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德鲁克大师管理回忆录书评

时间:2019-05-12 20:0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旁观者:德鲁克大师管理回忆录书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旁观者:德鲁克大师管理回忆录书评》。

第一篇:旁观者:德鲁克大师管理回忆录书评

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具有深度洞察力的“旁观者” “旁观者注定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管理者亦是如此。”这在《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封面上的一句话。拿到这本书,因为以前没有对这本书表示过太多的关注,便以为这和德鲁克大师之前的书籍一样,在直白的教人们怎么管理。但是细看之下,原来这真切地德鲁克对于个人经历的回忆,只是讲述了众多有趣的故事。当看到德鲁克在书中说到,这不是他最重要的一本书,却是他最喜爱的一本时,我心里开始对此表示浓厚的兴趣,所以,当怀着愉悦的心情看完第一遍时,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耐人寻味。但是为了找寻出德鲁克对于管理的蛛丝马迹,我再次翻开了这本书籍。第二遍阅读,我从故事本身找寻到了很多东西,终于明白,这本书不仅是德鲁克在默默回忆,也在向我们传达着管理的真谛。

《旁观者》这本书刻画的都是德鲁克生命中曾经出现过的人,他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的人难以想像的那种神髓、韵味与感觉。初读之下,我们首先是被这些有趣的故事吸引的,无论是看是愚笨的奶奶,还是倔强固执的郝姆,亦或给予作者巨大帮助的两位老师,当然还有给了德鲁克众多思考的名人们。这些,不仅是德鲁克带给我们的有趣的故事,也让我在阅读中思考到了细微却又无比深刻的管理哲理。似乎德鲁克就是用一个个看似生动的故事,带领读者走进一条条管理思考当中,去寻找那些耐人寻味的管理技巧。读《旁观者》这本书,还应该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一个深刻透彻的认识,才能够逐渐从每一个故事中领悟作者那种细致入微、无孔不入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当然,德鲁克这个管理学大师对于众多管理者来说,都是值得崇拜的偶像,他一生致力于管理学的研究,写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管理的实践》这些管理学上的著作。这些书籍,都让管理者们找到了众多的管理知识和技巧。但是,正如德鲁克自己所说,在众多管理学的书籍当中,《旁观者》也是我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因为,我从这里面读到除了生活,还有无比深刻的管理思想。

作为一个石化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一个党政工作的带头人,我深知管理工作的重要,在团队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管理方法,都会给党政工作带来重要的影响,所以,我孜孜不倦地寻找着能让我做好党政领导工作的方法,这些,在我看完《旁观者》这本书后,终于有了一些看似模糊却又清晰的认识。

将一个个看似奇特、不且实际的故事讲述出来,却让读者在深思之后,发现其实这些故事都与自己的生活或者管理工作有着出奇的相似,透过这个相似点,读者可以清晰地从故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点,受到启发,让思维豁然开朗,这就是这本书的一个独到之处。正如大多数的感受一样,做管理,首先就要学习德鲁克这样的做人方式。在《旁观者》中,我们看到了德鲁克讲述的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对于我们认识德鲁克而言,这只是一个表象。为什么德鲁克能够有着这么多多姿多彩的回忆,并且把每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都经过了深层次的思考和解释。就像是在奶奶的那个故事里,奶奶那些愚蠢的举动在于我们看来,似乎是很搞笑的事情,但是,细想之下,诸如奶奶要银行存一堆杂物而言,这切切实实在现实当中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奶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神经质人物。而奶奶的众多行为如果搬到现实生活中的确是不被人们理解的,但是,德鲁克却没有单纯的叙述这些“可笑”的故事,而是在一笑置之以后,展开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当我们都为德鲁克的这个本奶奶感到莞尔时,德鲁克偏偏从他这个笨奶奶这里领悟到了很多深刻的道理。而德鲁克回忆的关于奶奶的这些故事,又让我对德鲁克细致入微,深刻透彻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深深折服。他的这种洞察力,正是如今众多管理者们需要的东西。这个故事的关键就在,如果我们每一个领导都对身边的同事和下属们保持密切的关注,观察每个人的一言一行,并且从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中找到一些自己该学习或者该指正的东西,这样的领导关系似乎会很快成为一种融洽的伙伴关系。这种管理方法,才可能才各式各样的工作状态中,找到难得的一丝清明。可见,不仅是德鲁克那些轰动的管理思想,他具有独到的观察力的人格魅力同样是我们学习管理方法的一大法宝。

借助故事的力量传达作者的观点、想法和思想,这是这本书又一个突出的亮点。阅读管理方面的书籍,我们习惯了条条款款的陈列,习惯了讲道理摆事实的文字。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却与之前看的那些管理类书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有了呆板的说教,没有了生活中高管白领一类的管理故事,但是这本书给读者带去的管理方面的思考却是毫不逊色。比如,奶奶的大智若愚,这是管理中需要培养的一种状态,奶奶对服务生的那种态度,证明她在为服务生的前途考虑。在管理中,我们就需要这样的精神。不管你与同事们的关系是什么,都应该像奶奶

那样,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保证他以后的工作能够做得顺利,毕竟,他还要每天工作。奶奶对妓女的态度,也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精神,因为,每个人都是人,都是平等的,平等的思想,在管理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此外,对于郝姆的叛逆和执着,有些时候我不敢苟同,但是,也正如德鲁克的父亲所说,这样的人才能做成很多我们做不成的事情。在管理中,郝姆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需要有一种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有一种坚持的信念,有一种必达的决心,就像他和国王也不妥协的那种精神,一个领导,就应该有这样的强势和坚决的态度,才能打造出一个坚硬果敢的团队。

此外,这本书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之后,很轻易地就联想到自己,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所遇到的情况和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这本书不像一般的管理类书籍,要么讲述的故事太过专业性,有着明显的职业划分,不是这个职业的管理者阅读会觉得有或多或少的鸿沟,而这本书则存在着无论读者是处于哪一个管理阶层,哪一类职业的管理者,都会从中联想到自己的现状,从而受到启发。在《旁观者》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怀恩师的那一篇,除了那个故事,我从中看到了党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党政工作与教育工作如出一辙。埃尔沙和苏菲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正是党政管理工作需要的方法,在党政管理工作中,应该为自己团队树立起信心,就应该不断给予思想上的教育。利用两位老师的方法,敢于肯定别人的成绩,勇于找到别人的缺点,同时,就像苏菲老师交给学生特长,埃尔沙老师交给学生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纪律,党政工作也需要这样的方法。当然,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的故事都对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通用汽车的那个故事,给我们敲响了一个用人的警钟,这个故事大致是德鲁克在写作《企业的概念》时与通用汽车总裁斯隆交住所遇到的。德鲁克记录的斯隆如何用人的故事大概已为管理者们熟知,但依然值得重述。一次,通用汽车众高层主管对一个基层员工工作和职务的分派问题讨论了好几个小时,而这个职务不过是一个零件小部门的技工师之职。德鲁克因而问斯隆:“您怎么愿意花四个小时来讨论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职务呢?”斯隆说了一番话,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如果我们不用4个小时好好地安排一个职位,找最合适的人来担任,以后就得花几百个小时的时间来收拾这个烂摊子,我可没这么多闲功夫。”是的,这个故事就让我们学到用人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无论岗位如何,职位如何,都应该予以高

