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20:0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基本思路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人格健康的大学生已成为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

师范生正处于青春期,突出的问题表现为:学习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绪心理问题、择业心理准备等。针对学生的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工作中,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确定目标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加强心理培养与训练,挖掘个体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从师的心理素质,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塑造人格健康的师范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方法与过程

确立负责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

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更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维护,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学校应建立起全员重视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组建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德育校长

副组长:学工处处长(负责日常工作)心理教育教研室主任(负责心理辅导)组员:心理专业的教师及全校的每位教师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学生日常心理问题的发现与教育由学工处、全体班主任及每位教师负责;专业辅导与训练由心理教育专业教师负责。建立以专职教师为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形成全员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人有责的局面。

建构密切联系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把寝室长、班级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和学校有关部门与领导、学生家长、社会医疗机构等力量有机整合起来,组成了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班主任、学生骨干发现学生有心理危机苗头时,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

开设《基础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必修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学习,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让学生重视自己的成长,正视自己的心理,学会解读自己的内心世界。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前的指导与心理训练,减轻学生就业前的恐惧心理与茫然心理,为就业提前作好心理准备。

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团体心理训练课》,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训练、情绪心理训练、人际心理训练、意志心理训练、从教心理训练等,使师范生成为心理健康和从教心理素质过硬的未来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组织讲座、辩论会等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宣传活动,在校内形成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

从入学开始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从心理上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帮助新生走出刚入学

时的彷徨,尽快适应生活,找准学习、生活的坐标。

根据学生的共性心理需求,请专家和本校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恋爱观和就业的信心。

组织大学生辩论会,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分析问题,端正认识,明确在校学习中何为重,促进其心理逐渐成熟。

我校把每年的5月和10月定为心理健康和文明修身月,为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成立课外心理活动小组,;创办心理健康手抄报;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栏;不定期地制作了宣传板,以丰富的内容、活泼多样的形式,引起师生关注,起到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作用。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我们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给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如新生的心理适应问卷调查、学习心理调查等,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及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重视个别案例的及时发现与救助。

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已经出现心理困惑和问题的学生及时疏导。每天下午在心理咨询室都有专业教师值班,采取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短信咨询、书信咨询等多种咨询形式,倾听学生的诉说,帮助学生面对问题,澄清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调节,学会适应。

建立校园心理咨询网站,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在网上咨询或提出问题,心理专业的教师及时予以解答。学生业余时间也可以在网上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调节的方法,也可以通过网站阅读心理文章,陶冶心灵。

工作的成效及取得的经验

自从我校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开展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我校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明显增强,接受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学生不断增加,形成了人人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全员参与,全面进行,系统教育

领导挂帅,全员参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场。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程,其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为使心理健康教育朝着健康、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我校形成从校长——专职辅导教师——班主任——普通教工——班级干部这样的大场,这种场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位教师必须带着职业的敏感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主动接近学生,及时地给学生们以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得到适宜的心理援助。

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通过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我校已初步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生活与网络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的网络和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极大地推进和加强了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支持与好评。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全面化、系统化。目前,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生活教育、培养健康人格、学习心理辅导、职业心理辅导四方面,帮助学生充分开发自我,完善自我。根据年级确立发展性心理辅导内容:对大一的学生进行入学适应的心理辅导、自我意识心理辅导、学习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网络心理辅导等;对大二的学生进行挫折心理辅导、恋爱心理辅导、情绪心理辅导、意志心理辅导等;对大三的学生主要进行择业心理辅导和从教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是密切相连的,学校抓住各种契机,组织征文、演讲比赛、辩论会、社会实践等,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我教育等,这些活动既能净化学生的思想又陶冶学生的心灵。

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内部的社会心理环境系统,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物质环境方面,注重校貌整洁清新,赏心悦目,蕴涵文化底蕴;在精神环境方面,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强班集体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研结合,推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们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与相关研究结合,以参加心理课题研究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为探索适合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累了经验。

更多相关文章请参阅http://。

第二篇:努力构建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努力构建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编者按】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站在了全国示范的高位平台上。2013年,海淀区聘请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俞国良、方晓义秘书长,北师大、北京教育学院、教科院等9位专家为特聘顾问,通过调研、座谈、论证等多个环节,制定完成了《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实施路径三个层面开展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颖惠,就海淀区近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解读。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北京市海淀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18-0016-04

记者(以下简称记):吴所长您好!2012年,海淀区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请您谈谈海淀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经验与成果。

吴颖惠所长(以下简称吴):海淀区秉承“教育之道在育人心”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树立发展性教育理念,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紧紧围绕全体师生的幸福成长,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工作体系和发展路径,创建富有海淀特色的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海淀区有效统整了行政与专业力量,形成了由区教委主要领导负责,行政科室、教研科研、督导培训等多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综合设计并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了区校两级协同的工作模式,至上而下与至下而上结合,区域引领与学校探索同步,区校资源共享。同时不断完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从2001年至2015年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淀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设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等多项意见及细则,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视察与督导,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落实与科学发展。

