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文 大学生恋爱矛盾与分析

时间:2019-05-13 07:4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原论文 大学生恋爱矛盾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原论文 大学生恋爱矛盾与分析》。

第一篇:马原论文 大学生恋爱矛盾与分析

大学生恋爱矛盾的分析与建议

大学恋爱的基础

心理上:

步入大学的我们,脱离了父母的视线,没有了晚上九点前必须回家的约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在心理上无论男生、女生都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也希望得到异性的关注和关心,更希望得到自己心仪的对象的肯定。生活中:

大学不是高中在自己的家附近,大学很多学子来自五湖四海,没有家人在身边感到孤独,谈一场恋爱两个人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相互慰藉,可以减少孤身在外背井离乡的孤独冷寂,在心灵上得到安慰,保持身心愉快,生活也更有激情,学习更有动力,在爱人的注视下,任何困难都有勇气去克服,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我们的潜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大学恋爱的现状

一、普遍及公共化

走进校园,随时可见携手漫步的男女,草坪上或坐或躺的恋人,教室或食堂嘻嘻哈哈的情侣„„人人网上有学生调侃“每个大学都给恋爱的人准备了一个湖”,联想到我们华中农业大学有一个湖心亭,初进大学就被前辈告知它是情侣的胜地,也许是树多较隐蔽,方便他们恩恩爱爱。男生、女生宿舍楼下也总有一批批准时踩点的同志在树下等人,虽然大多是男生,但也有一些女生比较开放的来男生寝室楼下等着,总能看见女生在楼下等着于是我们总能看到楼下上演男女搂搂抱抱难舍难分的情节。当事人可以如此放得开,反而让我们这些无辜的过路者尴尬不已。

二、迅速和局部公开化

不论从前是否恋爱过,进入大学后,经过军训且熟悉了全班新同学,一些学生竟然就可以建立恋爱关系了,不排除一见钟情的,但此现象的广泛性着实令人惊叹,每个班都有这样的例子,所谓“班对”。如此短期的相处就让两人确定恋爱关系,且非“地下操作”,认识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关系,包括其班主任。只是不清楚他们的父母是否知道。可能受中学的影响,感情生活都是隐瞒于家人的,何况也是才进入大学不久。

三、随意和短期化

两人还未彼此了解清楚就开始恋爱,过后往往又由于各种原因而分手,关系维持时间不长,心理修复一段时间就又能投入新的恋情,择偶观不定,于是我们常看到某人一年内屡换对象。大多数人都投入了真感情,但却并未投入责任心,于是“闪恋”顺理成章。毕竟没有以结婚为前提,恋爱变得不那么庄重,总以为会找到更合适自己的,分手也不会太在意。

四、盲目与被动化

大学同学不乏抱着找对象的心理广结人缘的,有些许跟风和攀比意味,毕竟看到周围的情侣携手漫步心里很是酸楚,每次过光棍节都特别悲凉,所以总盼着找对象,有的甚至对爱情不算明晰。还有些往往当事人不是很在意,而其周围的人却很是焦急地怂恿和介绍对象,家长也踊跃准备着给其搞相亲,所以就是先试着交往然后算恋爱了。

五、性格与个性

女生恋爱比例较男生高,因为女生身心成熟早,且占校生比例低于男生,所以女生处于“供不应求”的优势地位,而一般是男生主动,只要她们愿意,自身条件不占优势的女生同样会找到钟情的知音。

六、目的与追求

有些大学生他们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于是校园里出现了公式化恋爱,表面“相敬如宾”,最后和谐分手,时间长的可以维持到毕业。