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当然,放在管理当中,这个法则依然有用,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应该重视,每一个错误我们都应该正视,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不至于走出许多弯路。

最后,这本书中总能给人留下许多不甚理解的地方,或者是悬疑,或者叫留白,抑或者是作者故意吊人胃口,引人深思,故意留下问题让读者放飞思维自由思想。郝姆的那种与家人做对的性格,书中的犹太人强烈的反犹情绪等,都让我对此不是很理解,也许还需要更加深刻的阅读,才能找到德鲁克描述这些的真正用意。但是,《旁观者》也教会了我,在管理中,学会做一个旁观者,做一个具有深度洞察力的旁观者。

第二篇: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介绍

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德鲁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德鲁克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母亲是率先学习医学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德鲁克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文风清晰练达,对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年逾九旬还创作了这本《德鲁克日志》,无怪乎《纽约时报》赞誉他为“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他曾发誓:“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

“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

此外,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德鲁克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德鲁克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至2004年,德鲁克还有新书问世。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资本主义的预言家

曾经有一位美国公司的经理写信向彼得·德鲁克报告说,他的经理班子对德鲁克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要进行反复的探讨,并总结本企业可以从中得到的教益。对于管理学家来说,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高的奖赏了,毫无疑问,坚持这种作法的绝不仅限于上面提到的企业和它的经理班子。事实上,自从40年代管理学学术研究兴起以来,德鲁克的文章从来都是企业界,特别是一线经理们关注的焦点和对比学习的标尺,他也因此而被誉为“美国公司总裁的导师”。从学术的角度来讲,要想取得上述成就必须在本专业内做到以下三点:(1)正确地提出问题;(2)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3)与时俱进,在社会进步的背景下重复前两个步骤。

德鲁克本人的工作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典范。不仅如此,在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这一工作流程也是德鲁克本人所极力提倡的。

例如,当大公司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往往会出现突然的停滞,甚至衰退。这样的例子在企业界里可谓比比皆是。人们的最初反应往往是企业的僵化、官僚主义,甚至员工的怠情等等。治疗的方法则是战略规则、重组、团队激励等。但是,是不是可以让思维再发散一些呢?

德鲁克在分析上述问题时独蹊径,提出了他的事业论观点。一个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能够顺利地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所独具的事业理论。它以企业自觉的使命力核心,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基本假设以及实现使命的一般手段。成功的事业理论将把企业提升为行业发展的领头人和主导者。然而,当事业理论实现后,这类企业往往却会迷失方向,作出有悖于时势的行为。

20年代,AT&T为自己的组织规定的使命是“让每一个美国家庭和公司都装上电话”,在这一使命的激励下,公司积极调动资源,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而,当它在50年代完成了这一使命之后,公司却开始陷入危机,其原因既非官僚主义,也非技术优势的丧失。这些说法固然并非空穴来风,但却不足以解释公司遭受的挫折,关键的问题是未能调整和提出新的事业理论,公司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外部环境,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锐反应却是任何一个公司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今天,这种危机同样潜伏在像微软这样的处于事业巅峰的企业中。我们都知道微软的口号是“让每个办公室和每个家庭的桌上都摆上一台电脑”,这一口号正是取自 AT&T 50年前为自己规定的使命。当这一目标正在迅速接近时,微软如何调整自己的事业理论将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举措。

在这一问题上,也许另一家美国大企业的选择可资参考。通用电气是道琼斯工业指数发布以来硕果仅存的成份股,在其强悍的CEO杰克·韦尔奇的领导下,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成功的时期,但他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缨,引人了新的事业理论。现在,整个公司正在为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进行准备和调整。韦尔奇由于不遗余力地推动他的巨型企业转向电子商务时代而获赠E-Jack的雅号。

德鲁克在论文中为这种情况开了两个药方,第一个就是主动放弃,第二个是追随自己的顾客。GE的选择与德鲁克的理论不谋而合。对照德鲁克的论文和GE的行动,CEO们不难悟出自己的企业目前处于什么位置,甚至连工作的流程都可以设计出来。德鲁克谈论的仿佛是最一般的情况,但你几乎可以毫无障碍将它引伸到自己的企业,并且知道应该怎样操作。这正是一位卓越的管理学家独特魅力之所在。

关注企业面临的一般性经营问题固然是管理学家的职责,但如果管理学家仅仅从企业经营的微观层次上,而不能从社会和时代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出发,对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中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作出敏锐的反应,那么他所培养的只能是“解决问题 ”的经理而不是发现机会、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的“企业家”。这可不是德鲁克的风格。作为“企业家的导师”,这意味着他必须将先知的荆冠戴到自己的头上,必须以高度的敏感觉察和分析时代变迁向社会提出的新的要求,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向社会、向企业界报告他的发现,向一线的CEO们发出警报,提醒他们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在竞争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危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从未放弃过这种努力,其成就即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一大批作品如《断裂的时代》、《经济人的末日》、《企业人的未来》、《非营利机构的经营之道》、《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经理》等。单从名字上看,它们更像是社会学的文献,而不是管理学的著作。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资本主义的预言家”的称号。

尽管如此,德鲁克毕竟是管理学家而不是社会学家,他对社会变化的兴趣最终还是落实在企业层面。众所周知,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提法最早就出自德鲁克的笔下(60年代),他在论文中使用了“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概念,而他对这一概念的分析则集中于企业内部授权、信息流向、知识工作者的业绩考核等等。