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保障充足,教委根据学校规模及相关需求,定期下拨经费,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资源建设及活动实施开展。在“十一五”期间,就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专项建设资金,参照《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设置》标准,陆续为各校建立设施齐全的咨询室或辅导室,达到了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室的全覆盖。“十二五”期间,教委又加大经费投入,为有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扩建专门的辅导场所,对学校心理专业设施进行升级,购置生涯规划等新型专业设备,全力保障心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海淀区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多元、特色活动多样的良好局面。在区域层面,海淀区开创了心理周、心理志愿服务队、心理沙龙等特色活动。定期在全区开展先进学校、先进个人、特色项目等评选及论文、案例的征集活动,引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学校层面,除了积极实践心理课程、团体活动、拓展训练等常规教育方式外,部分学校还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科教学、班会活动进行整合,涌现了校园心理剧、心理报、心情天气预报、心理班会等教育方式,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海淀区教委要求广大学校依据校情合理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一方面引进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另一方面加强校内重点教师的培养,逐渐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心理师资团队。截至2015年,中小学基本配备了心理教师,全区专兼职心理教师数量达到了179名。其中教育学和心理学背景的教师比例为72.1%,心理教师为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比例达到了25.1%,80%的心理教师具有国家二级咨询师证书,其余均参加过市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岗培训,具备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力。

海淀区重视对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较好地落实了全员心育理念。区教科所定期开展面向专兼职心理师资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针对班主任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性培训,为班主任心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策略支持;定期面向骨干教师开展体验式培训,丰富其心理专业知识,提升其心育意识;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识性培训。分层次、全方位的培训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提升和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化提供了师资条件。

记:海淀区历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为了打造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海淀区于2013年颁布了《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了未来三年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请您谈谈这一行动计划的主要设想。

吴:2012年,海淀区很荣幸地成为了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站在了全国示范的高位平台上。为了促进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从顶层设计着手,开始研究并制定行动计划。

2013年,海淀区成立了《行动计划》制定小组,聘请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俞国良、方晓义秘书长,北师大、北京教育学院、教科院等9位专家为特聘顾问,通过调研、座谈、论证等多个环节,制定完成了《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行动计划》以构建海淀特色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操作体系和评价体系为目标,提出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五部分内容,细化了制度、课程、方式、师资、平台、文化、科研、评优八项任务。这八项任务分别是:第一,加强区域及学校制度建设,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第二,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专题活动开发力度;第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模式,综合运用学科渗透等多种教育方式,实现心理教育的全程化;第四,建立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按1:500师生比例配备兼职心理教师,完中和职校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职教师,初中每校至少1名,小学每学区至少3名,推动全员化心育团队建设;第五,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加强辅导平台建设,利用心理网、心理热线等多种形式提供心理服务;第六,营造幸福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七,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提炼并推广优秀成果;第八,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三年计划评选出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25~30所,形成示范效应。

从总体上讲,《行动计划》兼具专业性、科学性与前瞻性,解决了未来三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什么做”和“做什么”的问题,同时也从建议角度,提出了“怎样做”和“怎样评价”的问题。从总体上讲,《行动计划》强化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健全了工作实施与保障机制,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与任务,为心理工作的深化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记:2013年初,海淀区启动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工作,目前该项工作进展如何?

吴:我区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实施路径三个层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目前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推进,有赖于规范化的组织与管理。2013年9月结合文明城区建设,我区启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督导工作。制定了涵盖资源、制度、师资及教育教学的指标体系,考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与“不真做”的问题。采用实地考察与网络审阅结合的方式,评估学校心理工作,一对一反馈,指导学校改进。历时多年,实现了心理督导的全覆盖。通过督导检查,提升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完善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规范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

2.整合区内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学生在社会中生活,在家庭中成长,在学校中学习。我区利用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盘活多方资源,协同联动,形成了区校主导、家长参与、社会配合的四维工作网络。抓实心理中心的建设与应用,着力加强了青少年心理中心、积极心理中心和心理研究指导中心的资源建设。一方面,统整人力、课程等资源,调研需求,逐一下校,开展菜单式的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利用中心的热线、潜能开发等功能室,开展专业化的心理服务。两年来下校服务120余所,咨询个案180余例,热线咨询240例,服务师生近6500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排头兵,满足了学校的个性化需求,有力推动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我区重视学校、区域、家庭、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实施,建立了协同机制。一方面,我们积极寻求专家的理念与技术支撑,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深入学校、社区介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营造关注心灵的教育大环境。另一方面,与科研院所、社会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通过项目研究、转介治疗等方式,打通学校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同时加大与团体、企业的合作,通过企业家进校园、名人大讲堂、社会大课堂、家庭教育大讲堂等途径,形成了全社会育人的格局,营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生态,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发展奠定了基础。

