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大学生谈恋爱的利与弊》
先说说弊处: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
1、自主性强
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局限,在确定恋爱关系前,甚至在确定恋爱关系后,一般都不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
2、恋爱动机简单化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
3、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
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不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份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4、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这些低年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性,加之他们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恋爱的成功率很低。
二、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1、单相思与爱情错觉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陷入单相思的大学生要及早止步另做选择。要想克服单相思和爱情错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同时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可感情用事。
2、恋爱动机不端正
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
不道德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产生不良后果。
3、恋爱中的感情纠葛
三角恋爱、父母的反对、或周围人的非议、恋人之间的矛盾、误解和猜疑。
4、择偶标准不切实际选择对象理想化、虚荣心强。
5、失恋
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是人生中最严
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去弊得利那?
我们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和行为习惯:
(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
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一般情况下,异性感情的发展是沿着熟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恋人这一线索发展的,当一个男性成为一个女生心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角色时,爱情就可能降临。在分享快乐和痛苦、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爱情就会产生和发展。
(2)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当女大学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唯一时,爱情就是一株温室中的花朵,娇弱美丽却经不起任何的打击。当爱情成为女性唯一的存在价值时,她本人就会失去人格的独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爱的理由。
(3)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理解对方是为个人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没有人追逐爱情只是为了被约束;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自己都不想信自己值得别人去爱的人,别人会全心全意爱他吗?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个人道德的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的爱情的基础。
2、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1)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不要为了显示自己而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不能出言不逊,污言秽语,举止粗鲁;相互了解,不要无休止地盘问对方,使对方自尊心受损。否则只会使之厌恶,伤害感情。
(2)恋爱行为要大方。一般来说,男女双方初次恋爱,在开始时常感到羞涩与紧张,随着交往的增加会逐渐自然与大方。这个时期要注意行为举止的检点。有的人感情冲动,过早地做出亲昵动作,使对方反感,影响感情的正常发展。
(3)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高雅的亲昵动作发挥爱情的愉悦感和心理效应,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
(4)恋爱过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宾。不要拿自身的优点去比较对方的不足,以此炫耀抬高自己,戏弄贬低对方。也不宜想方设法考验对方或摆架子,这些都可能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影响双方的感情。
(5)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恋爱中引起的性冲动,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要注意转移和升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与恋人多谈谈学习和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3、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1)迎接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爱,能及时准确地对爱作出判断,并作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或是匆忙行事,或是无从把握。大学生要具有迎接爱的能力,就应懂得爱是什么,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就应对自己对他人对万事保持敏感和热情,就应主动关心他人,热爱他人。当别人向你表达爱时,能及时准确地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坦然地作出选择。能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所引起的心理扰乱。