在另一篇题为“新生产力的挑战”中,德鲁克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知识经济背景下提高生产力的关键是什么?在回顾了历史上提高物品生产和移动的工作效率的努力之 后,德鲁克将传统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作作了精彩至极的划分:前者可以归结为如何正确地做事,后者则提炼为应当做什么的问题。在传统经济工作中,管理者不得不教会工人怎样操作才能提高效率,以泰罗的翻砂工动作分解研究为代表。但是,在知识经济中,受过专业训练的(其专业水准早已超出管理者的水平,从而谈不到辅导和培训)知识工作者们面临的真正考验却是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

提高知识生产力的关键是规定正确的工作内容,而不是告诉知识工作者怎样完成其工作。

“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用纯粹操作层面的语言界走两大时代的区别,在这一点上还没有人做得比德鲁克更出色的了。

正如他的同事乔治·哈里斯所说,德鲁克一向善于将抽象的理论还原为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领悟到的思想观念”。在阅读德鲁克的论文中,你将不断享受到这种 思维的乐趣。这正是德鲁克所希望的。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德鲁克则补充道,分享的知识才是有力量的。

核心遗产

德鲁克对生活的看法和对管理的看法一脉相承,那就是任何一种知识,只有当他能应用于实践,改变人们的生活,这种知识才会有价值

再多活8天,彼得·德鲁克就能迎来他的96岁生日了。但以他的睿智,似乎早已无意玩这种和时间“较劲”的游戏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拥有一个年轻的心灵和头脑。

作为“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的思想几乎涉及了管理学的方方面面,现在我们熟知的许多管理理论的概念都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如营销、目标管理和知识工作者等。菲利浦·科特勒说:“如果人们说我是营销管理之父,那么德鲁克就是营销管理的祖父。”

但德鲁克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管理学者,实际上他和管理的学院派一直格格不入。他在谈到自己的职业时说:“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诸多范畴,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恒久的穿透力。

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

1950年元旦,德鲁克和他的父亲去探望他的老师约瑟夫·熊彼特,过了8天熊彼特就去世了。在这次见面中,熊彼特对德鲁克父子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

这句话成了德鲁克后来衡量自己一生成败的基本标准,也是他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法则,还是他和学术界格格不入的主要原因。他一边教书,一边做咨询,一边写作,正是这三种不同的身份塑造了他的研究方法与成文风格,也成了他区别于别的管理学者的重要特征。

他曾经拒绝了哈佛商学院的邀请,主要原因是当时哈佛商学院院长制定了一项规定——教职员工每星期最多只能做一次咨询工作。而在他看来,管理学更是一种实践,从业者必须要参与实践。在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之前,他曾经在通用汽车工作和观察了两年。

在写作之前,德鲁克通常对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和观察,在咨询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这种观察和互动中形成一些颇具洞察力的观点。在他的作品中,很少看到什么“管理模型”和“数据分析”,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直指人心的观点和故事,成文风格简单、清晰而有力。

这种研究方法在管理学术中被称之为“管理经验学派”,这种学派在学术研究中不属主流。因为他们的研究方法不符合科学的“学术规范”,没有“模型”和“论证”,因此很难在学术论文中引用他们的“研究成果”。

一位留学欧洲的博士告诉记者,他当时为了写博士论文,看过几百篇学术论文,没有一篇引用德鲁克的话语。他唯一一次听到德鲁克的名字是在一次午餐会上,几位管理学博士在讨论德鲁克和一个助教谁的贡献大,那位年轻的助教做了一个合资企业盈利模式的调查研究。

德鲁克清楚地意识到,他从来就是一个学院派的“边缘人”。德鲁克本人提供了一个富有洞见的解释:“为了控制学界,美国政府只向那些用数学公式写作的研究人员提供研究资金,自己这类深入实践的学者被拒之门外便顺理成章了。”

2002年6月22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这是一份迟到的荣誉,当时德鲁克已经93岁了。幸亏他活得足够久,给了美国政府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管理是一种实践

1971年秋天,德鲁克离开了曾经任教20多年的纽约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到洛杉矶的加州克莱尔蒙特研究生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授课。这所大学不仅在当时没有什么影响力,即便是现在的美国商学院排行榜中,它的排名也在50名之外。

这个选择反映了他对当时的管理学研究和教学的日益不满。他相信管理学应该是一门综合的人文学科,而不是一些细分学科的组合。克莱尔蒙特研究生院也遵从了他的管理哲学,在这里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经济和管理,而且要学习历史、社会学、法律和自然科学。

这种学术训练方式沿袭了欧洲的大学传统,也反映了管理的本质要求。那就是管理不应该只是一些技能的训练,而是一个对人类、社会和企业的整体认识。管理不应该只是一些理论和学术研究,而是应该用来解决社会和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因为这个缘故,德鲁克的作品赢得了许多企业家的高度评价。英特尔的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毫不掩饰对德鲁克的崇拜之情。“彼得·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如此清晰有力,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思想的管理学术贩子中独树一帜。”杰克·韦尔奇也将其重要的企业决策归功于德鲁克,他认为1981年整合通用电气的第一个核心思想——“第一第二”的原则便来自彼得·德鲁克。

幸好有像安迪·格鲁夫、比尔·盖茨这样伟大的企业家和杰克·韦尔奇、张瑞敏这样伟大的经理人积极实践他的理论,从而不容辩驳证明了他的理论的价值。而这些成就也符合德鲁克的一贯看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虽然是德鲁克创建了现代管理学,但恐怕连他自己当初也没想到如今的管理学已经走入了这种高度分工的学术研究之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学副教授告诉记者,当前的大多数管理学学术论文虽然符合严格的学术规范,但其价值却不为企业界所认同,没有什么实践的价值。

追随德鲁克的其他管理大师在管理学界也一直没有得到主流的认可,其中包括《基业长青》[1]和《从优秀到卓越》

[2]的作者吉姆·柯林斯、《追求卓越》的作者汤姆·彼得斯和《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以彼得·圣吉为例,他现在只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资深讲师”!

想想我如何贡献

1994年冬天,吉姆·柯林斯完成了他在管理学上的重要著作《基业长青》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驱车到加州的克莱蒙特去拜访德鲁克。时年36岁的柯林斯在管理学界还属于“无名小辈”,和85岁的德鲁克在一起的那一天,彻底改变了柯林斯对生活的看法。

柯林斯说:“别人都在问‘我如何成功?’而德鲁克却在问‘我如何贡献?’别人都在追问‘我怎么做才能使自己有价值?’德鲁克却在问:‘我怎么做才能对别人有价值?’”