3.完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德育、教学、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因素高度相关,是一项全员化、全方位、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多年来,我区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多层切入,立体推进,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我区坚持区校二级共同探索的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抓实心理工作的点与面,用好学校和区域双层载体,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我区自上而下,加大区域引领力度,重点突破,协调发展。三年来,我区通过积极心理视角下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等群体课题,系统探索师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内容及活动模式;通过每年举办的心理周活动,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提升及教育方法的变革;借助教师的分层培训,为心理工作的全员化开展夯实了人力保障。另一方面,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项工作进行整合,注重全方位、全过程,从环境、教学、活动多个要素入手,形成了渗透式、活动式、实践式、互助式等多种教育形式。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方面,我区一方面与俞国良团队合作,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实践出发,开发了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共10册的《心理健康》教材。另一方面,以全国规划课题“高中人生规划教育研究”为依托,编制了《高中人生规划学生读本》,以案例为切入点,围绕认识自我、认知职业、探索职业、职业选择等版块,为学生提供自我诊断、自我规划的指南,切实为高中人生规划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指导。通过人生规划教育,架设了德育、心育综合的桥梁,促进了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

在心理网建设方面,我区于2014年启动了心理网完善工作,增加了在线学习、视频会议等功能,使信息呈现方式更灵活,交互功能更完善。在数据库建设方面,研发了心理测评数据库,通过网络版的标准化测验,评估学生的认知、情绪、个性状况。学校可采用自选形式,设定测评内容及人数,批量生成个体及团体报告,进行相关及差异分析,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推动测评系统的应用,开发了《系统使用手册》,召开了全区的使用培训,为学校心理测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法指导。

记:海淀区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积极心理学构成了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请介绍一下在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海淀区主要有哪些实施途径和方法?

吴:海淀区于2009年引入积极心理学教育思想,不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转变心理健康教育思路与实践视角。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不局限于少数学生,而是扩大到全体学生;不只关注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更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不再仅是专业教师的任务,而成为了全体教师的自觉教育行为;使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单一学科,而是兼容了其他学科的有机育人系统。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途径。

1.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与教育资源。我区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着力构建区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与课程体系,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全面打造幸福课堂。

第一,制定积极心理培养内容体系。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重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机能和健全人格为目标,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级学生具体积极心理培养目标,制定区域积极心理培养内容体系,全面为学生幸福成长服务。

第二,研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区依据区域积极心理培养内容体系,以培养积极情感、积极心理品质、现代公民特征为主线,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体验为形式,研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鼓励学校研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形成系列化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幼儿园阶段开设了以促进儿童情绪健康为目的“比比和朋友”的课程;小学培养其好奇心、学习兴趣、洞察力、真诚、合作能力、快乐感等积极心理品质;中学主要促进学生洞察力、思维力和学习力的发展;高中阶段深入理想信念层面,培育个体的心理韧性、责任感及职业意向。在教师方面,设计了塑造积极心态、缓解职业压力,提升职业幸福等教育内容,通过下发“享受职业生活十条建议”“健康工作十条建议”等倡议,开发教师心理调适工具等形式,促进教师身心和谐发展。

第三,推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或专题教育,初中、高中起始年级每学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专题教育不少于十二课时,其他年级不少于八课时。小学每学期积极心理课或专题教育不少于十二课时。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机制,每星期开展一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与交流。

2.创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感悟体验为手段,不断创设条件,创新教育模式,我区利用学科渗透、体验活动、互助等多种教育方式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与发展。

第一,学科教学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我区注重强调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关注师生情感互动,充分挖掘各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进行引导教育。探索积极的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减负增效,优化学生积极学习体验。

第二,深化体验活动的广泛应用。我区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学校充分挖掘活动班团队活动、文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搭建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平台,设置多元化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促进积极人格、积极美德与公民品质的养成。

第三,推进互助式教育模式实践。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广泛组建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积极开展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同伴协作、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发挥同伴间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

3.兼顾师生双向心理成长

教师和学生都是成长的个体,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海淀区兼顾师生双向心理培养,建构科学系统的教育内容。面向个别学生开展心理疏导与行为训练,促进其心理品质的提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品质和情感;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压力缓解、感受幸福的教育活动,促进教师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形成。

记:海淀区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一个特色做法,即注重师生双向心理成长,把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为此构建了教师心理监测系统。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该系统的使用情况。