大学恋爱矛盾分析

一、男生的不成熟与责任的矛盾

男生的心理年龄总比女生要小个两三岁,心理年龄是什么?正统的解释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并不完全一致。女生普遍生理发育早,相应的心理也成熟的比较早,我们从网上得到结论很是震惊啊,男女要想身体状态相当,那么男人的年龄应该是女孩的1.2857倍。也就是说,20岁的女人,和25岁的男人相当,也就是说在上大学时男生的心理年龄较女生小3-4岁,所以在女生看来多多少少有些幼稚,现在他们可能冲动,做有些事全凭冲动不计后果,不懂得珍惜别人的感情付出,想不起来要对别人的感情负相应的责任,这种矛盾往往导致了女生心力交瘁,像老妈子一样照顾自己那不成熟的男朋友„„

二、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女生不免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幻想情节,认为现实中的恋爱就应该该像小说里面一样,贴心的男主角,每天一起上课,在楼下痴痴的等着你,帮你买热乎乎的包子,一个小节日可以收到的大捧玫瑰花。可是现实总不是这样的,他也有课要上,所以早餐你要自己买;他有自己的学生工作要忙,不能总陪你;他现在靠的也是父母的钱,没钱给你买昂贵的玫瑰花。当这一切和小说背道而驰后,你还会坚持这是你要的爱情么?那么,既然我们还在校园里,放下你的小姐脾气吧,稍稍温和一点,你的男朋友还不懂得如何让你满足,小小的要求可以提出来,相信只要他能做得到,他一定会尽力去做,而你一定要在此时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鼓励他,这样,满足感多一点,幸福就多一点。

三、恋爱带来的甜蜜于失恋带来的伤痛之间的矛盾

失恋是损失吗? 恋爱总有付出,一旦当你失恋,你曾经的付出将很难收回,尤其是精神方面的付出。调查显示:90%的同学表示自己对目前的恋爱是认真付出的,67%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为此次恋爱失败而深受影响。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并不十分成熟,情绪波动较大,易感情用事,失恋对其造成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失恋造成的心理阴影期的影响尚属正常,但是有些大学生并不能正确对待失恋,他们失恋后所面临的则更为严重。其中最不能接受的莫过于因此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失恋本身就意味着一份感情的结束,而它所造成的影响更是持久的,因此,失恋亦可能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

四、既害怕失败又希望有好结果

在爱情路上迷茫的年轻人喜欢“想太多”,尤其是有过情伤的人。我们都会害怕付出得太多然后跌得太狠,又怕错过了幸福最后自己后悔。一方面害怕失败,不喜欢处于被动状态,于是想将自己的心悬于爱情和学业间保持稳定,以防失恋让自己一蹶不振,认为“不投入太多就不会失去太多”;一方面又希望能有好的结果,怕自己的胡思乱想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逼走”,于是劝自己努力相信眼前,努力为未来奋斗。可是未来的事谁知道呢?能走到最后当然好,若是“抛锚”了就又多了一个伤心人。所以,对于这类型的人,尤其是感情细腻的女生,往往处于心理矛盾态,时不时自我纠结,让对方也无奈。

五、恋爱花费与大学生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的恋爱,谁来买单?每年情人节也跟着成为众多情侣的“情人劫”。受困者主要是男生,因为男生自身的些许大男子主义,出去吃饭逛街一般是自己主动掏钱,不然面子上过不去,但接下来就得省吃俭用苛刻自己了。就目前女生的成长的转变来看,她们也想尝试做主导,开始请客买单,或给男友买礼物送惊喜,另带其爱逛街买日常用品的开销,男女方都存在一定烦恼。恋爱不是一个单纯理念化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恋爱实践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不考虑物质基础的恋爱,是柏拉图式的恋爱,只是一种人神相通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精神状态。当代大学生经济上不能独立,学习阶段所需费用主要由家庭支撑。据析,大学生的爱情支出,除了一部分是从生活费里省出的,当然也有大学生表示会自力更生。看来昂贵的 “恋爱消费” 最终还得家长来买单。有专家分析指出: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正是接触时尚、渴望浪漫的时期,缺乏社会恋爱的现实和理性,对爱情的浪漫要求程度高,而这一切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所以他们的爱情消费自然是高了些。大学爱情高消费已不是个人问题,已衍生成了高校学子的爱情观、消费观的普遍问题。