“走出去,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临行之前,德鲁克告诉柯林斯。柯林斯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但德鲁克却告诉他:“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

德鲁克对生活的看法和对管理的看法一脉相承,那就是任何一种知识,只有当他能应用于实践,改变人们的生活,这种知识才会有价值。

德鲁克早年在德国留学,晚上经常去歌剧院听歌剧。有一次他被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福斯塔》的美感深深地震撼了,更让他震撼的是他发现这是威尔第80岁时谱写的最后一部作品。威尔第在谈到创作《福斯塔》时说:“我一生都是音乐家,且一直极力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我一直很困惑自己是否已达到这个境界,只是下定了决心再努力一试。”

这段话成了德鲁克一生追求完美的座右铭。他一生写了39本书,仅从85岁到95岁这10年中就出版了10本著作。他的最后一本著作将于明年1月份正式出版。

正是这种超常的勤奋,使他一直保持着年轻的头脑。他兴趣广泛,对政治学、社会学和管理学都造诣颇深,并每隔三四年就会选择一个新的主题来研究。在2002年的《福布斯》封面文章中,称德鲁克“依然是最年轻的头脑”。在他90岁生日时,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他说:“每5年重读一遍莎士比亚!”

十大兵法

1.“分权与授权”才能引发学习动机

验证:当今所有的国际大企业全都是依照“分权、授权”而壮大的。

2.用成效来管理,用目标来管理,而非用监督来管理

验证:“数据、e化、科学分析、考评稽核”已成为一切管理的基石。

3.不连续时代的现象:知识产业时代的来临,全球经济取代个别经济,政府魅力式微

验证:Bill Gates、Google„„已替“全球知识经济凌驾政府权力”做出批注。

4.不创新的风险,比创新高很多

验证:“创新”已成为本世纪所有企业生存发展的马达,墨守成规的公司纵使没做错事,也都活不了了。

5.顾客是企业存在的目的验证:“以客为尊,顾客至上,客人第一,以消费者为导师„„”已成为企业成功的第一信条。

6.管理者的三大使命:“达成目的、使工作者有成就感、履行社会责任”

验证:“利己利人之后,还有社会责任”正是当今倡导最兴盛的“公益、环保、慈善、教育、文化”等五大使命。

7.公司经营不能炒短线

验证:“永续经营”是现代所有企业绞尽脑汁在追求的宝典。

8.化社会问题为商机

验证:“化社会问题为商机”的卓见,让所有企业的领域创新了,不但茁壮了自己,也方便了社会。

9.组织的目的不在管理人,而是领导人

验证:形而下是管理,形而上是领导,彼得杜拉克从实务的管理到组织的领导,都创立了典范。

10.家族企业妨碍企业进步

验证:这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的理论滥觞。这个兵法让天下“有才却无财”的能人,能够找到发展舞台,创下荣景的二十一世纪。

第三篇:管理大师德鲁克管理学精髓.ppt.Convertor

现代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

1954年,德鲁克首次提出“管理学”概念被西方学界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去世

美国当地时间2005年11月11日上午,95岁高龄的现代管理学教父彼得·德鲁克“因自然原因”在洛杉矶附近的家中辞世。

出生于1909年11月19日的德鲁克最终没能等来自己96岁的生日,却在人们不经意间撒手人寰。

永远的管理大师——德鲁克

无论是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 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还是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

以上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德鲁克先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标管理的创建者,他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

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彼得 · 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 《哈佛商业评论》

深受德鲁克影响的企业领袖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 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对时髦思想狂热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 安德鲁·格鲁 彼得·德鲁克生平(1)

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父亲为奥国财务官员,曾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母亲是奥国率先读医科的妇女之一。

1938年父母因反对纳粹,逃往美国,父亲任大学教授,1967年逝世。1931年德鲁克获法兰克福法学博士。1942年受聘为通用汽车公司顾问。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对成功的大企业有细腻而独到的分析。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奠定大师的地位,并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彼得·德鲁克生平(2)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巨著,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已超过30篇,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等。

Drucker 在国内另一译名为“杜拉克”。

德鲁克与中国管理者的培训

对于中国管理者的培训,90多岁高龄的德鲁克一直亲力亲为,免费提供技术和业务的咨询和帮助。

德鲁克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这样写道:“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迅速成长起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国的最大的机遇。” 职业培训师、管理顾问:徐剑 xuj2@em.tsinghua.edu.cn 德鲁克最后一部著作2006年1月出版

1954年德鲁克首次提出“管理学”概念,随后于1973年出版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被许多国家的企业与学术界奉为管理学“圣经”。在管理学界乃至企业界,“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在企业的森林里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德鲁克在管理学方面的真知灼见不但影响着美国企业和美国的管理者,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管理者。

德鲁克一生笔耕不断,自1939年发表首部著作《经济人的末日:论极权主义的根源》以来,德鲁克共发表了39部著作,最后一部《Effective Executive in Action》将于2006年1月出版。

德鲁克关键五问题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谁是我们的客户? 客户需要什么?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的计划是什么?

这五个问题融汇了德鲁克先生60多年为众多世界知名企业做顾问咨询的经验。德鲁克把企业的战略规划简化为一个决策者可以马上使用的管理工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解决您的企业为什么存在,如何定位,如何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如何取得卓越成效等一系列决策问题。

“我永远不会提拔一个从不犯错误、特别是从不犯大错误的人担任最高层的工作。” ——德鲁克

管理不在于 “知”,而在于“行”。

——德鲁克

职业培训师、管理顾问:徐剑 xuj2@em.tsinghua.edu.cn

德鲁克管理学说三大特点 实用性

系统性

前瞻性

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

掌握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要从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入手。身为一名管理者,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管理是什么?管理为什么?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这就是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中,德鲁克使用了一个关键词:使命。什么是使命呢?使命就是组织存在的原因。关于使命的假设规定了组织把什么结果看作是有意义的,指明了该组织认为它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应做出何种贡献。

德鲁克:管理者的定义

德鲁克认为,仅将管理者定义为“对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是不够的,管理者应该是“对企业的绩效负有责任的人”。

这里所谓的绩效,就是合理使用资源(人员、设备、原材料等)。管理者两项核心要务:建立团队/权衡利益 管理者第一项要务

第一项要务:管理者必须建立一支单一有机体的团队。团队不仅仅是个体成员能力的简单集合,良好的团队能使全体成员的能力倍增。如果两个人齐心协力,他们的工作绩效将超过十个单打独斗的人。

作为管理者,要协调大量活动。协调是管理的精要所在。企业必须协调股东、客户、社会、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冲突。经理人的任务是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总和的真正的、富有活力的整体,他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转化为较各项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