吴:校园文化对师生身心发展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将营造幸福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今后的工作任务。打造幸福校园文化首先需要培养一支幸福的教师群体,教师作为学生的心灵陪伴者和成长导师,其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重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有利于优化学生成长环境。我区一直高度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了讲座等系列化预防性教育,但调研仍发现部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堪忧、职业倦怠感严重等。为此,2014年9月,海淀区教委人事科联合教科所、人才服务中心共同启动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项目。

为了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海淀区与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心理与学习评价中心合作,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评估,建立教师心理发展数据库,形成区域教师心理健康监测系统,通过科学的数据采集及分析,完善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与预警机制,促进教师心理发展与自我改善。项目组依据教师身心特点,研发了涵盖工作压力、职业认同、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心理健康状态因子及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等相关促进因素共10个维度的测评工具,从生活和工作两个方面评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全区82%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测评,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生成了教师、校长、干部、班主任等七类区域报告,165份学校及11986份个人报告。后续还将会根据不同群体分别召开反馈会,发布测评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结合测评结果,开展专题化的培训与辅导;同时统计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教师个案,开展个别化的调研、访谈,评估其心理健康程度与风险,整理归类,制定干预及转介计划,进行及时性的跟进与辅导,防患于未然。学校层面,将测评报告上传到网络端口,供学校和教师远程阅读、下载,分批深入学校进行报告解读,指导学校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师心理提升项目是区域性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三年的项目周期形成了测评、分析、反馈、改进层层递进的闭合化的工作网络,对学校及区域的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专业测评和分层级的科学反馈,学校可以整体把握本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并以此来提出改进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心理辅导活动;同时能关注到个体差异,作为预警系统可及时识别危机教师,避免教育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另一方面,这些监测数据可形成区域性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档案,有助于摸清各类教师群体发展的问题和需求,为区域教师管理工作改进提供依据,持续推动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记: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 洪

第三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上海市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及其《指导意见》、《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整合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优势资源,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习关心自我,关心他人,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一、完善心育机制,铺设心灵放飞之路

组织机制:学校成立以路光远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创建生命关爱中心,招聘国家二级咨询师担任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并聘请区德研室专家谭海燕老师指导工作,建立校—学生服务部--年级组--班级四级管理网络,努力做到管理落实、组织落实、责任落实。2009学年,学校整合心理卫生工作,组建心理卫生健康教研组,培养另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加强心理卫生健康教研组的力量。

经费机制: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每学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常规性工作经费支出项目,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设备的添置、专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等。

培训机制:学校在积极支持心理教师参与各种培训及研讨活动的同时,以班主任论坛、青年教师教育发展联合会、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坊、心理辅导活动课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定期邀请德研室专家、外聘专家或由本校心理老师开展培训,增强教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科学认识青春期阶段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意识,促进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知识的能力。如学校在每两周一次的班主任论坛中,开设了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专业知识提高指导学生处理学业、心理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在青年教师教育发展联合会中,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个人探索和生涯规划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自我了解,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学校每年结合区心理辅导活动课大赛,开展校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大赛,通过赛前培训、赛时听课、评课以及赛后总结,提高教师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能力。

2011年6月,学校启动“快乐生涯”教师心理健康校园阳光行动,特邀上海市心理特级教师、七宝中学杨敏毅老师来校开展十期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培训,帮助教师舒缓心理压力,消除职业倦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创造良好的心育环境,营造浓厚的心育氛围

(一)、建立功能齐全的生命关爱中心:

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取名为生命关爱中心,建筑面积260多平米,投资20多万,设有教师办公室、心理辅导活动室、沙盘室、放松室、宣泄室、个别咨询室等,并建立了相关的生命关爱中心管理制度。生命关爱中心在工作日面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开放,通过预约——咨询的方式开展咨询工作。

(二)、组建 “阳光部落”心理社团

学校组建了“阳光部落”心理社团,社团成员通过自主管理的模式,设立了秘书部和宣传部,定期开展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

为了提高社团成员的助人能力,心理教师开设《校园“阳光使者”成长计划》校本心理拓展课程,通过每周两课时的社团活动,给社团成员讲解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容易产生的心理困扰、观看优秀心理电影、收集具有一定启发作用的心理故事等,努力使社团成员成为校园心灵阳光使者,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及时发现以及帮助身边的同学。通过培训,社团成员积极关注身边的同学,及时把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告知心理教师,从而避免了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开展心育活动,点燃熊熊心灵圣火

(一)心理启航教育

学校将心理启航教育纳入高一新生报入学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新生活 新起点》讲座、学习新生入学教育手册中的《心理篇》、观看心理视频材料、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游戏等,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建立良好的师生和生生关系,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二)抓住心育主阵地——课堂 1.心理健康课:学校最初采取高一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高

二、高三以阶段性心理讲座及心理主题班会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工作。随着教师、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学校在高一至高三普设分班心理健康课,确保每班每月两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