(2)拒绝爱的能力。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拒绝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地说“不”,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珍,同时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检验。不顾情面,处理方法简单轻率,甚至恶语相加,结果使对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些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3)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并不是非要具体到对某一异性的爱,可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爱。我们的亲人、同学、朋友、祖国和人民,都值得我们去热爱。发展爱的能力,就是要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要培养善于处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恋爱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4、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前面所提到的单相思、爱情错觉、失恋等等恋爱心理挫折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如果承受能力较强,就能较好地应付挫折,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增强理智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
思想水平。
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人对失恋的应对方式反映了一个人心理成熟水平和恋爱观。一个人能够理智地从失恋中解脱出来,往往会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
qhjlnhld2009-10-16 13:59:09
一、大学生与恋爱
1.恋爱对大学生的影响
关于恋爱对大学生将产生什么影响,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动力论,认为利多弊少,恋爱可以产生动力,促进学习,陶冶情感,丰富精神生活,激发大学生的潜能;二是阻力论,认为弊多利少,大学阶段学习紧张,时间有限,恋爱花费时间,耗费精力,妨碍学习,影响团结,不利于全面发展;三是均衡论,认为利弊均衡。
在现实生活中,恋爱对大学生学习和事业的作用具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恋爱关系处理得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二是恋爱关系处理不当,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
恋爱对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和促进作用。与此相反,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把爱情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把爱情建立在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共同奋斗的基础上,才能使爱情成为奋发向上的力量。
2.改变恋爱不良认知
调查研究发现,一些大学生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
一是误把好感当爱情;
二是慰藉解闷谈恋爱;
三是恋爱婚姻两回事;
四惟爱情至高无上;
五是别人有我也有;
六是外表对得起观众。
3.合理选择恋爱时机
恋爱需要成熟时机,成长中的大学生应慎重选择恋爱时机。
第一,等到心理发展相对成熟时。
第二,待到人生观相对稳定时。
第三,待到社会阅历相对丰富时。
第四,待到经济相对独立时。
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所谓恋爱观是人们对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恋爱观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恋爱观的准备阶段,一般从中学时代开始。
第二阶段是恋爱观的充实发展阶段,一般从大学时代开始。青年学生由于对生活、对感情体
验的深化,心境开始从浮动的激情向稳定的理性发展,爱情逐渐由朦胧走向真实,表现为择偶标准系统化,进入了恋爱对象的理想选择期,在头脑勾画出理想化的异性形象,在心目中形成择偶标准。第三阶段是恋爱观的完善成熟阶段,此阶段恋爱观基本形成,开始在恋爱观指导下,由对恋爱问题的内心探索到恋爱实践。当在恋爱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差距,就会重新审视原有的恋爱观,同时,根据社会现实的问题和要求加以调节修正,不断完善,形成稳定的恋爱观。
大学生正处在恋爱观的充实发展阶段,要理解爱情的含义,认识爱情的本质,了解爱情的基础,摆正爱情在生活中的位置,要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恋爱与道德等关系。
一是恋爱与学业的关系。要争取从学业、事业的成功中获得爱情。大学生要把学业放在首位,恋爱服从学业。只有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才能使爱情的力量成为促进学习的动力,而学习的成功又会使爱情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是恋爱与集体的关系。恋爱中的男女青年不应把自己禁锢在两个人的世界中,如果出双入对,脱离集体,就会限制交往的范围,妨碍自身的发展进步,不利于优化个性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三是恋爱与道德的关系。爱的情感是与道德责任结合在一起,只有以高尚道德作为基础,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
要使爱情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珍惜恋爱过程中爱情的道德价值,遵循恋爱的道德要求。这体现在:
恋爱的前提是双方平等、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感情,尊重对方的人格,不一相情愿,强加于人。
选择恋爱对象时不仅应注重对方的外貌体态更应注意道德品质,注重心灵的纯洁和善良、思想的进步和情感的忠贞,不要以貌取人,以钱取人,以权力地位取人。
恋爱过程中应互敬互助、真诚相待、纯洁专一,不朝秦暮楚,喜新厌旧。
恋爱行为要含蓄文明、自尊自重、自制自爱,不做违反大学生行为规范的事情。
四是恋爱与失恋的关系。失恋是爱情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每一对恋爱者不一定都能发展为夫妻。对于失恋的不幸,当事人应理智的分析原因,自我反省,自我调适。失恋不能失德,不能失志,不要萎靡不振,不要轻率轻生。要以坦荡的胸怀及早从个人感情的圈子里摆脱出来,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五是恋爱与博爱的关系。爱的感情丰富博大,不仅有恋人之爱,还有父母之爱,同志之爱、祖国之爱。一个人爱的情感愈博大,情爱愈专一,他的性爱也愈高尚。只有把对异性的渴望、爱慕和追求,渗透到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中和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中,爱情才会变得高尚和稳固。
第二篇:药家鑫用矛盾分析法分析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作业
化学化工学院级姓名学号得分
题目及要求:药家鑫之死,是谁惹的祸?
