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寺村调研报告
我镇根据区委宣传部关于开展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状况的调研精神,认真围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这一主题,对我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
弥陀镇辖16个行政村,184个农业合作社,农业人口28809人。目前,我镇农村干部群众的总体思想状况是好的,比较稳定,表现在:广大干部群众对党在农村的现行方针、政策是满意的、拥护的,特别是对党中央、国务院关注“三农”问题,切实为农民谋利益的重大举措表示坚决拥护;通过多年的宣传思想教育,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自身素质、民主意识普遍得到提高,村干部一心一意为农民着想,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农民也比较关心村里的事,积极响应村两委的号召,支持村两委的工作,主动参政议政,干群关系较为融洽;农民增收致富的信心增强,致富本领加大,渴望富起来的心情迫切,村两委会干部适时加以引导,农民在致富路上步子迈开了步子。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农民对党的方针、政策在宣传、理解上有偏差,当涉及到个人利益一时得不到满足,就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如聚众闹事、无理取闹、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访等;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能力差,有的只管自己的事情,村里的事、他人的事漠不关心、不过问,形成“你喊你的,我做我的”的局面;农民有富起来的愿望,但缺乏带人致富的思想,小富即安、未富亦安,不敢闯、不敢试、不敢冒风险,村两委会鼓励他们干什么,有时不敢干,只等别人干好得到实惠时才去做,等、靠、要思想严重;在一些村干部中工作不求上进、做
1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还相当严重,因受到现行的村换届选举三年期的影响,工作中怕得罪人,遇到矛盾绕道走,或把矛盾的解决推到上级,缺乏长远打算和长远规划;有的村两委班子一直形不成合力,遇事互相推诿,工作相互扯皮,严重影响了村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村党支部书记不能很好的发挥“领头羊”作用,党组织形成不了核心,缺乏凝聚力,党员双带作用发挥不明显,没有培养党组织后备力量。
二、农村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是抓好阵地建设。镇建成了一个面积300平方米的镇综合文化站。全镇大部分村都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并藏有各种图书,主要是科技、法律、农业、林业等各方面内容。联合、金华、来龙山3个村拥有自己的农村书屋。来龙山、泸弥、群利村修建了集办公、培训、文化为一体的村级服务中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样板。16个村都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定期组织党员、村民学习党的知识、法律常识、致富信息和技术。全镇农村自发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各村组织村民参加政府的扭扁担、划拳等趣味活动。三度、潜力村建有农民健身工程,适时组织群众自娱自乐文体活动,特别是农闲时节,农民自娱自乐,参加文化活动高潮迭起。16个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每月16场,保证了群众看好电影。弥陀社区成立了鼓号队、腰鼓队各一个,人员40余人,每年春节开展一次火龙灯表演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镇党委按照宣传思想工作要求和各村的实际需要,经常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联村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基层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同
农业科技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每年举办多次由党员、村班子成员、产业化大户、普通农民自愿参加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和劳动力就业培训班,邀请专家宣讲授课,现场解答群众问题,取得了很好效果。为了开拓视野,镇党委推荐来龙山村的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参加区委组织部组织到山东寿光考察学习蔬菜。镇党委还要求每名党员干部都掌握一项农村实用技术,熟悉一套政策法规,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期间,镇党委组织了由全镇14名大学生村干部组成的宣讲团,分三个组巡回到17个村(社区)开展科学发展观宣传活动,把全镇学习实践活动推向更高层次。大学生村干部宣讲团采取召开党员大会、深入田间地头、个别走访党员干部和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在村务公开栏内编写专题板报、组织群众在远程教育点收看科学发展观宣传片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鲜活的事例,抱着向基层党员学习的谦虚态度,向全镇农村党员宣讲科学发展观,宣传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宣传现阶段党的惠农政策,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创新致富门路,鼓励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服务“名酒、名园、名村”项目建设中,组织镇村干部深入农户,宣传项目实施具体内容、目的和意义,从而提高群众主动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镇党委专门安排人员负责跟踪项目宣传报道工作,从项目进度、取得的成效、创新举措、先进经念、优秀典型等方面写信息、编简报。会场、工地、检查现场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三、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的一些政策宣传不够到位。
2、有些地方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缺少应有的威力。一些村的个别村干部轻视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挤掉”思想,没有把宣传思想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不少干部还存在着“重物质动力、轻精神鼓励”的现象,只注重抓改革、抓建设、抓经济,不过问改革、建设、发展中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理论教育群众不愿接受,好的办法不多,导致群众对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怨恨多、抱怨多,对村干部产生抵触情绪。