六、友情与爱情之间的矛盾

青年的感慨:异性朋友间,无论是谁谈了恋爱,注定会变得疏远。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异性朋友,甚至知己或死党。但一旦某一方(以男生为例)恋爱了,他当然会花大把的时间享受二人世界,集体活动也很少参加了,打电话给他时也经常占线,因为他在和女友煲电话粥。你们交流渐渐少了,因为他的心思都在恋爱上,他有什么话也都对女友说了,也许他还是会联系你,并且往往是需要你的帮助,比如请教你女生的喜好,他想给女友买礼物等等。被剩下的那一个会首先发现关系的疏远。假使你说他“重色轻友”,你也只是以开玩笑的语气,毕竟作为好友的你实在没有什么理由争什么。当事人心里有数的话,也不好平衡,“一视同仁”又怕女友吃醋。遇到十足不好处理的关系,异性知己就要成炮灰了。关系铁的就默默地做朋友的后盾吧,要是那家伙被甩了,还是需要你去安慰。

总结:

L代表Listen(倾听),O代表Only(唯一),V代表Valued(尊重),E代表Excuse(宽恕),大学思修课本里对爱情进行了定义,“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为了得到真正的幸福,我们应该有正确的爱情观和行为习惯。

恋爱对大学生有影响是肯定的。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于是两个人可以互相鼓励和进步,一起为未来奋进;恋爱还能提高青年的交际能力,为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基础。但是把握不好的话就是负面影响。有部分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小两口整天腻在一起,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导致多门课程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可能造成爱情悲剧,如报纸上常出现的,伤害对方,自杀,精神分裂,厌恶俗世、破罐破摔等等。故恋爱对青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心理问题。就近来讲,我的周围就遍地恋爱中和准备恋爱的同学。有的看起来啥都没想,只沉醉在热恋中;另一面,我们都知道因为恋爱而荒废学业是极不理智的,于是又有想得太多的。脑袋里装了太多不符合自己年龄的社会道理,会深深影响自己的爱情观、择偶观,且心理背负过多,在爱情中也不能坦然,对未来的忧思也会感染到对方,于是恋爱变得不那么快乐。这也是不成熟的,考虑久远是没错,但若仅仅只是“考虑”而不明确自己现在要做什么又有何用呢? 爱情从来不是个人孤立的心理活动,双方在生活的征途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彼此间的负责任才会真正带来爱情的幸福。所以,恋爱是培养人责任心的重要机会,责任心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人的重要品质之一,而恋爱中男女双方的责任心则显得更为重要。要懂得为恋人负责就是为他人负责,为社会负责,同样更是为自己负责。恋爱也是一把双刃剑,总是有利有弊,有矛盾也会有解决的办法,有开心也有难过。忽然想起来一首小诗: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伤口是别人给予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我们给彼此最好的纪念。也许爱情只是因为寂寞。需要找一个人来爱。即使没有任何结局。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我微笑。在然后我难过或者快乐的时候,我只剩下微笑。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睁着眼睛。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爱过,伤害过,然后可以离别和遗忘。可是既然上天让我在我最美丽的年华里遇见了那个最美好的你,不管正确与否,不管我们以后会不会在一起,都全心全意好好恋爱一场吧,只愿应了那句话: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能经得起时间空间考验的、能带动自己为未来拼搏的那个人才有资格拥有你的爱情,所以现在,请让自己也变成能与对方般配的人吧,在未来的某一天再相逢。

大学恋爱的建议:

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一般情况下,异性感情是沿着熟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恋人这一线索发展的。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这类学生基本具备成熟的人格,能够理性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双方有较强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自控能力,有共同的理想抱负、价值观念,把事业的成功作为爱情持久的目标,不仅仅把恋爱看成人生的快乐。恋爱应该促使双方进步和成长。

