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喜涛学习历史关心政治
学习历史关心政治
近来本人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事着党的教育事业多年,更应认真地去认识党,走进党,融入党,激发起内心深处对党的热爱,重点应学习历史关心政治.激发起内心深处对党的热爱,并将这份对党的热爱化为工作的动力.在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后,使我对党有了更深的认识,胡锦涛同志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胡总书记指出,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胡总书记说,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胡总书记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学习了“七一”讲话,使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要经常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员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党员应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对一个人来说,能做到这几点真的很并不容易,尤其是那一身正气,一心为他人,我想也只有真正的党员能做到,更让我觉得能成为一名党员是何等的光荣。我会把胡总书记的话牢记在心,用此来做为自己前进和努力的方向。我知道我很难全部做到,但我会不懈的努力。本人也深信我党能进一步实行政治体制改革者在经济上走在世界前茅后在政治上也能进一步理顺
各种关系,用事实证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和正确对的.
第二篇:开 单 喜 报
喜 报
恭喜奥莱广场市场部卓海伦同事,喜签奥莱商铺5102一套,售价630000!努力在哪里成交就在哪里。
希望大家都向开单的同事学习,大家一起努力,加油共创佳绩!
2015年 5 月 1 号
奥莱广场市场部
第三篇:历史+梁涛+方案设计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情况:开国大典、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及发展情况。
二、能力与方法
1、识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2、在教师指导下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内在关系、建立的意义和特征。
3、学生通过课前网络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采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课堂的交流、讨论、分析、归纳、探索,培养学生联系社会实际、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学习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高度民主的政治体系。它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
2、认识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逐步完善。树立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意义。
难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过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管理国家的高度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立的原因、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教学方式
切实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用具
搜集、剪辑有关“人大”“政协”、少数民族的录像和资料,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第1页(共8页)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课前发动学生各历史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收集“人大”的选举和职权、“政协”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资料,要求有条件的同学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好记录。组内进行讨论,归纳,准备课堂交流。
2、预习课文,思考课后“阅读与思考”和“自我测评”。进行合理的整理。
(二)导入设计 教学导语
西方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建立起代议制和两党政治,那是资 产阶级的民主。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后,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来确保我们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当家,做国家的主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23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设计意图
本模块贯穿古今中外政治制度演变的线索。这里以中西对比方式导入、点题,意在引起学生关注。
屏幕打出以山水蓝天为背景的本课标题:
第二十三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设计意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结构
一、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1、新中国成立的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2、开国大典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背景、内容、性质
2、颁布的意义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1957年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确立:以宪法形式确立 1949年9月《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性质: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3、意义: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昭示了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4、曲折: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人大”建设趋于停顿;“文革”时,名存实亡。
5、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断发展完善。
6、认识:只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会顺利发展。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多党合作——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2、确立:1954年以宪法形式确立。
第2页(共8页)
3、性质:是我国的政党制度。
4、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6、意义: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7、曲折:1957年严重破坏;:“文革”时瘫痪
8、发展: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1、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2、确立:以宪法、法律的形式确立
3、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
4、新阶段: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 六、三大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的作用
设计意图
本板书设计,供教师参考,以便更好地理解本课知识结构,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疏理、掌握这些知识结构,同时可在巩固新课时灵活应用。
(四)师生互动
一、开国大典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次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情景营造
请全班同学齐读毛泽东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感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基本胜利的形势。
课堂设问
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的时、地、任务、内容?
要求学生看书回答。
情景营造
放出开国大典图和国旗,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时的情景。
问题2:为什么说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特色?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分析得出答案。
问题3: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和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历史得出答案。
二、第一部宪法
情景营造
放一分钟一届人大通过宪法的录象,让学生感受第一部宪法通过情景。课堂设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目的、性质、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要求学生看书回答。
2、要求学生分析部分宪法条文,回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怎样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2)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3)宪法颁布有何意义?
设计意图
第3页(共8页)通过上述,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对宪法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归纳能力。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确立:以宪法形式确立 1949年9月《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性质: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3、意义: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昭示了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4、曲折: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人大”建设趋于停顿;“文革”时,名存实亡。
5、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断发展完善。
6、认识:只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会顺利发展。
情景营造
放一分钟一届人大开幕式录像,并要求学生看后快速看课本137页内容。课堂设问
问题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注:所有提问均投影。)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共同纲领》的规定,特别是1954年宪法的正式规定。)
设计意图:看录像以增强直观感,看书是让学生自已归纳,并得出决论:是以宪法形式确立起来的。
问题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者有何区 别?