3、受村民自治法的影响,村干部的积极性不高。一些村民在换届选举中,因没有把自己心目中的候选人选上,对当选者凭空制造事端,百般刁难,组织一些不明真相的村民无理取闹,使村干部无暇顾及其他事情,陷于解决农民纠纷、调解的被动局面。
4、在宣传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因镇财政财力有限,大部分村又是空壳村,资金投入不够。
5、四、加强和改进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建议
做好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农民,动员农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结合我镇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搞好基层组织建设。要做好对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核心问题是要搞好自身的建
设。因为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基础和依托,是党和政府与农民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脚点。注重选强配齐村班子。以“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原则,优化村级班子建设。我镇在来龙山村进行了 “公开招募、三关遴选”村党支部书记试点工作。来龙山村是全镇较有名气的“疙瘩村”,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以致于每届换届选举时都出现问题。在工作中,我们严把三关,精心选拔优秀人才。唐地莲同志以群众推荐票54票,党内23票当选来龙山村党支部书记,党员和群众信服了。以“公开招募、三关遴选”村党支部书记换届为契机,拓宽渠道“选”,重点把强人、能人、带头人选配进村级班子。对搞内耗的“瘫班子”、能力差的“弱班子”、思想旧的“庸班子”和不敢抓工作的“软班子”大胆进行调整。
2、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要通过干部岗位轮训、科技培训和理论学习,帮助他们走出“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会”的困境,使他们成为党的政策宣传员、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政府与百姓的联络员、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同时,加强对骨干后备力量的培养,使他们肩负起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
3、运用多种教育手段,用社会主义思想占稳农村阵地。一是树立教育理念。重点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现阶段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教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占稳农村阵地。二是提高农民素质。紧紧抓住提高农民素质这个核心,通过镇党校、农村远程教育点
等培训基地,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制订切实有效的培训计划,在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功夫。三是转变群众观念。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懂得“什么是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强化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积极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四是树立文明新风。以创建文明村、文明户为载体,弘扬正气,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为主要内容,形成“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文明和谐”农村文明新风尚。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户活动,把农户建成充满创新精神、富有生机活力的文明细胞。在潜力村创建区级文明村的基础创省级文明村。五是建立文化阵地。镇村都要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投入,使农村娱乐有载体,活动有场所,致富有奔头,用昂扬向上的先进文化引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第二篇:寺口村调研报告(几年前网载)
寺口村调研报告
一、寺口村基本情况
寺口村位于古市镇东南部,距县城 约8公里,地势平坦,地理位置较优越。全村有3个自然村,11个生产小组,252户、693人,20名党员,有1户养猪专业户,3户茶叶种植示范户。现有耕地794亩,山地面积62亩,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有28家茶叶加工户,村民收入主要收入来源于茶叶种植和加工。全村茶园面积已达542亩,占耕地面积的 68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314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3554元。集体经济收入9000元。村民生活虽不富裕,但民风纯朴,热情好客。
二、寺口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调研中,我们发现寺口村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有些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说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困难和问题的一个缩影。
1、公益性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环境较差。该村因集体经济薄弱,公益性基础设施除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已经开通外,其他基础设施仍停滞不前。较为突出的:一是道路路网。全村只在2003年建了一条宽3.5米、长1050米的康庄公路,其他各自然村间的道路均未硬化,路面依然是"高低不平、宽窄不