2、懂得爱情是一种互相理解尊重。理解对方可以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让彼此没有束缚感,且爱情的感觉到后来会越来越缓和,理解和信任是两个人坚持走下去的基础。所谓“男女朋友”,当然还是有“朋友”的特质,偶尔小打小闹但非无理取闹。这个世界,除了父母,没有人会无理由对你好,恋爱中的两人是平等的,仅有一方付出的爱情迟早会倾塌。

3、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波折,初恋大多没有结果。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用适当的方式调节情绪、宣泄和转移痛苦,还是那句话,没有人该无条件对你好,能相遇是缘分,如果不能在一起也不要强求,毕竟别人没有理由为你的单恋买单。那么通过自我反思找到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能够理智地从失恋中解脱出来,往往会使自己变得成熟。

第二篇:大学生恋爱的矛盾分析与建议

大学生恋爱的矛盾分析与建议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人类繁衍的根本动力是爱情及由之而来的婚姻。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大学里,联谊大行其道,光棍节年年流行,情人节更是成双成对,这些现象足以证明爱情在大学里似乎成了每个人的必修课。

大学生为什么都要谈恋爱呢?各类报道中,有生理说,有空虚说,有跟风说,有功利说,有真爱说,有炫耀说,各类解释,层出不穷。那么真正的原因呢?在我看来,大学生已然成年,开始欣赏异性并想得到异性认可是一件不可抗的事。无论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大学生追求爱情的脚步已经不可挡。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片面性,即便是真理,那也是片面的,因为它有它成立的条件。爱情,也是片面的,不必在这赘述它的美好,无数人前赴后继就已经是证明。可是爱情必然有矛盾,不可避免,不可消释。

这些矛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时间的不协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理想的生活,大学生更是勇敢追梦的人。每个谈恋爱的大学生都在陪男(女)朋友和学习上(或者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各种比赛)进行拉锯战。没有绝好的智商和情商,想要单方面平衡好这两者的关系,实在是毫无可能。一面是理想,一面是爱情,实在是难以抉择,拉锯战多了,终有矛盾激烈爆发。(二)恋爱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相恋的两个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受过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兴趣,拥有不同的朋友,持有不同的观点,甚至只是饮食习惯,都可能天差地别。这世界有一种恋爱模式,叫柏拉图之恋,也就是精神之恋。大学生的恋爱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模式,大学生的恋爱不可能不注重精神交流,如果两人的三观不一致,矛盾的爆发是必然的。举个例子,男朋友认为官员贪污是有不可避免的,因为水至清则无鱼;女朋友认为,官员贪污是可避免的,因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两个人的人生观已然不一样,日后对相同的事件发生激辩极有可能,矛盾必然也由此引发。同时,我们在学校这个象牙塔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并不太明显,大学生恋爱的主要观念矛盾是恋爱观。一个认为既然相爱,就要事事分享;一个认为,只是恋爱,彼此独立,两人各自怀抱不同的想法,谈着相同的恋爱,对彼此抱着不一样的期待,最后矛盾爆发也可谓水到渠成。

(三)毕业后没有未来:毕业季就是分手季,这是大学生恋爱的真实写照。这些毕业分手的恋人,不是没有感情,可是最终败在现实的残酷里,最终没有担负起对彼此的责任。房价高居不下,生活成本急剧增加,就业压力不断上升,大学生对未来谈得上有几分把握?对自己的未来都没有把握,更何谈对恋人?大学生的感情也许最纯,可是没有任何经济实力的大学生,离开了父母,感情只能被迫牺牲。

这些矛盾不可避免不可消释,甚至还有更多的矛盾,只是这里没有一一列举。有矛盾就要解决,大学生的恋爱矛盾并非不可解的事情。聪明的人要学会解决问题。

首先,大学生的恋爱一定得要基于对彼此的喜爱,因为没有人会为不喜爱的东西克服困难,付出最大努力。如果不想努力的经营爱情,那么这份爱情必然很难走到最后。

时间上的不协调,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如果两人前行的方向一致,两人对未来的目标一致,那追求理想时也是在陪伴恋人。同时大学生应学着理解,学着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学着理智判断,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他人,也能正确评估自己的感情,不会因为一时的时间不协调而爆发矛盾。