管理者第二项要务

第二项要务:管理者必须权衡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管理者所做的一切必须既有利于当前,又有利于根本的长期目标和原则。他即使不能把这两个方面协调起来,至少也必须使之取得平衡。他必须计算为了当前利益而在长期利益方面所作出的牺牲,以及为了长期利益而在当前利益方面所作出的牺牲。他必须使这两方面的牺牲尽可能地小。而且他必须尽可能快地弥补这些牺牲。管理者生活与活动于当前和未来的两度时间之中,并要对整个企业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绩效负责。

任务之一:实现组织的特定目的和使命

一个组织的存在,是为了特定的目的、使命以及特定的社会功能。对企业而言,这就是经济绩效。在这一点上,企业与非营利机构是不同的。只有企业才有经济绩效这项特殊任务,这虽然不是社会赋予企业的唯一任务,但它是优先的任务,因为所有的其他社会任务,如教育、卫生、国防以及知识的更新均依赖于经济资源的剩余,而经济资源的剩余源自成功的经济绩效产生的利润和其他储蓄。

企业管理必须始终将经济绩效放在首位。管理层只能以它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与权威性。如果管理未能创造经济成果,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管理层不能以顾客愿意

支付的价格提供顾客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管理层未能用交付于他的经济资源提高或至少保持其生产财富的能力,管理也是失败的。

任务之二: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

管理的第二项任务是使工作富有成效,使员工有成就感。企业只有一个真正的资源:人。只有使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力,企业才能运作。今天的组织已经逐渐变为个人赖以谋生、取得社会地位、获得个人成就与满足的工具。因此,使员工有成就感不仅重要,也是一种衡量组织绩效的尺度。

人力资源是所有经济资源中最未有效使用的资源,提高经济绩效的最大机会在于提高人们工作的效率。企业能否运作归根结底取决于它促使人们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能力。因此,对员工和工作的管理是管理层的一项基本职能。德鲁克用IBM公司的例子解释了什么叫使工作具有生产力。

任务之三: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

管理的第三项任务,就是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没有一个机构能够独立生存并以己身之存在为存在的目的。每个组织都是社会的一个器官,企业也不例外。只有对社会有益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企业、医院或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可能在两个领域中产生:一个领域是机构对社会的影响,另一个领域是社会本身的问题。这两个领域中所产生的问题虽然不同,但都与管理有关。第一个领域讨论的是机构能对社会做什么,第二个领域讨论的是机构能为社会做什么。

现代组织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某种特定的服务,所以它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工作。它还必须雇用人员为其工作,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产生一些影响。

第一、要制定目标

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制定目标。他决定目标应该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应该做些什么,这些目标在每一领域中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他把这些目标告诉那些同目标的实现有关的人员,以便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制定目标是进行平衡:在企业成果同一个人信奉的原则的实现之间进行平衡,在企业的当前需要同未来需要之间进行平衡,在所要达到的目标同现有条件之间进行平衡。

制定目标显然要求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德鲁克认为,一个人能够制定目标,不一定就能成为经理人;正如一个人能在一个很小的空间范围内缝针打结,不一定就能成为外科大夫一样。但是,一个人没有制定目标的能力,决不能成为称职的管理者。正如一个外科大夫可以通过提高缝针打结技术来使自己成为更好的外科大夫那样,一个管理者通过提高其各项工作的技术和成就,可以使自己成为更好的经理人。

第二、从事组织工作

一定意义上说,管理者所从事的就是组织工作。他分析所需的各项活动、决策和关系,他对工作进行分类,把工作划分成各项可以管理的活动,又进一步把这些活动划分成各项可以管理的作业。他把这些单位和作业组合成为一个组织结构。管理者选择人员来管理这些单位并执行这些作业。组织工作也要求有分析能力。因为它要求最经济地利用稀缺资源。但它是同人打交道的,所以要从属于公正的原则,并要求经理人有正直的品格。

第三、从事激励和信息交流工作

人们工作是出于不同的原因,有人为了金钱,有人为了社会地位,有人为了得到别人的欣赏,也有人是为了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自我发展。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明晰这些人的需求以及不断变化,确保员工尽可能最有效地工作。简而言之,激励就是鼓舞和指导员工取得好绩效。管理者要培训员工,为他们提供有挑战性和有趣味的工作,激励他们在工作中追求优异。更为重要的是,身为管理者,一定要相信员工并公平地对待他们。

除了激励外,一个管理者还要做好沟通工作。他要把担任各项职务的人组织成为一个团队。他做到这点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的工作实践,通过员工关系,通过有关报酬、安置和提升的“人事决定”,通过同其下级、上级和同级之间经常的相互信息交流和沟通。

第四、建立绩效衡量标准 管理者要建立衡量标准。而衡量标准对于整个组织的绩效和个人绩效至关重要。经理人要为每一个人确定一种衡量标准。衡量的标准不但要专注于组织的绩效,而且还要专注于个人的工作并帮助他做好。他对成就进行分析、评价和解释。他把这些衡量的意义和结果通报给他的下级、上级和同级。衡量首先要求的是分析能力,但也要求把衡量用来促使实现自我控制,而不是用作控制他人的工具。衡量常常被人滥用,因而是目前管理者工作中最薄弱的领域。德鲁克提倡衡量的结果应告知当事人。衡量有时被用来作为一种内部秘密警察的工具,向上司汇报有关一个管理者工作成绩的审查和批评,却连副本也不送给该经理人本人。只要衡量还像这样被滥用为一种控制的工具,它就将始终是经理人工作中最薄弱的领域。

第五,培养他人(包括自己)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人。这种培养的方向决定着人——既作为人,又作为一种资源——能否变得更富活力,或最终完全失去活力。这一点不仅适用于被管理的人,而且适用于管理者自身。管理者是否按正确的方向来培养其下属,是否帮助他们成长并成为更高大和更丰富的人,将直接决定着他本人是否得到发展,是成长还是萎缩,是更丰富还是更贫乏,是进步还是退步。

人们希望不断提升自己,要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培训、指导和鼓励。应该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只有当人们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才能得到发展。人们工作时,不可避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他人所犯的错误应给予宽容的态度。德鲁克写道:“一个人越好,他犯的错误就越多——因为他会努力尝试更多的新东西。我永远不会提拔一个从不犯错误、特别是从不犯大错误的人担任最高层的工作。否则,他肯定将成为一个工作平庸的管理者。”