要求了解药家鑫事件始末,观看视频“《看见》:柴静专访药家鑫案双方父母”,运用矛盾分析法,反思药家鑫悲剧的原因和启示。
药家鑫之死,是谁惹的祸?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后又在父母的陪同下自首„„
2011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生。药家鑫不服提起上诉。
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法院对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一案进行维持原判
2011年6月7日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药家鑫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剧烈反响,为此中央台记者柴静对药家鑫父母做了一个专访《看见》,引起了社会的人们的反思„„
让我们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一下药家鑫悲剧。
“两点论”的方法告诉我们成长环境是主要的问题所在。从《看见》我们了解到药家鑫生活在一个充满压力和压抑的环境中。从小父母对他要求十分严格,动不动就大骂,甚至关禁闭。必然对于幼小心灵的他无异于在环境之下扭曲的生长。父母的过高的要求,严格的管理,残酷的惩罚制度,必然导致一个花季的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他心里充满的永远是恐惧,怕自己做的不好受到的是父母的责骂。正像他说的那样:怕有麻烦,怕受到责备,才去用刀子连捅八刀。从家庭我们看到的是压抑的药家鑫,看不到一点希望,不断地去追求父母心中的完美,完全脱离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让我们看到的是一场血腥的场面;从社会的角度看来,药家鑫同样生活在一个阴暗的环境中,父母偶然把她带入了歧途,然而社会也没有救他,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另外一个的因素是他自己没有及时的认识到自己在走向的是犯罪的道路,在小的时候父母的管教之下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开始步入歧途,没有及时的改过,没有分清是非关。
“重点论”原因无非就是环境结果把药家鑫送上了犯罪的道路。在专访中我们看到的是父母哭泣的泪水,述说着自己管教孩子的不足。追求完美是他父母的唯一的标准。没有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权力,没有留给孩子自由的权力导致在撞人之后失去了理性的考虑,没有考虑到后果是什么。
通过“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分析,我们得到一些启示。父母是原因走向犯罪的道路是结果。像这样的事件不是偶然性,在这种环境下不步入歧途也难怪。脱离了现实就会改变事情发展的本质。在内容和意义上也就还会发生变化。原因和结果是密切相关的,现象和本质是不可分离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在看是偶然的背后却存在着必然的现象,所以说我们说问题即使矛盾的又是统一的。
授课教师签名
第三篇:大学生恋爱的矛盾分析与建议
大学生恋爱的矛盾分析与建议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人类繁衍的根本动力是爱情及由之而来的婚姻。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大学里,联谊大行其道,光棍节年年流行,情人节更是成双成对,这些现象足以证明爱情在大学里似乎成了每个人的必修课。
大学生为什么都要谈恋爱呢?各类报道中,有生理说,有空虚说,有跟风说,有功利说,有真爱说,有炫耀说,各类解释,层出不穷。那么真正的原因呢?在我看来,大学生已然成年,开始欣赏异性并想得到异性认可是一件不可抗的事。无论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大学生追求爱情的脚步已经不可挡。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片面性,即便是真理,那也是片面的,因为它有它成立的条件。爱情,也是片面的,不必在这赘述它的美好,无数人前赴后继就已经是证明。可是爱情必然有矛盾,不可避免,不可消释。
这些矛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时间的不协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理想的生活,大学生更是勇敢追梦的人。每个谈恋爱的大学生都在陪男(女)朋友和学习上(或者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各种比赛)进行拉锯战。没有绝好的智商和情商,想要单方面平衡好这两者的关系,实在是毫无可能。一面是理想,一面是爱情,实在是难以抉择,拉锯战多了,终有矛盾激烈爆发。(二)恋爱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相恋的两个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受过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兴趣,拥有不同的朋友,持有不同的观点,甚至只是饮食习惯,都可能天差地别。