要求学生快速讨论回答。接着课件打出参考答案。(内容见课件)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上述三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问题3: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请学生根据《共同纲领》内容回答。(参考答案见课件)(提问请概括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请学生快速阅读并简要归纳课本137页宪法关于全国人民代表职权的规定。设计意图:上述两问是让学生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和全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联系和区别,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同时解决课后自测题。(各问在学生讨论和均投影出参考答案。)
问题4: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高度民主的,它的实 行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请学生归纳课本138页的第一段和表格内容,结合投影出的材料以及课前自己所掌握资料,分组讨论,各舒己见,概括回答上述问题。(提问后,教师可提示并说明自己的看法:
1、与西方比较:三权分立,两党政治不适合我国;
2、中国仍处于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3、选举制度:人民代表普选产生,有高度的民主性和广泛性。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及全国人大的最高权力。)(在讨论中也许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故教师应作好充分准备。如:人大代表有何权利和义务;允许自己推荐自己做人大代表候选人吗?在押人员有无选举权?等等。也可教师提出让学生去探究。)
设计意图:
1、通过提供新情景和有关材料使学生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培养正确价值观。
第4页(共8页)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
(演示)教师演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构图表。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这一图表,并简要加以说明选民与人民代表的选举、监督 负责的关系,政府与人民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人民就是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管理国家,实现当家作主。使学生全面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时间允许可请学生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全面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认识人民与人民代表、与政府的关系,进一步认识这一制度是高度民主的。从中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问题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有何意义?
请同学朗读138页大字第二段内容。接着投影意义主要内容,以加强对意义 的掌握。
问题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经历了怎样曲折发展历程?你认识到了什么
第一问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归纳课文要点回答。第二问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参考答案见课件)
设计意图:曲折发展历程,在下节有专门讲述,故此处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解决。无需用过多时间,这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突出了前面重点,节省了时间。第二问要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从而得出认识:什么时候坚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在什么时候就得到顺利发展。因此,今天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以培养爱国精神。如何进一步完善呢?可请学生进一步讨论,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参与意识。
师:我们的国家实行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由此导入第二方面内容。)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多党合作——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2、确立:1954年以宪法形式确立。
3、性质:是我国的政党制度。
4、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6、意义: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7、曲折:1957年严重破坏;:“文革”时瘫痪
8、发展:1982年提出成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课堂设问:
问题1: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主党吗?请学生回答。
接着投放出八个民主党派情况的表格。提问学生:前苏联和前东欧各国大多 是一个政党,西方各国大部分实行两党政治或多党制,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本138页至139页内容后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从
1、西方的政党政治不适合中国国情;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础;
3、1949年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共同参加新政协;
4、1954年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立等方面提示。(参考答案见课件)
第5页(共8页)设计意图:
1、让学生掌握这制度建立过程。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问题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请学生快速回答。
提示:西方的两党政治中,一个是执政党,一个是在野党,两党互相竞争,互相攻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接受领导,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多党团结合作的关系。
设计意图:
1、进一步理解这一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制度的内涵。
接着请学生简要介绍采访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情况。投影1949年新政协选出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名单;中央重大决策征求民主党派意见;政协会议讨论国家大事和政协提案等资料。
问题3:请学生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设计意图:
1、通过提供的新情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参政议政,多党合作的内涵。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
问题4: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是什么?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指导思想是什么?现在坚特发展这一制度的指导思想又是什么?
请学生阅读课文快速回答。(参考答案见课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能力。
问题5:请列举事例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要求学生结合内容、讨论回答。
教师提示:
1、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一届政协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对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2、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成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调动了民主人士的积极性,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发展。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教师演示图表,归纳这一制度确立、曲折、发展历程。边演示边提问,使学生掌握这一制度形成、发展全貌。以落实基础知识。
师:新中国建立初期确立的另一重要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1、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2、确立:以宪法、法律的形式确立
3、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
4、新阶段: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
情景营造
播放《爱我中华》歌曲,投影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要求学生分析歌词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们是各族平等、统一的国家,各族人民热爱祖国。)
(设计意图)美妙的旋律、欢快的乐曲、熟悉的歌声,把学生带入浓厚的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中。把学生的热情推向高潮。同时用学生最熟悉的歌词思考
第6页(共8页)民族关系的核心内容而导入课文。
课堂设问
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一内容中的前提、原则、目的是什么?
(请学生分析140页第一段回答。)
参考答案: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下,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目的是促进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和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设计意图:
1、使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2、培养分析能力。问题2:为确立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先后在哪些法律文本中作了相关规定?
参考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其中标志着进入新阶段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能力;使学生了解这一制度的发展情况。问题3: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制度的实施起到了怎样作用?