应当设立企业目标的八大领域 市场营销

创新

人力资源

财力资源 物力资源

生产力

社会责任

利润需求

制定目标的SMART原则 具体

——

SPECIFIC

可测量

——

MEASURABLE 可实现

——

ATTAINABLE 相关

——

RELEVANT 时效

——

TIME-BASED

德鲁克谈创新

创新可以被定义为一项赋予人力和物质资源以 更新和更强创造财富的能力的任务。

管理者必须把社会的需要转变为企业的盈利机 会。那也是创新的一种定义。德鲁克谈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应具备管理能力,管理者要有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既不是科学也非一门艺术,它是一种实践。

企业家精神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创造性的”,而是培养出来的。

德鲁克谈变革

我们不能管理变革,我们只能领导变革。

在一个结构快速变迁的时期,唯一能存活的 只有能够领导变革的人。

在21世纪,管理最大的挑战是使组织成为变 革的领导者。

德鲁克谈决策

德鲁克认为决策就是判断,是在各种可行方案之间进行选择。但它很少是在正确和错误之间进行选择,而主要是在“几乎正确”和“可能错误”之间进行选择。更常见的情况是,在两种不同行为方案之间进行选择,而这两者之间很难说哪个更正确。显然,德鲁克关于“如何做出有效的决策”的论述与传统教科书中的“科学决策”颇有不同。德鲁克关于有效决策的基本概念、方式和方法基于他多年的管理咨询工作;换言之,他的概念、方式和方法源于实践,而非闭门造车。决策者只有从看法开始,才能发现决策是关于什么事的。人们所提供的答案当然是各不相同的。绝大多数看法上的分歧,反映了一种潜在的——常常是隐蔽的——关于决策实际上要解决什么问题的分歧。因此,有效决策的第一步是确定各种可能的问题。

德鲁克谈事业理论

1.组织对其所处环境的假设

社会及其结构、市场、客户和技术

2.组织对其特殊使命的假设

美国AT&T的使命:“让每一个美国家庭,每个美国企业都能安上电话。”

3.组织对其完成使命所需的核心竞争力的假设

美国ServiceMaster公司核心竞争力:支援管理服务

德鲁克谈绩效精神

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组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绩效精神要求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他的长处。重点必须放在一个人的长处上——放在他能做什么上,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上。

一个组织的“士气”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一起相处得是否好”,其检验标准应该是绩效。如果人际关系不以达成出色绩效为目标,那么实际上就是不良的人际关系,是互相迁就,并会导致士气萎靡。

德鲁克谈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理人不能监控其他经理人。老福特曾试图这样做,结果福特汽车公司濒临倒闭。经理人必须实施目标管理,这是德鲁克给经理人的忠告。从根本上讲,目标管理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这些共同认可的衡量标准,促使被管理的经理人用目标和自我控制来管理,也就是说,自我评估,而不是由外人来评估和控制。

德鲁克经典管理箴言(1)

1、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To be effective,is the job of the executive

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Know Thy Time” if he wants to,and be well on the road toward contribution and effectiveness.3、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Effectiveness can be learned.德鲁克经典管理箴言(2)

4、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Effectiveness is a habit; that is a complex of practices.5、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The man who focuses on contribution and who 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results,no matter how junior,is in the most literal sense of the phrase,“top management”.6、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Who has to use my output for it to become effective?

德鲁克经典管理箴言(3)

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The effectiveness executive knows that to get strength one has to put up with weakness.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They focus on opportunity in their staffing-not on problems.9、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Making the strength of the boss productive is a key to the subordinate's own effectiveness.德鲁克经典管理箴言(4)

10、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the effective executive tries to be himself,he does not pretend to be someone else,11、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They concentrate their own time and energy as well as that of their organization-on doing one thing at a time,and on doing first things first.12、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To commit today's resources to the future.德鲁克经典管理箴言(5)

13、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The effective executive will slough off an old activity before he starts on a new one.14、决定优先要点的原则重将来而不重过去重机会而不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随别人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15、“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Concentration-that is,the courage to impose on time and events his own decision as to what really matters and comes first.德鲁克经典管理箴言(6)

16、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

Effective executives do not make a great many decisions.They concentrate on the important ones.17、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They want impact rather than technique,they want to be sound rather than clever.18、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

The first question the effective decision-maker asks is:“Is this a generic situation or an exception?”

德鲁克经典管理箴言(7)

19、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One has to start out with what is right than what is acceptable.20、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A decision will not become effective unless the action commitments have been built into the

decision from the start.21、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

People do not start out with the search for facts,they start out with an opinion.德鲁克经典管理箴言(8)

22、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23、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The first rule in decision-making is that one does not make a decision unless there is disagreement.24、有效的的管理者会问:“我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 There is one final the effective decision-maker asks:“Is a decision really necessary?”

25、决策需要熬受痛苦There is no inherent reason why decisions should be distasteful.德鲁克经典管理箴言(9)

26、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Self-development of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is centr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zation.27、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Intelligence,imagination,and knowledge are essential resources,but only effectiveness converts them into results.28、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The needs of large-sacle organization have to be satisfied by common people achieving uncommon performance.《公司的概念》

1945年出版《公司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德鲁克首次提到“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而传统社会学根本没有“组织”的概念,因为传统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society)和社区(community),而“组织”既不是社会,也不是社区,却又兼有两者的成分。

《公司的概念》并不只是一本关于企业的著作,它是一本有关组织、管理和工业社会的书。这是一本从组织角度分析企业的著作;也是第一本审视企业社会结构的书,而这个社会结构有能力集合众人之力来满足众人的经济需要;这本书同时也是第一个把‘管理’(management)视为承担特定工作与责任、履行组织特定机能的著作。

《管理实践》

原作出版时间:1954年

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而奠定了其大师的地位。职业培训师、管理顾问:徐剑 xuj2@em.tsinghua.edu.cn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原作出版时间:1967年

该书讨论的并不是高级主管要做些什么或应该做些什么,而是为每一位对促进机构有效运转

负有行动与决策责任的知识员工而写的。换言之,是专门为那些可以称之为“管理者”的人而写的。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1973年)一书中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旁观者》

原作出版时间:1979年

如果你问他是干什么的,他会说他是个作家。

这位作家在20世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比任何其他作家都大。

“我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人难以想像的那种神髓、韵味与感觉。在我的著作中,没有一本反刍的时间像这本这么长———20年来,这些人物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行、住、坐、卧,无所不在;也没有一本书这么快就问世了———从我坐在打字机前写下第一个字,到完成全书,不到一年的光景。这本书虽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却是我最喜爱的一本。