这世界有一种恋爱模式,叫柏拉图之恋,也就是精神之恋。大学生的恋爱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模式,大学生的恋爱不可能不注重精神交流,如果两人的三观不一致,矛盾的爆发是必然的。举个例子,男朋友认为官员贪污是有不可避免的,因为水至清则无鱼;女朋友认为,官员贪污是可避免的,因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两个人的人生观已然不一样,日后对相同的事件发生激辩极有可能,矛盾必然也由此引发。同时,我们在学校这个象牙塔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并不太明显,大学生恋爱的主要观念矛盾是恋爱观。一个认为既然相爱,就要事事分享;一个认为,只是恋爱,彼此独立,两人各自怀抱不同的想法,谈着相同的恋爱,对彼此抱着不一样的期待,最后矛盾爆发也可谓水到渠成。
(三)毕业后没有未来:毕业季就是分手季,这是大学生恋爱的真实写照。这些毕业分手的恋人,不是没有感情,可是最终败在现实的残酷里,最终没有担负起对彼此的责任。房价高居不下,生活成本急剧增加,就业压力不断上升,大学生对未来谈得上有几分把握?对自己的未来都没有把握,更何谈对恋人?大学生的感情也许最纯,可是没有任何经济实力的大学生,离开了父母,感情只能被迫牺牲。
这些矛盾不可避免不可消释,甚至还有更多的矛盾,只是这里没有一一列举。有矛盾就要解决,大学生的恋爱矛盾并非不可解的事情。聪明的人要学会解决问题。
首先,大学生的恋爱一定得要基于对彼此的喜爱,因为没有人会为不喜爱的东西克服困难,付出最大努力。如果不想努力的经营爱情,那么这份爱情必然很难走到最后。
时间上的不协调,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如果两人前行的方向一致,两人对未来的目标一致,那追求理想时也是在陪伴恋人。同时大学生应学着理解,学着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学着理智判断,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他人,也能正确评估自己的感情,不会因为一时的时间不协调而爆发矛盾。
恋爱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需要大学生求同存异。人本千面,我们尊重不同的观点,保留自己的看法。有些不能求同存异的,需要双方软化,各退一步,我们的观念本来就是随着年岁而逐渐完善也逐渐在修改,为了达到一致,适当放弃自己的观点也无不可。不可太固执,坚持要维护自己完全不变,任何人的相处本就是相互磨合,朋友间也需要适时放弃自己所坚守的东西,何况恋人,只要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便可。
毕业后的未来,即便是没有恋爱的大学生也在为此烦恼,有恋人的大学生可能更烦恼。三十而立,大学生实在是没必要逼自己早早事业有成,要学会合理权衡。爱情和未来从来就不是矛盾的,爱情本就是未来的一部分。大学生要追求美好的未来,为何不能带着美好的爱情一起追寻呢?如今大城市居而不易,小城市发展不宜,一个人是很难承担两个人的未来,但如果各自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将未来设置的一样,那样,爱情和未来可以携手并行。所以,年轻的大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这样才能对恋人负责。大学生恋爱这个话题太大,我能说的就这寥寥几言。大学生这个年轻的群体,无法拒绝爱情,无法避免爱情中的矛盾,只有学着解决,才能收获一份美丽的爱情。无论男女老少,在恋爱中总会有矛盾。大学生们并不特殊,他们的情感矛盾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但是一个群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群体,必然有他的特殊之处,大学生亦是如此。大学生恋爱中的矛盾,集中在大学生的不成熟上,因为不成熟,所以在各方面的抗压能力都比较弱,所以不能从容的面对爱情中各种问题。大学生恋爱,矛盾不可避免,不可消释,只能努力成长,积极解决。
爱情,这个永恒而经典的话题,值得大家探讨。身为大学生,深入探讨大学生恋爱的矛盾,对自身的各方面的发展均有益无害。
第四篇:大学生恋爱矛盾的分析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大学生恋爱矛盾的分析与建议
华中农业大学万融
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爱情萌发的那一天。
爱情是什么?从定义上说,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爱情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萌芽并绵延至今的一种人不可抗拒的心理情感。或许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日久生情,又或许是“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的一见钟情,反正不管是哪种,在大学我们都可能遇上,那么当还年少轻狂的我们遇到如此美妙不可抗拒的爱情时,有可能会遇到哪些必然出现的矛盾呢?
