黄金时间和宝贵机会,所以我选择了认真学习,你现在的心情我特别能理解,我也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交谈之后,让选择权留给他,当他自己选择学习要比你强求他学习效果好的多。
7、当自己的孩子处于叛逆期时,往往父母的善意引导,孩子会不听,但孩子身旁的玩伴、同龄人的言行会对孩子影响颇大,因此父母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些成熟懂事的玩伴,或则给自己的孩子报一个辅导班等等。
最后父母要坚信身教大于言教,父母要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以上是本人的个人鄙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