恋爱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需要大学生求同存异。人本千面,我们尊重不同的观点,保留自己的看法。有些不能求同存异的,需要双方软化,各退一步,我们的观念本来就是随着年岁而逐渐完善也逐渐在修改,为了达到一致,适当放弃自己的观点也无不可。不可太固执,坚持要维护自己完全不变,任何人的相处本就是相互磨合,朋友间也需要适时放弃自己所坚守的东西,何况恋人,只要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便可。

毕业后的未来,即便是没有恋爱的大学生也在为此烦恼,有恋人的大学生可能更烦恼。三十而立,大学生实在是没必要逼自己早早事业有成,要学会合理权衡。爱情和未来从来就不是矛盾的,爱情本就是未来的一部分。大学生要追求美好的未来,为何不能带着美好的爱情一起追寻呢?如今大城市居而不易,小城市发展不宜,一个人是很难承担两个人的未来,但如果各自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将未来设置的一样,那样,爱情和未来可以携手并行。所以,年轻的大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这样才能对恋人负责。大学生恋爱这个话题太大,我能说的就这寥寥几言。大学生这个年轻的群体,无法拒绝爱情,无法避免爱情中的矛盾,只有学着解决,才能收获一份美丽的爱情。无论男女老少,在恋爱中总会有矛盾。大学生们并不特殊,他们的情感矛盾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但是一个群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群体,必然有他的特殊之处,大学生亦是如此。大学生恋爱中的矛盾,集中在大学生的不成熟上,因为不成熟,所以在各方面的抗压能力都比较弱,所以不能从容的面对爱情中各种问题。大学生恋爱,矛盾不可避免,不可消释,只能努力成长,积极解决。

爱情,这个永恒而经典的话题,值得大家探讨。身为大学生,深入探讨大学生恋爱的矛盾,对自身的各方面的发展均有益无害。

第三篇:大学生恋爱矛盾的分析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大学生恋爱矛盾的分析与建议

华中农业大学万融

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爱情萌发的那一天。

爱情是什么?从定义上说,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爱情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萌芽并绵延至今的一种人不可抗拒的心理情感。或许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日久生情,又或许是“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的一见钟情,反正不管是哪种,在大学我们都可能遇上,那么当还年少轻狂的我们遇到如此美妙不可抗拒的爱情时,有可能会遇到哪些必然出现的矛盾呢?

一、把大学里的爱情当成了一堂必修课

爱情必修课还是选修课? 爱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生命态度。人活在世界上都需要爱与被爱。我们出生后得到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到了青春期,便渴望一种来自异性的爱,也就是爱情。

刚刚步入大学的我们,脱离了父母的视线,没有了晚上九点前必须回家的约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认为当然应该在大学里展开一场完美的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时,爱情被当成了一堂必修课,当然我现在也还抱着这样的想法,大学里的爱情单纯的没有一点世俗的制约,可以不论家庭不论地方一切都不管,全凭感觉去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只寻求一种快乐的感觉和摆脱寂寞。这种冲动的感觉不需要被指责,只是··我们应当如何解决呢?答案很简单,就像《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爱他人之前,首先要学会爱自己。作为女生,懂的自尊自爱,男生则要懂得尊重,当这样一种平等相敬的感觉建立起来时,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我认为这类矛盾是最容易产生的。女生不免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幻想情节,认为现实中的恋爱就应该该像小说里面一样,贴心的男主角,每天一起上课,在楼下痴痴的等着你,帮你买热乎乎的包子,一个小节日可以收到的大捧玫瑰花。可是现实总不是这样的,他也有课要上,所以早餐你要自己买;他有自己的学生工作要忙,不能总陪你;他现在靠的也是父母的钱,没钱给你买昂贵的玫瑰花。当这一切和小说背道而驰后,你还会坚持这是你要的爱情么?那么,既然我们还在校园里,放下你的小姐脾气吧,稍稍温和一点,你的男朋友还不懂得如何让你满足,小小的要求可以提出来,相信只要他能做得到,他一定会尽力去做,而你一定要在此时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鼓励他,这样,满足感多一点,幸福就多一点。