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心理教师制定了《中光高级中学心理健康课程规划》,通过模块教学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内容涉及学习管理篇、人际关系篇、自我探索篇、情绪辅导篇、青春辅导篇、性格分析篇等。

2011学年,心理教师在高三年级开设了每两周一节的《生涯导航课》,组织高三学生开展促进自我了解、自我发展的活动,指导生涯规划的方法,探索促进高三学生合理地进行志愿填报、生涯规划等的方法。

2.年级心理讲座:除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年级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由心理教师或外请专家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讲座,如高一年级的《习惯的力量》、《自我认识 情绪 交往》讲座;高二年级的《莫让爱情之舟过早靠岸》、《请保护自己——预防艾滋病》讲座;高三年级的《如何在冲刺阶段备战高考》及《从容走向六月天》等专题讲座。

3.心理主题班会:学校每月开设一节心理主题班会,由心理教师确定班会主题,班主任有意识地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技巧和方法,将心理教育、思想教育与行为教育揉合在一起,开展心理辅导与德育专题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三)、细致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高一新生入学后,心理教师通过网络心理测量软件平台,组织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父母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学生对家庭氛围的评价,并组织学生完成性格测试、意志力品质测试以及新生学生适应状况测试,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和学校适应状况。

心理个别咨询工作通过学生主动预约、班主任或任课教师预约、家长预约以及心理教师主动预约四种形式开展。对于特殊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邀请小组成员、学生家长、相关学生班主任、年级组长和任课教师,通过会议形式共同商讨辅导方案,与会成员本着保护学生负责的原则,需遵守保密原则,为此,学校制订了《中光高级中学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心理教师为来访者建立心理档案,详细记录来访者的问题以及辅导老师的分析、建议,并予以严格的保密。

(四)把握心育活动的大后方——家庭

学校每学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开学典礼、感恩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通过家长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此外,学校通过分年级开设家校论坛,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德研室专家、社区代表、年级组长、班主任、心理教师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探讨有效家庭教育方法。

学校通过推行“家长督学制度”、成立“社区、家校共建理事会”,每天安排至少一位家长参加学校“七个一”工作:1.检查广播操;2.与任课教师交流或听课;3.检查校园宿舍、食堂和卫生;4.参加学生的午餐管理;5.与学生交流,了解其他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认识;6.与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交流;7.整理一天见闻,并填写家长督学日志,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建议。心理教师全面负责“家长督学”工作,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与家长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生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并探讨可以采取的对策方法,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细致化。

(五)、拓展心育活动的练兵场——社区

我校充分利用社区生活环境,使之服务于学校德育。社区内良好的环境建设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节假日,我校组织学生参加汇龙潭等社区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组织学生在社区居委会任职锻炼、在社区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为社区老人举办“最美不过夕阳红”的老年心理讲座等。学生们认真负责的态度获得了社区居委干部的一致好评,而他们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了能力的锻炼,增强了自信心。

心理教师积极参加心理活动,担任了区妇联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为嘉定镇街道社工开展心理知识培训、为嘉定镇街道贫困家庭子女开设心理讲座和咨询。在工作中,心理教师也充分调动社工资源,共同合作开展部分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探索家、校、社区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四、科研引领,拓宽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离不开科研工作的引领,学校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先后有校级课题《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主题班会系列教育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区级重点课题《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性研究》、《普通高中构建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实践与研究》;市级课题《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困难干预方法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校本分析》并荣获第五届上海市中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10年6月,学校参加教育部基础二司下文委托华东师范大学承担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国家级课题,并成为该课题的全国40所实验学校之一,并根据学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拓宽研究内容为学业指导、品德指导、健康指导、生涯指导等八个专项指导,希望在华师大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拓宽和推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在完善的心育机制保障下,学校创造出了良好的心育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心理保健意识得以增强。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能主动预约心理咨询,改变了以往主要由班主任推荐的情况;家长逐渐树立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等方面碰到困惑时,也能主动联系心理教师开展家校合作的心理辅导工作,更加有效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以及青年教师,通过培训增强了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知识以及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开展简单的心理个案辅导工作;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周边社区的辐射作用,学校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获得了社区和相关理事单位的支持,为学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生社会实践的基地。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成为了嘉定区生命教育试点学校、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实验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团中央《青年心理》杂志社);心理卫生健康教研组荣获嘉定区教育系统文明班组称号;“阳光部落”心理社团先后荣获嘉定区中学生优秀社团、嘉定区中学生优质社团、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优秀心理社团等荣誉;学校也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资源,积极参加区县级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工作,协助周边社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五、展望未来,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

2011学年,心理卫生健康教研组教师着手编写校本教案集,希望通过高中三年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传承“朴实、精进、致知、力行”的中光校训和“勤奋好学,求实进取”的学风中,培养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提高生存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现有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心育网络中,我们将不断创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途径、内容与模式,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化、课题化和专业化。