一、把大学里的爱情当成了一堂必修课
爱情必修课还是选修课? 爱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生命态度。人活在世界上都需要爱与被爱。我们出生后得到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到了青春期,便渴望一种来自异性的爱,也就是爱情。
刚刚步入大学的我们,脱离了父母的视线,没有了晚上九点前必须回家的约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认为当然应该在大学里展开一场完美的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时,爱情被当成了一堂必修课,当然我现在也还抱着这样的想法,大学里的爱情单纯的没有一点世俗的制约,可以不论家庭不论地方一切都不管,全凭感觉去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只寻求一种快乐的感觉和摆脱寂寞。这种冲动的感觉不需要被指责,只是··我们应当如何解决呢?答案很简单,就像《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爱他人之前,首先要学会爱自己。作为女生,懂的自尊自爱,男生则要懂得尊重,当这样一种平等相敬的感觉建立起来时,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我认为这类矛盾是最容易产生的。女生不免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幻想情节,认为现实中的恋爱就应该该像小说里面一样,贴心的男主角,每天一起上课,在楼下痴痴的等着你,帮你买热乎乎的包子,一个小节日可以收到的大捧玫瑰花。可是现实总不是这样的,他也有课要上,所以早餐你要自己买;他有自己的学生工作要忙,不能总陪你;他现在靠的也是父母的钱,没钱给你买昂贵的玫瑰花。当这一切和小说背道而驰后,你还会坚持这是你要的爱情么?那么,既然我们还在校园里,放下你的小姐脾气吧,稍稍温和一点,你的男朋友还不懂得如何让你满足,小小的要求可以提出来,相信只要他能做得到,他一定会尽力去做,而你一定要在此时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鼓励他,这样,满足感多一点,幸福就多一点。
三、男生的不成熟与责任的矛盾
男生的心理年龄总比女生要小个两三岁,心理年龄是什么?正统的解释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并不完全一致。女生普遍生理发育早,相应的心理也成熟的比较早,我们从网上得到结论很是震惊啊,男女要想身体状态相当,那么男人的年龄应该是女孩的1.2857倍。也就是说,20岁的女人,和25岁的男人相当,也就是说在上大学时男生的心理年龄较女生小3-4岁,所
以在女生看来多多少少有些幼稚,现在他们可能冲动,做有些事全凭冲动不计后果,不懂得珍惜别人的感情付出,想不起来要对别人的感情负相应的责任,这种矛盾往往导致了女生心力交瘁,像老妈子一样照顾自己那不成熟的男朋友···
爱情从来不是个人孤立的心理活动,双方在生活的征途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彼此间的负责任才会真正带来爱情的幸福。所以,恋爱是培养人责任心的重要机会,责任心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人的重要品质之一,而恋爱中男女双方的责任心则显得更为重要。要懂得为恋人负责就是为他人负责,为社会负责,同样更是为自己负责。
四、恋爱花费与大学生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的恋爱,谁来买单? 恋爱不是一个单纯理念化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恋爱实践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不考虑物质基础的恋爱,是柏拉图式的恋爱,只是一种人神相通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精神状态。当代大学生经济上不能独立,学习阶段所需费用主要由家庭支撑。据析,大学生的爱情支出,除了一部分是从生活费里省出的,当然也有大学生表示会自力更生。看来昂贵的 “恋爱消费” 最终还得家长来买单。有专家分析指出: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正是接触时尚、渴望浪漫的时期,缺乏社会恋爱的现实和理性,对爱情的浪漫要求程度高,而这一切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所以他们的爱情消费自然是高了些。大学爱情高消费已不是个人问题,已衍生成了高校学子的爱情观、消费观的普遍问题。作为新时代“蜜罐里”长大的一代,大学生们有必
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五、恋爱带来的甜蜜于失恋带来的伤痛之间的矛盾
失恋是损失吗? 恋爱总有付出,一旦当你失恋,你曾经的付出将很难收回,尤其是精神方面的付出。调查显示:90%的同学表示自己对目前的恋爱是认真付出的,67%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为此次恋爱失败而深受影响。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并不十分成熟,情绪波动较大,易感情用事,失恋对其造成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失恋造成的心理阴影期的影响尚属正常,但是有些大学生并不能正确对待失恋,他们失恋后所面临的则更为严重。其中最不能接受的莫过于因此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失恋本身就意味着一份感情的结束,而它所造成的影响更是持久的,因此,失恋亦可能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