一、坑坑洼洼。调研发现,该中心村的一条主道因排水沟不畅已成了水路,即使是晴天也难以走过。二是新村建设。因规划滞后,村民建房杂乱无章、分布无序。加上中心村内老房连建居多,不易拆建和翻修,至今破烂不堪多已无人居住而成了“空心村”。即使有的已新建了房屋,布局也不合理,门路不宽畅。目前“农民建房难”成了该村村民反响最大的问题。据了解,全村已近十年没有安排过建房指标,急需建房的农户多达50余户。三是农田路渠工程。经实地勘察,位于外窑岗东面的500多亩连片的农田没有一条标准的路渠,生产还处于肩挑背扛的阶段,干旱季节还得利用抽水机抽灌,加重了生产成本,效益明显低下。对此村民怨声载道。四是饮用水工程。到目前止,只完成了外线工程(仅此就已欠了2800元)。生活用水仍然是70年代安装的简易自来水,因年久失修,管网已多处破裂,时常出现断水现象。五其他设施方面。如文化活动设施尚未健全,村民没有可活动的场所,文化精神生活较为匮乏。此外,村内主要路口没有安装路灯,夜晚出门还得带上手电筒;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缺少必要的垃圾箱,生活垃圾难以集中处理。
2、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发展后劲不足。该村属于经济基础薄弱村,2005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为9000元(系承包款和租金),还不够村干部每人每天仅8元的误工支出,至今已负债运转。据统计,集体经济已累计负债39000元(不含正在建设的寺源公路政策处理费8万元及急需兴建的自来水工程和路渠配套工程费)。原因在于:一是集体资产不多。调查发现,该村集体所有的资产仅有20亩的果园、25亩的茶园、62亩的统管山、1个茶青市场及1 座鱼塘和学校、会堂、仓库各1所。二是资产未得到有效盘活。经了解,该村集体资产盘活十分有限,大部份资产早已被低价承包,如茶园和桃园分别于98、99年以700元的年承包款被人承包,承包期为15年。鱼塘三年承包款仅为5400元,仓库120元一年,大会堂年租金扣税后仅剩6000元。且大多承包款已一次性上交,因承包期均未到期,今后几年已没有收益。茶青市场被闲置,统管山及周边的荒地也未集中开发利用。三是项目开发建设少。由于基础差,缺乏启动资金,加上前几年该村干群思想保守,积极性不高,不仅在农田开发、溪滩改造等项目上没有争取机会,相反该村所有的低山缓坡、溪滩、荒地早年在望松乡土地治理中被整体包装列入了农保地,项目开发难上加难。据悉,该村十多年来没有开发过一个能产生效益的项目。
3、老弱病残群体比重高,脱贫解困难度较大。调查发现,该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123人,70岁以上的有48人,80岁以上的有12人,90岁以上的有4人。全村共有单身孤寡人员60余人(其中35-50岁间的近30人),可称得上名符其实的“光棍”村。目前,该村尚有7户低保户,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贫困户有31户,占了总数的12%。从村会计提供的资料显示,有90%以上是因病因残返贫致贫的,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大多已无力脱贫。
4、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仍然不高。近年来,农民收入得到了稳步增长,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增长幅度不大,据资料显示,2005年人均收入相比去年只增长了146 元,低于平均收入水平的村民近占40%。走访中发现,全村还有36户没有装上有线电视,还有1户没有拉上电灯。村民的生活仍较艰苦,持续增长面临诸多困难。一是渠道单一。增收主要来源于茶叶良种改造及茶叶深加工和规模的扩大上。二是空间狭小。调查发现,通过改造茶叶良种增收不是那么乐观。该村茶叶良种种植面积已占茶叶总面积的35%,虽然从数据上看还有一定的空间,但受技术、资金限制及群众眼前利益的影响(改造需3年时间才有效益),良种改造的幅度有限。茶叶加工增效上,因受场地、资金、市场等因素的限制也不容易。走访后得知,该村有一加工户共购置了6台茶机,很想扩大规模,但因没有厂房用地无法扩建,至今还有3台茶机被闲置。三是劳动力素质不高。该村693人,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仅为1/3,未成年人1/3,老年人、失去劳动能力的的人占到1/3。即使是青壮年,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人不多。且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大有人在。
5、村两委班子组织战斗力不够强。该村两委共有4位成员,支委、村委各2人,现任书记叫刘宪强,今年45岁,高中文化,在县城开出租车。主任叫张信根,今年36岁,初中文化,是个装璜师傅。走访座谈中了解到,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较为团结,工作思路也较清晰,但受资历、年龄、经验、性格等因素的影响,胆量和魄力欠大,组织能力不够强,尚缺乏应有的战斗力。
三、对寺口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如何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抓好寺口的新农村建设,通过调研,引发了几点粗浅的思考:
1、理清思路,尽快制定发展规划。规划是事业发展的先导,没有一个好的规划,新农村建设也将无从着手。为此,一方面,要从本村的实际出发,尽快制定寺口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主攻方向,方法措施。另一方面,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加快新村规划步伐,尤其要先解决住房困难户、危房户的建房问题。针对寺口村村庄布局及发展趋向,宜选择秃山背、麻车坌区块予以分
期分批规划。由于该地块早年就被列入农保地。为此,县政府要加强对城建、土管等部门的协调,妥善调剂寺口新村规划用地指标,并督促尽快给予编制,切实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
2、突出重点,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针对寺口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实际,必须突出重点,分清轻重缓急,确定安排好建设项目,分期分批实施,逐步予以完善。首先是要建设好一条路基宽10米、长1800米的寺源公路,缓解已建康庄公路的承载压力,解决本村沙石、松树等资源的开发及水果等农产品的出路问题。其次要改善农田路渠配套工程。按照现代化农田示范基地标准和要求,动员广大村民投工投劳投资,建设好外窑岗东部500连片农田的道路及引水工程,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改善村民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收。三是加快饮用水工程建设。安装自来水内线管网,让村民早日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四是利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项目实施的良好契机,购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安放在适宜的地点,对全村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改善民居环境。