第四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总结(改后)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总结

一、建设思路

学院坚持以教育与发展为宗旨,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消除个体心理疾患,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工作目标,通过宣传、咨询、建档、团体辅导、教学等多种途径,建立和完善“学院、学生处、系部、班级、宿舍”五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机制,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形成多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进程。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育教育工作,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各系(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和心理辅导站,成立大学生心理协会。

2、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教育教学体系。学院历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将《大学生心理健育教育》作为选修课,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和学时数。三年来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累计达11000多人。

3、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工作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学院建有280多平方米的各类咨询场所,增设了两个个体心理咨询室,建立了心理宣泄室、沙盘室、团体训练室、情绪调节室四个功

能室。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测评软件及服务器进行了升级和完善。学院划拨专门经费在各系(部)心理辅导站配备家具、电脑、图书资料等各种设施,同时,提供给他们相应的培训和活动服务经费保障,确保辅导站的正常运转。

4、注重队伍建设,完善培训体系,整体提升师资水平。学院建立了一支“助人自助”的学生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在班级设立了心理委员,在宿舍设立了心理信息员,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通过组织省内专家专题讲座、骨干教师培训班、辅导员学习日、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不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近三年,共外派培训教师及学生300多人次,组织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讲座20多场。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32 名。

5、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学院制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办法》,修订了《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与管理制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工作职责》,《心理咨询教师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为我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6、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院每年组织新生进行心理测查,并据此建立档案,对学生分类开展预约咨询工作,做好跟踪和服务工作。

7、定期举办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合学院学生层次、结构及生源特点,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分类、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三年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20多余期。

8、以校园活动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来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院以“5.25”心理文化活动月为契机,通过多渠道开展丰富多

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院的宣传栏、网络等媒介手段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定期进行更新和发布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

9、认真做好心理健育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努力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三、实施效果

1、学院未发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学生伤亡事故。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办公条件,建立健建全规章制度。

3、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性化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提升了服务水平。

四、资金使用与验收要点完成情况

(一)本项目预算资金57万元,实际完成资金投入 万元,使用率达。

(二)验收要点

1、每年针对入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及培训活动。

2、学院设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4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28名。

3、培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30多名以上,5名兼职心理咨询师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

4、个体心理咨询室、心理宣泄室、沙盘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及情绪调节室四个功能室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5、定期利用心理健康测查软件进行心理健康的普查,并针对问题学生做了详细记录和跟踪服务。

6、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心理咨询室向全院师生开放,进行日常

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并对咨询工作做了详细的记录和归档。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过程

近三年来,学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抓实干,坚持“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始终将“普及心理学知识、缓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消除个体心理疾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工作目标,不断完善“学院、学生处、系部、班级、宿舍”五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机制,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形成多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进程。

一、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从“心”抓起的理念,2011年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2012年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系(部)成立了心理辅导站,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并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制定学院本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及重点。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作制度。

在学院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学院在建立心理咨询办公室、个体心理咨询室及心理协会办公室的基础上,增设了心理宣泄室、沙盘室、团体辅导室及情绪调节室四个心理健康功能室,购臵了相关办公活动设备,从硬件上保障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院先后制订、完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办法》、《学生心理状态周报及月报制度》,修订了《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与管理制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工作职责》、《心理咨询教师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为我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三、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院现已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现有专、兼职咨询教师32名,均具有心理学、教育学背景或经过专业培训。

近三年,我院多次选送教师参加了各类相关培训。同时学院还邀请区内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到院对心理咨询专、兼职教师,学生骨干、班级心理委员及宿舍心理信息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每年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为契机,将心理健康的教育、宣传贯穿整个上半学期。这三年来,先后围绕“我爱我——和谐心灵,快乐成长”、“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我爱我——关注心理健康,构筑青春梦想”等为主题,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印发心理健康宣传材料,播放经典心理电影,定期开展心理测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手抄报展、开心笑脸征集、团体心理游戏、心理读书月活动、校园心理故事大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主题演讲、校园心理剧大赛及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所有比赛活动历时2个月,直接参与的师生达数百人,辐射影响人数超过上千人,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同时,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通过有效利用学院的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媒介,不仅大力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而且也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四、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测查工作

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面向同学开放,通过面谈、电话、邮件、QQ、现场、朋辈及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咨询,同时开展心理测查和心理行为训练工作。很多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战胜了心理问题,实现了自我成长。

结合学院学生层次、结构及生源特点,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分类、有针对性的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先后开展了自信心训练、人际关系训练,以小组形式开展体验式心理训练,实现学生的个性优化,挖掘自身潜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积有序开展了心理测查工作,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班级周心理“晴雨表”及班级月心理“晴雨表”让学生通过测试更好地认识自我、调试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对筛选出来的心理障碍较严重的学生进行了心理跟踪调查与咨询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五、完善心理健育教育工作管理模式,加强对心理协会的指导工作。