(投影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材料。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方面归纳分析课文和投影内容。)
参考答案:政治上:实行后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100多个自治州、自治县,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经济上:各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民族自治区日益繁荣与发展。
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分析提供的新材料和课本相关内容,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它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团结以及国家的统一。进行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问题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
提示:由于时间关系,此题可作为学生课外作业。
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不断提问学生,结合多媒体动态,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形成本节知识结构以及它们的内在关系。
2、引导学生归纳以三项政治制度为核心建构起来的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其主要职能是政 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坚持国家统一、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共同 繁荣的重要政治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掌握整节课内容的结构和特点,进一步深化知识。
3、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各项政治体制的建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不断提问,让学生不断补充完整。(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科技文化教育、国际地际迅速发展和提高来说明。接着可以进一步以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标准说明这些政
第7页(共8页)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制度。)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三项政治体制的认识,并进一步培养爱党、爱国情操。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和方法。
课后活动建议:
对所学三项政治制度,可任选一项,分组进一步搜集和采访本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了解他们参政议政情况和人大、政协职能、民族区域自治情况,思考哪些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整理成文。
教学后记
本课内容多,理论性强。为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前教师、学生一定要做充分准备。如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等。课堂中应强干弱枝,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不断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切实贯彻学生为主体思想,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是学生能够投入的更多。
第8页(共8页)
第四篇:怎样学习政治历史发言稿(定稿)
怎样学好初中政治历史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说学习政史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收获。
政治、历史学科是我们中考的必考科目,中考政治和历史部分共同组成文综试卷,共计120分,要想提高文综的成绩学习方法很重要。下面我来说说具体的方法。
二、方法:
1.抓基础、重平时。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2.多看书、会看书。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历史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更需要的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政治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3.听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4..阅读教材的方法。主要是解读。一般地说,阅读包括认读和解读。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文字含义。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阅读中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理解书面材料中的潜在的意义,然后把理解到的潜在的意义同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才是有效的阅读。阅读的方式,有泛读和精读之分,要求也不一样。此外,为提高阅读的效果,可以在阅读时做必要的笔记,或在阅读材料上(如教科书)做一些提示性的记录,如画线、标符号、写批注等。要熟悉教材,就要把教材精读数遍,一般是逐字逐句地读,不放过课文的注释和插图。然后要背教材,各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背的时候通常是先读一遍要背的内容,然后边写边记忆。过一段时间后,再在脑子里如放映电影一样地重过一遍。由于记忆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其间伴随着遗忘,所以在进行下一步的时候,有必要再对前边的内容简略地重复一下。记忆就是这样在迂回中不断前进的。
5.记忆的方法。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形象、逻辑、比较、归类、提纲、图表、谐音、歌诀、数字)等等。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要注意理出线索。
6.练习的方法。练习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考察记忆能力的,把书背会了,就行.一类是侧重于考查思维的,这一部分题目如果你没有那个能力,书背得再多也没用。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学会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7.复习的方法。“学而时习之”,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达到“在脑子里翻书”的境界,对教材相当熟悉。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等,每一种类型的复习目的、复习范围、复习要求是不同的,这需要在进行具体的复习时加以了解和适应。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复习提纲、重点阅读、比较相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构建知识体系等,并与练习相结合。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因为政治、历史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
8.答题的方法。政治、历史对文字组织的能力要求很高,平时一定要多加锻炼,多做些文字题,不要图省事而只做选择题,不愿练习问答题、材料解析题,不能只重答案,而不考虑组织语言。
目前所学的政治很简单,几乎都是强调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考试时你只要以接受到的最真诚的道德知识加上书上的标准答题就行。政治学科“题目在书外,观点在书内”,也就是说,政治题目的背景材料是随处可取的,千变万化,灵活运用的成分多,大部分题都是要求运用课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时事。你想指望背一背就能应付,不大可能,但,既然观点在书内,也就是说,千变万化的材料要考的依然是书上的知识点,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中,因此,我们只要平时认真听课,把课本上的知识熟练把握、理解透彻,经过一定的训练,便能做到。
在答题时,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是按点给分的。在分条时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
这就是我说的学习政史的方法,当然同学们或许有自己的好方法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分享交流。最后希望同学们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成绩能更上一层楼。谢谢。
第五篇:贾府婚礼庆典执喜单
贾府婚庆(柴里场)执喜单
红总:李尚河
执喜:张同顺、张学林、靳西兰、谭福真、崔明、李汉英、杨栋、物品保管:周爱国
发工作烟:周建国
贴喜联:李思伟、王凯
物品摆放:全体执喜人员
放鞭炮:杨栋、甘信福、张先董、徐圳
来宾签到:马超、刘旭
陪喜公婆整席敬酒:李尚河、武圣凯、马超
陪新郎新娘敬酒:杨栋、甘信福、王凯
物品回收:武圣凯、马超、刘旭、王凯、赵勇、甘信福、徐圳 喜公公喜婆婆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