3、盘活资产,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现实情况看,村集体经济依旧是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主体,离开了集体经济的支撑,新农村建设将成为空中楼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寺口村解决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根本出路。一要盘活存量资产。对闲置的茶青市场、校舍等集体资产,通过整修或翻建后出租或转让,为集体经济培育稳定的收入来源。对被承包已到期的果园、茶园、鱼塘等资源性资产,通过公开招标等形式重新发包,提高经营效益,实现收益最大化。二要依托资源发展。要充分利用本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的优势,依托溪滩、山地、耕地等自然资源,精心包装,充分挖掘、积极争取开发建设一批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如利用本村空闲宅基地、空置住宅、荒坡地、废弃地和零星的屋边、地角地、溪滩地较多的实际,进行土地集中整理开发工作,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拓展集体资源运作空间,并实施宅基地还田、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开辟集体经济新的收入来源。
4、拓宽渠道,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使绝大部分农民走向富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为此,今后一段时期,在促进寺口村农民持续增收问题上:一要抓好茶叶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加大茶叶优良品种改造力度,优化茶叶种植结构,力争三年内优良品种比例达到茶叶种植面积的90%以上,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要促进茶叶深加工。经常组织各加工户互相学习探讨加工技术,进行经验交流、改进制茶技术,引进先进工艺,并在新村规划中尽可能为茶叶加工户留足厂房用地空间,以扩大茶叶加工生产规模,逐步改变目前寺口村茶叶加工“低、小、散”的状况,提高规模加工效益。三要加强科技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一些先进科学技术,聘请茶叶专家、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为农民群众讲授茶叶种植科技知识,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提高茶叶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
5、扶贫解困,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对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寺口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要继续完善和落实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措施,尽可能的帮助和解决贫困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问题,尤其对于特困户要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县政府也要积极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降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起报点,提高受险覆盖面。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低保政策,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使广大村民基本达到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无依无靠者有“五保”的局面。
6、注重培训,强化村级班子建设。村干部是带领群众致富、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沿指挥者和组织者。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村领导班子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为此,上级干部管理部门要重视村干部的素质培训工程,将村干部的培训列入干部培训教育规划当中,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定期举办以新农村建设政策法规、领导艺术、经济管理等为内容的村级干部学习培训班,提高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和组织工作能力;还可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拓宽发展思路,转变思维方法,强化发展、竞争意识。此外,要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充分调动积极性,以增强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第三篇:乡镇寺坪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镇**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产业发展现状
**村地处**镇政府所在地,人居较为集中,经济较为活跃。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426户,1680人,劳动力380人,有耕地1800亩,退耕还林1700亩,年农业总产值575万元,人均占有粮30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1853元。
全村现有山茱萸1700亩,年产100万元,人均595元;核桃700亩,年产30万元,人均178.6元;年出栏商品猪1500头,年产150万元,人均892元;劳务输出125人次,年收入25.2万元,人均150元。山茱萸、核桃、养猪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保障。