三、男生的不成熟与责任的矛盾

男生的心理年龄总比女生要小个两三岁,心理年龄是什么?正统的解释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并不完全一致。女生普遍生理发育早,相应的心理也成熟的比较早,我们从网上得到结论很是震惊啊,男女要想身体状态相当,那么男人的年龄应该是女孩的1.2857倍。也就是说,20岁的女人,和25岁的男人相当,也就是说在上大学时男生的心理年龄较女生小3-4岁,所

以在女生看来多多少少有些幼稚,现在他们可能冲动,做有些事全凭冲动不计后果,不懂得珍惜别人的感情付出,想不起来要对别人的感情负相应的责任,这种矛盾往往导致了女生心力交瘁,像老妈子一样照顾自己那不成熟的男朋友···

爱情从来不是个人孤立的心理活动,双方在生活的征途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彼此间的负责任才会真正带来爱情的幸福。所以,恋爱是培养人责任心的重要机会,责任心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人的重要品质之一,而恋爱中男女双方的责任心则显得更为重要。要懂得为恋人负责就是为他人负责,为社会负责,同样更是为自己负责。

四、恋爱花费与大学生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的恋爱,谁来买单? 恋爱不是一个单纯理念化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恋爱实践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不考虑物质基础的恋爱,是柏拉图式的恋爱,只是一种人神相通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精神状态。当代大学生经济上不能独立,学习阶段所需费用主要由家庭支撑。据析,大学生的爱情支出,除了一部分是从生活费里省出的,当然也有大学生表示会自力更生。看来昂贵的 “恋爱消费” 最终还得家长来买单。有专家分析指出: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正是接触时尚、渴望浪漫的时期,缺乏社会恋爱的现实和理性,对爱情的浪漫要求程度高,而这一切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所以他们的爱情消费自然是高了些。大学爱情高消费已不是个人问题,已衍生成了高校学子的爱情观、消费观的普遍问题。作为新时代“蜜罐里”长大的一代,大学生们有必

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五、恋爱带来的甜蜜于失恋带来的伤痛之间的矛盾

失恋是损失吗? 恋爱总有付出,一旦当你失恋,你曾经的付出将很难收回,尤其是精神方面的付出。调查显示:90%的同学表示自己对目前的恋爱是认真付出的,67%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为此次恋爱失败而深受影响。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并不十分成熟,情绪波动较大,易感情用事,失恋对其造成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失恋造成的心理阴影期的影响尚属正常,但是有些大学生并不能正确对待失恋,他们失恋后所面临的则更为严重。其中最不能接受的莫过于因此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失恋本身就意味着一份感情的结束,而它所造成的影响更是持久的,因此,失恋亦可能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

呐,恋爱也是一把双刃剑,总是有利有弊,有矛盾也会有解决的办法,有开心也有难过。忽然想起来一首小诗: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伤口是别人给予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我们给彼此最好的纪念。也许爱情只是因为寂寞。需要找一个人来爱。即使没有任何结局。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我微笑。在然后我难过或者快乐的时候,我只剩下微笑。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睁着眼睛。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爱过,伤害过,然后可以离别和遗忘。可是既然上天让我在我最美丽的年华里遇见了那个最美好的你,不管

正确与否,不管我们以后会不会在一起,都全心全意好好恋爱一场吧,只愿应了那句话: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第四篇:马原论文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贫富差距