学院建立 “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系(部)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为主线的五级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模式。

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指导各系(部)心理健康辅导站、系(部)心理协会每天开展成员换届选举活动,选拔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指导学院心理协会和系(部)心理协会、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开展朋辈咨询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在心理协会原有制度基础上,增设了《学院心理协会工作制度》、《心理咨询中心图书借阅办法》、《内蒙古机电学院书籍借阅登记表》,重新修订了《心理协会章程》,同时指导心理协会积极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六、实施效果

(一)建成总面积为280平米的标准化心理咨询中心,包含心理咨询办公室、2个个体咨询室、宣泄室、沙盘室、团体训练室及情绪调节室四个功能区的校准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场所。

(二)不断制定和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三年来,先后制定并实施了5项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有力的保障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

(三)通过心理协会、班级心理委员及宿舍心理信息员的设立和完善,使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进一步深化。三年来,对心理社团学生骨干、班级心理委员及宿舍心理信息员共举办了6次培训,培训范围覆盖了学院每个班级的心理委员及每个宿舍的心理信息员,效果良好。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

谈谈如何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之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课题研究就是在学校的学科教学、学生工作、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各种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促进学生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学科渗透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气氛的营造、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交流合作的和谐等。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涵之一的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需要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并得到落实,所以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的研究,旨在通过该项研究,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离不开教师,教师同学朝夕相处,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无处不在、不可取代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教师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教师实施心理教育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关心、支持教师的工作,组织有益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

2.聘请专家讲座,使全体教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维护自身 的心理健康,如何保护学生的心理资源、如何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心理辅导;

3.选送教师外出接受心理教育培训。

4.为教师提供心理教育方面的学习材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心理教育动态和心理教育的成功经验。

(二)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要把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课题走进了课堂,走近了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深入研究教材,渗透过程要自然贴切,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把学习方法辅导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教师正确的指引下,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努力营造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根据愉悦性、激励性和差异性的原则,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快乐的学习情绪,并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发挥心理健康的教育功能。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如果缺乏了学习的动力,学生会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但是好奇心往往是短暂的,所以,要把学生短暂的好奇心理转化为长久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好奇心的作用,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3.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科学有效地进行强化训练,善于鼓励和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自信是成功的基础,学生树立自信,就会勇于克服困难,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自信心是良好的心理品质之一,和学科学习有着紧密的关系,课题组的老师们在教学中,力求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的顽强毅力、坚定意志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自信心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信心强的学生总是善于思考、爱探究、有主见,能积极消化他人见解中的可取之处,同时也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学生的自信心强了,就敢于提出异议,互相讨论,消除课堂上的拘谨场面,拉近师生距离,勇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敢于解决问题,教师在必要时、恰到好处地进行适当的点拨,并推广成功的经验,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训练中,自信心强的学比过去明显减少,许多学生在学科中最大程度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在学习知识时的投入有了最大化的回报,自信心更加增强,形成良性循环,学生也能在竞争中立于不拜之地,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全方位的参与,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4.激励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

在学科教学中,课题组的老师们把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心理品质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教师的一次点拨、一声鼓励、一句表扬,有效地帮助学生,使学生逐渐具有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惯,坚强的意志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源泉。

5.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主动的成功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进取精神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特别注重学生自身独特的体验,增强他们的成功感。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数据分析法等。

(二)树立了现代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质量,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互助、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完善自我的 意识,学会自我控制,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使得教师和学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谅解、相互信任的和谐氛围里,促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教学活动的效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四)积累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经验

课题组教师对学科渗透有以下几点共识:1、要讲究有机地渗透。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中蕴涵了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每个教师要从这些资源中发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任何为了渗透而渗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2、渗透要适度。从课程教学这个角度去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到是“第二目标”,课程本身规定性的目标才是“第一目标”,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课程教学应该“适时有度”,时间也不宜太长,否则就会“冲淡”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把握渗透的最佳时机。3、渗透要灵活机动。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没有“法定”,在实施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为目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不能“为了渗透而渗透”,这样就会有“作秀”的嫌疑,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教育和引导?