农村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村三条通外公路已水泥化、柏油化,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有60%农户住进宽敞明亮的小洋平房,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均达到80%以上。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了“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并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各行各业人士共同参与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二是广泛宣传,制定工作规划。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板报、会议、宣传材料等进行了广泛宣传,组织各级干部和产业带头人开展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一村一品,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镇村干部能够立足本村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制定出示范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一村一品”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今年举办培训班12次,培训45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20份,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每组培养了2-3名农民技术员。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力度,加快农村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实用技能,实现人才强村新突破。
四是分类指导,实现重点突破。按照“畜牧抓发展,林果抓科管,菌药抓营销,劳务抓培训”的工作思路和 “一业突破,长短结合”的方针,采取“抓大户建小区,抓协会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营销促增收”的办法,镇村领导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服务,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实现突破性发展。
五是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坚持从示范带动入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户、示范小组、示范村。通过典型带路将“一村一品”不断引向深入。形成村、组、户三级示范体系。以点带面,不断扩大“一村一品”的覆盖面。
六是组建合作组织,实行品牌经营。成立了核桃和养猪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三产”服务,拓展市场空间,努力树立产业品牌形象,形成产业发展聚能效应,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载体。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部分干部群众满足现状,“小农思想”严重,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特别是部分群众认为发展林果业、养猪业,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费力费时、受市场影响大,导致区域产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发展步子迈得不够大,产业聚能效应尚未形成,阻碍了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全面发展。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现该村林果业、养猪业仍停留在家庭小经济状态,做大做强意识不够,年用于发展产业的投入比重很少;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不足,年产业发展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滞后;村组干部在市场开拓与产业项目引进等方面缺乏创造,等米下锅思想严重;劳务输出没有带头人,难以形成劳务品牌。
3、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虽然群众种植山茱萸、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经营分散、技术推广滞后、资金等跟不上,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难以正常进行,年损失率在15%以上,导致产品产量低、质量差,造成了广种薄收。
4、基地建园质量水平低,良种比例小。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有8处,良种栽植面积不到35%;基地内种植高杆经济作物和药材,严重影响经济林木生长发育,延缓了结果年限;因群众未按初植密度和树种补植,密度过大,山茱萸与核桃混交,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5、加工水平低下,产品附加值低。山茱萸、核桃仅限于初加工,加工方法原始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值效益低下。
6、市场混乱,经营效益不佳。由于缺乏统一的营销系统和营销队伍,产供销体系不健全,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缺乏信息和科学的市场预测,造成产品抢购抢销或滞销的混乱局面,抵御市场
第四篇:新寺村党支部晋升实施方案
新寺村党总支晋档升级实施方案
根据镇党委关于党支部晋档升级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状况
新寺村辖25个社,1381户6984人,耕地面积7341亩。我村有党员129人,其中女党员21人,被镇党委定级“A类”。
二、2012年的发展思路
以“设施农业为主产业,加大小商贸及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民群众增收”为总体思路,结合本村情况,以发展经济为主体,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2012年目标任务
目前,我总支被评定为“A类”,将努力保持“A类”村级党组织。1、3月底已完成村党委的“双诺”工作,10月底搞完“双评”,年底兑现“双挂钩”。
2、阵地的建设工作。对村阵地全面进行一次新粉刷,阵地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
3、街道环境:从清理“三乱”(垃圾乱倒、污水乱流、房屋乱建),美化“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入手,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4、以新寺村商业支部为重点,纳新一部分商贸界致富带头人加入党组织,计划发展5名入党积极分子。
5、村各类宣传标语及版面进行更换刷新。
6、充分发挥村阵地功能,继续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方便群众。
7、着力解决湾里、西堡两个社的人畜饮水问题。
8、进一步发挥我村党员活动中心的作用,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和交流,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带领群众提高生活水平。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我村委会年晋档升级工作的开展,成立支部领导小组,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我村的晋档升级工作顺利进行,达到预定的目标。