临床36 杨拓 2132001127

【摘 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我国的贫富差距也呈扩大趋势。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考察我国三十多年来的贫富差距,其原因主要是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仍处于不平等状态,所有制关系的调整与变动以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在渐次削弱。治理对策应该从切实提高劳动在收入中所占比重,毫不动摇地坚持“两个主体地位”,加强顶层设计提供有力保障等方面入手,从而为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关键词】 贫富差距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共同富裕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贫富差距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 GDP 和人均收入都出现了超常增长 而与此同时,我国贫富差距也呈扩大趋势 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1994年,我国贫富差距是逐渐上升的,在 20 世纪 90年代末出现短暂的下降后,又开始逐渐上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不能不说是对我们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背离,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中国梦”的实现。本文将通过马克思经济学深入分析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成因,进一步深化对实现共同富裕路径的认识。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基本状况

改革前夕及改革初期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总体上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上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在0.2 以下,而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也在 0.21 到 0.24 之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尼系数逐年扩大,2000 年达到0.417,超过国际上公认的0.4 的警戒线,此后一路上扬,2003 年全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48,2008年达到 0.466。据测算,中国目前亿万富翁已超过1000人,百万富翁300万人。与此同时,我国还有近5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仅占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则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这方面的差距甚至超过了居西方国家贫富差距之首的美国。据此看来,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二、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探讨

导致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因素,又有社会因素;既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又有政府行为方面的因素;但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仍处于不平等状态

贫富差距源于收入分配不公,而收入分配不公又源于初次分配 对初次分配影响最大的核心问题是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对此,马克思也曾做过形象描述: 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交换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决定本质上正如马克思先前所描述的一样,而且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劳动力相对价格的变动愈发不利于劳动者。2.所有制关系的调整与变动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 所谓的分配关系,是同生产过程的历史规定的特殊社会形态,以及在人们生活的再生产过程中互相所处的关系相适应的,并且是由这些形式和关系产生的。这种分配关系的历史性质,就是生产关系的历史性质,分配关系不过表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由以前的相对平等状态变成现在的完全不平等状态,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掌握着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而广大普通劳动者一无所有。在这种境遇下,为了利润最大化,一些私营企业主总是把工人的工资压低到不能再压低的水平。一些企业领导层凭借自身行业优势,在使自己获得高额收入的同时潜在地抬高了本行业职工的福利收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高收入利益群体,拉大了不同行业职工个人收入的差距,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3.以 按劳分配 为主体的分配原则在逐渐弱化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具体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原则。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在分配方式上只能实现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不同人群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性质及其多寡不同,而且呈现出“多者愈多”“贫者愈贫”的不均衡发展态势,这就必将导致“按劳分配”逐渐被“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取代,使得当前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正在被逐渐边缘化。

三、解决贫富差距的路径初探

邓小平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扭转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有利条件。

1.切实提高劳动在收入中所占比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资强劳弱的现实境遇下,要切实扭转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就必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一是要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刚性增长机制,保证职工工资性收入和平均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都不能低于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幅度。二是要建立健全工资协商制度,通过三方协议来解决相应主体缺位的问题,要进一步推进工会阵地建设,完善工会相关法律法规,使工会成为劳工利益表达机制的有效路径。三是要认真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的相关规定,促使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落到实处,严肃查处企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不良行为。

2.毫不动摇地坚持 两个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的主体地位,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马克思 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国企改革 创新国企运行模式 大力发展各种集体经济等手段使公有制经济以更大规模 更快速度发展;必须在加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提高公有制经济质与量的同时,保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尤其是在总利润,总就业人数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只有保持这样一种优势,才能为实现按劳分配共同富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3.加强顶层设计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新探索,要求紧紧围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在这一总体思想指导下,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变GDP至上的观念和做法,要求发展要更多地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问题。这说明我们不能总是靠牺牲公平来保持经济增长,因为这种增长是竭泽而渔,不可持续既与中国共产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精神相悖,也与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共同富裕背道而驰。全会还特别强调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应该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指导思想,这就突破了促进农业发展就是帮助农民的理论,是对农民主体地位的高度肯定,必将对缩小城乡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起到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资本论: 第 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3.4 李实,罗楚亮《中国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第五篇:马原论文