一、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因素。

1、思想观念陈旧。

由于受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导致在班级管理中把学生当成被管束的客体。班上大小事务均由班主任一手操办,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班集体,不能算是一个健全的班集体,也就不可能形成高效运转的班级管理机制。必须有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班级事务管理,才能使他们在具体实践中受到教育。

2、能力有限。教师的专业能力对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有促进帮助的作用,但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上应该体现督促的目的,贴和教材、把握基础的特征,既有基础性的多能,又有专长性的专一。

(二)社会因素对班级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环境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从而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大环境中不可避免的阴暗面,也会给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这一切现象使得学生的心里产生阴影,对社会产生恐惧,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与参与程度,影响到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与质量,也有部分行为偏激的学生效仿

(三)小学生自身心理生理特点所致。

作为参与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以及和谐发展的主要个体,小学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首先,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

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使他们本身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有耐心的引导与培养,而不能操之过急,求全责备。其次,因为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必定良莠不齐,一些学生的落后思想与消极心理都对班级管理以及其自身的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四)家庭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比较强,因而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孩子较易形成任性等不良习惯,因而就更应注意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师观念。

班级管理的宗旨和根本目的应该是以班级为活动载体,提供和创造学生主动成长的机会,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感知、体验、判断,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班主任老师理应成为新形势下学校班集体建设的引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必须摆脱陈腐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克服主观意志决定一切的偏向,实现两个看:一看时代和社会赋予教育的新的重任和要求,二看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的状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不断地创造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成为班级的主人,体现出班级教育的实效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

展”,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辩证地分析“社会环境”与“班级环境”的相互关系。

班级小环境的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大环境的需求,同时又要克服和抵制大环境中的消极面给学生可能造成的腐蚀和侵袭。这样才能找到探索的方向。新形势下的班集体建设,学校和老师应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和创造宽松、民主的教育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使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三)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当班主任难,当好班主任更难。面对性格不同、思维不同、家庭教育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细心,有耐心、有恒心,有责任心,需要忘我的热情,不断地引导和培养学生。

三、具体策略。

(一)要实现“四大转化”

1、改变班风。我对班级学生做了静心的跟踪分析,利用家校联系等方式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了学生的个性分析档案,利用这个班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与学生合作完成了《班级管理条理》的修订,实行了力度较大的班级自主化管理。

2、改变态度。许多学生却有些自以为是,喜欢标榜自我,爱耍小聪明,这一类学生大多是班中学习成绩相对较拔尖的学生。我为此专门召开“态度决定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相关主题班会,3、改变习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生受用,而不好的习惯则可以贻误终生。当然好习惯的养成是要精心培养的。

4、改变意识。老师从观念到行动处处强化自主意识,目的是要向学生证明你们完全可以教育管理好自己

(二)舍得投入。

班主任工作要做好不光要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更需要舍得倾注心力。

1、投入爱心。现在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常常换位思考,如果就是我的孩子?这样我就不会再安于坦然而将问题束之高阁,而会将问题转化为成因、对策等一系列积极的思考。

1、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要求自己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善于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怎样用最合适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是一门精深的学问,这就必须要多方学习。

(2)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班主任应将此作为班级管理的精神导向,并努力贯彻到班级管理的每个环节中。要求全班同学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3)加强学生自律意识的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令而行”的自我管理,即达到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履行职责,自觉完善自我的管理目标。(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

首先给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良好的参与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素质。因此,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时机,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还要给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我认为:以活动为载体,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就是搞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缰绳。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班级活动,进行素质教育,才能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5)开展班级活动实施激励方式

班级活动能够形成一种令人感奋的外界刺激。它能触及学生的某种需要,并引起其心理活动的一系列反映,从而把他们潜在的尚未意识到的高层次的需要引发出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①制订计划时,采取协商式激励。班级活动开展之前要制订周密的活动计划,班主任事先就活动的内容、方法、步骤,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和学生们协商,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班主任对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要尽量采纳,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和价值; ②开展活动时,采用授权式激励。一位称职的班主任,不在于他埋头苦干了多少具体工作,而在于他能在创造性的宏观策划、指导班级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把组织实施活动计划的权力交给学生。

下载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大全]

    内容表达属于一种( )。 A.影响性技术 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 )。 B.行为 观察学习的起始阶段是( )。 A.注意 订立团体契约、形成团体规范,这是( )的主要任务。 D.团体初创阶段......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研究》 结题报告内容提要: 2005年12月,我校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课题实验。五年来,学校课题组成员和一批骨干教师一边学习培训,一边实验......

    心理健康教育

    . 我是父母的好帮手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 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掌握劳动的技......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我的班级体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图画和提示,使学生感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2、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使学生留心观察班级体中的好人好事,学会关心集体。......

    心理健康教育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课题,是现代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优化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不仅是当代青年军人在服役期间正常学习、训练和生活的基本保证,......

    心理健康教育

    成绩论文题目:我的情绪问题及调整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 授课教师:杨冬 院系:国际艺术学院 年级:12级 姓名:何欢 学号:120200304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小事都与情绪有关,其......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

    心理健康教育

    附件5:申请编号: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申请表申请人:金斌斌工作单位:南浔区旧馆镇中心小学申请日期:2010年5月申请类别:B级资格证书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