呐,恋爱也是一把双刃剑,总是有利有弊,有矛盾也会有解决的办法,有开心也有难过。忽然想起来一首小诗: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伤口是别人给予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我们给彼此最好的纪念。也许爱情只是因为寂寞。需要找一个人来爱。即使没有任何结局。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我微笑。在然后我难过或者快乐的时候,我只剩下微笑。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睁着眼睛。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爱过,伤害过,然后可以离别和遗忘。可是既然上天让我在我最美丽的年华里遇见了那个最美好的你,不管
正确与否,不管我们以后会不会在一起,都全心全意好好恋爱一场吧,只愿应了那句话: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第五篇:矛盾分析法分析医患关系
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医患冲突及其解决的对策
班级:商研1521班 姓名:刘雪融 学号:10011315615
当前医患关系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医生和患者之间本来应是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协作关系,但目前一些地方这种关系已经发展到紧张的地步,彼此缺乏信任,不能够相互理解,矛盾增多,医疗纠纷频发,冲突不断。
我国现如今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在社会矛盾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医患关系的冲突,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从数量上看,医疗投诉及纠纷明显增多。以前一般不会发生的纠纷,现在却易形成纠纷。处于开放性角色定位的患者与处于规范性角色定位的医生之间,极易形成经常性的矛盾,患者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要求更高,有时甚至很苛刻。其次,从内容上看,非技术性纠纷,特别是与医疗费用相关的经济纠纷急剧上升,临床技术性纠纷相对减少。临床技术性纠纷比例相对下降,是由于在“ 举证责任倒置”等压力下,医生为了自我防护,实施了保护性医疗行为。这样一来,医疗事故、技术过失自然减少,但与之对应的病人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长。最后,从处理途径看,打砸医院、伤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相对增多,选择医疗事故鉴定、诉讼途解决的较少。医疗事故处理的机制不健全,法律不完善,患者对从鉴定,诉讼途径维权的信心不足,加上有些媒体对医疗纠纷事件报道的负面倾向,使得医患冲突进一步恶化。
不同视角对于医患冲突有着不同的理解,从社会心理角度,角色扮演立论角度,心理学角度等角度出发,看法虽有不同。但也有着基本的共同点,可以从矛盾分析法中进行总结与概括。矛盾分析法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以达到认识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与机制的方法。它是对社会现象作定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对社会现象作矛盾分析的具体步骤是:首先把社会现象看成是运动中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统一体,考察影响这种现象存在的诸多矛盾。其次,从这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社会现象的本质,社会现象是以上诸多矛盾的外部表现再次分析矛盾发生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同时注意矛盾发展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即主要矛盾发展转化的条件与时机。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
本着以上矛盾分析法的精神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医患冲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具体而言,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卫生保障制度的变革。卫生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对于患医关系的恶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个人承担医疗费用加大是造成患者对医院不满意的一大原因。二、社会法制的不健全。目前不管是维护患者利益的法律,还是维护医生权利的法律都非常不健全,甚至存在着真空地带, 导致了时常发生的医疗纠纷的不当处理。医疗鉴定的不透明与不公正,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在民众中的信誉,使极少数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疗纠纷的处理规则丧失信心,从而用暴力来宣泄不满。三、医疗服务不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造成医疗流程上的不合理,如病房的探视陪伴制度、作息时间规定、病员管理制度、伙食众口难调等等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了诸多不便提引起患者误解或纠纷的原因之一。四、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差异。患者对于医疗行为的风险和不可预测性及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缺乏了解。一旦出现不理想的治疗效果,即可诱发医疗纠纷。五、信缺失是导致患医关系紧张的最根本原因。当医患之间的诚信关系遭到破坏时,患者本能地对每一个医学程序都怀着不信任的态度,这种怀疑不仅影响到了治疗本身,而且左右着患者处理个人期望与医学本身现实状况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