《变动中的管理界》

原作出版时间:1982年

本书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的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职业培训师、管理顾问:徐剑 xuj2@em.tsinghua.edu.cn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原作出版时间:1985年

本书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职业培训师、管理顾问:徐剑 xuj2@em.tsinghua.edu.cn 《21世纪的管理挑战》 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一书中指出:“管理”最初并不是应用在企业,而是应用在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里。1912年泰勒在美国国会上作证时谈到“科学管理”,美国因此初次注意到“管理”一事。当时泰勒并没有提及任何企业,却引用非营利的美友诊所(Mayo Clinic)为例。而泰勒的“科学管理”最广为人知的实例也不在企业,而是应用在美国陆军的毕特城兵工厂——虽然最后因工会的压力而放弃。

世界变化快,没有永远的领导者

现今世界变化非常快速,很多企业领导人都苦恼于无法有效地将成功经验复制或是转移给他们所领导的人或组织。

德鲁克认为没办法“复制”或“移转”经验。譬如你闻到一朵很香的玫瑰花,这样的经验是无法移转的;每个人都必须要自己去闻玫瑰。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透过组织的设计,有系统地提供精确的管理实务经验(而非所谓的成功经验)给年轻一辈的经理人,让他们得以从中得到启发,在实际管理中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模式。

经验是无法“转移”的。

21世纪第一流领导者需要具备的特质

没有任何两位领导者是一样的。成功的领导者只有两点共同的特质:他们都有许多追随者(所以,不是管理阶层就是领导者,领导者要有追随者);另外,他们都得到这些追随者很大的信任。职业培训师、管理顾问:徐剑 xuj2@em.tsinghua.edu.cn

做企业的三个境界

德鲁克曾以“三个石匠的比喻”来说明做企业的三个境界:

第一个石匠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好饭碗”;

第二个石匠说“我做的是一流的石匠活”;

第三个石匠说“我在建一座大教堂”。

正如德鲁克说的,第三个石匠才代表做企业最高境界。

职业培训师、管理顾问:徐剑 xuj2@em.tsinghua.edu.cn 石匠寓言与中国企业发展境界

中国目前的“成功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仍属于第一种境界,有少数企业进入到第二种,具备第三种境界的企业凤毛麟角,几近于无。而中国要想获得强大的国家竞争力,就必须拥有一批不仅进入财富 500强,而且真正堪称“伟大公司”的企业。

中国企业要想在下一个20年从表面的胜利走向实质的成功,就必须从第一种境界进入到第二种境界,进而达到第三种境界。“伟大”是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状态,一种认为自己“永远不够伟大”的心态下对于“伟大”的持续追求。

职业培训师、管理顾问:徐剑 xuj2@em.tsinghua.edu.cn

第四篇: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Peter Drucker

(彼得·德鲁克)

出生时间:1909年11月19日

出生地点:奥地利维也纳

逝世时间:2005年11月11日

逝世地点:克莱蒙特家中

逝世原因:自然去世

性别:男

种族:白人

职业:咨询顾问,作家,经济学教授

国籍:美国

曾就读学校:德国汉堡大学法学院,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国际公共法律系

在美国曾授课的学校:萨拉·劳伦斯学院,本宁顿学院,纽约大学,克莱蒙特大学 办公共网站:http:///

2005年11月11日早晨7:20,彼得·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再过8天就是德鲁克96岁的生日了。“就在我十四岁生日的前一个星期,我惊觉自己已成为一个旁观者。那天是1923年的11月11日——再过8天就是我的生日了。”这是德鲁克在《旁观者的诞生》一文中写到的。82年后的这一天,这位特立独行的大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在他长达7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既是一个思想家,梦想家,作家,也是一个顾问和教授;他定义了诸多当代公司广泛接受的现代管理学原理。几十年前,他就宣传以消费者为中心,员工授权和创新等概念,而今,这些概念则早已被CEO们所熟知。作为管理思想方面的先驱者,德鲁克强烈坚持的一个观点是:人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因此,有效领导的最重要职能就是训练和激励员工,同时在工作方面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

作为公认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对享有此殊荣当之无愧。1954年11月6日是管理学中一个划时代的日子,彼得·德鲁克在这一天出版了他的《管理的实践》一书。在此之前,没有一部著作向管理者解释管理,更没有一部著作向管理者传播管理。

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有它们做些什么来确定的。它们是由贡献来确定的。”作为一种实践和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千百年前。但管理作为一个科学,其开创者就是彼得·德鲁克。他精辟的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德鲁克在《新现实》一书中清晰的解释了为什么称“管理”为一门“综合艺术”。他说:“管理被人们称之为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70多年以来,德鲁克通过著书立说,讲学等方法,反复地提出:管理既要眼睛向外,关心它的使命及组织成果;又要眼睛朝内,注视那些能使个人取得成就的结构,价值观及人际关系。德鲁克把自由和责任相结合,以人的发展为重点,来构思有效的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制度与管理者的工作。他希望管理者把眼光放大,以使命感和智慧来帮助人们发挥所长,并和组织结合成一个整体。他认为身为最高主管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即使成为一个有效的最高主管,人生还有更高的境界。德鲁克系统管理思想的有效性已经被各国企业领导人的实践所验证,杰克·韦尔奇将其重要的企业决策归功于德鲁克:“1981年,我整合通用电气的第一个核心思想来自于彼得·德鲁克。通用电气的相关业务要么是第一位或是第二位的位置,要么就退出这一领域。我认为,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一个天下的管理思想大师的话,那么这个人应该是彼得·德鲁克。”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的发展时说道:“我们于1988年在行业中以劣势小厂的地位战胜许多优势大厂,这灭金牌要归功于日清工作法,更要归功于德鲁克先生。”

为了表彰德鲁克对世界所作出具的贡献,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授予德鲁克“总统自由勋章”。布什总统对德鲁克的评价是:“彼得·德鲁克是世界管理理论的开创者并率先提出私有化,目标管理和分权化的概念。”

如果说大师的理论能在历史的长廊中长久地回响,彼得·德鲁克的深邃思想无疑是最佳佐证。张瑞敏曾把德鲁克的著作作为迷失方向的灯塔,甚至把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创新为OEC日清管理模式。其实,究竟多少中国企业家学过德鲁克的理论并不重要,关键是又有谁能摆脱德鲁克法则的指引而建立卓越的组织呢?《基业长青》的作者柯林斯一语概括了德鲁克的伟大:其著作中的一切几乎都是比本正确的。毫不夸张地讲,企业的成败得失都逃不过德鲁克的理论。当中国企业家言必称杰克·韦尔奇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也是德鲁克思想的虔诚信徒和实践者。很多人只知道“数一数二”的理论,却不知道GE如何从“数一数二”到“重新定义市场”再到“向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的演进,更不知道这背后的逻辑基础正是德鲁克的“企业的事业理论”。