论如何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摘要: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至今已有三十三年,这是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三十三年,也是坚定道路深化改革的三十三年。新世纪以来,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如何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头等大事。

关键词:结合国情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党政建设

正文:

首先,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又包含两部分内容,即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与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革命前辈已经指出道路,并在过去的三十多年很好的验证了这一道路的正确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至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结出了两大理论硕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理论成 果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其理论成果为邓小平理论。这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这两次历史性飞跃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迪,其中主要有:中国共产党是善于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永远常青的科学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宝和解决中国问题的金钥匙;创新是我们党和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继承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开辟了一条在经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孕育和启迪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正确的抉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包括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性质、基本方向、基本宗旨以及由此决定所必须采取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分配方式、发展方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确定。概括地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在“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指导下,不断解决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这两大课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在三者的相互关系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基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任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深化各项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新时期如何坚持从严治党①:从严治党 首在落实责任;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就做不到从严治党。经过这些年努力,各级建立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抓好党建,是各级党组织最大的政绩。“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连日来,总书记的这一论断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考核,首先要看抓党建的实效;对领导干部的考核问题自去年以来颇受高层重视。特别是去年12月,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时期如何坚持从严治党②: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 拧紧思想建设“总开关”,确保党员、干部精神上不跑冒滴漏 ;今年4月29日,中央纪委发布了四川省原副书记李春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消息,通报指出,李春城“滥用职权进行封建迷信活动,造成国家财政资金巨额损失”。让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谨防“牛栏关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现代社会,政党作为一个组织,要想运行得好、有战斗力,制度保障是最基本的。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总书记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放在一起强调,是有着深远意义的。”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认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不能是两张皮,各干各的,而要相辅相成,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总书记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放在一起强调,是有着深远意义的。”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认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不能是两张皮,各干各的,而要相辅相成,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今年4月29日,中央纪委发布了四川省原副书记李春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消息,通报指出,李春城“滥用职权进行封建迷信活动,造成国家财政资金巨额损失”。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谨防“牛栏关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现代社会,政党作为一个组织,要想运行得好、有战斗力,制度保障是最基本的。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总书记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放在一起强调,是有着深远意义的。”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认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不能是两张皮,各干各的,而要相辅相成,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新时期如何坚持从严治 党③:从严治党必须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 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使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保持自我警醒的重要方式。新时期如何坚持从严治党④:让干部时时感到戒尺就在身边 从严选任,防止“带病提拔”从严考核,防止“为官不为”从严监督,“为官”就该“不易”新时期如何坚持从严治党⑤:改作风,一场输不起的战斗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要运用社会组织实现和谐社会;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建设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下载马原论文 大学生恋爱矛盾与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原论文 大学生恋爱矛盾与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原论文

    《实践论》和《矛盾论》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

    马原论文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有感——小议唯物主义史观和共产主义之于我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后称《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巨著......

    马原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既是一个实践课题、也是一个理论课题,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研究 。就青年来说,青年发展是青......

    马原论文

    从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看全面振兴中国制造 财务管理1501 虞坤 201505171011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预备、过渡、发展。每一个阶段的跨越无不是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

    马原论文

    “美”是主观感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论文) 一、引言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美‛来描述身边的事物。看到奇山异水时,我们说风景‚美‛;看到俊男靓女时,我们会说他/她长得‚......

    马原论文大全

    建设生态文明,建成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此次十八大报告中一个新的创新点就是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报告指出“把生......

    马原论文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 作者:张峻绮 学号:201503009003 单位: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一营二连......

    马原论文

    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摘要: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社会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包括行动和意识两个方面。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行动来源于意识,而意识来源于认知,认知又来源于日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