新寺村党总支 2012年3月
第五篇:村调研报告
xx乡xx村调研报告
我村位于xx乡东大门,周边与xx乡、xx乡、xx镇等乡镇及本乡xx村接壤,本人自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切实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了我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现向县委组织部报告如下:
一、本村现状
(一)社会经济情况。本村有8个自然村和6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2030人,人口数居全乡第一。其中常住人口1117人,占总人口的55%,外出务工人口913人,占总人口的45%。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75元,集体经济薄弱,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
(二)组织建设情况。我村现有党支部一个,党员34人,其中男党员26人,女党员8人。年龄在30—40周岁之间的有2人,40—50周岁之间的有4人,50周岁以上的有28人,支部委员5人。各类规章制度完善,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公约》、《村民大会议事制度》、《计划生育协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实行党务、村务公开,村支两委班子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能做到任期有目标、工作有计划、党支部生活有安排,使村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三)产业发展情况。全村有稻田1364亩,山林17653亩。群众以种植水稻为主,2011年全村粮食产量650吨,村民粮食 1
需求能得到满足。全村有退耕还林面积8000余亩,林地流转面积7300余亩,油茶种植面积220余亩,有喂养土鸡、豪猪近1500余只的特色养殖场2个和喂养山羊、竹鼠及白玉蜗牛等一批特色养殖户。
(四)各类设施情况。我村所有村民小组均已通路,其中村主干道已硬化,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拥有率已达90%,卫星电视普及率100%,家家户户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互联网尚未开通。村组织活动中心今年将开工建设,农家书屋书籍及设备已配臵到位。村小学因无生源现已停办,现暂作村部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仅有部分公山和学校等为数不多的公用地,无经济收入,每年仅靠财政拨付的1万元工作经费勉强维持村支两委办公支出,村集体无力实施项目建设。二是村民综合素质较低。村民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保守落后,传统农民意识厚重,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只满足于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而不善于寻求更宽裕、更高质量的生活。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和奋斗共进精神,不愿意大胆创新。
三是基层组织较软弱。多数党员年龄偏大、思想僵化、村支两委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不能起到致
富带头人作用。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党员干部工资待遇较低,导致村级党员干部干事激情不高。具有致富技能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不愿回村服务,政治意识模糊,村中仅剩老人、妇女和儿童,共青团工作名存实亡,党组织得不到新鲜血液补充,战斗力量相对薄弱。
三、几点建议
一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要通过召开党支部成员会、党员大会和群众大会的方式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促进全村社会经济发展而共同艰苦奋斗。争取村组织活动中心建设尽早开工,使村支两委有一个固定组织阵地。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村支两委各项工作制度、设立“三制一卡”党员承诺公示栏、“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和组织党员参加党建活动等多种方式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在我村党支部和全村党员中的深入开展,从而提高村支两委、全村党员乃至普通群众的信心和战斗力。
二是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城乡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采取多种形式破解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问题。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对某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谁建设、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将经营管理权甚至产权明晰、量化到人,有偿使用,实现其经济价
值、发挥最大效益,调动农民和各种社会资源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开展多种技能培训。多开展一些“三下乡”活动,并且针对农民需求,丰富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观念意识。特别要提高农民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合作意识,把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本。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引导,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是积极发展产业经济。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因地制宜,放开搞活,各具特色”的原则,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在我村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和特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