改革开放所释放出来的惊人潜力造就了中国的一批优秀企业,如海尔,华为,联想等等。但是,它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知识机遇所造就的,而非根植于强大的组织能力。换言之,不是它们优秀,而是其他公司太烂了。难怪当这些企业从出国门收购西方公司时,黯然发现其实自己拥有的只是低成本优势。《商业周刊》对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评论毫不留情面:这场交易更像是联想把管理外包给IBM,而IBM把制造外包给联想。如果跨国公司更彻底地本地化并利用中国的低成本要素资源,中国企业还有优势吗?当戴尔之类的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同台竞技时,中国企业家就无从逃避“管理也是第一生产力”这样的命题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本还是为用,其实可以相互渗透,像德鲁克这样的思想家代表了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管理思想的积累,是整个现代社会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建设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学习和研究德鲁克为代表的管理哲学,才能让自己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快地发展。

德鲁克走了,但在过去的70余年里,他的著作和讲座已成为管理者与企业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像哥白尼和哥伦布一样,历史也将证明:德鲁克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将占有一席之地。

第五篇:读:彼得德鲁克《旁观者》有感——未到的清风

做思想特立独行者

——读:彼得德鲁克《旁观者》有感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发觉:人真是形形色色,无奇不有。因此,我从未认为哪个人特别无趣。墨守成规的也好,传统的也罢,甚至是极其无聊的人,若谈起自己做的事、熟知的东西,或是兴趣所在,无不散发出一种特别的吸引力——每个人自此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彼得·德鲁克

《旁观者》主要叙述的是德鲁克一生中曾经遇到过的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有政府要员,有市井小民。有历史名人,也有无名小卒。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的人给了德鲁克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和世界上的人。这也正是他的管理思想的来源。也就是说,这不是一本管理学的书本,而是一本方法论,一本关于管理方法论的书籍。

在分享前,先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彼得德鲁克本人。

人物简介: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他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文风清晰练达,对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年逾九旬还创作了这本《德鲁克日志》,无怪乎《纽约时报》赞誉他为“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他曾发誓:“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

荣誉:

 管理学科开创者,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自称“社会生态学家”

 7次获“麦肯锡奖”

 2002年获得当年“总统自由勋章”,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 克莱蒙特大学的研究生管理学院以其名字命名

 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其最高奖“伊万婕琳·布斯奖”

认识了德鲁克之后,我们就来谈下关于《旁观者》这本书,德鲁克一直认为对于管理,不是简单的对人员进行控制,考核,而是用管理的思想来领导。

第一次的转变——“旁观者”

德鲁克第一次有了“旁观者”的角度是在小时候的一次游行,他被安排在队伍的最前面,举着游行的大旗,被队伍簇拥着走在通往市政中心的大道上。那是一个雨过天晴之后的早上,道路上有些小水坑。在路过一个水坑时,他被簇拥着踏过水坑。在平时这在平常不过了,可是他却调头把旗子交给了身后的一个人,然后自己返身回家了。在那样的情境下,他发现自己要跳出来,从第三者的角度才能更好地看清事情的原来模样,而不是在队伍里面,别逼着前进。

由此,便产生了对他影响一生的一个观点,也是他在此后人生中能够用独特而犀利的角度去观察,并成就管理理论的基础。

管理者的重要特质

1、各种职业,各种背景,各种命运,各种性格,强调人的多变、多元及独到之处。书中描写了多个形象,无所不包,而最重要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是各种各样的。

2、“倘若你能够对自己的同事、伙伴的行为、态度及价值观,有如此敏锐且练达的洞察,你就有了成为管理者最重要的特质”。在职场,每天面对自己的同事、上级下级、客户、老板,我们同样也要做一个思想的特立独行者,这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洞察每个人的性格特性,这样在沟通的方面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的,当你去领导你的团队的时候,也是能够有更好地效果去激励你的员工,带来好的业绩。

对人的尊重

对于各级管理者来说,真正最重要的事情,是记住德鲁克对人对事的观察方法,像他一样“从不认为哪个人特别无趣”,“以关心别人作为出发点”,去挖掘自己每一个同事、部属和合作伙伴的有趣之处,通过深入有效的交流,激发他们自我管理的激情。这比凭空制订计划、控制、协调、审查等各种管理办法,为管理而管理,要凑效的多。

未到的清风

2014年7月18日星期五

下载旁观者:德鲁克大师管理回忆录书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旁观者:德鲁克大师管理回忆录书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典-德鲁克论管理

    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

    现代管理《旁观者》读后感

    《旁观者》——责任与童心与“抽象的人”,管理者的睿智 冯飞扬 第四组 优秀人物身上大多都会具有几个品质:预见力,决断力与洞察力由此在执行决定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哪些做得好或......

    2014.4.22 陈湛匀教授 读德鲁克《旁观者》后的启迪

    2014.4.21 陈湛匀教授 读德鲁克《旁观者》后的启迪 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读德鲁克《旁观者》后的启迪”发表演说。陈......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德鲁克管理思想 德鲁克“112358”的定义是企业的一个目的;企业的两个职能;关于管理 的三大任务;管理者的五项工作和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 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界......

    德鲁克管理日志读书笔记

    德鲁克管理日志读书笔记管理与专制 今天听读德鲁克日志,谈到专制和神学二个话题,摘录如下: 用管理来取代专制 如果没有运转正常的独立性组织,我们就无法拥有民主。专制将是惟一......

    德鲁克管理思想学习心得[本站推荐]

    德鲁克管理思想学习心得 ——认清企业发展新时期下的工作需要 按照徐董事长在《谈新时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要求,要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经营思路,更要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经营......

    德鲁克《管理自己》读后感

    虽然这位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已经离我们远行了,但他的理念、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我们,德鲁克《管理自己》读后感。今天,当我阅读这篇《目标管理和自我控......

    钱理群《我的家庭回忆录》书评(范文)

    历史风云中的家族命运 ——钱理群《我的家庭回忆录》 滕延秋 对于钱理群教授,在中文系读书的数年间,我于文学研究中了解颇多,尤其是先生在鲁迅研究中的独领风骚,甚至于还能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